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及范文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
1
2
人们总认为英雄就应该无私不应该有自己的财产,应将将一切送给社会,但若是这种,又有几人肯当英雄,将自己的生命付出,收获的只有“英雄”这空说的口号。
“最美妈妈”吴菊萍大家应不太陌生,她接下坠楼女孩“妞妞”后,手臂骨析并成为人们的焦点。在她接受公司给她的奖金后,人们就开始不解,并且在背后议论纷纷,但她就不能得到她付出所应得的钱吗?如果她将这钱捐出,那么下一次又有小孩从楼上落下,人们更多的就会考虑若自己不幸因救她而残废,但却要将自己下半辈子所依靠的奖金捐出,使所有人都有所犹豫,而这几秒钟,便决定了孩子的生命,在此,我便觉得每人都应向吴妈妈那样,放心拿自己应得的回报,向社会宣扬一种正气。
01
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结)
02
【点评】 作者用两句话高度概括材料,简捷地引述材料,入题快;行文紧紧抓住了人们对孔子观点不理解这个关键,提出“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的观点,审题准;援引古人的话先退一步,承认道德的重要,再指出片面过激推崇道德的错误,分析实;列举袁隆平和雅典奥运会获金牌运动员接受国家重奖的正面事例,以及雷州海岸和韩国演艺圈的反面事例,有力论述了论点,材料鲜明准确。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论证分析论据:反面)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论证分析论据:正面)“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事实论据:正面)————析
赞美孔子的作文(2)
赞美孔子的作文(2)赞美孔子的作文(通用40篇)赞美孔子的作文篇3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
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
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
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
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
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
以礼治国。
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
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
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
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
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
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
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
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
关于孔子的作文:我眼中的孔子_优秀作文.doc
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学者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认为:“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
我认为,他是中国最好的老师,因为他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他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是第一位开创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制度的人,与“学在官府”不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位博学多闻,沉静寡欲而坚强固执的人。
他的思想之所以能万古不衰,正是因为其价值远远超越了时代,在教人如何做人,更是将他的一生作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评析】:
孔子在古代具有极高的地位,在现代社会曾一度遭到批判和侮辱。
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在稍稍有了一点自信之余,又开始逐渐地尊重和理解起孔子来。
中国人还必将发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依据和指向。
圣人的伟大,即在于,不管是赞美还是泼脏水,都无法掩盖他的伟大,或者用孔子的乐观来说,不如此,不能反衬出孔子的伟大来。
本文语言流畅,对孔子的评价中肯,望再接再厉!
10月17日阅
85分。
以孔子的一句名言写作文带点评
以孔子的一句名言写作文带点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的这句名言,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对于这句话,我可是有着深深的感触。
记得那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新开了一门课程——物理。
刚开始接触物理,那些新奇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就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沟坎,让我感到无比的困惑和迷茫。
什么牛顿定律、浮力原理、欧姆定律,把我弄得晕头转向。
特别是在学习电学的时候,那些串联、并联的电路图,就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
每次看到物理作业上的那些题目,我都感觉像是在看天书,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有一次物理考试,成绩出来后,看着那张满是红叉的试卷,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没有学习物理的天赋,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回到家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心情无比沮丧。
就在这时,我无意中看到了贴在书桌前的那句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静静地盯着这句话,心里开始琢磨起来。
是啊,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和巩固的过程,我怎么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放弃呢?于是,我决定重新振作起来,好好攻克物理这个难关。
我拿出课本和笔记,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一点点地重新学习。
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去请教老师和同学,不再像以前那样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开口。
我还专门找了很多相关的练习题来做,做完后认真对照答案,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
每天晚上,我都会抽出时间来复习当天学过的物理知识,把那些公式和定理反复推导几遍,加深记忆。
周末的时候,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出去玩,而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专心做物理的习题集。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渐渐发现物理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
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电路图,现在看起来也变得清晰明了;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定理,也能够熟练地运用到解题中。
在后来的一次物理考试中,当我拿到试卷的时候,心中不再有以前的那种恐惧和紧张,而是充满了自信。
我认真地读题、思考、答题,每一道题都做得格外顺畅。
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孔子言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作文
孔子言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作文孔子的言论,对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有着深刻的启示。
你看,孔子可是古代的智慧大咖,他的那些话,就像是闪亮的灯塔,照亮了人们的前行路。
比如说,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像是在提醒我们,做人要有同理心。
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对你做什么,那就别去对别人做。
多简单的道理啊,对吧?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些小事无所谓,比如说随便乱丢垃圾,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做,那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乱糟糟的。
所以呢,这句话就是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考虑别人的感受。
还有孔子提到的“君子以文修身,以友辅仁”。
意思就是说,君子要通过学习来修养自己的品德,通过交朋友来帮助自己变得更加仁爱。
这听起来有点儿古老,但实际上很实用。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有时候,朋友的影响力真的是不容小觑的。
好的朋友会帮助我们进步,而那些只会拉低我们水平的朋友,就要慎重交往了。
所以,选择朋友的时候,咱们也要睁大眼睛,这可是关系到咱们成长的重要一环哦。
再说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道一件事还不够,还要喜欢它,喜欢它还要享受其中。
就拿学习来说吧,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门课很难,不愿意去学。
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学习的乐趣,哪怕是为了搞懂一个难题,那种成就感可是无与伦比的。
而且,乐在其中,就会觉得一切困难都不算什么了。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重要呢?当我们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甚至是那些平凡的小事,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最后,孔子也讲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说的就是,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够了解到新的东西。
其实,不光是学习的时候需要复习,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以前学过的知识或经验是多么的重要。
这不仅帮助我们在新的挑战中更好地应对,也让我们能够从中学到更多。
所以,温故而知新,真的很适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回顾和总结。
孔子经典言论的启迪和影响作文
孔子经典言论的启迪和影响作文孔子,那可是中国历史上超级厉害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就像一颗超级闪耀的星星,他的经典言论到现在都还在熠熠生辉呢,给我们带来了超多的启迪和超级广泛的影响。
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就像是生活里的一个小窍门。
你想啊,咱们走在大街上,身边随便三个人,那里面就肯定有能当咱们老师的人。
比如说,在学校里,我看到同桌做数学题特别快,那这就是他的长处啊,我就得像个小跟班似的,向他学习这个优点。
再比如说,看到有的同学上课老是说话,这就是不好的地方啦,那我就得把这个当成个反面教材,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毛病,要是有,赶紧改掉。
这就像是一场寻宝游戏,在别人身上找宝藏,也找雷区,宝藏就拿走,雷区就避开。
还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可太对啦!就像我有时候,光知道闷头看书,看了半天,脑子就像一团浆糊似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看了啥。
这就是只学不思的后果。
反过来呢,有时候我就坐在那瞎想,啥也不看,那想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啥都不懂,还觉得特别迷茫。
所以啊,学习和思考就像两个小伙伴,得手拉手一起走才行。
学习就像是给我们的脑子找食物,思考呢,就是把这些食物消化掉,变成自己的能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简直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
我就想啊,我不喜欢别人在我看书的时候在旁边吵吵闹闹,那我在别人学习的时候也不能去打扰人家啊。
要是大家都能这么想,这个世界得多和谐啊。
就像在宿舍里,你不想闻到臭袜子味,那你自己的袜子就得勤快点洗,不能让那股味儿熏到别人。
要是人人都把这个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那朋友之间、家人之间、陌生人之间就会少很多矛盾。
孔子的这些经典言论,就像一把把小钥匙,打开了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好多扇大门。
在成长的道路上,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灯塔,给我们照亮方向。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想让自己变得更好,都能从孔子的这些话里得到启发。
就像一阵风,吹到哪,哪就变得更美好啦。
孔子的言论对你的启迪和影响作文
孔子的言论对你的启迪和影响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从孔子的话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重要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哦!首先,孔子说过:"有教无类"。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因为出身或身份而歧视别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还说"有友皆自益矣"哦,他的意思是说,交朋友要注意选择对象,跟好朋友在一起能让自己受益。
孔子语重心长地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意思就是,只是知道做一件事情的道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真心喜欢,然后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学有所乐。
孔子还有不少关于品德修养的箴言。
比如他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君子是指品行高尚的人,他们总是先反省自己,而不是把错误归咎于别人。
再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去伤害别人。
还有"君子无所争"的教诲,君子应该谦逊有理有节,不会为一些小事与人争执不休。
孔子也教导我们要好学上进、刻苦努力。
他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意思是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思考是很危险的,但光是思考不去学习知识也是不行的。
再比如"温故知新"的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继续钻研已学过的旧知识,才能开拓新的领域。
最难能可贵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哦!孔子希望我们每天都能有新的进步。
孔子还教导我们要以宽容、正直、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提醒我们不要伤害他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自己想获得成就,就要帮助别人也获得成就。
再比如"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通过比喻和例子来说明道理,就显示了对他人的关爱之心。
总之,孔子的言论给了我太多宝贵的启迪和教诲,使我从中获益良多。
孔子表扬与批评思想探析资料
孔子褒贬思想及启示探析王毓珣以上我们概述了孔子的教学评价思想。
虽然他的这些思想还只是片言只语、不成体系,但其历史价值却是不容抹煞的。
我们应当给以认真的总结、客观的评价、科学借鉴系统的阐发。
一、表扬表扬是为了扬长,促其上进。
孔子在其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领悟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之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之理,“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之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4之真。
因此,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从“仁者爱人”的角度出发,力行“诲人不倦”、“爱生忠诲”,尤其是通过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弟子发扬长处,激励弟子不断进取,以期充分调动弟子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达到使弟子“欲罢不能”5的境界。
依据罗佐才先生的统计,《论语》一书中记载孔子表扬学生共37次,其中颜回占11次,子路5次,子贡4次,子夏、南容各3次,冉求、闵子骞各2次,公冶长、子贱、樊迟、冉伯牛、仲弓、宰我、子游各1次。
概括而言,孔子主要围绕下列内容表扬弟子:1.不断进取,学而不厌。
孔子抱着“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6的精神,即赞成进取反对退缩的精神,采取种种说理教育、榜样示范等表扬方式,以期弟子能够达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7的学习境界,形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8的信念。
为此,他劝诫弟子没有任何的“力不足者”,只有“吾止也”者,认为:“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也”,9并形象地指出:“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0同时,孔子还树立了孜孜不倦,学而不厌的典型颜回,慨叹:“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112.好学不倦,乐学不止。
基于对为学三境界的认识12,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3,孔子特别重视借助表扬,以促使弟子早日抵达好学不倦,乐学不止的境界。
孔子经常教育弟子,如果能够达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及范文
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文题】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
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
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赞他品格高尚。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在外国沦为奴隶的人被赎回来。
因为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所以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简析】这段文字叙述了两件类似的事情,“救人受牛”和“赎人不报账”,涉及了孔子、学生一、小孩、小孩的父亲、大家、学生二、鲁国奴隶、鲁国政府等可谓情节复杂,人物众多。
对这类材料的解读,可以从“人物角色”出发,连线现实逆向思考出新意。
【想之“初”】将材料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分类,通过对人物的解读开启思维。
1.关于子路与子贡(做事者):根据《吕氏春秋察微》记载:“救人”的学生为子路,“赎人”的学生为子贡。
原文如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 相关资料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小孔子9岁。
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初仕鲁,后事卫。
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
思 考四 :子贡的性格 和个人 经济状 况 对其做事 的影 响。和子路 比较起来 , 子贡更注 重 “ ” 。他不会 像子路那样 礼 鲁莽 ,也 没有子路 的直率 ,他 懂得 内敛 和谦虚 ,做 了好事 不但不会 去宣传 ,甚 至 会隐 瞒。所 以 ,从 动机上 看 ,他并没
中。”意 思是 说子 贡他 不 听我 的话 ,跑
◎构 思演 练场 ◎
作 文 孔子 赞
与批 评 纺 维 解谟
天津 苏淑娟 编写
【 题】 文
孔 子 有 个 学 生 看 到 一 个 孩 子 掉 进 湍急的河 里 ,就奋 不顾 身地 跳下去把 他 救 上 来。 小孩 的 父亲送 他一 头牛表 示感
谢 ,他 高兴 地 接 受 了。 大 家议 论 纷 纷 ,
的三个特征 :性格 粗鄙 ,直率 ,喜 欢勇
力。
扬 ,也没 去报销所 垫付 的赎金 。那个被 赎 回的人 把情况讲 给众人 ,人们都称赞 子贡仗义 ,人格高 尚 。一时 问 ,街头巷 尾都把这件事 当做 美谈 。
孔 子 的学生子贡 ,姓端木 ,名赐 ,
子贡是 字。 卫国人 ,小孔子3 岁。善于 1 经 商 ,为孔 子弟子 中首 富。子贡利 口巧 辞 ,办事通达。 曾任鲁 、卫 两国之相。 孔 子 在 《 语 ・先进 》 中评 价 子 论 贡 : “ 不 受命 , 而货 殖 焉 ,亿 则屡 赐
才是真实的子路 。 ’
的得 意 门生 , 以政事 见称。 为人伉 直鲁 莽 ,好 勇 力 ,事 亲 至 孝 。 除 学 诗 、礼 外 ,还 为 孔 子赶 车 ,做 侍 卫 ,跟 随 孔 子周游 列 国,深 得器重 。初 仕鲁 ,后事
卫。
思 考 三 :子 贡 “ 人 ” 而 不 去 报 赎
赞颂孔子的作文
赞颂孔子的作文
风风风吹过杏坛,拿走口中才发出又一阵书声,那是孔子与们在讲到仁义礼智信。
我宛如尤其注意到他,穿着素衣,目光炯炯,在讲台上高谈阔论,一字一句,如珠玉般爆落回来,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的思想,如春雨般更更滋润着。
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他所教我们待人真诚要真诚,要宽容,要解释。
文明之邦,友好的态度真诚以待,他所教我们待人处事要恭敬,要谦恭,要都尊重。
他感觉起来像一颗闪亮的的星辰,映亮了黑夜,意念着后人行走。
走在幽静的曲阜,满目是古树参天,风吹拂,仿如能她听见孔子的谆谆教诲。
那句“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却在耳畔耳边传荡,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很努力进步。
他的思想,早以融入其中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下一界了我们精神的支柱。
我动不动就想,如果我也能回到古代,靠坐孔子的身旁,细细地细细聆听他讲学,该是这等地她快乐幸福的事!他的智慧,他的博识,他的仁爱,都轻吁地也让着我,让我痴醉其中。
孔子,他是时代的巨人,是精神的灯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的思想,穿越文类了时空,一直本身强大的生命力,照向着前方我们行动的方向。
孔子表扬与批评思想探析
孔子褒贬思想及启示探析王毓珣以上我们概述了孔子的教学评价思想。
虽然他的这些思想还只是片言只语、不成体系,但其历史价值却是不容抹煞的。
我们应当给以认真的总结、客观的评价、科学借鉴系统的阐发。
一、表扬表扬是为了扬长,促其上进。
孔子在其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领悟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之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之理,“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之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4之真。
因此,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从“仁者爱人”的角度出发,力行“诲人不倦”、“爱生忠诲”,尤其是通过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弟子发扬长处,激励弟子不断进取,以期充分调动弟子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达到使弟子“欲罢不能”5的境界。
依据罗佐才先生的统计,《论语》一书中记载孔子表扬学生共37次,其中颜回占11次,子路5次,子贡4次,子夏、南容各3次,冉求、闵子骞各2次,公冶长、子贱、樊迟、冉伯牛、仲弓、宰我、子游各1次。
概括而言,孔子主要围绕下列内容表扬弟子:1.不断进取,学而不厌。
孔子抱着“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6的精神,即赞成进取反对退缩的精神,采取种种说理教育、榜样示范等表扬方式,以期弟子能够达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7的学习境界,形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8的信念。
为此,他劝诫弟子没有任何的“力不足者”,只有“吾止也”者,认为:“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也”,9并形象地指出:“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0同时,孔子还树立了孜孜不倦,学而不厌的典型颜回,慨叹:“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112.好学不倦,乐学不止。
基于对为学三境界的认识12,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3,孔子特别重视借助表扬,以促使弟子早日抵达好学不倦,乐学不止的境界。
孔子经常教育弟子,如果能够达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孔子的赞扬与批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 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 完全对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 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提、析)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 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 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 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 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 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 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 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 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 误的。 (道理论证)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 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
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这个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可能是容纳不下这样需要清闲 雅致的节日的存在吧。一组“互联网上的一天”告诉我们,一天 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内容可刻满1.68亿张光盘。当代的年轻人生 活在这样的数据洪流中,早已习惯了日新月异,迅速更新的生活。 传统的节日则被视为过期的信息,舍弃得一干二净。年轻人的空 洞的精神是永远无以满足的,他们追求的,不过是一瞬时的快乐 和浮夸,这也正促使了外国节日的入侵和人选节日的产生。我们 的传统节日,被一群精神空洞的蛀虫,糟塌得体无完肤。传统节 日中的孝顺,团结,关爱。今日却只是被挂在街道的两旁,随风 飘摇着。或许有人说自己仍记得传统节日,不过我想,那也只是 记得这样一个日期,和记得朋友圈中造作地发一条凄凄的日志罢 了吧。
对人造节日应多些理性的思考 如果一个节日,既能让很多的情绪得到宣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同 时又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其实宽容点来看,倒也不是一件坏事儿 吧
2024年关于评价孔子的演讲稿范文(二篇)
2024年关于评价孔子的演讲稿范文从古至今,东西方都有层出不穷的思想家,教育家。
但在许多教育家中,令我心生敬佩的是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
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有三千多弟子,____人成才。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看一看我心中的孔夫子。
我觉得孔子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人,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他的教育中,"信相近,习相远"原来____年前的孔子早已提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
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
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____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作文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作文
大家好,我是子路。
世人对我的评价都是能力高强,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可是出言不逊,莽撞冲动、骄狂自大。
曾认为: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有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而老师孔子因此用"哂之"来评价,老师肯定我的才能和实力,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含蓄的批评了我的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态度,老师在我眼中啊,是一个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老师。
他教育学生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不胜气凌人,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同时他在我心中是个兼容并蓄,鼓励个性的人。
我们这四个学生各有理想,我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我们这些想法不完全吻合老师的理想标准,人各有志嘛,但他没有对我们进行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他宽容接纳,积极肯定,不失分寸的鼓励,对我更是其才能当中略有批评,他能够包容并鼓励学生们似乎对立的理想追求,我想这就是他的胸怀!
再想,众人熟知我有不好的习惯,冲动,口无遮拦,而老师对我的莽撞一言不发,只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
如果老师对我的个性特点和习惯持否定态度的话,那么这些年来我应该会有所收敛,这四个学生中,我跟随
老师的时间最长,可是我没有一点改变,这是否告诉我们,老师并没有让我们学生改变自己的个性,他十分的尊重我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才能够我行我素,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这种尊重个性,包容个性,肯定个性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令人敬佩的孔子作文
令人敬佩的孔子作文
令人敬佩的孔子作文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中华美德故事》,因为里面的内容十分精彩。
我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对我启发特别大。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
孔子都60岁了,还要拜师学琴,光是这点就十分让我佩服。
孔子学琴与别人不同,别人学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学两三天。
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练就是十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子。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练熟,而且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揣摩出曲子的情调和作者的人品、个性、精神,写曲子时的情感甚至外貌。
想想看自己,我觉得十分惭愧。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发现有一道题不会做。
突然想起妈妈给我买的一本书上有这道题以及答案。
我连忙找出那本书,翻开来,不懂装懂地把答案写了上去。
第二天作业本发下来,我感到很骄傲。
可是,再翻开本子一看,好像那里多了一个黑点,这个黑点仿佛在问我,l&dquo;你真的懂了吗?r&dquo;我越想越觉得惭愧。
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这件事。
它提醒了我,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要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遇到的困难,并虚心向老师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础。
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
正如颜真亲所说,l&dquo;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时r&dqu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文题】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
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
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赞他品格高尚。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在外国沦为奴隶的人被赎回来。
因为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所以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简析】这段文字叙述了两件类似的事情,“救人受牛”和“赎人不报账”,涉及了孔子、学生一、小孩、小孩的父亲、大家、学生二、鲁国奴隶、鲁国政府等可谓情节复杂,人物众多。
对这类材料的解读,可以从“人物角色”出发,连线现实逆向思考出新意。
【想之“初”】将材料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分类,通过对人物的解读开启思维。
1.关于子路与子贡(做事者):根据《吕氏春秋察微》记载:“救人”的学生为子路,“赎人”的学生为子贡。
原文如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 相关资料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小孔子9岁。
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初仕鲁,后事卫。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豚,陵暴孔子。
这段记载说出了子路的三个特征:性格粗鄙,直率,喜欢勇力。
孔子的学生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是字。
卫国人,小孔子31岁。
善于经商,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子贡利口巧辞,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孔子在《论语先进》中评价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意思是说子贡他不听我的话,跑去做生意,结果他总能赚钱。
● 探究思考:思考一:子路救人的动机。
网络上一篇题为《素食培训收费乎?免费乎?》的文章里写道:有人掉进河里,亲人在岸上喊,如果能救上他,就送一头牛作为报酬,子路听了马上跳下水救起那个人,高兴地接受了报酬。
这段文字似乎让我们感觉子路是为了那头牛才去救人的。
思考二:子路的性格对他救人以及接受奖赏的影响。
根据资料,可知子路是勇敢的,直率的。
他救人可能不是为了得到那头牛,他接受那头牛时可能也没想到别人的评价,只是率性而为。
这才是真实的子路。
思考三:子贡“赎人”而不去报账的背后。
《素食培训收费乎?免费乎?》中引用了另一个故事:子贡到国外去,碰到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回了他。
回国以后他既没有张扬,也没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
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子贡仗义,人格高尚。
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做美谈。
思考四:子贡的性格和个人经济状况对其做事的影响。
和子路比较起来,子贡更注重“礼”。
他不会像子路那样鲁莽,也没有子路的直率,他懂得内敛和谦虚,做了好事不但不会去宣传,甚至会隐瞒。
所以,从动机上看,他并没有想利用这件事得到人们赞扬的意图。
再从经济情况看,他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他根本不会在乎赎回奴隶的钱。
2.关于孔子与人们(评价者):思考五:寻找孔子对子路和子贡评价的相同点。
点拨一:孔子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孔子预想这种做法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肯定子路,因为他的行为可以鼓励人们向善批评子贡的行为,因为他为鲁国人们树立了太高的道德标准,导致人们因权衡利弊不做或少做善事。
点拨二:孔子认为评价好事的标准应是于己于人都有好处。
只有于己于人都有好处,才能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良性循环。
就子路的事情来看,它告诉人们只要做了好事就可以接受奖赏,在“利他”的同时完全可以“利己”。
这样做的意义更在于社会对“做好事”的认可。
点拨三:孔子认为,“高尚”的标准必须让人人都能达到。
孔子批评子贡,原因是继子贡之后,鲁国人再去救奴隶,“报账”和“不报账”都是错误的。
“报账”就损失了“名声”“不报帐”就损失了“金钱”。
做了好事而受到损失与谴责,当然就不会有人去做了。
思考六:寻找“人们”对子路和子贡评价的相同点。
点拨一: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就事论事。
子路接受一头牛的奖赏是“贪心”,子贡不去报账是“品格高尚”。
其思想核心是“利”与“德”的关系。
点拨二: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认为子贡不去“报账”是“品格高尚”,子路不该接受“那头牛”,否则就是“贪心”。
由此“人们”就会认为,以后做好事也必须拒绝别人的奖励,这样做才合乎“高尚”的标准。
3.关于小孩的父亲和鲁国政府(相关人物):思考七:鲁国社会的经济状况。
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第三篇中谈到鲁国的社会现实说:“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依据记载,鲁国在经历战乱之后,国内经济状况不好且国内人口数量大减。
因此,小孩的父亲奖给子路一头牛,奖品有点大,才招致了人们的抱怨而子贡则被看成是“品格高尚”。
思考八:感谢者的客观经济条件和感恩心理。
能够出得起“一头牛”的奖赏,小孩的家经济条件一定比较好。
如果这个奖品许诺在救人之前,那么这头牛就实现了它应有的价值。
如果这头牛作为事后的感谢而送给子路,那就说明小孩的父亲懂得感恩。
思考九:鲁国政府的错误。
春秋时鲁国政府的那条规定,既对增加本国人口有利,也对赎人者有利。
特别对于还处在贫困之中的鲁国人民来说,有了这条规定,即使只有一颗同情心也同样能做好事。
这么一条很好的规定,却在道德面前败下阵来。
政府只知道一个子贡奉献了,却没意识到众多的鲁国百姓因此就不能奉献了。
政府是规定的制定者,同样也应该是规定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如果鲁国政府在子贡不去报账的情况下按规定强制执行,把赎金给他,事情的结局又会怎样呢?【想之“果”】在对上述人物解读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可得到这样几个结论:1.动机说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通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是通晓“义”的,小人才把做事的目的放在“利”上。
子路跳进湍急的河里之时,一没和小孩的父亲要钱,二没想到自身的安全,可称为“义举”。
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人们对子路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
2.影响说明代袁了凡先生在论述这两件事情的好坏时说:“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在这段话中,他肯定了“善”的标准,不在“现行、一时和一身”上,而在“流弊、久远和天下”。
这和孔子的思想一致。
因此,他并不以是否收受奖赏和个人的无偿付出来评价“善”行,而是以其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为标准去评价。
这就是孔子表扬子路而批评子贡的原因。
3.名利说古人云:“义与利,人之所良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义”和“利”并不矛盾,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只不过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是要“名”就不能要“利”,“做了好事不能留姓名”。
因此,人们才会评价子路受牛“贪心”,子贡不报账“品格高尚”。
4.道德说鲁迅说:“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
”结合鲁迅的说法,只有那些普遍,且又于自己和他人两利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
因此,道德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奉献。
子路的做法没有错,他告诉人们,做了好事是可以接受奖赏的,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这种做法可以调动人们做好事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然而,子贡则错在“当时鲁国社会的穷人多而富人少,穷人赎人而报账则品德不如子贡高,不报账则损失了金钱,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子贡为人们树立的是道德的高标,在贫穷的鲁国社会,人们只能仰望这样的道德。
5.法律说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说:“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意思是说法律执行力量的强弱是影响国家强弱的基础。
鲁国政府既然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却不能保障执法的严格性,这是导致这条法律不能维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再从子贡的角度来看,牺牲了金钱赎回了鲁国的奴隶,这本来是该得赞扬的,可是他却触犯了鲁国的法律。
不同的是,一般人谈到触犯法律的时候,都是因为做了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事,而子贡却因为奉献而犯法,这似乎让人觉得荒谬。
6. 感恩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
小孩子的父亲因为子路救了他的孩子而报之以“一头牛”,是感恩的表现。
感恩必须是自愿的,而且应该是能力所及范围之内的。
这样的感恩当成为社会的一种美德。
【想之“准”】面对一段特别复杂的材料,写作前必须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的诀窍在于抓住两段材料的中心和把握材料的倾向性。
抓中心和倾向性最直接的方法是结合文字的多寡进行分析。
材料中写“评价者”所用的文字相对较多,在评价者中,写“孔子”的文字又是较多的。
因此,可以确定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在宣扬孔子的思想,而孔子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他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由此,可以“影响说”作为作文的主题。
抓中心和倾向性的第二个方法是抓冲突。
在这段材料中,可以发现“两件事情在性质上获得了一致性”,即都是好事。
所不同的是一个人“受牛”,一个人“不报账”。
这是争论的焦点。
人们认为,好事不能和“利”挂钩,或者不能“受人之大礼”。
而孔子则认为,“利”和“礼”都不重要,只有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才是好事,从这一认识上的冲突着手,可以“名利观”及由此引申的“道德观”作为作文的主题。
【想之“深”“新”】“连线现实”可增加认识问题的深度,“逆向思维”可提高认识问题的新意。
关于做事者“动机”的思考。
子路作为救人者,最可宝贵的就是他的直率和勇敢。
这表现在他救人时“奋不顾身”及事后接受报酬上。
相对于子路的行为,连线现实生活,做一个比较:湖北省新洲县农民程新安为抢救落水儿童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而当人们要求打捞队去打捞英雄的遗体时,一个打捞队的开价是5000元,另一个打捞队的开价是1000元,还说这是“看在英雄救人的份上”。
还有在上海黄埔江畔,有人失足落水高呼救命时,岸上人竟然问:“给多少钱?”还说,不说好价钱就不下水。
这些人救人讨价,和子路的奋不顾身形成鲜明对比,你是否感觉到子路的高尚了呢?关于评价者“价值观”的思考。
“人们”和“大家”在材料中作为评价者站在孔子的对立面。
他们对于子路“救人受牛”的评价是“贪心”,对于“子贡赎人不报账”的行为则大加赞赏,其思想根源在于他们仅认同“中国式的奉献”,即只能付出不能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