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3)(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3)(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一、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河阳之北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
毕力平险出入之迂指通豫南
杂然相许曾不能损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荷担者三夫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其如土石何箕畚运于
山之一毛感其诚一厝朔东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顾,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有孙,,而山不加增,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
5.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四、名著《朝花夕拾》阅读。

五、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
....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B、当巨大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总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共渡难关。

C、某旅游景点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有异曲同工
....之妙。

九年级语文下册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愚公移山》自主学习方案一、基础积累部分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万仞()箕畚()出入之迂()匮乏()冀州()2.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

(1)面山而居。

(2)聚室而谋。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5)帝感其诚:(6)孀妻弱子:(7)聚室而谋日: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éng)山北之塞(sè) 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跳往助之C.高万仞(rèn) 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D.河曲智叟(sòu) 一厝(cuò)朔东5.下列黑体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交换)B.何苦而不平(愁)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D.方七百里(周长)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笑而止之B.跳往助之C.惩山北之塞D.操蛇之神闻之7.有与“河曲智叟亡无应”中“亡”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B.甚至,汝之不惠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一厝朔东8.给下列各句找出正确的译文。

①帝感其诚( )A.天地感到了他的诚心B.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于是率领子孙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B.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A.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边B.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边9.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作品。

(2)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的道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 ) 始龀( )孀妻( ) 智叟( )穷匮( ) 箕畚( )( )惩山北之塞( )( ) 荷担者三夫( )亡以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曾不若孀妻弱子曾:______________(2)杂然相许许:______________(3)寒暑易节易:______________(4)操蛇之神操: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2)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3)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4)一厝朔东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4.辨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的异同。

(1) 方七百里(2)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方其远出海门吾义固不杀人(3) 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5.解释“河阳”和“汉阴”中的“阳”“阴”二字的含义,并试举例说明。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14题。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7.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焉置土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就今天看来,你认为愚公是移山好还是搬家好?请说明理由。

(二)列子学射①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释词:(4分)⑴年且九十(且:)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⑶杂然相许(杂然:)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为。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意为。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意为。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5.原文填写:(4分)⑴愚公之所以决心称山,是因为。

⑵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6.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7.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8.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4分)9.说说下列句子使用的语气:(4分)⑴且焉置土石?()⑵如太行、王屋何?()⑶何苦而不平?()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10.译句:(4分)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⑵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笑”:“长息”:第二部分:(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3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3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我夯基我达标1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解释。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______________。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 )______________。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______________。

(3)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每个小题中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1)于(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而( )A.面山而居。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聚室而谋。

(3)其( )A.其如土石何?B.其妻献疑曰。

C.帝感其诚。

3根据要求,用文中语句填空,并翻译所填句子。

(1)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课文内容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3 愚公移山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辞汇明白得(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4)汝心之固.( ) (5)固不可彻.( ) (6)惧其不已.也( ) (7)帝感其诚.( ) (8)无陇断.焉( ) (9)始一反.焉( ) (10)河曲智叟亡.以应( ) (11)汝之不惠.( ) (12)一厝.朔东( ) (13)面.山而居( ) (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15)吾与汝毕力平险.( ) (16)跳.往助之( ) 2.一词多义(1)方⎩⎪⎨⎪⎧ 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3)固⎩⎪⎨⎪⎧ 汝心之固. 吾义固.不杀人(4)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5)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6)之⎩⎪⎨⎪⎧本在冀州之.南 汝之.不惠 跳往助之.(7)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8)以⎩⎪⎨⎪⎧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9)焉⎩⎪⎨⎪⎧始一反焉. 且焉.置土石3.古今异义 (1)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众,许多。

(2)河阳.之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太阳,日光。

(3)达于汉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空中云层密布,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的天气。

(4)虽.我之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23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23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 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4)之 以君之.力 虽我之.死
(5)其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6)而
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

5.(3 分)下面各句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6.(6 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4页(共6页)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③无地置.土
置:
④公遂.止
遂: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
一个讥笑;③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
第5页(共6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 23 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
1.rèn;chéng;kuì;hè;shuāng;chèn;畚;魁;陇; 2.C; 3.赞同;苦于;险峻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

(31分)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5分)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智叟.()雍.南()朔.东()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4分)(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3、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5、填空:(5分)(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6、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8分)(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古义今义。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义今义。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古义今义。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古义今义。

7、根据课文内容用原句答题。

(5分)(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而言的。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23、《愚公移山》积累与运用ènkuìcuòrènfǔwú2.(1)同“返”,往返。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3)赞成(4)古代称山的南面,河的北岸为“阳”(5)边上(6)改变3.①c②B③A4.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5.列子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列子寇道 6.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语气也不同。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清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臾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则简直是嘲笑愚公无能了。

理解与鉴赏①D②B③c④A3.②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拓展与提高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语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九下《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A.杂然相许.(赞同)B.寒暑易.节(更替)C.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D.虽.我之死(虽然)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其真无马邪”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真不知马也。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D.惧其不已也。

3、用原文回答问题: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D、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

B.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6.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⑤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④⑤①③② B.⑤④③②①C.⑤④②③① D.④①⑤②③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释词:(4分)⑴年且九十(且:)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⑶杂然相许(杂然:)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为。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意为。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意为。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5.原文填写:(4分)⑴愚公之所以决心称山,是因为。

⑵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6.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7.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8.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4分)9.说说下列句子使用的语气:(4分)⑴且焉置土石?()⑵如太行、王屋何?()⑶何苦而不平?()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10.译句:(4分)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⑵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笑”:“长息”:第二部分:(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答案:、《列子·汤问》|古代寓言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给下列字注音。

仞________ 荷________ 畚________ 孀________答案:rèn|hè|běn|shuāng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朝”是多音字,可根据意思不同来确定拼音。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给下列字注音。

龀________匮________叟________雍________ 朔________答案:chèn|kuì|sǒu|yōng|shuî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期”“间”是多音字,可根据词语意思来确定拼音。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年且.九十 ________ 且.焉置土石 ________且焉.置土石 ________ 始一反焉. ________答案:将近,况且。

|哪里,语气助词。

|通,顽固;本来。

|赞同,拟声词。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对于多义词要根据语境来分析。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事件、人物来分析,本文通过愚公移走门前两座大山的故事,结合备选答案,应是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一、准确识记文中的字音、字义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迂.回(yū)箕畚.(běn)雍.南(yōng)荷.担(hè)B.一厝.(cuò)太行.(xíng)陇.断(lǒng)万仞.(rèn)C.始龀.(chèn)智叟.(sǒu)惩.罚(chéng)阻塞.(sè)D.冀.州(jì)愚.公(yú)豫.南(yù)匮.乏(ku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相许(赞同)始龀(换牙)B.易节(容易)负二山(背)C.一厝(放置)何苦(苦恼)D.智叟(老头)陇断(断开)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3.下列两句中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若孀妻弱子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4.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D.寒暑易节5.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甚矣,汝之不惠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聚室而谋.曰(2)杂然..相许(3)且焉置.土石(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7.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是怎样回答的?(3)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4)愚公和智叟辩论的结果是什么?8.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达于汉阴,指通豫南,可乎?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雍南,一厝朔东。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23愚公移山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万仞.( ) 惩.( ) 匮.( )荷.( ) 孀.妻( ) 始chèn( )箕běn( ) kuí( )父 lǒng( )断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B.河曲智叟亡以应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杂然相许.( ) (2)惩.山北之塞( )(3)毕力平险.( ) (4)何苦.而不平( )(5)寒暑易.节( ) (6)而山不加增..( )(7)固不可彻.( ) (8)虽.我之死( )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以.残年余力( )(1) 以河曲智叟亡以.应( )且焉.置土石( )(2) 焉始一反焉.( )年且.九十( )(3) 且且.焉置土石( )以君之.力( )(4) 之虽我之.死( )其.妻献疑曰( )(5)其其.如土石何( )面山而.居( )(6)而而.山不加增( )5.下面各句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6.翻译句子。

(1)杂然相许。

(2)其如土石何?(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7.按要求填空。

(1)《愚公移山》的体裁是,出自《》,这则故事反映了。

(2)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

(3)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

(4)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而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

8.从被刻字“到此一游”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再到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的中文“到此一游”……诸多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实在让国人尴尬。

为此,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做文明中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我探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探究人们喜欢留下“到此一游”这种现象的两点原因。

人教版语文初三下: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

人教版语文初三下: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知识贮备】1.字词累积河阳:黄河的北岸。

河,黄河。

年且九十:年龄快要九十。

且,将要,快要。

进出之迂:进门出门要绕远。

迂,波折,绕行。

平险:铲平陡峭的大山。

险,本文指陡峭的大山。

杂然:纷繁。

献疑:提出疑问。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 何,把 ,, 怎么样。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始一反焉:才回家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了然。

残年余力:年老的年龄和剩余的力气。

何必而不平:担忧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忧。

惧其不已:惧怕他不断地做下去。

感其诚:被他的诚意所感人。

无陇断焉:没有高大的山了。

陇断:高大的山。

2.作家作品对于作者:列子,名御寇,战国先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录,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但是现实中的列子则经常处于困顿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录:子列子穷,面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特别有节气。

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果断地辞而不受。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列子是郑国人,他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

《汉书》作者以为他生活的年月早于庄子,所以《庄子》书中记录了好多对于他的传说。

修道: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

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以后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获得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

修道九年以后,他就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天就反归“风穴” ,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 。

他以为“至人之专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残酷的执政者子阳馈送的粮食。

其弟子严恢问之曰:“全部闻道者为富乎 ?”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厚利是亡!”他以为应挣脱人人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适应大道,淡泊名利,安静修道。

著作与成仙:列子著书有旧本二十篇,多寓言。

刘向去其重复,存者八篇,号曰道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 ) 始龀( )
孀妻( ) 智叟( )
穷匮( ) 箕畚( )( )
惩山北之塞( )( ) 荷担者三夫( )
亡以应(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曾不若孀妻弱子曾:______________
(2)杂然相许许:______________
(3)寒暑易节易:______________
(4)操蛇之神操: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3)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4)一厝朔东
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4.辨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的异同。

(1) 方七百里(2)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方其远出海门吾义固不杀人
(3)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5.解释“河阳”和“汉阴”中的“阳”“阴”二字的含义,并试举例说明。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14题。

(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7.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焉置土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就今天看来,你认为愚公是移山好还是搬家好?请说明理由。

(二)
列子学射①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②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注:①选自《列子·说符篇》。

②退:回去。

③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0.《列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我们曾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文中成功地塑造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

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请于关尹子请:______________
(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所以:______________
12.翻译句子。

(1)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13.关尹子所说的“为国与身亦皆如之”中的“之”字在文中指什么?
14.本文所记叙事情的含意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它适合于其他方面吗?请阐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
1.rèn chèn shuānɡ sǒu kuì jī běn chénɡsè hè wú
2.(1)cénɡ,竟然,简直。

(2)赞同。

(3)交换。

(4)持。

3.(1)“反”通“返”。

往返。

(2)“惠”通“慧”。

聪明。

(3)“亡”通“无”。

没有。

(4)“厝”通“措”。

放置。

4.(1)纵横,指面积;正、正在。

(2)顽固、固执;本来。

(3)通“无”,没有;逃跑。

5.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如“江阴”指的就是长江南岸。

二、
(一)
6.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8.(1)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
(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9.示例:(1)移山好,这不仅说明愚公的精神可嘉,更为子孙后代解除了后顾之忧。

(2)搬家好,这样更能省时省力,简便易行,造福后代。

(二)
10.愚公移山愚公智叟愚公移山
11.(1)请教。

(2)……的缘故,表原因。

12.(1)不仅射箭,治理国家与修养自身也都该这样。

(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13.“退而习之三年”且“守而勿失”。

14.熟能生巧。

(同义词即可。

) 理由阐述要能足以证明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