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国先秦西汉时期古钱币的

合集下载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古钱币简介: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

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

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

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

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

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

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

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

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

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

古钱币如何分清朝代,秦半两与汉半两的区别

古钱币如何分清朝代,秦半两与汉半两的区别

古钱币如何分清朝代,秦半两与汉半两的区别秦国是战国时期专门使⽤圜钱的国家。

秦铸半两,早于秦统⼀之时,此已公认。

秦钱均做圆形,早期穿孔为圆形,晚期穿孔为⽅形。

秦钱实物有两⼤类:⼀是“⼀两”型钱币圆形圆孔,内外⽆郭边,钱⽂旋铸于⾁体之上,有“铢重⼀两·⼗⼆”(或⼗三、⼗四),这类钱传世很少,价格颇⾼。

⼆是“半两”型钱币,钱⽂有“半两”、“两甾”,均为圆形⽅孔,它的使⽤,对后世产⽣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秦半两⼀组六枚真正意义上的秦半两是指秦统⼀中国后全国流通的钱币。

铸期为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据传秦半两钱⽂出⾃丞相李斯之⼿。

先秦半两是容易分辨的:铸法原始、古朴,幕⾯不甚平整,背⾯或有铜渍,铸⼝宽⼤⽽不修平,有上下左右流⼝;外形不圆,厚薄不均,⽅孔不⽅,有的甚⾄作圆孔;钱径较⼤,钱体较厚;⾯⽂“半两”⼆字,⼤⼩不⼀,“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短,“两”字常见“长⼈两”。

战国·秦?“半两”(直径:33.4mm),极美品汉半两与秦半两基本上是⼀脉相承,但是在秦半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相⽐较⽽⾔:秦半两粗放原始,汉半两秀⽓精致;秦半两厚实不圆,汉半两平整成园;秦半两字体洒脱,汉半两字体规正;等等。

战国.秦 “半两”(直径:38.4~35.2mm;重:14.9g),美品下⾯,我们具体地来看秦半两和汉半两的区别:秦半两标准程度不⾼,钱⾁或厚或薄,或⼤或⼩(⽈半两,即⼗⼆铢,相当于现在的7.8克左右;⼀般的径在25——28mm,重5克左右),总体上讲,要⽐汉半两为厚实,边缘铸⼝茬多不磨鑢,钱体⽋圆,穿不⽅者亦属常见,是⽐较粗糙的钱币。

西汉⼋铢“半两”⼀组⼆⼗⼋枚,美品秦半两书体⽤⼩篆,笔划宽长,⽅中有圆,⽂字较⾼挺;“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短,“两”字除“长⼈两”外,更多的是“短⼈两”。

后期形⼩穿⼴的秦半两中,还出现“连⼭两”。

战国.秦⾄西汉⼩型“半两”传型⼀组⼆⼗枚,美品⽬前已经认定的秦半两类型有:原始型(战国中期)、⼤型、⼤篆⽂、⼩篆⽂、⼤字、⼩字、传形、有郭半两、⼩型灯笼半两、⼩型(秦后期)、以及在字体⽅⾯的差异⽽形成的类型。

各朝代钱币风格简介

各朝代钱币风格简介

各朝代钱币风格简介1、先秦钱币风格。

先秦时期,货币以刀、布、圆钱、蚁鼻钱(又称鬼脸钱)等为主。

大部分的刀、布币币身极薄(部分地区釿布、戈邑方足布、即墨小刀等的币身较厚),刀币的浇口在首端。

刀、布的浇口及边缘常有浇铸时挤出范外的多铜,因未加磨琢而呈自然状态。

有些伪造的刀、布币边缘被挫磨光滑,实际上是画蛇添足,暴露了伪造痕迹。

大部分刀、布币的文字是用刀刻在泥模上铸成的,其笔画是一刀而成,绝不致窜,甚至还看得出落刀与收刀的形迹。

这种战国文字书法流畅隽秀,前后相贯,生动自然,而伪造者由于对战国文字缺乏深入研究,故有些伪品字画呆滞,笔意全失。

由于战国文字较难模仿,因此,伪造者每获真钱,即有以翻铸赝品。

这种翻铸的伪钱比较难于识别,然而通过认真观察,可以发现翻铸的伪钱一般较厚重,铜质也粗。

当然,这类伪钱中也有铸得极精的,这就必须细心观察整个钱的外表及其锈片的真伪,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两汉钱币风格。

汉武帝时的三铢通行时间不长,存世也少。

伪造者取五铢改刻,但三铢比普通五铢轻小,“铢”字写法也与五铢有明显不同,易于识别。

也有以钱翻铸的伪品,但能乱真者少。

汉代的普通半两、五铢钱存世较多,目前所见伪品几乎都是半两、五铢中的特殊品,如“两两”、“五五”等(实际上确有当时错范或戏铸的真品)。

伪造者一般采用真钱改刻的方法,也有翻砂而成的,如伪钱“五五”、“平平五铢”但翻造不精,肉质粗糙。

新莽朝的铸钱工艺非常讲究,向称铸钱好手,但仔细观察,王莽钱也有精细之分。

拿著名的六泉十布来说,有轮廓斜削、笔画细挺、制作特别精美的;也有文字平夷、制作较逊的。

十布又有通穿(即圆穿与首端间有中线者)与不通穿二种。

从整体上来讲,当时的钱文以悬针篆为主,其笔画之流畅峻削,布局之匀称得体,皆臻上乘。

六泉十布中除大、小泉及大布外,伪品较多。

有未见真钱,仅按旧谱翻造的“幼泉二十”伪钱,制作粗劣,容易识别;也有取旧钱改制的“壮泉四十”伪钱;还有照真钱翻铸的,这种伪钱虽较精致,但与真品相比,文字缺乏生气,终能识别。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脉络与变迁

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脉络与变迁

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脉络与变迁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钱币作为交易媒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钱币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包含了古代钱币的起源、制作工艺、流通范围、版式样式等多方面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钱币的脉络与变迁,带您一起走进古代的钱币世界。

一、钱币的起源及发展据考证,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有形状类似贝壳的贝币,而后出现了铜矛、铁贝等不同种类的货币。

秦朝时期,古代的铜钱首次出现并进入了广泛的流通领域。

它制作精美、重量适中,逐渐发展成为了古代的主要货币。

汉朝时期,钱币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由单一的铜钱逐渐出现了银质和金质的货币。

如今我们在博物馆和文物市场上看到的一些金、银钱币也正是产生于这个时期。

唐朝时期,由于铜钱在市场需求上依旧大,因此唐代的铜钱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比重,并逐渐发展成为了“当欠钱”,即我方欠他人的债务使用的钱币。

到了宋代,古代钱币的种类越发繁多,铜钱开始分为小平、小五、小六等多种规格,银钱和铁钱的使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

明代人形铜钱的应用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而进一步提高,随着西学东渐,诸如“宣统银元”等西方银币也开始在中国流通。

二、钱币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的钱币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并形成了独特的样式和技艺。

古代铸造钱币的工艺通常包括初制、做模、铸钱和磨制等环节。

如今我们在文物市场中看到的钱币,多数都是由鼓或铁模压制而成。

而在古代的时期则一般是采用铜鐾法铸造,即在模具中放上热铜块,然后一边倒入液体银铅,一边持续敲打以使模具中的空气排出,然后再待其冷却定型。

这种造币方式能保证硬币的成形度更高,而且特别适合于需要大批量生产的铜钱。

三、钱币的流通范围和货币政策在中国古代,钱币的使用范围、流通速度和使用制度都与民间习惯、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劳动力分工不明显、贸易逐渐完善的晚期,钱币从开始作为交易媒介逐渐转化为衡量财富和支配生产力的一种形式,并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中国古钱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它不仅是经济交易的媒介,更是历史的见证和研究的重要资料。

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古钱币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中国古钱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此之前,我国一直采用贝壳、兽牙等特殊物品来交换商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那时的"货币"还非常单一,主要是青铜质地的圆形或方形铜钱。

这些早期的铜钱还非常简单朴素,上面常常刻有简短的文字或符号,一般不带有历代皇帝的名字。

中国古钱币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在秦代。

秦朝的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王朝体制。

这导致了财政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更加方便的货币来进行交易。

于是,在秦始皇时期,就出现了铸造有"半两"、"一两"、"五铢"等字样的铜质钱币。

这些钱币不仅规格统一,而且承认并广泛使用,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货币。

进入汉代,中国古钱币的形式和铸造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朝时期,钱币的正面开始刻有皇帝的名字和时期,增强了政治和权威的象征意义。

同时,钱币的形状也丰富了,出现了方孔、我的等不同形状的钱币。

这些改变不仅提高了钱币的辨识度,还进一步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和经济交易的活跃。

到了唐代,中国古钱币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

唐代的钱币形式非常多样化,有大钱、小钱、包钱等等。

同时,钱币的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铸造技术更加精湛。

唐代的钱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被丝绸之路所带到世界各地。

这些钱币的铸造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为唐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币在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也非常丰富多样。

宋代的钱币以方形为主,同时还有大号、小号之分,便于日常交易。

元代的钱币主要呈现圆形,标志着钱币形态的一种新的转变。

明代的钱币开始出现了各种不同字样和纹样的钱币,丰富了钱币的艺术表现力。

古代铜钱的介绍

古代铜钱的介绍

古代铜钱的介绍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在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形式发生过多次变化。

货币的发展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习俗、民族关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古代铜钱的形成、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演变轨迹。

先秦时期的刀币,是最早出现的货币形式之一。

它是由天然铜或锡制成的,形状如刀状,故称“刀币”。

但它是一种原始货币,不能流通使用,其起源大约在商代末期或西周初期。

刀币流行于战国时期,在汉代也有少量流通。

秦半两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秦半两钱在中国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秦半两钱重约20克,直径24毫米,穿孔较大,
钱背有篆书“半两”二字,故名。

它在先秦钱币基础上发展起来,出现了贝币、布币、刀币、圜钱等多种形式;钱文书法艺术很高,文字多变,有汉隶、魏碑等多种书体;制作技术较前代有了很大提高。

汉钱多为圆孔,外有方孔。

唐开元通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铸造的通宝钱。

—— 1 —1 —。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商周时期:贝币,是指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原始货币。

出土发现早在夏晚期,贝币已得到使用,商周时代则更为普遍了。

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币,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

春秋战国:布币。

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通的一种货币,由铲演变而来。

最早的布币,保留着铲的形状,所以也叫铲币。

刀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之一。

其形由春秋时期的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变而成。

秦汉时期:铜钱,古代铜质辅币,指秦汉以后的各类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期一直延伸到民国初年。

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

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

汉武帝即位后,国家统了新的货币一五铢钱。

它制作精良,百姓非常喜欢,一直用了7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

唐朝:开元通宝是唐代铸造的一种铜质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两宋时期: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

宋、金纸币名称之一。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

流通不便。

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元朝:这时的钱币包括通宝宝钞(纸币)、银锭,上面有蒙、汉两种文字。

元朝用宝钞的人非常多,不过也有人喜欢用银锭。

如果银锭有五十两重,就可以叫“元宝”了。

明朝:明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并且有明一代276年历史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明熹宗,天启元年八月补铸完其父年号钱“泰昌通宝”随即开铸天启通宝。

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清朝:这时的主要货币是用白银制成的宝银(银元宝)。

虽然清朝也发行了纸币“大清宝钞”,但只用了十年就停用了清末时朝廷还从国外买了造币机,铸造了圆形无孔的钱币——龙洋银元。

中国古钱币知识大全

中国古钱币知识大全

中国古钱币知识大全一、钱币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其货币发展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

早期的货币多为自然物,如海贝、骨贝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出现了人工制造的布币、刀币等。

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制度,确立了圆形方孔钱的形制,使中国货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之后,中国历代王朝都颁布了各自的货币制度,铸行了具有各自特色的钱币。

二、钱币材质中国古代钱币的材质主要包括铜、铁、金、银等。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生产力和资源状况的不同,所铸钱币的材质也有所不同。

例如,秦朝时期主要使用的是青铜材质,而唐朝时期则主要使用的是铜和铁。

三、钱币类型中国古代钱币的类型繁多,包括布币、刀币、圜钱、方孔圆钱、通宝等。

其中,布币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刀币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圜钱主要流行于秦朝和汉朝,方孔圆钱则贯穿了中国整个古代货币史。

通宝则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一种重要形式,自唐朝起开始使用,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四、钱币纹饰与图案中国古代钱币的纹饰和图案非常丰富,每个时期的纹饰和图案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秦朝的半两钱币采用的是粗犷的线条和文字,汉朝的五铢钱则注重细腻的纹饰和图案。

此外,一些特殊时期的钱币还具有特定的纹饰和图案,如唐朝的开元通宝上常有各种美丽的花草图案。

五、钱币价值评估评估古钱币的价值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年代、材质、保存状态、稀有度等。

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材质越稀缺、保存状态越好、稀有度越高的古钱币价值越高。

此外,古钱币的品相、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也会对其价值产生影响。

六、钱币收藏与保养收藏古钱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品相好的古钱币进行收藏;其次,要注意防止古钱币受到物理损伤;最后,要合理保存古钱币以防止其受到化学腐蚀等损害。

保养古钱币则要注意清洁和防锈两个方面,可以使用柔软的布轻轻擦拭古钱币表面,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进行清洗保养。

七、钱币市场行情古钱币市场行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政策调整、市场需求等。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古代钱币早期形态主要是贝类货币。

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

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属货币。

骨贝1、骨贝贝币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换币制。

原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体,其后为求方便,海贝采取不易,乃雕骨仿制,而有骨贝。

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辗转进入本室,其真确性应是无疑的,据称从河南殷墟出土。

钱币长: 26mm,阔: 17mm玉贝2、玉贝夏,商至西周时期形状类似货贝的原始交易媒体,今所见的除了玉制贝形外,还有天然海贝壳,石质,骨质,木质,螃,铜,铅,银或金等质地,玉贝的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有小孔,币面无文,通常长:1.3--3.5cm.注:本藏品真伪未明,仍待进一步鉴定。

钱币长: 20mm,阔: 13mm铜贝3、铜贝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钱币,可称为中国铜铸币之鼻祖。

出现于约公元前14-11世纪,虽然商代时已有记得,但仍尚未广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仍普遍流通,按一般考究认为:它应隶属商代之物。

钱币长: 22mm,阔: 14mm4 西周 (前11世纪~B.C.771)春秋 (B.C.770~B.C.476)春秋时期铲币斜肩弧足空首布春秋至战国初年周代的货币,币身有“武”字,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青铜制,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空首布的设计意念源铲形农具,銎为农具上作为木柄的承接孔,而把农具的模型用作于货币,此乃中国货币之始,由于币的头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

到了战国中期的布币已没有“空首”的特征,称为平首布,秦及西汉废用,自后新莽复古,平首布再次出现(见NGC-68; NGC-72及NGC-49),此外布币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钱币长: 85mm,阔: 45 mm6、战国 (B.C.475~B.C.221)齐平首平肩方足布齐平首平肩方足布 (平足布)布币上有“郎”字,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从古到今,钱币一直扮演着货币交换媒介和贸易方式的重要角色。

而中国古代钱币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之一,其发展历程也非常独特和精彩。

本文将从古代时期一步步剖析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吧。

一、先秦时期钱币的雏形在先秦时期,钱币并不是人们交易的主要手段,而是以实物交换为主。

然而,人们在经济交往过程中纷纷发现,实物的交换具有局限性,所需要的交换品往往不对等或者难以评估价值。

于是,人们便开始创造类似于钱币的交换媒介,例如贝壳、石子等等。

这些雏形钱币虽然使用颇为广泛,但由于不规范和价值难以衡量,因此还是无法解决交易中的问题。

二、战国时期钱币的诞生进入战国时期,随着人们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雏形钱币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战国时期的钱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质地坚硬的布币,一类是以铜、铁为材料的实物钱。

其形状大都规则,表面印有制造时打的印记,用以标识其制造地和制造者。

战国时期钱币的出现,对当时的经济交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后来郭沫若先生所称之为“轮润抒章、异样天下”的汉币铺平了道路。

三、汉代钱币的大规模流通汉代,钱币作为货币的地位逐渐得到肯定,并且开始大规模流通。

汉代钱币以铜质为主,重量和大小也有所规范。

较为著名的包括五铢钱、半两钱、轻车币等等。

此外,在汉代还出现了刻有文字和图案的钱币,这一举措标志着钱币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代钱币的大量流出,也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制度的初步完善。

四、唐宋时期钱币的监制唐宋时期,钱币制度进一步完善,出现了“均值制”和“背铸制”两种规范。

唐代钱币以铜质为主,流通铸造具有钱文或者图案,其形制逐渐规范化,出现了“铁钱”和“宣泉钱”等。

而宋代钱币则将权力下放至地方府县,由其分别负责钱币的发行、监制和流通,这也为当时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元明清时期钱币的改革与制度竞争元、明、清三代,钱币制度逐渐与时俱进,此期间出现了铸法和打制法并存的局面。

中国古代钱币简要纲目

中国古代钱币简要纲目

中国古代钱币简要纲目一、先秦1.(一)贝币:海贝骨贝陶贝铜贝鬼脸钱••(二)布币•平肩空首布斜肩空首布耸肩空首布空首式平首布•桥足布锐角布尖足布类方足布、类圆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三)?刀币•尖首刀、针首刀明刀、截首刀直刀齐刀•(四)圜钱••楚国铸币•二、秦1.秦半两三、汉1.1、汉半两•2、汉三铢•3、白金三品•4、五铢(汉)•5、西域铸币(汉)•6、新莽1.大泉五十•契刀、金错刀•六泉•十布•货布•货泉•布泉•7、三国1.魏五铢•蜀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直百、直一•定平一百•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四、两晋十六国1.沈郎五铢•凉造新泉•汉兴•丰货•太夏真兴•其他五、南北朝1.五铢(南北朝)•四铢•两铢•永光•景和•太清丰乐•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布泉(北周)•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其他(南北朝)六、隋、唐隋五铢?1.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咸通玄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会昌开元•西域铸币(唐)七、五代十国1.开平通宝•天成元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乾德元宝•咸康元宝•开元通宝(闽)•永隆通宝•天德重宝、通宝•天策府宝•乾封泉宝(楚)•乾元重宝(楚)•广政通宝•大蜀通宝•保大元宝•永通泉货•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开元、开国通宝(南唐)•大齐通宝•乾亨通宝、重宝•永安钱•其他(五代十国)八、辽国1.天朝万顺•通行泉货•神册通宝•天赞通宝•天显通宝•会同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景福通宝•重熙通宝•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助国、壮国元宝九、北宋1.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通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直十、重宝•皇祐元宝•至和元宝、通宝、重宝•嘉祐元宝、通宝、重宝•治平元宝、通宝•熙宁元宝、通宝、重宝•元丰通宝、重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通宝、重宝•元符通宝、重宝•建国通宝•圣宋元宝、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元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元宝、通宝•靖康元宝、通宝•应感、应运钱十、南宋1.建炎通宝、重宝、元宝•绍兴元宝、通宝•隆兴元宝、通宝•乾道元宝、通宝、重宝•纯熙元宝•淳熙元宝、通宝•绍熙元宝、通宝•庆元通宝、元宝•嘉泰通宝、元宝•开禧通宝、元宝•圣宋元宝、重宝•嘉定通宝、元宝等•宝庆元宝•大宋元宝、通宝•绍定通宝、元宝•端平元宝、通宝、重宝•嘉熙通宝、重宝•淳祐元宝、通宝•皇宋元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其他(南宋)十一、西夏1.藩国宝钱•福圣宝钱•大安宝钱、通宝•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西夏)•天盛元宝•乾祐宝钱、元宝•天庆宝钱、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十二、金国1.天辅元宝•天眷元宝、通宝、重宝•皇统元宝•正隆元宝•大定通宝•泰和通宝、重宝•崇庆通宝、元宝•至宁元宝•贞祐通宝、元宝•阜昌元宝、通宝、重宝十三、元朝1.大朝通宝2.大朝金合?•中统元宝•至元通宝•元贞通宝•大德通宝•至大通宝•大元通宝•至正通宝•至正之宝•龙凤通宝•天佑通宝•天启通宝(徐)•天定通宝•大义通宝•其他十四、明朝1.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嘉靖通宝•隆庆通宝•万历通宝、银钱•泰昌通宝•天启通宝•崇祯通宝•大明通宝•弘光通宝•隆武通宝•永历通宝•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兴朝通宝•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其他(明)十五、清朝1.天命通宝•天聪通宝•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祺祥通宝、重宝•同治通宝、重宝•光绪通宝、重宝•宣统通宝•太平天国钱•金钱义记•平靖通宝、胜宝•其他(清)•咸丰通宝、重宝、元宝十六、民国1.民国通宝•民国重宝十七、花钱1.镂空类•钱文类•吉语图案类•宗教类•游戏类•异形类十八、邻国1.日本•朝鲜•安南。

古泉历览表:中国历朝古钱币发行年代及常识汇总

古泉历览表:中国历朝古钱币发行年代及常识汇总

古泉历览表:中国历朝古钱币发行年代及常识汇总下面开始:秦朝:(前221~206)发行钱币:秦半两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西汉:(前221~23)1)帝王:高祖(刘邦)发行钱币:三铢半两、榆荚半两西汉三铢半两与四铢半两2)帝王:少帝恭(刘恭)发行钱币:八铢半两八铢半两3)帝王:少帝弘(刘弘)发行钱币:五铢五铢4)帝王:文帝(刘恒)发行钱币:四铢半两四铢半两5)帝王: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发行钱币:三铢钱、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西汉美品郡国五铢6)帝王:昭帝(刘弗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发行钱币:昭帝五铢昭帝五铢7)帝王: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发行钱币:宣帝五铢、小五铢宣帝五铢8)帝王: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发行钱币:四出五铢四出五铢新(8~23)1)帝王:王莽(莽巨君)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发行钱币: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 国宝金匮直万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王莽契刀五百2)帝王:更始帝(刘玄)年号:更始发行钱币: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更始五铢东汉:(25~220)1)帝王:光武帝(刘秀)年号:建武、建武中元发行钱币:建武五铢2)帝王:灵帝(刘宏)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发行钱币:四出五铢四出五铢3)帝王:废帝(刘弁)发行钱币:减边五铢、延环五铢4)帝王: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发行钱币:董卓五铢(无文小钱)董卓五铢三国一、魏(220~265)1)帝王:文帝(曹丕)年号:黄初发行钱币:沿用汉五铢汉五铢2)帝王:明帝(曹睿)年号:太和、青龙、景初发行钱币:压五压金五铢压五压金五铢二、吴(222~280)帝王:大帝(孙权)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发行钱币: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大泉五百三、蜀(汉)(221~363)帝王:昭烈帝(刘备)发行钱币:蜀五铢直百五铢直百直一. 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蜀五铢两晋(西晋、东晋)一、西晋(265~316)1)帝王: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发行钱币:沿用旧钱2)帝王:惠帝(司马衷)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发行钱币:一类小型私铸泉泉、货货、货泉、布泉、货布可能为当时豪强铸造私铸泉泉二、东晋(317~420)1)帝王:元帝(司马睿)年号:建武、大兴、永昌发行钱币:赵王石勒造“丰货”2)帝王:明帝(司马绍)年号:永昌、太宁发行钱币:沈充造“沈郎五铢”3)帝王:成帝(司马衍)年号:太宁、咸和、咸康发行钱币:成汉李寿造“汉兴”钱3)帝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隆安、元兴、义熙发行钱币:北凉造“凉造新泉”4)帝王:恭帝(司马德文)年号:元熙发行钱币:夏造“大夏真兴”南北朝 (420~581)1. 南朝:宋(420~479)1)帝王: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发行钱币:四铢2)帝王:孝武帝(刘骏)年号:孝建、大明发行钱币:孝建四铢、大明四铢3)帝王:前废帝(刘子业)年号:永光、景和发行钱币: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2. 南朝:齐(479~502)帝王:武帝(萧赜)年号:永明发行钱币: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3.南朝:梁(502~557)1)帝王:武帝(萧衍)在位时间:502~549 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发行钱币: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2)帝王:敬帝(萧方智)在位时间:555~557 年号:绍泰、太平发行钱币:四柱五铢、两柱五铢4. 南朝:陈(557~589)1)帝王:文帝(陈倩)在位时间:560~566 年号:天嘉、天康发行钱币:天嘉五铢2)帝王:宣帝(陈顼)在位时间:569~582 年号:太建发行钱币:太货六铢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天眷堂馆藏《古钱币图录--秦,西汉卷》

天眷堂馆藏《古钱币图录--秦,西汉卷》
权钱。饼型,面小背大且面有外郭。重14.7克
秦半两
秦半两
两汉钱币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初货币承袭秦制,使用半两钱,但逐渐减重。黄金改以斤为单位,斤又称金,每斤重十六两。汉武
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行“五铢钱”。这是货币形制的重要改革,由于五铢钱轻重大小适中,此后七百多年间,一直成为我国主要的货币。
“五分”半两,重量只有五分之一,故称。非钱径仅五分。
三铢钱公元前140年,汉武帝铸三铢钱,约重两公分,行四年废。
“郡国”五铢,汉武帝无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半两钱改行五铢钱,从此结束了半两钱的流通。五
铢钱许各郡国铸造,这些五铢钱轻重成色不一,制作较粗糙。
“赤仄”五铢,郡国五铢既粗且滥,武帝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铸行赤仄五铢,每枚当郡国五铢五枚。年谓赤仄,即外郭光滑整齐。
大型、穿下“十”
鸡目五铢
二、王莽钱币(公元8——23年)
公元8年,外戚王莽取西汉政权而代之,改国号为“新”。王莽在政治上进行残暴统治的同时,在经济上用改革币制的办法,铸行高额而大幅度减重的钱币搜刮人民财富。
王莽进行币制改革四次,先后铸行货币达三十七种之多。其名目之繁多,货币之混乱,在中国货币史上是空前的。但王莽钱制作精美,在我国货币文化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榆荚”半两,汉初许民铸钱,为图大利,各地豪强大户私铸纷起,钱愈铸愈薄,成为孔大体小、形如四片榆荚的小钱,被称为“榆荚半两”。劣钱的泛滥,曾使当时物价飞涨。
“八铢”半两,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改铸重八铢的半两钱,减重三分之一。
“四铢”半两,汉文帝时定半两钱重四铢,沿用了五十多年,这是有汉以来第一种稳定的货币。
秦半两钱之所以圆形方孔据说是因为秦始皇迷信当时方士们所宣扬的天圆地方宇宙观的缘实际上方孔圆钱在战国时期早已有之并非秦始皇的发明

古钱币

古钱币

秦朝:(前 221~206)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西汉:(前 221~23)高祖(刘邦)年号:无钱币:三铢半两、榆荚半两少帝恭(刘恭)年号:无钱币:八铢半两少帝弘(刘弘)年号:无钱币:五分钱文帝(刘恒)年号:无钱币:四铢半两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钱币:三铢钱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昭帝(刘弗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钱币:昭帝五铢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钱币:宣帝五铢、小五铢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钱币:四出五铢新(8~23) 王莽(莽巨君)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钱币: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国宝金匮直万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更始帝(刘玄)年号:更始钱币: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东汉:(25~220)光武帝(刘秀)年号:建武、建武中元钱币:建武五铢灵帝(刘宏)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钱币:四出五铢废帝(刘弁)年号:钱币:减边五铢、延环五铢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钱币:董卓五铢(无文小钱)三国魏(220~265)文帝(曹丕)年号:黄初钱币:沿用汉五铢明帝(曹睿)年号:太和、青龙、景初钱币:压五压金五铢吴(222~280)大帝(孙权)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钱币: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蜀(汉)(221~363)昭烈帝(刘备)年号:钱币:蜀五铢、直百五铢、直百、直一、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西晋、东晋、十六国西晋(265~316)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钱币:沿用旧钱惠帝(司马衷)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钱币: 一类小型私铸泉泉、货货、货泉、布泉、货布可能为当时豪强铸造东晋(317~420)元帝(司马睿)年号:建武、大兴、永昌钱币:赵王石勒造“丰货”明帝(司马绍)年号:永昌、太宁钱币:沈充造“沈郎五铢”成帝(司马衍)年号:太宁、咸和、咸康钱币:成汉李寿造“汉兴”钱安帝(司马德宗)年号:隆安、元兴、义熙钱币:北凉造“凉造新泉”恭帝(司马德文)年号:元熙钱币:夏造“大夏真兴”南北朝 (420~581)南朝:宋(420~479)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钱币:四铢孝武帝(刘骏)年号:孝建、大明钱币:孝建四铢、大明四铢前废帝(刘子业)年号:永光、景和钱币: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齐(479~502)武帝(萧赜)年号:永明钱币: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梁(502~557)武帝(萧衍)502~549 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钱币: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敬帝(萧方智)555~557 年号:绍泰、太平钱币:四柱五铢、两柱五铢陈(557~589)文帝(陈倩) 560~566 年号:天嘉、天康钱币:天嘉五铢宣帝(陈顼)569~582 年号:太建钱币:太货六铢北朝:北魏(386~534)太武帝(拓跋寿)423~452 年号: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钱币:太和五铢宣武帝(元恪)500~515 年号:景明、正始、永平、延昌钱币:永平五铢孝庄帝(元子攸)527~530 年号:建义、永安钱币: 永安五铢东魏(534~550)孝静帝(元善见)534~550 年号:天平、元象钱币:小样永安五铢西魏(535~557)北齐(550~577)文宣帝(高洋)549~559 年号:天保钱币:常平五铢北周(557~581)孝闵帝(宇文觉)557 年号:钱币:五行大布武帝(宇文邕)560~578 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钱币:布泉静帝(宇文衍)579~581 年号:大象、大定钱币:永通万国隋:(581~618)文帝(杨坚)581~604 年号:开皇、仁寿钱币:置样五铢、五铢白钱唐(618~907)高祖(李渊)618~626 年号:武德钱币:开元通宝高宗(李治)649~683 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钱币:乾封泉宝肃宗(李亨)756~762 年号:至德、乾元、上元钱币:乾元重宝(史思明)造得一元宝、顺天元宝代宗(李豫)762~779 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钱币:大历通宝德宗(李适)779~805 年号:建中、兴元、贞元钱币:建中通宝(新疆铸)顺宗(李诵)805 年号:永贞钱币:有“大”、“中”、“元”字钱武宗(李炎)840~846 年号:会昌钱币: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共 23 局五代十国后梁(907~923)太祖(朱全忠)907~910 年号:开平、乾化钱币:开平元宝附刘仁恭铸: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末帝(朱友贞)911~923 年号:乾化、贞明、龙德钱币:附徐知诰铸:大齐通宝后唐(923~936)庄宗(李存勗)923~926 年号:同光钱币:附前蜀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明宗(李嗣源)926~934 年号:天成、长兴钱币:天成元宝闵帝(李从厚)934~935 年号:应顺钱币:附南汉铸: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后晋(936~946)高祖(石敬塘)936~944 年号:天福钱币:天福元宝出帝(石重贵)944~947 年号:天福、开运钱币:附闽铸:开元通宝背闽、福,永隆通宝,天德重宝后汉(947~950)高祖(刘知远)947~948 年号:天福、乾佑钱币:汉元通宝隐帝(刘承佑)948~951 年号:乾佑钱币:附楚铸: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后周(951~960)太祖(郭威)951~954 年号:显德钱币:周元通宝北宋(960~1127)太祖(赵匡胤)960~976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钱币:宋元通宝太宗(赵光义)976-997 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钱币: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李顺)应运元宝真宗(赵恒)998~1022 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钱币: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仁宗(赵祯)1022~1063 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钱币: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神宗(赵顼)1068~1085 年号:熙宁、元丰钱币: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哲宗(赵煦)1086~1101 年号:元佑、绍圣、元符钱币: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徽宗(赵佶)1101~1125 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宣和钱币: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钦宗(赵桓)1126~. 年号:靖康钱币: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南宋(1127~1279)高宗(赵构)1127~1162 年号:建炎、绍兴钱币: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孝宗(赵眘)1163~1190 年号:隆兴、乾道、淳熙钱币: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光宗(赵敦)1190~1194 年号:绍熙钱币: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宁宗(赵扩)1195~1224 年号:庆元、嘉泰、开僖、嘉定钱币:庆元通宝、庆元元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理宗(赵昀)1225~1264 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钱币: 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度宗 1265~1274 年号:咸淳钱币: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恭宗(赵显)1275 年号:德佑钱币:端宗 1276~1278 年号:景炎钱币:帝丙(赵丙)1278~1279 年号:祥兴钱币:辽(907~1125)太祖(耶律阿保机)907~926 年号:神册、天赞、天显、钱币:通行泉货、天显通宝太宗(耶律德光)926~947 年号:天显、会同、大同钱币:会同通宝世宗(耶律阮)947~951 年号:天禄钱币:天禄通宝穆宗(耶律璟)951~969 年号:应历钱币:应历通宝景宗(耶律贤)969~982 年号:宝宁、乾亨钱币:宝宁通宝圣宗(耶律隆绪)982~1031 年号:乾亨、统和、开泰、太平钱币:统和通宝兴宗(耶律宗真)1031~1054 年号:景福、重熙钱币:景福通宝、重熙通宝道宗(耶律洪基)1054~1101 年号: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钱币: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天祚帝(耶律延禧)1101~1125 年号:乾统、天庆、保大钱币:乾统元宝、天庆元宝西夏(1038~1227)毅宗(李谅祚)1048~1067 年号: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钱币:西夏文福圣宝钱惠宗(李秉常)1067~1086 年号: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钱币: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崇宗(李乾顺)1086~1139 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钱币: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元德重宝,大德通宝仁宗(李仁孝)1139~1193 年号:大庆、人庆、天盛、乾佑钱币: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元宝、乾佑元宝桓宗(李纯佑)1193~1206 年号:天庆钱币: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襄宗(李安全) 1206~1211 年号:应天、皇建钱币:皇建元宝神宗(李顺顼)1211~1223 年号:光定钱币:光定元宝金(1115~1234)太宗(完颜晟)1123~1135 年号:天会钱币: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海陵王(完颜亮)1149~1161 年号:天德、贞元、正隆钱币:天眷通宝、天眷元宝、皇统元宝世宗(完颜雍)1161~1189 年号:大定钱币:大定通宝章宗(完颜景)1189~1208 年号:明昌、承安、泰和钱币: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泰和重宝卫绍王(完颜永济)1208~1213 年号:大安、崇庆、至宁钱币: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宣宗 1213~1223 年号:贞佑、兴定、元光钱币:贞佑元宝、贞佑通宝元(1279~1368)世祖(忽必烈)1260~1294 年号:中统、至元钱币: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成宗(铁穆耳)1294~1307 年号:元贞、大德钱币:元贞元宝、元贞通宝、大德元宝、大德通宝武宗(海山)1308~1311 年号:至大钱币:至大通宝、至大元宝、大元通宝、大元国宝仁宗 1311~1320 年号:皇庆钱币:皇庆元宝英宗(硕德八剌)1321~1323 年号:延佑钱币:延佑元宝、延佑通宝泰定帝(也孙贴木儿)1323~1328 年号:至治钱币:至治元宝、至治通宝、大元至治天顺帝(阿速吉八)1328 年号:泰定钱币:泰定通宝、元宝顺帝(妥欢贴睦尔)1333~1368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钱币:至顺元宝、至顺通宝、至元元宝、至元通宝、至正通宝、至正之宝明(1368~1644)太祖(朱元璋)1368~1398 年号:洪武钱币:洪武通宝成祖(朱棣)1403~1424 年号:永乐钱币:永乐通宝仁宗(朱高炽)1425 年号:洪熙钱币:洪熙通宝宣宗(朱瞻基)1426~1435 年号:宣德钱币:宣德通宝孝宗(朱佑樘)1488~1505 年号:弘治钱币:弘治通宝世宗(朱厚璁)1522~1567 年号:嘉靖钱币:嘉靖通宝穆宗(朱载厚)1567~1572 年号:隆庆钱币:隆庆通宝神宗(朱翊钧)1573~1620 年号:万历钱币:万历通宝光宗(朱常洛)1620 年号:泰昌钱币:泰昌通宝熹宗(朱由校)1621~1627 年号:天启钱币:天启通宝毅宗(朱由检)1628~1644 年号:崇祯钱币:崇祯通宝李自成、张献忠起义钱币: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南明 1644~1662 钱币: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三藩 1673~1680 钱币: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清(1616~1911)太祖(努尔哈赤)1616~1626 年号:天命钱币:天命汉钱、天命通宝太宗(皇太极)1626~1643 年号:天聪、崇德钱币:天聪汉钱世祖(福临)1644~1661 年号:顺治钱币:顺治通宝圣祖(玄烨)1661~1722 年号:康熙钱币:康熙通宝世宗(胤禛)1723~1735 年号:雍正钱币:雍正通宝高宗(弘历)1736~1795 年号:乾隆钱币:乾隆通宝仁宗(顒琰)1796~1820 年号:嘉庆钱币:嘉庆通宝宣宗(旻宁)1821~1850 年号:道光钱币:道光通宝文宗 1851~1861 年号:咸丰钱币: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穆宗(载淳)1862~1874 年号:同治钱币: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德宗(载湉)1875~1908 年号:光绪钱币:光绪通宝、光绪重宝溥仪1909~1911 年号:宣统钱币:宣统通宝。

从秦代到金代的古钱币集锦,赶快翻翻家里有几种:有两种立马翻身

从秦代到金代的古钱币集锦,赶快翻翻家里有几种:有两种立马翻身

从秦代到金代的古钱币集锦,赶快翻翻家里有几种:有两种立
马翻身
1秦国时期铜钱币,文信古钱,印有四曲文“文信”二字,传世相当之稀少,一枚估值100000元
2西汉时期铜质钱币,乐无事宜酒食花钱,数量极少,相当珍贵,一枚估价80000元。

3王莽二年青铜钱币,一刀平五千,又名金错刀,是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货币,一枚估价60000元。

4三国孙权时期铜钱币,大泉二千,一枚估值24000元。

5燕史思明顺天年间,顺天元宝,一枚估值29000元。

6后唐时期唐明宗年间,天成元宝,存世5枚,一枚估值80000元。

7五代时期,永安一千,铜铁合铸,一枚估值448000元。

8北宋咸平年间,咸平元宝,一枚估值100000元。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开展史古钱币简介: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开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

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

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

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

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开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

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

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

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

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兴旺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某某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

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关于中国先秦两汉时期古钱币 的研究
—九个掉进钱眼的人
高二三班 刘冉组
研究关于中国在先秦西汉时期的古钱币 的发展及其特征,以及当时古钱币的铸造 工艺,铸造理念,并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 解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对我们的先人 们所创造出来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增强 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大货币体系 (公元前770-前221)
秦朝
秦统一中国,也统一了货币,规定黄金 为上币,单位“镒”(合20两);铜为下币, 单位“半两”。半两钱在战国秦即已铸行, 初为国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 后,将半两钱推行中国。自此,方孔圆钱 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西汉五铢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 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西汉武帝元 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 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 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 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 钱一统天下。五铢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的传统。 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 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 量讲师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 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很轻。
刀币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 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 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 因其形状像刀而得名。流通于春 秋战国时期的齐、燕、赵等国。 上面铸有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统一币制,废贝、刀、布等 币。刀币”正式称谓是“刀化 (货)刀币”,由刀首、刀身、 刀柄和刀环四个部分组成。刀之 缘以外廓,刃不向外,向左而不 向右,所说凹背凸刃,刀首近于 三象形,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 的两个长方形,刀环呈圆形,这 几种几何形体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种平稳周正、丰满、圆 润的形象美和和谐美。
“圜钱”是中国战国时期铸行的一类圆 形铜质货币,又称“圜化”,简称“环 钱”,是我国先秦时期铜铸币四大系统之 一,也主要是秦国的铸币形式。圜钱有两 大类:一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 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演变而成)。初 期圜钱的穿孔比较狭小,以后逐渐变大。 圜钱的正面铸有铭文,反面则无任何文字。 圜钱是由玉璧和古时的纺轮演化而来 的。圜钱是沿用璧、环的专称来称其形体 的。《尔雅· 释器》:“好倍肉谓之瑗,肉 倍孔位之璧,肉好若一谓之环。”“好” 是指璧、环居中的穿孔,“肉”是指穿孔 至廓之间的实体。环钱的穿孔也称好,自 穿孔至廓之间的实体也称“肉”,可见圜 钱与玉璧之间的关系是有联系的。
蚁鼻钱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 铜币。因其形象得名。形状为凸面 椭圆形,似海贝。正面有阴文,常 见“贝”字;少数为“君”、“圻” 等字,意义不明。又称鬼脸钱,与 蚁鼻钱均为宋以后的习称。湖北、 湖南、江苏、豫西、鲁南出土最多。 蚁鼻钱是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 是从仿制贝转化而来的。由于楚国 的经济、文化比中原各国落后,镈、 刀、纺轮的使用也较迟,铜铸币就 沿用了仿制贝的形态。蚁鼻钱的形 制,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面磨 平,形状像贝但体积较小。
空首布 布币
平首布
齐刀 燕刀和赵刀 西方:秦和魏
刀币 四大货 币体系 圜钱
东方:齐和燕 楚币 蚁鼻钱或鬼脸钱
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 又称铲布,春秋时期出现,直至战国晚 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 “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 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演变而来的, 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 最早的布币首部中空,保留着作为工 具时安柄的銎,称作空首布。后变为平 首布,无銎,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 铸造和携带。平首布上面常铸有文字, 如“安邑”、“晋阳”等地名,“一 釿”、“十二朱(铢)”等币值单位。 把钱币作成鎛形,说明这一地区曾以此 种农具作为交换媒介。后王莽复古,一 度重造布币。 布币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空首布、 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因其形状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