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地理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4af6b0d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9.png)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因,能够了解并掌握当前中国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以及防治策略。
同时,加深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大气保护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探索。
二、作业内容1. 课前预习学生需在课前完成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大气污染的定义、我国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等。
同时,要求学生查阅并理解我国针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政策及措施。
2. 课堂互动课堂上,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需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当地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导致大气污染?- 针对本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结合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分析其实际效果及改进建议。
3. 作业实践学生需完成以下作业任务:- 撰写一篇关于“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短文,包括背景介绍、主要污染物、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内容的阐述。
- 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个调查报告,内容为本地区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调查(包括时间、地点、污染类型、原因等)和改进建议。
- 制作一份宣传海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图表,展示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用于校园或社区宣传。
三、作业要求1. 撰写短文要求:- 内容要充实、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 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进行全面阐述。
2. 调查报告要求:- 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和资料。
- 数据分析要客观,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 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报告的编写和制作。
3. 宣传海报要求:- 突出重点,语言简练。
-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 宣传内容需贴近大众生活,有较高的社会教育价值。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反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知识点。
- 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逻辑是否严密。
- 实践环节的完成情况(如调查报告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602772964bcf84b9d57b9d.png)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
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雾霾产生的原因。
2、综合评价雾霾产生的危害。
3、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理解雾霾的治理措。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强化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堂讨论发言,锻炼分析、表达、总结和归纳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2、通过对雾霾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
2、树立生态保护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发展是目的,三者是有机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2学情分析
认知起点:学生虽为高三学生,有一定地理基础知识,但较为零散不能形成系统。
学习兴趣:本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西藏农村,对环境污染较为陌生,需多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很容易调动其学习兴趣。
学习障碍:本校处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良好,环境污染轻,对环境学生知污染较为陌生,识面较窄。
学习难度:少数民族学生普遍理解力较差,对专业性术语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的理解不够或不能理解,需要做详细的解释。
3重点难点
理解雾霾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4教学过程。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41b8b1c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d.png)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主要来源及危害,并掌握基本的防治措施。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形成原因。
2. 了解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 学会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并能够提出防治建议。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完成以下内容的学习:(1)大气污染的定义及分类。
(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3)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 课堂互动与探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需参与以下活动:(1)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本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现状。
(2)案例分析:分析一例国内外典型的大气污染事件,探讨其成因和影响。
3. 实践活动学生需完成以下实践活动:(1)收集资料:收集本地区近几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2)实地调查:到当地工厂或交通要道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3)撰写报告: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撰写一份关于本地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的报告。
三、作业要求基础知识学习要求:(1)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学生需做好课堂笔记,记录重点内容及教师补充的知识点。
课堂互动与探讨要求:(1)分组讨论时,学生需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案例分析时,学生需认真分析案例,探讨其成因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践活动要求:(1)收集资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准确完整。
(2)实地调查时需注意安全,并做好记录和拍照留存。
(3)报告需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堂互动与探讨的参与度和见解的独到性。
(3)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和报告的质量。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7befc0d2f61fb7360b4c6555.png)
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2.掌握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途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1)原因: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①有毒有害的物质。
(2)危害: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②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③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2.主要大气污染(1)可吸入颗粒物a.概念:空气中直径小于④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b.危害: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可能出现⑤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颗粒物中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⑥传染病。
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⑦恶性病变。
c.来源:荒漠化土地、⑧建筑施工、汽车尾气等。
(2)酸雨:pH小于⑨5.6的降水。
a.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b.危害:使⑩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⑪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⑫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建筑物和⑬文物古迹。
c.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⑭南方地区,现已扩展到⑮华北和东北地区。
3.其他大气污染:氟利昂破坏⑯臭氧层、二氧化碳导致⑰全球性气候变暖。
思维活动1.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是否“百害无一利”?答案人体吸入少量的颗粒物,能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功能,对人体有利,只有吸入过多的颗粒物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大气污染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⑱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的防治:⑲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⑳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3.我国治理酸雨的主要措施: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等。
高中地理_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660e2584868762caaed5c9.png)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环境保护属于选修内容,虽然是选修内容,但是环境保护是我国现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所以,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际价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
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防治措施。
(3)、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这几年大气污染现象频发,所以学生对大气污染是有所了解的。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有大量感性的认识基础上,形成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对大气污染的认知。
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作为高二的学生,他们不同于初中生的过于活跃,他们相对保守甚至有些女生比较羞涩,优点是他们学习的注意深度和持久性都有大幅提升,对感兴趣的话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要有实用性,同时要更直观,更贴近生活,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在必修二和必修三中都已经学到一部分环境保护基本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几乎没有了解,知识深度很浅,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加深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f725502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0.png)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主要来源和危害,掌握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大气污染的章节,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大气污染案例,如雾霾、酸雨等,分析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和防治的紧迫性。
3. 实地观察与调研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学校周边或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如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
同时,调研当地政府和企业为改善空气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4. 防治措施设计根据所学知识和实地调研情况,学生需设计一套针对当地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政策建议、技术手段、公众教育等方面。
三、作业要求理论学习要求:- 仔细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污染物。
- 主动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扩展知识面。
案例分析要求:- 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应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实地观察与调研要求:- 实地观察应详细记录数据,并拍摄照片或视频作为佐证。
- 调研应与当地居民、企业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做法。
防治措施设计要求:- 设计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 考虑政策、技术、公众教育等多个方面,提出综合性的防治方案。
- 设计完成后,需形成书面报告,报告应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理论学习:学生对大气污染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 案例分析:报告的完整性、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 实地观察与调研:数据的准确性和调研的深入程度。
- 防治措施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7b6b5a3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d.png)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这一课程,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主要来源和危害,并了解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大气污染的相关内容,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同时,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 调查分析学生需进行一次本地大气污染现状的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垃圾等方面。
调查方式可以是实地考察、采访相关部门或通过网络收集资料。
学生需记录详细数据,并分析本地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 方案设计基于调查结果,学生需设计一份针对本地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案。
方案应包括具体的防治措施、实施步骤、预期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同时,学生需考虑方案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4. 报告撰写学生需将上述调查和分析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报告应包括调查背景、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防治方案等内容。
报告需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和视频资料,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2. 调查分析要求调查需全面、细致,数据需准确可靠。
分析应深入,指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3. 方案设计要求方案需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考虑多种因素,如经济、技术、社会等。
同时,方案需考虑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4. 报告撰写要求报告应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
语言应简洁明了,图表应清晰易懂。
同时,报告需按时提交,并符合学术规范。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调查分析的准确性、方案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报告的撰写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将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成果。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选修6学案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选修6学案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aa7d16cc281e53a5902ff6d.png)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人教版选修)【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和主要表现。
.掌握酸雨的概念及危害。
.以某次大气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①的原因,大气圈中的②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③的物质,致使大气④,影响了原有的⑤,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⑥,并对⑦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空气中悬浮着无数⑧,统称“总悬浮颗粒物”。
去掉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剩下的就是⑨,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⑩障碍,危害健康。
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⑪;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⑫”;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我国北方⑬较少,植被⑭较低,有些地区土地⑮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⑯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值小于⑰的降水称为酸雨(雪、雹、雾)。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⑱和⑲等。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⑳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腐蚀树叶,使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二、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和。
.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能源、控制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年夏季,巴黎、洛杉矶等大城市相继发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据此完成~题。
.污染发生的原因是( ).附近有火山爆发,喷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的气体.一段时间内的大气降水量大大超出同期平均水平.城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大量排放,加上阳光的作用.导致大气污染事件发生的主要污染物是( ).水蒸气和硫化物.二氧化硫和氟氯烃.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考查点大气污染防治像粮食、石油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883b883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b.png)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1)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及主要污染物;
(2)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特点及危害;
(3)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
(4)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和技术。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示、举例等多种方法,生动形象地呈现大气污染相关知识。
2.讨论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讨论成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大气污染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3.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3.倡导绿色生活: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
4.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内容,结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的学科特点,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环境污染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对学生而言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总结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选修6教案: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选修6教案: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3793e45f242336c1eb95e82.png)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地成因、对人体造成地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地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地普遍意义.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地时空尺度差异.【课前预习】1、大气污染地定义:2.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3.为什么北方城市地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4.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地形成条件?危害和措施?我国酸雨地地区分布规律?【归纳总结】一.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地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⑵气象条件:⑶地形:二.地方性大气污染事件——可吸入颗粒物污染1.可吸入颗粒物地利弊:利:刺激并锻炼人地免疫机能弊:<见课本)2.成因3.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地措施: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㈠酸雨1、酸雨――PH值小于________地降水;PH值小于___________地为重酸雨2、形成酸雨地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和,分别形成型酸雨和型酸雨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危害:①②③④5、我国酸雨类型以为主,原因6、图2.18,南方比北方严重地原因:12、措施:【课堂反馈】1.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地变动数,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读有效率地污染成本图,回答下列问题.(1>污染成本由_______与__________构成.(2>为达到最大地利润,企业往往会提高_____________ ,降低______________,此时会出现比较高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3>理想地排放水平和治理水平是在图中地_____点,此时_______ 成本与________成本相等,____________最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264e7ac433687e21af45a980.png)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标题知识关键要点方法技巧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实例分析法大气污染防治防治措施实例分析法►课前演练1.大气污染。
(1)原因: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2)结果:大气质量恶化。
(3)危害: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2.主要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①指标:空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物。
②危害:免疫功能障碍、引发传染病、患“尘肺病”,引起肺部病变。
③成因:土地荒漠化加剧、建筑工地遍布、汽车尾气。
(2)酸雨:①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②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使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③中国的酸雨区分布:南方地区严重,现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3)其他污染物:氟利昂破坏大气臭氧层;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导致气候变暖。
►课堂探究1.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主要成分、主要来源和危害见下表。
污染物主要成分主要来源危害碳氧化合物CO、CO2CO主要来自汽车汽油燃烧;CO2来自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CO2是温室气体,可引起全球变暖;CO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污染物主要成分主要来源危害氮氧化物NO、NO2(用NO x表示) 工业企业排放和汽车尾气造成酸雨碳氢化合物醛、酮H—C—O化合物汽车尾气、矿物燃料燃烧、石油冶炼可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类健康卤氧化合物氟利昂制冷剂、发泡剂、溶剂、火箭的燃料造成臭氧层空洞颗粒物除气体外的固体、液体和溶胶矿物燃料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被人类吸入,可引发多种疾病①吸入少许颗粒物并非坏事。
它们能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②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最新地理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教学讲义ppt
![最新地理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c3f2ac01f69e31423294a4.png)
5、不利于污染空气扩散的气象条件是---无风,空 气湿度大,逆温天气,地形条件---盆地或谷地
知识结构
大气 污染 防治
大气污染 现象和大 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 粒物
酸雨
污染源 危害
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气污 染防治
开发洁净煤技术 开发新能源 利用可再生资源
这些代数式都是:由数和字母的乘积 组成的,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 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 式的系数.
如:1ah的系数__是 4;ab的 c 系数__是 2
2r的系数__是 .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1ah的次数 __是 .4ab的 c 次数 __是 . 2
污染源---自然、固定和移动污染源
4、分布 世界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 我国酸雨----80年代西南,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 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 地区,占30%
酸雨随着大气 的运动,能影 响到很远的地 区
移动污染源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 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 根据国内对 105 种木本植物影响 的模拟实验,当降水 pH 值小于 3.0 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 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 落。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间越长, 受到的损害越严重。野外调查表 明,在降水 PH 值小于 4.5 的地区, 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出 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 衰亡。例如重庆奉节县的降水 pH 值小于 4.3 的地段,20 年生马尾 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长量降低 50%。
2r的次数 __是 .
高中地理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18c0b87c1ed9ad51f11df214.png)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 提示: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 10 微米的固体颗粒物,技 术上标为 PM10。 (2)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何影响? 提示:吸入少量的颗粒物,可以刺激并锻炼人体的免疫机能,但是吸 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 危害人体健康。 (3)为什么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北方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提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 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增多,尾气 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课堂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2)酸雨:pH 值小于 5.6 的降水。 ①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②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 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建筑物和 文物古迹。 ③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现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 区。 3.其他大气污染: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可能 引发全球性气候变暖。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 准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1.记住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原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 措施。 2.记住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说出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caef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4.png)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分类及其危害;2.让学生认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3.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爱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2.大气污染的控制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三、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是指在大气中有害气体、颗粒物质或其他污染物质的浓度超过了环境容许负荷,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2.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危害大气污染按污染物种类可分为气体污染和颗粒污染两类。
气体污染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等,它们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肺部、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颗粒污染包括烟尘、粉尘、细菌、毒素等,由于其粒径细小,易渗透到人体内部,造成人体器官受损,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3. 大气污染的成因大气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工业生产:燃煤、冶炼、化工生产等工业活动排放的气体及颗粒物;2.交通运输:发动机的尾气排放;3.生活污染:如开车烧香、燃爆竹等行为。
4.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1.加强环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2.科学化控制工业生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3.限制机动车污染排放,推广公共交通工具;4.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在课堂上讲解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点;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3.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大气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以课堂讨论、课后测试等方式为主,督促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点,为日后更好地参与环保活动打下基础。
六、课后作业1.思考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并在课后交作业;2.查找本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并进行分析;3.收集相关环保资料,并撰写心得体会。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大气污染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9d78f98af1ffc4fff47ace6.png)
第三節大氣污染及其防治【學習目標】1.通過案例分析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過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過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調整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對大氣污染治理的普遍意義。
4.分析大氣污染現象發生的時空尺度差異。
【課前預習】1、大氣污染的定義:2.大氣污染物及其來源與危害3.為什麼北方城市的大氣污染物以可吸入顆粒物為主(以北京為例)?怎樣治理可吸入顆粒物污染?4. 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的形成條件?危害和措施?我國酸雨的地區分佈規律?【歸納總結】一.影響大氣污染擴散和自淨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⑵氣象條件:⑶地形:二.地方性大氣污染事件——可吸入顆粒物污染1.可吸入顆粒物的利弊:利:刺激並鍛煉人的免疫機能弊:(見課本)2.成因3.治理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的措施:三.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㈠酸雨1、酸雨――PH值小於________的降水;PH值小於___________的為重酸雨2、形成酸雨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有和,分別形成型酸雨和型酸雨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為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危害:①②③④5、我國酸雨類型以為主,原因6、圖2.18,南方比北方嚴重的原因:12、措施:【課堂回饋】1.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準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讀有效率的污染成本圖,回答下列問題。
(1)污染成本由_______與__________構成。
(2)為達到最大的利潤,企業往往會提高_____________ ,降低______________,此時會出現比較高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e16a77336f1aff00bfd51e65.png)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年3月15日起,北京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逐渐转差。
17~18日是北京雾、霾影响最为严重的时段,大部地区有中度霾,部分地区有重度霾,PM2.5峰值浓度可达250~300 μg/m3左右,最低能见度小于1km。
右图是17日上午7点07分拍摄的重度雾霾下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思考探究:你知道材料中的大气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吗?提示:大气污染是由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大气中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排入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物和物体造成危害的现象.—--————基础知识要记牢—-———-—一、大气污染的概念和危害二、可吸入颗粒物三、酸雨1.概念、污染物和污染源2.危害方面主要内容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3.我国的酸雨南方地区严重,现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高中地理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b1637bbaa8956bec0875e396.png)
第十六页,共27页。
一二
知识(zhī shi)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qiānyí) 应用
二、大气污染(dà qì wū rǎn)的防治措施 1.防治措施
第十七页,共27页。
一二
知识(zhī shi) 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qiānyí) 应用
2.调整能源战略 能源生产(shēngchǎn)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大气污 染解决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主要途径如 下所示:
第四页,共27页。
目标 (mùbiāo)导
航
预习(yùxí)导 引
一二
(2)酸雨(suān yǔ)。 ①酸雨(suān yǔ)的概念、污染物和污染源。
第五页,共27页。
目标(mùbiāo) 导航
预习(yùxí) 导引
一二
②酸雨的危害。
方面
主要内容
水生生态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第二十一页,共27页。
一二
知识(zhī shi) 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 (qiānyí)应
用
像粮食、石油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 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 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我国4省3市(江苏、 山东、河南、山西(shān xī)、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 000万美元。专家评价,这一举措是“用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的污染物”有 益探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第十页,共27页。
一二
知识(zhī shi)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qiānyí) 应用
【例1】 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xúnhuán)示意图,图乙为
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教学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教学过程:漫画导入:图中有哪些污染?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提问:自然原因有哪些?案6例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通过案例能够掌握:1.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
(说明: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有急性中毒事件;有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有的则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事件的污染源:联合碳化物工厂事件的污染物:45吨剧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气体事件造成的危害:1 750人当即丧生,2万人终生残废,受毒气影响的人数达50万,还有无数十、羊、家禽死去。
多年以来一直危害着博帕尔市民的健康,继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2.大气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l0)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阅读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l)?通过材料了解如下问题:1.概念:空气污染指数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评估空气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指标。
1它是将许多复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经一定方法处理,变成公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
.目前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公布的主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2 氧化碳和臭氧。
.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空气质量级别根据3 国家环保局统一规定划分为五级。
③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积聚在肺则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讨论:为什么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比较多?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布,空气污染物。
(2)酸雨的降水称为酸雨。
值小于pH5.6 ①概念:人们一般把说明:酸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②形成酸雨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A.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B 作物减产;.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C .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D ④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特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
随经济发展,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
AB.分布范围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我国酸雨区的面积目前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的酸雨比北方的严重?①气候:南方降雨多,大量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地面扩;②地形:南方多低山丘陵,空气流动性差,而北方风力大,酸性气体易扩散③土壤:北方多碱性土壤,大气中碱性土壤颗粒与酸雨中和④南方煤炭含硫量高,排放的酸性气体多阅读欧洲、北美的酸雨问题看图:世界酸雨的分布图,思考:世界酸雨主要分布中哪些地区?2通过阅读能够使学生有如下认识:酸雨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虽然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出现酸雨的范围在日益扩大。
目前,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在北关东部和加拿大南部酸雨也很严重,酸雨还席卷了包括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因此,酸雨是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现象。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们的产生与大气污染有关。
二、大气污染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2.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案⑦例北京的空气污染和蓝天工程通过案例能够使学生有如下认识:北京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治理:1.充分利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替代燃煤,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
2.率先颁布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更新报废数十万辆旧机动车,对公交汽车、出租车、环卫车和邮电车辆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
3.积极扩大绿化面积,最大限度地减少裸露地面。
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要求工地周边必须设置围挡,采用洒水、遮盖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
若遇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和拆迁,同时做好遮掩,以防止扬尘污染。
4.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排污许可证和限期治理制度,对排放超标的企业实行停产治理。
经过努力,近年来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到2003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日占全年的60%以上。
思考1.造成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2.这些污染物质的来源是什么?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以及北京干燥、多风的天气。
3.调整能源结构对北京防治大气污染有什么意义?在污染防治上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
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科研、资金、技术投入,通过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以及调整能源结构等措施,在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和酸雨治理上已初见成效。
案⑧例贵阳大力治理酸雨1.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⑴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大量使用高硫煤⑵因地处山间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整治措施:⑴投巨资将水泥厂、化工厂、电池厂等多家污染大户迁出市区,关闭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小企业,全市企业已实现烟尘达标排放;⑵取缔街头燃煤炉灶,改用液化气等清洁燃料,并加大力度推进清洁能源工程,燃料气化卑从74%上升到96%。
3.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2001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9天,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思考贵阳市在治理酸雨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奏效的原因是什么?案例分析了推进家庭生活和企业生产使用清洁能源、搬迁污染大户、实现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对治理酸雨的作用。
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
总结:教材选取我国一北(北京)、一南(贵阳)两则案例,虽然它们的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大气污染物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上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此可以说明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等措施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具有的普遍意义。
[经典例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回答(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D.节省城市用地(2)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C.城市连片发展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3)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解析】随着轿车更多地进入家庭,对家庭、交通、人口分布及环境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综合分析其利与弊。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扩大出行范围。
但由于数量增多停车占地、燃油消费也会增多,也会给交通带来较大压力,降低交通效率。
(2)大城市交通设施完备,家庭轿车大量使用可使部分市民迁往城市外围的郊区,从而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但由于往来频繁会加重道路交通压力,使道路通行能力降低。
(3)城市人口集中,车流量大,排放汽车尾气直接污染大气,降低城市大气质量。
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烃(制冷剂)影响所致。
尾气对水体不会造成直接大范围污染,也不会引起大规模酸雨危害。
【答案】(1)C(2)D (3)D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①“总悬浮颗粒物”:②可吸入颗粒物:③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2)酸雨①概念:②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④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A.特点B.分布二、大气污染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42.大气污染的防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