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发展农牧业的战略对策

合集下载

[农牧民,西藏,对策]西藏农牧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牧民,西藏,对策]西藏农牧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西藏农牧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西藏是一个以农牧区经济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农牧业产值占工农牧业总产值的80%以上,农牧区人口占全区人口的85%以上,农牧区是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农牧民的收入问题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由于受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藏农牧区经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牧民的收入还处在较低水平,因此解决好农牧区经济问题、农牧民增收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藏;农牧民;增收;对策一、农牧民增收的必要性(一)有利于西藏经济的发展西藏是一个以农牧区为主的地区,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西藏经济的发展,农牧民收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改善农牧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利于西藏经济的发展以及西藏长治久安与和谐稳定。

西藏较之全国经济比较落后,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城乡差距大,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有利于缩小与全国的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并有利于西藏城镇化的发展。

(二)有利于西藏小康社会的建成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民主改革,西藏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牧区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农牧民收入增长迅速,但是发展至今,由于受到资源的约束和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农牧民的收入有放缓的趋势,农民民收入的放缓甚至减少都将影响到西藏小康社会的建成。

(三)有利于西藏的和谐稳定社会的和谐稳定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落后必然影响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西藏农牧民占西藏人口的比重较大,较低的农民收入必将导致农牧区经济的落后,经济的落后有将限制农牧民的收入,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中。

农牧民收入与全国收入的差距,将对农牧民的心理造成影响,从而不断增加不安定的因素,影响西藏的和谐稳定,甚至影响全国的和谐稳定。

(四)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农村的建设息息相关,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保证农牧民收入的提高,物质文明、生态文敏、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共同构成新农村的建设,保证其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农牧民生活水平极其富裕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1. 引言1.1 西藏地区农业的重要性西藏地区农业在西藏自治区的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西藏自治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业生产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食物和生计,同时也为西藏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藏地区农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农业是西藏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虽然西藏地区地势高原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但农业生产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农业生产不仅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

西藏地区农业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农业生产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西藏地区农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是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品质,同时也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

必须重视并不断改进西藏地区农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现阶段西藏地区农业面临的问题西藏地区的气候条件极端恶劣,高海拔、低气温、干旱缺水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农作物种植季节短暂,温度波动大,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风险较高。

西藏地区的土壤贫瘠,缺乏养分,土壤酸碱度高,同时受到水土流失和草原退化的困扰。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西藏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支持。

农作物种植方式传统,耕作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西藏地区农业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气候条件恶劣、土壤贫瘠、农业水平低等方面,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利用水资源,加强技术支持与培训,才能推动西藏地区农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分析西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农业发展对于当地经济和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

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


西藏发展特色农牧业的现实条件分代 品 ” “ —— 白山羊绒
等独特畜牧产品。西藏 的“ 藏青 2 ” 目前世界上 5是 p一葡聚糖含量最高的麦类作物 。 B一葡聚糖对机 西藏和平解 放 五十多 年来 , 中国共 产党 领 导 在 调节生理节律 、 预防心血管 、 糖尿病等 下 的社会 主义 新 西 藏 ,农 村经 济 取 得 了辉 煌 的成 体防御能力、 就, 实现 了历史性的巨变。西藏农牧业经济总量已 疾病具有医药保健功能 ,因而 日益受到人们的青 加 基 青 形 成 了一定 规模 , 产业 结 构得 到进 一 步优 化 , 牧 睐 。 之西 藏 自然 条 件独 特 , 本无 污染 , 稞作 为 农 绿色 ” 品受到越 来越 多人 的青 睐 , 食 极具开 发价值 民群 众 的物 质文化 生活 得 到极大 提高 , 农村 的社 区 “
(06 2 1 年 ) 出: 20 —00 指 青藏高原要重点转变农牧业 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20 年末 , 到 05 西 生产方式 , 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 , 发展特色无公 害 藏牲畜存栏量达 到 2 1 4 5万头( , 中牛 62万 只)其 3 农牧业产品, 根据区域经济布局和资源特点 , 积极 头 , 19 羊 6 8万 只 , 3 猪 0万 头 ; 西藏 肉 、 产量 分别 奶
西藏农牧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使这一条件初 开发 区”的带 动下 ,全 区粮食 生产 连年 获得 丰收 。 件。 05 18 以来 , 区种 植业 连年 夺 得 丰收 , 油供 应 步具备 。根 据 20 年 西 藏农牧 产 品加工业 发展情 9 8年 全 粮
0 短缺 的 问题 得到 有效缓 解 , 20 到 05年 , 区粮食 总 况调研 报告 的资料 显示 ,全 区共 有 资 产 总额在 5 全 6 不包括藏药 产量 达 9 . 33 9万吨 ,实 现 了粮 油 总量基 本 平衡 , 万元 以上 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 6 家 ( 部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西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因其高海拔、寒冷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具有独特的农业特点。

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和农作物种植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和农作物种植方式入手,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西藏地区农业现状1. 自然环境西藏地区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偏少。

这些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构成了较大的困难。

2. 农业模式西藏地区主要以传统的农耕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青稞、藏青稞、青稞麦、高原蔬菜等,种植方式主要是人工耕作,缺乏现代化农业设备和技术。

牧区的草原养殖也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农业产量受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限制,西藏地区的农业产量一直较低,农产品供应不足。

再加上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农产品销售市场狭窄,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二、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1. 种植适应性更强的作物针对高海拔、寒冷气候和贫瘠土壤的特点,可以选择种植适应性更强、耐寒抗旱的作物,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比如青稞和藏青稞就是适应高寒条件的优良农作物,可以进一步研发培育更耐寒、更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

2. 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引进农业科技支持,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包括高产栽培技术、新型施肥技术、抗病虫害技术等。

适应西藏地区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采取合理的灌溉排水制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科技水平,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设备、农业生产资金等,提高西藏地区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加强对农业生产资金的金融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 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在牧区,要加强对畜牧业的发展,引进高产优质家畜,加强畜牧业科技支持,提升养殖业和牧草业的整体水平。

积极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牲畜品质和养殖效益。

5. 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开发,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销渠道,拓宽西藏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浅析西藏畜牧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浅析西藏畜牧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经济与法·Economy and Law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是通过拓展农业和农村功能,实现其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有机互补、丰富农业生产生活的内涵,加速农业功能与休闲、体验、审美、参与等功能融合。

最为明显的就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业态———旅游农业。

思路之三:加快高科技向农业的渗透速度。

加快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向农业经营领域渗透、扩散,使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化,衍生出定制农业、信息农业等农业新业态,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路径。

思路之四: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关键还要看人的因素,加快培养覆盖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具备生产、管理、营销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对农业企业、做做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人才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和现代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

结合以上四点思路,针对吴忠市第六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性建议。

建议一:继续加强龙头扶持力度。

龙头企业是第六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政府应在技术、政策、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倾斜,鼓励和支持农民自愿将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产、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和关键过程掌控作用。

建议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布局中的地位。

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天然的“接二连三”属性,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对于第六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工作中,要积极推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关政策的落实。

积极推动税收、信贷、保险、科技创新、强农惠农、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在农产品加工业的有效落实。

同时,政府要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产业加工业的技术含量。

建议三:大力发展具有吴忠特色的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的典型业态,吴忠市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塞外黄河流域特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农村农业活动等资源,以吴忠特有的乡村村落、民居建筑和乡村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吴忠进行体验,发展出集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为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西藏地区是我国的西南边陲地区,依靠农牧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由于地处高寒地带,气候条件恶劣,加之海拔高度较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相对落后且发展缓慢。

下面将对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进行浅析。

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相对较落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耕地资源有限。

由于西藏地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适合耕地的面积有限,耕地资源相对较少。

据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平均每亩耕地面积仅为1亩,这在全国范围内是相对较低的。

二是种植结构单一。

由于西藏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宜种植少量的农作物,主要以高原大麦、青稞、油菜等为主。

这种种植结构的单一性,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西藏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工人员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劳动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生产效率低下。

针对西藏地区农业现状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一是加大科技投入。

西藏地区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具有高抗逆能力和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

借助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如温室大棚、地下室塘、喷灌技术等,改善农作物的生产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是推广农业机械化。

通过引进和推广适合西藏地区的农业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

并且较少依赖人工劳动,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三是发展畜牧业。

由于西藏地区适宜养殖牲畜,发展畜牧业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

畜牧业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四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

通过培训,使农民了解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相对较落后,但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畜牧业和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等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西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西藏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拥有着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受到高海拔、寒冷气候、缺乏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西藏地区目前的农业现状。

西藏地区因地处高原,地势复杂,气候多变,四季分明,受季风影响,自然环境条件较为苛刻,正是这些条件造就了西藏地区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

目前,西藏地区的农业以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牧草为主,其中青稞、小麦、青稞换成葡萄等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品种。

在牧业方面,饲养畜牧业是当地主要的生产活动,畜牧业所占的比重占总的农牧业生产总值的80%以上,被誉为“西藏的第一支柱”。

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传统的手工农业还是占主导地位,大部分地区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

面对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为了改善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生产效益,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我们应该注重引进新的农作物种植品种,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可以推广大棚种植技术,利用大棚种植技术来调控环境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还可以开展水培技术的推广,通过水培技术来减少对土壤的依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还可以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通过机械化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在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的还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还需要加强对农田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形成良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还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管控,推动农产品的产地认证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还需要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西藏畜牧业是西部山区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一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藏畜牧业发展也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政府投入的有效诱导,西藏畜牧业综合效益已形成明显的改善,但是目前畜牧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给西藏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威胁。

首先,农牧地质量差是西藏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西藏地处高原,地形复杂,地质地貌条件难以满足农牧业技术要求。

许多已开发的土地质量稍差,贫瘠,甚至有部分土地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条件来满足农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从而影响西藏畜牧产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无成熟产业基础也是西藏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

当前,西藏畜牧业发展刚刚起步,缺乏健全的产业基础体系,技术水平落后,缺乏规范的生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措施等均是对西藏畜牧业发展的制约。

此外,山地地形是西藏畜牧业发展普遍困难的突出表现。

西藏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原环境,山地复杂,地形多样,传统的放牧技术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地环境,将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另外,医药技术、学历和组织能力等人力资源条件也是西藏畜牧业发展所遇到的主要障碍。

西藏入境外技术难以实现,且技术相对落后,保护兽医技术更是落后,畜牧业经营者可能无法控制较好的畜牧健康指标,使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此外,当地社会自身组织相对比较薄弱,服务能力较弱,形成一定的障碍。

针对上述困难,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投入,稳步推进农牧地开发。

基础设施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为��牧业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坚持政府投入,努力完善供水、供电、公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确保农牧业发展和经营的有效性。

二是推行畜牧产业化发展模式,重视技术更新和村落结构调整。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行产业化运营模式,充分从市场优势中发挥出质量,效益和竞争优势,提升畜牧业质量效益。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技术和管理能力建设。

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思考

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思考

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思考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思考一、引言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我国的重要农牧业区域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西藏农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利用、畜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对西藏农牧业发展进行全面的思考。

二、土地资源利用1. 土地资源现状西藏是高原地区,土地资源相对有限。

大部分土地是高寒草甸和沼泽湿地,适宜耕种的土地较少。

由于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土壤肥力低下也成为制约农牧业发展的因素。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利建设:通过修建水库、引水渠等手段改善灌溉条件,提高耕作效率。

(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3)加强土壤改良:通过施肥、翻耕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三、畜牧业发展1. 畜牧业现状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和适宜放牧的自然环境。

目前,西藏畜牧业以养殖牦牛、绵羊和藏马为主,但规模较小,生产水平相对低下。

2. 发展畜牧业的措施(1)提高养殖技术: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和畜牧户的养殖管理水平。

(2)改善饲料供给:增加饲料种植面积,推广高产优质饲料品种,提高饲料利用率。

(3)发展特色养殖业: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种,如藏羊、藏猪等。

四、农业科技创新1. 农业科技现状西藏是一个科技相对滞后的地区,在农业科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和设备,限制了农牧业的发展。

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1)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适合西藏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如精准施肥、高效节水等。

(2)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加大对农业科研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农牧业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五、发展现代农牧业1. 现代农牧业发展现状目前,西藏仍以传统的自然放牧为主要方式进行畜牧业生产,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研究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研究
传统的高强度、高投入的草原畜牧 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和发展需求。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 活动的加剧,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开展《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 绿色发展研究》对于保护草原生态 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
探索适合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模 式。
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公平参与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定期公开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相关信息,增强社 会监督力度。
支持公众参与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决策 和实施过程,提高社会公平性和参与度。
加强舆论引导
发挥媒体作用,宣传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 意义和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 发展研究》
2023-10-30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现状分析 • 绿色发展理念在青藏高原草原畜
牧业中的应用 • 促进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
展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地区, 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独特的生态 环境。
力。
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保护青 藏高原草原生态环境,维护 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
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可 加快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的 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
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青藏高 原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途径,有助于确保畜牧
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然而,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草原退化 、环境污染等。

西藏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途径

西藏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途径

西藏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途径按照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和畜群结构,通过集约经营,使种植业生产出更多的优质饲草、饲料,再通过牲畜转化为更多的畜产品和有机肥料,以满足社会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并逐步形成粮多、畜多、肥多的良性循环。

农牧业生产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离不开原有的基础、现有的条件和劳动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将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把目前农区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才能有力地推动农区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一、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很多,无论自然气候、饲料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等哪方面都比纯牧区有较大的优势。

(一)良好的气候资源在西藏高原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气候资源的优劣,是决定植物生长量高低和农牧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只有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效益。

热量条件,是农作物和牧草生长所需的环境因素,它积累的多少,对植物的生物量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春季日平均气温大于0℃时,牧草开始萌发;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降到O℃时,牧草生长停止并开始枯黄。

可见大于O℃以上积温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不同区域内可供牧草利用的总热量。

从全自治区大于O℃的天数和积温的分布情况看,农区大于0℃的日数在300天以上,积温在2 000℃以上;半农半牧区大于O℃的日数约在200天以上,积温约在1 400~2 000℃之间;牧区大于O℃的日数约在200天以下,积温约在1 400℃以下。

可见牧区牧草生长期内的热量条件明显低于农区,这是藏北牧区草场产量低而又无法改变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在温度条件能满足牧草生长的情况下,降水多少对牧草生长和产草量的影响更大。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降水量平均在300~650毫米;牧区除索县、那曲、当雄一带在400毫米以上外,一般都在300毫米以下,不少还在200毫米以下。

由此可见,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降水量能满足青草期间的需水量。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西藏地区是中国西南边陲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地形起伏多变。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西藏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正在逐渐改善,特别是在农作物种植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西藏地区农业现状1. 土地资源利用西藏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高原,大部分土地属于高寒草甸和沙漠草原,只有少部分适合农业生产。

目前,西藏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小,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虽然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政府通过土地整治、节水灌溉等措施,逐步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 气候环境条件西藏地区地处高原,气候寒冷,氧气稀薄,日照时间短,年降水量不足,温度变化大,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西藏地区的农民通过科学种植、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等措施,逐渐适应了气候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3. 农业产业结构西藏地区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青稞、小麦、油菜、青菜等作物,畜牧业和渔业也占有一定比重。

农产品以粮食、青藏高原特色鲜花、鲜果、藏药材、牦牛、藏绵羊等为主要特色。

随着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种植业正逐渐向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转变。

二、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为了适应西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改善农业生产状况,政府和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的措施,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1. 科学种植西藏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的关键在于科学种植,包括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品种,探索新的种植技术和模式,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针对高原气候特点,研发出适应高寒地区的早熟、耐寒、耐旱、耐病的新品种,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节水灌溉由于西藏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地水分紧缺,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政府加大了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的力度。

浅析西藏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提效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提效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提效措施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如何提升耗牛养殖方式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西藏当前畜牧业养殖经营方式出发,通过选取典型如耗牛,进行分析总结其主要养殖方式和发展现状,并对当前西藏地区的畜牧养殖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从西藏地区的实际条件出发,为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种植;西藏农业;农业增效我国作为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农业生产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让广大农民成功脱贫并且走上小康之路,让社会主义农业成为令人值得期待的产业。

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意在让广大农村成为农民生活的美好家园。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针对乡村振兴部署全面战略,解决农村当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达成社会主义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区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二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之称。

全区有天然草地13.34亿亩,位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4.11%,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11.29亿亩。

各类牲畜年末存栏数控制在2000万头(只、匹)以内,主要的家畜、家禽有牦牛、绵羊、山羊、牦牛、黄牛、犏牛等。

这些家畜家禽长期以来适应高原环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西藏畜牧业发展现状1.1耗牛“十三五”期间,西藏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有力支撑牦牛产业发展。

加强以牦牛为重点的特色家畜选育。

累计投入4378万元实施“西藏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重大科技专项,系统开展牦牛、藏猪、藏鸡、藏羊、奶(肉)牛选育和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加强帕里、斯布、娘亚、类乌齐等西藏主要牦牛品种选育,制订了牦牛本品种选育与扩繁技术方案,选育后代的平均初生体重提高了16.17%,2.5岁平均体重提高了27.31%。

西藏畜牧统计总结汇报材料

西藏畜牧统计总结汇报材料

西藏畜牧统计总结汇报材料西藏是我国的畜牧业重要省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发展潜力巨大的畜牧业。

以下是针对西藏畜牧统计的总结汇报材料,共计1000字。

一、总体情况西藏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之一,拥有广阔的草原面积。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西藏的总畜牧养殖户数达到100万户,畜牧业从业人员约为200万人。

西藏的畜牧业已经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二、畜牧业发展现状1. 畜牧品种:西藏是典型的畜牧区,主要的畜牧品种包括牛、羊、马、猪等。

其中,牦牛、藏羊是西藏的特色畜牧品种,也是该地区畜牧业的主要养殖品种。

2. 养殖规模:西藏的畜牧业以家庭农牧户为主体,养殖规模相对较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养殖户拥有10头以下的牲畜。

然而,随着农牧民收入的提高和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农牧户开始扩大养殖规模。

3. 养殖技术:西藏的农牧户在畜牧养殖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尤其是对于新兴的现代化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掌握较为有限,这也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潜力。

因此,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畜产品产量与价值1. 产量情况:根据统计数据,西藏的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

其中,牦牛、藏羊的肉产量占据主要地位,分别占全区肉类产量的50%和40%。

另外,西藏的乳制品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 产品价值:西藏的畜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特别是牦牛肉和藏羊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备受青睐。

这些畜产品的高附加值带动了农牧民的收入增长,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问题与挑战1. 草场退化: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因素,西藏的草场普遍存在退化的现象。

草场退化不仅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威胁着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

2. 技术水平落后:虽然西藏的畜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

特别是在现代化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方面,西藏的畜牧户亟需提升。

西藏农牧工作计划

西藏农牧工作计划

西藏农牧工作计划一、背景西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牧业生产基地,农牧业是西藏广大农牧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西藏的农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提升西藏的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农牧民的收入来源,制定了本次的西藏农牧工作计划。

二、目标与任务本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推进现代化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改善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实现西藏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计划将重点完成以下任务:2.1 推广现代化农牧业技术通过引进现代化农牧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加强农牧民的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农牧业生产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2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利设施、牧场改良等。

改善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升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3 加大农牧业科研力度加强农牧业科学研究,提高农牧业技术创新能力。

发展适应西藏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农牧业的竞争力。

2.4 加强农牧业产销衔接加强农牧业产销衔接,建立农牧业与市场之间的良好销售渠道。

推动农牧业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三、实施方案3.1 推广现代化农牧业技术的实施方案•通过培训和示范推广现代化的农牧业技术,包括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等。

•加强对农牧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积极开展农牧业技术创新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2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大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重点改善农牧区的交通条件,修建和改造农牧道路。

•加强农牧业水利设施建设,提供灌溉水源和饮水供应。

•支持农牧业牧场改良工程,提高牧草质量和放牧效益。

3.3 农牧业科研的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农牧业科研机构,组织开展农牧业科研项目。

•鼓励农牧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与生产的深度融合。

3.4 农牧业产销衔接的实施方案•建立农牧业产销信息平台,提供农牧业产品的市场信息和需求。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西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势高原,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寒冷干燥,地质富含矿藏资源,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区域。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西藏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以期为西藏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1.土地资源西藏地区的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和高原,总体上属于高原草甸土壤和高寒土壤,土地肥力较低,适宜性范围窄。

由于气温低,土质干燥,土壤肥力低,使得西藏地区的农业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不容易耕作的困难。

2.气候条件西藏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极低,日照时间较短,降水相对较少,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农业发展西藏地区的农业经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较低,由于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限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种植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1.科学调整农业结构针对西藏地区的气候和土地条件,科学调整农业结构是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关键。

可以适当减少经济作物的种植,增加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扩大粮食和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加强灌溉建设由于西藏地区降水较少,缺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灌溉建设是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的重要举措。

可以通过引江济河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高寒地区的冰川融水引入农田,提高土地的湿润程度,改善土壤肥力。

3.推广高新技术西藏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面临着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缺乏高新技术的支持。

可以通过对高寒地区的畜牧业、种植业等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推广高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4.加强农业科研加强农业科研也是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关键举措。

可以通过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研究,针对西藏地区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开展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土壤营养和保护,提高农产品的抗逆能力和养分含量。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陆仲(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1、高寒草地的基本概况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以其鲜明的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特色在我国以及世界的草地畜牧业领域和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我国高寒草地面积之大居各种类型草地之首,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59亿公顷,其中:西藏0.57亿公顷,青海0.38亿公顷,川西北0.073亿公顷,甘南0.036亿公顷,占全国北方草原区2.2亿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8.2%。

高寒草地的分布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牦牛放牧高度最高可达6200米,创造了放牧高度的世界之最。

高寒草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寒冷干燥,长冬无夏,仅有冷暖季之分,绝大多地区年均温在0℃以下,古有“五月解冻,八月草黄”之说。

由于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10-18℃,绝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大于0℃的年积温小于2000℃,大于10℃的积温多在500℃以下,持续期不多于2个月。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不少学者将青藏高原列为地球南北极之后的世界第三极,颇有道理。

高寒草地水源充沛,降水不均。

大河纵横湖泊遍布,年均泾流总量65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泾流总量的23%,相当亚洲全部泾流量的3.8%,全区降水不均,年降水量100nn-1000mm以上不等,但就牧区而言,降水偏少。

高寒草原区土壤发育年轻,植被稀疏由于高原面上气候干寒,土体中微生物活动程度低弱,有机质分解缓慢。

畜牧业集中区的土壤类型即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系统普遍表现质地粗松,土层浅薄,砾砂化严重。

生长在各类高寒草原上的植被均受到气候条件的抑制,植株大多矮小,干物质产量低,植被覆盖度差,有机质积累明显减少。

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较高,但腐殖化程度低,形成明显的草根层。

未开发的河滩阶地、堆积扇风蚀沙化严重。

高寒草地寒旱生草本植物占有优势,总盖度约达70%,植物种类较少,每平方米草种不超过15种,禾本科植物在高寒草地植被组成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是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的主要牧草来源。

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 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现状
西藏是中国山地贫困地区,农牧业标准的发展主要基于农牧民的经济活动,其发展难度加大。

目前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牧民未及时接受西藏农牧业标准技能。

目前西藏农牧民仍处于传统经营方式,未能充分发挥农牧业标准技能。

(2)农牧业标准和技能应用不足。

农牧民尚未真正认识和掌握西藏农牧业标准和技能应用,这不但影响了农牧业的发展,而且降低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3)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投资不够积极。

西藏的农牧业现在还没有获得政府充分的投资以改善他们的农牧业产业及其生产水平,尤其是满足他们的投资需求的投资还不足。

2 对策建议
(1)加强西藏农牧业标准教育。

要把农牧业标准的技能教育作为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就地组织会议、专业讲座等形式,让农牧民获得良好的农牧业标准知识和技能。

(2)推动西藏农牧业标准技能改革。

采用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在农牧业发展过程中,以农牧民利益为核心,完善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改革力度。

(3)加大农牧业标准投资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投资力度,完善农牧产业保护,引导农牧民有效实施农牧业标准及其技能,科学有效地解决西藏农牧业发展问题。

3 结语
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是西藏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良好的农牧业标准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政府、社会各界实施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项目时,应该以促进农牧民真正受益为核心,以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为宗旨。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西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境,是中国的五大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之一。

西藏的农业发展受制于高海拔、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封闭环境,因此农业生产水平一直较低。

为了改善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需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增加农产品产量。

需要针对西藏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制定适宜的农作物种植方式。

由于西藏地处高原,气候条件寒冷,土壤贫瘠,所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并不适用于这里。

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需要采取一些新的种植方式,比如选择适应高寒环境的特色作物,采取温室种植等方式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比如利用温室技术,可以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种植蔬菜和水果,增加西藏地区农产品的品种和产量。

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由于西藏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所以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和指导活动,将新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式传授给农民,让他们能够掌握这些新的种植方式,并且将其应用到生产中去。

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西藏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也需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

农业科研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通过科研可以不断地改进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推动西藏地区农业生产的改善。

应当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专家学者对西藏地区的农业生产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更加适宜的农作物种植方案,开发更有适应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督。

在推广新的农作物种植方式的也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新的种植方式得到有效推广并得到良好的应用。

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发展农牧业的战略对策要使农业生产按预定目标发展,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一、农牧林协调发展,提高总体效益西藏农业的分布,主要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川谷地带和藏东三江流域,大部分农区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带。

这一明显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决定了西藏农业必须与畜牧业、林业结合发展,走大农业的路子。

农、牧、林结合,可以克服单一农业的脆弱性,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自然资源和农、畜副产品的利用率,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一)调整农业结构,发挥整体功能的作用1.调整农业结构的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必须根据西藏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政策指明的方向,以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发展能力,提高大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群众的收入为原则,进行合理调整。

具体把握下面三点:(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

这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西藏稳定、繁荣的需要。

(2)有利于农、牧、林协调发展,提高总体功能的效益。

(3)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高农业商品生产能力,以利群众富裕起来。

根据上述原则和目前西藏农作物结构的实际情况,把目前的二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结构调整恢复为三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结构。

以播种总面积为100,其中;禾谷类作物占70%,豆类作物占109,6,油菜和其他经济作物占10%,饲料和绿肥作物占5%,薯类和蔬菜占5%。

这个比例作为自治区掌握的宏观调控比例,具体到各地,县则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2.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根据目前生产的实际,提出下列几点供调整结构时考虑:(1)现在占总播种面积4%左右的休闲地,要在加强耕作灭草、培肥地力的条件下,全部利用起来播种饲料作物或豆科绿肥作物,取消休闲。

(2)在自治区东部、南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扩大玉米播种面积。

玉米是高产、含热量高的作物,用途广泛,综合利用,经济效益高。

发展玉米生产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杂交制种和地膜覆盖技术,单产可显著提高。

(3)土豆是粮菜兼用的作物,群众喜欢种植和食用,也是一种高产、高淀粉含量的作物。

过去扎囊县和南木林县的土豆闻名全自治区,种植面积较大,现在全自治区土豆种植面积明显缩小,品种退化严重。

根据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土豆种植面积宜适当扩大,发展土豆加工产品。

根据全国粮食统计标准计,土豆产量宜折算成粮食产量,以利于扩大面积。

(4)小麦与青稞种植面积的比例问题:随着群众生活多样性的变化,消费面粉的数量会增加,同时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面粉的数量也会增加,因此小麦种植面积应随着需求的增加而适当扩大(二)发展饲料生产,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发展畜牧业,增加畜产品是群众改善生活、增加收入的生产门路,也是繁荣市场、活跃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

为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必须把饲料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抓。

首先,要发展大田饲料生产。

根据农村畜种结构的特点,生产各种饲料,如青贮饲料、块根饲料、谷物饲料等,可解决很大一部分饲料来源。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应有计划地安排好大田饲料生产。

其次,建设人工草地。

农区有较多的河滩、荒地,可先选择容易解决灌溉问题的河滩或干旱地块种植适宜的豆科牧草或禾本科牧草,建设人工草场。

日喀则地区旱地面积较大,有些旱地可实行粮草轮作,在雨季到来时种植根系发达、耐旱性强的沙打旺、红豆草、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

种植这些多年生的豆科牧草,不仅可以提供优质饲料,而且还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于牧于农都有好处。

最后,发展饲草饲料加工业。

对农作物秸秆通过加工处理,可改善适口性,提高利用率。

根据科学配方,把农副产品和一部分精饲料配以一定量的动物蛋白和添加剂,制成配合饲料,可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农区林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林业可以起到涵养水分、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农业持续增产的重要因素,也是解决农区群众燃料、木料问题的根本措施。

西藏自民主改革以来,农区的林业有很大发展。

农区林木的特点是分散,主要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河谷中的天然灌木林,另一部分是城镇附近、村庄周围的小面积林卡,再一部分是最近二十几年来在江河两岸的部分河段开发种植的成片林木。

这些林木在防风固沙、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但从总的看,农区林业发展还很缓慢,与农业的发展还很不协调,森林覆盖率低,防护作用还不明显,因此必须加强农区林业的建设,因地制宜地配置护田林、防风固沙林,建立和完善防护林体系。

同时要积极建设薪炭林和用材林。

有些地方的群众将天然灌木林砍伐作燃料,不少地方砍伐过度,有的甚至连根拔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对这种现象,要通过发展农村能源,解决群众的燃料困难,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克服。

(四)积极发展农村加工业和其他乡镇企业农畜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的延伸,是实现农牧业增值创收的重要一环。

农工商一体化,是农业走向市场经济的一种较好的形式,也是农牧民致富的一条宽广路子。

农产品加工容易起步,如粮食加工、油料加工、副食品加工等。

这些项目投资少,市场好,风险小,利润保,宜首先兴办。

畜产品加工可分粗加工、深加工两步,加工层次多,增值就多。

西藏毛、皮资源丰富,兴办毛纺企业或皮革企业是大有可为的。

此外,根据交通、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实际情况,也可兴办运输业、建筑业、采矿业、铁木加工业和各种服务性行业。

这样,农村富余的劳动力,既可以找到出路,又发展了农村经济,真正实现农、牧、林、副全面发展。

实现人人有活干,户户奔小康。

(五)积极发展经济效益高的药用、食用和观赏用的小种植业人参、西洋参在西藏东部地区已经试种成功,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种植面积,并在适宜地区组织推广,把这一科研成果转化为群众致富的手段。

灵芝草、天麻、虫草、贝母这些贵重药材,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生长,应积极引种试验,开展人工种植。

在林区和草原上的食用菌种类很多,有的经济价值很高,如林区的香菇(松茸)价格高,近几年出口日本,很受欢迎。

猴头菌既可食用,也可药用,经济价值也很高。

这些食用菌目前开发利用少,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发利用,同时可进行人工培植。

花卉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事业大有可为,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组织发展。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西藏农业素有“立体农业”之称。

由于受地形、海拔、经纬度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的分布呈多样性、多结构的格局,形成了差异明显的四个区域。

发展农业必须根据不同类型农业区的特点,实行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措施,发挥自然优势,以获得最佳的产出和效益。

(一)河谷灌溉农业区这一区域分布在海拔3 000~4 000米之间的河谷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300l~450毫 米,年平均气温5~8.2℃。

农业自然条件、生产基础设施都比较好,生产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群众商品意识、文化水平相对较强、较高,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

在这一区域的目标是建立稳固的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商品生产基地。

1.充分发挥集约经营的优势,狠抓大面积均衡增产目前,这一区域的生产水平较其他区域高,但发展不平衡,同一区域内,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基本类同的县、乡,而产量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较多;大面积产量水平与小面积创造的高产记录相比,悬殊更大。

这些都说明现有耕地的潜力很大,必须充分发挥本区域的一切有利因素,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使大面积的单产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充分利用本区域的水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西藏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都是喜凉作物。

本区域的热量条件不仅可以保证这些作物中晚熟品种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有相当富余。

如位于拉萨河畔的拉萨和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泽当两地,有大于0℃的积温 2 888~3 100℃,而青稞全生育期只利用 1 330~1 990℃,还有900~1 500℃可以利用。

生育期较长的肥麦,能利用2 350℃,还剩余500~750℃。

从生长期来看,拉萨、山南沿江河地带,青稞在8月中下旬收割完毕,冬青稞7月下旬成熟,8、10两月中的部分和9月的全部则可用来种植绿肥、蔬菜一类作物。

林芝地区、三江流域中部,复种条件更充分,这些地方水利条件也较好,完全可以复种绿肥作物、早熟油菜、养麦及蔬菜等作物,只要及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都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5年在拉萨试验,早熟青稞收割后于7月28日复种箭舌豌豆、雪沙、新疆毛苕、香豆子等豆科绿肥作物,一般可长到50厘米以上。

该所又于1976~1978年在林芝县尼池乡进行了三年复种试验,其结果是:于冬青稞后复种早熟油菜亩产44~62公斤,复种早熟豌豆亩产75~100公斤,于冬小麦后复种绿肥,亩产鲜草1 500~2 400公斤。

1984年,贡嘎县吉雄区红星乡复种箭舌豌豆240亩,平均亩产鲜草750公斤,全部翻压作绿肥,其肥效相当于尿素9.3公斤,过磷酸钙7.2公斤。

据初步估计“一江三河”流域具有复种条件的面积可达40万亩。

如果这些耕地全部能复种、套作,复种指数可提高到110以上,经济效益每亩以50元计可增收2 000Y3元,收入可观。

3.开发河滩、、荒地,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河谷地区有可开发利用的沙滩、荒地资源较多,仅“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有宜农,宜牧、宜林的荒地116.52万亩。

这里气候条件好,水利资源也是丰富的,逐步开发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将是一项较长时间的战略任务。

近期内,先开发有灌溉条件、土层厚、投资少,见效快的地段。

新开发的土地,能直接种农作物的则可扩大为耕地面积,不能种农作物的可种草种树。

大量的河滩地应开发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建立集体所有制的小型畜牧场,实行牧、林、农结合,发展多种经营。

畜牧场以饲养奶牛、肉牛为主,以商品畜为主,发展商品型畜牧业。

(二)干旱农业区这一区域包括河谷地区的“中间地带”和年降水量低于350毫米、播种前和作物生长前期无灌溉条件、年平均气温5~8.2℃的地带。

这些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水。

在目前搞水利设施难度大的地方,要推行整套旱作农业技术。

当地群众对旱地耕作栽培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构成西藏传统农业的精华。

群众的经验归纳为:引洪灌溉,深翻蓄水,耙耱保墒,施足底肥,适时播种。

自治区和地区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对群众经营旱地的经验都进行了调查研究,系统总结。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原早作农业综合技术措施,其要点是:(1)秋水春用,秋收后深翻蓄水,引地表径流水和溪水灌透。

(2)春季浅耕耙磨保墒。

(3)以有机肥为主,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4)选用耐旱品种。

(5)改进播种方法,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基本苗数。

(6)适时播种,使幼苗正常通过春早期。

应用这些综合措施,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以取得最佳效益。

(三)高寒半农半牧区这一区域分布在海拔3 900~4 500米之间,年降水量为280~65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