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生理功能、血液病的分类。
2.理解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教学具体内容】1.血液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自学2.血液病的分类。
3.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难点:血细胞的产生。
重点:血液系统的外周血象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
第二节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病因。
2.理解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
3.掌握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教学具体内容】1.出血或出血倾向:概念、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出血倾向的部位、伴随症状等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
2.发热:继发感染的部位、伴随症状等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
难点:出血或出血倾向的发病机制。
重点:上述常见症状的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三节贫血【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贫血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2.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及诊治要点。
3.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口服铁剂的护理。
4.了解再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掌握再障的主要临床表现;理解血象、骨髓象、诊断和治疗要点。
6.掌握再障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7.了解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一、概述:1.概念;血红蛋白测定的诊断标准。
2.病因与发病机理、分类。
3.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治要点。
4.常用护理诊断/问题、目标、护理措施及依据。
二、缺铁性贫血1.概述:概念、发病情况。
2.铁的代谢:铁的分布、来源和吸收、转运和利用、储存及排泄。
3.病因与发病机理:铁的需要量增加、丢失过多、吸收不良。
4.临床表现:原发病表现、贫血表现、缺铁表现。
5.实验室及其检查:外周血象、骨髓象、铁生化检查。
6.疗要点:病因治疗、口服铁剂治疗。
温医大内科护理学讲义08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本节考点1.病因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感染、出血和全血细胞的减少。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按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
病人找不到明确原因而发病的,称为原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由药物和化学、物理、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较为常见。
(1)药物及化学物质:现已知有高度危险性的药物有抗癌药、氯霉素、磺胺药、保太松、阿司匹林、苯妥英钠、异烟肼、氯喹等,其中以氯霉素所致最多见。
苯及其衍生物是引起再障的重要化学物质,其次杀虫剂、砷和重金属盐等也均可引起再障的发生。
(2)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等可阻碍DNA的复制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循环遭受损害,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病毒感染:风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肝炎病毒的反复感染均可引起再障。
(4)其他因素:少数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衰竭等疾病可演变成再障。
2.发病机制再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造血干细胞受损(“种子”学说):上述各种致病因素破坏骨髓,造成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引起外周血液全血细胞减少。
(2)造血微环境受损(“土壤”学说):致病因素导致造血环境严重破坏时,骨髓微环境中的造血基质细胞分泌造血因子的能力降低,使造血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失去支持和调节所致。
(3)免疫介导因素(免疫学说):研究发现再障病人骨髓或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能抑制红细胞及粒细胞的生长。
(4)遗传倾向:临床资料显示具有某些HLA-Ⅱ型抗原的再障病人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较好,部分病人对氯霉素和某些病毒具有易感性,说明再障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内科护理学 贫血(概述、IDA、AA)汇编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护理
Company Logo
铁代谢与铁吸收
v 铁的分布 v 铁的来源和吸收 v 铁的转运 v 铁的贮存和排泄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护理
Company Logo
铁的分布
• 铁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 •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g • 其中血红蛋白占67%,贮存铁占29%,其余
铁需要量增 加而摄入不 足
病因
铁吸收不良
铁丢失过多
w血w液w.1及pp造t.c血om系统疾病护理
• 哪些群体对铁的需要量多?
妊 娠 妇 女
哺
儿童
乳
母
亲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护理
Company Logo
铁摄入不足
饮食中含铁量少: •乳类、谷类、植物性食物含铁少 •肝脏、动物血、肉类、鱼类、蛋黄、豆类含铁多
Company Logo
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 骨髓增生不良性贫血 • 骨髓增生性贫血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护理
血容量下 降的程度
贫血 的病因、 程度、速度
血液携 带氧能 力的下降
血液、 呼吸、循环对 贫血的代偿
和耐受能力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护理
皮肤粘膜苍白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护理
Company Logo
铁的排泄
• 铁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育龄妇女主 要经过月经、妊娠、哺乳而丢失
• 正常男性每日约丢失1mg • 正常女性每日约丢失1~1.5mg,一次月经丢
失40~80ml血液,大约失铁20~40mg
内科护理学教学资料第五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本章重点
1.血液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 2. 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 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目录
1 2 3 4
请在此处添加目录标题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贫血患者的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
概述
3.心理-社会评估 4.辅助检查
二
贫血
三 四
出血倾向
(1)筛选试验 BT、CT、APTT、PT、 TT等。 (2)确诊试验 毛细血管镜、血小 板形态、血小板粘附及积聚功能测定 等。
继发感染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
概述
(3)特殊试验 对一些遗传性、特 殊的出血性疾病需做蛋白质结构分析、
一
概述
二
缺铁性贫血患者 的护理
注意 贫血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 立的疾病。 判断贫血首先明确病人所在的地 域、年龄及血容量情况。(生理性贫 血和病理性贫血)
三
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的护理
第二节 贫血患者的护理
一
概述
二
缺铁性贫血患者 的护理
分类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 同的分类。 1.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 血; 2.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三 四
出血倾向
继发感染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
概述
3.预防出血 ①预防皮肤出血。
②预防牙龈、口腔出血 忌:牙 签剔牙硬牙刷刷牙,手指挖鼻或人为 剥去鼻腔内血痂。 ③防止排便用力过猛诱发颅内出 血引起死亡。 ④防消化道出血 避免食用生、 硬、煎、炸、过热的食物。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出血旳预防与护理
2、口腔、牙龈出血旳预防与护理:
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 进食过程中要细嚼慢咽,注意防止口腔粘膜旳
损伤或被鱼刺、骨头、硬果壳等刺伤;
牙龈渗血时,可用冷开水漱口或局部涂止血粉 或用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或局 部压迫止血;
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楚口腔内陈旧血块。
筛选试验
确诊试验
BT、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 计数、血块收缩试验、 CT、APTT、PT、TT
特殊试验
二、出血倾向
5、护理诊疗 1)有损伤旳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降低、
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壁异常有关 2)潜在并发症:出血 3)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血小板降低、凝
血因子缺乏有关 4)恐惊 与反复出血或出血量大有关
出现严重时,可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 术后定时用无菌液体石蜡滴入。
出血旳预防与护理
4、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预防与护理:
降低活动量,防止过分负重和易致创伤旳运动; 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关节腔出血者宜抬高患肢并固定于功能位,深
部组织出血者要注意测量血肿范围,局部冰袋 冷敷,同步可采用局部压迫止血; 出血停止后,改为热敷。
• 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 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 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 停止,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如出 血或溶血),又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称为髓外造血
返回
血细胞(blood cells)生成
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 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进一步分化为各 系祖细胞,进而分化成红细胞、白细 胞、血小板。淋巴系祖细胞则分化为B 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二、出血倾向
血液系统护理概述
血液系统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
血液病可以是原发的,其中大多数是先天性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
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范畴。
血液病患者平常生活中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血液病患者由于白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容易发生感染,轻者需输注抗生素,增加医疗费用,重者会危及生命。
就感染部位来讲,口腔、呼吸道、消化道、肛周、泌尿道以及皮肤与外界相通的部位比较容易发生感染。
就感染发生的病原体来讲,细菌、真菌、病毒是常见的,有时也会有寄生虫的感染。
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注意以下几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1.保持愉悦的心境,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悲伤与忧愁都与病无补,而且会减低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
相反,保持心情愉快则可以提高免疫力。
2.进食洁净、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抵抗力,同时要注意洁净以防“病从口入”。
3.积极做好个人卫生及空气消毒:注意口腔、鼻腔、会阴的卫生,可以减少病原体侵入的机会,每日紫外线照射三十分钟,注意开窗通风。
4.减少互串病房及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5.如已发生感染,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及治疗,正确反映情况以利医务人员判断感染的真实情况做出治疗的选择,使感染尽快控制,节约人力、财力成本,促疾病痊愈。
6.应用中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免疫功能、增加身体抵抗力。
血液病患者发生感染是很危险的,所以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处处注意,除了注意卫生和饮食以外,还要少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眼下正是流感高发时期,出门要戴口罩,回家要勤洗手,可以将感染的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1 减少病原体入侵机会,预防感染1)、环境及个人防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单位病床占地6~7m2,2次/d紫外线及消毒液做室内清洁消毒,餐后、睡前用口泰漱口,1/5000高锰酸钾早晚坐浴一次。
内科护理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血液及造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及造血系统由血液系统及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由血细胞及血浆组成。
造血器官有骨髓、胸腺、肝、脾和淋巴结。
1.血液组成血液又称外周血,由血浆及血细胞组成。
①血细胞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3种。
②血浆成分复杂,含有多种蛋白质、凝血及抗凝血因子、补体、抗体、酶、电解质、各种激素及营养物质等。
2.血细胞的生理功能(1)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
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
1)粒细胞:①中性粒细胞—最主要。
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②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
③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功能是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
2)单核细胞:也是一种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是机体抵御入侵细菌的第二道防线。
3)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又称免疫细胞。
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3)血小板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二、血液病的分类1.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2.白细胞疾病如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等。
3.出血性疾病(1)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等。
(2)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DIC。
(3)血管疾病:如过敏性紫癜。
4.血栓性疾病如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5.其他血液病如脾功能亢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症状及辅助检查评估(一)症状评估1.贫血—最常见症状2.出血或出血倾向3.继发感染4.骨、关节疼痛1.贫血最常见症状①生成减少—缺铁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的概述
有助于血液病相关的疾病、并发症或合并症的 诊断和(或)病情判断的相关检查
三、血液病病人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活动无耐力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体温过高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
要量 有感染的危险 疼痛 焦虑/恐惧/抑郁 知识缺乏
潜在并发症 贫血性心脏病、心衰 颅内出血 尿酸性肾病 急、慢性肾衰竭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3
伴随症状
口腔黏膜血泡; 呕血、黑便;喷 射性呕吐甚至昏 迷;肝脾淋巴结 肿大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焦虑、担忧 、 紧张、惊骇、 惧怕、抑郁、 悲观等情绪。
【贫血的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引起贫血常见的原因有:
红红细细胞胞 生成减少
红细胞 破坏过多
失血
(二)身体状况
贫血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
贫血严重度 血红蛋白浓度 临床表现
概念:是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 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在血细胞生成中,对
HSC起着调控、诱导和支持作用。
主要构成: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
胞外基质、各种造血调节因子以及神经与血 管。
(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组成:血浆、有形成分 红细胞形态特点、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白细胞的种类、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其他
(二)身体状况
贫血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
贫血严重度 血红蛋白浓度 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90g/L 60~90g/L 30~60g/L ﹤30g/L
症状轻微 活动后心悸气促 静息状态下仍感心悸气促 常并发贫血性心脏病
贫血表现
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
疲乏困倦、软
内科护理学_专业知识-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专业知识-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A11、③饮食中含铁量最少的是A、奶类B、海带C、木耳D、香菇E、瘦肉2、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A、胃肠道出血B、脑出血C、鼻出血D、尿道出血E、感染3、③有关出血倾向的护理措施,下列哪项错误A、避免皮肤摩擦,操作轻柔B、尽可能避免注射治疗C、绝对卧床,限制肢体活动D、注意口腔清洁,不吃坚硬食物E、床单平整,被褥轻软4、③在护理粒细胞缺乏病人时,最重要的护理目的是防止病人A、出血B、跌倒C、感染D、发热E、脱水5、③急性白血病化疗诱导缓解后病人发生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甚至瘫痪,是发生了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脑出血C、脑血栓形成D、脑膜炎E、蛛网膜下腔出血6、③最常见的贫血是A、巨幼红细胞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7、③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预防感染的措施是A、支持疗法B、抗生素C、输白细胞D、保护性隔离E、输血8、③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A、巨幼红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白血病9、③某女性青年反复出现皮肤瘀点,并有鼻衄、月经过多,近来出现贫血、脾大,错误的护理措施是A、适当限制活动B、预防各种创伤C、尽量减少肌肉注射D、保持鼻黏膜湿润,清除鼻腔内血痂E、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10、③哪项不符合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A、多见于儿童B、多有畏寒、发热C、多见于四肢、黏膜出血D、内脏出血E、脾肿大和贫血11、③对白血病患者口腔护理的主要目的是A、去除氨味B、擦除血痂C、增进食欲D、预防感染E、使病人舒适12、③各种贫血的护理诊断首先是A、营养失调B、有感染的危险C、活动无耐力D、呼吸型态改变E、心排出量减少二、A3/A41、女,28岁,常因胃溃疡出血,出现头晕、乏力、苍白,经检查Hb90g/L,RBC3.50×1012/L,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造血器官的组成: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停止,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如出血或溶血),又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2、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进而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淋巴系祖细胞则分化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3、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成熟红细胞具有结合和输送O2和CO2的功能(3)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4)T、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5)血小板对止血、凝血过程起重要作用4、出血倾向定义:指机体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和(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
5、病因及发病机制(1)血小板异常(数目减少、功能异常)(2)血管壁异常(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3)凝血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血物质增加)6、出血的表现(1)皮肤、黏膜出血多见(2)关节腔、眼底和内脏出血(3)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7、血小板计数:正常为100-300 ⨯109/L,低于50⨯ 109 /L可出现出血症状,低于30 ⨯ 109/L 时应警惕颅内出血8、出血倾向护理措施1)饮食:✓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过于粗糙的食物✓防止便秘2)活动:✓出血仅限于皮肤粘膜且较为轻微者,原则上无需限制;✓若血小板计数<50 ×109/L,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20 ×109/L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3)病情观察:✓出血观察✓有无诱发或加重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存在✓病人的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4)出血的预防与护理:1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重点在于避免人为的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出血✓保持皮肤清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避免扑打、拳击等肢体的碰撞或损伤;✓沐浴或清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洗;✓勤减指甲,不用剃须刀片刮胡须;✓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或穿刺次数;静脉穿刺时,避免用力拍打及揉擦病人的肢体,止血带不宜过紧和时间过长;拔针后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必要时局部要加压包扎;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一、血液及造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及造血系统由血液系统及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由血细胞及血浆组成。
造血器官有骨髓、胸腺、肝、脾和淋巴结。
1.血液组成
血液又称外周血,由血浆及血细胞组成。
①血细胞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3种。
②血浆成分复杂,含有多种蛋白质、凝血及抗凝血因子、补体、抗体、酶、电解质、
各种激素及营养物质等。
2.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1)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
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白细胞
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
1)粒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最主要。
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②嗜碱性粒细胞:
颗粒内含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
③嗜酸性粒细胞:
主要功能是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
2)单核细胞:
也是一种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是机体抵御入侵细菌的第二道防线。
3)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又称免疫细胞。
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3)血小板
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二、血液病的分类
1.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2.白细胞疾病如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等。
3.出血性疾病
(1)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
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等。
(2)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DIC。
(3)血管疾病:如过敏性紫癜。
4.血栓性疾病如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5.其他血液病如脾功能亢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症状及辅助检查评估
(一)症状评估
1.贫血—最常见症状
2.出血或出血倾向
3.继发感染
4.骨、关节疼痛
1.贫血最常见症状
①生成减少—缺铁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③失血:急、慢性失血
中度以上贫血:常出现头晕、耳鸣、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等。
2.出血或出血倾向
(1)原因:
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
②血管脆性增加—过敏性紫癜
③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
(2)部位:
①皮肤黏膜—最多见
②关节腔反复出血—骨质破坏、关节僵硬、畸形—可导致残疾。
③内脏出血—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
④颅内出血—最严重
3.继发感染
发热是继发感染最常见的症状。
原因:成熟的粒细胞减少、营养不良以及机体免疫力降低而引起。
常见感染部位:口腔黏膜(最常见)、咽、扁桃体、肺部、泌尿道以及肛周皮肤,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
4.骨、关节疼痛
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病人。
(二)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Hb)测定:
①男性(4~5.5)×1012/L, Hb男性为120~160g/L。
②女性(3.5~5.0)×10/L;女性110~150g/L。
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临床上将贫血分为四度:
①轻度贫血Hb<参考值低限;
②中度贫血Hb<90g/L;
③重度贫血Hb<60g/L;
④极重度贫血Hb<30g/L。
(2)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数:(4~10)×109/L
(3)网织红细胞计数:
其增减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①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红细胞增生活跃—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或贫血有效治疗后。
②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
(4)血小板
正常值:(100-300)×109/L
2.骨髓细胞检查
(1)正常骨髓象:
①骨髓增生活跃
②粒、红比例适当(2:1~4:1),粒、红两系增生良好,两系均可见少量原始细
胞,以中晚幼阶段居多,各阶段细胞比例正常;粒系占有核细胞的40%~60%,红系及淋巴细胞各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
③易见到巨核细胞,以产生血小板型居多。
(2)异常骨髓象:
①缺铁性贫血—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明显增生,粒、红比例减低。
②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不良,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粒、红两系明显减少。
③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某类细胞高度增生,以原幼阶段增生为主。
3.止血、凝血功能检查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又称束臂试验或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新出血点若超过10个为阳性,表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无力症、血管壁异常等。
(2)出血时间(BT)测定:
BT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及服用阿司匹林后。
(3)凝血时间(CT)测定:
延长—见于各型血友病、抗凝药物治疗等。
(4)血小板计数:
正常值(100~300)×109/L
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100×109/L
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②血小板增多—血小板>400×109/L
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例题
以下不属于造血器官的是
A.肝
B.脾
C.淋巴结
D.胰腺
E.骨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胰腺不参与造血。
造血器官有骨髓、胸腺、肝、脾和淋巴结。
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为
A.110~150g/L
B.110~160g/L
C.120~160g/L
D.120~170g/L
E.170~200g/L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为120~160g/L。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最常见症状是
A.出血
B.贫血
C.继发感染
D.骨、关节疼痛
E.肝、脾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贫血是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最常见症状,引起贫血常见的原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及失血,常见的疾病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及出血性疾病大量出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