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正式

合集下载

铁路通道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道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6.2 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方案
6.2.1 放散方法:采用滚筒放散法和综合放散法。当在轨温逐渐升高时进行应力放散,则左(或右)股(第一股)采用综合放散法,应力放散时轨温低于锁定轨温,应力放散均匀后,测量轨温,按计算拉伸量进行拉轨,上扣件锁定钢轨;至右(或左)轨(第二股)应力放散施工时,轨温升高,在滚筒上进行应力放散后,控制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直接落轨进行锁定。当在轨温降低时进行应力放散施工,左右股施工方法正好相反。
5.7在本次放散单元轨的前后各布置一台拉轨器,拉轨器固定于本次放散单元轨与相邻单元轨的钢轨上,来回拉动钢轨,并观测每次钢轨位移,当通过位移计算证实钢轨与滚轮之间的摩擦阻力已基本被克服,钢轨内部的应力也基本为零。
5.8 记录钢轨应力放散为零时的轨温,若此时轨温正好符合设计锁定轨温,则锁定钢轨。若此时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记录轨温,按下列公式计算拉伸量进行拉轨,并现场测量钢轨的实际拉伸量,与计算拉伸量比较,若相符合,则锁定钢轨,若不相符合,则要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
6.2.2 钢轨支垫:每隔10m的距离,在轨枕之间支垫一滚轮,高度为橡胶垫板之上5cm左右(顶起的轨底面与轨枕上的预埋铁座顶面大致平齐),如上图所示。
6.2.3 接头连接:已放散的单元轨与相邻待放散的单元轨之间用接头夹板临时连接,轨缝处穿上φ22的螺杆;已放散完毕的两单元轨间在应力放散完成后立即进行锁定焊接。
5.10对本次放散的单元轨与上一次放散的单元轨间的接头进行现场焊接。
5.11在埋设有永久位移观测桩位置的垂直线上钢轨轨头外侧面标记钢轨位移零点,并定期对钢轨位移进行观测。
六、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方案
6.1.1长轨通过现场焊接成单元轨节后,在进行放散和锁定作业前,现场应具备以下条件:道床达到初期稳定、按设计要求已设置钢轨位移观测桩、锁定作业时的温度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以下。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杭州东站扩建工程Ⅰ标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目录1、使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2.1内业准备 (1)2.2 外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1)4.1 施工方法 (2)4.2 工艺流程 (2)5、施工要求 (2)5.1 滚杠放散法施工 (2)5.2 综合放散法施工 (3)5.3冬季放散施工方案 (4)6、劳动组织 (5)7、材料要求 (5)8、设备机具配置 (6)9、质量控制及检验 (7)10、安全及环保要求 (8)10.1 安全要求 (8)10.2 环保要求 (8)杭州东站扩建工程Ⅰ标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1.使用范围适用于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7标轨道工程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2.1内业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2.2 外业准备技术人员上场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施工队伍进场,安排好施工队伍的住宿;施工机械设备及各种小型工机具进场及调试,如焊机、内燃机扳手、撞轨器、液压钢轨拉伸器等,进场后认真调试其性能,各种检测、测量仪器使用前校准。

3.技术要求1.单元轨节左右股焊接头相错量不宜大于100mm;2.无缝线路锁定时应准确确定并记录锁定轨温(无砟轨道26±5℃),相邻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5℃,左右股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3℃,同一区间内的单元轨节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10℃;3.放散时各观测点必须达到要求的放散量,且放散均匀后方能上扣件;4.放散后胶垫应放正无缺损,扣件安装齐全,扣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4.1 施工方法长钢轨单元焊后,形成单元轨节,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滚杠放散法;当施工时钢轨的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采用综合放散法进行应力放散,线路应力放散要求均匀、准确、彻底。

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包西铁路通道陕西段BXS-2标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中铁十一局包西铺架指挥部2009年9月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保证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的顺利进行,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的规定,确保轨道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包西铁路通道陕西段BXS-2标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作业。

三、基本原理采用“零应力综合放散法”对单元轨进行放散。

在放散段自然温度的条件下,轨下垫滚筒,松开全部扣件使其失效,是钢轨能自由伸长或缩短,并用撞轨器沿钢轨走行方向一次撞轨,当钢轨发生反弹现象时,即视为零应力。

之后,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和实际轨温计算出钢轨拉伸量,用拉轨器和撞轨器联合作用拉出该伸长量后即锁定钢轨。

四、工艺流程图五、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施工流程5.1 在应力放散前对底碴摊铺、长轨铺设、现场焊接、上碴整道等工序施工质量及线路状态进行全面检测,重点检测弹条扣压力、道床刚度及横向阻力、现场焊接质量、轨道几何尺寸,确认线路已经到达初期稳定状态后方可进行线路锁定施工。

5.2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近期轨温的变化情况,决定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的作业时间。

5.3 按照要求埋设永久位移观测桩并编号。

5.4 到达施工现场后,在本次放散单元轨节和上一放散单元轨节伸缩区标记临时位移观测零点。

5.5 在本次放散的单元轨节和上一放散的单元轨节伸缩区范围内,用专用工具拆卸弹条,用起道机将钢轨顶起,支立于滚轮上,顶起高度为5cm,滚轮间距为10m。

5.6由于长轨铺设时轨温与正在进行的作业轨温不一致,弹条卸除、钢轨顶起后,钢轨的束缚解除,钢轨将产生位移,但由于钢轨内部应力及滚轮摩擦阻力等影响,此时钢轨内部应力不为零,记录钢轨临时位移(第1次),作为以后施工放散依据。

5.7在本次放散单元轨的前后各布臵一台拉轨器,拉轨器固定于本次放散单元轨与相邻单元轨的钢轨上,来回拉动钢轨,并观测每次钢轨位移,当通过位移计算证实钢轨与滚轮之间的摩擦阻力已基本被克服,钢轨内部的应力也基本为零。

锁定焊及应力放散作业指导书

锁定焊及应力放散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及锁定焊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工艺应力放散是拆除单元轨节的扣件,解除约束,抬上滚筒,通过滚筒、拉轨器、撞轨器、小锤等工具,使积累在单元轨节内的温度力得到释放,然后落槽,上好扣件锁定,保证钢轨在锁定轨温下达到零应力状态。

放散应力与线路锁定有滚筒放散法与综合放散法两种。

根据测量轨温判断,当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采用“滚筒放散法”,当轨温在锁定轨温范围以下时采用“综合放散法”。

线路经应力放散和焊接锁定后形成无缝线路。

滚筒放散法是用撞轨器和小锤敲击单元轨节放散应力。

作业时,施工人员用撞轨器沿放散方向撞击钢轨,用小锤敲击轨腰,待轨端位移出现反弹且零点归零时落槽,锁定单元轨节。

综合放散法亦须先将单元长轨条放散至呈零应力状态,再根据基本公式△L=αL △t计算出钢轨拉伸量,将钢轨均匀拉伸至设计锁定轨温所对应的长度,并注意零点归零及临时位移观测点的位移量成线性比例。

当与理论计算值相差不大于3mm时,钢轨落槽,即刻锁定线路。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图2。

图1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图2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二、劳力组织线路工60人;机械工(含修理)15人;巡道工5人。

三、施工机具(见下表)施工机具表四、作业细则4.1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单元轨节中的两根长轨应同时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

单元轨节的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可分为两种情况:1、当实测轨温处于计划锁定轨温(是一个范围)范围内时,可以仅用滚筒配合撞轨器进行应力放散。

2、当实测轨温低于计划锁定轨温(是一个范围)范围时,则需要利用拉轨器、撞轨器等设备配合作业,通过均匀拉伸单元轨使其达到实际锁定轨温时应有的长度,从而使锁定轨温一步到位。

4.1.1 滚筒放散法1、计算放散量:放散量按下列公式计算:△L=α×L×(TSS -TP)式中:△L—放散量(mm)α—钢轨钢的线膨胀系数,α=11.8×10-6/℃L—单元轨节长度(mm)TSS—实际锁定轨温(℃)TP—铺轨时的平均轨温(铺轨时每300m一个轨温值,取各轨温的平均值)。

(整理)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

(整理)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

目录1、使用范围12、作业准备 (1)2.1内业准备 (1)2.2 外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1)4.1 施工方法 (2)4.2 工艺流程 (2)5、施工要求 (2)5.1 滚杠放散法施工 (2)5.2 综合放散法施工 (3)5.3冬季放散施工方案 (4)6、劳动组织 (5)7、材料要求 (5)8、设备机具配置 (6)9、质量控制及检验 (7)10、安全及环保要求 (8)10.1 安全要求 (8)10.2 环保要求 (8)杭州东站扩建工程Ⅰ标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1.使用范围适用于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7标轨道工程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2.1内业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2.2 外业准备技术人员上场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施工队伍进场,安排好施工队伍的住宿;施工机械设备及各种小型工机具进场及调试,如焊机、内燃机扳手、撞轨器、液压钢轨拉伸器等,进场后认真调试其性能,各种检测、测量仪器使用前校准。

3.技术要求1.单元轨节左右股焊接头相错量不宜大于100mm;2.无缝线路锁定时应准确确定并记录锁定轨温(无砟轨道26±5℃),相邻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5℃,左右股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3℃,同一区间内的单元轨节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10℃;3.放散时各观测点必须达到要求的放散量,且放散均匀后方能上扣件;4.放散后胶垫应放正无缺损,扣件安装齐全,扣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4.1 施工方法长钢轨单元焊后,形成单元轨节,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滚杠放散法;当施工时钢轨的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采用综合放散法进行应力放散,线路应力放散要求均匀、准确、彻底。

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作业指导书

轨道工程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作业指导书2011年×月××日发布 2011年×月××日实施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改、扩)建铁路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2.1.1参照施工设计图纸的锁定焊头位置的布置要求,确定焊头起始里程等技术资料。

2.1.2施工人员已通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各种施工机具在开工前全部进场确保状态良好。

2.2外业技术准备2.2.1按照位移观测桩的设置要求及材料要求,做好位移观测桩的埋设准备工作。

2.2.2核实单元轨节的锁定位置和单元轨节长度。

3、技术要求3.1单元轨节起止点不应设置在不同轨道结构过渡段以及不同线下基础过渡段范围内。

3.2长大隧道:距隧道口200m范围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宜与两端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一致,锁定轨温递减到隧道内,隧道内地段锁定轨温按自然轨温锁定。

3.3锁定焊的焊头距离梁缝和桥台边墙的距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设计图纸无要求的,其距离大于2m。

3.4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设置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应设置齐全,牢固可靠、易于观测和不易破坏。

3.5线路锁定时,实际锁定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相邻单元轨节间的实际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5℃,同一单元轨节左右股钢轨的实际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5℃(高速、客专要求为3℃),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实际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10℃。

3.6高速、客专铁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应符合《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及设计文件相关要求。

3.7普通铁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应符合《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及设计文件相关要求。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长钢轨经单元焊后,形成单元轨节,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滚筒放散法进行应力放散;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采用拉伸器滚筒放散法进行应力放散。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

1
2
焊机操作员
3
3
粗磨
2
4
正火
3
5
观测位移
10
6
精磨工
3
7
技术员
2
8
安全员
9
普工
10
合计
1
其中拆装扣件 摆滚筒 35 人, 49 撞轨 10 人,拉
轨4人 77
6.2主要机具配置
表6-2 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轨道车
GCY-300F

1
2
平板车
N17

4
3
撞轨器

2
自制
4
拉伸器
(5)胶垫方正无缺损,扣件安装齐全,扣压力满足规范要求。 (6)隧道内距隧道洞口20m范围内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 与两端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应一致,隧道相邻单元轨节 的设计锁定轨温差按锁定轨温差不大于5℃逐渐过渡。隧道口过渡 段应加强锁定。 5.3 施工方法 应力放散施工采用两种放散方法,一为滚筒放散法,即实测 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放散时在钢轨下加垫滚筒,利用撞 轨器击敲打钢轨,使钢轨自由伸缩,等钢轨充分回弹后,即钢轨 内应力达到零应力然后迅速锁定线路;二为拉伸器滚筒放散法, 即实测轨温低于锁定轨温下限值时,钢轨下垫滚筒,将要放散的 单元轨节一端与已放散锁定的线路焊接,一端安装钢轨拉伸器, 根据实测轨温计算出单元轨节的拉伸量,单元轨节在当时的施工 温度下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时,进行位移零点标记,再用拉轨器将 单元轨节拉伸至计算出的拉伸量,各测点位移均达到计算位移量 后进行锁定。 5.2.1在应力放散前对底碴摊铺、长轨铺设、现场焊接、上碴

9.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9.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长钢轨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及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某些特殊工作必须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技术人员上场,及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某些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施工队伍进场,安排好施工队伍的住宿;施工机械设备及各种小型机具进场及调试,如焊机、内燃机扳手、撞轨器、液压钢轨拉伸器等,进场后认真调试其性能,各种检测、测量仪器进场并做相关鉴定,如轨温计、探伤仪、波磨尺等。

3.技术要求3.1单元轨节起止点不应设置在不同轨道结构过渡段及不同线下基础过渡段范围内。

3.2单元轨节左右股接头相错量不应大于100mm。

3.3无缝线路锁定时应准确确定并记录锁定轨温,相邻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5℃,左右股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3℃,同一区间内的单元轨节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10℃。

3.4单元轨节长度应满足施工进度和铺设时应力放散最佳效果的要求,以1000-2000m为宜,最短不得小于200m。

3.5胶垫应放正无缺损,扣件安装齐全,扣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工艺无缝线路单元轨节间的应力放散及锁定焊,拟采滚筒法和拉伸器滚筒法放散,并用K922型移动焊接机焊联锁定。

应力放散与焊联锁定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5 施工要求5.1应力放散施工准备5.1.1轨道状态检测在应力放散前全面对轨道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有:轨道几何尺寸、轨面标高、线路中线位置、枕下道床刚度、横向阻力等,通过全面的质量检测,确认线路已达到初步稳定,方可准备进行线路锁定施工。

5.1.2近期轨温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当地轨温的变化规律,确定锁定施工时间。

5.1.3拉轨为方便焊接施工,待滚筒安装完毕后对钢轨进行拉轨作业,等前后两股钢轨轨缝拉至5mm内。

应力放散、锁定焊接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锁定焊接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锁定焊接作业指导书1.设备概况及工艺原理应力放散、锁定焊接采用K922焊机、钢轨拉伸器、撞轨器配合施工,焊机设备与单元焊接相同,锁定接头焊接与单元焊接工艺相同。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采用拉伸器滚筒法或滚筒法施工,当施工作业时的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采用拉伸器滚筒法;当施工作业时的轨温高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滚筒法施工。

2.施工准备及锁定条件⑴有砟道床应达到初期稳定状态,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及力学参数符合《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道床支撑刚度不应小于70KN/mm,道床横向阻力不应小于7.5KN/枕。

⑵施工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线路锁定轨温按照设计要求为30±5℃,按照武汉铁路局工务线路大维修技术规则新轨直线及R ﹥800段为28-38℃,故线路锁定轨温取值为28-35℃。

⑶按要求设置钢轨位移观测桩a、位移观测桩设置原则①位移观测桩按要求埋设牢固、可靠、易于观测和不易被破坏。

②以单元轨节为单位成对布置观测桩,每对观测桩标记中心连线应与线路中线垂直。

③无缝线路按单元轨节等距离设置位移观测桩,桩间距离不大于500m,单元轨节长度不足500m整数倍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

单元轨节的起终点的观测桩应与单元轨节间的焊接接头对齐,当利用接触网杆(或基础)等结构物时,允许有一定的错动量,但纵向错动量不得大于30m。

④长轨锁定后,立即在钢轨对应位置用红色和白色油漆进行钢轨标记,标记内容包括锁定日期和锁定轨温,标记应清晰、可靠、耐久。

布置型式如下图:b、观测桩结构型式及设置位置①路基上的位移观测桩本线位移观测桩采用混凝土桩,要求如下:砼强度C20,截面200mm2,高700m,其中十字支架埋于桩顶面下20mm,埋深在地面650mm,基准轴为Φ18mm圆钢,调节钢筋为Φ12mm圆钢,位移观测桩布置图如下:路基上位移观测桩也可以利用线路两侧的接触网基础(杆)设置。

接触网杆埋设前,在接触网基础上刻十字纹沟,在旁边涂上油漆作标记,待接触网杆立好后,将临时观测点引至接触网杆垂直于线路纵向的侧面,在接触网杆立好后,将临时观测点引至接触网杆垂直于线路纵向的侧面,在接触网杆上刻画拉线槽口,在旁边涂上油漆作标记。

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保证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的顺利进行,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的规定,从而确保铺轨质量优良。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的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作业。

3、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方案3.1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是铺设无缝线路施工中继铺底碴、铺设长轨、现场焊接、上碴整道之后的一道工序,是铺设无缝线路成功与否的关键。

3.1.1长轨通过现场焊接成单元轨节后,在进行放散和锁定作业前,现场应具备以下条件:道床达到初期稳定、按设计要求已设置钢轨位移观测桩、锁定作业时的温度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以下。

3.1.2单元轨节布置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单元轨节长度一般为1500m,个别情况小于1500m,但大于900m),一次放散锁定的最短长度不应小于200m。

3.1.3设计锁定轨温为℃,相邻两段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5℃,左右两股钢轨的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3℃,同一设计锁定轨温的长轨条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10℃。

3.1.4 容许锁定轨温上下限及范围按该段最小曲线上最不利条件计算。

3.1.5 位移观测桩的设置原则:①位移观测桩应满足牢固、可靠、不易被破坏和易于观测的要求;②跨区间无缝线路的位移观测桩按列车运行方向顺序编号,编号方法为“×—×#”,横线前数字为单元轨节的顺序号,横线后为单元轨节条内的桩号,编号均以阿拉伯数字标注;③位移观测桩也可利用线路两侧的接触网(杆)或其他固定建筑上设置;④位移观测桩在区间埋设在路肩上,在站内可埋设在站台上,观测桩距道碴坡脚和路肩边缘均应大于0.3m,当路肩宽度不足时,埋于路肩中心;⑤路基上位移观测桩应埋至最大冻结深度线下不小于0.5m;⑥桥上位移观测桩可设置于桥梁固定支座附近稳固的桥面挡碴墙上,标记必须稳固、耐久、可靠,便于观测;⑦成对的位移观测桩连线应垂直于线路方向。

3.1.6 位移观测:应力放散前,要按设计文件要求,设置位移观测桩。

应力放散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1.沪宁城际铁路施工图(投标版)及设计文件;2、《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闪光焊, 铝热焊》 (TB/T1632.1~4-2005) ;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6-2007);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5.《铁道部钢轨接触焊管理办法》(试行)(TB/T1632.2-1997);6.《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热处理钢轨》 (TB/T1632-2005);7、《机电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二、编制范围应力放散锁定是无缝线路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应力放散是否均匀、准确、彻底, 直接影响到线路的稳定性。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沪宁城际铁路铺轨Ⅱ标段, DK95+692~DK191+312铺轨施工范围内的正线应力放散锁定作业。

三、人员要求所有参加应力放散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无缝线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培训, 且通过考试成绩合格方可上岗。

劳动力组织表表1四、机具设备(见表2施工机具表)表2应力放散所使用的机具设备必须保证状态良好, 且要由专人负责。

五、技术标准1.应力放散要求匀、准、够。

2.左右两股钢轨应同步锁定, 避免出现过大温度力差。

3、实际锁定轨温应准确、可靠, 符合设计规定。

线路锁定时实际锁定轨温须在设计锁定轨温允许范围内。

相邻两段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5℃, 左右两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3℃, 同一设计锁定轨温的长轨条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10℃。

曲线外股轨温不应高于内股轨温。

4.综合考虑线路和气温情况、拉轨器行程等因素, 决定单元轨节长度一般应掌握在1000m~2000m, 最低施工轨温应大于-5℃。

具体操作参见附表1(不同轨温差下钢轨拉伸长度表).5、本标段DK95+692~DK191+312正线无砟轨道设计锁定轨温控制为25℃, 锁定轨温范围20~30℃。

站内到发线有砟轨道设计锁定轨温控制为30℃, 锁定轨温范围25~35℃。

焊接、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

焊接、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

焊接.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正线虹桥站外至常州东特大桥段轨道施工,里程范围DK1148+522-DK1301+300o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2.1.1工程部下发木作业指导书,并组织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学习,并进行现场施工技术交底。

2.1.2工程部组织现场技术人员、施工负责人认真学习应力放散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2.1.3安质部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3工程数量京沪高速铁路六标段DK1148+522-DK1301+300的正线、站线、联络线的铺轨工程。

止线铺轨单线303.248公里,长轨铺设途经三个高架站,分别是昆山南、苏州北和无锡东。

4设计标准4.1钢轨正线轨道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正线采用60Kg/m-500m焊接长钢轨,钢轨焊接采用移动式闪光接触焊接。

4.2轨枕及扣件采用CTRS II型轨道板、扣件采用WJ-8B型扣件。

4.3单元轨节的长度应根据线路条件、工点情况、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一般宜为1000〜2000m。

在单元轨节长度调整地段, 单元轨节长度不得小于200m。

单元轨节两股钢轨的接头相错量不得超过lOOmmo4.4无缝线路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且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C,同一单元轨节左右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3°C,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10°Co 5施工工期安排及进度5.1钢轨焊接及应力放散计划9月1日开始,于12月20日完成全线焊轨及应力放散任务。

5.2长轨经过单元焊后,形成1500米左右单元轨节。

采用综合放散法进行应力放散后锁定。

5.3应力放散完成后即进行位移观测桩设置。

6焊接工艺6」焊轨生产线工位布局的确定目前,国内铁路接触焊接多采用以下方案:除锈——焊接——粗打磨——正火—热矫直—强制冷却——精磨—冷矫直—探伤。

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指导书在500m长钢轨焊成单元轨换铺上道后,且道床基础稳定,密度、轨面设计标高、轨向和水平已基本达到设计标准时,方可进行线路锁定,锁定焊接采用现场UN5-150Z集装箱式移动闪光焊机焊接放散锁定,采用将不同时间焊接成的两个相邻单元轨节的始端和终端同时焊接,同时放散;在线路锁定前应预先埋设位移观测桩,设置位移观测桩的目的是通过对钢轨的位移观测来评价线路质量。

1、准备工作在进行应力分散前,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近期轨温的变化情况,决定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的作业时间。

2、设置位移观测桩2.1、设置原则:位移观测桩的设置按照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在锁定作业前预先设置完好。

2.2、设置位置1)普通无缝线路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应设置5对观测桩,观测桩按“普通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设置图”设置。

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应适当增设位移观测桩,但桩间距离不应大于500m。

2)区间无缝线路按单元轨节等距离设置位移观测桩,桩间距离不宜大于500m 。

单元轨节长不足500m 整倍数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按“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设置图”设置。

3)普通无缝线路及区间无缝线路应在长轨条起、始点, 普通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设置图(单位:m )100mm 100(L-200)×0.5 (L-200)×0.5 单元轨节长度L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设置图≤500m ≤500m ≤500m ≤500m距长轨条起始点100m位置各设1对位移观测桩。

4)长大隧道的隧道口,特大、大桥两端,钢轨伸缩调节器基本轨接头处和距基本轨接头100处应增设位移观测桩。

5)位移观测桩应牢固稳定,有条件时可与线路基桩合并设置,或设置在线路两侧的固定构筑物上。

2.3、位移观测桩编号位移观测桩按线路里程方向顺序编号。

观测桩编号为“No.123-02”,123代表对应位置单元轨节的编号,02代表该单元轨节内位移观测桩的编号。

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正式

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正式

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为便于叙述,先将部分概念说明:用60kg/m U75V无螺栓孔的25m标准轨或100m焊轨在焊轨基地焊轨线焊接成500m的轨条叫长钢轨,此种焊接叫基地钢轨焊接或厂焊,本标段采用K922闪光接触焊或移动式气压焊。

长钢轨铺设到线路上以后的焊接叫工地钢轨焊接,将长钢轨焊连成1200m~2000m左右并一次性换铺的轨条叫单元轨节,此种焊接在工地钢轨焊接中叫单元焊。

将单元轨节换铺后形成无缝线路的焊接,此种焊接在工地钢轨焊接中叫锁定焊。

1 编制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新建乌准铁路铺架工程现场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焊施工的全过程。

2 编制依据2.1 新建乌准铁路无缝线路施工相关技术资料。

2.2 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及安全规定、验收标准等。

2.3 我集团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及施工设备能力。

2.4 相关工程施工经验以及相关科研成果。

2.5 新建乌准线采用温度应力式区间无缝线路。

3 设计标准3.1 设计锁定轨温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状况,对全线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进行分段计算。

依据有关规范,分别对路基及桥上无缝线路进行稳定性及强度检算,以确定不同段落的设计锁定轨温。

(附:锁定轨温计算表)3.2 轨条布臵3.2.1 钢轨焊接:60kg/mU75V无螺栓孔的25m长新钢轨或100m焊轨,基地焊接采用接触焊焊接成500m的长轨条。

工地钢轨焊接采用移动式闪光焊轨机焊接成900~2000m左右的单元轨节长度,在焊接锁定为区间无缝线路。

既有无缝线路拆铺地段,既有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再用轨时以原焊缝处锯断为宜,但应避开伤损位臵,然后运回基地焊接,采用接触焊焊接成长轨条。

3.2.2 长轨条布臵要求3.2.2.1 单元轨节长度采用1200~2000m,最短不小于200m。

3.2.2.2 下列地段单独设计为一个或数个单元轨节:长大桥梁及两端线路护轨梭头范围之内;长度超过1000m的隧道。

长大隧道轨条接头设在距隧道口内侧50m处;隧道群的长轨条连续布臵,每座隧道距离隧道口内侧50m范围,应按伸缩区要求加强锁定。

应力放散作业任务指导书

应力放散作业任务指导书
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确定放散长度 放松扣件 垫入滚筒
.
.
⑴ 测量轨温,在单元轨节两端分别用两块轨温表测量钢轨温度,轨温表须贴在钢 轨轨腰背光处。
⑵ 解除本单元轨节和后面已锁无缝线路末端 25~75m 长度范围内的所有扣件。 ⑶ 每个小组分别用压机从各自管辖范围的两端向中间抬起钢轨,每隔 10m(17 根轨枕)在轨底垫一个滚筒,使得轨底高出橡胶垫 110mm。 ⑷ 在线路放散全长范围内均匀设置 2 个撞轨点,并沿放散方向撞击钢轨数次。同 时用大锤敲击钢轨,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敲轨时人员均匀分布在钢轨两侧,边走边敲。 ⑸ 当钢轨端发生反弹,则视为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此时停止撞轨。否则,应 检查滚筒有无倾斜,脱落,钢轨有无落槽以及撞轨不够等现象。 ⑹ 测量此时轨温,根据此时轨温与计划锁定轨温之差计算拉伸量、锯轨量: ① 计算拉伸量 △L=α×L×(Tjh-Tsg) 式中:△L——拉伸量(mm)。 α——钢轨的线膨胀系数α=0.0000118/℃ L——放散长度 (m) 。为放散单元轨节与已锁无缝线路末端所拆扣件长度(25~ 75m)之和。 Tjh——计划锁定轨温 (℃)。 Tsg——施工时所测单元轨节的平均轨温 (℃)。 ② 锯轨量 △L'=△L+25-Lf
耐久、可靠。单元轨节起终点的位移观测桩宜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对应,为了充分利用 接触网杆(或基础)等结构物时,允许有一定相错量,但纵向相错量不得大于 30m。 道岔区的位移观测桩必须设置准确。成对的位移观测桩连线宜垂直于线路方向。见附图 1。
(2)位移观测桩的设置位置(暂定) 横向:观测桩在区间埋设在路肩上,在站内可埋设在站台上;观测桩距道碴坡脚和 路肩边缘均应大于 300mm。 纵向:线路以单元轨节为单位,采用“均匀相对”式布桩。 桥梁地段:桥梁地段的位移观测桩设置于防撞墙顶部,成对设置,埋设钢桩,桩顶 刻十字丝,高于设计轨面 5cm 左右。 (3)位移观测桩的编号及标识 位移观测桩按我们的铺轨前进方向顺序编号。书写格式为“X-Y-Z”,其中 X 为铺

应力放散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1、沪宁城际铁路施工图(投标版)及设计文件;2、《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闪光焊,铝热焊》 (TB/T1632.1~4-2005) ;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6-2007);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5、《铁道部钢轨接触焊管理办法》(试行)(TB/T1632.2-1997);6、《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热处理钢轨》 (TB/T1632-2005);7、《机电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二、编制范围应力放散锁定是无缝线路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应力放散是否均匀、准确、彻底,直接影响到线路的稳定性。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沪宁城际铁路铺轨Ⅱ标段,DK95+692~DK191+312铺轨施工范围内的正线应力放散锁定作业。

三、人员要求所有参加应力放散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无缝线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培训,且通过考试成绩合格方可上岗。

劳动力组织表四、机具设备(见表2施工机具表)表2应力放散所使用的机具设备必须保证状态良好,且要由专人负责。

五、技术标准1、应力放散要求匀、准、够。

2、左右两股钢轨应同步锁定,避免出现过大温度力差。

3、实际锁定轨温应准确、可靠,符合设计规定。

线路锁定时实际锁定轨温须在设计锁定轨温允许范围内。

相邻两段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5℃,左右两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3℃,同一设计锁定轨温的长轨条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10℃。

曲线外股轨温不应高于内股轨温。

4、综合考虑线路和气温情况、拉轨器行程等因素,决定单元轨节长度一般应掌握在1000m~2000m,最低施工轨温应大于-5℃。

具体操作参见附表1(不同轨温差下钢轨拉伸长度表).5、本标段DK95+692~DK191+312正线无砟轨道设计锁定轨温控制为25℃,锁定轨温范围20~30℃。

站内到发线有砟轨道设计锁定轨温控制为30℃,锁定轨温范围25~35℃。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终稿)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终稿)

质量体系作业文件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作业指导书版号:第A/0版文件编号:ST/GCB0805实施日期:2007年12月1日受控状态:(盖章受控)发放编号: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石太铁路客运专线铺架工程项目部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一、目的由于铺设长钢轨时的轨温与单元轨设计锁定轨温并不一致,另外在补碴整道、动力稳定、焊轨等作业时,造成钢轨温度的变化,内部产生温度拉或压应力。

因此,为了防止无缝线路的长轨条因气温变化和车辆运行等引起的折断或胀轨跑道,必须对长轨条进行应力放散处理,并进行强有力的锁定,以确保线路的高稳定性。

二、原理本作业方法采用低温下拉伸放散为主,并辅助自然温度放散,其原理是:在放散段自然温度的条件下,轨下垫滚筒,松开全部扣件使其失效,使钢轨能自由伸长或缩短,并使用一定的外力,让放散轨节处于零应力状态。

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和实际轨温(低于或等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计算出零应力状态下放散钢轨的拉伸量,用拉轨器拉出该伸长量后即锁定钢轨。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项目部施工的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无缝线路的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

四、所需设备机具应力放散每次1km,分成3个组,每组又分3个班,每组负责330多米长轨条扣件的拆装及机具的安放。

五、人员分工、职责(一)人员分工(二)各级人员职责1、队领导1.1 抓好全队的行政管理、安全教育、室内外环境卫生,职工的文化生活,搞好双文明建设。

1.2 合理安排各工班人员,使施工工序衔接,督促全队人员带齐工具、材料,按时上下班。

1.3 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监督职工严格按照应力放散及锁定工序标准进行作业。

1.4 负责施工人员安全,抓好劳动纪律、抓好应力放散及锁定安全工作。

1.5 合理组织施工现场交接班,及时处理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

1.6 在施工停工期间,安排好工地应力放散及锁定设备和材料的看管。

1.7 抓好质量管理,应力放散及锁定等施工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作业,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

新建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站前施工-3标段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批准:中铁十局大西客专指挥部铺轨项目部2013年6月目录1.项目概况...................................................... - 1 -2.编制依据...................................................... - 1 -3.编制目的...................................................... - 1 -4.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轨温锁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应力放散与锁定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施工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滚筒放散法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拉伸放散法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锁定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位移观测桩的埋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位移观测桩设置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观测标志及标尺设置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位移观测桩编号及观测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

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

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生效日期:一、目的:为xxxxxxx无缝线路改造的位移观测桩的布设和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提供施工指导。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xxxxxxxx无缝有碴线路轨道工程。

三、引用标准及文件:①《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②《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 J284-2004)③《无缝线路铺设养护维修方法》(TB2098-89)④《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205 号)⑤《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76 号)四、职责:①施工技术:负责确定位移观测桩的位置、现场设置和埋设后的检查。

负责测定应力放散轨温,指导放散过程。

计算拉伸量,确定锁定轨温,决定锁定时间和状态,设置临时观测点,放散后应力“零”点的确定。

并做好全过程记录。

②质检员:负责整个过程的监督检查工作,指导施工作业人员作业,检查扣配件的扭矩。

③安全员:负责线路施工的防护工作,检查现场的规范作业纠正违章操作。

④操作工人:依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作业,保证施工质量。

⑤现场负责人:全过程施工的控制,负责协调各部门各工序间的作业。

与车站联络员办理要点、消点。

五、工作程序:5.1 位移观测桩的设置要求5.1.1 位移观测桩的设置位置①、单元轨位移观测桩的设置如下图:●●固定区●●×●(a)无缝线路长轨条起终点位移观测桩布置注:图中“●”表示位移观测桩,“×”表示单元轨节始端或终端。

②、位于固定区无缝线路按单元轨节等距离布置位移观测桩,桩间距离不大于500m,单元轨节长不足500m 整倍数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

如下图::●●●●●××固定区单元轨节长度L(b)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注:图中“●”表示位移观测桩,“×”表示单元轨节固定区域③伸缩调节器基本轨伸缩区范围内应增设位移观测桩,具体布置如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为便于叙述,先将部分概念说明:用60kg/m U75V无螺栓孔的25m标准轨或100m焊轨在焊轨基地焊轨线焊接成500m的轨条叫长钢轨,此种焊接叫基地钢轨焊接或厂焊,本标段采用K922闪光接触焊或移动式气压焊。

长钢轨铺设到线路上以后的焊接叫工地钢轨焊接,将长钢轨焊连成1200m~2000m左右并一次性换铺的轨条叫单元轨节,此种焊接在工地钢轨焊接中叫单元焊。

将单元轨节换铺后形成无缝线路的焊接,此种焊接在工地钢轨焊接中叫锁定焊。

1 编制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新建乌准铁路铺架工程现场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焊施工的全过程。

2 编制依据2.1 新建乌准铁路无缝线路施工相关技术资料。

2.2 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及安全规定、验收标准等。

2.3 我集团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及施工设备能力。

2.4 相关工程施工经验以及相关科研成果。

2.5 新建乌准线采用温度应力式区间无缝线路。

3 设计标准3.1 设计锁定轨温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状况,对全线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进行分段计算。

依据有关规范,分别对路基及桥上无缝线路进行稳定性及强度检算,以确定不同段落的设计锁定轨温。

(附:锁定轨温计算表)3.2 轨条布臵3.2.1 钢轨焊接:60kg/mU75V无螺栓孔的25m长新钢轨或100m焊轨,基地焊接采用接触焊焊接成500m的长轨条。

工地钢轨焊接采用移动式闪光焊轨机焊接成900~2000m左右的单元轨节长度,在焊接锁定为区间无缝线路。

既有无缝线路拆铺地段,既有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再用轨时以原焊缝处锯断为宜,但应避开伤损位臵,然后运回基地焊接,采用接触焊焊接成长轨条。

3.2.2 长轨条布臵要求3.2.2.1 单元轨节长度采用1200~2000m,最短不小于200m。

3.2.2.2 下列地段单独设计为一个或数个单元轨节:长大桥梁及两端线路护轨梭头范围之内;长度超过1000m的隧道。

长大隧道轨条接头设在距隧道口内侧50m处;隧道群的长轨条连续布臵,每座隧道距离隧道口内侧50m范围,应按伸缩区要求加强锁定。

3.2.2.3 单元轨节始、终端左右股钢轨接头相错量不应大于100mm。

3.3 位移观测桩3.3.1 区间正线按单元轨节等距离设臵位移观测桩,桩间距离不大于500m,单元轨节长不足500m整倍数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

3.3.2 车站正线的无缝线路由于长轨条长度较短,位移观测桩按普通无缝线路设臵,即:单元轨节长度小于1200m时,在单元轨节的始、终点,距始、终点100m和单元轨条的中点个设一对观测桩,每单元轨条设臵5对观测桩;单元轨节长度大于1200m时,各单元轨节的起、讫点,及距起、终点等间距布臵,每单元轨条设臵5对观测桩。

3.3.3 设臵位移观测桩的要求:埋设牢固、可靠、易于观测和不易被破坏;可采用预制、现浇混凝土或废钢轨。

有条件时可与线路基桩合并设臵,或设臵在线路两侧的固定构筑物上。

4 技术标准4.1 单元轨节锁定前应按设计要求设臵好钢轨位移观测桩。

4.2 线路锁定时实际锁定轨温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4℃范围之内。

4.3 左右两股钢轨及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均不大得大于5℃;同一区间内各单元轨条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10℃。

同一单元轨节左右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超过3℃。

4.4 线路锁定后,应及时在钢轨上设臵纵向位移观测的“零点”标记。

定期观测钢轨位移量并做好记录。

位移观测桩处换算200m范围内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得超过20mm。

4.5 位移观测桩应编号,每对位移观测桩基准点连线与线路中线应垂直。

4.6 缓冲区钢轨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900N.m,接头处钢轨面高低差及轨距线错牙偏差不超过1mm。

接头轨缝应按设计轨缝预留。

4.7 无缝线路单元轨节始、终端左右股接头相错量不大于100mm。

5 劳动力组织(见附表)6 机具设备机具设备中主要包括应力放散及锁定所需的机具,详见下表3。

机具设备表表3注:机具设备情况除大型机具分开列外,其余均换铺长钢轨配合使用;未尽事宜由施工队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

7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细则7.1 应力放散就是将积累在单元轨节内的温度力,通过拉伸器、滚筒、撞轨器、小锤等工具使其得到释放,达到无应力状态或设计锁定轨温并锁定的施工方法。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前,先用K922焊机或数控气压焊进行现场单元轨节焊接。

7.2 应力放散施工准备包括挑选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修整时间、测量轨温、安装撞轨器、安装拉伸器、解除无缝线路末端25m范围的扣件、分散作业人员和工具等工作。

应力放散负责人应掌握轨温随季节和每天时间的变化情况,挑选在锁定轨温范围内和低于锁定轨温范围的轨温在工地进行应力放散。

作业人员行动必须统一、迅速,做到令行禁止,轨温变化很快,稍有耽误就会错过放散时机。

各组作业人员应根据单元轨节实际长度,合理、均匀分布在单元轨节范围内,每组负责相应距离的线路拆上扣件、撞轨、标记钢轨位移观测等工作。

根据单元轨节长度合理选用2~3组撞轨器均匀放臵。

7.3 应力放散作业时,根据测量轨温判断,当轨温在锁定范围内时采用“滚筒放散法”,可以仅用滚筒配合撞轨器进行应力放散;当轨温在锁定轨温范围以下时采用“综合放散法”,则需要利用拉伸器、撞轨器等设备配合作业,通过均匀拉伸单元轨使其达到实际锁定轨温时应有的长度。

7.4 应力放散后,立即进行锁定焊焊接(锁定焊施工工艺同现场钢轨焊接施工工艺,详见《现场钢轨焊接作业指导书》,此处不再做陈述)。

7.5 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后附2)7.5.1 测量轨温,当轨温在锁定范围内时采用“滚筒放散法”。

7.5.2 解除本次待放散单元轨条和上次已放散线路末端25~75米长度范围内的所有扣件。

抬起钢轨每隔12.5米(即20根轨枕)在轨底垫一个滚筒,并撞击钢轨,使钢轨达到自由伸缩;7.5.3 确定待放散线路钢轨的长度,并每隔100米左右设1处临时位移观测点;7.5.4 将撞轨器均匀放臵在所要放散的单元轨条中,用撞轨器沿放散方向撞击钢轨,同时用手锤敲击钢轨轨腰,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严禁敲击轨头及轨顶面,观测各点的位移量变化情况。

当钢轨位移发生反弹且各点位移变化均匀时,则视为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此时停止撞轨;否则,应检查滚筒有无倾斜、脱落,钢轨有无落槽及撞击力不够等现象;7.5.5 钢轨应力放散均匀后撤掉滚筒,使长轨平稳地落入承轨槽内,同时检查橡胶垫,有错位的进行纠正;7.5.6 迅速上好距单元轨条末端25~75m范围内的全部扣件,并上紧无孔钢轨接头,此时视为长轨已锁定。

测量并记录此25~75m范围内上扣件开始和结束时的轨温,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际锁定轨温,填入记录表。

同时将作业人员均布在放散长轨范围内,由两端向中间“隔二上一”上紧扣件;7.5.7 当扣件“隔二上一”上完后,进行另一股钢轨的放散作业,待本单元轨条两根钢轨全部放散完后,补齐所有扣件;7.5.8 做好位移观测标记,读取并记录初读数。

7.6 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后附3)7.6.1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综合法(拉伸器滚筒法)”进行施工。

该方法是利用钢轨拉伸器和撞轨器配合作用,通过均匀拉伸长轨条,以提高它的零应力轨温,使锁定轨温一步到位的方法。

拉伸长轨条时,要做到匀、准、够。

其作业方法是: 7.6.2 解除本次待放散单元轨条和上次已放散线路末端25~75米长度范围内的所有扣件。

抬起钢轨,每隔12.5米(即20根轨枕)在轨底垫一个滚筒。

使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7.6.3 将撞轨器均匀放臵在所要放散的单元轨条中,用撞轨器沿放散方向撞击钢轨数次,同时用手锤敲击钢轨轨腰,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当钢轨位移发生反弹且各点位移变化均匀时,则视为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此时停止撞轨;否则,应检查滚筒有无倾斜、脱落,钢轨有无落槽及撞击力不够等现象;7.6.4 确定待放散线路钢轨的长度,并每隔100米左右设1处临时位移观测点,在各观测点上做出拉伸位移的零点标记;7.6.5 测量此时轨温,根据此时轨温与计划锁定轨温之差计算拉伸量、以及锯轨量和放散量:①、计算拉伸量:△L=α×L×(Ts-TsJ)式中:△L——拉伸量(mm)。

α—钢轨线膨胀系数,α=0.0118L—单元轨条的放散长度 (m),为放散单元轨条与已锁无缝线路末端所拆扣件长度(25~75m)之和。

Ts——计划锁定轨温(℃)。

TsJ—钢轨的实际轨温 (℃)。

②、锯轨量:△L'=△L+△Ly-Lf式中:Lf——长轨处于自由状态时,长轨末端与下一个单元轨条始端的搭接量( mm)。

无搭接时取正,搭接时取负。

△Ly——预留轨缝(一般取8~10mm)。

△L':如计算出为正值则需锯轨,如计算出为负值则不需锯轨。

③、放散量的计算:ΔL=αL(t1-t2)式中:ΔL—放散量(mm)。

α—钢轨线膨胀系数,α=0.0118。

L—需要放散应力的钢轨长度(m)。

t1—钢轨的设计锁定轨温(℃)。

t2—作业时轨温(℃)。

7.6.6 安装拉伸器,利用拉伸器、撞轨器和手锤共同作用,按计算量△L拉伸钢轨,拉伸量达到预定长度后,此时撞轨器仍然继续撞轨,当各观测点处出现反弹量(应力放散已均匀),立即停止撞轨,并收集各临时观测点位移量,如呈线性关系,则表明已放散均匀,可进行下道工序。

如非线性关系,应检查钢轨、滚筒有无异常,对异常处进行处理,并进行敲轨和撞轨后使各观测点位移量呈线性关系;7.6.7 在拉伸器保压下撤除撞轨器及滚筒,使长轨平稳地落入承轨槽内,同时检查橡胶垫,有错位的进行纠正;7.6.8锁定钢轨,进行锁定焊焊接7.6.8.1根据已拉伸好的钢轨搭接量,对待焊钢轨进行锯切,锯切原则为予留搭接量30㎜,以满足焊机烧化和顶锻量的需要。

7.6.8.2在距焊缝75~80m处,用起道机将待焊钢轨向外顶出曲线,至两待焊轨接头无缝。

7.6.8.3用焊轨机将两待焊轨夹住,对好接头后起动焊轨机开始焊轨,同时撤出前方起道机。

7.6.8.4焊接完毕后,读取所测长轨轨温,并做好记录。

7.6.8.5待焊接接头温度低于500℃后,对焊接接头进行正火处理。

7.6.8.6正火后焊接接头温度低于200℃后,对焊缝进行打磨处理,焊缝温度低于50℃后对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并认真填写各类记录表格。

7.6.9 迅速上好距单元轨条末端25~75m范围内的全部扣件,并进行合拢口,此时视为长轨已锁定。

同时将作业人员均布在放散长轨范围内,由两端向中间“隔二上一”上紧扣件。

7.6.10 在焊接之后不少于20分钟后,将焊缝两边至少30m的范围内将扣件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后,拧紧扣件。

撤除后根据拉伸的实际长度和拉伸时的轨温,换算出本单元轨条的实际锁定轨温值,填入记录表;7.6.11 当扣件“隔二上一”上完后,进行另一股钢轨的放散作业,待本单元轨条全部放散完后,补齐所有扣件;7.6.12 做好位移观测标记,读取并记录初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