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导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史学导论复习题

史学导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史家四长:即史才、史学、史德、史识。

史才,是指征选史料,驾驭史料,撰写史文的才干;史学是指对历史知识及相关学问的掌握程度;史识是指品质的正直,判断是非的眼光和善恶必书的果敢精神;史德是指著书者的心术,以封建思想和纲常伦理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这四长共同组成了中国史家的标准,标志着中国史家标准论的成熟。

年鉴学派:20世纪法国史学流派。

得名于该派早期代表人物法国历史学家费弗尔和布洛克1929年创办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1946年更名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年鉴》)。

二战以后以布罗代尔最为著名。

该派先后提出“总体历史理论”、“深层历史理论”和“历史时间三时段”说。

认为历史学家应以撰写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在内的人的一切活动的历史为己任。

要揭示一定历史时期中普通群众的心理活动方式这种“深层”的变化。

以不同的时间概念划分历史的层次与结构为:变动极其缓慢,反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变迁的自然史时间;变动较为迟缓,反映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演进的社会史时间;瞬息即变的政治、军事、人物活动史时间。

并认为社会史时间最为重要,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方向。

注重对历史各方面各层次有机联系的研究。

50年代后尤重社会史研究,提倡跨学科研究,还开创了现代比较史学。

自创建以来一直主宰法国史学界,并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麦克斯.韦伯:(1864一1920)德国社会学家。

早年攻读法律、历史、经济,后转向社会学。

研究领域涉及法律、宗教、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并赋予每一学科相应的发展。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他与涂尔干、马克思一样,是推动社会学产生和形成最重要的思想家。

其影响渗透于整个现代社会学,主要表现:(1)创立一种不同于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坚持运用以客观、中立态度看待社会事件和个体行为的理解原则,建立起分析社会事件一般法则和逻辑结构的理想类型;(2)确立起把对社会的宏观分析和微观探索联系起来的社会行动理论;(3)阐发对统治形式及其合法性问题独具一格的权力统治理论;(4)提出讨论阶级、地位和政党相互关系的分层理论。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史学的社会功能1.史学的“借鉴”功能“鉴戒”史学政治借鉴社会成员群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政治避免过失道德垂训社会成员个体明辨是⾮弃恶扬善道德⾃律2.史学促进经济建设的功能3.史学的娱乐、休闲功能4.对个⼈的作⽤和其他功能(1)培养历史感和历史的眼光。

(2)转⾏较快,对新⾏业也易上⼿。

(3)充实完善知识。

(4)提升⾃⾝对外形象。

(5)教育功能。

史学⾯临困境的原因1、史学不能产⽣直接的经济效益。

2、史学的政治功能逐渐衰退。

3、当代史学失去了取鉴的唯⼀性。

4、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借鉴历史的效果不同。

史学的出路⼀、需要制度保障。

1、保证史学研究者的地位和待遇。

2、改善⽬前史学⼈才培养模式。

3、改善⽬前对史学⼈才的考核制度。

⼆、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型。

1、重视史学的⼈⽂功能。

2、重视史学的经济功能。

第⼆章什么是历史?⼀、“历史”⼀词的三个基本含义通常所说的“历史”实际上有三层含义。

⼀是指⼈类过去的经历,⼆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三层含义既有联系⼜有区别。

忽视他们之间的区别,就会产⽣许多误解,引起不良后果。

⼆、历史记录与历史著述历史记录属于初始层次,是对历史事物、现象的记录⽽⾮分析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其基本特点即是侧重记⼈、记事、记物,⽽较少分析其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

历史著述属于较⾼层次,是历史认识者、研究者通过对历史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把握,借助⼀整套理论和⽅法,对包括历史记录在内的各种史料进⾏鉴别、分析⽽达到的对历史事件或过程的相互联系、性质特点等等的认识。

三、对“历史”⼴义和狭义的理解“⼴义地说,历史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然史和⼈类社会史两个⽅⾯。

狭义地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类社会发⽣、发展的过程,即⼈类社会史。

”——贾东海、郭卿友《史学概论》⼴义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然史⼈类社会史狭义⼈类社会史四、⼈类社会史的特点(1)客观实在性。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史学概论1、克罗齐区分历史与编年体克罗齐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将“历史”和“编年史”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这和“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联系在一起。

他说:“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史;历史主要是思想行动,编年史主要是意志行动。

一切历史当它不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就变成了编年史,尽管那些词语曾经是具体的和富有表现力的。

”他还认为,“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

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因此,现在被我们视为编年史的大部分历史,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

2、克罗齐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解释:(意大利)这一著名论断有三层含义:其一,研究历史总是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其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其三、历史是按照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

其强调的都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3、解释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英国人)认为自然过程仅仅是事件的集合,而历史过程则是由人的行动构成的,这种行动必然有行动者的思想动机。

只有了解了这种思想动机,我们才能理解行动及由一系列行动构成的历史过程。

认为研究历史归根究底就是弄清隐藏在历史行动背后的人的思想动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4、二十世纪后半期西方的重要史学流派法国年鉴学派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A. 年鉴学派产生的原因:年鉴学派针对兰克学派的理论,提出四项责难:其一,只注意文字记载的资料,而非文字记载的文献却不予重视;其二,着重于事件、特殊事实以及观察较短期的现象,却忽视一些长时段的、平凡的社会现象;其三,偏重于政治、外交及军事史,却忽略了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其四,害怕论战,很少做诠释性的论说,而且预先放弃综合性的历史。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九章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次结构一、历史认识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现实1、不认识过去(历史)就难以认识现实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共性。

认识了历史,就可以以历史为“镜子”,观照现实,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并且可以准确地预见未来。

2、史学主体对历史的认识往往以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史学主体对某一历史问题产生研究的兴趣,是因为此问题与现实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3、历史认识的结果应对现实有借鉴、启迪意义就历史研究要不要为现实服务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曾进行过讨论。

有人认为,史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因为任何理由歪曲历史;而强调历史为现实服务,必然会破坏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与史学的科学性是相违背的。

但是,胸怀历史责任感的历史学家都不赞成这样的主张。

而坚持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研究历史,认识历史。

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历史,就因为历史对现实有借鉴意义。

漠视现实的历史研究,必然受到人们的漠视。

二、历史认识的层次结构(一)事实判断:考实性认识。

即通过对史料的辨析,获得对历史事实的认识。

运用史料,应注重使用第一手史料;但第一手史料并不能保证获得的历史认识都是真实的、正确的。

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五章)因此,做好事实判断并非一件轻松的工作。

(二)成因判断:即探讨历史事实或事件的造成原因或条件。

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探讨常常是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

成因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常理式,即按常理推断。

二是经验规律式。

即根据人们从以往的事实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带有或然性的结论(认识)去分析推断。

三是因果必然性规律式的判断。

四是多种因素随机组合式的判断。

由于史学主体的主观条件的不同,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成因判断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常有的事。

大学历史 史学导论复习资料.doc

大学历史 史学导论复习资料.doc

1、历史和史学的关系通常我们所使用的“历史” 一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二是我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叙述。

前者是史事,后者是史学;有关前者的理论是历史理论,有关后者的理论是史学理论。

历史理论是历史的形而上学,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的知识论。

两者虽然都可以用“历史哲学” 一词来概括,但二者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前者相当于所谓“思辨的历史哲学”,后者则相当于“分析的历史哲学”。

2、简述历史学发展进程答:历史的发展进程大致都经历了族类记忆、国家记忆、世界记忆与公众记忆四个阶段。

在文字产生以前, 传递历史记忆与生活经验的主要方法是口耳相传之类的族类记忆。

文字产生后,产生了正式的历史记录,即山国家政权所控制的史学。

到了近代,真正具有世界性的世界史著作大批问世,而且表现为在各种族类史、国别史、专门史中,都具有了强烈的世界意识、世界眼光。

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又标志着一个历史学新的发展阶段,即公众自我参与的公众记忆阶段。

3、论述历史学的地位及社会功能答:历史科学之所以被视为一门唯一的科学,是因为所有其他科学,毫无例外地研究的都是事物的发展、变异、转化、更新的过程;所研究的无论是长时间段的,还是短时间段的,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事实上,都离不开历史学的时间概念。

所以一切科学都是历史科学。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就是以研究人类过去的社会为起点,而以服务于当今的时代为归宿。

它有助于人类认识自身以及山先前世代积累和沿革给现今人类所提供的全部主客观条件,有助于人类从先前历史活动中吸取必要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人类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有助于人类精神的培育、制度的革新和对于未来世界的创造。

4、什么是历史认识的主体、客体、中介答: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二级思维活动,是历史认识的主体人和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实际经山中介历史资料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能动的统一。

历史认识的主体:广义—现实的人类,狭义——历史研究者或史学工作者。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宝典]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宝典]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历史史学历史理论史学理论良史书法不隐史才三长直书曲笔信史史法撰述记注史意史德新史学正统论二重证据法历史演进法中国文化二周说《史学要论》五朵金花史学革命厚今薄古历史主义东方主义客观主义相对主义欧洲中心论让步政策打破王朝体系影射史学历史认识主体历史认识客体主体意识结构校法四例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

2、简析孔子和《春秋》在史学理论上的主要贡献。

3、简析孟子的事、文、义。

4、简评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简析唐初政治家的史学意识。

6、简析《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价值。

7、简述《隋书•经籍志》的史书分类。

8、简述《史通》的史学成就。

9、简析郑樵的“会通之义”。

10、简述王世贞对国史、野史和家史的评论。

11、简述乾嘉考据三大家。

12、简评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

13、简述晚清史学格局的变化。

14、简述晚清史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15、简述新史学的理论体系。

16、简述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

17、简述梁启超的英雄观。

18、简述梁启超对历史发展中地理因素的认识。

19、简述王国维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20、简析胡适的史学贡献。

21、简述顾颉刚“层累的造成中国古史说”的基本观点。

22、简述新历史考证学的主要特点。

23、简述中国近代相对主义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24、简述梁启超史学思想的三次转变。

25、简评何炳松。

26、简评雷海宗的中国文化二周说。

27、简评钱穆的“史有生命”说。

28、简述中国近代相对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

29、简评李大钊的史学思想。

30、简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31、简评毛泽东的史学思想。

32、简述历史认识的三极结构及其各自特点。

33、简述历史认识的基本类型与过程。

34、简述史料的基本类型。

35、简述史料产生讹误的主要方式。

36、简述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

37、简述辨伪的基本方法。

38、简述选题的基本类型。

39、简述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史学导论试题库(有答案)期末复习资料

史学导论试题库(有答案)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 、------------------------ 规律论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 、 ---------------- 、 -------------- 地理环境论等。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 、 ---------------------- 、经世史观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 ------------------ 、 ---------------------- 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 ----------------- 、 --------------- 、---------------------- 、训诂学、辨伪学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 。

7、意大利史学家 ------------------- 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里的“史”是--------------------- 的意思。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11、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 ------------------- 的基础。

13、历史学是 ------------------------- 的科学。

14、历史是 ---------------------- 的过程。

15、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可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分支学科和 ------------------------- 的分支学科。

16、版本指、印本也兼及写本。

17、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 、 ----------------- 、私家自刻。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历史认识的过程和层次问题一、怎样理解历史认识的主体?(一)广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广义的历史认识主体就是现实的人类。

除了那些还不能将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昨日之事与今日之事区分开来的婴幼儿之外,任何人,当他抱着某种目的或为某种需要所驱使去回顾以往、思索过去时,他就进入了一种历史认识活动,就成为一个历史认识的主体。

这种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广泛而普遍地存在着的历史认识主体,可以称为广义的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认识的意义:根据历史认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狭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1.对人类群体进行历史认识的必要性。

历史认识就是使我们能够架设一座从过去通向现在的桥梁,促使人们不仅对今天的,而且对明天的任务有所了解。

一个群体的现实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有效性,取决于他们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2.狭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的内涵与外延。

在人类群体中,在广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的基础上,产生了一批专门关心和记忆群体历史的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研究者或史学工作者,可以称为狭义的历史认识主体。

问题二、历史认识的客体包含哪几个层次?历史认识客体的三个层次(1)作为历史原型客体的延伸体的现实社会;(2)作为历史遗存客体的实物和文字史料;(3)隐藏在历史现实延伸体和遗存体后面的历史原型客体。

问题三、历史认识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一、历史认识的第一层次及其与现实活动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不是出自无缘无故的好奇心的驱使去认识和研究历史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某种困惑或需要,驱使他们到历史中去寻求答案,才去认识和研究历史。

在历史认识的开始阶段,社会历史观的制导主要表现在促进认识主体确定历史认识的主题和主旨,提出可能的结论假设,从而确定搜集史料和史实的方向和范围第二,他从现实社会中感受到他觉得特别需要从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的某些领域或问题,从而初步确定他要着手研究的领域或课题,甚至形成某种极初步的假设。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总复习题第一章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第一节什么是历史;第二节什么是历史学;第三节历史观一、名词解释1、历史:广义上讲,历史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它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属性。

历史是一种狭义的历史,即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史。

是关于人的历史费弗尔提出的,“历史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和思想的科学”。

恩格斯:“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2、历史学:历史学可以简称史学,历史学是系统叙述和研究人类以往的各种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

即对于以往人类活动及社会状况的条理化、系统性认识。

3、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理论认识,即对人类客观历史的概括性、总体性认识。

历史观同时也是人们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4、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是将某种历史观予以理论的、系统的论证。

二、问答题1、历史的根本属性?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人类存在发展的历史。

客观实在性是其根本属性。

2、历史学的学科特点?(1)综合性:历史学研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举凡以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具体事件、人物等等,均在探讨范围。

史学不仅研究各个组成部分,而且注意到不同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予以综合,力图得出统一的概括性、规律性的认识,(2)写实性:历史学不仅对研究对象予以总结和概括,还必须记述客观史事的真情实况。

(3)动态回顾性:历史学将既往的人类活动,视为前后相承、连续发展的过程,因此研究已经消逝的史实,是一种动态的回顾。

这有助于找出事件的前因后果。

动态的回顾,是通古今之變,是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与方向。

站在当今时代的思想高度上回顾历史,这种回顾是向前展望结合一起的。

3、历史学的主要功能?(1)认识功能:在历史——现在——未来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这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社会发展规律。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史学概论》1、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就是要从先辈们的经历中学到生存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遗产,是多方面的,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遗留下来的遗产进行清理、继承和发扬有利于自己创造自己新的生活遗产,扬弃那些不利于创造自己新的生活的遗产。

A. 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B. 人们总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这是人们的普遍需要。

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传地发展和演变的,每一代人。

2、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总而言之,就是满足人们寻求“史鉴”“史师”的需要。

A. “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以史为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人们的现实的实践)B. “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历史学的积极认识成果具有陶冶和升华人类精神品质)C. “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历史学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3、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A、《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他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B、“历史”三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史学概论实际上就是历史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4、历史学的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历史观,构成了历史学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演变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或终极原因或动力?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也都是史学本体论的根本性问题。

史学概论重点资料复习

史学概论重点资料复习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辑要1、史学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在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体系中,长期存在着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分歧和斗争。

2、史学认识论: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研究的问题诸如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产生或形成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否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等3、史学方法论: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和理论,研究的问题例如历史研究方法是否存在着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区别?历史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何异同等。

4、《史学要论》:李大钊著。

《史学要论》是他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理论的成果,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

他阐述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历史学的科学地位、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历史学研究的任务等问题,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理论,批判地主资产阶级旧史学,并倡导史学革命,提出要以唯物史观“改作”、“重作”全部历史。

5、合力英雄史观合力: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英雄史观:代表人物卡莱尔,尼采等。

认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历史发展取决于伟大人物的活动。

6、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实在性?历史本身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它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

人类历史是以往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它有自己独特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规律。

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可以被认识,只是它被认识的途径、特点、方法与其它学科有差别罢了。

7、人类社会历史有无规律?如果有,如何正确理解?有。

史学导论复习题

史学导论复习题

1. 史学起源于记事。

2. 到唐中宗景龙年间,史学家刘知几写了《史通》。

3. 史学概论研究的对象为__史学___,史学研究的对象为__客观历史_。

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根本区别所在。

5. 以时间为标准,史学学科划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6.史料主要包括史迹遗存和文献记录两类。

7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8广义的客观历史分为自然史和社会史两大部分。

9历史研究的主体是指研究者,客体是指客观历史。

10最早的史学理论专著是唐代刘知几的《史通》。

11社会存在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大部分。

12史料包括文献、实物、口碑、非物质性四类。

13西方历史学之父是希罗多德。

14宋代郑樵的《通志》论述了史学有关理论。

15基督教神学的奠基人奥古斯丁写的《上帝之城》成为基督教神学的经典著作。

名词解释1历史分析:即从历史的联系与历史的线索出发去研究与描述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进而揭示其运动规律的方法2考证:即从历史的联系与历史的线索出发去研究与描述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进而揭示其运动规律的方法3族类记忆:是关于氏族与部族起源及其所经历的重大事件的历史记忆,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远古传说和史诗4史料:就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史迹遗存、文字记录(历史文献)、音像资料、口头传说四类,其中文字记录是主要的。

5唯心史观:即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6辨伪学:就是鉴别古书真伪,以揭示伪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史料价值的一门辨别伪书的学问,为历史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史料7计量史学:也称定量史学、历史计量学派或数量史学,从广义上讲,是对所有有意识地采用计量方法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总称,以区别以叙述和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史学8历史科学:历史科学是指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阐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预见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
韦伯的反论。
(三)困惑
总的来看,过去对唯物史观的非难,都是由于我们的一些论著对唯物
史观的阐释上存在缺陷,
使人们对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理论产生困惑。
忽略了唯物史观本来是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的界说。
(唯物史观)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
10

.
后现代主义把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学说,统统贬称为

大讲述”
,倡言“
主体虚化”


真理退场”


客观性丧失”
等主张。
11

新康德主义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
文德尔班

他把知识分
序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
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历史意识
,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
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
识。历史意识产生的原因: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的历史的延伸。
的是浪漫主义
——
自由主义史学,中后期是兰克学派,下半叶是实证
主义史学。
A
、兰克学派(
19
世纪西方史学主流)
19
世纪德国,实证主义史学
流派,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
实地再现历史。
B

年鉴学派

20
世纪西方史学主流)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史学概论》试题库一、填空题:1、《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2、意大利史学家贝奈戴?克罗齐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3、史的初意是官职和任这种官的人4、历史的基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5、实证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6、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基础。

7、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

8、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天命史观、五德史观、圣人史观。

9、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梁启超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10、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1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三个部分。

1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史学史和史学理论。

13、顾颉刚在《古史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14、公元五世纪希罗多德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

15、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组成。

16、神学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17、14-16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复古与反神学为主题。

18、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史学以理性和进步为主题。

19、十九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在前期的西方史坛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浪漫主义 -自由主义史学,中后期是兰克学派,下半叶是实证主义史学。

20、1845-1846年,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

21、当代西方新史学各流派大多是在年鉴学派学派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22、汤因比认为挑战与应战是文明起源的规律。

23、斯宾格勒的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

24、记言、记事是中国最古老的史书体裁。

25、史书的体例包括史书序言的设置、标题的设计、引文、附录、注释的编纂方式和记时、记地的惯例等在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史学导论《史学概论》的性质与任务史学概论是史学中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它不是直接考察客观的历史过程,而是以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特别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活动为研究对象。

其任务是从历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就,将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系统地研究它的一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确定现代史学发展的途径,推动历史研究活动和整个历史学进一步科学化与社会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历史认识的结构一、知识论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又称知识论。

二、介绍古今中西关于历史认识论的有关学说。

人的意识能否正确地或客观地认识社会历史?1)人们的意识完全能够达到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因为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因而人类就一定能够认识历史,并且比认识自然具有更大的优势和精确性。

2)历史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因为历史认识必然要受到人们的立场、方法、心理、价值、伦理、宗教、时空等因素的影响。

3)对历史客观性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人类不能正确地或客观地认识历史,但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却是在向客观性的认识逼近三、考察影响历史认识的因素历史认识的本质:历史事实属于过去,而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则属于现在,因此历史学家与其对象——过去之间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赖的。

把过去与现在,也就是说,把主体——历史学家与客体——历史事实统一起来则是历史学家的工作。

要做好这个工作,历史学家必须克服历史时间间距所造成的主观偏见和曲解,要越过“现在”的障碍以达到客观的历史事实.历史认识是主体、客体、中介的三者能动统一历史实际的特点:客观性,不可再现性历史实际的客观存在:历史实际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变、过程,它一经发生,就成了不可能更改的既定存在。

历史中介的特征:历史实际的遗留和副产品;选择性:王子与平民;客观性;中介性历史中介:历史研究只能通过目击者的记录来叙述以往的史事,因此,与对现在的了解相反,对过去的了解必然是“间接”的。

然而除了前代留下的史料可供我们思索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能使时光倒转。

历史资料的种类:历史文献等文字资料;遗址、遗物;非物质文化,口述历史、传说、风俗等史料传承与解读:假定过去是A、对过去的所有记载是B、流传下来的记载是C、流传下来且能被解读的记载是D、既流传下来又能被解读且能被史学家搜集到的记载是E ,则A>B>C>D>E第二节、历史认识的感性、知性与理性认知过程感性认识: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

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形象性。

内容是:现象理性1、意思和感性相对,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2、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其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内容是:事物的本质。

一、人类社会整体历史认识从感性、知性到理性的过程1、感性阶段:历史认识者满足于亲身经历或口耳相传事实的记述,历史资料基本上是一鳞半爪的流水帐式的片段记录,历史实际只显示了若干个别的表象的方面。

即“原始的历史”2、知性阶段:人们对历史已不满足于先前的感性直观的了解,而要求比较完整地了解历史沿革的全过程,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历史作出价值判断,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获得鉴戒。

即“反省的历史”3、理性阶段:历史资料比之先前范围大大扩展;要求对历史的内在联系、内在规律作深入的了解。

即“哲学的历史”;“科学历史学”二、具体历史事实被认识的过程1、感性阶段:从相互矛盾的各种历史资料中清洗出一个个历史事实2、知性阶段:集合相关的若干被清洗出来的历史事实,以复原历史过程3、理性阶段:透过历史事实与历史过程探索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与内在规律,提高人们在历史所提供的现实基础上创造新的生活的自觉性。

三、历史认识与“范式”之间的关系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范式”是指特定的理论、观念体系,它包括世界观、信念、理论、方法、仪器等等。

它给科学家提供了他们可信赖的观念工具和实用工具,使科学研究成为一种高度自觉的理性活动,但同时又把人们的思路限制在一定的方向上第三节、历史思维的方式与范围科学性:历史学家在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持对事实的忠实,并力求用曾在自然科学与其它科学中成功地运用了的方法去发现联络各种事实的因果律。

艺术性:历史学家对他所叙述的事件和他所描写的人物应该怀有感情,应当用丰富的想象力将事实像一出戏似地构成一个统一体,再用十分个人化的优美文体表现出来,以便使历史认识成为广大的非历史学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史料分析:一)形象思维: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有情感的具体而生动的活动,是活生生的各个个人、各种群体在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进行具体的活动;没有形象思维,历史认识将无法再现历史过程,认识历史的本质特征;有助于一般成员接受;但不能虚构。

二)逻辑思维: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

它与形象思维不同,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也叫抽象思维。

主体认识结构;史料的考证与辨析;寻找历史活动自身的内部联系;其范围限定于已经发生的各种事变;不能推理过度。

三)直觉思维:灵感、顿悟。

二、微观、中观、宏观的历史考察一)微观研究将个别的历史事件和情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就事论事弄清事实真相为自己的任务二)中观研究将一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根据时间、空间、内容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外部联系为自己的任务三)宏观研究将历史发展的全局与整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发掘历史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发展趋向为自己的任务第四节、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一、历史认识真理的相对性1、人们的历史认识永远不可能达到永恒真理、绝对真理,这首先决定于人自身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认识的主观性。

这种情况贯穿历史研究工作的始终。

1)选题。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所关注的选题,每个学派、每个学者所关注的选题也不相同。

2)搜集与清理历史资料。

3)复原历史过程,对历史演变作出解释,探寻历史过程的内部联系与客观规律,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以一定评价等,均受到认识者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思维方法、个人素质乃至时代风尚、群众情绪、个人或集体利益等因素的制约。

4)历史资料所固有的残缺性、不完善性决定历史认识不能达到绝对真理。

5)历史实际自身的未完成性也决定了人们的历史认识不能达到绝对真理。

2、坚决反对否认历史认识真理性的观点。

1)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

2)历史是不可知的。

人的主观能动性固然会使认识活动带有来自主观方面的各种局限,但同时又会给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接近客观真理带来强大的动力。

历史认识活动不能脱离历史资料,历史资料的客观性限制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走向主观主义。

历史认识活动既是一项个人的认识活动,又是一种社会的认识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的认识活动,各种不同的个人认识互相制约、互相渗透,可以克服人们所难以避免的主观局限性,使历史认识的客观性获得保障。

事物本身就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对立统一。

历史实际从它的全部影响和作用的延伸来讲,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历史实际之所以成为历史,又正是它已经完成。

因此,人们便有可能通过有限的认识去把握历史实际。

历史实际本身在发展,但人自身的认识能力也在提高。

对于历史的认识尽管有许多困难,但集合整个认识群体、整个社会的考察,人们正在认清越来越多的历史实际问题。

二、历史认识的真理性的检验1、历史资料方面的检验重要史料是否缺漏;史料种类;史料考证、诠释2、科学认识总体方面真理越辩越明;卓有建树的新成就,经过争论、交流,会为群体所承认;反之,就会为群体所鄙弃、淘汰。

3、社会实践方面的间接检验股市预测测不准原理第三章、史学方法论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历史的方法,是通向历史认识、揭示历史本质的桥梁和手段,它以特定的历史认识论为旨归,通过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手段去完成对历史及其本质的认识。

还原历史事实,解释历史进程历史事实的双重含义: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何为“史料学”概括地说,史料学就是关于搜集、分析和运用史料的知识方法和某些领域具体史料的研究。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它只能通过对史料的解读重现历史实际。

从根本上说,史学研究的水平取决于占有史料和分析运用史料的水平,因此史料学是历史学的核心内容。

二、史料的种类:1、文字史料2、实物史料3、口传史料1、文字资料:1)经、史、子、集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2)档案类。

档案分公、私档案两种。

公家档案,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建立了国家档案制度,凡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大事,便记载下来,由专门机构加以保管。

3)地方志类。

地方志是记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社会生活、历史变迁、地理沿革、风土人情等情况的书籍。

4)甲骨和金石铭文类。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人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以商周青铜器为主。

它们都是研究商周时代的珍贵史料,5)外国人著述类。

外国人有关中国历史的记载中不乏颇有价值者。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与国外的交往日益频繁,外国人关于中国的论述也越来越多,成为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2、实物史料1)现存之实物:村落、住宅、祠堂、寺观、宫殿、纪念碑、道路、古家具等2)地下之遗存;遗址:;遗物:古器物3、口传史料历史传说、民间史诗、乡风民俗、俚语、杂耍、庙会、法事等三、史料的搜集文献检索+田野考察1、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

1)字典、词典类2)为搜集史料指引线索的目录、索引类。

3)类书等史料汇编。

4)网络检索:中国期刊网、四库全书全文检索2、分类搜集法3、追踪搜寻法此法指的是研究者为搜求某事史料而览读某书时,发现某书提到与该项史事密切相关的另一些史事,或在注引中提到了与该项史事有关的另一些书名或篇名,便追踪寻读有关的史著,循此一直到未见新的踪迹方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