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雅颂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部分,合称十五国风。“国风”,就是列国的土风歌谣,共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即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王畿一带的音乐;大、小雅即是周王室的乐歌,现存《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是祭祀歌曲;《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
赋比兴
赋、比、兴,是儒者根据《诗经》艺术所总结归纳出来的三种表现方法。其中赋是铺陈其事而言之的意思,为赋诗行文中最常用的一般方法。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拟的意思。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也就是一首诗或者一章诗的开头或起情之辞。
四家诗
《诗经》经秦火后,至汉复传,传诗者共有四家,即齐、鲁、韩、毛。齐人辕固所传的叫齐诗,鲁人申培所传的叫鲁诗,燕人韩婴所传的叫韩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的叫毛诗。齐诗,韩诗,鲁诗同属今文学派,毛诗属古文学派。
三家诗
指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所传的“齐诗”、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今文”中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
楚辞
楚辞是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之间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它的句法参差交错,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因为“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373句,2477字。诗人在这首长诗中,以浪漫奇特的构思和深沉悲愤的激情,结合自己的身世遭际,塑造了一位血肉丰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精湛的艺术。诗中的主人公是现实中诗人的射影,而《离骚》一诗正可看作诗人的自叙传。
屈宋
屈宋,是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辞赋家宋玉的合称。屈原,名平,是骚体的开创者,是中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宋玉,又名子渊,相传是屈原的弟子,以辞赋著称,代表作有《九辩》、《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等。
汉大赋
汉大赋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四百多年,是汉赋的典型形式。汉大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主要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新体赋
新体赋,即散体大赋,是汉初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用韵散文。新体赋在内容上主要是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则改变了楚辞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专事铺叙。其根本特征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
抒情小赋
赋体文学中最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一类。抒情小赋篇幅短小,抒情性强,题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语短情长,辩丽可喜,更具可读性。代表作是扬雄的《逐贫赋》、张衡的《归田赋》等。
汉赋四大家(马扬班张)
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西汉中期人,字长卿,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等。扬雄,西汉后期人,字子云,代表作有《甘泉赋》《逐贫赋》等。班固,后汉前期人,字孟坚,代表作有《两都赋》等。张衡,后汉中期人,字平子,代表作有《二京赋》等。
文章西汉两司马
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当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为最高,赋以司马相如成就为最高,故名。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列“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为一篇,并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著有《史记》。司马相如,字长卿,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史记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著。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鲁迅评论《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汉
《史记》《汉书》的并称。《史记》,又称《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著。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汉书》,又称《前汉书》,班固著。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乐府
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其特点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为完备的一部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在这部书中,他将乐府歌词分作十二大类,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现存100卷,共5000多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是指汉代难以确定绝对创作年代的佚名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古诗十九首》的共同主题是咏叹人生不幸、哀愁和苦闷,是汉末乱世的人生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