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手段英汉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_李芳元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李芳元(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
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
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
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Simile(明喻)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
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
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
例如:Rise,like lions after slu mber,In unvanguishable number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u———You are many———they are few.(Shelly) (All of y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ur vic-tory,for y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
(雪莱)★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my love's like the melody,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H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1明喻(Simile)simile -简明英汉词典['sɪməli:]n. (使用like或as等词语的)明喻明喻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方法,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其基本格式是“A像B”,常用的比喻词有as, like, as if, as though等。
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明白,使人可见可感可悟,把简单的事物表达的更为形象更为生动。
例如: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we struggle up three feet and fall back two.(正如爬山,我们费力爬上三英尺,又掉下去两英尺。
)(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文B)I se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b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丘吉尔在此使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把德国士兵比作蝗虫,因为二者有着共同之处-传播毁灭。
)2暗喻(the metaphor)metaphor -简明英汉词典['metəfə]n. 隐喻暗喻也是一种比喻,但不用比喻词,因此被称作缩减了的明喻(a compressed simile)。
它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的特征,用一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
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比喻词,只是在暗中打比方,从而更生动、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I will do anything I can to help him through life's dangerous sea.(我将全力帮助他穿越人生的惊涛骇浪。
)(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A)Consider that the same cultural soil produc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also nourished the great principles of freedom and right of man in the modern world.(想想吧,孕育英语的文化土壤也同样为当今世界培育了自由和人权准则。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Ξ李芳元(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
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
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
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 imile(明喻)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
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
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
例如:Rise,like lions after slumber,In unvanguishable numberShake y 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 ou———Y ou are many———they are few.(Shelly) (A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 our sleep,and be con fident of y our vic2 tory,for y 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
英汉语的夸张辞格比较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英汉语的夸张辞格比较南京师范大学/冯瑞琦【摘要】英汉语共同的交际需要,决定了夸张修辞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有许多共性,如使用数字与其他修辞手法融合使用等。
同时,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也决定了汉语和英语的夸张修辞在数字夸张的选择以及超前夸张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差异,即满数选择的差异及超前夸张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夸张 修辞 中英文 共性 差异 文化一、概述夸张修辞是言语交际中不可获缺的语言手段,《文心雕龙》中有“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表现了夸张修辞的重要性。
不仅在汉语中夸张修辞使用频繁,英语中也是一样,仅在《哈姆雷特》一书中就有424处使用了夸张修辞。
《辞海》将夸张定义为:“修辞格上的辞格之一,运用丰富想象,夸大事物特征,张皇铺饰,以增强表达效果”。
夸张修辞在英语中对应为“hyperbole”,美国传统词典定义为“对陈述进行夸大或超出真实程度的描述的修辞手法,不能按字面理解”。
可见夸张修辞在中英文中有着大致相同的功能和重要运用。
二、英汉语中夸张辞格的共性夸张可按表达方式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两类。
在直接夸张方面,英汉语有不少共性,比如使用数字夸张或语义夸张进行扩大和缩小夸张。
间接夸张则更有共性,两种语言中与其他修辞手法融合夸张的例子不胜枚举。
1.英汉语中直接夸张的共同点。
直接夸张是指直接有意识地突出事物的情状,不借助其他修辞方式,可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扩大夸张指故意扩大事物的形象和特征;缩小夸张则故意缩小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①数字夸张。
英语和汉语中都常见使用数字进行直接夸张的情况,这是两种语言在直接夸张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点。
数字在表达大小和程度上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取得的夸张效果十分显著,因此用数字进行夸张最容易使听话者或读者理解夸张话语的含义,说话者借助数字又能轻松地传达情感或程度的强烈。
以下为几个英语和汉语表达中使用数字进行夸张的例子:(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汉英修辞格中强化语意的夸张之对比分析
摘要:夸张Hyperbole属于词义上的一种修辞格,是作者或说话人以主观的眼光对客观的人或事物故意扩大或缩小的渲染、描述,用以抒发其强烈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深刻感受。
文学作品中,运用夸张可增强语言的鲜明感,提高表述的生动性,收到突出事物特征、丰富语义、强调某种感情的良好效果。
本文通过实例简述了汉英修辞格中强化语意的夸张Hyperbole的用法和特点的异同。
关键词:修辞格;夸张;对比;分析一、相同点释义从用法和效果上看,汉英的夸张有异曲同工之处1.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1)Hamlet:O God,I w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were it not that I have bad dreams.(William Shakespeare:Hamlet)哈姆雷特:上帝啊!倘不是因为我总做噩梦,那么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无限空间的君王的。
(朱生豪译)此句采用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的对照深刻有力地表达了哈姆雷特的内心感受。
2)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城,再顾倾国。
《汉书·外戚传》如此美人,看一眼你就保不住城邑,再看一眼,国家也保不住了。
把这佳人的美丽夸到了极点。
这样的夸张言简意赅,使得再精彩的描写也会黯然失色。
2.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汉英夸张都有助于渲染气氛、启发联想,突出事物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
如:1)———Once,when Manchester united had the narrowest of squeaks,disaster averted only by a heroic piece of goalkeeping———Once,just this once,Young Herbert uttered a single piercing screamthat must have been audible in Peru:His soul flew out of his mouth with a sound like a fiend in torment.I glanced round and saw his little puddingy face transfigured,his cheeks were as red as fine and his eyes were blazing like twin stars.用夸张的手法把一位足球球迷的活动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他发出的尖叫声“甚至在秘鲁也能听到”,他的面颊“红的像火焰一样”,两眼“像两颗星星一样发出强烈的亮光”,那种激动的气氛通过夸张的手法被烘托出来。
英汉修辞对比
Metopher兼有汉语的隐喻、借喻和拟物等的格式,
其作用也和汉语这种修辞格基本相同,翻译时要 注意对应与转换。
·“You are my alarm clock,” the boy said. “你是我的闹钟,”男孩说。 (汉语隐喻) · She is shedding crocodile tears. 她在掉鳄鱼眼泪。(汉语借喻) ·Don’t contact with the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别和这披着羊皮的狼交往。(汉语拟物)
1.4 Syllepsis 一笔双叙
朗文字典的解释:在这种修辞格中,一个词在一 个句子里和两个或更多的词产生同样的句法关系, 但意义不同。 韦伯斯特字典的解释:在同一语法关系中,一个 词的用法同两个相邻的词有关,其中一个是字面 意义,另一个是比喻意义。
He picks up his hat and his confidence. 他捡起了帽子,也重拾了信心。
委婉语是使用较为委婉的词语来表达容易刺伤听者感情并 引起不快的真实语言,其目的或示尊重,或使对话融洽的 进行下去。英语中的委婉语并非总能在汉语中找到其对应 的委婉用法。
a slow student (instead of a stupid pupil) 反应慢的/笨学生 the handicapped (instead of the disabled) 残疾人
中国修辞学的収展倾向
• 意义:
中国修辞学从“狭义”到“广义”的转型具有非常 重大的学术价值。首先是观念变革所带来的学术意 义,其次是理论深化促进修辞学进一步科学化,最 后是给中国修辞学注入新的活力,使中国修辞学具 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英汉修辞手法对比
1. 不同的修辞方式 2. 部分相同的英汉修辞方式 3. 相同的英汉修辞方式
略谈汉英修辞中的夸张
略谈汉英修辞中的夸张在现代汉语和英语中存在着不少的修辞,其中夸张这一修辞在两种语言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夸张的修辞呢?“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难道石油工人真的这样有力量,吼叫一声就会让地球抖动起来么?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实际上这句话便是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
在《中华字典》中,对“夸”一字的解释有:言过其实;说大话。
对“张”的解释则有扩大;夸大。
两字合起便形成了汉语言修辞中的“夸张”。
从对“夸”和“张”的单字解释,我们便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夸张”这一修辞的含义,即为了启发听者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人或事物的特点夸大形容,使它超出事实好多倍。
在英语中,夸张则用hyperbole或exaggeration来表示。
英语的hyperbole 一词来自于希腊语Gk hyperbolē (hyper + bolē), 意思是:an exaggerated statement fancifully for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an effect, not meant to be taken literally。
前缀(Gk, fr. hyper-more at over)意思是:①extra- 过度;过分地, e.g. hypercritical 吹毛求疵的②②supper- 超过;高于,e.g. hyperactive活跃的。
③程度上过分的,e.g. hyperethsthesia感觉过敏的,等等。
有时hyperbole与metaphor,personification,repetition,climax等多个修辞同时使用。
使用好hyperbole,采用“言过其实”的说法,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好地呈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将对象描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阅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汉英修辞中对于夸张的定义如此类似,那么夸张有什么样的分类呢?一、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的角度,汉语中的夸张可以按内容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英汉修辞对比
英汉修辞对比外语学院06级4班:杨海燕学号:0611061090621.英汉修辞中语音表达手段对比1).英汉语音表达手段对比相似之处:英语和汉语在运用语音手段来表达修辞功能时都会用到停顿、表达的速度、音色等。
不同之处:英语是语调语言,而汉语是声调语音英语中能对表达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语音因素主要包括重音、音长、语调。
如,英语单词中重音有规律地排列是英语的重要语音特征。
单词重音位置的不同说明词类或词义的不同,例如英语单词perfect,当重音在第一个音节是形容词,完美的的意思;重音在第二个音节时是动词,使完美的意思。
句子重音位置的改变还可加强语气,突出对比意义。
汉语中能对表达产生直接影响的语音因素主要包括声调、语调。
汉语的声调特征赋予了汉语抑扬顿挫、高昂洪亮、优美动听的音乐美。
每个汉字为一个音节,每一个音节有四声:阴阳上去。
2).英汉音韵对比英文词汇是多音节的,英语句子的节奏感是有音量、音节、重音等几个因素构成。
英语的节奏一般是通过轻重音的对比,音节的长短交错和音量的多少巧妙安排来实现的。
汉语的音韵美表现在音调的平仄相间、高低起伏、音节的整齐匀称、铿锵有力,以及声与韵的重叠等方面。
此外,汉语句子在表情达意的同时,还讲究句子结构的开合有度,张弛有序,使句子长短搭配,句式整齐,抑扬顿挫。
2.英汉修辞中词汇表达手段对比1)英汉词汇语体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多数词语都没有色彩,它们属于词汇中的“共核”成分。
英汉语中都存在口语词语和书卷词语。
有些“共核”成分的词语经过转义便具有明显口语体色彩的词语。
例如,gonna=going to2) 英汉词汇色彩对比①不同事物表达相同的语用意义。
例如,西方人认为百兽之王是狮子,而汉族人则认为是老虎。
②相同事物表达不同的语用意义。
西方人认为红色表示人物脾气暴躁,而红色在京剧中却是表示人物性格忠勇。
③英汉语中无对应语用意义的词语。
比如“山羊”在汉语中没有特别的含义,但在英语中却表示色鬼的意思。
夸张手段的英汉对比研究初探
20 年 3 09 月
平 顶 山 工 学 院 学 报
Junlo igl ghnIs tt f eh ooy o ra fPn l s a ntueo T c n lg n i
v0 . 8 N . I1 o 2 Ma . o 9 r2 0
文章 编 号 :6 1 62 2 0 )2 0 9 3 17 —96 (0 9 0 —0 7 —0
即 Oe O 扔过 界) Vl W(  ̄r 。这一英语 修辞格就 是“ 故意地 运用 为夸 张要大胆 , 要让人感 到新奇惊 讶 ; 另一方 面 , 又强调 他 夸大事 实的手法来加 以强 调” R s t l 92 1) ( uee a,19 :4 。汉语 夸 张必 须有理有据 , 令人信服 。真正做到一人微笑 , 全世界 辞格 “ 夸张 ” 也称“ 夸饰 ”是 “ , 运用远远超越客观事实的说法 都 为之 开心 ; 一人采桑 , 人人都 为之流连忘返的地步 。 来渲染 强 调 某 事 物 , 以求 给 人 突 出 的 印象 ” 张 涤华 等 , 2 夸张 的定 义对 比 ( 18 : 1。这 两种英 、 982 ) 5 汉修 辞格 , 利用 词 的多义 性 和夸 在 英语修辞学里所谓 “ 张” 其 定义就 是 : 故意地 运用 夸 , “ 大事实方面极为相似 , 是用来 取得 幽默和讽 刺的艺术 效 夸大事实的手法来加 以强调 ” 都 。汉语 辞格 “ 张 ” 夸 也称 “ 夸
然而, 所有修辞格都 是能获取真正的会话 含义。夸张常用 于感情
受着特 定语 言材料的制约 。英语和汉语分属 印欧语 系和汉 饱 满的场合 , 亚里士多 德也说 , 张可 以表 现激烈 的情 感 , 夸 藏语 系 , 者无论 在语音 系统 , 汇形态 , 两 词 还是句法结 构方 所 以发 怒的人最 喜欢使用 夸张语 。从 哲学 的角度 看 , 夸张 但 面, 都存在着 巨大的差异 。同样一个 修辞格 , 融入两种语言 意味着超越真理或命 题的标 准 , 其 目的并不 是为 了歪 曲 模式 , 差异也往往 是显而 易见 的, 其 再者 , 修辞格也会 受制 事实 , 所以有的辞 书在 给 Hpr l下 定义 时特 意指 出 : ye o be 使 于各 自文化的影响 。因此 , 绝对等值 的修辞格并不多 , 一般 用夸 张的词项并非为 了欺骗 , 是为 了强调某 事物 的重要 而
中英广告语体的修辞对比研究
中英广告语体的修辞对比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广告语在商业活动中的角色愈发重要。
优美的广告语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注意、提高销售额,还能树立企业形象、促进品牌建设。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广告语的表达方式和效果也不尽相同。
本文结合事例,从修辞角度分析中英广告语体的差异。
一、中英广告语体的特点中英广告语体都是一种营销手段,其制作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促进商品销售。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对修辞的运用方式和认知习惯不尽相同,中英广告语体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从语言角度来看,中文修辞偏重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进行形象化表达;而英文修辞则偏重使用词汇丰富、语言简洁、句式变化多样等技巧达到吸引读者的效果。
再从文化角度来看,中文文化崇尚以人为本、注重人情味和亲和力,因此中文广告语体多使用贴近消费者生活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而英文文化则更倾向于强调实用性、效率和竞争力,在广告语体中体现出来的是呼吁理性决策和价值观选择。
下面举一些例子,对比分析中英广告语体的差异。
1. 比喻手法的运用中文广告语体使用比喻手法较为频繁,比如:1)九阳豆浆机:“网罗天下豆暂且不提坚固的品牌形象,就是这句佳广告词获得了我对它的信任。
”2)可口可乐:“打破沉默有爱就有的开心快乐就选可乐!”英文广告语体相对少用比喻,而更注重依赖优美的词汇和简洁的语言达到吸引读者的效果,例如1)Nike:“Just do it.”2) McDonald's: "I'm lovin' it."两者的核心定位有所不同。
中文广告语体注重展示商品的特点和价值,通过明显的比喻手法打动消费者的心理;而英文广告语体则采用词汇丰富、文笔娴熟的方式展现商品的不同之处,通过短小精悍的语言招揽顾客。
2. 反问句式的使用中文广告语体常常采用反问手法强化语言表达的力度,比如1)可口可乐:“人生应该有几次只有心跳而无关系。
”2)中国移动:“没有人应该是一个人。
几种常见的英汉语修辞对比及应用
几种常见的英汉语修辞对比及应用作者:谢伟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1期摘要:修辞格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特定的语境里创造性地运用大众语言而形成的具有特殊修辞效果的言语形式,即为特殊的言语形式。
各种语言之间不存在有无修辞的差别,只有分类、命名、语意内涵与所指的不同。
当然,英汉语言修辞格的差别也不例外。
两种语言虽然语系不同,但同属于分析语言,语言修辞格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
本文以奥巴马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篇政治演说辞及其译本为例对中、英两种语言中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格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以便对相关领域的探讨与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及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修辞格;修辞对比;奥巴马;政治演说辞一、引言修辞这门学问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它仅指口头表达技巧,即人们平时所说的“辩论”(argumentation)。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把修辞学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Roberts,1924:281-286)。
17世纪末期,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曾把修辞称作“演说术”,是“说好得体、优美和有力的艺术”(转引自黄任,1996:2)。
我国著名的修辞学专家陈望道(2008:2)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把修辞学定义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虽然中外学者对修辞学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修辞学与语言密切相关,修辞的应用可以增强语言的效果和表达能力。
修辞是为增强表达效果而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的一种活动。
修辞要遵循适切的原则、审美的原则和比较的原则。
修辞的内容包括词语的选用和锤炼、句式的选择以及修辞格。
词语的选用包括:准确把握比喻的意义;体会词语的感情以及语体色彩;考虑词语之间的搭配;重视虚词的选用等。
词语的锤炼包括:暗含比喻、寓繁于简;寓静于动;词性活用等。
句式的选择,也就是表达大致一致的意思的句式的选择,包括:常式句和变式句;紧句和松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陈述句和疑问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等。
英汉夸张辞格的语用对比研究
英汉夸张辞格的语用对比研究作者:尚征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5期摘要夸张是中英文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用一种言过其实的方式去取得特殊的效果。
本文对英汉夸张辞格的语用分类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了英汉夸张辞格的共同点及应用方法和所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英汉;夸张辞格;语用对比;分类;功能1 夸张的定义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把某种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以此来增强它的表达效果或艺术渲染力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汉语中也可以叫做铺张或夸饰。
其目的就是为了启发读者的想象力,来加大所形容事物的力度。
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用“吹牛皮”的写法来突显出一个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感情渗透与气氛烘托,让读者能通过联想,融入其中,感同身受。
2 汉语夸张辞格的分类2.1 按夸张的性质划分2.1.1 扩大夸张就是为了达到一种幽默或积极向上的效果,把表达的对象夸大化,特意去渲染它的特点,使它变得更高、更大、更强,以至于达到一种气吞山河、排山倒海的境界。
在《景阳冈》一文中对老虎的描写有这样的一段话:大虫见掀他不着,大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这里为了渲染武松打虎的威武,就把老虎的叫声加以扩大化,让人们从心中产生对老虎的恐惧,增加对打虎英雄的钦佩。
再比如,一些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通过这种夸张的描写把河的长与山的高形象化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人不由自主的在心里加深了对这种山河的印象。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是李白在《北风行》中的诗句,显然是对雪化的一种夸大,让人一读便不能忘。
2.1.2 缩小夸张它与扩大夸张相反,是故意把要表达的对象缩小化,使它变得更低、更小、更弱,达到缩小数十倍、百倍的效果。
就比如我们常常会用到的句子,“会场里安静的很,就连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这是一种缩小夸张。
还有毛主席的诗词“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起泥丸”,就是为了展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畏难险的革命精神,把五岭山和乌蒙山看做是小小的细浪和泥丸,让人们从思想上去藐视它,从而突出了红军形象的高大与光辉。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新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艺术。使用修辞格的目 的是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突出,或 者使语言更加整齐匀称,音调铿锵,加强语言表 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丰富联想的效果。
►修辞方式(格)的本质就是所要解决怎样艺 术地而有效地运用语言形式来恰当地表达思 想内容。
►在现代英汉语中,传统的修辞手段主要包括声 音的锤炼、意义的锤炼、修辞格、篇章修辞 等。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资源、语言习惯、 文化意识、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修 辞格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障碍。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新
► ◎ 修辞资源:
► 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英语中的语音修辞手段(资 源)形成由来已久。但是,最初的语音修辞是用于诗 歌,现在已经不再拘限于诗歌。在许多演说辞和散文 中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英语中的语音修辞包括音 步、格律、停顿、脚韵、半谐音和头韵几种。而汉 语是表义文字,因此在语音修辞上二者之间的差别很 大。
►而汉语往往侧重华丽词语的描写,多用对偶、 排比等 。表达风格上,多用“四言”,“八 句”,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 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 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新
►(4)只要你一进大门,严肃的气氛立刻笼罩了你, 而规矩礼节好比一件浆硬了的衣服立刻把你 拘束起来。
its functioning.
► 译:(斜体部分):在他作为一个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理解宇宙的 性质以及宇宙运行的逻辑和单纯。
► 重言法是修辞格的一种。所谓重言法(hendiadys)就 是指用 “and” 连接两个独立的词以代替一个独立词 加上其修饰词的惯用词组,如用to look with eyes and envy代替with envious eyes,用nice and warm代替 nicely warm。这种结构是用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的,它们表示的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英汉夸张辞格与翻译
英汉夸张辞格与翻译
1、Hyperbole:He ate like a pig.
翻译:他吃的像头猪似的。
2、Hyperbole:It was so cold, I saw polar bears wearing T-shirts.
翻译:天气太冷了,我甚至看到北极熊都穿着T恤衫。
3、Hyperbole:I'm so hungry I could eat a horse.
翻译:我太饿了,仿佛能把马给吃掉似的。
4、Hyperbole:He was as tall as a mountain.
翻译:他高得像座山一样高。
5、Hyperbole:She had a million things to do.
翻译:她有无数件事要做。
6、Hyperbole:I was so scared I nearly jumped out of my skin.
翻译:我吓得差点把肌肤都跳掉似的。
7、Hyperbole:I was running like the wind.
翻译:我跑得如同狂风那样快。
8、Hyperbole:I was so bored that I thought I was going to die.
翻译:我太无聊了,以至于我以为自己要死去似的。
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1明喻(Simile) simile -简明英汉词典[’sɪməli:]n。
(使用like或as等词语的)明喻明喻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方法,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其基本格式是“A像B”,常用的比喻词有as, like,as if,as though等。
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明白,使人可见可感可悟,把简单的事物表达的更为形象更为生动。
例如:Like climbing a mountain,we struggle up three feet and fall back two。
(正如爬山,我们费力爬上三英尺,又掉下去两英尺。
)(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文B)I see also the dull,drilled,docile, brutish 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b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丘吉尔在此使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把德国士兵比作蝗虫,因为二者有着共同之处—传播毁灭.)2暗喻(the metaphor) metaphor -简明英汉词典[’metəfə]n。
隐喻暗喻也是一种比喻,但不用比喻词,因此被称作缩减了的明喻(a compressed simile)。
它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的特征,用一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比喻词,只是在暗中打比方,从而更生动、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I will do anything I can to help him through life's dangerous sea.(我将全力帮助他穿越人生的惊涛骇浪。
)(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A)Consider that the same cultural soil produc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also nourished the great principles of freedom and right of man in the modern world。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第一篇: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浅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A Comparative Study of Rhetoric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摘要:汉英语言对比,尤其是两种语言中的常用修辞现象的对比,是汉英翻译学习的有效法。
本文就两种语言中最常见,用法又最为相近的几种修辞手段做了详尽的对比。
这些修辞包括比喻中的明喻、暗喻和借喻,还有夸张、拟人和反语。
Abstrac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especially that between figures of speech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s of great help to leaning translation.This paper makes an extensive study Of the popularly一 used the rhetoric figure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including simile,metaphor,metonymy,hyperbole,personification and irony.关键词:修辞对比,暗喻,借喻,夸张,拟人,反语喻体Key words: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hetoric,metaphor,metonymy,Personification,hyperbole,irony,vehicle/image,tenor/object 在通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代世界,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对于创造人类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同时也带有各自强烈的文化色彩。
语言的修辞手段更是如此。
它能帮助增强语言的力量,使文字表达更加优美。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把修辞的美和强烈的表达效果表现的淋漓尽致。
英汉广告语言中的修辞差异对比
- 215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英汉广告语言中的修辞差异对比沧州市第一中学/王彤宇【摘要】广告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语言艺术的结晶。
在英汉广告语言中,为增加吸引力,打动广大受众,大量运用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英汉广告语言中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本文将从英汉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
【关键词】英汉广告 语言 修辞 差异广告中的修辞手法与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虽说在修辞规律和修辞原则上存在共同点,但是广告的修辞受到广告特征的制约。
有吸引力的广告的语言是简洁精炼的,有很强的渲染力,使用良好的修辞手法可以集意念与美感于一身。
所以广告会借助不同的修辞手法增加广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一、英汉广告语中词义修辞的差异对比1.拟人修辞手法。
拟人指的是把没有生命特征的物品当作人来描述,让它具有人的感觉或者具有人的品质,是一种比较生动的修辞手法。
比如说Poetry in motion, dancing close to me.和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英语广告是丰田汽车的广告语,中文广告是美加净护手霜的广告语,两则广告都把产品拟人化了,赋予他们人的行为或者感情,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英汉广告语中使用率想多来说少一些,但是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明喻。
明喻是指直接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相似性。
比如说Looks like a pump,feels like asneaker.和创意似金,敬业如牛。
前者是easy spirit 鞋的广告,采用明喻的修辞手法,将鞋在消费者的心中生动的描述了出来。
后者是金牛的广告,这则广告的运用不仅明确了公司的水平而且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
3.夸张。
夸张就是夸大事实,比如说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这是东芝电子的一则广告,拥有东芝拥有世界。
汉语广告中的夸张使用比如说某奶茶广告语,一年卖出7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连续六年全国销量领先。
论中英夸张修辞的对比
摘要:强调或类修辞手段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段。
在强调类修辞手段中,属于语义类的有好几种,本文主要讨论汉语的“夸张”和英语的h yperbole,并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字:夸张修辞hyperbole汉英语用对比汉语的“夸张”是常用的修辞手段。
譬如,为了顺应消费者心理中的从优倾向,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广告语言中就经常运用夸张手法,强调商品的主要功能。
此类广告比比皆是,如“蜂花洗发露,令您的头发根根柔顺”、“金晴牌探伤仪,比黑猫警长的眼睛还亮”等。
英语的hyperbole、也是很常用的修辞手段。
1、作为修辞手段的“夸张”与hyperbole“夸张”是故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是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来进行渲染强调,以造成鲜明意象和独特意境的一种修辞手段。
“夸张”是汉语中一个古老的修辞格,无论是在汉语古典诗文还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经常运用。
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运用夸张手法,如“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白居易《天可度》)等,都包含着极度的夸张。
很多成语,如“挥汗如雨”、“气吞山河”、“怒发冲冠”、“千钧一发”、“口若悬河”、“海枯石烂”、“柔肠寸断”等,也是夸张的生动体现。
中国人过去说“毛主席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电视剧《海派丈夫面面观》的主题曲《男子汉哪里有》的第一句“妻子吼一吼,丈夫抖三抖”,也都是运用了夸张手法。
“夸张”的表里两层意义在数量上是相对立的。
可以把“夸张”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双关”,其特殊性在于:“双关”是被动的,因为语言环境不允许直言;但“夸张”是主动积极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语势。
“夸张”是一种话语含义超越说写对象客观实际的修辞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积极夸张”,就是把表达对象夸大;二是“消极夸张”,就是把表达对象缩小;三是“超前夸张”,就是将后出现的事情超前说出;四是“窜后夸张”,就是把才发生不久的事情故意说得很遥远。
英汉广告语言中的修辞差异对比
英汉广告语言中的修辞差异对比作者:王彤宇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2期【摘要】广告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语言艺术的结晶。
在英汉广告语言中,为增加吸引力,打动广大受众,大量运用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英汉广告语言中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本文将从英汉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
【关键词】英汉广告语言修辞差异广告中的修辞手法与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虽说在修辞规律和修辞原则上存在共同点,但是广告的修辞受到广告特征的制约。
有吸引力的广告的语言是简洁精炼的,有很强的渲染力,使用良好的修辞手法可以集意念与美感于一身。
所以广告会借助不同的修辞手法增加广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一、英汉广告语中词义修辞的差异对比1.拟人修辞手法。
拟人指的是把没有生命特征的物品当作人来描述,让它具有人的感觉或者具有人的品质,是一种比较生动的修辞手法。
比如说Poetry in motion, dancing close to me.和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英语广告是丰田汽车的广告语,中文广告是美加净护手霜的广告语,两则广告都把产品拟人化了,赋予他们人的行为或者感情,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英汉广告语中使用率想多来说少一些,但是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明喻。
明喻是指直接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相似性。
比如说Looks like a pump,feels like asneaker.和创意似金,敬业如牛。
前者是easy spirit鞋的广告,采用明喻的修辞手法,将鞋在消费者的心中生动的描述了出来。
后者是金牛的广告,这则广告的运用不仅明确了公司的水平而且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
3.夸张。
夸张就是夸大事实,比如说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这是东芝电子的一则广告,拥有东芝拥有世界。
汉语广告中的夸张使用比如说某奶茶广告语,一年卖出7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连续六年全国销量领先。
2020年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英语表达
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英语表达
1、比喻 [bǐyù]
[allegory;parison;metaphor;figureofspeech]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2、拟人[nǐrén][personify]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
3、排比 [páibǐ]
[parallelism]∶修辞方式,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用以增强语势,使内容得到强调。
4、夸张
[hyperbole]夸张法。
一种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5、对比 [duìbǐ]
[contrast;balance]∶[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
6、夸张[kuāzhāng]
[hyperbole]夸张法。
一种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9)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张手段的英汉对比研究初探
目录
作者观点一.
主要内容二.
三.
研究方法四.
个人评论
一.作者观点
1.夸张是一种特点鲜明,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较为常用的一种修辞格。
2.英语“Hyperbole”源自希腊语,意即overthrow (扔过界)。
这一英语修辞格就是“故意地运用夸大事实的手法来加以强调”(Ruse etal,1992:14)。
3.汉语辞格“夸张”也称“夸饰”,是“运用远远超越客观事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某事物,以求给人突出的印象”(张涤华等,1988:251)。
4.这两种英、汉修辞格,在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夸大事实方面极为相似,都是用来取得幽默和讽刺的艺术效果。
5.长期以来,国内外语界普遍把“Hyperbole”与“夸张”视为完全对等的英、汉修辞格。
实际上,“Hyperbole”与“夸张”并不完全对应,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汉夸张手段的共性与不同。
文化对比二.主要
内容
语言学理据定义对比分类对比
夸张的语言学理据
1.作为修辞的夸张诉诸于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的建构与重建,在索绪尔的语言学中,能指与所指相当于“一张纸的两个面”,两者之间互相对应,并且能指可以指示所指。
夸张实际上在语言学上表现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一种游戏。
2.夸张常用于感情饱满的场合,亚里士多德也说,夸张可以表现激烈的情感,所以发怒的人最喜欢使用夸张语。
3.从哲学的角度看,夸张意味着超越真理或命题的标准,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歪曲事实,所以有的辞书在给Hyperbole下定义时特意指出:使用夸张的词项并非为了欺骗,而是为了强调某事物的重要性或程度。
4.我国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修辞家刘勰称“夸张”为“夸饰”,他关于“夸饰”的论述十分辨证,一方面,他认为夸张要大胆,要让人感到新奇惊讶;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夸张必须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夸张的定义对比
1. 英语修辞学里所谓“夸张”,其定义就是:“故意地运用夸大事实的手法来加以强调”。
2. 汉语辞格“夸张”也称“夸饰”,是“运用远远超越客观事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某事物,以求给人突出的印象”(张涤华等,1988:251)。
三.夸张的分类对比
1.在英语修辞学里,Hyperbole一般是不再分类的;
2.在汉语修辞学里,“夸张”有着一个完备的分类系统。
如下所示:
按夸张的内容分
缩小夸张夸大夸张超前
夸张
直接夸张融合夸张
按夸张
的
手段分
夸张的文化对比
1.文化重合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成语、谚语或习惯说法都是借助夸张手法造成的,其中也不乏酷似之例,有的出自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观察的共同结果.另外,英、汉民族都以“海枯石烂”来夸张真正爱情的永恒不变,因为“大海不会干枯,岩石不会腐烂”———这是人类关于大自然的一点共识,“海枯石烂”早已凝固成一个汉语成语。
2.文化差异
英,汉语中的夸张除了其共性之外,也往往表现出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都有一些自己所特有的夸张.夸张有时跟特定的民族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有的夸张涉及地理名称,自然也打上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的烙印。
三. 研究方法
1.对比分析法
本文主要对英汉夸张手段的定义、分类、文化差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达到对这种修辞格的认识。
2.比较法
文章还运用了比较法来阐述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夸张手段时的一些共同之处。
四.个人评论
优点
1.从结构上看,有主有辅,层次分明。
文中既有对当前英汉对比研究现状的简要回顾,又着重指出了夸张手段在英汉对比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研究的方向,结构安排十分合理。
2.从内容上看,作者对夸张这一修辞格的论述比较完整。
从最基本的语言学依据到文化的对比,论述与事例相结合,使读者对夸张手段有清晰的了解,具有可读性。
不足
1.作者在比较夸张手段的定义时,似乎阐述的不是那么充分,没有很明确的说明英汉的不同。
2.结语部分,层次不是很分明,逻辑性不强,总结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