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章 干酪根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ulvic acid)
腐殖质的分类: 腐殖质按土壤学研究(Kononova,1966)通常分为三类: •富啡酸(FA) •胡敏酸(HA) •胡敏素 腐殖酸的组成: 腐殖酸
腐殖酸的平均元素组成
元素组 成:主要为C、 H、O、S、N, 其中C、O两 项占90%以上。
元素(%) C H N
FA
HA
本课程主要是阐述油、气地球化学,结合目前油气地 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我们认为将干酪根定义为: 沉积物和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的无机酸、碱 和常用有机溶剂的一切有机质。 这里定义的干酪根包括两种干酪根: (1)Young kerogen——现代沉积物和第四系中的干酪根。 (2)Fossil kerogen——古代沉积岩中的干酪根。 定义的合理性主要在于: ①有效的明确了研究对象:限定在了沉积物和沉积岩 中,即不包括其它诸如生物体中和水体中具有类似物理化 学性质的有机物。 ②该定义附合现今分离干酪根的常用方法。
在泥炭和煤:氮含量较低,碳含量较高,N/C原子比低于土壤
不同成因腐 殖酸 H/C-O/C, H/C-N/C图
1.水体沉积物 2.灰化土
3.泥炭 4.黑钙土
腐殖酸的结构
腐殖酸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以下为 几个学者提出的腐殖酸结构模型: 土壤 海水 Gagosian 1976
Dragunov 1958 Stevenson et al 1969
一、干酪根的分离方法
岩样(或沉积物)—粉碎至40-Leabharlann Baidu0目,氯仿抽提出可溶有机质 去除碳酸盐矿物:稀盐酸溶解—过滤(水洗) 去除硅酸盐 浓氢氟酸溶解→水浴
60度,过量酸 搅拌4min
过滤
碳酸胺溶解氟化物→过滤→冲洗 重液浮选→烘干→用苯再抽提 干酪根分离提纯是研究干酪根的基础工作。 一般提取的干酪根纯度一般在60-80%。 杂质中最多的是黄铁矿。 分离的干酪根为很细的柔软无定形,灰褐-黑色粉末。
1.干酪根形成的传统理论
2.干酪根形成理论的发展—选择性保存理论
一些常见生物大分子在现有生物中的分布及
随着干酪根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干酪根的形 实验研究表明,来自生物体保护组织的生物大分 在沉积和成岩作用中的保存潜力(Tegelaar等1989) 成比原先估计的要早,在成岩作用的相对早期阶段就已 子,如表皮组织,具有不溶、不水解和抗微生物降解 生物大分子 生物来源 保存潜力 形成,而且,干酪根的相当部分来自于选择性保存的, 的特性。虽然它们在生物体中含量较少,但在成岩过 淀粉 维管植物;部分藻类和细菌 有时局部发生了蚀变的稳定生物大分子。 程中,可随含量较高,能快速水解的生物聚合物如蛋 纤维素 维管植物;部分真菌 -/+ 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不断降解而相对富集起来。 -/+ 蛋白质 所有生物
S O
45.7 5.4 2.1 1.9 44.8 99.7
56.2 4.7 3.2 0.8 35.5 100.4
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腐殖酸,其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差异 海相及湖相: 氢和氮含量较高,碳含量较低;H/C原子比为1.0~1.5。 土壤腐殖酸: 碳、氮含量都较高H/C仅为0.5~1.0,N/C原子比低于 海湖相。
亲水性 由于分子中存在有桥键,碳网具有疏松的海绵状结构, 大量水分子就可以分布于这些海绵状空隙中。 风干了的腐殖酸也还可能含有25%的水分。 腐殖酸的亲水程度取决于芳核与侧链间的比例,即取决 于缩合程度。 热解性质: 腐殖酸是良好的热不稳定性物质,受热分解,含氧减 少。
250-400 ℃,侧链官能团热解 500℃以上时,核分解,540 ℃ 不再含氧。
干酪根大部分是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物和沉积岩中, 但有时也可呈富集状态存在于岩层中(如油页岩或煤) 。 干酪根是地壳中有机碳最重要 的存在形式。它比煤和储层中石油 的有机碳含量高1000倍,比非储层 中可溶有机碳含量高50倍。 按有机质数量统计,干酪根是 沉积岩有机质中分布最普遍,最重 要的一类,约占地质体总有机质的 95%。估计岩石平均含干酪根0.3%, 地壳中干酪根总量约为3×10 15 t, 大约相当于煤总储量的1000倍和石 油总储量的16000倍(Weeks,1958)。
腐殖质中酚—脂肪酸酯
对于腐殖质结构的基本认识可以总结为: (1)腐质酸的分子由几个相似的结构单元构成。 (2)每个单元都含有核、桥键和官能团。 (3)核可以是饱和环、芳环或杂环。 (4)桥键为连接核的原子或原子团,主要有
—O—、—CH2—、—NH—、—S—等。
(5)官能团主要为各种含氧基团:酚基、醇基、羰基、 甲氧基、羧基等。 (6)海水和土壤中的腐殖质有明显的组成差异,海水 中形成的更富含脂链、脂环和肽键,有时将这种在还原 环境中形成的称为腐泥质。
传统的途 硫化 作用生成 经形成地 富硫大分 质大分子 子,这种 情况在不 选择 同的沉积 保存的途 环境中的 经形成抗 重要性不 蚀的生物 尽相同, 大分子物 在强还原 质 非碎屑沉 积环境中 更为普遍。
成岩作 用未期生成 的相对少量 的沥青主要 来自保存的 类脂组分。
干酪根形成的综合模式(S.D.Killops和V.J.Killops)
富啡酸 胡敏酸 浅黄 43-52 51-40 1.5-0.8 1420-890 626 大 极大 缩聚程度增高 暗褐 黄褐 灰黑 52-71 71 40-20 <20 1.25-0.56 1-0.5 890-485 0 更大 2000000 小 很小 残留煤 黑色
颜色 元素含量C%
O%
H/C原子比 总酸度(mgN/100g) 分子量 亲水性 絮凝极限
指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
由于人们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同, 对于干酪根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完全一致。
国外几家学者的定义
•Forsmann (1963)和Hunt (1958) : 一切不溶于普通有机 溶剂的古代沉积岩中的分散状的有机质。 •Tissot和Welte(1978) : 沉积岩中不溶于碱性溶剂,也不 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它泛指一切成油型、成煤型的有机物质,但不包括现 代沉积物中的腐殖物质。 •Durand (1980) :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包括各种牌号的腐殖煤(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 藻煤、烛煤、地沥青类物质(天然沥青、沥青、焦油砂中 的焦油),近代沉积物和泥土中的有机质。这是所有干酪 根定义中内涵最广泛的。
腐殖酸随埋深加大的演变 随沉积物埋深加大,温度升高,腐殖酸不断脱水、脱羧 等失去含氧基团;剩余的腐殖酸不断缩合,胡敏素相对增加; 腐殖酸实际上是有机质演化早期的一种阶 至地温为50-60℃时,腐殖酸已尽,胡敏素也缩合成酸碱不 段产物。其元素组成、结构和性质都随着有机 溶物,干酪根形成了。 质的演化而改变,变化特征如下:
在干酪根中发现的特殊脂类化合物如藿烃类和古细 菌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含量较少,由于这些生物分子通常 含有极性基团,在成岩作用早期,可通过官能团之间的 反应结合在一起,变成稳定的大分子得以保存下来。
3.干酪根形成理论的综合模型
从干酪根的生物大分子先体抗蚀变能力方面讲,传统 演化及选择保存这两种形成机理可以作为两个极端。将两 者统一在一起,把干酪根看作是抗蚀的生物大分子,地质 缩合大分子,富硫大分子及特殊脂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可能 更为合理。
第二节
干酷根的组成和分类
干酪根作为一种混合物,我们不能依据常规 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概念来理解,所以对于酪根组 成的研究,实质上是用一种统计的方法,来认识 其宏观组成特性。 目前表示干酪根组成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干酪根有机岩石学研究得出的有机显 微组分组成;另一种是基于化学分析方法得出的 元素组成。
第一节
二、干酪根的形成
1.干酪根形成的传统理论


传统的理论认为,干酪根的形成经由了腐殖物质的 演化阶段。 下面介绍腐殖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腐殖质的概念: 腐殖物质通常用来指土壤和现代沉积物中不能水解的、 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腐殖质的形成
它是沉积有机质受细菌作用后剩余的木质素、氨基酸、 脂肪酸、酚、纤维素等在微生物作用下缩合而成的。 在强还原环境下可以不形成腐殖质。
干酪根的选择性保存理论得到煤岩学研究的支持。 表3-1-2 抗蚀生物大分子与其相关的干酪根显微组分 在煤和干酪根结构中,都已识别出了一些保存下来的生 及预期的热演化产物(Tegelaar等1989) 物组织,如角质层、孢子、花粉,由此来看选择性保存 机理是合理的,在煤结构中尚且可以保存生物体的稳定 抗蚀大分子 显微组分 热演化主要产物 组织,比煤形成更趋还原性的干酪根形成环境中,保存 藻类体 藻质体 正构烷烃和部分芳烃 更多的生物组织是可以理解的。 对干酪根按密度进行分离实验表明,干酪根确实可 木栓质 木栓质体 正构烷烃和芳烃 以看成是不同抗蚀大分子组成的混合物。用不同分离组 分进行快速热解色谱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烷烃、烯烃 木质素 镜质体/丝质体 芳烃和甲烷 和芳烃组分。对煤进行相同的实验,其结果也非常相似。 树 脂 树脂体 倍半萜和芳烃 选择性保存理论为显微组分和生物来源间建立起了成因 联系。 宁 丹 镜质体/荧光质体 芳烃
树胶 维管植物 +
几丁质
胞壁质 含树脂的聚萜类 木质素 丹宁
节肢动物;桡脚动物;甲壳动物;真菌;藻类
真菌 维管植物 维管植物 维管植物;藻类
+
+ +/++ ++++ +++/++++
藻类体
角质层 木栓质
藻类
维管植物 维管植物
++++
++++ ++++
保存潜力中-代表在沉积环境中容易被降解,++++代表在所有沉积环境中基本不被降解
孢粉素 孢子体 正构烷烃和芳烃 角质层 角质体 正构烷烃
除前述的这两种形成机理外,在一些特定的干酪根 结构中还发现了另两种组分,即高分子有机硫化物和特 殊脂类化合物。 高分子有机硫化物主要存在于海相地层中,它是在 成岩作用早期由脂类化合物与无机硫化物通过分子间结 合而形成的。 如类异戊二烯类烷烃,细菌藿烷类、长链不饱和的 酮和烯等,含有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可与H2S反应生成含硫 有机分了,这些分子通过分子间加成反应就能生成高分 子有机硫化物。对于含有多个C=C键的含硫化合物,可以 通过分子内加成反应生成环状含硫化合物,环的大小取 决于双键的相对位置。最初形成的是饱和环,随着热的 作用可以逐渐转变为芳香环。
酚—酚 酚—氨基酸 缩合作用包括 酚—脂肪酸 醣—胺缩合
OH
HO
O
腐 殖 质 分 离 流 程 简 图
土壤及岩石 中总有机质
NaOH 0.1N PH=13
Na2P2O7 0.1N
不溶
溶解
胡敏素(H)
(Humin)
腐殖酸
HCl PH=2
Humic acid 溶解 富啡酸(FA)
不溶 胡敏酸(HA)
(Humic acid)
腐殖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溶解和胶溶性 腐殖酸或多或少可溶于碱性、弱酸性和有机溶剂中。 电子显微镜(放大12000倍)观察,腐殖酸由极小的 球状微粒组成,粒径界于80-100A(胶体10 ~ 10000A之 间,球间有小链连接,构成完整的网。再加上桥键的作 用,使腐殖酸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 明显的弱酸性 能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金属、醇等起反应形成 络合物或缩合物; 能分解碳酸盐、磷酸盐、醋酸盐和硅酸盐;
第三章 干酪根地球化学
干酪根是沉积岩(物)中的主要有机 质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干酪根是 石油和天然气生成的主要母质。 干酪根占沉积有机质中的90-98%,由于 它的不溶性,研究难度非常大,但是它作为 主要的油气母质,因此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 过。
第一节


一、干酪根的定义与分布
干酪根(Kerogen)一词来源于希腊字keros,意为 能生成油或蜡状物的物质。1912年A.G.Brown第一次 提出该术语,表示苏格兰油页岩中的有机物质,这些 有机物质在干馏时可产生类似石油的物质。以后这一 术语多用于代表油页岩和藻煤中的有机物质。 六十年代初随着晚期生油学说——干酪根热降解 生油理论出世以来,干酪根的定义基本明确下来:
Schnitzer 1971
腐殖酸降解中主要产物是酚酸和苯羧酸。 还有脂肪酸等脂族化合物。它们可视为腐殖酸组成 的基本单元。 腐殖酸主要降解产物
主要降解产物 FA(%) HA(%)
脂肪族化合物 酚类 笨羧酸类
22.2 30.2 23.0 75.4
24.0 20.3 32.0 76.3
脂族结构 中50%为脂肪 酸和酚羟基形 成的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