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复合材料及工艺》第六章--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复合材料第六章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① ② ③ ④
原料(陶瓷粉末、增强剂、粘结剂和助烧剂) 均匀混合(球磨、超声等) 冷压成形 (热压)烧结。
关键:均匀混合、烧结过程防止体积收缩而产生裂纹。
19
2.2.2 浆体法(湿态法)
工艺特点:各组元保持散凝状,在浆体中呈弥散分布, 克服粉末冶金法中各组元混合不均的问题 控制手段:调整pH值、对浆体进行超声波震动搅拌 适用对象:颗粒、晶须、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 浆体浸渍法:可制备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 (纤维分布均匀,气孔率低)
6
(2)等静压成型
工艺:将粉料装入橡胶或塑料等可变形容器中,密封后放 入液压油或水等流体介质中,加压获得所需坯体。 优点:不需胶粘剂、坯体密度均匀性好、有良好烧结性能 缺点:坯体形状和尺寸可控性太差、生产效率低、 难于自动化批量生产。
7
(3)热压铸成型
工艺:粉料和蜡混合并加热使蜡熔化(使具有流动性), 混合料加压注入模具并冷却(坯体致密且较硬实)
氧化产物空隙管道的液吸作用使得熔融金属不断供到生长前沿
Al + 空气 Al2O3
Al + 氮气 AlN
24
2.2.6 溶胶–凝胶法(Sol–Gel)
溶胶: Sol,微小颗粒(直径100nm)的悬浮液 凝胶:Gel,水分减少的溶胶(比溶胶粘度大的胶体) Sol–Gel法: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 干燥、热处理生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 Sol–Gel法制备SiO2陶瓷原理: Si(OR)4 + 4 H2O Si(OH)4 + 4 ROH (水解) Si(OH)4 SiO2 + 2 H2O
优
缺
点:工艺简单、产量大、设备简单,成本低。
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工艺制备
四、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1、室温力学性能 1)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 对陶瓷基复合材料来说陶瓷基体的 失效应变低于纤维的失效应变,因 此最初的失效往往是基体中晶体缺 陷引起的开裂。如图10-11所示, 材料的拉伸失效有两种: 第一:突然失效。如纤维强度较低, 界面结合强度高,基体较裂纹穿过 纤维扩展,导致突然失效。 第二:如果纤维较强,界面结合较 弱,基体裂纹沿着纤维扩展。纤维 失效前纤维/基体界面在基体的裂纹 尖端和尾部脱粘。 因此,基体开裂并不导致突然失效, 材料的最终失效应变大于基体的失 效应变。
图 10 – 2 浆体法制备 陶瓷基复合材料示意图
3、反应烧结法(图10-3)
用此方法制备陶瓷基复 合材料,除基体材料几 乎无收缩外,还具有以 下优点: 增强剂的体积比可以相 当大; 可用多种连续纤维预制 体; 大多数陶瓷基复合材料 的反应烧结温度低于陶 瓷的烧结温度,因此可 避免纤维的损伤。 此方法最大的缺点是高 气孔率难以避免。
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2、浆体法(湿态法) 为了克服粉末冶金法中各组元混合不 均的问题,采用了浆体(湿态)法制 备陶瓷基复合材料。 其混合体为浆体形式。混合体中各组 元保持散凝状,即在浆体中呈弥散分 布。这可通过调整水溶液的pH值来实 现。 对浆体进行超声波震动搅拌则可进一 步改善弥散性。弥散的浆体可直接浇 铸成型或热(冷)压后烧结成型。适 用于颗粒、晶须和短纤维增韧陶瓷基 复合材料(图10-2)。 采用浆体浸渍法可制备连续纤维增韧 陶瓷基复合材料。纤维分布均匀,气 孔率低。
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界面设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一、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 热压法:热压法是一种常用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首先将陶瓷粉末与增强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放入模具中,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热压,使得陶瓷粉末和增强相充分结合,最终得到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品。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型方法。
首先将陶瓷前驱体(如硅酸酯、铝酸盐等)与增强相混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溶胶,然后通过凝胶化过程使得溶胶形成凝胶,最终通过热处理制备出陶瓷基复合材料。
3. 拉伸成型法:拉伸成型法是一种制备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首先将陶瓷粉末与增强相混合,然后通过拉伸成型设备将混合物进行拉伸成型,最终得到纤维增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
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 原料选择:在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时,需要选择优质的陶瓷粉末和增强相。
陶瓷粉末的选择应考虑其颗粒大小、形状和化学成分,而增强相的选择应考虑其强度、刚度和耐热性能。
2. 混合均匀:在制备过程中,陶瓷粉末和增强相需要进行混合均匀,以确保最终制品的性能稳定。
3. 成型工艺: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成型工艺也有所不同。
在热压法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在溶胶-凝胶法中,需要控制好溶胶和凝胶的形成过程;在拉伸成型法中,需要控制好拉伸成型设备的参数。
4. 烧结工艺:烧结是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重要工艺环节,通过烧结可以使得材料颗粒之间结合更加紧密,提高材料的密度和强度。
5. 表面处理:在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最后一道工艺中,可以对制品进行表面处理,如抛光、涂层等,以提高制品的表面质量和外观。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与工艺
材料制备原理课程论文题目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与工艺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2012 年3 月28日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与工艺前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在破坏过程中表现出非脆性断裂特性,具有高可靠性,在新能源、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在陶瓷基体中引入第二相材料,使之增强、增韧的多相材料,又称为多相复合陶瓷或复相陶瓷。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2O世纪8O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陶瓷材料,包括纤维(或晶须)增韧(或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异相颗粒弥散强化复相陶瓷、原位生长陶瓷复合材料、梯度功能复合陶瓷及纳米陶瓷复合材料。
其因具有耐高温、耐磨、抗高温蠕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低、耐化学腐蚀、强度高、硬度大及介电、透波等特点,在有机材料基和金属材料基不能满足性能要求的工况下可以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以连续长纤维为增强材料,金属、陶瓷等为基体材料制备而成。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等为增强材料,金属、轻合金等为基体材料而制备的。
从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都相继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因其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和低热膨胀系数等特点而被应用于航天航空及汽车工业。
陶瓷材料具有熔点高、密度低、耐腐蚀、抗氧化和抗烧蚀等优异性能,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军事工业等特殊领域。
但是陶瓷材料的脆性大、塑韧性差导致了其在使用过程中可靠性差,制约了它的应用范围。
而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方面克服了陶瓷材料脆性断裂的缺点,另一方面保持了陶瓷本身的优点。
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基本介绍和种类虽然用于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纤维种类较多.但迄今为止,能够真正实用的纤维种类并不多一现简要介绍如下:第一类为氧化铝系列(包括莫来石)纤维一这类纤维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优良,有可能用于14000C以上的高温环境.但目前作为FRCMCS的增强材料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高温下晶体相变、晶粒粗化以及玻璃相的蠕变导致纤维的高温强度下降;二是在高温成型和使用过程中,氧化物纤维易与陶瓷基体(尤其足氧化物陶瓷)形成强结合的界面,导致FRCMCS 的脆性破坏,丧失了纤维的补强增韧作用。
陶瓷复合材料
03
陶瓷复合材料的应
陶瓷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抗氧 化、强度高等特点,可用于制造 航空发动机的燃烧室、涡轮叶片 等关键部件。
航天器结构材料
在航天领域,陶瓷复合材料可用 于制造卫星天线、太阳能电池板 、结构框架等部件,具有质轻、 高强度的优点。
汽车工业
发动机部件
陶瓷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 的涡轮增压器、气瓶等部件,具有耐 高温、抗腐蚀的优点。
生物医学
人工关节
陶瓷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人工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等,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 生物相容性。
牙科修复材料
陶瓷复合材料可用于牙科修复治疗,如牙齿种植体和牙冠等,具有美观、耐腐蚀 、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
04
陶瓷复合材料的发展趋 势与挑战
新材料开发
高温抗氧化陶瓷材料
开发具有优异高温抗氧化性能的陶瓷材料,以满足航空航天、能 源等领域的高温环境需求。
多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
研究具有多种功能(如导电、导热、压电等)的一体化陶瓷材料, 拓展其在传感器、执行器等领域的应用。
生物相容性陶瓷材料
开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陶瓷材料,用于生物医疗领域,如人工 关节、牙科植入物等。
性能优化
1 2
增强陶瓷材料的韧性
通过引入增韧机制,提高陶瓷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和断裂韧性,使其在复杂环境下具有更好的可靠 性。
推广应用示范
通过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展示陶瓷复合材料在各领域 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提高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
05
案例分析:氧化铝陶瓷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制备工艺
粉末制备 造粒与成型 烧成与致密化
后处理
通过化学法或物理法将原料制备成粉末,确保粉末的纯度和粒 度分布。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陶瓷基体和增强相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温稳定性等优点。
本文将探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其性能研究。
一、制备工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原料选择、材料混合、成型、烧结等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陶瓷基体和增强相材料。
通常情况下,陶瓷基体选用高温稳定性好的氧化物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氧化锆等;而增强相选择碳纤维、陶瓷颗粒等具有高强度的材料。
其次,将选好的陶瓷基体和增强相进行混合。
混合的目的是将增强相均匀地分散在陶瓷基体中,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可以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如球磨或搅拌混合。
然后,将混合后的材料进行成型。
常用的成型方法有压制成型和注模成型。
压制成型是将混合后的材料放入成型模具中,施加高压使其成型。
注模成型则是将混合后的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注入到模具中,待其冷却固化后取出。
最后,将成型后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烧结。
烧结是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粒子间发生结合,形成致密的陶瓷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一般选取陶瓷基体和增强相的烧结温度范围之间的一个适当温度。
二、性能研究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诸多优异的性能,其中包括高强度、高硬度、高温稳定性、耐磨性等。
这些性能的研究对于指导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需要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可以采用拉伸试验、压缩试验等方法来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抗拉强度、压缩强度等。
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负荷承受能力。
其次,可以研究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可以采用洛氏硬度试验和磨损试验等方法来评价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特点,因此在一些高强度、耐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高温稳定性进行研究也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高温下的热膨胀试验和热震试验等方法,评估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高温稳定性是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对于高温工作环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合材料第六章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体材料课件
晶 相: 硅酸盐、氧化物、非氧化物等, 是材料基本组成部分,其性质 决定着该材料的性能。
玻璃相: 非晶低熔点固体 (多为硅酸盐结构),主要作用是: a) 填充气孔和空隙 b) 将分散的晶相粘接起来而降低烧结温度 c) 抑制晶粒长大
16
气孔:一般存在于晶体内部或晶体与玻璃相之间,是 裂纹的 根源,导致强度降低、脆性增大,应极力避免
减小内部和表面缺陷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材料性能
22
2)提高断裂韧性
断裂韧性低是陶瓷固有缺点,限制了其扩大应用! 提高断裂韧性方法:主要是复合化途径,以陶瓷为基体, 加进增强相而引入各种 增韧机制 来 加大裂纹扩展阻 力,增加断裂过程能量消耗,达到提高断裂韧性的目的。
可能的消耗能量机制: 裂纹偏转或分叉、基体裂纹被纤维 桥联、使结合弱的界面解离、纤维拔出等。
29
2)氧化锆
性能特点: 高强度、高硬度、耐化学腐蚀性、
高韧性 (是所有陶瓷中最高的)
晶型结构: 单斜结构 (m相,低于1170度, 5.65g/cm3) 四方结构 (t相, 1170~2370度, 6.10g/cm3) 立方结构 (c相, 2370度以上, 6.27g/cm3)
30
晶型转变:在1170度左右发生晶型转变 升温时单斜向四方晶型转变, 体积收缩7% 冷却时四方向单斜晶型转变, 体积膨胀7%
力强而质地坚硬,如石英)
11
1.1.2 玻璃及其结构
玻璃: 非晶态无机非金属材料。 主要组分及其功能: SiO2: 硅酸盐玻璃的主要成份,构成玻璃骨架; Na2O: 制造玻璃的助熔剂,可以大大降低玻璃液粘度; CaO: 加速玻璃熔化、提高玻璃稳定性;
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优化研究
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优化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陶瓷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陶瓷复合材料以高强度、高硬度、高温稳定性、低摩擦系数等优异性能而为人所知,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电子、机械等领域。
本文将着重探讨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化研究。
一、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1 传统工艺传统的陶瓷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包括热压烧结法、反应烧结法、热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热压烧结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成型工艺简单、适用性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该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易引起热应力裂纹、材料组织均匀性低等缺点,难以满足高性能、高稳定性要求的应用。
1.2 新兴工艺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工艺被引入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中,如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流延法等。
这些新工艺在材料制备中能够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成分,提高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陶瓷复合材料性能的优化研究在陶瓷复合材料制备中,如何优化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几种用于优化陶瓷复合材料性能的方法:2.1 界面改性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间的界面效应。
界面改性是针对界面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通过改善材料和相的界面结构和性质,提高材料的性能。
界面改性方法包括添加界面剂、表面修饰、界面工程等。
2.2 微观结构调控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非常受材料的微观结构影响。
微观结构调控是通过针对材料晶粒结构、孔隙结构、组元分布、晶界结构等微观结构因素的调控来改善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
2.3 多元稳定性设计多元稳定性设计是指通过控制材料中各元素的类型和含量,设计出具有多元稳定性的材料,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多元稳定性设计方法包括材料的组合设计、材料的添加物设计、材料的表面修饰等。
三、结论陶瓷复合材料制备和性能优化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
在工艺和性能研究方面,需要不断探究新方法、新材料,以及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不断提升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推动陶瓷复合材料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提高工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中对于新材料的需求。
第六章++陶瓷基复合材料(CMC)
第四节 CMC制备工艺
一、粉末冶金法 将陶瓷粉末、增强材料(颗粒或纤维) 和加入的粘结剂混合均匀后,冷压制成 所需形状,然后进行烧结或直接热压挠 结或等静压烧结制成陶瓷基复合材料。
二、浆体法
三、反应烧结法
四、液态浸渍法
五、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So1—Gel)技术是指金属有 机或无机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 固化,再经热处理生成氧化物或其它化 合物固体的方法。
如果表面张力足以使晶体产生位错,这时质点通过整排原 子的运动或晶面的滑移来实现,即塑性流动。
2.扩散传质
C-空位浓度差;-质点(原子或离子)直径 -曲率半径; -表面张力 C0-平稳空位浓度
在空位浓度差推动下,空位即从颈部表面向 颈部扩散,固体质点则由颈部逆向扩散。由 此迁移出的空位最终在颗粒的其它部分消失, 这个消失空位的场所也可称为空位的阱(sink), 它实际上是提供形成颈部的原子或离子的物 质源。 空位浓度差与表面张力成比例的,即扩散传 质的推动力也是表面张力。
2.延性颗粒增韧
在脆性陶瓷基体中加入第二相延性颗粒能明 显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其增韧机理包括由于 裂纹尖端形成的塑性变形区导致裂纹尖端屏敝 以及由延性颗粒形成的延性裂纹桥。研究表明 当基体与延性颗粒的α 、E相等时,利用延性 裂纹桥可达最佳增韧效果。
3.纳米颗粒增强增韧机理
目前的研究提出增强颗粒与基体颗粒的尺寸匹 配与残余应力是纳米复合材料中的重要增强增 韧机理。
3.气相传质
由于颗粒表面各处的曲率不同,按开尔文公 式,质点从高能位的凸处(如表面)蒸发,然后 通过气相传质到低能阶的凹处(如颈部)凝结, 使颗粒的接触面增大,导致逐步致密。这一过 程也称蒸发——冷凝。
第六章4陶瓷复合材料ppt陶瓷复合材料
纳米功能陶瓷项链
结构陶瓷柱塞
远红外负离子纳米功能陶 瓷粉保健自发热 护踝
陶瓷复合材料主要应用在耐磨、耐蚀、耐高温以及对 于强度、比强度、质量有较为特殊要求的材料等方面。 作为高温结构件的陶瓷复合材料,较为成功的应用实例 是轿车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用转子材料(Si3N4基复合材 料),其工作温度为900℃,最高转速达每分钟十几万转。 Si3N4基复合材料的另一典型应用是耐磨材料,如耐磨轴 承、刀具等。
非防护机制——指由于强化相的存在,迫使裂纹需 要不断改变扩展方向,或使裂纹产生“弯曲”(类似于 颗粒对位错的钉扎作用),使得其扩展需要消耗附加能 量(即提高了材料的韧性)。主要有偏转机制和弯曲机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粉末烧结法、气相析出法、有机高分子 材料合成法、液态基体复合法、自蔓延燃 烧合成法、等离子体喷射法以及电解析出 法等几大类。
陶瓷片状晶体 片状陶瓷晶体又称晶片,主要有
与硬质颗粒
SiC晶片和Al2O3晶片。
颗粒弥散陶瓷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体,在颗粒增强复合材 料中一般为第二相,或者弥散相。 可用于陶瓷复合材料增强体的弥散颗粒相主 要有SiC、Al2O3、TiC、 TiN、BN等硬质陶瓷 相以及Fe、Co、Ni等金属及其合金等延性相。 基体材料主要有SiC、Al2O3、ZrO2、Si3N4 等各种陶瓷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用增强体分类
增强纤维
增强材料 晶须
陶瓷片状晶体与硬质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2 晶须 晶须是指直径在0 晶须是指直径在 0.1-2m、长径比 长径比L/D L/D在 在10 10以上的单晶体短 以上的单晶体短 纤维。 纤维 。晶须由于缺陷少 晶须由于缺陷少, ,其强度可能接近材料的理论强度 其强度可能接近材料的理论强度。 。 (一般材料的其强度只有理论强度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一般材料的其强度只有理论强度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 从理论上讲, 从理论上讲 ,各种材料都可能生长成晶须状 各种材料都可能生长成晶须状, ,但是金属晶 须和高分子晶须的研究和应用报导还比较少。 须和高分子晶须的研究和应用报导还比较少 。 研究较多且接近或达到实用化的晶须主要是陶瓷晶须, 研究较多且接近或达到实用化的晶须主要是陶瓷晶须 ,包 括氧化物晶须、 括氧化物晶须 、碳化物晶须乃至金刚石晶须等 碳化物晶须乃至金刚石晶须等。 。陶瓷晶须的 合成方法主要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直接反应化合法、 合成方法主要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直接反应化合法 、高温 熔融体结晶法、 熔融体结晶法 、高压液相生长法 高压液相生长法、 、气相沉积法等 气相沉积法等。 。
颗粒弥散陶瓷基复合中,研究得比较多的是TiC(或 颗粒弥散陶瓷基复合中,研究得比较多的是TiC (或 TiN)或 TiN )或SiC SiC颗粒弥散强化氧化铝及氮化硅基体的陶瓷复 颗粒弥散强化氧化铝及氮化硅基体的陶瓷复 合材料,TiC/Al 合材料, TiC/Al2O3、SiC/Al2O3、SiC/Si3N4等。 TiC/Al2O3、TiC/Si3N4是为了增加陶瓷的硬度和耐摩 性而添加TiC 性而添加 TiC颗粒。研究表明, 颗粒。研究表明,TiC TiC的加入,不仅可以使 的加入,不仅可以使 Si3N4的硬度从 的硬度从HRA HRA的 的90 90提高到 提高到93 93,还可以使强度和韧性 ,还可以使强度和韧性 提高30 提高 30-50 50%。 %。
4.2.1 增强纤维 (1)金属纤维 Ta、Mo Ta、 Mo、 、W、Ni Ni、 、Nb Nb等高熔点纤维及不锈钢纤维 等高熔点纤维及不锈钢纤维, ,原则上都 可以用作陶瓷基体的增强体。 可以用作陶瓷基体的增强体 。金属纤维一般由拉丝集束拉丝 法而制成, 法而制成 ,直径在 直径在10 10-600m的范围内 的范围内。 。其特点是比重大 其特点是比重大、 、热膨 胀系数大、 胀系数大 、容易氧化 容易氧化, ,可能对复合材料制作工艺和性能不利 可能对复合材料制作工艺和性能不利, , 而其延展性大和导电率高的特点, 而其延展性大和导电率高的特点 ,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益的 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益的。 。 (2)陶瓷纤维 包括含有金属芯的陶瓷纤维和全陶瓷的纤维。 包括含有金属芯的陶瓷纤维和全陶瓷的纤维 。 在 W 金属丝或碳素丝上用化学沉降的方法可以形成连续的陶 瓷纤维。 瓷纤维 。芯的直径大约在 芯的直径大约在30 30-50m , 沉降后的纤维直径大约在 100100 -200m。陶瓷层组分可以是 陶瓷层组分可以是SiC SiC或 或Si3N4。
(1)SiC SiC晶须 晶须 碳化硅与氮化硅都是高强度陶瓷材料的代表,碳 化硅晶须是目前研究最多而且实用性最好的一种晶须。 碳化硅有型和型两者晶型,其区别在于原子的排 列方式稍有不同。 SiC晶须的生长,有氧化硅热碳还原法、升华法、 SiC 晶须的生长,有氧化硅热碳还原法、升华法、 热分解法和气相反应法。
Hale Waihona Puke 4.2.3 陶瓷片状晶体与硬质颗粒
片状陶瓷晶体,又称晶片 片状陶瓷晶体, 又称晶片, ,主要有 主要有SiC SiC晶片和 晶片和Al Al2O3晶片 晶片。 。 其合成方法, 其合成方法 ,基本与晶须相同 基本与晶须相同, ,只是反应气体的浓度要控制 得大一些。 得大一些 。 基本上各种陶瓷颗粒都可以用作增韧增强的颗粒,而最常 基本上各种陶瓷颗粒都可以用作增韧增强的颗粒, 用的有碳化硅、 用的有碳化硅 、氧化铝 氧化铝、 、氮化硼等 氮化硼等。 。其制造方法基本上与陶 瓷粉体的制造方法相同。 瓷粉体的制造方法相同 。
用有机硅前驱体分解的方法,可以拉制许多出多种陶瓷纤维。 其方法是将硅基有机物前驱体,在熔融状态下拉制出直径在数 十微米的纤维,然后进行聚合以及高温分解,形成陶瓷纤维。 这种纤维有碳化硅纤维、氮化硅纤维、碳化钛纤维、氧化铝纤 维等。 这种纤维有碳化硅纤维、氮化硅纤维 这种纤维有碳化硅纤维、 氮化硅纤维、 、碳化钛纤维 碳化钛纤维、 、氧化铝 纤维等。 纤维等 。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生产的以 Nicalon和 Nicalon 和 Tynano Tynano命名的碳化硅纤维 命名的碳化硅纤维。 。 它们都是用聚碳硅烷纺 丝而成。 丝而成 。
(2)NbC NbC晶须 晶须 高熔点金属( 高熔点金属 (如Ti Ti、 、Ta Ta、 、Nb Nb、 、Zr Zr等 等)的碳化物 的碳化物, ,不仅耐高温 性能好、 性能好 、 而且硬度高 而且硬度高, , 导电性能好 导电性能好, , 被认为是功能复合材料 的候选增强体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的候选增强体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 用氧化铌(Nb 用氧化铌( Nb2O5)和活性炭作原料,添加少量 )和活性炭作原料,添加少量NaCl NaCl和蔗糖, 和蔗糖, 在1150 1150-1300℃ 1300℃的氮气和氩气条件下,可以合成 的氮气和氩气条件下,可以合成NbC NbC晶须。 晶须。
4.3.1 硬质颗粒弥散强化陶瓷基复合材料
SiC、TiB2、TiC SiC、 TiC、 、BN BN等硬质颗粒弥散强化陶瓷复合材料的 等硬质颗粒弥散强化陶瓷复合材料的 制备方法,一般与陶瓷单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相同,需要经过 粉料处理、混合、成型、烧结以及后续热处理等。 工艺上特别需要注意之处,一是如何使比重不同的物相, 能够均匀的混合在一起;二是要考虑添加物相可能形成的热 失配(过大的热膨胀系数差)。
氧化硅碳热还原法是将氧化硅在高温下与碳发生还原反 应而生成碳化硅晶须。 升华法是将现有的碳化硅在2200℃ 升华法是将现有的碳化硅在 2200℃的高温下蒸发升华并 的高温下蒸发升华并 搬运到温度较低的地方沉积生长形成碳化硅晶须。 热分解法是利用聚碳硅烷等含硅有机物(CH3SiCl3 热分解法是利用聚碳硅烷等含硅有机物( CH3SiCl3)在 )在 1500℃高温还原气氛下热解形成晶须。另一种是将氮化硅 1500℃ 高温还原气氛下热解形成晶须。另一种是将氮化硅 在1800℃ 1800℃的氩气或者氮气的高温中缓慢分解,所形成的物 的氩气或者氮气的高温中缓慢分解,所形成的物 质与碳反应生成碳化硅晶须。
4.3.2 相变增韧陶瓷材料 颗粒弥散强化陶瓷材料中,二氧化锆(ZrO2)颗粒的相变增 颗粒弥散强化陶瓷材料中,二氧化锆(ZrO 韧,占有重要地位。其原理是利用二氧化锆在压力下的不可逆 相变所消耗的能量达到增韧补强的效果。 纯二氧化锆材料从高温液相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发生如 下相变: 液相(L)→ 液相 (L)→立方相 立方相(C) (C) →四方相 四方相(t) (t) →单斜相 单斜相(m) (m) 其中 tm 转变时 其中t 转变时, , 产生大约 产生大约5 5 % 的体积膨胀 的体积膨胀。 。 故纯的单相 故纯的单相m mZrO2从制备温度下冷却时 从制备温度下冷却时, ,容易产生裂纹而难以使用 容易产生裂纹而难以使用。 。 如果在其中添加并固溶CaO、 如果在其中添加并固溶CaO 、 MgO MgO及 及Y2O3 等物质 等物质, ,高温下的立 方相C 方相 C-ZrO2 就会保持到室温而不发生相变 就会保持到室温而不发生相变, ,这种 这种ZrO ZrO2 称为稳定 化二氧化锆(stabilized 化二氧化锆 (stabilized ZrO2) 。 稳定化二氧化锆并没有太高 的韧性。 的韧性 。
第六章
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4.1 概述 陶瓷材料是指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结合形 成的固态化合物材料, 成的固态化合物材料 ,例如氧化铝 例如氧化铝、 、氮化硅 氮化硅、 、钛酸铅等 钛酸铅等。 。 陶瓷材料根据其所结合的非金属元素的种类, 陶瓷材料根据其所结合的非金属元素的种类 , 分为氧化物 陶瓷、 陶瓷 、非氧化物陶瓷 非氧化物陶瓷。 。 氧化物陶瓷包括氧化铝、 氧化物陶瓷包括氧化铝 、 氧化锆 氧化锆、 、 莫来石 莫来石、 、 硅酸盐等;非 氧化物陶瓷又分为碳化物陶瓷( 氧化物陶瓷又分为碳化物陶瓷 ( 碳化硅 碳化硅、 、 碳化钛等 碳化钛等) ) 、 氮化 物陶瓷( 物陶瓷 ( 氮化硅 氮化硅、 、氮化铝等 氮化铝等) ) 、 硼化物陶瓷 硼化物陶瓷( ( 硼化钛 硼化钛、 、 硼化 锆等) 锆等 )。 陶瓷材料多数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 陶瓷材料多数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 , 具有很高的熔 点 、 硬度 硬度、 、 强度 强度, ,但是 但是, , 容忍形变的能力差 容忍形变的能力差, , 所以 所以, , 陶瓷材 料一般为脆性材料。 料一般为脆性材料 。 陶瓷材料的增韧是陶瓷材料复合化的重 要目的之一。 要目的之一 。
此外,由于添加的第二相导电性比较高,例如添加40wt% 此外,由于添加的第二相导电性比较高,例如添加40wt % TiC的 TiC 的Al2O3 Al2O3陶瓷材料,其电阻率可以从绝缘性降低到 陶瓷材料,其电阻率可以从绝缘性降低到10 10cm cm, , 从而可以用放电加工的方法将这种高硬度的材料切割成所需 的形状。 又由于TiC 又由于 TiC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添加 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添加TiC TiC颗粒的 颗粒的Si3N4 Si3N4陶 陶 瓷材料,在微波下具有自行愈合内部细小裂纹和恢复疲劳强 度的功能而被视作“ 度的功能而被视作 “自愈合 自愈合” ”智能陶瓷材料。 导电性TiC 导电性 TiC颗粒附近的微细裂纹,在受到压应力时的极微量 颗粒附近的微细裂纹,在受到压应力时的极微量 的闭合效应所产生的电阻的变化,足以用于陶瓷材料的内部 应力检测和预警而成为“ 应力检测和预警而成为 “自诊断 自诊断” ”的智能陶瓷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指材料中的连续相(基体)为陶瓷的复 合材料。 主要陶瓷基体包括氧化物(Al2O3、mullite 主要陶瓷基体包括氧化物(Al mullite、 、ZrO2)、碳化 物(SiC 物( SiC、 、TiC TiC)、氮化物( )、氮化物(Si Si3N4、TiN TiN)、硼化物( )、硼化物(TiB TiB2、 ZrB2)及玻璃( )及玻璃(LAS LAS)等。 )等。 增韧强化的主要增强体包括纤维、晶须、可相变颗粒和硬 质颗粒,如陶瓷纤维(SiC 质颗粒,如陶瓷纤维( SiCf、Cf)、高熔点金属纤维( )、高熔点金属纤维(W Wf)、 陶瓷晶须(SiCw 陶瓷晶须( SiCw、 、TiCw TiCw)、陶瓷颗粒( )、陶瓷颗粒(SiCp SiCp、 、ZrO2p、TiCp TiCp)、 )、 金属颗粒(Nip 金属颗粒( Nip、 、Cop Cop等)。 等)。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粉末烧结法、气相析 出法、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法、液态基体复合法、自蔓延燃 烧合成法、等离子体喷射法以及电解析出法等几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