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忆江南》古诗词赏析
忆江南词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_白居易_古诗文网

忆江南词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_白居易_古诗文网(3441人评分)7.8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写翻译
写赏析app下载
收藏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
赏析二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
赏析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
忆江南 白居易全诗赏析

忆江南白居易全诗赏析忆江南白居易全诗赏析白居易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忆江南词三首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及赏析

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及赏析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⑴忆江南:词牌名。
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怀念。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忆江南·歌起处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
家在五湖东。
注释篙:竹篙。
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
耐:宜,适宜。
藕丝风:形容风雨细如藕丝。
五湖:指太湖。
注释篙:竹篙。
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
耐:宜,适宜。
藕丝风:形容风雨细如藕丝。
五湖:指太湖。
鉴赏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短歌。
起句以悠扬的歌声,抓住读者的听觉,先声夺人,引出明丽的画面:斜日半江红。
斜日正是落日,落日的晚霞洒在江面上,碧绿的江水出现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诗)的瑰丽画面。
接着词人又以“柔绿的竹篙”和“黄梅细雨”点缀画面,夕阳之下,细雨,江水新涨,着一“添”字,使人似乎看到竹篙吃水加深,使撑船之人更需奋力,情绪渐渐高涨,推出词中的主人公:穿着淡黄衣衫撑篙的舟子。
他那随藕丝般微风飘动的黄色衣衫,不仅给画面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给画面增添了生气。
“藕丝风”三字把无形之风写得富有质感,“藕”字透出柔和粉嫩的色彩,造成优美的视觉效果。
最后,以“家在五湖东”收尾。
这是舟子的家乡,也是词人的家乡太仓的所在地,轻描淡写的陈述句式,却有十分丰富的意蕴,首先是说明家乡之所在,其次点《忆江南》之题,洋溢着舟子,也是词人对家乡的热爱。
全词写景如画,色彩和谐,折射出词人心灵的平静。
境界的开阔和景物的明丽,又透露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摹景抒情,诗中有画,表现了诗与画的同步造诣和审美情趣,达到了唐代诗人“诗中画趣”的优美境界。
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2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译文] 东风吹拂,杨柳飘落,春天又过去了,多么感谢怀念那洛城的人儿啊![出自]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露浥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注释: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阳人。
袂(mèi):衣袖。
浥(yì):沾湿。
颦(pín):皱眉。
【经典诗句】白居易 忆江南,古诗的诗意,意思,赏析

【经典诗句】白居易 ? 忆江南,古诗的诗意,意思,赏析忆江南①江南好,风景旧曾②谙③。
日出江花④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⑤。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又叫“望江南”。
②曾:曾经。
③谙:熟悉。
④江花:江边的花。
⑤蓝:寥(liào)蓝,一种可以从叶子里提取青蓝色染料的草。
解读翻译江南多么美好,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清澈碧绿好像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赏析这首词是白居易老年时回忆江南风景而写的。
白居易曾在江南的苏州和杭州做官,对江南有很深的了解。
但是江南的美景很多,诗人怎样才能在不到三十个字的作品中,表现出江南景物的总体特点呢?诗人选取了江南最美的时刻和最美的景物,春天日出时的江南最美,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江岸的鲜花。
诗人用两个比喻具体描绘了这幅美景: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像蓝草一样碧绿。
这时的江南,朝阳初升,鲜花盛开,江水碧绿,生机勃勃,美丽的风光令人神往。
结尾那句“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反问句,感情激动而且浓烈,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以及眷恋都包含在里面了。
作业题《忆江南》总共有三首,你知道另外两首吗?如果知道,背诵一下。
扩展阅读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掩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
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夭山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搞笑语录,都能变幻成景;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各具美态。
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I风光著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白居易《忆江南》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译文、赏析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者简介]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也常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
今编诗三十九卷。
[注释]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
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此指蓼蓝。
《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诗意]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
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
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赏析]忆江南(全)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原文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原文白居易《忆江南》古诗原文赏析《忆江南三首》分写江南春色、杭州秋景和苏州胜事。
三首词主旨相同而每首自具首尾,有肯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穿,构成有机的整体,显示出谋篇布局的超群艺术技巧。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收集整理的白居易《忆江南》古诗原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其一江南好,景色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忆江南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词句解释⑴忆江南: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识。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赛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赛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一句:《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狠,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⑼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时。
白话译文其一江南的景色多么美妙,如画的景色久已熟识。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查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早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忆江南》赏析:忆江南即忆江南词三首。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作家白居易创作的组词。
《忆江南》译文及赏析

《忆江南》译文及赏析《忆江南》译文及赏析《忆江南》译文及赏析1《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忆江南》创作背景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忆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春来”,互文见义。
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及赏析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及赏析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及赏析篇1【原文】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诗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简析]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
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
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
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
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
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及赏析篇2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释义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释义赏析《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
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注释⑴忆江南:词牌名。
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怀念。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蓝草,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释义赏析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创作的组词。
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
和第三首那么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词牌名。
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思念。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蓝草,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白居易《忆江南》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译文、赏析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者简介]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也常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
今编诗三十九卷。
[注释]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
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此指蓼蓝。
《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诗意]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
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
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赏析]忆江南(全)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忆江南词三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
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迟早会再次相逢。
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忆江南词原文及赏析

忆江南词原文及赏析忆江南词三首原文及赏析忆江南词三首白居易〔唐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
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何时才能再次相逢?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赏析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诗意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诗意赏析《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
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忆江南·江南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②,郡亭枕上看潮头③。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④。
吴酒一杯春竹叶⑤,吴娃双舞醉芙蓉⑥。
早晚复相逢⑦?注释①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
”“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之一。
②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③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④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⑤竹叶:酒名。
⑥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⑦早晚:犹言何时。
赏析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
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
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忆江南·江南忆》的前一首是突出描绘杭州这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
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
《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
”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
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
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读者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
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
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翻译赏析

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翻译赏析《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前言】《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
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注释】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⑼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时。
【翻译】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赏析】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标签婉约、宋词三百首、早教古诗100首、小学古诗、景点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赏析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词赏析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简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思念旧游的诗作。
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
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赏。
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
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详细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绚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托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
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
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托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心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赏和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