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主人公是唐代诗人李白,本诗是送别之作,写于公元826年左右,寓托不少情感和意境。
正文
登楼
庐山谷口石钟鸣,天籁悠悠伴管弦。
客亭草木含风色,楼阁山川眺望前。
赠言
缙云台近海空长波,杏园南与秋豪期。
翠壁云屏山色出,明朝北斗入襟帷。
送别
管弦不休春已老,踏尽石桥辛苦道。
金戈铁马得孤城,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玄鹤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解读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表达了李白和友人的分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思考。
他登上谢朓楼,对周围的景色、自己的感受进行了描述,其中“翠
壁云屏山色出,明朝北斗入襟帷”描绘了望远镜的景象。
他也写了一些
赠言,例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表达了他对自己的追求和对朝廷的反思。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中,李白将自己视为隐者,用“心随玄鹤去”来表达不舍离去,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则反映出他一如既往的思念故土的情感。
总结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之作,在对友人饯别的同时也表达了
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周围的景色,同时反
映出他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意
蕴丰富,是李白诗歌中的一件佳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大珍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伤心南山秋复春,深锁芳意无人闻。
醉卧吴城多烟雨,挥泪醒来独自存。
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
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
鉴赏:
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题,抒发出断蓬情绪。
一开头就诉说了几许深沉伤心,“伤心南山秋复春”,这一谐和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弥漫着的愁苦之情;“深锁芳意无人闻,醉卧吴城多烟雨”,这两句的意境凝重,意味深长,但又不乏温情脉脉,显示出作者对朋友别离的不舍痛楚;“挥泪醒来独自存”更在感伤中表达出了自己孤独而晦暗的心情;“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这里作者以“谢灵运”、“锦书”这两个象征着友谊的物品象征,表现出了一种坚定的友情,把友情托付给未来;最后“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两句诗作者总结出了友情的本质:有情无钱。
此诗表达了作者在谢友之时的深情,情真意切,感慨为之。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原文: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天仙月。
昔日潜艇久,崇山幸自宜。
爱此木门松,爱此山中石。
树阴暗绿荫,水影浅斜碧。
桥上归路远,萧萧野鸟啼。
落日双阙昏,飞鸣破楚瑟。
翻译:北山之中,白云似洛城之云,地处孤山,景色幽美。
隐居之士在其中无忧无虑地安享天地之间的宁静和祥和。
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眺望天际,心灵神往,被月光笼罩。
曾经从小就醉心于山水之间,久居孤山之中,自得其乐。
山间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留在了隐者的心中,无比的钟爱。
观瞻山上青松和山中石,感受着它们的自然之美。
在大自然的怀抱下,隐士的心灵得到了舒展。
参差交错的树叶投下深深的绿荫,流淌中的溪水在斜打下的阳光下呈现淡淡的碧色。
越过一座石桥,不知还有多远便是归程,林中唧唧鸟鸣此起彼伏。
夕阳西下,正是双阙昏暗之时,此刻想到家人与亲友,令人唏嘘不已。
解析:此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描绘了隐居山中的自在和美好的生活状态。
诗歌中展示的山水之美,也代表着自然之美,表现出了李白对自然与人文的情感。
在李白看来,大自然可以带给人以前所未有的感受,与自然相处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升华与舒展。
此外,诗歌中也表达了对亲人与朋友的思念与感慨。
总结:本文分析了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讲解了李白的山水情怀与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中表达的隐居生活态度,也展示了李白强烈的内心情感与精神追求。
整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诗歌中贯彻的美学精神。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
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所创作的作品,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及注释译文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注释翻译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注释翻译赏析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1.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2.长风:远风,大风。
3.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4.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5.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6.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鉴赏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鉴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宏大诗人李白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来到宣州,与一位官职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鉴赏,盼望大家喜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行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日使我极为苦恼忧愁。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清爽,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致,飞跃的神思像要飞到天上,想要去摘取青天上那皎洁的明月。
似乎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销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满意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由地漂流好啊。
【鉴赏】: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很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间难驻,不安,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受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
忧愤之深广、剧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受的愈趋窘况。
志向与现实的锋利冲突所引起的剧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行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不堪一击、发那么不行抑止的感情状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赏析【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解】:1、秋雁:喻李云。
2、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韵译】: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评析】: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
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赏析转化】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题型,既考阅读,又考写作,因此很为命题者所青睐。
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
这要看试题的指向。
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
例如,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就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一诗中“荒矶鸥鸟满烟芜”这一句,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文解释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
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
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
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诗文赏析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
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唐诗赏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意与鉴赏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意与鉴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诗大约是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
此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原文:《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揽一作:览;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
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赏析
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前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也叫《宣州谢楼饮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
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1] 。
蓬莱文章建安骨 [2] ,中间小谢又清发 [3] 。
俱怀逸兴壮思飞 [4] ,欲上青天览明月 [5]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6] ,明朝散发弄扁舟 [7] 。
【注释】[1]酣高楼:在谢朓楼酣饮。
[2]蓬莱:代指东汉洛阳皇家藏书和著书处东观。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谢叔,今日车马归去,你我别离,心里伤悲,满目湿泪,更有何语言表达深情?
林岭秋色渐暗,碧池落日当空,萤火满天晚烟,月照两岸清秋。
你我见别,暗里心事,无言苦叹,更有何语言表达深情?
江山悠悠,长风萧瑟,烟波浩淼,梦里依依,天涯何处?
只有心中的深情,永不改变,更有何语言表达深情?
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叔侄分别的情景,诗人用虚拟的语言表达了叔侄之间深厚的感情。
诗中描绘了谢叔出发前的景象:秋色渐暗,萤火满天,江山悠悠,长风萧瑟,烟波浩淼,梦里依依,天涯何处?这里把叔侄分别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更让人感受到叔侄之间的深厚情感。
最后,诗人用“只有心中的深情,永不
改变”的话表达了叔侄之间的情义,深深感动读者。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此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一八。
《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
待考。
《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
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
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个别字的读音:朓(tiǎo)、饯(jiàn)、校(jiào)长风:远风,大风。
②.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建安风骨经秘籍并皆在也"。
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④.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鉴赏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鉴赏《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作品介绍《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作倍侍御叔华登楼歌)作者: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2)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
蓬莱(4)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5)又清发。
俱怀(6)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揽)(7)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销)(8)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9)意,明朝(10)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⑻消:另一版本为销,详见注释。
⑼称(chèn)意:称心如意。
⑽明朝(zhāo):明天。
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名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导读】天宝十二载(753),李白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在谢朓楼上饯别时任校书郎的族叔李云时写下了这首诗。
【原诗】弃我去者②,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③。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④。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⑤。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⑥。
【注释】①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朓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朓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李白的族叔和诗友。
②弃:抛弃。
③酣高楼:在谢朓楼上畅饮。
④“蓬莱文章”二句:蓬莱指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
蓬莱文章即指汉代文章,汉时的东观是国家的藏书之地,东汉学者将它比作蓬莱仙山。
这里指李云所写的文章。
建安:东汉献帝年号(196—214)。
建安骨: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孔融、陈琳等人的诗作,反映了当时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诗作风格刚健清新,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
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朓为“小谢”。
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这两句虽是赞美建安诸子和谢朓,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
⑤览:同“揽”。
⑥扁(piān)舟:小船。
【译诗】多少个昨日离我而去无法挽留,多少个今日乱我心绪倍增烦忧。
万里长风中我目送着秋雁南去,面对此景我畅饮高楼一醉方休。
你的文章如建安才子风骨犹存,我的诗风和小谢一样新颖清秀。
兴致勃发我的神思已飞越天际,多想跃上青天将明月揽在心头。
抽刀斩断江水,江水更加湍急,借酒浇灭愁绪,旧愁更添新愁。
人生在世上如果活得不称心意,不如明早披发归隐去飘荡扁舟。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游宣城时所作。
诗人从自己被放还山的遭遇中,看到了唐王朝政治日趋腐败,感到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因而心情极度苦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文学史上誉为“诗仙”。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谢灵运,“小谢”指谢眺。
4、“建安骨”又称建安风骨,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刚健清新的诗文风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7、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
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8、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愁_______。
9、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10、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11、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12、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答: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
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13、(2008江苏泰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
(6分)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
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⑶“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分)“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
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
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简析】第二题是对思想感情的领悟,解题时就可以结合注释①提供的写作背景,联系前面的写景句和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所蕴含的情感,揣摩出诗歌的思想感情。
对内容的理解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因此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多练习,多思考。
14、写李白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的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15、赞美主客双方才华、抱负的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6、表现作者幽愤的句子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7、默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关于人生哲理的诗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8、默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关于文学典故的诗句。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课堂练习一、注音:谢朓(tiǎo)、饯(jiàn)别、校(jiào)书郎、酣(hān )高楼、逸兴(xīng)、称(chèn)意、明朝(zhāo)、弄扁(piān)舟、燕(yān)然二、解词:②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③建安骨:建安风骨,学风格。
④小谢:指__谢朓__。
后人将他和__谢灵运__并举,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李白用以自喻。
⑤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⑥逸兴(xī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
⑦称(chèn)意:称心如意。
⑧朝(zhāo)。
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
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
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
指隐逸于江湖之中。
扁舟,小船。
⑩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⑾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三、诗歌内容理解填空: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后人称赞他“斗酒诗百篇”、、、、、、《月下独酌》、2、“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45四、名句填空:1、“诗仙”李白,在游山玩水中飘逸洒脱而又放旷不羁,但他诗中往往又愁情满怀。
请写出李白诗中与“愁”有关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最能抒发作者相思和亲情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青年人需要像唐朝诗人李白那样,既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的豪情壮志,又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生活信念。
4、古人的一腔“愁”绪,常在诗文中流露。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愁”的难以排解,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表达了“愁”之绵长,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说尽了“愁”之沉重。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8、人生难免不称意。
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给自己的心灵找一条出路;刘禹锡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给自己的心灵觅一种安慰。
(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态势。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12、诗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3、诗中诗人心理变化的历程是什么?愁苦烦忧——振奋——更加愁苦(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