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经皮吸收制剂
经皮吸收制剂
• 3.皮肤附属器
• 皮肤附属器包括汗腺、毛囊、皮脂腺。毛 孔、汗腺和皮脂腺从皮肤表面一直到达真 皮层底部。毛孔、汗腺和皮脂腺总面积与 皮总表面积相比小于 1%,在大多数情况下 不成为主要吸收途径,但大分子药物以及 离子型药物可能由此途径转运。
(二)药物在皮肤内的转运
• 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有两 条途径,
(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 1.皮肤的水合作用 • 角质细胞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自身发
生膨胀和降低结构的致密程度,高程度的 水合作用最终可使细胞膜破裂。水合作用 使药物的渗透变得更容易。角质层含水量 达50%以上时,药物的渗透性可增加 5~ 10 倍,水合作用对水溶性药物的促进吸收 作用较脂溶性药物显著。
5mg 的药物就已经不容易制备成理想的 TDDS; 5)生产工艺和条件较复杂。
二、经皮吸收制剂吸收过程及影响 吸收的因素
•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构造 • 结构上皮肤可简单地分为四个主要层次,
即角质层与生长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组 织以及皮肤附属器。角质层和生长表皮合 称表皮。
• 1.表皮
• 人体皮肤最外层角质层是由死亡的角化细胞组成, 厚度随身体不同部位而异,一般额部、腹部等部 位较薄,掌部等最厚。角质细胞膜为脂质、蛋白 质和非纤维蛋白等相互镶嵌组成的致密交联结构 而成为外来物质渗透的屏障,细胞间主要是由类 脂形成的双分子层结构。一般认为,对于脂溶性 较强的药物,角质层的屏障作用相对较小,主要 的限速因素是由角质层向生长表皮的转运过程, 而分子量较大的药物、极性或水溶性较大的药物 则较难透过,在角质层中的扩散是它们的主要限 速过程。
• 3.皮肤条件
• 角质层受损时其屏障功能也相应受破坏,湿疹、 溃疡或烧伤等创面上的渗透有数倍至数十倍的增 加。氢化可的松在正常皮肤的渗透量仅为给药量 的 1%~2%,一旦除去角质层后,渗透量增加至 78%~90%。用有机溶剂对皮肤预处理亦有类似 效果,可能是因角质层中类脂的溶解或被提取后 形成渗透通路。
经皮吸收制剂课件
26
n 数据处理 以累积经皮渗透量对时间作图
稳态透过速率(JS)、透过系数(P)、皮肤累计渗透 量(M)、 时滞(tL)。
27
n Js就是药物累积经皮渗透量-时间曲线的 直线部分的斜率。
n 将图中曲线的直线部分延伸与时间轴相 交,得截距,即可估算滞后时间(Lag time,tL) 。
一、皮肤的生理构造
8
n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成人皮肤总面积为1、5 ~ 2、2m2, 占体重的14% ~ 16%。
n 皮肤主要由表皮(epidermis)、真皮(dermis)和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 tissue)组成,还有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
n 皮肤表面有一层脂质称表面类脂 ( skin surface lipids), 主要来源 于皮脂腺的分泌和皮肤脱落的表皮细胞。
11
(二)药物理化性质 n 分配系数与溶解度 n 分子大小与形状(Mr>500难透过角质层,线性>非线性) n pKa (分子型通透性大) n 熔点(低,易透过) n 分子结构 (三)剂型因素 n 剂型 n 基质 n pH值 n 药物浓度与给药面积 n 透皮吸收促进剂
12
四、促进经皮吸收的方法 (一)化学方法 1、经皮透过促进剂(增强药物经皮透过性的一类物质)
24
3、接收液的选择 生理盐水、 (pH7、2-7、4)磷酸盐缓冲液 、40%
PEG400。 4、温度的控制 渗透扩散池夹层水浴的温度应使皮肤表面温度接近生 理温度32℃。
25
5、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n 方法: n 将装配好的扩散池装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在不
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
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6-12 08:12 共6人浏览[大] [中] [小]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考点1:经皮吸收制剂概述1.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经皮吸收制剂,双称透皮给药系统(TDDS、TDS),透皮治疗系统(TT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给药剂型。
2.TTS的特点(优点)(1)可避免肝脏的首关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以及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2)可以减少给药次数;(3)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4)使用方便,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
3.TTS的缺点(1)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药物仅限于强效类;(2)大面积给药,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3)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4.TTS的基本组成TTS的基本组成可分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附层和保护层,它们的作用分别是:(1)背衬层。
一般是一层柔软的复合铝箔膜,厚度约为9μm,可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
(2)药物储库。
由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等,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
(3)控释膜。
一般是由乙烯一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致孔剂组成的微孔膜。
(4)粘附层。
由无刺激性和过敏性的黏合剂组成,如天然树胶、树脂和合成树脂等。
(5)保护层。
为附加的塑料保护薄膜,临用时撕去。
5.TTS的质量要求皮肤贴片应外观整洁,冲切口光滑,无锋利的边缘,性质稳定,无刺激性,有均匀一致的应用面积。
☆☆☆考点2:TTS的类型TTS可分储库型和骨架型两大类。
储库型经皮吸收制剂是指药物被控释膜或其他控释材料包裹成储库,由控释膜或控释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是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聚合物骨架材料中,由骨架材料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经皮吸收制剂第一节概述
1. 定义:经皮吸收制剂或称经皮给药系统
(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TDDS, TTS): 是指经皮肤敷贴方 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 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 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通过附属器
毛囊、皮脂腺
汗腺
细胞内 细胞间
活性表皮
真皮
毛细血管吸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一、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1. 皮肤的水合作用:水合程度高,药物渗透性增加 2. 角质层的厚度:与用药部位、年龄、性别等多种因
素有关 3. 皮肤条件:角质层受损、某些皮肤病、皮肤温度等 4. 皮肤的结合与代谢:
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
❖ 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 ❖对于离子型药物及水溶性大分子,由于在角质层
透过速率很慢,附属器官是其主要吸收途径 ❖经皮离子导入过程中,皮肤附属器官是离子型药
物透过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物通过皮肤的途径
药物从介质中释放
表面皮脂层
通过表皮 角质层
能对某些药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使用清洁方便,便于安装 供应室和接受室内都有很好的搅拌和控温装置. 挥发性的药物与介质在供应室内不会挥发 接受室有适当的容积,能在实验过程中维持漏槽条件,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
1. 物理学方法: 2. 化学方法: 3. 生物学途径:
经皮吸收制剂名词解释
经皮吸收制剂名词解释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缩写为TDDS)是一种旨在通过人类皮肤进行药物诊疗的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将药物的激活成分有效地注射到血液中,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健康并减少毒性副作用。
典型的经皮吸收制剂包括离子替代物(如乙酰氯),此外还有化学衍生物(如氯米松)和复合物(如贝伐珠单抗)。
这些经皮吸收制剂有助于将药物活性成分转换为适应的分子大小,以便它们能够通过皮肤表面的细胞膜进入血液。
经皮吸收制剂首先注入了一层薄膜,该薄膜会吸收药物的活性成分,并转移到血液中。
薄膜的细胞膜是由水溶性的蛋白质和非水溶性的脂质组成的,它们保持了合适的药物分子大小,以便它们可以通过表面的细胞膜进入血液。
经皮吸收制剂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具有减少毒性副作用的能力。
其原因在于药物分子更容易通过皮肤进入血液,从而实现良好的药物释放和吸收,从而减少药物在人体内的毒性副作用。
另外,经皮吸收制剂在某些病症的治疗方面也具有优势。
由于它不需要大量的胰腺分泌,可以有效地降低对肝脏的负荷,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过程。
此外,它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传统的药物会产生的刺激性副作用也会有所减轻。
此外,经皮吸收制剂有助于保持正常的药物水平。
这是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将活性成分持续地释放到血液中,从而保持血液中的药物含量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经皮吸收制剂是现代药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广泛应用于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物研发中,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从而调节疾病的发展趋势,省去口服药物给病人带来的负担,同时更有效地减轻毒性副作用。
毫无疑问,经皮吸收制剂在未来的药物研究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经皮吸收制剂
3. 氮酮类及其同系物:
4. 表面活性剂:阴、阳、非、卵磷脂
5. 角质保湿及软化剂:尿素、水杨酸、吡咯酮类
6. 贴烯类:薄荷醇、樟脑、柠檬酸等
可编辑课件PPT
10
二)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 1. 物理学方法: 2. 化学方法: 3. 生物学途径:
可编辑课件PPT
11
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内容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处方研究步骤 1. 处方前工作 2. 处方设计与实验室评价 3. 临床评价与生产
使用清洁方便,便于安装
供应室和接受室内都有很好的搅拌和控温装置.
挥发性的药物与介质在供应室内不会挥发
接受室有适当的容积,能在实验过程中维持漏槽条件,接 受介质与皮肤的接触界面不残存气泡和不形成屏障,易观 察与采样
皮肤夹在供应室与接受室之间,皮肤的屏障层不会受损害
可编辑课件PPT
19
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
经皮吸收制剂既可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
疗作用。
可编辑课件PPT
1
2. TDDS优点
1)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 活,提高了疗效;
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增强了治疗效 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 应性;
4)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 异和个体内差异;患者可自主给药;
3. TDDS的局限性:大多数药物的皮肤透过率很低
可编辑课件PPT
2
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 1. 角质层: 2. 生长表皮: 3. 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 4.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中药经皮吸收制剂
第十一章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 delivery system TDS),又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TTS)它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经皮给药制剂是一个历史悠久、应用较广并融合了现代制药技术的一类制剂,曾用的软膏剂及硬膏剂就是其中的一种传统经皮给药制剂。
由于临床常用的口服与注射制剂入药途径会对肝脏与胃肠产生毒副作用,而经皮给药制剂具有可克服首过效应、减轻毒副作用和可随时去掉等优点,因此经皮给药系统的研制成为当今世界药学界的重要课题。
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剂型,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和穴位,经体表(皮肤)等吸收作用于人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经皮吸收技术及方法研制的一种中药外用制剂。
包括传统的软膏剂、硬膏剂及油膏等。
第一节概述一、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与前景中药外治法历史悠久,中国古代许多医籍中均有记载有关中药外治的方法。
《内经》中就有许多章节记载有关中药外治的内容,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本草纲目》述及外贴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
《集救广生集》与《理论骈文》是我国历史上论述外治法的两部专著,尤其是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总结了我国清末以前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提出了贴、涂、熨、洗、点等百余种外治法,方剂多达1500余首。
在这部专著中吴尚先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而奠定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中药经皮给药剂型,如软膏剂、硬膏剂、油膏剂等。
经皮吸收制剂名词解释
经皮吸收制剂名词解释
经皮吸收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药物给药方式,是一种可以通过皮肤吸收的药物。
它的研发是极有必要的,因为大多数药物的有效吸收需要经过胃肠道分解,而这种吸收方式会降低药物的疗效,甚至完全失去有效性。
经皮吸收制剂可以使用者直接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经皮吸收制剂可以分为多种,包括贴剂、膏剂和膜剂,还可以分成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其中贴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一层薄膜中,贴在皮肤上;膏剂是用于皮肤表面,具有保湿作用;膜剂是用于皮肤表面,由特定的聚合物或水溶性溶剂组成,作用是控制药物的释放及其吸收。
经皮吸收制剂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它简化了药物给药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疗效,无须经过胃肠道,并且可以使用者自己在家中使用,避免了病人的不便;其次,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释放更有节奏,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药物的释放,使药物有效的维持在体内;最后,它可以使用者的病情更加全面,补充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缓解更多的病症。
总的来说,经皮吸收制剂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药物给药方式,它给病人提供了便捷、安全、有效的药物给药方式,被大多数患者以及医生所接受。
因此,越来越多的药物正在采用经皮吸收的方式进行给药,受到更多患者的欢迎。
在未来,经皮吸收制剂将会被用于更多的慢性病的治疗,并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十七章经皮吸收制剂
第十七章经皮给药制剂(TDDS,TTS)教学目的:学习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和基本组成、特点、分类、研究技术、制备方法、质量控制。
教学要求:1、掌握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和分类。
2、掌握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的经皮吸收。
3、熟悉经皮吸收制剂的常用材料和制备方法。
4、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
5、了解经皮给药贴剂。
§1概述定义: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一、TDDS的发展与特点1、特点:(1)优点:避免首过效应、胃肠灭活,提高疗效;维持恒定血药浓度、减少胃肠给要的副作用;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用药顺应性;可自主用药、减少个体间、个体内差异。
(2)缺点:起效慢;剂量不宜过大;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物不宜制成TDDS;生产工艺和条件复杂。
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一)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角质层、生长皮层、真皮层、皮下脂肪组织,角质层、生长皮层合称生长表皮。
(1)角质层:对于脂溶性较强的药物,由角质层向生长表皮的转运过程是其吸收的限速过程;分子量大、极性或水溶性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是其限速过程。
(2)生长表皮:某些情况下可能成为脂溶性药物的渗透屏障。
(3)真皮和皮下组织: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毛囊、汗腺。
(4)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
大分子药物以及离子性药物可能有这些途径转运(二)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1.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转移至体循环:制剂→角质层→生长皮层、真皮层→毛细血管→体循环2.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2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一、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一)生理因素1、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细胞能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自身发生膨胀和减低结构的致密程度。
药物的渗透性增加。
对水溶性药物的吸收促进更明显。
1、质层的厚度:2、肤条件:角质层是否受损;皮肤温度升高药物的渗透速度加快。
漏槽条件
经皮给药的药物选择
选择经皮给药的最主要因素是临床的合理性。 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通过胃肠道黏膜与肝脏 的首过效应、生物半衰期短和需要长期给药为 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假如从临床考虑某个药物制成经皮给药系统, 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药物剂量小
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 1. 角质层: 角质层: 2. 生长表皮: 生长表皮: 3. 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 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 4.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
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毛细血管, 转移至体循环 药物在角质层转移→角质层扩散→由角质层向下 层组织转移→在生长表皮和真皮中扩散→被真皮 上部毛细血管吸收→向体循环转移 此为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
透皮扩散池有供给室和接受室组成,两个 TDDS 室之间可夹持皮肤样品、TDDS或者其他 膜材料。扩散池装入药物及其载体,接受 池填装接受介质。(图见教材P435)
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设计扩散池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扩散池应考虑的因素: 所有材料不应吸附试验的药物,一般为玻璃、 所有材料不应吸附试验的药物,一般为玻璃、有机玻璃可 能对某些药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使用清洁方便, 使用清洁方便,便于安装 供应室和接受室内都有很好的搅拌和控温装置. 供应室和接受室内都有很好的搅拌和控温装置 挥发性的药物与介质在供应室内不会挥发 接受室有适当的容积,能在实验过程中维持漏槽条件, 接受室有适当的容积,能在实验过程中维持漏槽条件,接 受介质与皮肤的接触界面不残存气泡和不形成屏障, 受介质与皮肤的接触界面不残存气泡和不形成屏障,易观 察与采样 皮肤夹在供应室与接受室之间, 皮肤夹在供应室与接受室之间,皮肤的屏障层不会受损害
经皮吸收制剂
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section 1 summary一、summaryDefinitio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he shorted form is TDDS,TTS: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控释制剂。
欧美国家习称贴剂( patch),我国多称为贴片。
如强生公司的邦迪牌止血贴,防水贴。
根据TDDS的这一定义,它们不包括经皮肤给药,但是仅在皮肤或皮下局部组织发挥作用的外用制剂,如常用的软膏剂、硬膏剂、酊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
但是由于在TDDS和一些外用制剂的研制过程中都涉及药物经皮渗透的问题,采用某些相同或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故在一些场合尤其在日本医药界也将一些需要透过皮肤发生作用的外用制剂视为TDDS。
实际上,TDDS与大多数外用制剂在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
为明确起见,在本章内容中,除有特殊说明,仍将TDDS的范围界定在发生全身作用的制剂,而所述及的有关药物透皮原理及其方法学均可作外用制剂研究和开发的参考。
1. the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DDS我国中医药学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清代吴尚先据多年医疗经验,收集了大量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提出了内病外治方法,并强调“外治(外贴膏药)与内治(内服药)有殊途同归之妙”。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中药外用制剂如中药巴布剂、青藤碱贴片-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风痛宁贴片;青龙贴-哮喘等内科疾病已取得一定成绩。
穴位给药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的经皮给药方法。
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体表的部位,穴位是脏腑气血汇集之处。
中药穴位药一方面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穴位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
《经皮吸收制剂已有》课件
糖尿病治疗
透皮胰岛素的使用方便了糖尿病患者。
经皮吸收制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制剂技术改进
通过新的透皮吸收制剂给药方法和技术的开发,提高药物越皮速率及渗透机制。
研究新型应用领域
在其它领域中探索透皮给药的可能性,如脱髓鞘性疾病、心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等。
1 方便
无需注射或摄入药物,使 用简单。
2 无痛
3 可控制
不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受, 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药物的渗透率、吸收速度 等参数可以通过制剂设计 进行控制。
经皮吸收制剂的应用
镇痛剂
止痛药的透皮给药器具有快速镇痛的效果。
皮肤药物
外用药物,如皮肤消炎、治疗皮炎等。
避孕药
透皮避孕贴的使用率逐年提高。
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历程
2 0世纪60年代初
首次有研究表明经皮给药的概念。
2 0世纪70年代
开始研究透皮渗透真空法。
2 0世纪80年代
开始出现市场上的经皮给药产品。
2 0世纪90年代
出现了许多新的制剂技术。
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1
贴剂
贴片、透皮贴剂等。
2
凝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软膏、搽剂等。
3
乳膏
乳剂、乳霜等。
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
经皮吸收制剂已有
本PPT将会介绍经皮吸收制剂的历史、类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让我们 一同探索这个神奇的医学领域。
需求背景
1 病人需求
疼痛或不适的口服或注射 治疗。
2 医生需求
3 医药公司需求
快速,安全且可靠的疗效。
创新性产品以及更大的市 场和营收。
经皮吸收制剂的定义
经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一、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一)生理因素 1、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细胞能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自身发生膨胀和减低结构 的致密程度。药物的渗透性增加。对水溶性药物的吸收促进更明显。 1、质层的厚度: 2、肤条件:角质层是否受损;皮肤温度升高药物的渗透速度加快。 3、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结合作用是指药物与皮肤蛋白或脂质等的结合,
2、物化性质: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500Da,油水分配系数对数值为 1-2。熔点小于
200℃等。
3、生物学性质:生物半衰期短,对皮肤无刺激,不发生过敏反应。
二、经皮给药贴剂的种类
粘胶层
背衬层
控释粘 胶层
。 。 。。。。。。。。。 。 。 。 。。。。。。。。。。。。。。。。。 。。。。。。。。。。。。。。。。。。。。。。。。。。。。。。。。。。。。。。。。。。。。。。。。。。。。。。。。。。。。。。。。。。。 。。。。。。。。。。。。。。。。。。。。。。。。。。。。。。。。。。。。。。。。。。。。。。。。。。。。。。。。。。。。。。。。。。。。。。。。。。。。。。。。。。。。。。。。。。。。。
用的扩散池有直立式和卧式两种 保证整个透过或扩散过程具有稳定的浓度梯度和温度,尽量减少溶剂扩散层的影 响。 2.扩散液和接收液 (1)扩散液:
难溶性药物(饱和水溶液)。 对于一些溶解度较大的药物,应保证扩散液浓度大于接收液浓度(至少 10 倍以上)。 (2)接收液: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为了维持有效浓度梯度,可选用不同 浓度 PEG 400 和乙醇、甲醇、异丙醇水溶液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剂溶液等。 3.皮肤种类和皮肤分离技术: (1)皮肤种类:人体皮肤、家兔、小鼠、无毛小鼠(裸鼠),其次为大鼠、豚鼠、 猪、狗、猴、猩猩等。 (2)皮肤分离技术:真空密闭包装后置-20℃保存 体内评价主要是指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和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 (二)其他一些质量控制:粘附力、快粘力和内聚粘力 贴剂应保持下列四种力的大小关系:粘附力(胶粘剂与基材间粘附力)>胶粘剂 的内聚力>粘着力(胶粘剂与皮肤间的粘附力)>快粘力。
4
药库层
(3) 周边粘胶骨架扩散型
新疆医科大学《药剂学》教案
三、经皮给药贴剂的辅助材料 (一)压敏胶: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粘材料,包 括聚异丁烯(PIB)类压敏胶、丙烯酸类压敏胶、硅橡胶压敏胶。 (二)背衬材料、防粘材料、骨架与储库材料 四、经皮给药贴剂的生产工艺 第四节、经皮给药贴剂的质量控制 (一)经皮吸收制剂体外评价 体外评价包括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度检查、体外经皮透过性的测定及粘着性能的 检查等。体外经皮吸收研究包括: 1.透皮扩散池:由供给室(donor cell)和接收室(receptor cell)组成,常
6
§1 概述 定义: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 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一、TDDS 的发展与特点 1、特点: (1) 优点:避免首过效应、胃肠灭活,提高疗效;维持恒定血药浓度、减少胃肠
给要的副作用;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用药顺应性;可自主用 药、减少个体间、个体内差异。 (2) 缺点:起效慢;剂量不宜过大;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物不宜制成 TDDS;生产工艺和条件复杂。 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
药库 层
闭合底盘
粘性泡 沫层
粘胶层
聚合物 基质
。。。。。。。。。。。。。。。。。。。。。。。。。
微型药库
(2) 粘胶分散型
(4) 微贮库型:兼具膜控型与骨架型的特点。
闭合底盘
吸收垫
背衬层
粘胶层
。。。。。。。。。。。。。。。。。。。。。。。。。。。。。。。。。。。。。。。。。。。。。。。。。。。。。。。。。。。。。。。。。。。。。。。。。。 。 。 。。 。 。 。。。。。。。。。。。。。。。。。。。。。。。。。
1
新疆医科大学《药剂学》教案
角质层、生长皮层、真皮层、皮下脂肪组织,角质层、生长皮层合称生长表皮。 (1) 角质层:对于脂溶性较强的药物,由角质层向生长表皮的转运过程是其吸收 的限速过程;分子量大、极性或水溶性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是其限速过程。 (2) 生长表皮:某些情况下可能成为脂溶性药物的渗透屏障。 (3) 真皮和皮下组织: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毛囊、汗腺。 (4)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大分子药物以及离子性药物可能有这些 途径转运 (二)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 1.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转移至体循环:制剂→角质
可延长药物渗透的时滞,也可在皮肤内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可在皮肤内酶的
2
新疆医科大学《药剂学》教案
作用下发生氧化、水解、结合、还原作用,但皮肤血流量低、酶含量低、TDDS 面积小,故几乎无明显的首过效应。 (二)剂型因素与药物的性质 1、药物剂量:剂量小、作用强,日剂量最好在几毫克范围内,不超过 10-15mg。 2、分子大小及脂溶性:M>600 较难通过角质层,M 越大,扩散系数越小。药物的 熔点越高、亲水性越强则在角质层的渗透率越低。药物在水中、油中的溶解度最 好比较接近。分配系数。 3、pH 与 pKa:非解理型药物具有较高的渗透性。 4、TDDS 中药物的浓度:浓度越高,渗透越快。 4、熔点与热力学活度 (1)熔点:熔点高的水溶性或亲水性的药物,在角质层的透过速率较低。药物在 水及油中的溶解度最好比较接近,而且无论在水相或是在油相均应有较大的溶解 度。 (2)药物经皮吸收的速度依赖于药物热力学活度,而其活度在饱和状态下最大。 三、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 (一)化学方法 1、渗透促进剂:能够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1) 氮酮类化合物:月桂氮桌酮(Azone),强亲脂性物质,促透作用起效缓慢,与 其他促进剂合用效果更好。 (2) 油酸:与丙二醇合用有协同作用,浓度不宜过高。 (3) 肉豆蔻酸异丙酯:刺激小,具很好的皮肤相容性,与其它促进剂合用有协同 作用。 (4) 醇类化合物:短链醇、脂肪醇、多元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 (5) 薄荷醇:清凉止痛,起效快副作用小。 (6) 表面活性剂:渗入皮肤、与皮肤成分相互作用,改变其渗透性质。非离子表 面活性剂刺激性小但促渗效果差;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皮肤的相互作用较强,但连 续应用有刺激。 (7) 二甲基亚砜(DMSO)及其类似物:较强的促渗透作用(与角质层脂质相互作用、 增溶药物),对皮肤有刺激性和恶臭,FDA 禁用,仅供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药剂学》教案
第十七章 经皮给药制剂(TDDS,TTS) 教学目的:学习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和基本组成、特点、分类、研究技术、制备 方法、质量控制。 教学要求: 1、掌握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和分类。 2、掌握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的经皮吸收。 3、熟悉经皮吸收制剂的常用材料和制备方法。 4、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 5、了解经皮给药贴剂。
电流;离子电极;
2、超声波技术:主要是把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补助治疗手段促进药物的吸收。
作用机制:
1、 超声波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
2、 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过(convective transport)通道。
3、微针:分空心和实心两种。
第三节 经皮给药贴剂的设计与生产工艺
一、选择药物的原则
1、剂量,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
5
新疆医科大学《药剂学》教案
(三)经皮吸收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 思考题: 1、何谓经皮吸收制剂,有什么特点 2、简述经皮吸收制剂的组成和分类 3、结合皮肤的生理结构说明经皮吸收制剂的吸收途径 4、简述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5、简述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常用材料 小结;
1、掌握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和分类。 2、掌握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的经皮吸收。 3、熟悉经皮吸收制剂的常用材料和制备方法。 4、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
3
新பைடு நூலகம்医科大学《药剂学》教案
(二)物理方法
1、离子导入技术在 TDDS 中的应用
(1) 离子导入技术:利用电流将离子经由电极定位导入皮肤或粘膜、进入局
部组织或血液循环的一种生物物理方法。
(2) 原理:离子导入;电渗析;电流诱导;电致孔。
(3) 影响离子导入有效性的因素:药物的解离性质;药物浓度;介质的 pH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