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2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71-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第25页。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中,体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从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几个运算定律?

生: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师:我们学习这些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为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师:好,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一些新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乘法交换律。(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师: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4×25=100(人) 25×4=100(人)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4×25=25×4(板书)

师:那请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你能归纳总结这个规律吗?

生: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试着自己验证一下。(生举例验证) 师:你们的验证结果是怎样的?

生:猜测是对的,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很好,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通常我们会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a×b=b×a)

2.教学乘法结合律。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共同探讨,得出乘法算式中同样也有交换律,那么乘法中会不会也有结合律呢?下面我们继续观察植树情景图。

师:从情景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生: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2桶浇水。

师:根据这一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新的数学问题吗?

生:这些树一共需要浇多少桶水?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能解答这一问题吗?

生:不能,还需要结合“一共有25个小组”这一已知条件才可以。

师:好,现在谁能把这一数学问题完整地说一遍?

生:同学们植树,一共分成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需要浇多少桶水?

师:好,问题完整了,你会解答吗?自己试一试。

生: (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师:你能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吗?

生1: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有多少棵树,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生2: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个小组要浇多少桶水,再算25个小组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25×5)×2=25×(5×2)

师:像这样的三个数连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都相等吗?你能举几个例子试试吗?

课件出示: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因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看看谁表示的既简单又清楚?

生:(a×b)×c=a×(b×c)

在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趁势引出乘法结合律的教学,然后通过对比、观察,总结出乘法结合律,并通过举例进行不完全归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加法的哪两个运算定律?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我们来看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交换律是两数相加或相乘,交换加数或因数的位置,和或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先把前两数相加或相乘,或者先把后两数相加或相乘,和或积不变。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们今天学习了乘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5×4=4×25 (25×5)×2=25×(5×2)

a×b=b×a (a×b)×c=a×(b×c)

教后反思:

本节课突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完成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列举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算式等式)去感受,再经过学生的大胆交流,自然地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内容,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