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衔接与排序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句子衔接和排序课件(共25张PPT)

句子衔接和排序课件(共25张PPT)

C
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
小的人都是年轻的, 。 , , , 。我私下里认为,
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①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
②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
③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
④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
⑤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
A. ②⑤④③①
B. ③⑤④①②
C. ⑤②④①③
D. ②④⑤①③
D
位于百色市田东县境内的棋盘滩,因石块被水流纵横切割
得整齐有序酷似棋盘而得名,
,石块就像浮在水
面。
。河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
。在纵横交错的
石块上漫步,会感到心旷神怡, 。
①仿佛进入奇妙无穷的人间仙境
②棋盘内潺潺流水常年不断
③水底的绿藻和游鱼清晰可见
提醒:含有“……是”的句子不是一定做首句。如果几个句子 中有引出这一概念的句子,那么引出概念的句子在前,下定义 的句子在后,下定义的句子就不适合做首句了。
2、提出观点。提出的是别人的观点,如写作文时, 开头往往会说“XXX 说/有人认为……”,通过别 人的观点引出自己想说的内容。典型标志:有人说、 人们普遍认为、……认为,后文要么进行肯定论述, 要么对前文观点进行补充。
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
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
A. ③②⑤①④
B. ③④②⑤①
C. ④②③①⑤
D. ④③②①⑤
A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________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ppt----句子排序与衔接 课件ppt(共16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ppt----句子排序与衔接  课件ppt(共16张ppt)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2. (2020.三市一企)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每到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要插艾草

①民间认为,艾草有招福纳祥的美意,有驱毒辟邪的作用。 ②平日里,两者虽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③这是根深蒂固的优秀文化与民俗,是千百年的约定传承。 ④每到端午,它们便强强联手,为人们的健康与信仰保驾护航。 ⑤通常,艾草要与莒蒲配对,菖蒲亦有芳香与药用的功效。
A,①②③⑤④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③①② D.①④⑤③②
[点拨]通读语段,明确该语段解释了如何确诊新冠肺炎。观察四个选项中首尾句,发 现②句可能为尾句,代入语段中,发现与下文“如结果呈阴性”衔接紧密,确认②句为 尾句,排除A项。①句和④句均可衔接上文的设问句,不好判断,因此可从与②句衔接 的上句入手,发现③句和⑤句均不能与②句衔接。确认C项为正确选项后,通读检查。
A.④②①⑤③ B.④②⑤③① C.②④⑤③① D.②④⑤①③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很多人一听到“红外”“辐射”这类词就一哆嗦,直接被吓到。 ②因为它是个接收器,不是发射器。 ③测温枪,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 ④测温枪虽然名头上冠着“辐射”和“红外”,但不会对你的身体 施加任何哪怕一丁点的影响。 ⑤这个接收器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 体温度数值。 ⑥意思就是,你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外扩散辐射能量,而测温枪 的作用,是接收你身体某区域的辐射能量。
三、句子还原
方法指导
一般来说,从语段中被抽出的句子,即题干中要求还原到语段的句子在原语段中 大多属于总起句、过渡句、 总结句。
第一步,研读原句提取信息。 压缩句子主干,把握句子主要信息;同时注意句子中的标志性

最新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共29张PPT)

最新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共29张PPT)

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 亲的味 道!
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
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 棕榈树 ,制作 简单, 方便携 带,且 蒲扇的 表
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 。古有 棕扇、 葵扇、 蒲扇、 蕉扇诸 名,实 即
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 七十年 代,人 们最常 用的就 是这种 ,似圆 非
(3)确定语段尾句。尾句往往是对上文的总结或 对主题的深化,具有概括性或总结性。 结论类表述适 合作尾句,一般句子末尾有关联词“因此、所以、照 此看来”等。
(4)句子分组排除。即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排序,将 可以明确顺序的句子排列出来,分成若干小组,然后 再将不符合这种顺序的选项排除掉。在进行句子分组 的时候,要首先寻找带有明显连缀特征的句子,比如 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
C.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 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解析】每个空之前都有一个提示词,分别是“雄 鸡”“骏马”“巨龙”,答题时,注意句中的对应关系, “雄鸡”对应的是“唤醒黎明”;“骏马”对应的是“挣 脱羁绊”;“巨龙”对应的是“叱咤风云”。故选C。 【答案】C
3. (’15贵港4题3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②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
豁然贯通。
③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
遍就懂得了。
④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
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5)对比剩余选项中的差异选项。这是排除和检查 的最后一步。即在剩下备选选项里寻找顺序颠倒的两 个句子,将这两个句子代入题中,联系上下文确定哪 一句更合适。

排列句序与语句衔接19页PPT

排列句序与语句衔接19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排列句序与语句衔接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中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PPT课件

中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PPT课件

10
例2: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B )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
顶的墙垣,________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①亭台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
②背背后后是景山。
③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
④山上共有五座亭台。
A. ②④③① D.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验收汇报
18
1、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 嫡称为“左迁”。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 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 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③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④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 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3
题型分析:
②填写题
1.用序号调整句子顺序; 2.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使语意连贯、 句式整齐。
4
一. 找中心句
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着一 个中心来安排的,调整句序时,如 果能找准中心句并确定其位置,整 个语段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中心 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的放在句尾,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 用(如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 观点句等)来抓语段的中心。
12
★小窍门一:看连词(特别是关联词)的连接对象
例3: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B)
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

中考复习之句子衔接与排序 课件(共25张PPT)

中考复习之句子衔接与排序 课件(共25张PPT)
个句子先说哪一个,有着一定合理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种: 时间、空间、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 等)。
方法整理
3.“句间顺序合理”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分句或句子之间常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
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 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一个复句、句群或语段,前后 语句之间若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就会造成语句的脱节。因此,句间 的关系必须吻合其内在的逻辑。根据上下文,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 在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方法整理
5.“词语照应、暗示”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
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能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 词句相呼应的词句。 6.“短语类型一致”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短语、句子,我们可以根据其上句或下句 的提示,利用结构上对称性,来选择所填的语句。
方法整理
1.“话题同一”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在表现一个中心意思时,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
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而任意转换话题,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即语 句不连贯。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话题、叙述角度)是否保 持同一,是“语句衔接题”常见的解答思路。
方法整理
2.“句间关系吻合”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句子的排列与组合也是考查学生衔接能力的手段之一。几
诗填词毕竟只是经邦济世之外的“余事”。
⑤其中,赞语“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最为精当。
A.①⑤②④③
B.③⑤④②①
C.①⑤④②③
D.③⑤②④①
通读题目中所给五个句子,可知这是关于解读毛泽东诗词的一段话。其中,语句③可 直接判断为总起句,即放在开头第一句,由此能够排除选项A和选项C;选项B和选项D 在语句②和语句④的顺序上有所不同,语句⑤提出了“经纶外,诗词余事”的赞语,语 句④中的“经纶”和“余事”都紧承语句⑤,由此可知语句④应放在第三句的位置。正确的 顺序为:③⑤④②①。

中考语文句子的衔接与排序25张PPT课件

中考语文句子的衔接与排序25张PPT课件

此意,故先看后面的。从剩余的两个选词看,“兼爱”有
“博采众家之长”之意,故对应“读书”,应“博览群
CHENLI
22
书”;剩余“创业”和“行文”、“权变”和“灵活”,
根据生活常识,“行文”不可能对应“权变”,故“创业”
对应“权变”,“行文”对应“灵活”。故选B项。
【答案】B
3.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确定语段的首句。首句的确定主要有以下两 种情况。
(1)适合做首句: Ⅰ. 从句子内容判断。援引观点或引出对象、背 景铺垫、设问的句子通常适合做首句。这三类文字
放在首句通常可用于引出话题,可做首句。
CHENLI
11
Ⅱ. 从选项角度判断。第一类:压倒性概率选项 构造。如:A. ②⑤③①④ B. ②⑤③④① C. ②⑤ ④③① D. ④③①②⑤。观察四个选项我们不难发现 以②开头的选项有三项,命题人一般设置此种选项布 局模式,基本可以断定以②开头。第二类:势均力敌 型:如例题中的A. ⑤①④⑥②③ B. ⑥⑤①③②④ C. ⑥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⑥③②④,观察选项不难 发现以⑤开头和以⑥开头的概率一样大,需要我们判 断谁更适合做首句,结合句子内容判断法迅速确定首 句,并缩小答案范围。
CHENLI
12
注意:适合做首句的方法Ⅱ为提高答题效率提 供方便,但是在判断的过程中,需要选取句子中的 关键词连词成句以验证选项答案是否完全正确,不 可完全依据选项确定答案。
(2)不适合做首句: ①含指代类词语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指示代词 的指代内容通常要往前找,如以含指代类词语的句 子做首句往往会指代不明,所以不能将其作为首句。 常见代词有人称代词,如“他、他们、人家”等; 疑问代词,如“谁、怎么、多少、什么、哪”等; 指示代词,如“这、那、这些、此”等。

2024版年度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公开课课件

2024版年度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公开课课件

2024/2/2
3
句子衔接定义及作用
句子衔接是指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将各个独立的句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贯、 有机的整体。
句子衔接在语言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文章更加流畅、易于理解, 同时也能够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和表达效果。
句子衔接的手段包括使用连接词、代词、省略、重复、平行结构等。
2024/2/2
27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句子衔接的定义和作用
确保文本连贯性和读者理解。
句子排序的原则和方法
基于逻辑、时间、空间等关系进行排序。
2024/2/2
衔接手段的分类
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
实际操作与案例分析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衔接与排序技巧。
28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2024/2/2
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认识
同义词或近义词的选择要根据具 体的语境和表达需求来确定,不 能随意替换,以免影响句子的准
确性和流畅度。
在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替换 时,也要注意保持整个篇章的风
格和语气的一致性。
9
上下义词和局部-整体关系运用
上下义词指的是在语义上具有包含关系的词汇,如 “水果”是“苹果”的上义词,“苹果”是“水果” 的下义词。
强逻辑性。
并列关系
识别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将具 有相同或相似地位的句子排列
在一起,保持平衡。
转折关系
注意句子间的转折关系,将表 示对比或转折的句子放在合适
的位置,突出对比效果。
20
段落间过渡自然流畅性保障
使用过渡词
在段落之间使用适当的 过渡词或短语,使段落 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
2024/2/2
重复关键词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课件PPT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课件PPT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13
(2012湖南长沙)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
序正确的一项是 D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
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
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
就是反省自身。
①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4
想一想:辨明文体有何帮助?
• 说明文:首句一般指出说明对象,或对说 明对象进行总体评价,然后依时间、空间、 逻辑顺序进行具体说明。
• 议论文:首句多为中心论点,基本结构为 “提出论点——逐层论述——收束语段”, 逐层论述或由主及次,或由浅到深,或正 反结合。
• 记叙文:明确叙事主体,把握叙事顺序, 抓住事物的特征,注意人物对事物的认知、 感受和评价。
5
(2013大理等)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周易》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一种人文 精神。 ②作为中华民族的宝典,《周易》的思维术非常丰富。 ③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整体思维、通变思维、“一致百 虑”思维和忧患思维。 ④《周易》是中国经学元典“六经”之一,并被《汉书艺 文志》推为群经之首。 ⑤这种怃患情结,深深植根于对社会历史和民族郭嘉的责 任感与使命感。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①⑤ C.③①②⑤④ D.④①②⑤③
②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③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14
(2012湖北十堰)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C
①然而,鸳鸯并非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恩爱情深,生死与 共。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公开课课件) ppt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公开课课件) ppt
一组句子组合在一起,为了表情达 意的需要,句子间需要一定的顺序。说 明类的文段要从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去判断;叙述类的段落从时间、事情的 发展顺序去判断;议论性的段落从句子 之间的逻辑顺序来判断。
三、分析语境
题干材料如果是描写抒情性的文字,则 要仔细分析语段中的语境,把握语段中景物、 色彩、气氛、写法等特点,感悟文字中所渗 透的情调,考虑前后语句的语境是否相谐, 格调是否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前一句是热 烈的,后一句就不能是凄凉的,前一句是激 昂的,后一句就不能是沉郁的。因此,在判 断、斟酌句子的衔接与顺序时,若不注意这 些细微差别,就无法快速找出正确的答案。
A. ②④①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④③
方法点拨: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因为前一句有关联词语 “不是”,所以下面的句子应该含有与之对应的关联词语“而是”,以表示 前后句子间的转折关系,故②句应填入第一空,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接 下来要考虑的是①③两句的先后问题,可以分别填入比较,很明显,“也就 是说”一句起到了过渡作用,所以①句应紧跟②④句之后,且第③句中的代 词“它”具有指代性,即指代第①句中的“北国的春天”,故第③句只能在 第①句之后,答案应为”A”。
酿泉对面,古木参天,绿树掩映中,是 便深藏其中。
①飞檐翘脊,勾心斗角 ②号称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 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④一片乌瓦白墙的古建筑
A.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2009年佛山市)请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
一项。( B)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②几千 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 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③这样看 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详细版.ppt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详细版.ppt

①亭台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
②背后是景山。
③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
④山上共有五座亭台。
A. ②④③① D.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策略2、以空间为序:
抓住表示方位的词语进行排序,一般是从上
到下,从左到右,先远后近等。
优选
13
9.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
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B)
② 近处是两池碧波,池边的铜雕丰姿多彩,
美不胜收
③ 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
④ 绿荫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
A .④②③①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③④
空间顺优选 序
12
8: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B)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 瓦顶的墙垣,_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近看小河
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A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B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音节和谐
优选
20
句子衔接和排序的方法:
意境氛围一致
优选
8
句子衔接有什么要求:
保持一致:
主语一致 句式一致
内容一致
氛围一致
优选
9
5. 在横线上填入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D)
立春之后, __________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①冰雪融化 ②草木萌发 ③各种花次第开放 ④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⑤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A ②①⑤③④ B ⑤①④②③ C ②③ ①⑤④ D ⑤①②③④
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举世瞩目的
风云人物。当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统
先生不无感慨地表示:这完全得益于中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四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重难点突破 考点一 句子衔接
(2014钦州卷,2009~2010柳州卷考查) 典例精析
(14桂林5题2分)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顺序排列恰 当的一项是 (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 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 益处。学史可以___;学诗可以___;学伦理可以___。
考点二 衔接式排序
(2013~2014柳州卷、2013钦州卷以及2014贺州卷等考查)
典例精析
(’14柳州5题2分) 根据上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
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晨,醒来的峡江抹去一脸倦容,伸伸懒腰打个哈
欠,_____。_____。_____。_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停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
【注意】:适合做首句的方法②为 提高答题效率提供方便,但是在判断 的过程中,需要将句子连句成段,验 证选项答案是否完全正确,不可完全 依据选项确定答案。
命题 预测
真题 精编
难点 突破
习题
首页 末页 目录
2020/1/14
16
(2)不适合做首句的有: ①代词不适合做首句。指示代词的指代内 容通常要往前找,如以指代类文字做首句 往往会出现指代不明的现象,所以不能将 其作为首句。由常见代词有人称代词,如 “他、他们”等;疑问代词,如“谁、怎 么、多少、什么、哪”等;指示代词,如 “这、那、这些、此”等。
耀人眼目。②江面上骤然升起一层江雾。③江雾上涨到一定
高度便收住了脚步。④随着江水流动,江雾由淡变浓,转眼
间像潮水似的上涨起来。
A.②④③①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思路归纳】第一步:读材料,明确描
述对象。分析给出的4句话,明显可以看出, “江雾”是语段的描写对象。第二步:看选 项和句子内容,确定首句。从选项中可知首 句是①或②,再看句子内容,①句写停住的 江雾的状态,②句写江雾升起,依据常识应 是江雾升起后才有停住的状态,所以②句可 能是首句,从而排除B、D项。
方法指导
解答句子衔接题目要注意几个“一致”原 则:
(1)内容一致。指语意的连贯,上下文在 语意上前后关联,相互呼应。针对这些特点, 我们可以在整体把握语段意义的基础上,抓住 关键词、关键句来解答衔接题,如话题的统一、 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前后关联等。
(2)关系一致。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按一定 的关系联接在一起的,有条不紊,并非散乱无 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常有:转折、因果、条 件、递进、并列、总分等,有时是一物引起一 物,物物相接。语句之间还有照应关系,语句 间的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 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的照应等。
【答案及评分】A(2分)
方法突破
1.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揣摩语段的整 体意义,理清选项提供的信息和表达的主旨。
2.确定语段的首句。(1)适合做首句: ①从句子内容判断。援引观点或引出对象、背景 铺垫、设问等通常适合做首句。②从选项角度判 断。第一类:压倒性概率选项构造。如:A.②⑤ ③①④ B.②⑤③④① C.②⑤④③① D.④③ ①②⑤,观察四个选项我们不难
和第①句中的“成败、得失、兴替”内容一致; 因此,第一空应填①;第二空前的内容是“学 诗”,关键词是“诗”,所谓“诗言志”,情 感是诗歌的灵魂,因此,“诗”与第③句中的 “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内容一致,第二 空应填③;第三空前的内容是“学伦理”,伦 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有“伦理”可 “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因此,“伦理” 与②内容一致,所以第三空应填②。 【答案
发现以②开头的选项有三项,命题人一般 设置此种选项布局模式,基本可以断定以②开 头。第二类势均力敌型:如:A.①④③②⑤ B.④⑤②③① C.①④②③⑤ D.④③②⑤①, 观察选项不难发现以①开头和以④开头的概率 一样大,需要我们判断谁更适合做首句,应结 合阅读句子内容判断法迅速确定首句,进而缩 小答案范围。
(3)结构一致。即上句与下句,或几个
并列句子的结构一致。所谓“结构一致”,即 字数相等,对应词语词性相同,词语类型相同,
运用手法相同等。(4)对象一致。所有句子
陈述的对象协调一致,是保持语句连贯的重要 技巧。作为陈述对象的主语若一致,则语段的 陈述话题、说明中心、议论角度也就相应一致 了。
(5)语境一致。注意语境因素,分析语
①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②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③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A.②③① C.②①③
B.①②③ D.①③②
【思路归纳】第一步:读语段,确定对象。
通读语段可知已给语段阐述的是学习传统文化的 填写益处,需要的内容是“学史”“学诗”“学 伦理”分别可以带来哪些具体的益处。第二步: 分析备选句,抓关键词。①句重点在“成败、得 失、兴替”,②句重点在“廉耻、荣辱、是非”, ③句重点在“情、志、人”。第三步:找对应关 系,确定答案。第一个空前的内容是“学史”, 关键词是“史”,所谓“以史为鉴”,
第三步,看选项间区别及句子内容,初步确定 答案。从A、C两项可知需判断的是①句和③句 谁在前,③句写江雾停止上涨,④句写江水流 动,江雾开始上涨。④句和③句都写到了江雾 上涨,从内容来看,③在④后,而①句明显是 紧跟③句描写停下的江雾的状态,故①在③后, 正确排序应该是②④③①。最后,依照选出好 排序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正确答案为A。
段情调、写法、语气、氛围的特点。景物, 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 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 有高低、俯仰之异;语气有强有弱,氛围有 和谐与否。
避免两个误区: (1)凭语感,读得顺就好。语言衔接题考查的 是语言表述的规范性和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有些 同学平时说话和写作的语言本来就不规范,逻辑 不严谨,因此做语言衔接题不能光凭语感。(2) 怎样连接都行。有些同学初做这种题,总觉得四 个选项都是对的,没有一项有明显漏洞。这种想 法是错误的,因为这种题考查的是“最恰当的一 项”,而不是“错误”的一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