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94bd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f.png)
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占 比逐渐提高,传统服务贸易占比相对 下降。
自由化面临的挑战
服务贸易壁垒仍然存在
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服务业发展,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限 制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导 致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目录
CONTENTS
•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应用 •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应用 •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与措施 •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与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 进行的,以提供或接受服务为标 的的国际交易活动。
谢谢
THANKS
鼓励企业加强服务贸易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加强服务贸易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 的国际竞争力。
ABCD
深化服务贸易开放
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准入,降低服务贸易壁垒,吸引更 多外资进入我国服务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和谈判,维护我国利益 和发展空间。
产业内贸易理论
理论概述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同一产业内具有相似要素密集度或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品之间的贸易。该理论认为,产业内 贸易的产生是由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引起的。
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往往具有同时性,且服务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因此服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较为普 遍。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关注服务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内 贸易的发展。
第二章 国际贸易服务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
![第二章 国际贸易服务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https://img.taocdn.com/s3/m/5b3910d7a32d7375a41780ff.png)
(三)服务商品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第三节 服务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三、服务商品的价值构成 (一)服务产品的概念 1.一般概念 2.经济学概念 (二)服务商品的特征 1.服务产品是无形的 2.服务提供商和服务消费者的同时性 3.服务质量差别大 4.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 5.服务价格差别大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学说
二、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一)新贸易理论对贸易动因和贸易基础的解释 1.从供给角度揭示了规模经济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下的企业的垄断竞争行为成为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与基础 。 2.新贸易理论还强调需求因素对贸易产生和贸易结构的 影响。 3.技术差距论以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为分析前提, 认为技术差距和模仿时滞决定了现实的贸易格局。
•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兴起了新贸易保护主义 。管理贸易政策的内容是:国家对内指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加 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的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 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第四节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二、自由的服务贸易政策
可逆转。
5.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且要素密集度不
6.两国消费者需求偏好相似。
7.自由贸易而且各国贸易平衡。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二、传统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
(一)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
(二)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对生产要素禀赋说的 补充与发展。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学说
(一)相关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与要素丰裕度 2生产要素密集度.
2 国际服务贸易基本理论
![2 国际服务贸易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e3bf03deefdc8d376ee3223.png)
—欣德利 & 史密斯 ,库伯 —萨皮尔& 卢茨,拉尔
3.不完全适用的观点
前提有缺陷,需要修正(服务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部门) 需要考虑服务产品的特点
4
完全适用 于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n the "suitability" to discuss
(二)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1.不适用的观点
前提不适用(生产要素不能流动) —桑普森 & 斯奈普 结论不吻合 服务贸易有自己的特点不适用 —R•Dick & H•Dick —G•Feketekuty
服务贸易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
2. 完全适用的观点
原理适用(合理内核) 实证研究结论吻合
第四,在法律与工会组织的影响下,雇员的非工资费用趋于增 加。
25
二、配第--克拉克定理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
(二)消费者服务市场化的分析
26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服务贸易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
1. 价值链理论(Value Chain) 1985年,迈克尔· 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 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 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 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23
二、配第--克拉克定理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
服务业的非市场化向市场化发展 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 社会分工导致了服务业产生,服务业的 发展由内而外;服务业的国际化促进了国 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24
二、配第--克拉克定理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
(一)生产者服务的市场化发展 生产者服务的市场化发展是在诸多促进因素和掣肘因素的共同作 用下展开的。促进因素有: 第一,企业活动日趋复杂化,导致对雇员的监督日益困难。 第二,专业化的加强和技术诀窍的变动率,使得在市场购买某 些种类的专门技能比在厂商内部生产更有利。 第三,信息和交通费用的下降导致服务的市场交易费用下降, 促进了服务的外在化进程。
第二讲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第二讲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4949c39ec3d5bbfd0a7457.png)
浙江理工大学
三、服务的效用价值论 1.效用价值论(又称主观价值论) 效用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福利。财富是已积累起来的效用, 它可以贮存起来以供将来之用,其期限可以超过所有者或受 益人的寿命。 效用的反面是无效用,无效用也是人的行为的一种结果, 它可以使财富减少,从而降低人的福利。 商品的价值如何决定——取决于“边际效用” 取决于“边际效用” 2.服务效用价值论 服务可以创造效用,如果它可以用价格表示出来,并在市 场上出售,便产生了价值。 注意:服务所产生的总效用和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 分确定。
– 投资信息产业,促进信息产业化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 投资信息产业、促进产业信息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可带动信息 市场和信息贸易的发展而促进经济增长。
3.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点
是否将信息产业作为本地区的龙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分析本地区 的实际现状以及国际、国内在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状况。 – 虽然信息产业本身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自然垄断、规模经济、范围经 济和差异经济特征,但并不等于只要经营信息产业就一定会给经济增 长带来回报。 – 信息产业是否能够真正成为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决于本地区为 信息产业提供的内部机制和当时的外部经济是否吻合。
– 各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多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这完全不符合李嘉图理论 所作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 – 李嘉图主要分析商品,但许多服务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许多国 家对服务领域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各种担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服务领域的 限制政策也会影响到它的适用性 – 在确定比较服务优势时,对服务生产率的计量很困难。 第一,服务的实际产出在某些服务领域很难获得。 第二,目前已有的计量方法难以用数量方法衡量服务的实际效用。 第三,把消费者在服务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纳入计量模型是一个很复杂的问 题。 浙江理工大学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d9a849a32d7375a5178072.png)
(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再生产的被制约性。
2020/3/2
三、 服务的效用价值论 (一)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是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 对物品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 经济理论。效用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福利。财富 是已积累起来的效用,它可以储存起来以供将来 之用,其期限可以超过所有者或受益人的寿命。 效用只有当生产者或所有者在市场上作交易时, 才能变成价值,而无效用只有对那些必须让渡福 利以作为获取价值的条件的人,才能变成成本。
第二章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服务的价值理论 第二节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理论 第四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信息服务贸易
2020/3/2
第一节 服务的价值理论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问题 (一)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1、价值。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是体现在商 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 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价值是相 对商品而言的。
2020/3/2
• 2、比较优势的测定
• (1)相对劳动量比较法:即将本国生产某 种单位产品所费劳动量进行比较,将本国 劳动量除以外国同种产品的劳动量,得比 较成本,将不同产品的比较成本加以比较 ,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即是具有优势的产品 。
• (2)相对劳动生产率法
• (3)机会成本法:各自计算两国两种产品 的机会成本,然后将两国同种产品的机会 成本加以比较,选机会成本小的。
2020/3/2
• (1)各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存在各种形式的干预,与 李嘉图理论假设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不符。
• (2)李嘉图理论分析的是货物商品贸易,但许多服 务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
CH2.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CH2.国际服务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c4ea111b0717fd5370cdc64.png)
国际服务贸易
2.2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争论
概括起来,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P30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服务贸易
R·迪克(R.Dick)和H·迪克(H.Dicke)(1979)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来验 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
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1985)认为,一些服务要求生产 者和消费者直接接触,这就有可能出现生产者的跨国移动,而传统的赫克歇 尔—俄林模型(H-O)理论的基本前提假定之一为“没有要素的国际移动”, 若不放弃该假定,H-O理论就不足以解释服务贸易。
(3)制度可行性。这与各国对服务贸易的国内规制 及各国政治、法律、文化等体制因素有关。
国际服务贸易
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
四个因素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
• 首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有效地消 除了诸多服务的时空限制,使跨国界数据 流动日益便捷和快速,降低了交易成本, 强化了服务的可贸易性,而且其本身也成 为一种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 2.2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争论
2.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 以国际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mpe,1988) 为代表的另一派坚持认为,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 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
• 萨皮尔(Sapir)和卢兹(Lutz)(1981)及萨皮尔(1982) 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其主要结 论是:“物质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部门有比较 优势,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在保险、专利等服务部 门拥有比较优势”;“传统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 贸易,也适用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 贸易模式的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2.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的局限性体现在哪 些方面?
讲课第二章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讲课第二章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854857312b3169a451a45e.png)
对服务价值论的几点小结
确立服务产品具有价值、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以服务产品为对象确立新的生产、流通、分配、消
费观
确立服务产品生产是成果创造、劳动过程与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观念
第二节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原理 1.绝对优势理论 2.相对优势理论
简而言之,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2)相对优势的实例分析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量
产品 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布的劳动投入量 美国 3 6 中国 12 8
中国: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 美国:则均具有绝对优势。 相对优势
美国:小麦
中国:布
结 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两国“两优择重,两劣择轻” 进行分工生产。美国专门从事小麦生产并出口部 分小麦换取中国的布,中国则专门从事布生产, 并出口部分布换取美国的小麦,双方在贸易中均
(3)狭义上的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
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
H-O理论: 又称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或
Heckcher-Ohlin theory 核 心 思 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H-O理论的基本观点
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 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 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 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
第二章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服务贸易的理论尚有诸多不足之处
对服务产品价值论研究的不足 对服务贸易的理沦研究远落后于实践 服务贸易统计分类不统一导致理论研究 难以进行精确的实证分析
第二讲服务贸易理论
![第二讲服务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12771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3.png)
第二讲服务贸易理论1. 服务贸易的概念服务贸易是指国际上通过跨国流动的服务业务而进行的贸易活动。
与传统的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主要涉及的是无形的服务,包括旅游、运输、金融、教育、咨询等各种服务领域。
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 服务贸易的特点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以下特点:2.1 无形性服务贸易的产品是无形的,不具有实物形态。
比如,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线教育服务、远程咨询服务等,消费者无法触摸到实际的产品。
2.2 可干预性服务贸易的提供过程是与消费者互动的过程,因此服务质量和效果往往会受到服务提供者的操作和干预。
而货物贸易中,产品的质量基本上是由生产厂商决定的。
2.3 不可存储性服务贸易是即时提供的,无法事先生产和储存。
一旦服务的时间段过去,该服务就无法再次提供。
而货物贸易中,产品可以事先生产和储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供。
2.4 地域依赖性由于服务贸易是通过跨国流动来实现的,因此服务的提供往往会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
比如,旅游服务受到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文化等因素的限制。
2.5 交通成本较低相比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交通成本较低。
通过互联网等信息通讯技术,人们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实时的服务交流和提供。
3. 服务贸易的分类根据服务的性质和提供方式,服务贸易可以分为四大类:3.1 商业服务商业服务是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咨询、市场调研、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商务服务的贸易活动。
商业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往往是企业之间的交往。
3.2 旅游服务旅游服务包括旅行社、酒店、餐饮等为游客提供的服务。
旅游服务是一种消费性服务,将国际旅游的需求和供应相结合,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
3.3 运输服务运输服务是指海运、航空、公路、铁路等运输手段提供的服务。
运输服务在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在国际间的流动推动了货物和人员的跨境流通。
3.4 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的金融服务。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总结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63ffe6d5bbfd0a795673cf.png)
若RCA>1,则意味着该国以出口该种产品为主。 RCA说明一国在某些服务方面实际的对外贸易地 位或竞争地位。
2009,7
15
第三节 “比较优势模型”在现代国际服务贸 易理论中的演化
二、迪尔道夫(A.Deardoff)模型 三、萨格瑞(Sagari)模型 四、伯格斯(Burgess)模型 五、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模型 六、梅尔文(Melvin)生产者服务的贸易模型
2009,7
17
萨格瑞模型
H-O-S定理 ,将技术差异引入传统的要素禀 赋模型, 主要论证技术差异和熟练劳动 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地位,克 服了原有的局限性,使之更为符合国际服 务贸易特征。
2009,7
18
伯格斯模型
揭示不同国家服务提供技术上的差别是如 何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模式。 在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如果技术 相同的两国商品可自由贸易(服务不可贸 易),即使无一种要素能在国际上流动, 两国的要素价格和国内服务价格的差异出 也会缩小或完全消失(在运输成本忽略为 零的情况下),从而降低市场参务价值理论评述
(二)服务产品的价值量及价值形成过程 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一是重复型服务产品。因服务劳动过程中主客观 条件的差别,生产同种服务产品需要各不相同的 个别劳动时间,故其价值量由生产这种产品所耗 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二是创新型服务产品。它的非重复生产性和共享 性使其价值量由最先生产出这种产品所耗费的个 别劳动时间和风险系数决定
2009,7
19
即使由于技术先进服务相对低廉,也可能造成服 务密集部门相对于其它部门规模上的扩张,以及 那些大量使用服务部门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部门 也将扩大规模。可见,即使服务部门的产品不可 贸易,服务技术的国际扩散也会对收入分配和贸 易条件产生影响。 服务技术的国外转让对本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应视 服务技术优势在竞争优势中的地位以及服务技术 转让是加强了还是消弱了其它方面的比较优势 (如要素比较优势)。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a2cb5c482fb4daa48d4b72.png)
b.创新生产型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如科学发 明、设计、文艺创造等服务产品独创性(创新 性)、扩散性和共享性。因此,此类服务产品的 价值量是由最先生产出这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决定的。
• 2.服务的价格 • 重复型服务的价格一般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
• 创新型服务的价格具有垄断性,如专利、版 权、商标、技术标准等,在市场交换中是按 垄断价格来出售的,垄断价格并不遵循等价 交换的一般规律——以价值为基础,而是由 消费者的购买欲和支付能力决定的。
• 3、如果Y为电视机,X1为技术或管理服务(有买卖 行为),x2为电视机厂,则有技术贸易或服务贸易。
• (二)商品贸易与要素贸易的几何解释
• 1、纯商品贸易(生产曲线图)
Y
A
C
H国交换生产要素前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
H
F PPF
F PPF
a
要 素 前 的
国 交 换 生
产
O
F
D e
f
减 少 后 的
国 劳 动 要
效用只有当生产者或所有者在市场上作交易时, 才能变成价值,而无效用只有对那些必须让渡福 利以作为获取价值的条件的人,才能变成成本。
• (二)服务的效用价值理论
• 1.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只有从创造效用的角度。 才能把服务的劳动成果列入社会财富之内,才 能把服务经济归入国民经济的大系统之中。
• 2. 服务的效用价值论认为:服务的生产活 动与商品的生产活动一样,都可以为人类创造 财富,带来福利和效用。如果服务能用价格表 示出来在市场上出售,便产生了价值。
• (三)服务的使用价值属性 • 满足需要、构成财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节约劳动时间并密切经济联系。
1.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种类(形式)
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50ef61a580216fc700afdb5.png)
(2)“H-O”解释 由于国际市场中存在不同的要素生产率,以及 不 同的要素价格和要素密集度,根据比较优势而在 各生产区段之间进行的产业内服务贸易,将为那 些随生产规模扩大而加大分散度的生产区段带来 更多的收益。
3、埃塞尔解释 厂商极力利用更为多样化的零件来扩大生 产,因为其国际贸易规模报酬递增依赖于 零件多样化程度
2、尽管服务与商品有显著区别,但比较优势说强 有力的逻辑,使之能够跨越这些差别
(六)塔克和森德伯格 国际贸易理论、厂商理论和消费者理论适用 于服务贸易存在的局限: H-O模型及多数由此演变的模型主要是从供给 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而任何国际服务贸易将依 赖于需求因素而非生产成本。 商品和服务在R&D投入和广告效用上存在差别 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如金融、咨询、电信服务等) 参与贸易与非贸易品的生产过程,会出现两个阶 段的生产函数,这个两阶段的要素投入是异质的 相对于商品而言,市场结构和国内管制环境对服 务的生产与分配具有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影响
四、萨格瑞模型 萨格瑞将技术差异引进H-O-S模型,并进 行修正,分析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 的来源。 (一)要素禀赋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关系 TFj=∑nbnEnj+bn+1Bj
TFj=∑nGn[Enj/d(j)]+Gn+1Bj
(二)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该理论假定技术要素无差别, 且相对不变所带来的局限性,使修正后的模型更 加符合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传统比较优势说适用性的争论
一、比较优势说不适用于服务贸易 R·迪克和 H·迪克应该是最早解释服务贸易模式的学者,他们 使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标(RCA)分析要素禀赋对服务贸易 的影响,对 18 个 0ECD 国家的各种 RCA 指标进行跨部 门回归分析。结果是:没有证据表明比较优势决定着服务 贸易模式。 (一)美国经济学家G·菲科特克蒂 同商品相比,服务有不同的特点:国际服务贸易是提供 劳动活动与货币的交换,而不是物与货币的交换 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是同时发生的,提 供的劳动活动一般不可储藏 统计方式不同,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 表中显示,而在各国海关进出口上没有显示
第二讲_服务贸易理论
![第二讲_服务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b0a89637e21af45b307a85c.png)
新贸易理论与服务贸易
如果只交易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和服务,一 国将生产并出口集中反映本国比较优势的产品, 规模报酬递增加剧了对集中生产的重视,最终 产品贸易带来的专业化分工能够改善贸易国的 福利。 任何一国不可能同时拥有在每一个生产区段和 服务链上的成本优势,厂商为追求更高效率, 将生产分布至全球,引入外国服务链。
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技术比较优势模型
诺德斯(2010)利用OECD国家的投入产出 表,研究货物与服务在生产和贸易方面的内 在联系。 通过使用投入产出数据,模型计算了产品生 产和贸易过程中服务作为直接投入和间接投 入的比重,确定货物与服务之间的投入产出 关系。知识和技能的差异引起货物和服务的 比较优势,从而促进贸易。而当各国提供服 务的技术和产业组织技能存在差距的时候, 服务贸易中的技术比较优势就此形成。
第二章 服务贸易理论
唐中君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tangzhongjun@
基本内容
绝对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与服务贸易 新贸易理论与服务贸易
绝对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
假定世界上仅有两个国家:美国和英国,两国 都提供教育和医疗两种服务。未发生贸易时, 两国必须提供这两种服务以满足国内需要。以 服务提供者人数衡量服务量:
新贸易理论与服务贸易
20世纪70年代末,以保罗•克鲁格曼为 代表的学者们发现,国家之间即使没有比 较成本差异,规模经济也会引发贸易,而 且每个人都可以从享受产品多样化和由成 本降低带来的低价格中获得好处。 他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随即创建 了一系列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贸易 模型,被称之为新贸易理论,以区别于 以比较优势为核心的传统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1d4e62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0.png)
2、完全适应的观点
代表性经济学家包括:麦尔文 (James•Melvin)、萨皮尔(A•Sapir)和鲁 兹(E•Lutz)、拉尔(S•Lall)、理查得•库伯 (Richard Kumpe)、辛德利(Hindley)和史 密斯(Smith)、斯库兹(Schultz)
这种观点认为,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 较优势说是普遍适用的,即使货物贸易 和服务贸易存在一些差别,但该差别并 未大到足以推翻该理论的地步。
1989年,马库森建立了一个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 型来探讨具有规模经济的生产性服务和其他专 业服务的国际贸易。其分析结果是,允许生产 性服务等特殊中间投入贸易优于最终产品的贸 易,中间投入的自由贸易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 福利同时增加。
2、基尔兹克斯基
1987年,基尔兹克斯基运用寡头垄断模型,解释 了取消国内服务业管制的国际影响。与马库森 的观点相反,他认为取消国内管制可以促使厂 商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而进行国际竞争,因此 政府最好的政策是创造自由的国内市场。
1)迪尔道夫(A•Deardorff)
1984年,迪尔道夫先是分析了国际贸易理论用于 服务贸易的局限性,认为至少有三个特征可能 会导致比较优势理论失灵:一些服务贸易的需 求仅仅是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不存在贸易前 价格;许多服务涉及要素流动;某些要素服务 可以由国外提供。他通过分析指出,前两点不 影响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但第 三个特征会导致比较优势原则不成立。然后, 他运用H-O模型,通过改变其中的个别约束条 件,率先成功地解释了国际服务贸易是如何遵 循比较优势原则的。
6)斯库兹
他认为,即使商品和服务的确有差别,而 且有一些服务的确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国 家控制(如银行业、保险业和电信业等) 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国际贸易,但这丝毫 不影响比较成本论的国际适用性,比较 优势原理是普遍适用的。
02《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
![02《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556719fcddccda38376bafe5.png)
另一种观点—适用论(1)
另一种观点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 没有必要把服务贸易与一般的国际贸易区分开来。1981 年,萨皮尔(A.Sapir)和卢茨(Lutz)对迪克等人的 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根据国家间要素禀赋和技术差异, 对货运、客运和其他民间服务作了一系列的实证分析, 其结论是:“传统的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也适 用于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的 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萨尔皮甚至进一步提出,服务 贸易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发展中国家成为服务出口国 的潜力,这对现实中的服务贸易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1986年,拉尔(Lall)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也 得出与此类似的结论。
End 22
迪尔多夫模型(3)
3、含有缺席要素的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 as Absent Factors)。假设A、B两 个国家均生产两种产品——贸易品x和非贸 易品s,两国有相同的需求结构,而且两种 产品的生产中都需要两种要素——劳动L和 管理M,其中M即使不可移动,也能进行 国际贸易,因为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管理 可以远程进行。
End 8
第三种观点(1)
第三种观点认为传统比较优势法则不完全适用 于服务贸易,需要做出某些改进。这种观点达 到理由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贸易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应用的检验 结果表明,服务贸易领域同样存在比较优势的合 理内核,但服务贸易特征使传统比较优势的某些 特征被扭曲或改变,至少由于货物与服务的相互 关系,使比较成本难以获得,更难以将之合理地 与服务产出相关联。
的函数,然而,这两个阶段的要素投入是不同
质的。例如,专业服务之间存在巨大差别且往
往没有替代品,这些服务生产投入的大多数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服务贸易与比较优势一般原理的关系
• 1.比较优势一般原理对服务贸易具有指导性。服 务劳动生产率不同,导致服务价格产生差异。与商 品贸易同理,一国出口生产效率较高的服务;进口 其生产率相对较低的服务。 • 2.比较优势一般原理对服务贸易指导具有一定的 缺陷.原因:
• (1)各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存在各种形式的干预,与 李嘉图理论假设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不符。
(3)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具有非转移性。 (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再生产的被制约性。
三、 服务的效用价值论 (一)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是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 对物品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 经济理论。效用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福利。财富 是已积累起来的效用,它可以储存起来以供将来 之用,其期限可以超过所有者或受益人的寿命。
• (二)商品贸易与要素贸易的几何解释 • 1、纯商品贸易(生产曲线图)
Y A C F E D a e c H国交换生产要素前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
国际价格线
f 要 素国 前交 的换 生 产
P
减 少国 后劳 的动 要 素 F
d
的 生国 产交 可换 能生 性产 曲要 线素 后 H
F
PPF
PPF
P B b F国交换生产要素后的PPF X
b.创新生产型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如科学发 明、设计、文艺创造等服务产品独创性(创新 性)、扩散性和共享性。因此,此类服务产品的 价值量是由最先生产出这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决定的。
• 2.服务的价格 • 重复型服务的价格一般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 • 创新型服务的价格具有垄断性,如专利、版 权、商标、技术标准等,在市场交换中是按 垄断价格来出售的,垄断价格并不遵循等价 交换的一般规律——以价值为基础,而是由 消费者的购买欲和支付能力决定的。
第二章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服务的价值理论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信息服务贸易
第一节 服务的价值理论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问题 (一)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1、价值。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是体现在商 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 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价值是相 对商品而言的。
• • • •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2.价格的绝对差来自成本的绝对差; 3.各国商品成本不同由要素价格不同决定的; 4.要素价格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即赫—俄—萨定理 主要内容:商品的国际贸易,即商品在国家间 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 拉平各国间的要素价格,弥补国际间要素流动性 的不足,减少国际间各种生产要素分布不均所造 成的要素价格差异。即: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各国 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 均等化
• 5.从供给特点看:服务的生产一般是个性化的生 产,很少有服务生产可以标准化,因此,服务生 产一般难以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好处。 • 6.服务的质量存在差异,大多数服务是非耐用性 服务,有少数服务具有耐用性。
• 7.服务公共产品虽然没有或有很少的市场价值, 但它却创造了直接的效用与“外部性”效用, “外部性”效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效用。
• 2、比较优势的测定 • (1)相对劳动量比较法:即将本国生产某 种单位产品所费劳动量进行比较,将本国 劳动量除以外国同种产品的劳动量,得比 较成本,将不同产品的比较成本加以比较, 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即是具有优势的产品。 • (2)相对劳动生产率法 • (3)机会成本法:各自计算两国两种产品 的机会成本,然后将两国同种产品的机会 成本加以比较,选机会成本小的。 • (4)相对价格法:
(2)服务型生产资料。是满足人们生产消费的服 务产品。它又可分为:①智力服务性生产资料, 即满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智力需要的服务产品, 如科研、信息、维修服务等。②非智力服务性生 产资料,即满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除智力以外所 需要的服务产品。如运输、仓储、金融保险、房 地产等。
2.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特征
③消费的引致性。是指某种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其它 产品的使用价值存在因果链的关系,只要消费这 种产品,就会引起其它产品的消费。某些实物产 品与服务产品之间存在消费的引致性。如对实物 产品消费的增加会增加运输、保险、金融、通信 等服务消费的增加;而对服务消费的增加也会实 物产品的消费。如运输的增长增加了对汽车、飞 机等运输工具的需求;通讯服务的增长增加了对 计算机、程控电话设备、通信卫星的需求。
二、服务的劳动价值理论
• (一)研究服务价值理论的基本原则 • 1.应以服务产品理论充实和重新构建服务贸易的 理论。 • (1)克服思维定势,树立新的产品观。 • (2)树立包括有形产业和无形产业在内的新产业 观。 • (3)克服凝固化态度,树立新的价值观。 • 2.以非实物产品理论为基础建立服务产品“四环 节”理论。
• (三)服务的使用价值属性 • 满足需要、构成财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节约劳动时间并密切经济联系。 1.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种类(形式)
服务产品按其消费功能可分为两类:
(1)服务型消费品。是满足消费者生活消费需要的 服务产品。它又分为两种:一是满足精神需要的服 务消费品,如教育,娱乐、艺术、科学服务;二是 满足物质需要的服务消费品,如医疗卫生、商品服 务、保险、体育服务等。
2.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商品)所具有的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是商品的二因素。 3.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指某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 互相交换时的量的比例关系。
4.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前提,价值是使用价值 得以实现的保证。人们在交换过程中追求的是使用 价值,所以使用价值是产生交换的前提,而商品的 交换要有一个使各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比较的基础, 即价值。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 的内容。不同的商品能够按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是 由于它们都含有人类劳动的结晶,即“价值”;价 值的大小制约着商品的交换比例。
(二)服务的价值属性
1.服务产品的价值构成与价值量的决定 服务产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的、 得到社会表现的一定量的抽象劳动。 服务价值产生的原因在于它的服务劳动的凝结性、 社会性和抽象等同性。 (1)服务产品的价值构成 服务产品的价值构成可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 是不变资本;二是可变资本;三是剩余价值。
• 第二节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 • • • 一、贸易的函数与几何解释 (一)贸易的函数解释 设:Y=F(x1,x2), Y为货物或服务的产出,x1、x2代表投入,其中有一 项为服务,则: • 1、如果Y为A国销售的C国汽车,x2汽车经销商经销 汽车,x1为C国汽车,则为货物商品贸易; • 2、如果Y为理发服务,x1为理发师傅,x2为理发店, 则为服务贸易; • 3、如果Y为电视机,X1为技术或管理服务(有买卖 行为),x2为电视机厂,则有技术贸易或服务贸易。
服务“四环节”理论对于发展服务业的意义
• 第一,服务“四环节”理论既是服务业概念的延 伸,又是得以完整、科学地确立的根基。 • 第二,通过树立“服务生产观”,使人们认识到 服务业的发展并非是分配第一、第二产业创造的 价值,而是为社会财富的增长作出了贡献。加快 服务业的发展。 • 第三、服务流通观的确立使人们认识到服务业流 通问题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2)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
a.重复生产型服务产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如运输、 保险、医疗、教育等服务是不断重复生产的,这 种服务产品具有可重复性、不可扩散性和独享性。 生产这种服务产品有各不相同的个别劳动时间。 一是由于劳动者的主观条件的区别;二是由于劳 动的客观条件的区别。因此,此类服务产品的价 值量由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
• (2)李嘉图理论分析的是货物商品贸易,但许多服 务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 • (3)在确定比较服务优势时,对服务生产率的计量 很困难.对服务的产出计量很困难。
• 三、要素禀赋论 •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一般原理 • 狭义: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 是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 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进出口商 品结构的特点的理论。 •
(1)非实物特征。它是一种在活动形态上提供 的、不能脱离服务生产者单独存在的、不采取 实物形式的使用价值。具有生产、交换和消费 的同时性,不可存储性、不可运输、必然是劳 动的产物的特性。
(2)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具有消费替代性、消费 互补性与消费引致性。
①消费的替代性。是指不同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相 同或相近的消费功能,可以在生产或生活消费中 互相替代的性质。一些实物产品与服务可以互相 替代。如技术、维修等服务产品的增加,可以减 少货物产品的消费;而货物质量的提高可以减少 维修、运输等服务的消费。 ②消费的互补性。是指不同产品由于使用价值的功 能不同但有联系,在消费中可以相互补充的一种 性质。实物产品与服务产品具有互补性。
效用只有当生产者或所有者在市场上作交易时, 才能变成价值,而无效用只有对那些必须让渡福 利以作为获取价值的条件的人,才能变成成本。
• (二)服务的效用价值理论
• 1.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只有从创造效用的角度。 才能把服务的劳动成果列入社会财富之内,才 能把服务经济归入国民经济的大系统之中。
• 2. 服务的效用价值论认为:服务的生产活 动与商品的生产活动一样,都可以为人类创造 财富,带来福利和效用。如果服务能用价格表 示出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市场上出售,便产生了价值。
• 3.服务产生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并 不是十分确定的。总效用可以看作是市场价值与 有效的外部经济的组合,亦即已支付和未支付的 效用。
• 4.决定服务的市场价值有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 服务中的构成相对的不同,导致服务的要素密集 度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服务,不 同要素密集度的服务其市场价值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