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君子人格

浅谈君子人格
浅谈君子人格

《经典世界的儒家哲学》中期作业

题目: 浅谈君子人格

姓名:王荣闯

学号: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彭国翔

上课时间:周一11,12节周二11,12节

目录

闲话两句 (3)

君子人格的诠释 (4)

1.恕道——君子道德品质的来源 (4)

2.中庸——君子的处世之道 (5)

3.亲民——君子的修炼环境与方向 (6)

4.无适无莫——君子的杀手锏 (7)

5.慎独——君子与伪君子之辨 (8)

君子人格的实现 (10)

主要参考文献 (10)

浅谈君子人格

姓名:王荣闯

学号:

班级:

摘要,本文主要以《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对于现代社会的思考讨论了什么是君子人格以及如何实现君子人格。其中,君子人格的论述是从恕道、中庸、亲民、无适无莫、慎独五个方向来论述的;君子人格的实现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角度来论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君子人格。

关键词:恕道、中庸、亲民、无适无莫、慎独

闲话两句

初看作业的要求,我的内心第一反应是:老师曾经花了这么多节课的时间,讲的不就是什么是君子吗?四个主体记忆尤深。那这不就成了一个很机械的作业了吗?只要分析一下四个主体不就可以了?但我转念一想,老师和助教哥哥都那么机智,事情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君子人格和君子的四个主体论是有区别的,依愚之见,君子人格偏重于君子的道德主体,当然也包括其他主体的部分内容,毕竟两类说法是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对君子进行分析,不免交错。私以为老师着重讲了人为什么要有四个主体属性才能成为君子,但对四个主体特别是道德主体所包含的内涵没有特别详细的论述,所以我想这份作业是想让我们分析这部分的内涵也就是所谓君子人格,并从中体会修炼自身的道理吧!想到这里,我自然的想到了所谓的“仁义礼智信,忠恕敬诚勇”等我们朗朗上口的君子品质,但我并不想就此论述。诚然它们属于君子人格无疑,但只是君子人格的某一表象,这样寻找下去将是无穷尽的。正所谓“理一分殊”,我想肯定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去使得君子表现出如此多的良好品德。又如《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因此我想抓住重点,舍弃末端,讨论君子人格的几个重要特征。但因所学有限,所思有限,有些观点不免拙劣肤浅,还望老师同学批判斧正。

君子人格的诠释

“君子”一词,初指地位,后重德行,在此不再赘述。君子人格是儒家思想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历经千年依旧影响着中国甚至东南亚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先秦到宋明,对于君子人格及其意义和价值的讨论从未终止,各方大儒往往是基于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以及人性本善的人性论等形而上的观念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在我们今天看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等形而上的论述可能并不能站得住脚,使人信服,但这并不意味着君子人格没有价值,我们不妨舍弃这些形而上的观念,注重古人结合实际经验的部分,用我们今天的思维方式再去理解先贤深邃的智慧以及君子人格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

1.恕道——君子道德品质的来源

恕道简单地讲就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世界上的不同文化都有着对于恕道的推崇。《圣经·新约》中有“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人”。出自《论语·卫灵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广为传颂。也许我们平常并未刻意的在意恕道,但它的作用已经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看来,恕道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想要受到怎样的待遇就先去给予别人怎样的待遇,自己不想得到怎样的对待,就不要去这样对待别人;二是“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即想要要求别人,先去要求自己。这两个意思总结起来就是说,好的东西先去考虑别人,才能考虑自己,需要吃苦的东西先去要求自己,才能要求别人。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去享受优厚对待、严格要求别人。

那为什么说“恕道”是君子道德品质的来源呢?“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讲得很清楚,终身依一恕道而行便可,可以说恕道就是何为道德的一个标准。讨论道德就不能不涉及人性,而对人性的讨论又众说纷纭。虽然我们无法准确描述人性是什么,但我们却能实实在在的感受的人性是什么,因为我们就是人。我们以自己的感受为人性的蓝本用概率论的说法也算是一个“极大似然概率”了。因此,我们可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境况,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能体会到怎么做才是最符合人性的、最符合天理

的,就能得到一个“几近于道”的答案了。孟子更是将人与人之间的恕道推及万物,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他认为万物和我们本身也有着某些类似于人性的共同之处,可以行恕道。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唯心主义的意思,我们暂且不议。那么依据恕道有怎样的结果呢?倘若我为人父母,我希望我的子孙去赡养我、去陪伴我,我的父母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为人儿女我要去赡养、陪伴我的父母,孝便由此生;倘若我为人朋友,我希望朋友能真诚待我、不欺骗我,所以为人朋友的我要真诚待人,诚便由此生;倘若我为人君,希望臣能努力工作,不怀二心,所以为人臣的我应该努力工作,忠于职守,忠便由此生。例子很多,不胜枚举。因此,由“恕道“而行是可以产生君子所需要的道德品质的。这种由“恕道”而推出的行为是符合道德标准的,这是无疑的。但这种由“恕道”而推出的行为的长久执行,是要建立在平等互“恕”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先敬你一分,你再敬我一分,我才可以去持续履行那些行为,也就是父慈子孝、君明臣忠等。这一点,我们之后还会讨论到。

2.中庸——君子的处世之道

“极高明而道中庸”一直以来是儒家学者追求的一个境界。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又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在孔子看来,中庸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所在,足以见孔夫子对中庸的重视,但同时孔子又说“道其不行矣夫”,承认中庸是一件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太积极容易过,太消极又容易不及。那么,可使“天下达道”的中庸到底是怎样的状态呢?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说:“舜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听取两方面不同的意见,然后采取适中的办法。”依愚之见,中庸是指要用整体观念去把握事物,从事物的两面去辩证的看待事物,在动态中认识事物,采取顾及两方的合适行为,不去走极端。子曰;“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这种“中立不倚”才是真正的强大。但是,中庸并不是指简单地舍弃两端取中间,做一个没有原则只会折中的人,而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考虑到对立情况,采取一种既不偏激又非不及的适度行为,也就是孔子讲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既不

“素隐行怪”又不“半途而废”。中庸对待一切问题都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状态,以直为例,直之过则绞,得理不让人;直之不及则隐,该说未税;只有直而礼,才是抢到好处。正因为儒家秉承中庸的思想,才可以包容很多不同的学说,比如荀子治国,主张明令法度,赏罚分明,积极干预百姓生活,教化百姓;而老子治国,主张无为,任民发展。而在儒家的角度来看,明君执政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能引导百姓向善,又不至于压迫百姓,释放人之天性。这正是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智慧所在。诚然中庸是一种处处存在却难以恒久的状态。“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因为人总是会受到外界环境以及个人情绪的影响,情绪不稳定时,往往不能理性、全面的思考,坚守中庸之道;而且中庸之道囊括天地,事物繁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即使是圣人也未必皆知。“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中庸之道,妇人亦可及,圣人亦难全。中庸之道正是君子必胜所求之道。

中庸之道之于今日仍旧充满价值。譬如我们发展经济,不能忘环境;讲究法治,不能忘德育;开展外交,及既不能态度软弱,又不能放弃和气等等。那我们身边的事情为例,前一段时间“浙大草坪吃火锅”事件炒的沸沸扬扬,关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开放在师生之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大学校园完全不开放,不利于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的形成,也无法凸显我浙“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胸怀;完全开放又会引来过多的游客,影响学生们的正常生活。私以为正确的做法是建立一套合适的反馈制度,根据校园的人流量确定开放的程度,既能给社会人士一个接触校园的机会,又不至于影响同学们正常生活。我们在生活的每刻都应谨记中庸之道,时刻修炼。国可均,禄可辞,刃可蹈,中庸不可能。中庸之道固然难以悟得,但我们不断的坚持,也能虽不中亦不远。

3.亲民——君子的修炼环境与方向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有言:“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儒家学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说,是围绕人的社会关系与日常生活而展开的。“仁”为二人,如果孑身一人,谈仁是没有意义的。儒家的君子与释氏之佛、黄老之仙的一个很重要的却别就是君子亲民,而佛老的修炼获得的却是一种“隔离”的智慧。君子的修炼不是出家修行,

而是在人伦日常中修炼,正如阳明所言“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君子在日常生活中修炼,参悟天地之间的大道。而明朝的某些儒者,如李贽、邓豁渠等人出家求道的方式更是偏离了大学亲民之道,忘记了“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的道理。在生活中体会到的道理才能用于生活。

亲民不仅仅是对空间的限制,还是对时间的限制,生以亲民,死何以亲民?君子对于生死并非不去研究,而是注重研究生的学问。子贡问孔子“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孔子回答:“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孔子是讲:“如果我告诉你死后有鬼神,那么孝子可能侍奉死去的先人超过再世的父母;如果告诉你没有鬼神,那么孝子可能不去埋葬父母,而是随意丢弃。所以要想知道有没有鬼神,你死后便知。”由此可见,孔子并不在意到底有没有鬼神,人死后究竟如何;孔子在意的是人应该怎样更好的生活。“未知生,焉知死?”不得不敬佩孔子的智慧,不为鬼神等虚无缥缈的事物而担忧,总能抓住事物最主要的部分。我们敬鬼神的目的不是祈祷,而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好人伦日常。因此,亲民是君子修炼的环境,君子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体会生活的道理,同时也是君子修炼的方向,讲所悟之理用于亲民之中,完成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4.无适无莫——君子的杀手锏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说,君子行于天下,没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做,没有什么事情一定不要做,做什么事情要看是不是符合道义。也就是所谓的“君子无为无不为”。我之所以称其为“杀手锏”,是因为我认为“无适无莫”是论述君子的最精彩的地方,是对君子的心灵一种解放,是对教条主义的否认,是君子区别于一名伟大的宗教徒的特点,是学习如何做君子最重要的一点。“无适无莫”是君子人格的一个完美补充。

成为一名君子,是追求本心的过程,应该是一件让心灵舒适的事情,不能被经书上的条条框框所累,很多道德原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都要去遵守,要看它的实际情况如何,怎样做才是符合道义的。初识儒学的人,也包括我自己,恐怕都会有一个疑问,我按照《论语》讲得一条一条的做到,就是一名君子了吗?答案

当然是否,因为《论语》上的每句话都有他特定的情境,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不可尽行之。子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那我每次看到建筑工地都要绕着走?同样,我们前面的提到的恕道也并非一定要做的事,比如我是一名工人,我知道老板想让我努力工作,我的确努力工作了,但老板却越来越压榨我,不给我任何回报,没有做到恕道,那我此时还要继续为他努力工作吗?恕道固然是对的,但是否要去执行要看怎么做才是符合道义的。再如亲民,如果你工作在一个极端宗教主义的地区,你去亲民,你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会惹来杀身之祸,你还要去吗?君子尚忠,倘若统治者昏庸呢?君子尚信,倘若你被敌人俘虏呢?君子尚礼,倘若你连肚子都喂不饱呢?所以君子没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去做,也没有什么事情一定不要做,一切都要看这么做是不是符合道义,四书五经不是金科玉律,行为准则也不是一成不变。

其实“无适无莫”的思想与中庸的思想是一致的,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去做,岂不是在走极端,与中庸思想相悖。每件事情没有它消极的一面,当着一面在某种情况下被无限放大时,我们就不能去做这件事了。

5.慎独——君子与伪君子之辨

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会有伪君子这种职业,而且我觉得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广义上的伪君子,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至少是曾经的我。我要讲的广义的伪君子并不是指的背地里做坏事的那种显而易见的伪君子。儒家向来有一种思想“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也就是道德和幸福是统一的。但往往人们会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为了追求大位而去行大德,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世俗的幸福,而不是高尚的道德,把高尚的道德作为追求世俗的幸福的一种手段,而从他把目标设成世俗的幸福开始就已经背离了道德。这种产生的“道德”是一种刻意而为之的伪装,而不是发自本心的善良,很多学者把荀子的性恶善伪的学说成为“皆乡愿耳”多多少少有这个意思。大家不要觉得伪君子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现象,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伪君子之事还在以为自己是个君子呢。举个例子,大家都说做好事要不留名是君子之行,但是当你做好事不留名的时候,你心中却是期待别人发现自己做好事不留名;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时候又是不是期待着会有身边的同学转角遇见你;我们背地里不

说别人坏话很因为我们想让朋友认为我们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而不是我们不想表现别人的短处,尽管二者变现出来是相似的。很多时候我们表现的越无私,其实是在越自私。我们的行为很君子是我们知道这样会给我们带来好的声誉,好的声誉又会给我们带来其他好处,而不是这样会给他人带来好处。这种心理已经融入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又时都很难发觉。尽管我们向往君子之行,也去践行君子之行,却心中还是在为自己考虑。可以这样说,小人行善为了眼前的功利,伪君子行善为了长远的功利。我想这样讲的话,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不是伪君子?

当然你可以如此反驳我“总之,我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正确的吧?”没错,但只限于道德和幸福一致的情况下,当然这种幸福可能未必是眼前的功利,可能周期会长一些。但真正的君子“必慎其独也”,真正的君子表现出来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不带功利的。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非常谨慎,即便他做的任何行为都不会对他的名誉和世俗的幸福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他的最终目标不是道德带来的世俗的幸福而是真正的道德。相反伪君子便不会慎其独也,因为这时候他做的在高尚也不会有人看到。

然而伪君子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君子也未必不幸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幸福并不总是一致的。你个人是否道德或者说是否表现出道德是由个人一直决定的;而是否幸福是周边环境与人决定的。二者并非充分必要条件。但是在儒家传统的思想中,天是连接道德和幸福的媒介,你做到了道德,天会使你幸福;在康德眼中连接幸福和道德的是上帝。但我们都知道这并没有说服力。因此,伪君子也未必能如愿以偿。但君子同样是可以幸福的。如牟宗三先生所认为的,在君子心中,幸福已经不是那个世俗的幸福,不是得其位、得其禄、得其寿;在君子心中,万物运行顺乎其道便是幸福。因此,君子也能得其幸福。

君子人格的实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如何成为君子的路线。这五句话看似是在讲做学问,但同时也适用于学君子之道。总结出来是三个阶段学问——思辨——实践。只要我们先搞清楚什么是君子人格也就是我们上面讨论的,然后再按照这三个阶段去修炼自己,就能不断地接近君子人格。

我们首先要通过学与问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要依照中庸之道去学习,专业知识与道德学问并进,做事与做人并重,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其实,要将生活中所经之事,书本上所学之事经过自己的逻辑思维之刀的处理,梳理出我们应当遵循的大道,剔除掉糟粕的成分,在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太多的糟粕思想在影响着我们,唯有思考与明辨,才能恪守君子之道。最后,我们还要讲所学之道用在生活之中,正所谓“知行合一”,只用真正的去做了,才算真正的领悟了大道。

然而,学问,思辨,实践并不是严格的递进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问中少不了思辨,实践中也少不了学习。仅仅的将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地接近君子之道。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国翔. 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2]张媛郭思敏雷原.《大学中庸》导读.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10

[3]陈来.宋明理学.三联书店,2011.1

[4]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9

君子_孔子的理想人格

第35卷 第4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7月Vol.35 No.4Journal of Sout 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J uly,2009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胡继明1,2,黄希庭1 (11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400715;21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摘 要:“君子”是孔子理想人格的典范;仁爱的宽广胸怀、中庸的处事准则、重礼的道德规范、智明而圣的自觉意识、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不欺的为人品行等是其基本特征;其价值目标是内圣外王。 关键词:孔子;理想人格;君子的基本特征;内圣外王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841(2009)0420007205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一书中。李泽厚先生讲到:“我至今认为,儒学(当然首先是孔子和《论语》一书)在塑造、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大概起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1]1“《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1]2孔子在《论语》一书中论述的理想人格有君子和圣人。君子是孔子极力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圣人则是孔子想象中的最高人格,是一种超现实的最理想的人格。因此,本文仅对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进行探讨。 一、君子———孔子理想人格的典范 理想人格作为一种最为完善的人格模式与人格典范,是指人格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各种特征完备结合与有机联系。 “理想人格本是晚周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产物,从先秦的时事看,理想人格正与知识分子普遍要求统一天下的愿望相整合。”[2]30孔子在《论语》里关于人格形象描述的词语有圣人、君子、志士仁人、成人、惠人、贤 人、善人、有恒者等,唯有“君子”才是孔子极力倡导、推崇和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典范,是比较现实的能够实现的理想人格,而“圣人”则是想象中的最高人格,在当时的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虚悬一格的超现实的最理想的人格。因此,“君子”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即他所培养的“君子”亲社会(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生命意义感(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君子”在《论语》中共出现107次。“‘君子’一词原为对贵族的通称,自孔子始,才赋予其道德含义,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者的称谓。”[3]张立文认为:“君子是孔子认为现实社会中可以实现的理想人格,圣人是个可得见的终极人格。”[4]孔子认为要成为“君子”,其构成要素包括仁、义、礼、知、信等作为“人”应具有的品质,同时,只有“君子之质”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君子之行”:见利思义、临危不惧、言而有信。“孔子的人格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基础之上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格理论。他的理想人格即所谓‘志士仁人’,学习并向这个方向最高目标奋斗的人就是‘君子’。背离志士仁人这个目标,违背君子的思想和言行规范的人就是‘小人’。‘小人’是孔子唾弃的一种人格类型。”[5]从人格的角度讲,人最理想的行为模式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模式,将个体的自我人格融合到社会整体人格之中,不断追求 7 3收稿日期:2009205206 作者简介:胡继明(19632),男,重庆忠县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在站博士后;重庆三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人格心理学以及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2007年度“春晖计划”科研合作项目“孔子教育思想对青少年健全人格发展的影响”(S2007212 63003),项目负责人:胡继明;西南大学博士后研究课题“孔子健全人格的理论解读”,项目负责人:胡继 明。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范文5篇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范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一: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便组成了绚丽多姿的生活。而“电视剧”又是生活的凝练,它能使我受到教育,受到启示。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现在,每当我遇到挫折时,就会想起生活中那个令人难忘的事。 还记得三年级时,我通过选拔赛进入了华英奥数市集训中心一班。刚刚考入这高高在上的“精英班”时,我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并告诫自己:考进这里不容易,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枉费了时间。开课后,我发现学习内容其实并不难。于是,没过多久,我上课就开始走神,东张西望了。很快,选拔赛的日子又到了,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考场。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啊?怎么会这么简单!”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奋笔疾书。没用多长时间,我便答完了卷子。我心里想:没问题!这么简单的题目不用检查!考试结束了,我就立刻将它抛在了脑后,回家享清闲去了...... 两个星期以后,成绩公布了。我急切地在一班的入选名单里一遍遍仔细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但却没有找到。霎时,我变得异常失落。我不信!这么简单的题目我竟然......不、不可能。最后,我不情愿地打开了二班的名单才看到自己的名字。整整一天,我都在沉默中度过。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安慰,我还是有些心灰意冷。夜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反省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回想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由于我的松懈才导致了退步。这时,电视剧《微笑百事达》中的成晓诗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她是一个天真、直率,永不言败的少女。她觉得,纵使有挫折,只要努力奋斗,就会拨云见日。 想到这里,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从此我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复习。为了目标,在假期里我放弃了旅游,专心致志地学习奥数。当一道道难题被攻克

《论语》君子人格及其当代价值

2012年10月刊 改革与开放 浅议《论语》君子人格及其当代价值 朱晓晖李海峰 (西安外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君子人格”是《论语》中提倡的当时社会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其主要规定性表现为:好学善思、仁爱明智、重义守信、自强不息、豁达宽正、心怀天下等品质。这些内在规定性使其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社会公民健康人格的养成、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论语》君子君子人格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人的现代化特别是公民的现代健康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化,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这样的国家才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1]《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如何挖掘《论语》君子人格的内在规定性,使其成为塑造现代人格的重要精神资源,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君子”称谓的演变 “君子”的称谓,西周时就已经普遍流行。最初的“君子”一词主要是作为具有一定身份的贵族或是有地位的人的通称。由此可知,“君子”在最初是不具有“道德”的内涵的,仅只是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称谓。 作为一种通称,对君子也就可褒可贬。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氏族贵族特权的衰落,“君子”专指当权贵族的情况逐渐改变,有时一也用来称呼亲爱的人或受尊敬的人,逐渐从身份地位上的概念演变为道德品质的内涵。尤其是孔子比较明确地提出了以品格为标志的“君子”概念,确立了以道德理想为目标的理想人格。 二、《论语》中君子人格内涵之规定性 《论语》是一部集中反映了孔子言论和孔子思想的古代经典。《论语》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而孔子把君子人格作为当时社会的理想人格。这种君子人格既立足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所具有的现实性品格,同时又具有对理想无限追求的超越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君子好学善思 好学、深思是君子人格的优秀品质。 君子首先应当勤奋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明确说明了君子应该是勤奋学习,修身养性之人。“君子博学于文”(《论语·雍也》),君子学习一切知识智慧来充实自己的内在,净化自己的心灵。“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指出了君子不能像只具备特定用途的器具一样,要具备多种才能和技艺,要“博学于文”,这样才能不背离君子之道。 君子人格中的好学与善思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也就是说,君子不仅好学同时善于思考、反思。“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君子区别于他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思考,特别是对自己一举一动的反思,从思想到行为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自己的言行与仪表的完美”[2],“思”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检讨,看是否符合君子人格的标准。 (二)君子仁爱明智 “仁者爱人”,“仁爱”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核,是一种道德信念,君子以能坚守这种道德信念为特征。而作为君子坚守的内在信念的仁,是在亲情基础上,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形成的一种做人、待人和处理人我关系的态度。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君子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坚守仁,不违仁。君子这种仁爱的品格首先表现为善待自己。“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坦然面 对宠辱,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沮丧,乐观面对现实。其次,善待亲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君子帮助别人、成全别人,遇事应先替他人考虑,对他人采取宽容的态度。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明智是君子具有的基本品德之一。何为“智”?其一,知人,了解自己、理解别人。所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日》),君子应对各种不良的言辞有及高的辨别能力,所以君子知言而知人,知言而慎言,这是君子明智的重要表现。其二,知仁、知信、知礼、知义。“择不处仁,焉得智”(《论语·里仁》),“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其三,知是非。“宰我问日:‘仁者,虽告之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在孔子看来,君子尽管心地善良,救人心切,但绝不可能被完全不合情理的事所蒙蔽。 如果君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不足以称为智。 (三)君子重义守信 重义是君子的重要特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论语·里仁》),君子“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体现了“义以为上”的道德情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追求义或利,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行义”是君子的本质,“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在面对利与义的选择时,君子要“义以为上”。但是,孔子倡导的君子并没有将“义”与“利”绝对地对立起来,而是要求君子“见利思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尤其是当义利不能两全时,君子应舍利而取义。君子面对“利”或富贵,就要以“道”取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忠信守诺、大义凛然是君子人格的基本内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君子无信就做不成事,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可见,孔子把诚信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言而有信”,“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子路》),“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 (四)君子自强不息 自强、自立、奋斗不止是君子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君子人格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求人们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主体自身的品格,君子要“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因为“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自立自强,靠自己发奋努力成功。君子关心现实,努力实践,为实现自己理想而不懈奋斗,“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君子具有坚强的意志而不屈服于外力。这种挺立生命,刚健自强、追求不息的人生态度,正是君子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五)君子豁达宽正 通达、宽宏、公正,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是君子的内在追求。 “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君子泰而不骄”(《论语·子路》),豁达大方是君子为人处世的原则。“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而否定他的言论。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论语·子张》),君子尊敬贤德的人而包容群众,称赞好人而怜悯不行的人。“君子周而不比”(《论语·为政》),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 192 --

作文范文之我得到了什么作文500字

我得到了什么作文500字 【篇一:我得到了感动(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得到了感动(600字)作文感动有很多种,但每种感动都 能触动人最纯净 温柔的一角我和周渝昊是同班同学,也是两个好朋友。在一个阳光 灿烂的下午,我们 相约来到了池塘边,滑起了滑板。我们边滑边聊天,聊的全是关于 足球的新闻。我们正打算 怎样度过这个有趣的下午。就在我们说得津津乐道的时候,他的眼 睛往前一看,突然对 我大叫:小心!,我惊呆了,连忙回头一看,发现有两个大坑横在 路中央,我连忙躲闪,虽然 躲过了第一个大坑,但没躲过第二个坑。滑权的前轮猛得陷了下去,我也因为惯性唰地飞了 出去。可是,在这次摔倒中,我的头很不幸地砸在了水泥上,痛得 我在地上打滚。周渝昊看 到了我在地上不停地打滚,急切地问我:怎么了?摔着哪儿?疼不疼?,我指了指我的头, 痛得眼睛都睁不开。他先小心翼翼地把我扶起来,扶到了旁边的座 椅上。这时,我勉强睁开 眼睛,看了看我的伤势裤子被磨破了,胳膊也破皮了,头上肿起了 大包。咦?周渝昊呢, 我想着,说不定把我扶到了椅子上就溜了呢!他也太不厚道了!我 越想越气。两三分钟 后,我惊奇地发现他又回来了,手里拿着酒精、纱布、棉签来了。 他急忙滑着滑板滑过来。 自先,他先为我用酒精仔细地擦着伤口,然后用纱布包扎伤口。我 好奇地问他:你这些东西 是从你家拿出来的吧!不是啊,我自己用零花钱买的。我吃了一惊:其实,你哪用买啊,我 这点伤又不算厉害,不用。没关系,朋友嘛!他笑着对我说。此时,我的心中涌起一丝 感动现在,我和周渝昊依然是好朋友,而那道伤疤早已不在了,但 给我的感动却依然

常在。六年级:罗逸然 篇一:我得到了表扬400字 我得到了表扬400字 在成长的道路上总 会受到表扬或批评,表扬就像一面战鼓时刻鼓舞着我们,给予我们自兴,让我们勇往直前, 我也受到过很多的表扬,在被表扬时心情是那么的愉悦,那么的开心,就像吃了一块蜜糖一 样,心中是那甜蜜。 我是一个大懒虫,那 是一天早上,妈妈又开始叫我起床了,“笑笑,快起床都几点啦,会不起来,太阳都晒屁股啦” 我那不争气的眼睛,朦朦胧胧的眯着一看,今天哪有什么太阳啊!随后就开始打架了,我放 弃了早起,开始迷迷糊糊的睡了,妈妈见我又在睡,直接硬把我拉到了厨房,说;“你自理能 力太差一定要锻炼锻炼,今天你帮我打两个鸡蛋就可以继续睡觉了。”我听到有活干慢慢的缓 过神来,开始努力回想妈妈以前是怎样打鸡蛋的,随后拿起鸡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敲碎 放入电饭煲里,篇二:我得到了启示(作文) 我得到了启示 从记事起到现在,我 得到过许多启示:有父母对我的启示,有老师对我的启示,有伙伴们对我的启示??但是,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对我的启示。 那是在去年暑假,阳 光明媚,万里无云的一天。中饭吃掉后,我兴奋地哼着歌和妈妈骑着自行车,逛遍全江山。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转眼已经到了下午三四点了,此时的我已是口干舌燥了。又忘了带 水,只好让妈妈到最近的小店里买了一根冰棍和一瓶饮料。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迫不及待地 撕开冰棍的包装袋,随手扔在了马路边,就开始尽情地享受起了冰棍得爽快。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doc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 第16卷第3期(2011)甘青离奸孑拒V o1.16No.3(2011)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 石芳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孟子提出的理想人格的标准范型——”大丈夫”理想人格理论,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浩然之气”,”舍生取义”等丰富内涵,具有自信自尊,刚正不阿,舍生取义,杀生成仁,至大至刚,充塞 天地等精神特征.”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养成则要遵循存心寡欲,持志养气,意志磨砺,反求诸己的”居仁由义”之道. 关键词:孟子;人格;”大丈夫”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11)03—026—04 孟子不仅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而且在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链条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上承孔子思想之统绪,下启宋明理学之端倪,直接从人之 内在心性出发,发掘他所理解的道德主体的价值和实现方 式,一次又一次地张扬着自己的主体意识.作为先秦儒家的 杰出代表,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圣人理想人格思想,提出了

“大丈夫”理想人格理论. 一 ,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的丰富内涵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圣人理想人格思想,提出了理想人格 的标准范型——”大丈夫”理想人格理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认为普通人只要善于发现和扩充自己与生俱来的”善端”,就可以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尧舜等圣人的理想人格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即”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孟子公孙丑上》).只要人们认真去做,都可以成为尧舜一样的圣贤,从而揭开了圣人的神秘面纱,即作为理想人格典范的圣人同样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员,这就为普通人成就理想人格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尧,舜,禹,商汤,文王的圣人目标仍缺乏具体的标 准,为此孟子提出了更利于践行的”大丈夫”理想人格,将理想人格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为人们实现理想人格的途径提 供了更具体的操作规范,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大丈夫”的 英雄气概涵养了中国人不卑不亢,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 其一,孟子提出”大丈夫”应有高尚的志节,独立的人格, 决不向权贵低头.他们坚持正义,扞卫真理,崇尚道德,乐行 仁道. 孟子提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800字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8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800字一:生活中的启示今天又轮到我写循环日记,当我提起笔,不由想起上礼拜一的那个下午。那天,我没有时间做作业,还有社团活动,作文没有准备好,于是,我把小组成员召集到一起,用商量近乎求助的口吻对他们说:“我今天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你们谁能今天先写日记,和我换下时间。”秦嘉萱无可奈何地说:“我今天还要去挂盐水,挂完就很晚了!”张楠崎说:“今天我妈不在家,我作文写得不好,没人教肯定不行啊!”高荣泽说:“我还没准备好呢,再说我写得最差,你写得最好,还是你先写。”说着又把本子推到我面前。我有点生气了,冲高荣泽说:“凭什么是我第一个写!你每次都轮到最后

写,就不能先写一次吗?”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社团活动结束回到教室,大家都已经回家了,我看到日记本就放在我的桌上,里面还有一张纸条:“我们人人有事,所以让你写!张楠崎、高荣泽、秦嘉萱”我气愤地把本子塞进书包,又把纸条放在讲台上,我再也不理他们了!回到家后,我趴在桌上,没有任何思路,心里除了生气还是生气。我向妈妈说明了来龙去脉,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都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你有困难,他们就不能有困难吗?再说本来就该轮到你。”“他们能有什么困难!”我气呼呼地顶道。“你这种想法太狭隘了!你不知情并不代表他们没困难啊。你这样生气下去,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妈妈的嗓门也大起来了,“再说早写晚写都要写,今天写完了不是很好吗?”我听了妈妈的话,渐渐平复了,开始积极思考起来,大约一小时也就完工了。我的心情豁然开朗了,感觉轻松又愉快,早就把之前的气话抛到了九霄

浅谈君子人格

《经典世界的儒家哲学》中期作业 题目: 浅谈君子人格 姓名:王荣闯 学号: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彭国翔 上课时间:周一11,12节周二11,12节

目录 闲话两句 (3) 君子人格的诠释 (4) 1.恕道——君子道德品质的来源 (4) 2.中庸——君子的处世之道 (5) 3.亲民——君子的修炼环境与方向 (6) 4.无适无莫——君子的杀手锏 (7) 5.慎独——君子与伪君子之辨 (8) 君子人格的实现 (10) 主要参考文献 (10)

浅谈君子人格 姓名:王荣闯 学号: 班级: 摘要,本文主要以《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对于现代社会的思考讨论了什么是君子人格以及如何实现君子人格。其中,君子人格的论述是从恕道、中庸、亲民、无适无莫、慎独五个方向来论述的;君子人格的实现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角度来论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君子人格。 关键词:恕道、中庸、亲民、无适无莫、慎独 闲话两句 初看作业的要求,我的内心第一反应是:老师曾经花了这么多节课的时间,讲的不就是什么是君子吗?四个主体记忆尤深。那这不就成了一个很机械的作业了吗?只要分析一下四个主体不就可以了?但我转念一想,老师和助教哥哥都那么机智,事情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君子人格和君子的四个主体论是有区别的,依愚之见,君子人格偏重于君子的道德主体,当然也包括其他主体的部分内容,毕竟两类说法是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对君子进行分析,不免交错。私以为老师着重讲了人为什么要有四个主体属性才能成为君子,但对四个主体特别是道德主体所包含的内涵没有特别详细的论述,所以我想这份作业是想让我们分析这部分的内涵也就是所谓君子人格,并从中体会修炼自身的道理吧!想到这里,我自然的想到了所谓的“仁义礼智信,忠恕敬诚勇”等我们朗朗上口的君子品质,但我并不想就此论述。诚然它们属于君子人格无疑,但只是君子人格的某一表象,这样寻找下去将是无穷尽的。正所谓“理一分殊”,我想肯定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去使得君子表现出如此多的良好品德。又如《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因此我想抓住重点,舍弃末端,讨论君子人格的几个重要特征。但因所学有限,所思有限,有些观点不免拙劣肤浅,还望老师同学批判斧正。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内涵探析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内涵探析 文献标识码:A 《论语》全面塑造了一种君子人格。探讨《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内涵,有利于挖掘传统文化遗产,推进社会建设。 孔子将儒者分为圣人、君子、士三个人格层次。士是一般儒者,圣人是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君子人格是孔子着力提倡的道德修养。作为“君子儒”典范的孔子具有高尚的君子人格。“君子”见于《论语》107次。孔子所谓君子包含两种:身份意义的君子,即有贵族身份而未必有道德学问的人;道德意义的君子,即非贵族身份而有道德学问的人。《论语》中道德君子约出现39次。现对《论语》中君子人格内涵略作探析。 一、尚德重仁,孝悌安乐 首先。德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与至高要求,“君子怀德”(《里仁》)。 其次。仁义是君子人格的核心内涵。作为道德标准的“仁”见于《论语》105次。牟宗三说。“仁为儒家哲学之中心,亦即中国哲学之中心”。仁本质在“爱人”,即对人类的爱,包括积极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和消极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颜渊》)。孝悌是处理家族内部关系的要求。“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

礼;祭之以礼。”(《为政》)孝即孝顺、孝敬、孝养父母;悌指尊重兄长。 最后,“君子坦荡荡”(《述而》),“不忧不惧”(《颜渊》),安乐自得。梁漱溟先生认为,乐为孔子生活最显著的态度,君子人格显著的特征目。 二、用礼贵和,恭让忠信 美国芬格兰特认为,人类的尊严在于礼仪。君子是一尊神圣的礼器。礼见于《论语》74次删,指礼仪、礼制。有学者认为,儒家思想核心是礼。孔子主张运用礼仪规范人的行为,“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君子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学礼立身。“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以礼约文;“君子和而不同”(《子路》),“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用礼和谐恰当最可贵。礼还利于养成恭、让、忠、信等道德,“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三、重义轻利,改过徙义 义即适宜,指内心的道德约束。即做事合于礼仪。义见于《论语》24次。“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义”是君子的修身原则和必备品质。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 义”(《公冶长》),因态度恭敬、事上负责、施恩于民、役民合道而获君子美誉。“行义以达其道”(《季氏》),“见

生活给我的启示(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生活给我的启示(700字)作文 骄傲使人进步,虚心使人进步。这句话经常在人们口中提到。然而,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的我又怎能理解它深刻的含义呢?但是,生活这一本丰富多彩的书,让我从中得到了启示,并且我还深刻地理解到了这句话。那件事的过程,至今还清楚地烙在我的脑海中&& 一天,我们正在上英语课,英语老师突然对我们说:明天进行一至二模块的考试。对于英语成绩差的同学,简直是一种灾难,然而,对于一贯英语考100分的我,是轻松加愉快。回家后,我看见记事本上的记录:明天英语考试,我一点也不理睬,心想:连背几大段的英语课文都不怕的我,难道还怕这小小的英语课文?明天一上场就能立刻答卷,还用复习?明天就看我的吧!第二天我一上场就开始答卷,很快就答完了,下课铃一响,我骄傲自满地交了答卷。但是,星期三英语课时,发下来的考卷却令我大失所望,我只考了92分。在第三至四模块的考试前一天,我认真地熟读了课文,第二天,一上场我就精神焕发,以迅雷之势答完了卷。试卷发下来,耶!我考了100分,这才证明了我实力嘛!我真是洋洋自得,兴高采烈呀!从此以后,我就理解到了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这名话的含义所在。虽然我的英语成绩好,但还是应该认真复习。我现在虽是一名五年级学习,但我从生活这本富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多姿多彩的书中,我得到了生活的启示,得到了让我一生受益不尽的启示。从此,每当我想不努力复习,每当我骄傲自满的时候,我总会回忆起这件事,这时,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这句话始终回响在我耳旁,这句话我会一生记忆犹新。生活这本书随时随地地告诉我们一些启示,就等着你去发现。六年级:qaz123pp 篇一:生活的启示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生活像秋天的风,从身边呼呼刮过,从指尖轻轻绕过,从眼前匆匆掠过,带来了苦恼,带来了甜美,也带来了繁星般的琐事。转眼到了五年级了,摘下一颗秋风携着的金色苹果,轻轻旋转,在阳光下依然灼灼生辉,令我深思。暑假的一天,爸爸陪我去爬山。一路上,我又蹦又跳,把爸爸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险,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下就坐在了石阶上,眼睁睁地看着爸爸小跑地向我追来,却无力再跑。这时,爸爸已跑到了我身边,打趣地问:“怎么啦!小刘翔也会有今天?”“山高,爬不上!”我一脸不满地向爸爸抱怨道。不料,爸爸一改刚才的嬉皮笑脸,严肃地说:“不行,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淌不过的河,万事都要坚持不懈!”说着,一把抓过我的手,带我向山顶爬了上去。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我眺望远方,回想爸爸说的话,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凡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如果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学习不也正是这样的吗?在学习中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只要我们勤学多问,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爬山事虽小,却让我深思,更给了我生活的启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生活就是一本书,从中,我们能得到许多启示。 记得一次我们到外婆家过暑假。那天天气炎热,我们做好去山上避暑的准备。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过毛竹林和枫树林,来到一片“花海”,其中有丁香、郁金香和平常不起眼的芦荟。我上前摘了一朵郁金香,正要去闻时,外公跑过来对我说:“孩子,这花可不能多闻。”我疑惑不解,外公马上解道:“郁金香的花朵有有毒碱,过多接触会使人毛发脱落。”我拿起丁香时,外公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及答案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及答案 作者:沈栖记得英国作家威尔逊曾对"贵族”下过这么一些标准: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我国历代倡导的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虽说随着时代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君子人格”已赋予现代的色彩和内容,但是,这些积淀在文明最底部的是非善恶观念以及由此而推导的善良行为规范,则是构成了当代中国文明的基石。儒家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便是把中华及周围民族带出了野蛮,带进了文明,并崇重"礼”和"法”作为言行规则。儒家素来力倡"五常”,视之为"君子人格”的底蕴。倘若我们摒弃"仁义礼智信”中的等级制内涵,不无合理成分,它对于平等的民主社会仍是一种可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仁”与博爱大体相似;"义”相通于某种普世性原则的政治预设;"礼”有着尊重和维护他人并进而维护自身尊严的含义;"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尽管儒家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毒素,但散见于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则是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

它并没有过时,也决计不会过时。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提供的一份在线调查,为我的这一断言作了佐证。这份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需要"君子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后和80后的受访者超过6成);针对"当代''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的问题,排在前三的依次是"仁”(73.6%)、"信”(71.7%)、"义”(65.5%);受访者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54.5%),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2.7%),再次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2.7%);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这些调查的数据虽然存有随意性和简约化的不足,但它也昭示了这么一个社会态势:当下社会健康发展亟需辈出君子,亟需倡导"君子人格”。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君子”的挺立与"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亟待重新确立。当然,我们不能把人性庸俗化,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也不能把人性理想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靠谱的假设是:"人之初”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性总是充满着弱点,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人的行为一旦服从于这样的规范和制约,善良的人性便会蔚然成风,肮脏的人性也会向善良的人性低头,久而久之,外在的道德压力内化于人心,被迫也就演化为自觉,从而"道德生态”得以呵护,"君子人格”得以崇尚,中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分析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分析 【摘要】孔子在《论语》中树立了君子人格这一人格典型,其中孔子对“君子”这一概念的含义做出了修正,认为君子是求“道”,并学以致其道的人。君子这一与小人相对的人格有其独特的内涵,包括君子的德性、君子的学问、君子的形象和君子的境界等多个方面,探究君子人格的内涵,不断进行君子人格的修养,对当前社会建设仍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君子;小人;君子人格;德性 一、君子与人格 1.何谓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无逸》篇中,在西周、春秋时期,“君子”这一概念最初产生时,是对有权位有财产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统称。君子见于《论语》107次,孔子的所谓君子主要有两种含义:身份意义上的君子,即有贵族身份可以没有道德的人;道德意义上的君子,即有道德而无贵族身份的人。 “君子”一词通常意义上是与“小人”相对的,在产生初期,君子表示对有身份地位人的统称,而小人就指那些无权利无财富被人统治管理的劳动者们。而孔子则提出了“君子—小人”二分式的人格类型说。据研究,“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107次,其中表示“有才德之人”的“君子”共106次,指“在高位”的“君子”只有1次;“小人”一词在《论语》中出现24次,其中表示“无德之人”的“小人”共20次,意指“老百姓”的“小人”共4次。 2.人格的所在 想要真正了解君子人格,何谓人格也是需要去认真考察的。关于人格一词,它源自拉丁语“persona”,是面具的意思,意味着向社会显露自己。现代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等认为人格是个体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的总和。而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人们则给人格赋予了品质价值的涵义,人格已不仅指个体内在的潜能和资质,更侧重于个体的社会性和社会性自我。当前最普遍的人格定义涵盖了三个层面:其一,人的道德品质;其二,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要素;其三,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及其外在表现。 中国古代并没有人格一词,但是却有“人品”“品格”等词语表达与“人格”相近的含义,且更侧重其伦理道德意义。在中国,理想人格更多的表现为实现其道德人格,理想的道德人格是人生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孔子看来,理想的人格主要是君子人格,并且是否为君子并不取决于其经济政治地位。换言之,君子并非主要是从经济与政治的意义上来讲的,君子另有其本质性的内涵。 二、《论语》中对君子人格的具体阐释 首先,孔子继承沿用了“君子”与“小人”原初的含意。在文章许多句子中谈到的“君子”,明显的表现出了它有与“民”的政治地位相对的贵族和统治者的意思,但是继续探索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君子并非仅仅是从经济和地位的意义上讲,而另有其本质上的内涵。 1.君子的德性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他的“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伦理思潮,经孔子总结和发展之后,有着自身相对独立的思想内容和伦理价值,集中反映了君子的德性。

我得到了启示450字作文12篇

我得到了启示450字作文12篇 我得到了启示450字作文12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得到了启示450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得到了启示450字作文篇1在我们身边,其实有一些小事能让我们从中得到启示。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晴天,妈妈带我到一个离家不远的文具店买笔,一共买了三根。结账时,我们没怎么注意,按照文具店的小票上的价格付了钱就走了。回家时,妈妈看了看钞票,发现了问题,原来,在结账的时候,由于粗心,文具店的售货员算成了两根笔的价钱。妈妈又给我了一根笔的价钱,要我去给那个刚才那个给我们结账的那个售货员。 我拿着钱很不情愿地来到了文具店,找到那个售货员后,给他说明了刚才的情况,然后拿出钱给他。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是冷冷的说:“把钱

放到这儿,赶紧走吧。”我把钱放在了收银台上,走了。我在回家的路上想:他连一声:“谢谢”都没说,真是没礼貌。哦,他一定是想,我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说出他的错,丢尽了他的脸,很没面子。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要认真,稍微有一点不认真,就会酿成大错。 我得到了启示450字作文篇2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会给我启示,但是,其中给我感触最深、启示最大的,却是这件事。 我坐上了通往围棋学校的公交车,车上有很多小孩,那是爸爸或妈妈还有爷爷和奶奶带着他们来的。车停在一个站台,上来一个抱着婴儿的母亲和一条腿残废的老军人。也许是在部队长期养成的习惯,老军人动作非常快,先找了一个凳子坐了下来。哪为位抱婴儿的母亲看见没有座位了,就站在车厢中间。我想站起来让位,可看到别人都没有让座的表示,我也假装没看见。车开了,看到那位母亲随着车的行进,左右摇摆,随时都有可能摔倒,那个老军人马上站了起来,对着那个夫人说:“你坐我这吧。”妇人说:“你年纪大了,为国家又伤残了,还是您座吧。”老军人说:“我没事,你抱着孩子不是不方便吗。”妇人说:“那谢谢你了!” 看到发生的这一幕,我霎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车上所有人都对这位老军人投去了赞赏的目光,那时的我别提有多

生活的中的启示作文

生活的中的启示作文 导读:半命题--的启示作文【一】 如浩瀚的大海中众多的鱼儿,如大气层繁多的氧气,如广阔的土地上众多的人群。语文,她无处不在。生活中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语文的足迹。不必大费周折的去寻找,在任何地方都有他的足迹。 漫步在大街上一个个广告映入我的眼帘,这些广告不仅具体、生动、形象也更能体现出这些产品的独特与新奇。如只融在口,不融在手的巧克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先给心灵装上玻璃吧!的眼镜广告。还有利用顶针的手法写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这些广告在宣传的同时,还有利于我们学习语文,宠,从大体上看这些广告流畅、押韵。 生活离不开语文,在学习了六年的语文后,我可以揣摩诗句并且融入其中的情景。我思索,置身于广阔的沙漠,在夕阳的金黄色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思索,在我登上乞力马扎罗山,在云雾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情怀;我思索,夜泊秦淮河畔,在悠悠的笛声中领略“夜笼寒水月笼沙”的.美景;我思索,我坐在明月下,体会稻花香里说丰年,似乎还听到了“蛙声一片。” 生活里离不开语文。是的!语文像空气无处不在,小至人们平常的交谈,大至史书记载。“生活处处有语文”。 生活离不开语文,但语文就是汉字的“石块”吗?不是,当然不是,还有标点,标点可使文字有另一般意思。我这就有这么一个故事。

唐朝时,有一位书生到一位好友家做客,,不料,下午就下起了雨,这雨看起来好像要下一阵子,书生家离这很远,他想留下,可是又碍于面子,便写了一张便条“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让下人交给好友,可下人回来时字条上多了一个标点“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碍于面子只好走啦。结果,书生感染风寒死啦。其实他想说的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就是这几个标点却让一个人付出了一条生命。 啊!语文,你的用处比山大,你的情意比海深,你的文体让人醉。 生活处处离不开语文啊! 半命题--的启示作文【二】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新的课文-----《钓鱼的启示》,文章讲述了一个孩子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两个小时钓到了一条鲈鱼,父亲却要他把鱼放回去的故事。这篇课文对我的启示很大。 如果大堂里贴着一张告示说不能拍球,那么肯定会有人拍着球和保安吵架(就在我们楼下);如果在博物馆中贴着一张警告说不能触摸博物,那么肯定会有人摸文物,还在保安发现的时候和保安争吵。。。这就是世界人眼中的中国。规则,对中国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有一次,我发现有人动了我拿去教室的花草,便大声对他说不能这样做。谁知他一仰头,开始大声争辩起这个问题来。于是,我转身走开,准备不理睬他。他则继续摆弄那盆可怜的花草。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随便找一处地方都能发

论君子人格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与其必要性

论君子人格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与其必要性 在国学课后,最让我深思的,就是君子人格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个理想的君子人格的生命写照,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君子仁德的要求很多,这些仁德的胸怀在实践的时候为避免主观的过溢,维持行政管理体系的稳定,必须以礼来规范。如果行为处世只知动机上的善意,却不知遵守一个人际交往中的实际的话,那么在社会活动中将会产生许多冲突与争执,这就是不智的行为。做事谨慎是对的,但是不重视情境的需要、不知以礼节之,就会反而显得胆小怕事,令人讨厌。勇于任事是应该的,但是不重视适度的礼节份际,就会破坏大家共事时的和谐气氛,而显得自己是一个鲁莽无礼之徒,造成别人做事的麻烦。豪爽耿直是对的,但是若不知道别人的处境,只是一味的直来直往,那么对于他人的生存将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使自己不受欢迎。 我们由以上的话语就可以体会,有理想的君子不是只有动机上的善良与心理上的仁心就够了,在社会实践理想的时候必须要有敏锐的智慧,这个智慧来自于对于人性的透彻,人性是很麻烦的,是很细腻的,守礼守得好就是君子,否则其实就是内心隐藏了小人的格调。 君子小人之别,看似差异甚大,但当人们的动机隐藏在内心深处

之时,这个区别就会很难察觉,由此可见,社会事功中的人际互动是艰难的。许多我们成长中的同学朋友,虽然大家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但才性品德不同,一起读书学习是有的,但是也能一起追求修身养性以及追求社会理想的朋友就不多了。社会中是充满了陷阱的,对于周遭的小人的防范是时刻要注意的,要小心防范小人的伤害,在小人面前要注意他的心思欲望所显现的细微的企图,在对谈之际要注意言语上的谨慎,莫要一时口快得罪小人而遭受莫大的伤害。由此可见讲话应对的重要。对于同守正道的人,该说的话要实时告知,否则对人不义,你可能害他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对于小人,有些话是不该说的而说了,造成社会的伤害或民众的受害,那你就很不应该了,有智慧的君子应该不失去结合君子的机会也不会发生讲错话的情况。 最后,我想说,君子的修养有很多要求,但归根结底仍然是君子必须有现实的能力,必须能够真正实践,真正落实到对百姓的照顾上,光说不练、愤世嫉俗、自命清高者,不管书读得再多,都是不许的。 总之,人生的真义仍在投身社会实践之中,这才是孔子所标举的理想的儒家君子型态的真正重点。 如此说来,当今社会需不需要君子人格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

君子的人格理想

君子的人格理想 许继莹 中国的君子人格理想是儒家的人格理想。几千年来,儒家的君子人格理想在传统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继承和发扬其积极因素,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当代人而言,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思想中,关于人生的修养以及个人向内心探求从而达到某种境界的学说十分丰富。“君子人格”是儒家做人的理想或人格追求。实际上,儒释道三家都有着各自的人生修养境界说。儒家是成仁,道家是逍遥和素朴,佛家是成佛。就道家的逍遥而言,是成为真人或仙人。以《老子》的话来说,是做到“无私无为”,道家在强调超然物外的逍遥的同时,也强调回归素朴本真之性,即在精神上回到赤子式的婴儿状态。就是如何摆脱功名利禄的引诱,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的问题。 一君子求学的动机 儒家学说向来把为学动机看得十分重要。进行道德学问的学习,首先得要明确为学的动机,学了不是说说而已,更不是用去换取功名利禄,不是哗众取宠,或以道德学问为资本,去换取外在物质利益,这不但不能成就自己,反而丧失自己。 二如何成为君子 人本身是可以改变的,人的道德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提升的。古代的学或学问并不一定是现代意义的文化知识的获得和积累,而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视、听、言、行、思等人伦道德的践行。因此,中

国古代的学或学问,是上自帝王、下至庶民的所有社会成员均能够参加的普遍性活动,而这种学或学问,也就是成就君子人格的道德实践。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别人待自己不好,不是要去责备别人,而是要多检查自己,使自己的道德水平提高,从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为仁。”也就是说,自己要制约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才可称得上仁。张载认为,克己就是不贪私利,只要改过从善,不自暴自弃,还是可以成为君子的。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孔子的弟子曾参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孔子也曾说过,对于自己的过失应当严格地自责。 自我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决不是可以一蹴而就。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孔子从自身体会中得知,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要经过漫长的自我修养过程。总之,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强调人们要朝内层层打开,层层内推,以达到自我人格的完善。我们所说的为学目的,为学的方法,克己与自省等,正是《大学》中的这段回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孟子指出环境的磨练的意义。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三君子气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