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确定设计要求。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时,需明确设计要求,包括沥青的黏度、骨料的颗粒形状、最大粒径等技术指标,还需考虑路面的使用强度、防水性、耐磨性等要求。
2.计算沥青含量。
沥青是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的选定是混合料性能的
重要保证。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沥青质量=总质量/(1+骨料空隙率+沥青空
隙率),其中骨料空隙率和沥青空隙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确定。
3.计算骨料含量和配合比。
在确定沥青含量后,即可计算骨料含量,骨料含量=总质量-沥青含量。
骨料含量的选定需与沥青含量相匹配,同时需要配合具体的骨料种类、颗
粒形状和最大粒径进行选择。
最后,即可计算出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配
合比=沥青含量/骨料含量。
4.不同情况下的配合比计算。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程要求、原材料种类、技术水平等因素的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合比的调整。
例如,在高速公路路面上应用的沥青
混合料中,对沥青含量有较高的要求,通常为5%~7%左右;在高寒地区的
路面上应用的沥青混合料,根据路面的使用环境和气候条件,沥青含量需
要适当增加,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是确保路面质量稳定和工程项目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工程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以求取一个最优的配合比。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
听起来像是个枯燥的技术活,其实一点也不无聊,甚至能让你在路边闲逛时大呼“原来这路是这么来的!”没错,咱们每天走的路,车子开的路,都是沥青的功劳。
沥青混合料可是铺路的“明星”,而配合比设计就是它的“配方”,就像做饭需要调料,铺路也离不开这玩意儿。
2. 配合比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配合比?说到配合比,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沥青混合料。
这就像我们在家里做饭,面粉、糖、鸡蛋,每样材料的比例不对,蛋糕都得塌!在铺路时,配合比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耐久性和抗压能力。
选得好,路面光滑得像镜子;选得差,路面就像去过火锅店一样,坑坑洼洼,开车颠得像在坐过山车。
2.2 配合比的组成那么,配合比里都有哪些材料呢?首先是沥青,它是整个混合料的“灵魂”,就像电影里的主角,决定了整个作品的风格。
接下来是骨料,包括砂、碎石和石粉,像是配角们,虽然各自不同,但缺一不可,缺了哪个角色,故事就不完整。
最后还有一些添加剂,这就像是给路面增加一点“调味剂”,提升它的性能,让路面更耐磨、更抗裂。
3. 设计配合比的步骤3.1 材料的选择在设计配合比时,首先得挑选合适的材料。
这就像买菜,得选新鲜的,才好做出美味的菜肴。
沥青的种类、骨料的级配、甚至水分含量,都是得认真考量的。
如果材料不合适,做出来的混合料可就不靠谱了。
试想,如果用发霉的食材做菜,结果肯定是让人一言难尽。
所以,在这一点上可得格外用心。
3.2 配合比的试验好了,选好材料后就可以开始试验了。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做科学实验,得反复试探,调整比例。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比例好像有点奇怪,但别怕,试试就知道了!这就跟人生一样,尝试总是要比坐在一旁羡慕别人的好。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最佳的配合比,才能确保铺出来的路既结实又耐用。
4. 结论最后,咱们来总结一下。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虽然听起来像个技术活,但其实就像做饭一样,只要认真挑选材料、反复试验,就一定能做出美味的路面。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一、确定混合料配合比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空隙率: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实性和耐水性。
3.含沥青量:保证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与规定的要求相符。
二、计算混合料配合比的步骤: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指的是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骨料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骨料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骨料配合比=(沥青含量÷骨料质量)×100%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是指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沥青配合比=(沥青质量÷混合料总质量)×100%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是指混合料中添加剂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沥青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添加剂配合比=(添加剂质量÷沥青质量)×100%三、计算示例:假设需要计算一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为5%,总质量为1000kg,添加剂的质量为50kg。
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 (5kg ÷ 950kg) × 100% = 0.53%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 (5kg ÷ 1000kg) × 100% = 0.5%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 (50kg ÷ 5kg) × 100% = 1000%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所需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为:骨料配合比为0.53%,沥青配合比为0.5%,添加剂配合比为1000%。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的特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是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的。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程实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程实例以下是一个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工程实例:背景描述:市高速公路项目新建工程,要求铺设一层AC-13级沥青混合料,以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平稳性。
该项目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冬季最低温度可达-20℃,经常有大型货运车辆经过,因此需要考虑较高的路面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步骤一:确定级配要求根据工程要求和规范,确定AC-13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要求,一般采用骨料级配为0~4.75mm,要求通过筛网9~16%、保留通过率85~99%。
同时根据实际工程使用条件,定出极端施工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有效馏分含量为4.5%。
步骤二:骨料选择根据该地区可供选择的骨料种类和性能,结合项目的要求,在骨料性能和经济成本之间权衡考虑,最终选择使用优质石灰石骨料和石粉作为骨料。
步骤三:沥青粘结剂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沥青粘结剂。
经过实验室试验和经验分析,确定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粘结剂,并确定适宜的添加量。
步骤四:配合比确定根据步骤一至步骤三的结果,结合实验室试验数据和经验分析,进行配合比设计。
首先确定石粉和骨料的配比,以满足级配要求。
然后根据骨料的容重和实际用量,确定沥青和沥青粘结剂的添加量,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黏结性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试验制备样品,进行性能测试,以验证设计的配合比能否满足工程的要求。
步骤五:调整和优化根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和优化。
根据实际情况和性能要求,适当调整骨料配比、沥青添加量和沥青粘结剂添加量,以达到最佳配比,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抗剪强度和耐久性。
以上是一个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工程实例。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环境因素、道路形式和交通量等,以确定最佳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等级配合比设计方法:
等级配合比设计方法是根据混合料的使用等级确定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确保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使用等级: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交通荷载等级,确定混合料的使用等级,如AC-13、AC-20等。
(2)确定粗集料含量:根据使用等级和交通荷载等级,参考相应的规范和试验结果,确定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
(3)确定沥青含量:根据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沥青的最佳含量范围。
(4)确定细集料含量:根据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细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
(5)确定沥青级配比例:根据粗集料、细集料和沥青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混合料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2.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
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在缺乏详细材料试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和规范,进行初步的配合比设计,然后通过试验和调整来进一步确定最佳配合比。
(1)确定初步沥青含量:根据使用要求和沥青的理论含量,初步确定沥青的含量。
(2)确定初步粗集料含量:根据规范和经验,初步确定粗集料的含量范围。
(3)确定初步细集料含量:根据规范和经验,初步确定细集料的含量范围。
(4)试验和调整:根据初步配合比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如果混合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不符合,可以通过调整沥青含量、粗集料含量和细集料含量来改善混合料的性能。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规范和经验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调整,同时进行试验和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最终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满足使用要求和性能指标。
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材料的可用性和成本等因素,以实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指将沥青与粉煤灰、砂石或纤维等多种材料按一定比
例混合配制出合成建筑材料。
它与沥青的稠度、停灰值有关,沥青的品种、混配材料的类型也有很大的关系。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在现在的建筑行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关的设计技术也持续发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般采用基于当地气候条件及货车使用环境考虑的特定
设计,它们通过分析信息、建模和检验,以此确定在给定的条件下最佳的配比比例。
其中,以碳素灰作为必备的组分之一,是这一类配合比构成的关键部分。
碳素灰的数量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在设计比例时必须格外注意。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般规定1.1 本方法适用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现场生产配合比设计也可按照本方法进行,但在此基础上应通过试拌和试铺阶段,才能最终完成配合比设计。
1.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表5.2.1、表5.2.2-1 和表 5.2.2-2 的规定。
混合料拌和应模拟实际生产情况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配合比设计流程见图 1.2。
1.3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刘埃尔流动性、贯入度及贯入度增量作为控制指标,并通过低温弯曲试验检验其抗裂能力。
图1.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2 材料要求2.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用原材料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
3 矿料级配设计3.1 利用各种矿料的筛分级配计算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
3.2 合成的级配曲线应接近连续,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
经过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过级配范围时,应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进行设计。
3.3 在表5.2.1 要求的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 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
3.4 依据以往工程经验预估油石比,并采用预估油石比拌合,测试刘埃尔流动性、贯入度和贯入度增量,以贯入度和贯入度增量最小的级配作为初选级配;当 3 组级配均不能满足要求时,需从 3.1 重新调整级配。
4 沥青设计用量确定4.1 采用初选级配,以预估油石比为中值,按±0.2%变化,取5 个不同的油石比计算配合比,用小型机械拌和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按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刘埃尔流动性、贯入度及贯入度增量。
4.2 列出各种油石比下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对应的刘埃尔流动性、贯入度及贯入度增量,对照本规范第5.2.2 条中的技术要求,确定满足刘埃尔流动性、贯入度及贯入度增量要求的油石比。
5 配合比设计检验5.1 低温弯曲性能检验:利用确定的油石比和集料配合比拌和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制作弯曲试件并按本规范及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中相关方法进行低温弯曲试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教程

二、矿料级配理论 由各种粒径大小不等的集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起来,使其具有较高的密
实度或较大的摩阻力,且具有一定的空隙率,这种矿料组合称为矿料级配。 矿料级配基本上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两大类,如图1-2所示。
图1-2 连续级配与间断级配曲线
Chang’an University
级配理论主要有两种: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
P=100(d/D)n
(1-2)
Chang’an University
2.粒子干涉理论
粒子干涉理论认为为达到最大密度,前一级颗粒之间的空隙应由次一级的
颗粒所填充,其空隙又有再次级颗粒所填充,但填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其
间隙的距离,否则大小颗粒之间将发生干涉现象。为了避免干涉,大小集料
颗粒之间应按一定的数量分配,并从临界干涉情况下导出前一级颗粒间距应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长 安 大学
内容
1、级配设计理论 2、沥青路面功能与层位力学分工 3、 沥青面层技术性能 4、沥青混合料及其组成材料技术性能要求 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6、AC-16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7、AC-20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8、AC-25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9、ATB-30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10、配合比设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为:
t
0s
1/ 3
1
D
式中:D——前粒级的粒径;
Ψ0——次粒级的理论实积率(实积率即为堆积密度与表观密度之比); Ψs——次粒级的实积率。
Chang’an University
三、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有两种:表面理论、胶浆理论。 1.表面理论(Surface theory) 该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是由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经人工组配成密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材料准备按相关试验规程规定的取样方法,取足够数量的具有代表性沥青及矿料试样。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材料质量的技术要求试验各项性质,当检验不合格时,不得用于试验。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
按现行规范规定。
按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所处的结构层位选定。
(2)确定矿料的最大粒径各国对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D)同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的关系均有规定,除前苏联规定矿料最大粒径分别为面层厚度的0.6倍与底基层厚度的0.7倍外,一般均规定为0.5借以下。
我国研究表明:随h/D增大,耐疲劳性提高,但车辙量增大。
相反h/D减小/车辙量也减小,但耐久性降低,特别是在h/D≤2时,疲劳耐久性急剧下降。
为此建议结构层厚度人与最大粒径口之比应控制在h/D>2。
尤其是在使用国产沥青时, h/D就更接近于2。
例如最大粒径的30-35mm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厚度应大于4-7cm,D为20-25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厚度应大于4-5cm,D为1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最小结构厚度应为3cm。
只有控制了结构层厚度与最大粒径之比,才能拌和均匀,易于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保证施工质量。
(3)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根据已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查阅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
(4)矿质混合料配合比例计算①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根据现场取样,对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进行筛析试验。
按筛析结果分别绘出各组成材料的筛分曲线,同时测出各组成材料的相对窃度”供计算物理常数备用。
②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析试验资料,采用图解法或电算法,计算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CQ/Q040530-20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批准人:状态:持有人:分发号:2003年11月1日批准 2003年11月25日实施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经济开发区春园路电话:、2600330 传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
在温度60℃、轮压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组成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
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
按现行规范《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092—96)中规定,按下列步骤进行;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及所处的结构层位,按表2选定。
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根据已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查阅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表即可确定所需的级配范围。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沥青混合料类型表2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析试验资料,采用图解或试算(电算)法,计算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
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下列要求作必要的配合比调整。
a)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和㎜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防卫的中限;b)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粗)限。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这档子事儿。
你想啊,这沥青混合料就好比是一道菜,各种材料就是不同的食材,配合比那就是做菜的配方啦!那这配方可得好好琢磨,不然做出来的“菜”可就不香咯!
首先呢,得确定咱要用哪些个材料,就像你打算做红烧肉,得先选
好肉、调料啥的。
这沥青啊、集料啊等等,都得好好挑一挑。
然后呢,就是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个目标配合比。
这就好比你
想做个微辣的菜还是特辣的菜,得有个准儿。
要考虑好多因素呢,比
如路要承受多大的重量啊,当地的气候环境咋样啊。
接下来,就得动手做试验啦!把各种材料按不同的比例掺和在一起,看看效果咋样。
这就跟炒菜时尝尝咸淡差不多,不合适就调整调整。
试验可不是一次就能成的哟,得反复试,就像你要做出一道让大家
都赞不绝口的美味,不得多尝试几次嘛。
在这个过程中,得仔细观察
混合料的性能,像什么稳定性啊、耐久性啊,都得好好把关。
等试得差不多了,找到那个最合适的配合比,这可就像找到了做菜
的黄金配方一样重要!然后呢,就可以大规模生产啦。
你说这配合比设计重要不?要是配合比没搞好,那铺出来的路说不
定没多久就这儿裂那儿坏的,多闹心啊!就像你做的菜不好吃,大家
都不爱吃,那不就白忙活啦?所以啊,咱可得认真对待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能马虎呀!这每一步都得走得稳稳当当的,才能做出高质量的“路菜”来。
你想想,一条平坦、坚固又耐用的路,那走起来多舒坦,多有成就感啊!咱可不能在这上面掉链子,是不是?反正我觉得这事儿挺重要的,你觉得呢?。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CQ/Q040530-20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批准人:状态:持有人:分发号:2003年11月1日批准 2003年11月25日实施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经济开发区春园路电话:、2600330 传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
在温度60℃、轮压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组成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
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
按现行规范《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092—96)中规定,按下列步骤进行;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及所处的结构层位,按表2选定。
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根据已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查阅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表即可确定所需的级配范围。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沥青混合料类型表2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析试验资料,采用图解或试算(电算)法,计算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
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下列要求作必要的配合比调整。
a)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和㎜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防卫的中限;b)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粗)限。
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正文】1. 引言沥青混合料作为道路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在道路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经济性。
研究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骨料在混合料中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混合料级配的优化,可以达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等目的。
2.1 经验法优化经验法是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的最早应用方法之一。
通过借鉴历史道路工程的经验,根据特定的骨料类别和道路类型,选择合适的级配范围,达到最佳的沥青混合料性能。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经济的特点,但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
2.2 理论法优化理论法是一种基于力学原理和实验数据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方法。
根据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质和骨料的特性,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确定最佳的级配参数。
这种方法相对于经验法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计算工作。
3. 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配合比设计是指确定沥青混合料中各组分的用量比例的过程。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得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稳定性。
3.1 等级法设计等级法是常用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之一。
通过根据道路等级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等级和骨料级配,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一般道路工程,但缺乏灵活性和综合性。
3.2 敏感性分析设计敏感性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各组分对混合料性能影响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通过变化沥青、骨料等组分的用量,分析它们对混合料性能的敏感性,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这种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合料性能更稳定和可控。
4. 个人观点与理解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进行级配优化时,应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稳定性等要素,同时充分利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手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市春秋建立工程检测中心XX公司 CQ/Q040530-20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批准人:状态:持有人:分发号:2003年11月1日批准 2003年11月25日实施地址:XX省XX市南湖经济开发区春园路:0、2600330 :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根本原那么1.1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展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展检验。
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展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1.2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历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1.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以下步骤进展:±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展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正确沥青用量。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组成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
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围;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历,通常是采用规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围来确定。
按现行规《沥青路面施工与验收规》〔GB500092—96〕中规定,按以下步骤进展;2.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与所处的结构层位,按表2选定。
2.2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围根据已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查阅规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围表即可确定所需的级配围。
2.3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沥青混合料类型表2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析试验资料,采用图解或试算〔电算〕法,计算符合要求级配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
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以下要求作必要的配合比调整。
a)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2.36㎜和4.75㎜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防卫的中限;b)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宜偏向级配围的下〔粗〕限。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式中:Cw——路面渗水系数(mL/min); V1——第一次计时时的水量(mL),通常为100mL; V2——第二次计时时的水量(mL),通常为500mL; t1——第一次计时的时间(s); t2——第二次计时的时间(s)
(2)低温抗裂性检验——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T 0739) 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率时弯曲破坏的 力学性质。一般采用试验温度为150C (+-)0.50C。 试件尺寸:长250mm(+-)2.0mm,宽30mm(+-)2.0mm,高 35mm(+-)2.0mm,棱柱体小梁
(3)水稳定性检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T 0739) 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 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试件在已达规定 温度恒温水槽中的保温时间为48h,其余均与标准马歇尔试验
(3)对于寒冷区道路和其他等级的公路和城市道路,最佳沥 青用量可以在中限值OAC2与上限值OAC max范围内确定,但不 宜大雨中限值OAC的0.3%。
7.进行配合比检验 (1)高温稳定性检验——车辙试验(T 0719) 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进 行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CZ-4型车辙试样成型仪,碾压成型试样制作。
(2)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试件在已 达规定温度恒温水槽中的保温时间为48h,其余均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相 同。
T=MS/FL
MS0=(MS1/MS)x100
式中:T-试件马歇尔模数(kN/mm) 式中:MS0 -试件浸水残留稳定度(%) MS-试件的稳定度; FL-试件的流值 MS1 -试件浸水48h后的稳定度
沥青延度试验
沥青针入度试验
是表示沥青软硬程度和稠度、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反映 在一定条件下沥青的相对黏度的指标。在25℃和5秒时间内, 在100克的荷重下,标准会垂直穿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为针入度, 以1/10毫米定仪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 石油沥青和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等材料的软化点。 将试样放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重量的 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5±0.5℃/min的速度加热,至钢球 下沉达到25.4mm时,记下该时温度即为该试样软化点。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 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
法或计算法,求出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 料用量比例。
3) 调整配合比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要求作必 要的配合比调整 a.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 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 mm、2.36 mm和 4.75 mm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中 限。
2) 测定物理指标: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最佳 用量,需要测定各组试件的表观密度, 空隙率, 矿 料间隙率和饱和度等物理指标.
3) 测定力学指标: 采用马歇尔稳定度仪, 测定沥 青混合料的力学指标,即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和流 值.
4) 试验结果分析: A. 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以 沥青用量为横坐标, 以表观密度, 空隙率, 饱和 度, 稳定度, 和流值为纵坐标, 绘制试验结果的 关系曲线,如下图:
n=0
10
70.
50.
35.
25.
17.
12.
8.8
6.3
4.4
通过量 .5 0 71 00 36 00 68 55 7 2 7
(%)
级配 n=0 10 81. 65. 53. 43. 35. 28. 23. 19. 15. 范围 .3 0 23 98 59 53 36 79 38 08 50 曲线 n=0 10 61. 37. 23. 14. 8.3 5.4 3.3 2.1 1.2 通过 .7 0 56 89 33 36 4 7 7 0 9 量(%)
其他等级公路
沥青混 凝 土路面
沥青碎 石 路面
AC—13 AC—16
AM—13
一般城市道路及其 他道路工程
沥青混 凝 土路面
沥青碎 石 路面
AC—5 AC—10 AC—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CQ/Q040530-20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批准人:状态:持有人:分发号:2003年11月1日批准 2003年11月25日实施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经济开发区春园路电话:、2600330 传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
在温度60℃、轮压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组成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
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
按现行规范《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092—96)中规定,按下列步骤进行;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及所处的结构层位,按表2选定。
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根据已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查阅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表即可确定所需的级配范围。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沥青混合料类型表2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析试验资料,采用图解或试算(电算)法,计算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
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下列要求作必要的配合比调整。
a)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和㎜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防卫的中限;b)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粗)限。
对一般道路、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宜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粗)限;c)合成级配曲线应接近连续的或合理的间断级配,但不应过多的犬牙交错。
当经过再三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过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试验。
3.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简称QAC),可以通过各种理论计算的方法求得。
但是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按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方法修正,因此理论法只能得到一个供试验的参考数据。
采用试验的方法确定沥青用量最佳用量,目前最常用的有:维姆当量法和马歇尔法。
我国现行国标《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中规定的方法,实在马歇尔法和美国沥青学会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多年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总结发展起来更为完善的方法。
该法确定沥青最佳用量按下列步骤: 制备试样 测定物理指标为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最佳用量,需测定沥青混合料的下列物理指标。
mρm = ρw m - m 1 或 mρm =ρw wm 2 - m 3 - m 2 - m 3d p式中ρm ——试件实测质量密度(g/cm 3);m ——试件在空气中质量(g ); m 1——试件在水中质量(g );m 2——封蜡后试件在空气中质量(g ); m 3——封蜡后试件在水中质量(g ); d p ——蜡的相对密度;ρw ——常温水的质量密度(1g/cm 3)。
理论密度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理论密度,是指压实力清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内部孔隙)和沥青组成(空隙率为零)的最大密度。
理论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按油石比(即沥青与矿料的质量比)计算时: 100 + Paρt =ρw wW1 W2 Wn Wad 1 + d 2 + …… d n + d a按沥青含量(沥青质量占混合料质量的百分率)计算时: 100ρt =ρw wW10 W20 Wn0 Wa0d 1 + d 2 + …… d n + d a 式中ρt ——试件理论质量密度(g/cm 3);W 1……W n ——各种矿料配合比(%)矿料总和为100%; d 1……d n ——各种矿料相对密度; ρw w ——常温水的密度(g/cm 3);P a ——沥青的用量,以干矿料的百分率计(%); d a ——沥青的相对密度。
空隙率 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根据其视密度和理论按下式计算: V V = ρt - ρm ×100%ρt 式中 V V ——试件空隙率(%);ρm —实测质量密度(g/㎜3) ρt —理论质量密度(g/㎜3)沥青体积百分率 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中,沥青的体积与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沥青体积百分率(简称V/A ),按下式计算:VA= P b ρsγb ρw或 VA= P b ρs(100+ P a )γb ρw 式中:VA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体积百分率(%);P a 、P b 、、γb ——意义同前。
VMA=VA+VV式中:VMA ——矿料间隙(%);VA 、VV ——意义同前。
沥青饱和度 压实沥青混合料中,沥青部分体积占矿料骨架以外的空隙率部分体积的百分率,称为沥青填隙率(简称VFA )亦称沥青饱和度。
按下式计算:VFA = VA ×100VA+VV式中:VFA——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VMA、VA、VV——意义同前。
或 VFA=VA/VMA ×1004.测定力学指标为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最佳用量,应测定沥青混合料的下列指标。
马歇尔稳定度按标准方法制备的试件,在60℃的条件下,保温30~40min,然后将试件放置于马歇尔稳定度仪,如图2—1—5a),以(50±5)mm/min的变形速度加荷,直至试件破坏时最大荷载(以KN计)称为马歇尔稳定度(简称MS)。
流值在测定稳定度的同时,测定试件的流动变形,当达到最大荷载的瞬间,试件所产生的垂直流动变形值(以计)称为流值(简称FL)。
在有X—Y记录仪的马歇尔稳定度上,可自动汇出荷载(P)与变形(F)的关系曲线如图马歇尔稳定度仪及测定曲线在图2—1—5)中曲线峰值(Pm)即为马歇尔稳定度MS。
二流值可;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图2—1—5)曲线中:F1为直线流值;FX为中间值和;Fm为总流值,通常采用FX作为测定流值。
马歇尔模数 通常用马歇尔稳定度(MS )与流值(FL )之比值表示沥青混合料的视劲度,称为马歇尔模数,如下式; T=10MS/FL式中:T ——马歇尔模数(KN/㎜);MS ——马歇尔稳定度(KN ); FL ——流值(㎜)。
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视密度、空效率、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绘制成沥青用量与各项指标的关系曲线如图2—1—6。
根据稳定度、密度和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1(OAC 1) 从图中取相应于稳定度最大的沥青用量α1,相应于密度的最大值的沥青用量α2,和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的中值沥青用量α3,求取三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 1,即OAC 1=(α1+α2+α3)/3 (2—1—11)根据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确定最佳用量初始值2(OAC 2) 按图2—1—6求出指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表2—1—2)的沥青用量OACmin ~OACmax 其中值为OAC 2。
即OAC 2=(OACmin+OACmax )/2 (2—1—12)根据OAC 1和OAC 2综合确定沥青最佳用量(OAC ) 按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 1在图中求取相应的各项指标值,检查其是否符合(表2—1—2)规定的马歇尔设计配合比技术标准。
同时检查CMA 是否符合要求,如能符合时,由OAC 1及OAC 2综合决定最佳沥青用量OAC如不能符合,应调整级配,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直至各项指标均能符合要求为止。
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特性调整最佳沥青用量由OAC1和OAC2总合决定最佳沥青用量OAC时,还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道路等级、气候条件考虑下属情况及进行调整:2与OACmin下限范围内决定,但一般不宜小于中限值OAC2的%。
2与上限值OACmin范围内决定,但一般不宜大于中限OAC2的%。
5.水稳定性检验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或真空饱和水马歇尔试验)检验其残留稳定度是否合格。
如当最佳沥青用量OAC与两个初始值OAC1、OAC2相差甚大时,宜将OAC与OAC1或OAC2分别制作试件,进行残留稳定度试验。
如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残留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方法是标准试件在规定温度下浸水48h(或真空饱水后,再浸水48h),测定其浸水残留稳定度。
按下式计算:式中:MSO%);MS1——试件浸水48h(或真空饱水后浸水48h)后的稳定度(KN)。
水稳定度(残留稳定度)校验水稳定度性试验的残留稳定度,按我国现行规范《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092—96)中规定,Ⅰ型沥青混凝土不低于755;Ⅱ型沥青混凝土不低于70%。
如较核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水稳定性检验如不符合要求,亦可以采用掺加抗剥落剂的方法来提高水稳定性。
6.抗车辙能力检验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作车辙试验实践,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T0719—2000)方法,在60℃条件下用车辙试验机对设计的沥青用量检验其动稳定度。
当最佳沥青用量OAC与两个初始值OAC1和OAC2相差甚大时,应将OAC与OAC1或OAC2分别制作试件进行车辙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对OAC作适当调整,如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抗车辙能力试验,按我国现行规范《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中规定,用于上面层、中面层的沥青混合料,在60℃时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宜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及城市主干路宜不小于600次/㎜。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对矿料级配或沥青用量进行调整,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决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经反复调整及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并参考以往工程实践试验,综合决定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