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全文分析分析
《茶馆》全文分析
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 (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 (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 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 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剧情(背景)介绍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 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 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大,洋 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 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统治阶 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 ……顽固派得势后,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 卖儿卖女,特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 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 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 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 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 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 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 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 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他的悲剧, 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 和特征
2、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 段有:
(1)舞台说明:
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 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 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 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 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 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 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
分幕分场。幕是大单位, 场是小单位
3、戏剧分类:
《茶馆》全文分析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
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
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
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茶馆》全文分析
2、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
(1)舞台说明: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 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茶馆》全文分析
讨论交流
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 为哪两大类?
②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茶馆》全文分析
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 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17、茶馆
《茶馆》全文分析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 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 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他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 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 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 家。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 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茶馆》全文分析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 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
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 主题思想。
《茶馆》全文分析
(3)结构形式: 分幕分场。幕是大单位,
3、戏剧分类: 场是小单位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 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 多幕剧、独幕剧
《茶馆》全文分析
《茶馆》剧情介绍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 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 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和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 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 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 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句“大 请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特务宋恩子/吴 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 应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经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 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帐。愿国民 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 “中国非亡不可”。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 吴祥子以抓逃兵为由,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 逃兵交公。
讨论交流
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 为哪两大类? ②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 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 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 铁嘴等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 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 老人等等。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 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 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 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 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 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 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 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老舍《茶馆》分析
高露 仲珏
ZB1315112 ZB1315141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作品简介 ※人物分析 ※艺术特色 ※感悟与体会
作 者 老舍 (1899 ─ 1966) ,原名舒庆春,字 简 舍予,满族人。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 介 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 年获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 害, 1966 年 8 月 24 日含恨自尽。他的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 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 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 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珠》《 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
A、“莫谈国事”的纸条越写越大 。 B、只对老婆骂人,对报童发火。 C、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生怕 出什么错——因“感染”而请安 A 、审时度世,努力改良,不仅茶馆 。 改良,连语言也“洋化”AII RIGHT B、“只有学生有钱”,经营有针对 性。 C、裕泰茶馆免遭淘汰,硕果仅存。
《茶馆》全文分析
你觉得王利发是什么样 的人?请从课文中找根 据。
试把王利发的语言换 成长沙方言,体验一 下这个人物的特点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 善于奉承 我脸上有光!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 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 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 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 我一定照办!是!嗻!
精明圆滑
王: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 个下人。 王: 唉,一边做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得早, 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 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 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 安,讨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 茶去! 王: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王: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 王: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 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 是!嗻! 王: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 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 和特征
2、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 段有:
(1)舞台说明:
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 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 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 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 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 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 现主题思想。
整体把握第一幕的主旨
理解潜台词的含义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 一句话: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 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茶馆》全文分析
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 (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 (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 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 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剧情(背景)介绍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 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 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大,洋 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 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统治阶 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 ……顽固派得势后,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 卖儿卖女,特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
人物分类:
• • • • (1)反动统治阶级及走狗帮凶: (2)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 (3)新兴的民族资本家: (4)社会的流氓 渣滓:
主要事件: 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马五爷施威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农村经济凋敝) 常四爷骂洋货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达官贵人精神的空虚) 鸽子之争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兴起) 秦庞交锋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茶客对话 (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庞太监买妻 (封建统治的荒淫) 常四爷被抓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康六卖女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 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 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 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 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 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 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 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茶馆第二幕课文分析
《茶馆》第二幕课文分析(一)一、《茶馆》的时代与冲突《茶馆》所反映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所描写的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遭际命运,又是怎样揭示这一时代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呢?从清末到解放战争之前,是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由受剥削、受压迫到逐渐觉醒抗争,起来掀掉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的时代。
剧本描写的三个时期,都被这个时代的特点贯穿着,深化着,通过各阶级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升沉变化的命运显示出来。
因此,结构庞大而不散,人物众多而不乱。
在第二幕上场的人物中,有吃皇粮的旗人,借“改良”而谋生存的商人,破产的农民,军阀的军官、大兵、警察,还有依附于清朝、军阀的社会渣滓:特务、流氓、相面的、拉纤的等等。
还有一个像一片沉重的暗影主宰、君临在一切人头上的人物,他不出场但随时随地都可感触到,那就是帝国主义。
这些人物,有的贯穿三幕,也即三个时期,完成其性格的发展和命运的归宿。
如茶馆的老板王利发,随着三个时期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着改良。
所谓改良,就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形势,作生存挣扎的努力。
但终于逃不脱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的魔掌而趋于灭亡;再如常四爷,在第一幕中是个有“铁杆庄稼”特权的满族旗人,到了第二幕第三幕,他成了卖蔬菜卖花生米的贫民,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从原来的阶级中分化出来,成为贫苦的自食其力者,但还是逃不脱毁灭的命运。
有的只出一幕,,有的只出两幕,如松二爷、唐铁嘴、刘麻子,他们的出场虽没有贯穿全剧,但他们在剧中承担的任务——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阶层在这动荡变化的时代的历史命运,并没有中断,仍在生活的明流或潜流中继续着,直到最后完成。
这么多的人物,通过他们的相互关系——同情和斗争,通过他们的命运变化,交织成一幅时代生活的画面。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买办、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灾难深重、反抗斗争的时代,这是一个无情地死亡的时代,也是热烈地新生的时代。
《茶馆》全文分析解析
讨论交流
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 为哪两大类?
②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 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 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 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人火坑,常四爷因 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 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 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老舍先生自己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 三个时代”。全剧贯穿半个世纪的三个时代,是 旧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逐渐深入、中国由封建的老大帝国日益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老舍把三个时代发生的 种种事件以及生活着的种种人物,通过茶馆,通 过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王利发,巧妙地连接在一 起,写出这些人物在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命运,从 而揭示出旧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暗示了促使旧 时代灭亡的新的潜在力量。
➢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各是什么 样的形象?
要 求: 先找出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台
词,然后概括其性格特点
王利言:
多说好话,多请安,讨 人人的喜欢
主要活动: 应酬顾客
裕泰茶馆的掌柜
1.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 2.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多说好话,多作揖。
王利发 对李三、康顺子 对难民
老舍 茶馆分析
老舍《茶馆》分析张闽我主要从民族主义文学、《茶馆》和特定历史环境、《茶馆》中的第二作者、《茶馆》和京味文化四个方面分析《茶馆》。
一、民族主义文学1、传统民族文化和殖民者文化我们知道,艺术作品不是从个人的意识里产生的,而是从民族的立场所形成的生活意识里产生的,茶馆不仅是老舍先生个人意识的体现,也是他所属民族的产物。
在《茶馆》中,邹福远和卫福喜是两个说评书的能手。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传统艺术评书和京剧都已不上座,卫福喜和邹福远唱一出戏都挣不上3个杂合面饼子的钱,老舍先生通过邹福远之口,说出了他对传统文化淡出人们视野的这种现象的惋惜——“咱们哪,全叫流行歌曲跟《纺棉花》给顶垮喽!”“咱们这点玩艺儿,再过几年都得失传!”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人受到来自国民党方面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榨,帝国主义的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交织混杂在一起,帝国主义文化代表着一种上层的,先进的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被看成是最不入流的,最落后的文化。
洋文化由此泛滥在人们生活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舍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即将被西方文化侵蚀的现状。
他想通过这一情节的设置,提醒人们保护自身传统文化以抵制文化殖民。
这也是文学借鉴和教化功能的体现。
2、民族主义的世界性《茶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代表的民族主义,如反抗帝国主义,反抗外来侵掠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共通性,人们在战争、动荡、暴力和普遍的愚昧自欺中经受的苦难是相同的,他们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勇于进取的民族气节也是相通的。
从这个角度说,《茶馆》所表现的民族性超越了国籍,是一种世界范围的民族主义。
二、《茶馆》和特定的历史环境1、《茶馆》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虽然说小说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文学,但是小说的要求都是人物的逼真和活灵活现。
北京的茶馆作为公共的社交场所,娱乐场所,是北京三教九流茶客经常光顾的地方,不同时期的茶客谈论的话题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
老舍先生通过典型的事例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反映了普遍性,规律性的历史内容。
《茶馆》第二幕课文分析
《茶馆》第二幕课文分析(二)二、《茶馆》的人物形象以人物命运的沉浮变化,来反映时代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向,是《茶馆》深刻思想性的鲜明体现。
课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大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的走狗,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如果说《茶馆》中有主角和中心人物的话,那就是贯穿全剧的茶馆掌柜王利发。
这是一个富有光彩的艺术典型。
在王利发这个人物身上,生动的再现了一个旧社会中精明干练富于混事经验的北京茶馆老板的形象,刻画出了自私、圆滑、怕事,却又一心往上爬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典型。
在旧中国,王利发比穷苦百姓有钱,有地位,财势高出一头,心理、性格、思想和广大受压迫劳动者根本不同;可是,旧中国的三座大山和反动政权庇护下的大小爪牙们——官差、太监、军警、地痞流氓,有无一不再他的头上拉屎撒尿,他又是个受压迫者、可怜虫,这又是他和反动统治阶级中的人物不同。
在旧中国,王利发这种人是大量存在着的。
他们日趋破落的境遇和悲惨命运,无疑也是广大中国人民被压迫的遭遇的一部分。
王利发在第二幕出场时,已是中年了。
我们看到:这以人物和这一茶馆的种种变化,在剧本中互为一体的融合在一体。
一开幕,老舍先生就采取了已景物烘托人物的戏剧手法,人物尚未登场,周围的情景已展示了十多年来人物思想的发展和命运的变化。
茶馆地点未变,只是前半部分卖茶,后半部分却改成了出租的公寓;茶座也今非昔比,一律是小桌和藤椅,;此外,外国香烟的广告画,已经取代了前清的醉八仙画轴和财神龛……这一切都显示出茶馆主人力图通过改良来振兴茶馆的愿望。
为了保住这份祖传的家业,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加紧剥削克扣自己的帮工,学识贸、赶潮流,力图在“改良”中找出路。
他像一个落水者那样进行挣扎,他仍然胆小怕事,自私保命。
但在受了军阀和兵痞的压迫欺诈之后,表面上,仍然和过去一样面笑容,低声下气,和这帮家伙周旋,可是内心上却产生了不平、懊恼和愤慨。
《茶馆》全文分析
崔久峰 -- 男。四十多岁。作过国会 议员,后来修道,住在 裕泰附设的公寓里。 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男。三十岁。
茶客若干人,都是男的。
茶房一两个,都是男的。 难民数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大兵三、五人,都是男的。
公寓住客数人,都是男的。 压大令的兵七人,都是男的。
2、 本剧为多幕剧(三幕剧)、话剧、悲剧、 现代剧。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 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 人物”。剧中人物可怎样归类? 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崔久峰⑤吴祥子 ⑥刘麻子⑦宋恩子⑧唐铁嘴⑨常四爷⑩巡警 ⑾ 老林 ⑿老陈 ⒀秦二爷
《茶馆》剧情介绍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 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 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和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 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 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 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句“大 请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特务宋恩子/吴 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 应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经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 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帐。愿国民 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 “中国非亡不可”。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 吴祥子以抓逃兵为由,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 逃兵交公。
你觉得王利发是什么样 的人?请从课文中找根 据。
试把王利发的语言换 成长沙方言,体验一 下这个人物的特点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 善于奉承 我脸上有光!
《茶馆》全文分析解析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 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他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 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 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 艺术家。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 授予“人民艺术家”称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日本 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 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已经败落不堪, 难以维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招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 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 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 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要砸掉茶馆。王利发被逼得 走投无路,把儿子,儿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 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为生的常四爷,一 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 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 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 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 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 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 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 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 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 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 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 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 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茶馆》第二幕课文分析
《茶馆》第二幕课文分析(二)二、《茶馆》的人物形象以人物命运的沉浮变化,来反映时代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向,是《茶馆》深刻思想性的鲜明体现。
课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大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的走狗,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如果说《茶馆》中有主角和中心人物的话,那就是贯穿全剧的茶馆掌柜王利发。
这是一个富有光彩的艺术典型。
在王利发这个人物身上,生动的再现了一个旧社会中精明干练富于混事经验的北京茶馆老板的形象,刻画出了自私、圆滑、怕事,却又一心往上爬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典型。
在旧中国,王利发比穷苦百姓有钱,有地位,财势高出一头,心理、性格、思想和广大受压迫劳动者根本不同;可是,旧中国的三座大山和反动政权庇护下的大小爪牙们——官差、太监、军警、地痞流氓,有无一不再他的头上拉屎撒尿,他又是个受压迫者、可怜虫,这又是他和反动统治阶级中的人物不同。
在旧中国,王利发这种人是大量存在着的。
他们日趋破落的境遇和悲惨命运,无疑也是广大中国人民被压迫的遭遇的一部分。
王利发在第二幕出场时,已是中年了。
我们看到:这以人物和这一茶馆的种种变化,在剧本中互为一体的融合在一体。
一开幕,老舍先生就采取了已景物烘托人物的戏剧手法,人物尚未登场,周围的情景已展示了十多年来人物思想的发展和命运的变化。
茶馆地点未变,只是前半部分卖茶,后半部分却改成了出租的公寓;茶座也今非昔比,一律是小桌和藤椅,;此外,外国香烟的广告画,已经取代了前清的醉八仙画轴和财神龛……这一切都显示出茶馆主人力图通过改良来振兴茶馆的愿望。
为了保住这份祖传的家业,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加紧剥削克扣自己的帮工,学识贸、赶潮流,力图在“改良”中找出路。
他像一个落水者那样进行挣扎,他仍然胆小怕事,自私保命。
但在受了军阀和兵痞的压迫欺诈之后,表面上,仍然和过去一样面笑容,低声下气,和这帮家伙周旋,可是内心上却产生了不平、懊恼和愤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剧情介绍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日本 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 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已经败落不堪, 难以维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招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 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 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 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要砸掉茶馆。王利发被逼得 走投无路,把儿子,儿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 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为生的常四爷,一 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 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
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 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清末(大清国完了) 第二幕:民国初年(军阀统治完了)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也将完了)
《茶馆》剧情介绍
(1)舞台说明: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 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 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
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 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 分幕分场。幕是大单位,
3、戏剧分类: 场是小单位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 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 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 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 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 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茶馆》剧情介绍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 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和 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 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 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句“大清国要完”这句 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的 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经刘麻子卖给庞太 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帐。愿国民 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非亡不 可”。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祥子以抓逃兵为由,把逃 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 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 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 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 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 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 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 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 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 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 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 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17、茶馆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 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他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 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 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 艺术家。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 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
作品: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
开端: 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 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
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
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
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2、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24年赴英国,在伦
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时所写,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
色)、《骆驼祥子》 (1936年,专业从事写作)、《四世同堂》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 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
中篇小说: 《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小铃儿》《月牙儿》
话 剧:Βιβλιοθήκη 《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39年至1943年 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龙须沟》《方珍珠》《茶馆》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
高成就)。
3
有关戏剧的知识
1、 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 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 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大,洋货源
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 良,有些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 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顽固派得势后, 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卖儿卖女,特务更厉害, 随便抓人问罪……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 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 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 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 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
(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 (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 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