经典阅读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经典阅读》既是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也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不同于语文教育侧重于篇、章、词、句的语法掌握,《经典阅读》课程更注重中职阶段传媒专业学生人文修养上的培养和跨越。《经典阅读》是学生对文学基础把握的教育,其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文艺审美性与人文性。审美性就是把文学作品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为后期其他专业课程的创作提供审美和艺术基础。人文性就是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化的载体,当作文化现象来审视,理解其中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学会感悟人生、学会生活、完善人格。因此该门课程是应该在前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巩固文学常识和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经典阅读》课程是传媒系播音主持专业、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旅游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分为两大重要板块,以外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史为脉络,阅读和分析各个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掌握文学常识的同时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了解经典文学作品及作者,文学创作手法,作品文学成就及艺术价值,了解文学发展历史进程中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特点及思想。将阅读习惯与文艺欣赏兴趣养成的同时、进行智德启发。尤其在未来的其他专业学习中,学生以《经典阅读》课程为基础,可进行更深刻的创作,让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受到启发,得以借鉴丰富的审美,培养文学及艺术上的修养。

(二)课程任务

《经典阅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外国及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了解各时期不同的文学特点,掌握多部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生平、内容、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了解不同作家的文学主张,学会以专业的文化态度和审美的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养成阅读习惯。

(三)课程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经典阅读》为基础课程,后续学生在传媒专业诸多课程的学习和运用中都可以《经典阅读》中所学作为参考和启发,利用良好的文学审美,充分的文学常识,准确的

文化感知投入到相关的鉴赏和创作中。

三、课程设计思路

《经典阅读》课程是一门文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阅读输入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学生阅读及具备文学鉴赏水准的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外国及中国文学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各时期不同文学文学思想,分析不同作家的文学主张及其作品的具体表现。其次在了解文学史、认识作家、分析作品的同时,巩固文学常识,最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以及具备一定文学水准的作品鉴赏能力。

四、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文学常识,叙述外国及中国文学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作品内容、文学成就及艺术价值),养成每周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达到为传媒专业学习作基础铺垫,学生个人文艺修养提升的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外国、中国文学发展历史

2.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五要素

3. 了解具有文学地位的不同作家的文学主张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自主分析经典文学作品

2.掌握认识和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

3.提升阅读能力

4.提升作品鉴赏能力

(三)素质目标

1.让学生的思想理念和思想境界有一个提高,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和了解提高审美情趣2.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文学修养。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 启迪智慧。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安排

表 1 教学内容总体设计与安排

(二)教学内容具体设计安排

表 2-1项目1教学设计安排

表 2-2项目2教学设计安排

表 2-2项目2教学设计安排

表 2-2项目2教学设计安排

六、教学实施

(一)教学条件

1.软硬件条件

整体教学环境理论分析指导部分使用多媒体课室,设备应包括:电脑、投影、互联网连接。实践场所可安排在图书馆或小型阅览室。图书馆或阅览室具备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书籍供学生阅读。

2.师资条件任课教师要求

(1)具有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相关专业知识

(2)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

(3)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及较好的审美能力

(4)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程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二)教学方法建议

1.理论分析法

课堂授课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法。针对学生在文学常识以及对文学作品了解的欠缺问题,加以理论指导,带动分析,传授学生分析作品的方法,培养能力。

2.比较教学法

将具有不同文学主张的作家以及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加深作品印象

(三)师资要求

1.具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包括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2.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

3.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及较好的审美能力

4.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程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四)教学资源

1.《外国文学史》

2.《百部名著导读》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笔试考查两种形式。

(一)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进行考评。

(二)笔试

闭卷考试

(三)考核要求

过程性评价占30%和笔试占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