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吴海林(0106)杨秀芳(0107) 小组号:第一大组第二小组
小组人员:吴海林、杨秀芳、陈坤、陈炳光、龚意珍日期:2012年9月20日
室内温度:25℃湿度:58 大气压强:标准大气压
一、实验名称:血液凝固
二、实验目的: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实验对象:家兔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略)
五、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发现静置杯内的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经搅拌过后,毛刷上见到凝固的血块,用水冲洗后发现毛刷上有白色的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表1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条件凝血时间
粗糙面棉花少许5分4秒
石蜡油润滑整个试管表面>20分
温度37℃3分4秒
浸在盛有碎冰块的烧杯中>20分
肝素8U(加血后摇匀)>20分
草酸钾1~2mg(加血后摇匀)>20分
从表1可以看出:在粗糙面对比实验中,加有棉花的试管血液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凝固,而用石蜡油润滑过的试管中的血液在实验时间到20分钟时还未凝固;在温度对比的实验中,水浴37℃试管中的血液凝固较快,而在0℃中水浴的血液在实验时间到20分钟时还未凝固;血液中加入肝素和草酸钾的实验均是实验时间到了20分钟了还未见凝固。
3、观察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过程:
表2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观察
试剂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
富血小板血浆0.2ml
少血小板血浆0.2ml 0.2ml 生理盐水0.2ml 0.2ml
兔脑粉悬液0.2ml
0.025mol/LCaCl20.2ml 0.2ml 0.2ml
血浆凝固时间3分15秒5分15秒1分
从表2可以看出:三支试管中第三支凝固时间最短然后到第一支,最后才是第二支。
七、实验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浆与组织中有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因此,凝血过程可分为三个过程。
首先,是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该复合物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机体中由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所生成的FXa,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可与FXa在磷脂膜表面形成FXa-FVa-Ca 2Ca2+-磷脂复合物,进而激活凝血原酶;然后,凝血酶原被激活变成了凝血酶;最后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成为了纤维蛋白单体。凝血酶也能激活FXⅢ,生成FXⅢa,FXⅢa在钙离子的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凝块,使得血液凝固在一起。
在实验1中,毛刷不停搅拌,最后是毛刷上有血凝块而杯中没有,冲洗后发现是白色丝状物,推断是纤维蛋白。在搅拌时,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被搅入毛刷内,使得杯中血液的纤维蛋白合成量少甚至没有,以致无法凝固,而被搅入毛刷的纤维蛋白原在毛刷处转为纤维蛋白,并在毛刷处交联成网形成血凝块。静置的血液,由于血液中的物质未减少,最后凝固了。
在实验2观察影响血凝的因素中,发现接触面越粗糙血液就越容易凝固。粗糙面可使血小板易发生粘黏,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使血小板聚集成团,加快血液的凝固;温度的影响中,温度可影响到各类酶的活性,因此,在一定程度内,温度越高凝血酶的活性越强,使得血液凝固越快;而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具有强抗凝作用,但在缺乏抗凝酶的作用下,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弱。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蛋白酶如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的抗凝作用。血液中加入了肝素则会使抗凝酶慢慢的增强,使血液难以凝固。Ca2+参与血凝过程中许多步骤,血液中加入草酸钾则会使血浆中的钙离子减少,从而起抗凝作用。由此可以得出,血液的凝固与接面的粗糙程度、温度以及抗凝剂等有关。
在实验3中,第一、第二支试管加入的均是血液中的物质,属于内源性凝血途径。第
三支试管加入的试剂既有血液中的物质又有组织液中的组织因子,属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中,第三支试管中的血液凝固较快,可见血凝由内外两种途径作用效果更快;第一和第二支试管在于血小板量的不同,血小板越多血小板聚集成团就越快,血液凝固就越快。
在以上的三个实验观察中可以知道,血凝是血液内的凝血因子发生的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最终以纤维蛋白而告终,影响其因素有抗凝因子、温度及异物的粗糙面等。
八、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知,血液凝固有三个过程,最终以纤维蛋白而告终;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也发挥着促进作用;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除凝血因子外还有温度、粗糙面等。
ABO血型鉴定
(一)一般项目:
姓名:吴海林(0106)、杨秀芳(0107)组号:2
组员:吴海林、杨秀芳、陈坤、龚意珍、陈炳光日期:2012年9月20日
室内温度:25℃湿度:58%大气压:101.325kPa
(二)实验名称:ABO血型鉴定
(三)实验目的:学习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四)实验对象:人体(健康大学生志愿者)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略)
(六)实验结果:
①血液与标准A型血清(含抗B抗体)混合,10min后,肉眼观察有凝集反应。
②血液与标准B型血清(含抗A抗体)混合,10min后,肉眼观察有凝集反应。(七)讨论: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红细胞凝集是指将血型不相同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的现象。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决定簇。凝集素指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其反应的特异性抗原。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来划分的。ABO血型主要分为4种血型:A型(红细胞膜上只含A抗原者);B型(红细胞膜上只含B抗原者);AB型(含有A与B两种抗原者);O型(A和B两种抗原均无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发现了几种亚型:A型分出A1和A2两种亚型;AB分出A1B和A2B两种亚型。ABO血型系统各种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糖脂上所含的糖链。由人体的9号染色体上的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来控制。控制ABO血型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1-1
表1-1 ABO血型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基因型表现型
OO O
AA,AO A
BB,BO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