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导论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史学导论
《史学概论》的性质与任务
史学概论是史学中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它不是直接考察客观的历史过程,而是以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特别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活动为研究对象。
其任务是从历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就,将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系统地研究它的一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确定现代史学发展的途径,推动历史研究活动和整个历史学进一步科学化与社会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历史认识的结构
一、知识论
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
二、介绍古今中西关于历史认识论的有关学说。
人的意识能否正确地或客观地认识社会历史?
1)人们的意识完全能够达到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因为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因而人类就一定能够认识历史,并且比认识自然具有更大的优势和精确性。
2)历史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因为历史认识必然要受到人们的立场、方法、心理、价值、伦理、宗教、时空等因素的影响。
3)对历史客观性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人类不能正确地或客观地认识历史,但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却是在向客观性的认识逼近
三、考察影响历史认识的因素
历史认识的本质:历史事实属于过去,而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则属于现在,因此历史学家与其对象——过去之间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赖的。把过去与现在,也就是说,把主体——历史学家与客体——历史事实统一起来则是历史学家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历史学家必须克服历史时间间距所造成的主观偏见和曲解,要越过“现在”的障碍以达到客观的历史事实.
历史认识是主体、客体、中介的三者能动统一
历史实际的特点:客观性,不可再现性
历史实际的客观存在:历史实际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变、过程,它一经发生,就成了不可能更改的既定存在。
历史中介的特征:历史实际的遗留和副产品;选择性:王子与平民;客观性;中介性
历史中介:历史研究只能通过目击者的记录来叙述以往的史事,因此,与对现在的了解相反,对过去的了解必然是“间接”的。然而除了前代留下的史料可供我们思索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能使时光倒转。
历史资料的种类:历史文献等文字资料;遗址、遗物;非物质文化,口述历史、传说、风俗等
史料传承与解读:假定过去是A、对过去的所有记载是B、流传下来的记载是C、流传下来且能被解读的记载是D、既流传下来又能被解读且能被史学家搜集到的记载是E ,则A>B>C>D>E
第二节、历史认识的感性、知性与理性认知过程
感性认识: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形象性。内容是:现象
理性
1、意思和感性相对,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
2、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其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内容是:事物的本质。
一、人类社会整体历史认识从感性、知性到理性的过程
1、感性阶段:历史认识者满足于亲身经历或口耳相传事实的记述,历史资料基本上是一鳞半爪的流水帐式的片段记录,历史实际只显示了若干个别的表象的方面。即“原始的历史”
2、知性阶段:人们对历史已不满足于先前的感性直观的了解,而要求比较完整地了解历史沿革的全过程,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历史作出价值判断,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获得鉴戒。即“反省的历史”
3、理性阶段:历史资料比之先前范围大大扩展;要求对历史的内在联系、内在规律作深入的了解。即“哲学的历史”;“科学历史学”
二、具体历史事实被认识的过程
1、感性阶段:从相互矛盾的各种历史资料中清洗出一个个历史事实
2、知性阶段:集合相关的若干被清洗出来的历史事实,以复原历史过程
3、理性阶段:透过历史事实与历史过程探索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与内在规律,提高人们在历史所提供的现实基础上创造新的生活的自觉性。
三、历史认识与“范式”之间的关系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范式”是指特定的理论、观念体系,它包括世界观、信念、理论、方法、仪器等等。它给科学家提供了他们可信赖的观念工具和实用工具,使科学研究成为一种高度自觉的理性活动,但同时又把人们的思路限制在一定的方向上
第三节、历史思维的方式与范围
科学性:历史学家在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持对事实的忠实,并力求用曾在自然科学与其它科学中成功地运用了的方法去发现联络各种事实的因果律。
艺术性:历史学家对他所叙述的事件和他所描写的人物应该怀有感情,应当用丰富的想象力将事实像一出戏似地构成一个统一体,再用十分个人化的优美文体表现出来,以便使历
史认识成为广大的非历史学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史料分析:
一)形象思维: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有情感的具体而生动的活动,是活生生的各个个人、各种群体在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进行具体的活动;没有形象思维,历史认识将无法再现历史过程,认识历史的本质特征;有助于一般成员接受;但不能虚构。
二)逻辑思维: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它与形象思维不同,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也叫抽象思维。
主体认识结构;史料的考证与辨析;寻找历史活动自身的内部联系;其范围限定于已经发生的各种事变;不能推理过度。
三)直觉思维:灵感、顿悟。
二、微观、中观、宏观的历史考察
一)微观研究将个别的历史事件和情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就事论事弄清事实真相为自己的任务
二)中观研究将一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根据时间、空间、内容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外部联系为自己的任务
三)宏观研究将历史发展的全局与整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发掘历史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发展趋向为自己的任务
第四节、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
一、历史认识真理的相对性
1、人们的历史认识永远不可能达到永恒真理、绝对真理,这首先决定于人自身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认识的主观性。这种情况贯穿历史研究工作的始终。
1)选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所关注的选题,每个学派、每个学者所关注的选题也不相同。
2)搜集与清理历史资料。
3)复原历史过程,对历史演变作出解释,探寻历史过程的内部联系与客观规律,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以一定评价等,均受到认识者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思维方法、个人素质乃至时代风尚、群众情绪、个人或集体利益等因素的制约。
4)历史资料所固有的残缺性、不完善性决定历史认识不能达到绝对真理。
5)历史实际自身的未完成性也决定了人们的历史认识不能达到绝对真理。
2、坚决反对否认历史认识真理性的观点。
1)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
2)历史是不可知的。
人的主观能动性固然会使认识活动带有来自主观方面的各种局限,但同时又会给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接近客观真理带来强大的动力。
历史认识活动不能脱离历史资料,历史资料的客观性限制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走向主观主义。
历史认识活动既是一项个人的认识活动,又是一种社会的认识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的认识活动,各种不同的个人认识互相制约、互相渗透,可以克服人们所难以避免的主观局限性,使历史认识的客观性获得保障。
事物本身就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对立统一。历史实际从它的全部影响和作用的延伸来讲,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历史实际之所以成为历史,又正是它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