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源持续下降 部分高校面临倒闭.
高考-降温-凸显高校六大危机

高考”降温”凸显高校六大危机国外教育市场冲击不容忽视集美大学教授林地球说,今年高考考生的减少,说明高校已出现了六大危机。
首先是债务危机,全国高校累计有4000亿-6000亿元的债务,学校欠银行的钱,甚至欠老师的钱;二是生源危机,招生数减少,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老百姓对高校看法的变化,二是国外教育市场对大陆市场的冲击;三是就业危机,每年六七百万的毕业生,但就业率不高,今年毕业生签约率只有45%;四是质量危机,教育资源老化不足,有的导师带了上百个研究生,而评估、排名也存在不少问题;五是诚信危机,招生宣传不实、招生腐败、学术造假等问题困扰着高校;六是事业危机,教师为了生计到处兼课,甚至做缺德的事,考试不让过,学生交钱才能过关。
谈及六大危机的对策时,林地球表示,首先要加大投入,让教育投入达到GDP的5%,这个目标已提出多年但仍未实现;也必须重视国外教育市场的冲击,今年厦门高考人数减少,有一部分学生就是直接选择了国外高校。
高考制度下钱钟书上不了大学会上,也有不少教育界人士表达了对高考制度的反思。
集美大学教授王志勇说,钱钟书理科成绩十分差劲,若按现行的高考制度,属于偏科生,根本进不了大学,这样整齐划一的评定标准,会埋没许多人才。
他还举例说,清华大学画家陈丹青招研究生,有一个考生来报考,全国拿过金奖的,结果第一年考试,他英语差一分,第二年差两分,第三年,他被剑桥大学录取了。
王志勇说,他在日本时,曾看过一个日本教师改作业,有个学生的文章完全文不对题,但是却能够认真分析,自圆其说,日本教师最后给他打了A。
这种事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王志勇说。
他表示,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思考,整齐划一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答案,偏离了教育的目的。
他建议在招生上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按行业、专业来选拔人才,即便是严重偏科的学生,只要有特长,也能进大学。
民办高校要争取专升本民办高校的生存问题也是与会者关注的热点。
厦门大学教授郑剑顺指出,民办高校的学历局限,是招生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武大校长称未来十年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危机

武大校长称未来十年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危机今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了20%,而上海已经连续3年出现报名人数不足的情况。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
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18岁~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
相应的,
是从4
出现一些分一人能接到民办学校和通知书的新
但降分
重点放在了研究生上,追求研究生和本科生数量的1∶1。
这样,本科阶段扩招来的学生更多地进入二三流大学。
而到2020年,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如果一类校招生人数控制不变,那么二三类学校的生源就吃紧了,“很多学校会面临招
生困难,恐怕连末流学生都抢不到”。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高考录取率达峰顶复读学校生源不足纷纷倒闭.doc

高考录取率达峰顶复读学校生源不足纷纷倒闭【高考热讯】都市女报讯2011年山东高考录取渐近尾声,高考复读进入报名高峰期,不过今年的高峰不“高”,复读市场远不及往年火爆。
业内人士预估,今年复读生源将降到近年最低。
多家复读学校相继倒闭,复读市场重新洗牌。
高录取率冲击复读按往年的日期来算,目前正处于高考复读报名旺季,不过,很多复读机构都没能迎来往年的火爆生源。
济南至尚教育培训学校负责人估算,“人数比去年少了一半”。
“今年高考生源减少,录取率高,录取分数线较低。
”这位负责人这样分析高考复读降温的主要原因。
2011年山东普通高考人数比去年减少6万余人,再创新低。
与此同时,高考招生计划大规模增加,预计今年高考录取率超过90%。
根据山东省招考院公布的专科(高职)二批填报志愿资格线,文理科均为180分,比去年再降10分。
这一资格线意味着今年山东考生想上大学,只要考够180分均有可能。
对于满分750分的高考而言,180分的资格线意味着考生只要拿到24%的分数,就有机会进入大学校门,这样的入学门槛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应该是非常低了。
同时,今年本科实行征集志愿,增加了批次,落榜学生明显减少。
高考高录取率,导致复读生源大幅减少。
随之,一些实力不强、特色不鲜明、教学质量不高的复读学校相继关门。
据业内介绍,去年以来,济南复读机构已有半数倒闭。
两三年前,济南市场上有七八家机构专做高考复读,现在仅存三四家。
复读生源质量提高复读机构发现,虽然生源减少,今年的生源质量总体却提高了,“本科线上复读生多了不少”。
一家复读机构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来复读的大都是高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但今年本科线上的生源能占到三四成,比往年增加了一倍。
他们都希望经过一年复读后,明年冲刺一本,或者上个二本的好学校。
今年山东高考招生录取首次将二三本合为一批,统称二本。
“不过,家长的传统观念还未转变,仍然私下里把学校分为二本、三本。
”一位招生负责人说。
不愿让孩子上三本的家长,便把孩子送进了复读学校。
高考生源持续减少的社会影响及应对策略

高 考 扩招 十年 后 , 当年 ( 9 9 的 2 8 , 从 1 9 ) 8 万 迅速增
长到 20 年 的 14 万 , 08 0 0 达到 全 国高考 生源 的历史最 高
峰 。从 20 年起 , 09 全国高考生源转而下降。据教育部 下属 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 的(0 年高招调查报告》 ( 1 2 1 ( 以下简称《 报告》称 , 0 年高考报名人数为 12 万, ) 2 9 0 00
结合 《 报告》 及相关材料来看 , 造成近三年高考生
源 持续 下 降 的原 因不是 单 方 面 的 , 综合 的多种 因素 是 的综 合 。归 纳起来 , 主要有 如下 几点 :
种超高录取 比例 , 不仅表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 ,
过 去上 大 学难 的 生源 大 省 , 出现 了快 速增 长 。河南 长 了 2 .个 百 分 点 ; 26
2 1 为 9 7 ,0 1 00年 5 万 2 1 年为 93 , 3 万 高考报 名人 数在 这 三 年 问 累计 下 降 了 17 , 进一 步 呈 现 速度 加 快趋 万 并 1 势 。据预测 , 一态势将 可能延续 至 2 2 年 前后 。 这 00
二 、 校生 源减 少的主 要原 因 高
第一 , 口 出生率 下降 , 业观 念发 生改 变。从学 人 就 龄儿 童 的角度 看 , 国从 上世 纪 9 年 代 开始学 龄 儿童 我 0 就 逐渐 减少 。最 近 1 年 , 国教育 系统从 小学 到 高 中 0 我
经历 了生源的整体下降。中小学校总数从上世纪末 的
7 万 左 右 , 降到 了 目前 的 4 万 左 右 , 0 下 O 在校 中小学 生
教育论坛
高考生源持续减少 的 社会影 响及应对策 略
高校“破产倒闭”并不可怕

高校“破产倒闭”并不可怕作者:刘英团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7期编者按:在大学扩招政策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规模上的快速增长,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生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一正一反,高校是否会因生源减少而面临生存危机?对此问题,本刊读者各抒己见。
数据显示,因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速度加快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认为,一旦生源不足,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5月3日《人民日报》)。
部分高校面临生存挑战,恐怕用人口出生率下降难以解释提通。
数据显示,2009年有84万考生放弃高考。
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考生又减少了74万。
考生人数一再缩水,意味着N年后,就是把0分考生扩招进高校,某些高校也很难招到学生。
而另一方面,高校办学也面临经费短缺的压力。
《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
仅陕西省属31所高校2009年银行贷款就达96.24亿元,校均负债3.1亿元,2009年实际支付利息7.12亿元。
换句话说,不用等N年,如果“按照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一些高校早已经破产”了。
当然,高校如果想不被银行“逼死”,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成倍提高收费标准,要么就由国家动用财政资金,为债务埋单。
但这两种选择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据统计,高校贫困生已逾400万,各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高达25%。
而且,许多地方政府都曾“救援”过高校。
如浙江某高校濒临破产,政府出面“置换”到某高校来“化解”危机。
如果不警惕并遏制高校负债运行的现状和趋势,其结果只能破产。
虽然有政府“罩着”,很多高校生活的“有滋有味”,但是,政府“救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
2023年我国高考生源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我国高考生源发展趋势分析据宇博智业市场调研中心了解:6月7日,2022年高考就要正式拉开大幕了。
依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39万,是连续5年下降后的首次回升,当然,幅度很小,只比去年增长了27万,小涨3%。
2022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历史峰值的1050万,从今之后,人数快速下滑。
依据中国教育在线刚刚发布的《2022年高招教育报告》,高考生源的下降,主要是适龄同学人口的持续下降,而这个趋势将始终连续到2022年。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整个生源的变化其实是和各地本身的人口诞生率相关的,落户政策的影响是相对小的。
举个最简洁的例子,我们2000年的时候全国的诞生率也许只诞生了一千两百万人左右。
在各地也有这种节奏,只是最低谷消失的时间不一样。
这种削减,反映在各地是这样的:北京今年比去年削减2000人,连续第八年下降;上海更明显,2022年还11万人,今年只有5万2,缩减一半;高考大省河南,今年甩掉考生第一大省帽子,72.4万人,连续第五年下降。
报的人少了,招的人也在削减,于是各地都开头调减招生方案。
陈志文说,这几年,最严峻的问题是——就算减了也招不满。
陈志文:这个在以前是没有的。
我们以前,各地为了多招两个同学,实际上或多或少是超额完成招生方案了。
现在就变成完不成招生方案了。
等于有条件上高校的这些同学都放弃上,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由于同学和家长放弃了上高校的机会。
这种“招不满”的生源危机,反映到不同的学校,呈现不同的化学效果。
影响小的,面临的只是一场生源危机,严峻的唯恐要演化成生存危机了。
宇博智业认为,这种危机正在倒逼高校,尤其是二本、三本院校的改革。
中国教育科学讨论院讨论员储朝晖说:储朝晖:整体的,各个高校都要进行观念的转变。
就是要从过去的高高在上,等着同学来上门,转为真正的以同学为本,以同学的需要作为办学的依据。
然后依据这个依据来进行实际教学。
对学校的管理,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把学校办成真正为同学成长进展服务,为同学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服务。
2013年高招调查报告:近八成人预言高校或将倒闭

2013年高招调查报告:近八成人预言高校或将倒闭
中国教育在线讯 5月10日,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高招调查报告》在成都正式发布,报告针对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异地高考等问题进行分析。
如今,招生难已经暴露无遗,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生源是高校的“衣食父母”。
一旦生源不足,部分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
生源危机固然涉及一些高校的存亡,但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讲,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成为高校改革的良机。
生源下降是高校倒闭的主要原因
本科高校招不到人,不仅是因为高考生源在下降,它还与社会对学历的追求越来越高,与人们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认可有关。
中国教育在线针对高校倒闭进行的专项数据调查显示,有78%的人认为会出现高校倒闭。
其中,51%的人认为民办高校会倒闭,45%的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会倒闭。
从被调查者看来,高考人数的下降是高校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阶段,高校变相“倒闭”最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合并;另一种就是被企业并购、控股,变成其职业培训机构。
例如:2011年9月19日,教育部正式撤销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并入武汉纺织大学。
搜文章知识网教学文章范文高职倒闭风险分析与对策

搜文章知识网教学文章范文高职倒闭风险分析与对策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类型,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形式多样化、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最突出的是从2008年高考人数见拐点以后招生出现困难,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因为生源不足而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
生源危机让风头正劲的高职院校瞬间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将其无情地推到了生死存亡的风口浪尖。
2008年全国高考人数达到最高峰1050万后进入下降通道,至2013年已减少到912万。
高考人数出现拐点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出现了生源问题,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文章分析了高职面临倒闭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的策略:明确办学层次,调研市场人才需求;打造自身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严格监控高职院校的办学,适时整合教学资源等。
[关键词]搜文章知识网,高职院校,招生,倒闭风险,生源危机一、高职面临倒闭风险的原因分析1.出生人口下降的逐级传导。
1990年我国出生人口达到最高峰2408万,随后开始下降,2004年达到低点1593万。
1990年后出生人口的快速下降导致随之而来小学、初中、高中人数逐级大幅度减少,近几年已经传导到了高考,全国高考人数从2008年的1050万人减少到2013年的912万人,5年期间减少了 138万人。
可见,目前的高考人数下降,实际是由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逐级传导造成的,高考人数的大幅下降很快将形成对目前高校规模的强烈挑战。
由于我国高职实力较弱,且目前高职的经费和发展对生源数量要求很高,依赖性大,因此,高职在今后面对的困难将会更加突出。
2.高职院校自身的劣势。
高职教育进入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我国仍然属于新生事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加上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在高考人数见拐点这个时代背景下要想获得发展困难重重。
此外,许多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从中专升格上来,办学历史相对短暂,文化积淀少,师资力量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生源危机难解决三本高校遭遇“寒冬”将破产

“某市今年⾼考总分750分,⾼职录取线150分,较2010年下降140分,缺⼝仍然很⼤。
”近⽇,⾼考招⽣⼯作刚结束,⼀所三本⾼校分管招⽣的副校长王平(化名)就忍不住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抱怨:“三批次录取的⾼校(即独⽴学院——记者注)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 王平回忆,2008年和2009年,他们学校第⼀志愿的录取率还是100%;从2010年开始情况逆转,当年录取率下降为80%;2011年更是猛然降⾄50%,最后是通过不少“技术处理⼿段”才勉强完成招⽣计划。
“这种下降趋势不知何年是尽头?”王平说,全国⾼校⽣源危机中,323所三本⾼校⾸当其冲,他们不仅要应对第⼀志愿录取率直线下降的局⾯,还要⾯临专业稳定率不⾼,学⽣学习动⼒先天不⾜等考验。
于是,请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吃饭保住⽣源,到教育部门退掉剩余的招⽣计划,举办周六补习班与本科预科班……为应对危机,各三本⾼校⼋仙过海,各显神通。
清华、北⼤都难“掐尖”了,三本垫底更失落 2008年,全国⾼考⼈数达到1050万的顶峰,随后开始下降。
2011年,下降⾄933万,⽐2010年减少24万左右,资料显⽰这种下降趋势将持续⾄2018年。
中国⼈民⼤学⼈⼝学教授姚远说,导致⾼考⼈数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出⽣⾼峰期已过,⼈⼝⾃然增长率降低。
以⼈⼝出⽣率低于全国平均⽔平的北京市为例,2006年⾼考考⽣11.3万⼈,2011年下降⾄7.65万⼈,2013年⼤概6万⼈,其中还有约20%的考⽣会弃考店铺,实际参加⾼考⼈数将只有5万多⼈。
“在这场⾼考⽣源危机中,清华、北⼤等⼀本⽼⼤哥都难‘掐尖’了,三本垫底的⾼校更失落。
只有既不靠前、⼜不垫底的⼆本⾼校最不敏感。
”北京⼀所三本⾼校的校长卢开(化名)说,2011年全国⾼考中有40名省、市状元向⾹港⼤学(微博)递交申请,最后港⼤录取了17名省、市状元,较2010年增长⼀倍。
北京40名可上清华、北⼤的⾼分考⽣被⾹港⼤学录取。
此外,被誉为“美国⾼考”的SAT尚未在中国内地开考,不过2011年内地赴⾹港参加SAT考试的学⽣达6000多⼈次。
高考名续跌:“烂”大学的末来了(整理精校版)

高考报名续跌:“烂”大学的末日来了素材汇编0718 0831大学的“电话营销”生源充足时,只要有校舍,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学生;但现在,突然不一样了作为一所本科院校,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的招生老师们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挨个问报考的学生们,你到底会不会来?虽然过程颇有讨价还价的意思,但现实确实如此。
这是一个新的政策,面对正在减少的生源和不断攀升的录取率,湖北省的部分高校近年招生时采取了电话确认的办法,“确认来读,我们才录取你,否则就把档案退回去。
”黄冈师范学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学校,属于湖北省第二批本科录取的院校,为了确保生源,招生老师要挨个打四千多个电话给准录取的学生。
不过接通电话的学生并非个个都喜出望外,有些人是没听明白就挂掉电话。
招生老师不得不再三拨打电话:“你不要激动,我们不是招生骗子,我们是黄冈师范学院……”会有不少学生听闻之后开始犹豫,招生老师们不得不约好时间,再给考生打电话。
如果这次对方明确答复不愿来,他们就会换一部录音电话打过去,把问过的问题重新问一遍。
“我们会对放弃的考生进行电话录音,免得考生反悔了还说学校录取不公正。
”黄冈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处长杨凯说。
对于习惯了坐等的很多正规二批本科院校来说,生源下降的现实正让生源战陡然加剧,他们不得不将宣传战前移,直接和考生交流。
几年前的好日子看起来已经是终结了——当初生源充足时,只要有校舍,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学生,但现在,“报到率”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有学校采取了诸如要求接到通知书后提前汇款缴纳床位预定费的办法,还有些院校以“早报到可以调剂专业”为由吸引学生尽早到学校报到。
不过,像黄冈师范学院这样的二本院校还不算是“艰难”,比他们录取批次更低的三本及高职院校,招生大战已经完全白热化。
对独立学院来说,从兴起到今天的招生艰难,只不过是十来年的光景。
一名招生人员说,今年的招生,他们学校采取了院系“承包制”,每个或几个学院承包一个地区。
在襄樊,激烈的竞争之下,两个学校的招生人员打了起来。
高考生源持续减少的社会影响及应对策略

TIBET EDUCATION据统计,2011年在全国高考报名总数减少的情况下,仍有12个省区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且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
西藏就是其中一例。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西藏自2007—2011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分别为:1.5、1.5、1.36、1.8、1.8万人。
①目前,虽然生源问题在短期内还对西藏高校造成不了多大影响,但在全国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趋势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将面临生存挑战,西藏高校也将不得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文章主要探讨了自1999年以来全国高考生源的持续下降趋势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挑战与机遇。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探讨全国高考生源持续减少的问题,对西藏高校的发展与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一、高考扩招直至生源持续减少的时代背景高考扩招十年后,从当年(1999)的288万,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1040万,达到全国高考生源的历史最高峰。
从2009年起,全国高考生源转而下降。
据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020万,2010年为957万,2011年为933万,高考报名人数在这三年间累计下降了117万,并进一步呈现速度加快趋势。
据预测,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20年前后。
二、高校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结合《报告》及相关材料来看,造成近三年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是综合的多种因素的综合。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人口出生率下降,就业观念发生改变。
从学龄儿童的角度看,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龄儿童就逐渐减少。
最近10年,我国教育系统从小学到高中经历了生源的整体下降。
中小学校总数从上世纪末的70万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40万左右,在校中小学生总数从2.7亿下降了2亿左右。
小学在校生总量最近10几年在持续下降,但入学率却在稳步提高,并已经逼近极致,达到99.54%。
2009年,初中入学率也达到了99%。
2024年高考人数或不足600万是真的吗(3篇)

2024年高考人数或不足600万是真的吗(最新3篇)2024年高考人数或不足600万是真的吗篇一因为各所院校虽然尚未发布招生简章,但根据往年的招生计划预测,2023年各大院校的招生名额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招生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高考人数增多,就会导致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虽然高考生的人数每年都是只增不减,但事实上从2023年开始,同年出生的人口和高考报名人数已经形成了“逆差”,这也就意味着,将来参加高考的人数必定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新生儿数量持续走低,预计2040年高考生人数或不足600万高考应该是教育界永恒的话题,因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一场高考足以改变他们的命运,近些年来,高考生人数一直都是只增不减,2023年更是预计将突破1200万。
但是毕竟我国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意味着1200万的高考生,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进入大学的校门。
而且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改变,高考也似乎在向更为困难的方向发展,高考生们想要考上大学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但是随着我国新生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也就意味着教育生源也会随之减少,目前基础教育受到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渐展现,全国多地的幼儿园出现了“一孩难求”的情况。
而且不仅是基础教育会受到人口变动的影响,高等教育的辐射也同样让人关注,根据近10年来的高考数据可以发现,这10年来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是稳定在1000万上下。
而新生儿人数在这10年里却下滑了近1000万,更是自2023年起,高考的报名人数就开始低于同年的出生人数了。
2023年高考人数为1078万人,而出生人口则是1062万人,两者之间的“逆差”达到了16万,到了2023年,当年的高考报名人数上涨到1193万。
而出生人口是则跌破1000万,来到了956万,两者之间的“逆差”达到了237万,也就是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高考报名人数和新生人口数量的“逆差”,翻了13.8倍。
如果按照2023年出生人口基数956万来算,到了这些孩子能够高考的时候,也就是2040年,那么预计当年的高考生数量只有不到600万了,比2023年整整少了一半。
高考生源锐减 高校实力决定生存状况.

高考生源锐减高校实力决定生存状况2011-05-07
图片来自黑龙江晨报
近日,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全国高考生源从2008年最高峰1050万人开始全面下降,近两年累计下降200万,并呈现加速趋势,这一态势可能延续至2017年到2020年前后。
这意味着,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
所谓生存挑战,无非是倒闭破产的代名词,从视觉上让人不那么心惊肉跳鲜血淋漓而已。
但实际情况是不是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惊悚呢?
首先,官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是两个概念,惊呼什么“高校将死”属于说话不经脑子。
现在国内阿猫阿狗大学很是不少,正规大学也有一些办成了衙门、网吧和名利场,这样的大学死几个又能给国家民族带来多少危害呢?无非是少赚些教育经费。
而对于少给一些二流学子发学位,未必是坏事。
其次,是否真那么严重。
有些部门,有些产业,顺风车坐惯了,恨不能年年扩招,年年建设,年年发财。
很遗憾,那是不可能的'。
再大的人口红利也有个极限,现在顺风车刚一减速,就危言耸听,想学个别垄断行业搞涨价怎的?
对于国内高校这个似乎可以预见的危机,有人说好,有人说坏。
我觉得现在说好或坏都太早,任何定性的预言都跟买福彩差不多。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对任何机构任何人说的话,都要小心地听,辩证地看,谨慎地乐观,慢两拍再发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学之魂就在“大学”二字,无论生源如何危机,有风骨、有气度、有精神的大学永远不死,只会长青。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
高校或现“破产潮”

※∞ ∞
办 学 资 源 大 量 闲置
今 年 , 北 京 东 方 研 修 学 院
高考 生 源 的 减 少 . “ 太 马
效 应 ” 将 在 高 校 招 生 上 愈 发 明
显 一
计 划 招 生 10 5 0名 , 但 最 终 只 有
7 0人 报 到 。 这也 是 学 校 创 办 7 0
了上 一 波 人 口峰
值 但 上 世 纪
以 后 .
态 圈 ’ 面 临 着 一 个
靠 两
牌 ”
示 ,
政 策 收 自 然 下
拐 点 年 的 蛮 生
是 现 在
高 考 的
J 0 H 叩 r _ 广 冈 学 的 家J> ∽ 4∞ ,特z 在 孩 长 占 到H 1 o 》 别 %
4 万 所 。 最 新 的 数 字 显 示 , 初 0 中 以 下 在 校 生 总 数 2 0 年 比 08
20 0 7年 减 少 约 2 0万 人 3
言 资 格 考 试 .2 0 0 3年 到 香 港 考
试 的 考 生 不 到 2 0人 . 而 现 在 0 半 年 就 已 经 接 近 2 万 人 甚 至 还 出现 了 S AT 考 试 旅 游 团 1 2
月 4 目 的 北 京 团 . 3 天 2 晚 价
的 学校 ,招 生 量 越 大 , 学 费也
越 高 北 大 、 清 华 反 而 成 了 全
国 学 费 最 低 的 高 校 。 而 一 旦 生
源 缺 少 ,招 不 到 足 够 的 学 生 ,
学校 就 会 因为 资金 链 的 断 裂 , 难 以 为 继 . 进 而 胳 入 办 学 困境 甚 至 有 倒 闭 的 风 险
生源下降趋势下高职院校发展对策分析

生源下降趋势下高职院校发展对策分析【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断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正在逐年减少,而高等职业院校还在不断的增长和扩招,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危机,面临着生源数量不足的困境。
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全国地区尤其是河北省高职院校生源减少和流向的影响因素,对症下药解决我省高等职业院校结构性生源减少的矛盾。
【关键词】生源下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育管理有调查显示,近几年高职院校生源呈连续下降趋势,一些院校完不成招生计划,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和发展,这对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和三本院校构成挑战。
甚至有论者认为,10年之后,部分院校将面临关门、倒闭的“劫难”,暂且不论此说的准确性如何,值得正视的是,生源下降的现象为高职院校校敲响了警钟。
一、生源下降的表现近年来,河北省高考生源大量下降。
2009年,河北省参加高考的人数为85万,今年下降到60万人,4年间下降了15万人,而招生计划却由当年的43.7万人增至今年的48.4万人,增长了4.7万人。
生源减少与招生计划上升的矛盾已经凸显。
根据河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今年河北省专科招生计划为29万人,实际录取人数为24.8万人,比计划数少4万余人。
生源减少与高校扩招的矛盾不仅仅在河北省存在。
2008年,全国有1050万人参加普通高考,创下历史最高值,当年的招生计划只有599万人;到2011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33万,下降117万人,而招生计划达675万人,上升了76万人。
其中,河北省生源减少25万人,生源下降人数最多;湖南生源减少16万人,占2008年全省考生人数的三成,下滑幅度居全国之首。
生源大幅减少,将带来高等教育市场的洗牌,一批招不到学生的高校将面临被淘汰,不注重师资队伍和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管理跟不上、就业不受社会认可的高校,将成为这一形势下的牺牲品。
生源减少将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

生源减少将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摘要:自1977、1978年高考恢复起,到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逐渐在增加,从精英教育到现在的大众化教育。
从开始的高质量办学,到现在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大众办学的各级各类高校,都将伴随者生源减少将进入生源纷争的时代,以数量论英雄的时代结束,转而进入以质量彰显生机的体现时代特色的高等教育时代。
关键词:生源减少高校格局高等教育三极化适应性调整职业素质教育就业能力等1 高校格局的改变、高等教育向三极分化生源减少最终使高校现有的格局被打破,那些盲目扩张、没有专业特色、缺少政府支持的高校将随着招不到学生而倒闭,或被兼并。
随着生源减少,考生报考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尤其是农村生源对学校的选择将决定某些高校的生存空间。
因为原来相对信息滞后的农村地带的高中和农村考生(包括家长在内),过去参加高考主要目的是考上就行,至于什么专业、什么学校、今后就业如何等不是特别关心,主要听学校及班主任的和任课老师的。
学校往往为了升学率而让学生选择偏僻、偏远、有些专业和学校往年招生不足的报考(还有部分高校去中学做宣传工作等),而不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今后想从事什么行业去考虑问题,从而造成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强,毕业后就失业的问题。
随着生源减少和信息交流的普及(尤其是互联网),以及当前就业出现的各类问题,不管农村和城镇的考生都会对报考专业和学校越来越重视,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目的性和个人志愿的唯一性大大提高。
考生个性化提高和生源减少必将使高等教育向三极化趋势发展:1极传统名校和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校;2极专业知名度高、社会口碑好、就业能力强的高校;3极有特色、就业能力强的高等职业院校。
无特色和知名度的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受生源减少冲击影响最大,从2013年后将逐步加大。
另外还有一极国外高校的生源争夺!2 高校专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前几年是高校就能招到学生,有专业就有学生选,最难办的是招生指标,尤其本科院校招生不愁,愁自己规模不够大(宿舍、教室等限制)。
不怕高校倒闭,就怕没准备

不怕高校倒闭,就怕没准备作者:刘道彩日前,随着高校新生注册工作相继结束,生源危机再次摆上台面。
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数据,部分高校的新生报到率持续走低,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和民办本科学校、独立学院,今年的报到率不足8成。
而在此前的招生中,该省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后,有43所文科、25所理科院校出现录取控制线上考生零投档现象。
即使专科录取线降到了可怜的180分,该省今年仍有超过4万个招生计划落空。
(综合《人民日报》、《武汉晚报》等报道)招生难已经暴露无遗,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生源是高校的“衣食父母”。
一旦生源不足,部分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
早在几年前就有人预言“10年后会有高校破产”,对此,大家一直抱着“狼来了”的心态,那匹讨厌的狼已经提前来了。
部分高校倒闭正好给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重新定位与发展的机遇,关键是我们的高校和教育部门做好准备了吗?资料显示,目前国内高校本科生的平均规模是美国的两到三倍。
生源减少本来是高校调整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契机。
但近十几年来,由于有一些大学拼命扩招,摊子铺太大,如果在校生过不了万人甚至更多就会蚀本经营,要让其缩小规模何谈容易。
生源危机可以倒逼培养体系的调整,让高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特色打造与市场需求。
但部分院校还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确保眼前利益的招生上,除了互挖墙脚、虚假宣传等招生乱象,一些高校分数线一降再降,招生选才几乎不加取舍。
虽然高校生源下降是不可逆之势,但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比上年增加了54所;而2009年,也比上年增加42所。
大学倒闭,除了学生利益受损、教职员工安置难等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社会资源损失与经济风险。
多年来,很多高校不断扩大规模、圈地建楼的背后,是少则上亿元高则数十亿元的巨额贷款。
有评论称,以中国今日大学资产负债率之高,财务风险之大,中国大学已经成为继银行、证券业之后的又一个高危行业。
在这场公对公的交易过程中,如果高校一旦破产,买单的必将是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源持续下降部分高校面临倒闭2011-05-04
本报北京5月2日电(张烁、董雅婷)近日,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
报告称,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而生源下降的同时,高校招生计划仍在缓慢增长。
最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从2008年的57%迅速增至2010年的69.5%。
据统计,目前已有8个省市的录取比例超过80%,部分省市已超过85%。
这种录取比例不仅表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过去“上大学难”的生源大省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山东省2010年高考录取率达到79.72%;湖南省2010年因生源下降,直接攀升至81%左右;黑龙江2010年录取比例甚至突破了90%。
还有其他原因加速了生源的减少。
连续三年来,出国留学人数分别增长了24.4%,27.5%,24.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高中毕业出国人数。
同时,在高中毕业生中,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
录取比例的快速上升,给高校招生与生源质量带来了直接影响。
援引报告数据:安徽2010年在本科及专科层面,分别有10%到20%左右的学生放弃报到。
而部分地方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已经很低,算下来平均每门课业的分数不足30分,生源质量大幅下滑。
报告认为,在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旦生源不足,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