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西综:生理学各章复习重点提炼

合集下载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生理学》期末复习各章填空题归纳第一章绪论1.刺激引起反应所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机体不断地_______________自身衰老的结构,同时又不断地_______________自身结构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3.分布于__________为细胞内液;分布于__________为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脑脊液。

4.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_______________称为兴奋性,衡量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_________。

5.神经调节是指通过___________的活动,对体内___________的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_______________两种。

6.反射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的。

答案:1.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刺激强度的变化率2.破坏和清除重新建造3.细胞内的体液细胞外的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4.动作电位的能力阈值5.神经系统各组织器官反射条件非条件6.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当细胞受刺激时, _________减小,产生____________,达到某一个临界值时就产生动作电位。

这一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是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它是导致____通道开放的关键因素。

2.载体易化扩散具有三个特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同一细胞动作电位传导是通过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_____________而实现的。

4.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初长度呈________,肌肉在某一初长度进行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此时的初长度为_______________,此时的负荷为_______________。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之生理病理药理重点总结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之生理病理药理重点总结

1生理学细胞基本功能1.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放屁):高浓度→低浓度(只要是扩散就是高到低);不耗能;主要转运气体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通道:离子载体:葡萄糖、氨基酸(营养物质)主动转运→耗能(男主动追女、花钱)低浓度→高浓度(男人结婚之前是孙子、结婚之后是大爷)代表:钠—钾泵“单纯扩散是个P、易化扩散离子养(营养)、主动转运钠钾泵”“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普通细胞→易化扩散;葡萄糖进入肠、肾等器官→继发性主动转运”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出胞(大分子)2.细胞生物电、兴奋性兴奋性的核心:“电”(男人见到美女兴奋、放电)正常细胞:内钾外钠(和谐家庭→男人下班要回家,在外面女人流泪→咸的)电位:静息电位:静息状态(K+通透性增加、外流,把正电荷带到外面)→“静钾动钠”极化:“外+内-”→和谐家庭:男人(外)赚钱(+)、妇人(内)花钱、花到透支(-)K+外流→外+增加→外+内-(极化)超极化:负值增大(-70~-100mV)去极化:负值减小(-70~-50mV)复极化:从去极化恢复到“外+内-”(-50~-70mV)动作电位:受刺激、兴奋状态(Na+通透性增加、内流)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外流阈值: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0兴奋传导特点:“两根电线”(平行线):完整性(缺一不可);绝缘性(电线外面裹了一层绝缘皮);安全性(绝缘了就安全了);双向性(2根线、2个方向);不疲劳性、不衰减性(持续供电)3.骨骼肌收缩功能:“ACCA”→“神经肌肉接头前膜进去Ca2+出来ACh(乙酰胆碱)”Ca2+进入大脑、发出指令、释放ACh兴奋-收缩藕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藕联因子是Ca2+血液1.血液组成、特性内环境与稳态→内环胞外(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301(3个液,1个0:组织液、血浆、脑脊液、淋巴)动态平衡是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理化动态平衡)血液→组成:血浆+血细胞血浆蛋白:组成: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功能:形成胶体渗透压;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抵御微生物入侵(与上面对应)“鲜蛋(纤维蛋白)用白(白蛋白)胶(胶渗)水凝固(鲜蛋作用)后、有免疫(球蛋白)抵抗作用”理化特征:亮晶晶大盐粒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NaCl形成,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粘乎乎的鸡蛋清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组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考试的时候99.99%的物质合成部位都在肝,只有EPO的合成在肾。

2019考研西综复习笔记:生理学(11)

2019考研西综复习笔记:生理学(11)

2019考研西综复习笔记:生理学(11)1.窦房结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哪些因素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考点]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解析]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对与潜在起博点的控制,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1) 抢先占领(2) 超速压抑心肌自律性受下列因素影响:自律性的高低受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舒张电位的水平,以及阈电位水平的影响。

①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除度快,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单位时间内爆发兴奋的次数增加,自律性就增高,反之,自律性就降低。

②舒张电位的水平:舒张电位的绝对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别就减小,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则降低。

③阈电位水平:阈电位降低,由舒张电位到达阈电位的距离缩小,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试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上段:坡度较平坦。

表明P02变化大时,血氧饱和度变化小。

意义: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水平。

中段:坡度较陡。

表明PO2降低能促动大量氧离。

意义:维持正常组织氧供。

下段:坡度更陡:表明: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急剧下降。

意义:维持活动时组织氧供。

右移:氧离容易,氧合难。

左移:相反。

2.试述血中二氧化碳增多、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其作用途径有何不同。

[解析]当浓度的pco2是维持呼吸运动的重要生理性刺激。

c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

①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当pco2升高,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作用到延髓呼吸中枢使之兴奋,导致呼吸加深加快。

②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对h+敏感。

其周围的细胞外也是脑脊液,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对h+和hco-3相对不通透,而co2却很易通过。

当血液中pco2升高时,co2通过上述屏障进入脑脊液,与其中的h2o结合成hco-3,随即解离出h+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在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延髓呼吸中枢神经元兴奋,而增强呼吸。

生理学各章重点内容

生理学各章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规律等。

[重点]:1.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临床关系2.生命的基本特征3.内环境与稳态4.生理功能的调节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难点]:1.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2.生理功能的调节3.正负反馈与前馈[基本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新陈代谢(metabolism);兴奋性(excitability);适应性(adaptability);生殖(reproduction);刺激(stimulus);反应(response);兴奋(excitation);抑制(inhibition);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阈值(threshold);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homeostasis〕;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反射(reflex);反射弧(reflex arc);前馈(feed-forward);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课时]:2学时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等。

[重点]:1.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2.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概念和形成的离子机制3. 局部兴奋、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4.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影响因素5. 肌肉收缩原理[难点]:1.继发性主动转运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3. 前负荷、后负荷及肌肉的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基本概念]: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酪氨酸激酶途径(tyrosine kinase pathway);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胞内Ca2+稳态〔intracellular calcium homeostasis〕;电压门控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配体门控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钙振荡〔Ca2+ oscillations〕;钙调素〔calmodulin,CaM〕;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IEG〕;核转录因子〔neclear factor-KappaB,NF-κB〕;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去极化〔depolarization〕;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复极化〔repolarization〕;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 contraction coupling〕;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强直收缩〔tetanus contraction〕;第三章血液[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生成调节及其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型的分类和意义等. [重点]:生理止血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难点]:1.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及生理意义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基本概念]:全血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 of blood);粘滞度(viscosity);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of blood plasma);晶体渗透压(crystalloid osmotic pressure);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可塑性变形(plastical deformability);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爆式促进因子(burst promoting activator,BPA);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id,B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id,CFU-E);血小板粘附(thrombocyte adhesion);血小板聚集(thrombocyte aggregation);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al hemostasis);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ABO血型系统(ABO blood-group system);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素(agglutinin);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第四章血液循环[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生理特性、植物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等。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展开全文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科学,是医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生理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等机能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调节和控制机制。

第一章:绪论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生理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分类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生物体内部环境的概念和稳态调节原理。

第二章:细胞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细胞内信号转导的机制和细胞运动的原理。

第三章:神经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递的机制、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感觉器官的基本原理和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处理过程。

第四章:心血管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原理和调节机制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血压的调节和心血管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第五章:呼吸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的物理原理、呼吸的神经调节和化学调节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和调节异常的生理学基础。

第六章:血液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血液成分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凝固的生理机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节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血液相关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第七章:消化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酶的分类和作用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胃酸的分泌和胃肠动力的调节机制。

第八章:生殖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雄性和雌性激素的合成和作用,以及生殖周期和孕育过程的生理学基础。

第九章:内分泌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生理过程和功能的科学,它涵盖了人体各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生理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1.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核糖体、线粒体等。

-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和代谢过程。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2.神经生理学:-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类型。

-神经传递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

3.肌肉生理学:-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组成。

-肌肉收缩和运动的机制。

-肌肉疲劳和补充能量的过程。

4.循环生理学:-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循环。

-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

5.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的机制和调节。

-气体交换和酸碱平衡。

6.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器官的分泌和吸收。

-食物消化和能量代谢。

7.代谢生理学:-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的过程。

-激素的合成和调节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储存。

8.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过程。

9.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肾脏的滤过、吸收和分泌。

-尿液的形成和调节。

10.免疫生理学:-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机制。

-免疫的调节和记忆作用。

以上是生理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章节涵盖了特定的生理功能和机制。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生理学各章重点

生理学各章重点

生理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等基本概念。

2、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3、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1、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2、重点: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等概念。

3、介绍:生理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

(2)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兴奋性和兴奋,阈电位与局部兴奋;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锋电位与Na+平衡电位);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4)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特点与产生机制。

(5)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特征。

兴奋-收缩耦联。

2、熟悉(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张力-速度关系曲线,长度-张力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

(2)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单收缩、强直收缩;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前负荷、后负荷、肌肉的收缩能力。

3、了解(1)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动作电位的研究手段(平衡电位、改变离子浓度;通道阻断剂;电压钳与膜片钳)(3)了解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

(4)骨骼肌的细微结构,肌小节,粗肌丝和细肌丝,肌管系统。

【教学内容】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

《生理学》背诵重点

《生理学》背诵重点

《生理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的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3、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4、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主动转运时所需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某些离子的浓度梯度,在这些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5、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膜中的受体称为膜受体,位于胞质内和核内的受体则分别称为胞质受体和膜受体。

6、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DG、cGMP、Ca2+。

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较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IP37、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相对平稳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8、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9、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成为兴奋-收缩耦联。

10、极化(polarization):生理学中,通常将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1、超射(overshoot):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12、血液凝固(bloodcogulation):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生理学每章重点概括(知识梳理)

生理学每章重点概括(知识梳理)

(每章重点的概括,不是很详细,可以快速阅读,查漏补缺~~~)(一)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③寡糖和多链糖.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⑴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

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⑵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

什么结构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2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4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被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思考题:1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答: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何谓内环境,及其生理意义?答:内环境就是指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内稳态就是生物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状态稳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机制。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完成的。

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意义在于:①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

②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兴奋性:机体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兴奋性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该电位称为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产生一次快速可逆转、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5易化扩散: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膜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6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称。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3.人体功能的调节可使机体适应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4.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方式,如动脉血压的减压反射调节;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方式,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分为4种,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理是K+外流。

3.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去极化)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复极化)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

4.将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结构基础是三联管。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是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中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为最重要的缓冲对。

2.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NaCl形成,其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从而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及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3.溶血是指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

4.临床和生理实验中用到的各种溶液中,如溶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称为低渗溶液,等于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溶液。

等渗溶液在临床应用广泛,如0.9%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

西医综合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

西医综合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

西医综合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

甲亢时 TSH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

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

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 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

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

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

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

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精心整理生理学基础总结绪论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4.胞外液。

5.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吞饮 动。

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 +内流与K +的外流及Na +—K +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阈电位是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三联体是兴奋一收缩耦连的结构基础,Ca2+是兴奋一收缩耦连的因子。

骨骼肌收缩形式根据后负荷的大小与刺激频率的高低分别表现为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单收缩、强直收缩。

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正常成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

血液具有运输、调节、防御和保护功能。

2.血浆由血浆电解质和血浆蛋白组成。

血浆蛋白由球蛋白(免疫),白蛋白(胶体渗透压),纤维球蛋白(血液凝固)组成3.血浆是包含多种溶质的水溶液。

其中晶体物质产生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Nacl,主要含有的阳离子na+。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人体生理学就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得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就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得总称。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与组织间液。

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4、内环境就是细胞直接生存得环境。

5、内环境得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得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得意义:就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得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得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就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得调节。

神经调节得基本方式就是反射(反射得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得变化所作出得规律性反应),反射得结构基础得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就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得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得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得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得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11、神经调节得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得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得生理过程。

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就是对神经与体液调节得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得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得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就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得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得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得因素:①膜对该物质得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得浓度差③温度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得帮助下进行得跨膜转运。

4.经载体得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与现象③竞争性抑制5.经通道得易化扩散就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得跨膜转运。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第⼀章绪论1.机体活动的调节⽅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调节,其中最主要的调节⽅式是神经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反馈调节控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

第⼆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动作电位的产⽣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2.细胞膜上的通道主要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单纯扩散、通道转运、载体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等5种。

4.影响⾻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和肌细胞收缩能⼒。

5.从能量消耗的⾓度看,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形式有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

6.CO2和O2等脂溶性物质进⼊细胞内是通过单纯扩散转运形式进⾏的。

7.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增⼤称超极化。

8.冲动达到神经-肌⾁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Ach,使终板膜主要对Na+的通透性增加。

9.使肌⾁在收缩前处于被拉长状态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0.产⽣动作电位的最⼩刺激强度称阈强度,不能产⽣动作电位的刺激称阈下刺激。

11.兴奋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刺激发⽣反应的能⼒,其能⼒⼤⼩与阈强度呈反⽐关系。

12.在神经纤维上给予有效刺激,要产⽣⼀连串冲动,必须使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于绝对不应期,如果刺激之间的间隔恰好等于绝对不应期,则只能传送⼀次冲动。

13.在⼀定范围内,肌⾁收缩产⽣的张⼒与初长度成正⽐,肌⾁在某⼀初长度时收缩产⽣最⼤张⼒,此时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

14.当膜内外电位差变⼩或消失,即膜内负电位变⼩成为零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15.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6.由神经⼲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复合动作电位,其幅度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

故当刺激神经⼲时,在⼀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就越⼤。

17.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的内流属于膜转运⽅式中的通道转运。

2019考研西综复习笔记:生理学(10)

2019考研西综复习笔记:生理学(10)

2019考研西综复习笔记:生理学(10)1.与心血管活动调节相关的感受器主要有哪些类型?简述它们的作用。

[考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调节、化学感受性调节。

[解析]与心血管活动调节相关的感受器主要有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2.心脏内有哪些自律组织?其电位特点如何?[考点]心脏的自律性。

[解析]自律组织分为快反应自律细胞,慢反应细胞。

3.简述心室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

[解析]心室肌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共5个时期。

0期:在外来刺激作用下,引起na+通道的部分开放和少量na+内流,造成膜的部分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70mv时,膜上na+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膜内电位向正电位转化,约为+30mv左右,即形成0期。

1期:此时快通道已失活,同时有一过性外向离子流(ito)的激活,k+是ito的主要离子成分,故1期主要由k+负载的一过性外向电流所引起。

2期:是同时存有的内向离子流主要由ca2+(及na+)负载和外向离子流(称iin由k+携带)处于平衡状态的结果。

在平台早期,ca2+内流和k+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相等,膜电位稳定于0电位。

3期:此时ca2+通道完全失活,内向离子流终止,外向k+流(iin)随时间而递增。

膜内电位越负,k+通透性就越增高。

使膜的复极越来越快,直到复极化完成。

4期:4期开始后,细胞膜的离子主动转运水平增强,排出内流的na+和ca2+,摄回外流的k+,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得以恢复。

4.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解析]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5.引起血管舒张的途径有哪些?(1)神经因素:舒血管纤维,主要有以下几种:1)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2)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3)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4)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2)体液因素1) 全身性体液调节心钠素2) 局部性体液调节血管舒张素组胺前列腺素前列腺素(3)反馈性调节1)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2)其他传入冲动和大脑皮层活动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2019考研西综生化讲义

2019考研西综生化讲义

单纯酶 脲酶、一些消化酶、淀粉酶、酯酶、核糖核酸酶
酶 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结合酶 辅助因子
金属离子:传递电子、稳定酶的构象、降 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
辅酶:决定反应的种类和性质。传递电子、 质子或一些基团
辅基:辅酶中与酶蛋白共价结合的辅酶, 结合紧密,在反应中不能离开酶蛋白
22
二、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执行其催化功能的部位
18
三、以rRNA为组分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rRNA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约占RN A总量的8 0%以上。
19
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核酸分子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 1. 嘌呤和嘧啶都含有共轭双键,它们的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 2. 纯DNA样品的A260/A280应为1.8;而纯RNA样品的A260/280应为2.0。
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 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有些蛋白质仍可恢复或 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
11
核酸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一、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参与核苷酸组成的主要碱基有5种。属于嘌呤类化合物的碱基有腺嘌呤(A)
(四)加氢反应: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 所需的氢原子由NADH+H+提供,后者来自3-磷酸甘油醛的脱氢反应
32
(五)糖酵解的调节
调节糖酵解途径流量最重要的是6-磷酸果糖激酶-1的活性。
6-磷酸果糖激酶-1
变构抑制剂: ATP和柠檬酸
丙酮酸激酶
变构激活制剂: AMP、ADP、1,6-二磷酸果糖、 2,6-二磷酸果糖(最强的变构激活剂)
变构抑制剂: ATP
变构激活剂: 1,6-二磷酸果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考研西综:生理学各章复习重点提炼
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
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增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
控制信息的作用 ,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
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 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 TSH 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
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个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
交换和动作电位。

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
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

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
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 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
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
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
的基础。

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

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
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所以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

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

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

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有平台期、有超辐射,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避免房室的收缩重叠,几个“?”:窦房结自律性?高,心室肌细胞收缩力?强,浦肯野纤维传到速度?快,房室交接处传导速度?慢。

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是考试重点也是难点,以左心室为例的典型心动周期的生理表现是常考点,同学们在复习时也要归纳一下“?”:快速射血期末左室压力?高,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容积?小,心房收缩期末左室容积?大,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力?高,等容收缩期末主动脉压力?低,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快。

心输出量的调节也是考试重点,但在解题时总会觉得无从下手,主要是要弄清各种调节的大致机制及题目想考查哪方面内容。

微循环这部分注意记忆哪些血管在哪部分起什么作用,如:调节器官血流量其主要作用的血管是微动脉,具有体温调节功能的血管是动-静脉短路,其血液贮存库作用的血管是静脉等,大家复习后能够总结一下相关内容。

心血管反射近几年常考,主要考三种类型感受器即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心肺感受器。

同学们可查阅历年相关试题。

第五章呼吸
本章虽然从内容上看不算很多,但也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主要是肺脏的通气与换气及其调节。

肺通气?肺换气?氧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肺牵张反射等都是应该熟知的内容。

肺通气原理中肺表面
活性物质的相关内容要注意。

肺通气功能的每项指标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需要记忆,另外一些试题常常要作简单计算后才能解答,这就需要我们牢记一些公式,如:每份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肺换气中要注意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氧解离曲线和CO?解离曲线大家能够列表实行比较记忆。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也是一个大的重点章节,主要考点在于各个消化液的分泌成份及其相对应的调节,胃肠运动方式及影响因素。

应注意的是一些消化腺及几种重要激素。

?常考的胃肠激素有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能够将这三种对比记忆。

胆汁的分泌和调节中应注意几个学科的不同之处:生理学中胆汁不含消化酶,生化中胆汁含多种消化酶,生理学中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分泌,生化中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外科学中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泌。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重点掌握能量代谢的几个基本概念.如: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 RQ.基础代谢率,都是常考到的.另外还要注意 4 种散热方式.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也是一个重点章节,重点掌握各种物质吸收的部位和原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记住几个常考概念,如:肾小球滤过率,肾阈等.有效滤过压及其影响因素需要掌握.各物质吸收部位及原理是考试重点,为了方便解题,大家能够归纳出其重点内容.此外还有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义也需要掌握.
第九章感觉器官
重点掌握眼的折光系统,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特性,耳的听觉.眼的折光系统中要掌握晶状体的调节.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为考试重点,其中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特点要注意对比记忆.耳的听觉简单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