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教案
教学内容:细胞的物质运输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以及重要性
教学重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区别
教学难点:渗透压和渗透压调节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引入学生对细胞的物质运输的理解,让学生列举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方式。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细胞的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2. 详细讲解被动运输的几种方式:扩散、渗透和渗透压。

3. 介绍主动运输的机制及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析细胞的物质运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实验操作(15分钟)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内物质运输的现象,加深他们的理解。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细胞的物质运输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

六、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利用电子教具和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还需要加强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的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细胞的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必修课2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课2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课2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包括细胞理论、遗传规律、生物进化等;
2. 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规律和基因的表达;
4. 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1.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理;
2. 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或黑板白板;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生物学教材和教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二、教学内容讲解(30分钟)
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细胞理论;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规律和基因的表达。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一个关于细胞结构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强化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和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相关问题。

同时,实验操作和讨论环节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探索,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板书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板书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板书
课题: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和特点。

3. 认识细胞的生物膜、细胞器和细胞质等结构。

4. 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基础。

5.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细胞内各种结构的相互关系。

3. 细胞的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教学PPT和其他教学工具。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案。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细胞的形态,引出细胞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二、探究细胞的基本结构(15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样品,讨论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2. 介绍细胞的分类,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3. 讲解细胞膜、核、细胞质等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给学生准备显微镜和显微镜片,让学生亲自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实验,探究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四、总结(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并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细胞的相关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准备下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下节课将引入细胞的代谢和调控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设计学科:生物学年级:高中必修二课题: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掌握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2. 能够描述和解释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3. 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难点: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和比较。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 学生练习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短的介绍,引入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原理和机制。

2. 讲解细胞膜上的受体和信号传导的过程。

3. 分析细胞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相互作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加深对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五、概念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例如写作业或独立研究某一方面的细胞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语文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语文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语文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 能够利用分类学知识进行生物分类。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的相关内容。

2. 讲义、幻灯片、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实验器材和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引导他们思考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的现实意义。

二、讲解生物多样性
1. 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2. 利用实例和图片展示不同物种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三、介绍生物分类
1. 简要介绍生物分类的历史和意义。

2. 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如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和进化分类。

3.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分类学知识进行生物分类。

四、实验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分类的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比较,加深对分类原则的理解。

五、讨论与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分类的应用意义,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决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
疑惑。

六、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一份生物分类的报告,包括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和应用实例。

七、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这样一份高中生物必修2的教案语文范本,希服可以给您提供一定的帮助。

初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秦朝儒学处于 受压制时期
“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 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儒学 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 独尊的地位
在继承先秦儒学“仁”“仁政”等思想的 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 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 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可以从否定班固的评价标准谈看法。例如:班固把秦始皇评为“中下”, 我认为是不科学的。 3.提出看法后,说明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即史实+评价。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 1.此题以汉代史学家评判古今人物等级为切入点,意在考查汉代儒家主流思想 影响社会评判价值观,儒家伦理道德成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体现了教育部考 纲中的4大能力12目标。 2.仔细审题,严格按要求作答:提出看法——找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 说明史实并进行评价。 3.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可以是肯定班固的评价标准,也可以是否 定班固的评价标准谈看法;可以是整体上归纳表格的内容,也可以是具体到 表格中的某一项内容。 4.提出看法后,需要提供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史实+评价),切忌泛泛而谈。
经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 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 宋明儒学处于转 儒家思想正统 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 型和成熟时期 地位依然如故 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 并发展到心学,儒家思想走向了极端,更 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之际的 传统儒学遭到怀疑,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 批判继承 但未动摇正统地位 生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

202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二全册教案

202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科目生物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能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二.理性思维——基于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分析,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科学探究——通过验证分离定律实验,掌握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应用符号体系表达概念的重要性,并些试运用于自己的科学探究中。

四.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离定律解题方法;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遗传概率的计算。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实验相关器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作业布置把同步学案做完,并熟记书中勾画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科目生物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能够阐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二.理性思维——通过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解读,研究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及方法,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及逻辑分析能力。

三.科学探究——认同孟德尔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缜密的科学思维、大胆的想象和创新,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四.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细胞和遗传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3. 掌握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4. 获得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细胞与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

4.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部分。

- 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物功能。

2. 遗传的基本原理。

- 遗传的定义和重要性。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变异。

3. 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 细胞分裂的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4.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实验的设计和步骤。

-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细胞和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开展细胞实验和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4.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估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观察力。

2. 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供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和项目作业,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七、教学进度安排八、教学参考1.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2. 网络资源: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基因传递、科学实验方法与技巧的相关资料。

以上是关于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的简要概述,详细的教案内容和教学资料请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源。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课程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课程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课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庐江三中:许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合集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突破策略(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3.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新陈代谢、分裂、运输等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活动:1. 观察鸡蛋的细胞结构2. 实验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3. 班级讨论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评估:1.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小测验3. 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思维导图第二课: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内容:1.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复制和转录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3.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活动:1. 观察DNA的结构模型2. 实验观察DNA的复制过程3. 小组讨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评估:1. DNA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DNA复制和转录的实验报告3. 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小组讨论报告第三课:遗传与进化教学内容: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遗传的分子基础与性状表现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能够解释遗传的分子基础和性状表现3. 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活动:1. 探究孟德尔的遗传实验2. 分析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3. 班级讨论进化的证据教学评估: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实验报告2. 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小测验3. 进化证据的班级讨论总结第四课:植物生长发育教学内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植物的结构特点2. 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班级讨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情况教学评估:1. 实地考察植物结构的报告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实验记录3. 植物适应环境的小组讨论总结第五课: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 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理解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不同动物的体结构2. 实验观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观察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评估:1. 动物体结构的观察报告2. 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实验记录3. 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观察报告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2的教案全集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课题:生物的系统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系统;2. 掌握生物的分类原则;3. 掌握生物的分类等级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系统;难点:生物的分类原则和等级。

教学准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幻灯片、生物分类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不同的生物图片,引入生物的分类话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对不同的生物进行分类。

二、讲授(15分钟)1. 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系统(5分钟)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系统的概念,包括人类对生物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 生物的分类原则(5分钟)讲解生物的分类原则,如形态特征、生殖方式、生活习性等。

3. 生物的分类等级及特点(5分钟)讲解生物的分类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以及各个分类等级的特点。

三、梳理(10分钟)利用幻灯片展示生物的分类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不同生物进行分类,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实践(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实践活动,通过观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对给定的生物进行分类,并向全班汇报结果。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生物的分类方法和意义,以及分类等级和特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探究生物的分类原则,了解更多的生物分类方法,以及对一些生物进行分类实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系统,掌握生物的分类原则和等级。

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以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2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2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基因工程技术方法
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基因编辑等。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
1 2
转基因生物定义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内,形 成的含有外源基因的生物。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内容
包括生态环境安全性、食品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 等方面。
3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
包括实验室研究、田间试验、生产应用等阶段的 评价。
生物信息学
关注生物信息学在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 域的应用,了解大数据 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的 重要作用。
THANKS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 课件
目录
• 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 • 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 生物进化理论与证据 •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与伦理道德问题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
遗传物质与DNA结构
遗传物质
01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的引入可能会与当地物 种竞争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甚 至导致一些本地物种的灭绝。
保护生物多样性策略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
响。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 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 用,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群体遗传学基础
0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中某一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
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全部个体数的比率。
02 03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如果没有突变、迁移和自然选择等因素 的干扰,那么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保持恒定不变。这一定律 是群体遗传学的基础。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必修二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必修二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必修二年级:高中必修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的组成和功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质内的器官结构和功能;4.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实验法: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实验: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了解细胞的形态和结构;4. 讨论:让学生讨论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强化学生对细胞的理解;2. 讲解:详细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 实验:进行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观察实验,加深学生对细胞内部器官的认识;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重要性和功能。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 提问:随堂提问学生对细胞的理解,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口头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扩展阅读:1. 《细胞生物学导论》;2.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3. 《细胞生物学实验手册》。

师生互动环节: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3. 实验操作: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注:本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初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初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过程;2. 掌握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3.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科书、课件、图片等;2. 实验器材:苗床、种子、土壤、水壶等;3. 准备相关实验和示范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些植物的生长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过程;2. 解释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包括光照、水分、空气和养分等;3. 结合实例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三、实验(20分钟)1.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利用苗床、种子、水壶等器材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种子发芽和生长的过程。

2. 实验二:植物生长因素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四、讨论(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讨论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并总结每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五、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必要条件,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或实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并将实践的成果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必要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更直观的体验。

接下来需要关注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程度,及时订正和弥补不足,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情与探索兴趣。

鸿志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鸿志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鸿志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科目:生物年级:高中必修二课题: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目标:1.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基本内容和结论;3.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等位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重点:1.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基本内容;2.掌握遗传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教学难点:1.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2.运用遗传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孟德尔遗传实验及其结论;3.遗传的基本规律: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等位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出遗传学的相关概念。

二、讲授(25分钟)1.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讲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进行及其结论;3.讲解遗传的基本规律: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等位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三、实验(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基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遗传规律。

四、讨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结论,并解决有关遗传问题。

五、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六、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结论,重点讲解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学生对遗传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遗传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生物学习中更具深度和广度。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课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课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课教案
目标:
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掌握细胞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2. 理解细胞器在细胞内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胞的图像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分享对细胞的认识和想法。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15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呼吸代谢、分泌排泄、生长繁殖。

三、分组探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
1. 分组讨论细胞膜的组成和作用;
2. 各组呈现研究成果,并讨论细胞膜在细胞内的重要性。

四、探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
1. 介绍常见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2. 分组讨论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案例方式呈现。

五、展示实验(10分钟)
展示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过程。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自评学习情况,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分组探究和实验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细胞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安排讲课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

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回答:否。

(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学生回答:(略)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

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隐性性状,如矮茎。

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

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第二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 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A.1/2B.1/4C.3/4D.1分析:P:Aa F l:l/4AA;2/4Aa;1/4aa,F1F2中只有1/2Aa自交产生1/2×1/2Aa,其余全部为纯合体。

答案:C(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

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

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的基因组成?学生回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1为纯合子。

教师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活动:看多媒体课件---减数分裂过程。

教师讲述:先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

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学生活动:集体归纳。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七] 总结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分离比,以及用来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试验,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

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程序导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

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

(2)F l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3)F2代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前后代比较发现,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

这四种表现型比为9∶3∶3∶l,恰是(3∶1)2的展开,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

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10。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 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教师强调:(1)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用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R表示圆粒,r表示皱粒。

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板图显示:它们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所以F l的基因型为YyRr,Y对y显性,R对r显性,所以F l代全部为黄色圆粒。

(2)F1代产生配子时,Y与y、R与r要分离,孟德尔认为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就是Y可以与R或r组合,y也可以与R或r组合。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彼此独立的、互不干扰的。

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YR、Yr、yR、yr,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l∶1∶1∶l。

(3)受精作用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因此,结合方式有16种,其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对试验的解释,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子二代出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了组合。

应该对子二代中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直接运用。

第二课时[一] 教学过程导言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表现型,F2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孟德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作了解释,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该怎么办?学生回答:用测交法。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提问:什么叫测交?学生回答:是用F1代与亲本的隐性类型杂交。

目的是测定F1的基因型。

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

教师指导:这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