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热点小专题: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微专题7、近代中外女权运动【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1.背景(1)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
妇女没有财产继承权,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创造极少的财富,她们几乎丧失了经济地位。
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贞操节烈观念的禁锢下,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
(2)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2.中国女性意识的萌芽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主张男女平等,开创了解放女性之先河。
他在《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主张女子不缠足,曾颁发妇女禁裹足布告。
3.中国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维新变法期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维新变法的出现,主张女权者纷纷显现,如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先后发文倡导并组建了不裹足会,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了女权运动的按钮。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请禁妇女裹足折》并获准施行。
(2)辛亥革命期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顺应女权运动和广大民众的要求,颁布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
(3)20世纪初:1901年之后,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竞相出现;20世纪之初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堂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
(4)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随着民主革命的进程不断发展。
女子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留学及其走向社会、从事职业的权利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以往前所未闻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财产继承权、婚姻自主权、再婚自由权乃至禁止男子重婚等,不仅获得社会承认,更被明确载入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次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
(5)中共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妇女解放做了以下工作:①建立妇女团体和妇女组织,促进妇女解放的实现。
在党中央,中国共产党早在建立初期就成立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党外,大革命时期,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
②创办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
2020届高三历史复习:高考历史押题女权运动专题答题模板
女权运动专题答题模板中国1.19世纪末中国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①民族危机的加深;②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③启蒙思想的传播;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⑤近代教育的推动等。
2.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确保妇女的权利①颁布婚姻法,确立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原则;②土地改革,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确保妇女经济独立;③1954年社会主义宪法,男女公民享有同等权利;④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妇女起到“半边天”作用。
3.对现代中国女性地位提高的认识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女性经济地位不断提升;②政治民主化向前发展,不断提高女性社会地位;③社会观念的转变,男女平等观念的进步。
4.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简要评价⑴思想:①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②男女同校;③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⑵评价:①有利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②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③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5.解读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的变迁①在古代,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地位低下,成为家庭附属品,缺乏独立人格,不利于女性发挥作用。
②晚晴时期,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兴起,受西方思想影响,提倡女性废除缠足、接受教育、为国奉献等,女性开始得到解放,女性地位逐渐提高。
③民国时期,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女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女性开始争取参政权利,地位进一步提高。
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国家做出一定贡献。
④进入现代,新中国建立后妇女地位得到法律的保证,享受各种政治权利,随着改革开放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与个人素质普遍提高,就业率大大提高,接近男性,为社会创造了更多财富,中国女性的地位与作用为世界瞩目。
⑤总之中国女性由地位低下,到逐渐解放,再到受世界瞩目,折射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西方1.欧美近代女权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中期分析其产生的条件①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妇女就业;②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推动;③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④教育的发展,妇女文化素质提高。
中国的近代妇女解放与女权运动
中国的近代妇女解放与女权运动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与女权运动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程。
在传统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严厉的束缚和歧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妇女们开始抵抗压迫,争取平等和自由。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中国的近代妇女解放与女权运动——第一是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第二是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国的近代妇女解放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传统的封建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妇女们开始积极参与反侵略斗争和社会运动,争取平等和自由。
1904年,中国第一个女性杂志《中国妇女》创刊,成为妇女们宣传妇女权益和抗议封建压迫的媒体平台。
1907年,中国第一个女性组织——中国妇女大同盟成立,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起步。
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为妇女解放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的政权开始倡导平等、自由和民主的理念,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来保障妇女权益。
1912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以保护妇女权益为使命的政府机构——妇女会,为妇女争取平等的权利做出了努力。
然而,尽管有这些积极的变化,妇女地位的根本改变需要更加深入的社会变革。
20世纪2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妇女开始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如参政权和平等的劳动权。
中国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于1924年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妇女运动的崛起。
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女权运动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将妇女解放作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党的领导下,妇女得以参与政治活动和劳动,获得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女性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保障。
婚姻法的颁布,实现了男女平等婚姻、离婚自由和女性财产继承权,极大地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此后,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妇女权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保障和尊重。
然而,也不能忽视女权运动在人们觉醒和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女权主义的主张与社会运动
女权主义的主张与社会运动女权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虽然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男女平等的观念在逐渐普及,但是在某些方面,女性的地位依旧处于劣势。
因此,女权主义者希望社会尽快实现更广泛的平等性和公正性,为此他们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社会运动。
1.定义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是一种旨在消除男性和女性在法律、经济和社会角色上的不平等的理论和实践。
女权主义的核心主张可以被总结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平等,以及促进性别角色多样化和包容。
女权主义者相信性别不应该影响我们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的权力和机会,任何歧视都不应该存在。
在历史上,女权主义运动的崛起始于20世纪的反随从和无政府主义运动。
这些初期的论述和举措, 为当时的女权主义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女权主义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以西方社会为主。
多元化的女权主义活动,既有针对家庭、工作和政治制度的运动,也有关于性别、身份、文化和进化等方面的主张。
2.女权主义的主张a.促进社会和经济平等女权主义者认为,法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角色等各个领域都应该实现男女平等。
尤其是在经济上,女权主义者认为男女同工同酬是基本的公平原则。
他们也不同意那些对女性学历、经验、职位、薪资和保障的歧视。
b.促进性别角色多样化和包容女权主义者认为,既然性别不应该决定我们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的地位,那么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理解、包容和宽广了。
性别角色应该是多元化的、互动的和丰富的。
女权主义者反对那些单一的或狭隘的性别罗列,反对那种认为什么是“男性”的、什么是“女性”的、什么是适合、什么不适合的固定性别刻板形象。
c.反对暴力和压迫女权主义者反对性别上的暴力和压迫,包括性侵犯、骚扰、性别歧视、强迫婚姻、残害妇女和巨大的、全面的歧视等。
他们同时反对那些剥夺女性身体自主和人身自由的法律和实践。
3.女权主义运动a.女权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女性权利和解放的历史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
从最早期的闹革命运动到二战前、二战、战后的新时代,再到后来的对种族和民族歧视的抗议和运动、对非法枪支和对于无政府主义和权力的反思等,女权主义者在不断发展和进化。
世界现代史中的种族与性别平等运动
世界现代史中的种族与性别平等运动在世界现代史中,种族和性别平等运动一直是重要的议题。
种族和性别歧视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为了争取平等权利和尊重,许多人投身于这些运动中,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讨世界现代史中的种族与性别平等运动,分析其背景、发展和影响。
一、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世界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种族平等运动之一。
自20世纪中叶开始,美国黑人开始积极争取平等权利,反对种族歧视。
马丁·路德·金、罗莎·帕克斯等领袖和活动家通过和平示威、抗议活动等方式,不断呼吁废除种族隔离政策,争取民主和平等。
他们的努力最终促成了1964年通过的《公民权法案》,该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对人员进行种族歧视。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成功不仅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也对世界范围内的种族平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印度妇女解放运动在印度,妇女长期以来备受歧视和压迫,直到20世纪中叶才逐渐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
著名的妇女权利活动家印迪拉·甘地、梅南·科门等人通过宣传教育、抗议示威等方式,推动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得到提升。
其中,1976年通过的《妇女权利法案》规定了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框架,为印度妇女争取平等权利奠定了基础。
印度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印度社会的思想观念逐渐向现代化迈进,为全球性别平等运动树立了典范。
三、南非种族和解在南非,随着种族隔离政策的存在,种族歧视和冲突长期困扰着南非社会。
然而,1994年南非实现了种族和解,这得益于南非人权活动家尼尔森·曼德拉和德克勒克等领导人的努力。
南非种族和解的关键之处在于“真相和和解委员会”的成立,通过揭露真相、彰显公义,使南非社会实现了和解与团结。
南非的经验对解决全球各地的种族冲突和歧视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种族平等运动带来新的启示。
四、全球性别平等运动全球性别平等运动是当代社会中的重要议题。
美国女权运动
美国女权运动女权运动,即妇女解放运动。
目的是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赋予妇女以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以及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美国历史上的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不仅触动了美国的法律和宪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凡涉及女性权利和权益的问题,女权主义浪潮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争。
学界普遍认为,自美国女性政治觉醒掀起女权主义运动之日起,美国历史上共出现了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其时段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女权主义浪潮大体一致。
具体而言,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末,终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浪潮起于20世纪60年代,止于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次浪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今。
一、困难重重历时72年“分离”与“重合”并存按照一般说法,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正式起始于1848年7月19日,那一天约100名美国妇女和部分男性云集于纽约州的塞尼卡·福尔斯村,召开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女权主义为主题的妇女代表大会。
大会经过充分讨论和深入辩论后,通过了一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堪称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册的文件——《权利和意见宣言》,宣言中阐述了男女平等的权利。
悉美国《独立宣言》的人都知道,《权利和意见宣言》不仅在文体格式和措词风格上与前者相似,而且在思想表述和逻辑推理上也与前者几无相异。
沿着这一思路考察,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女权主义者所追求和争取的权利,实际上是美国政治传统中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成分,即“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事实却难尽如人意。
可以说,这场以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主体、以塞尼卡·福尔斯村发布的《权利和意见宣言》为起点、以争取美国妇女选举权为目标的女权主义运动,从1848年拉开序幕始,至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赋予女性选举权的《第十九条修正案》终,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期间历时整整72年。
其中,运动内部也出现了一会儿“分离”一会儿“重合”的现象,甚至南北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都对运动产生了干扰,但美国女权主义者克服了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
近代中国的妇女教育与女权主义运动
近代中国的妇女教育与女权主义运动妇女早期教育的兴起在清朝时期,妇女教育一直被忽视,女子的教育也被视为不值一提的事情,甚至是不被承认的。
但在19世纪末,一些改革派开始倡导普及妇女教育。
1906年,中国第一所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上海南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立,这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中国的女子教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女子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相继成立。
女子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妇女群体开始向社会声张自己的权利。
女性开始加入参政运动和社会活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这些观点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妇女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
中国当时处于落后和半殖民地的状态,传统观念也束缚了中国妇女的自由。
在此时,一些女性开始发出声音,呼吁妇女要争取平等的权利。
1912年,在中国民主革命推动下,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清朝的统治。
新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妇女权利问题也成为了重点之一。
新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政策,以保护妇女权利和提高女性地位为目标,同时还成立了妇女组织。
在此后的数十年中,女权主义运动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到达了顶峰。
当时,中国的妇女加入了各种运动组织,对恶劣的社会现象开始发出强烈的声音,如言论自由、婚姻自主、反对家庭暴力、参政权等。
这些问题被广泛探讨,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呼应。
女权主义运动的回落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国家形势急转直下,战争和动荡给中国的妇女权利造成了沉重打击。
经历过繁荣的女权主义运动开始渐渐回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问题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封建婚姻、普及妇女教育、加强新妇女协会的工作等,以保护妇女权益和提高妇女地位为目标。
此后,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在反封建与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一系列初步的成果。
近代世界的女性解放与妇女权益
近代世界的女性解放与妇女权益近代世界的女性解放与妇女权益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近代世界女性解放的背景、推动女性权益的重要事件以及女性权益取得的成果。
一、背景近代女性解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社会。
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催生了新的思潮,推动了女性解放运动的进程。
首先,启蒙运动的思潮影响了近代女性解放。
启蒙运动主张人人平等,倡导智育和理性。
这种思潮反映在法国大革命中,推动了妇女权益的争取。
其次,工业革命给女性的社会地位带来了重要变化。
传统的家庭经济秩序开始崩溃,工厂制度的兴起使女性有机会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从而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
二、重要事件1. 妇女权益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妇女权益运动在英国兴起。
其中,妇女参政权运动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女权主义者艾米丽·潘克斯特、艾米丽娃尔·皮克赫斯特等人以和平示威、请愿等形式,呼吁给予妇女参政权。
最终,英国议会于1918年通过法案,赋予部分妇女选举权。
2. 妇女解放运动在美国的影响20世纪初,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女权主义者苏珊·B·安东尼等人为争取妇女选举权坚持奋斗,最终在1920年成功通过了第十九修正案,赋予美国妇女选举权。
三、女性权益的成果1. 女性政治权益的获得通过一系列的妇女解放运动,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地位得到显著改善。
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取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机会参与到决策过程当中。
例如,德国的安格拉·默克尔成为首位女性总理,为女性权益争取到了更广泛的认同。
2. 女性经济权益的提升工业革命的兴起为女性在经济领域寻找工作机会创造了条件。
如今,女性在各个行业中的就业率不断增长。
同时,法律法规的修订也保障了女性受到平等待遇,比如同工同酬原则的落实。
3. 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社会对女性的认同和尊重程度逐渐增加。
女权运动与社会变迁
女权运动与社会变迁从过去到现在,女权运动一直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这场运动涵盖了广泛的议题,涉及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女权运动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并揭示其与社会变迁的紧密联系。
一、女权运动的定义与历史背景女权运动,简而言之,是为了争取女性平等权利所发起的一系列行动和倡议。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美国家,当时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一些女性开始思考自身的地位,并追求平等的社会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权运动逐渐发展壮大,并在20世纪成为全球范围的运动。
二、女权运动对经济的影响女权运动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过去,女性在工作机会方面受到严重限制,很少有机会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
然而,女权运动的兴起改变了这一现状。
通过争取平等就业机会和薪酬,女性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进入职场的机会。
这不仅提升了女性的经济地位,也对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了积极的变革。
其次,女权运动激发了女性创业的激情。
过去,女性往往被限制在家庭角色中,较少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然而,女权运动的倡导者为女性争取了创业和经商的权利,启发了更多女性在商业领域中追求成功。
这不仅为社会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女权运动对政治的影响女权运动对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女权倡导者为争取妇女参政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他们争取妇女与男性享有相同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一斗争最终导致了社会对女性政治权益的重视,并使女性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发声,影响政策制定。
其次,女权运动也对性别平等法律的确立和执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众所周知,女权运动争取和维护了一系列法律,以保护妇女的权益,包括反性别歧视法、家庭暴力法和性骚扰法等。
这些法律的出台不仅强调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也为妇女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女权运动对社会的文化影响女权运动的兴起对社会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女权倡导者推动了女性形象的变革。
传统上,女性被视为柔弱、温顺的代表,而女权运动则提倡女性的独立、坚强和自主。
畅谈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
畅谈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中国的女权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
男女平等是女权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男女平等维新女子教育天赋人权妇女解放一、传教士东来与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蘖鸦片战争后,随着《望夏条约》和《黄埔条约》的订立与1723年禁教令的废除,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仅1843-1853年10年间,来华传教会组织就由20多个增至165个。
来华传教士一般是“用宗教的鬼话来遮盖掠夺政策的人”[3](214),但出于“布道”的需要,他们又“充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新闻、教育、医疗、图书事业等种种文明,其中也包括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女权运动信息和男女平等思想。
尤为注意的是,“新教徒中,很多人明确信奉男女平等原则,而且决心投入一场十字军运动,以争取中国妇女的平等权利”[4](627),另外,相当数量的来华新教传教士和部分天主教教士本人即是妇女,她们来到中国后,对于中国妇女问题更敏感,将男女平等思想输入中国,也成为很自然的事。
来华传教士将西方男女平等思想输入中国的方式主要有二种:一是通过对西方近代文明和社会状况的介绍,来传递男女平等的信息。
诸如,介绍西方人“既娶妻不准纳妾”,“欧美两洲女子亦都以读书为先导”;英国女子从军、美国女医生外出、美国妇女发起“禁烟运动”等。
二是通过兴女学和戒缠足的具体活动,开通中国社会风气,改善中国妇女地位。
关于女子教育,传教士利用其创办与主编的《万国公报》、《中西闻见录》等刊物,介绍欧美和日本女学,利用基督教“上帝创世,男女并重”的教义,不遗余力地宣扬“女学愈先,国势愈强,欧洲之成效昭然矣”[5]。
女权运动
总结
男权制思想
政治 经济
伦理
跨历史、跨文 化的社会结构
文化
观念 认知
思想
女权主义的相关争议问题
• 一、平等或者差异 • 妇女是否应该争取与男性一样的平等,抑 或保持与男性的差异。 • 如果女人要求与男人一样平等,那么,她 们要求与什么样的男人一样平等呢?要求 哪些方面的平等?他们是要求平等的机会 还是平等的结果?如果妇女想保持她们的 差异,是自然、生理的差异,还是特殊的 社会经济条件产生的差异呢?
• 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还同时涌现了社会主义女性主 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两大流脉。
比基尼的开始流行60年代以后
第三波
• 起于20实际80年代 • 其放弃了对女性解放具体目标的追求,尽心去解 构女性的社会意识、思维习惯、即男权思想对女 权主义的影响等问题。运动重在解构理论,忽视 妇女解放的实践。
• (二)女性在家庭中的无报酬劳动 • 一方面,一些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应当放弃家务 劳动,努力从薪酬职业中寻求平等。另一方面, 又有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在家庭中的无报酬劳 动以及女性作为家庭的照顾者其实同薪酬职业一 样有价值,理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 解决此难题的思路之一是为家务劳动支付工资。 学者认为应该由国家而不是个别男性为家务劳动 支付工资。
• 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及其以前
• 代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以争取妇女选举权为标志, 以男女平等——所有人都有权实现个体自由为 最终目标。
• 结果:欧美妇女赢得了选举权、财产继承权、受 高等教育权和经商权等基本权利
符号
第二波
• 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 主要目的:在思想文化领域反抗对女性的无形歧视 主要特点: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广泛的妇女群众运动密 切结合。妇女的社会权利、社会地位和福利保障成为运动 的主要目标,议题几乎扩大到与妇女相关的社会保障、房 屋、教育、医疗、社会服务制度以及家庭、生育、性生活、 私人生活空间等各个方面。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女权运动 专题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女权运动专题答题模板中国1.19世纪末中国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①民族危机的加深;②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③启蒙思想的传播;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⑤近代教育的推动等。
2.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确保妇女的权利①颁布婚姻法,确立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原则;②土地改革,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确保妇女经济独立;③1954年社会主义宪法,男女公民享有同等权利;④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妇女起到“半边天”作用。
3.对现代中国女性地位提高的认识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女性经济地位不断提升;②政治民主化向前发展,不断提高女性社会地位;③社会观念的转变,男女平等观念的进步。
4.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简要评价⑴思想:①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②男女同校;③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⑵评价:①有利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②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③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5.解读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的变迁①在古代,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地位低下,成为家庭附属品,缺乏独立人格,不利于女性发挥作用。
②晚晴时期,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兴起,受西方思想影响,提倡女性废除缠足、接受教育、为国奉献等,女性开始得到解放,女性地位逐渐提高。
③民国时期,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女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女性开始争取参政权利,地位进一步提高。
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国家做出一定贡献。
④进入现代,新中国建立后妇女地位得到法律的保证,享受各种政治权利,随着改革开放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与个人素质普遍提高,就业率大大提高,接近男性,为社会创造了更多财富,中国女性的地位与作用为世界瞩目。
⑤总之中国女性由地位低下,到逐渐解放,再到受世界瞩目,折射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西方1.欧美近代女权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中期分析其产生的条件①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妇女就业;②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推动;③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④教育的发展,妇女文化素质提高。
法国大革命中的女权运动和影响
法国大革命中的女权运动和影响法国大革命(1789-1799)是欧洲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政治革命,它的影响不仅限于法国,还扩散到了欧洲甚至全球。
虽然大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封建主义和不合理的社会阶级制度,但在这个期间,女性权利的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并且为后来的女权运动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在大革命的初期,女性在公共事务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借助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声音,争取反对性别歧视和获得平等的权利。
法国大革命中的女权运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一、妇女参与政治活动的增加在大革命的初期,由于法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妇女在政治领域基本上是被排除在外的。
然而,随着事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逐渐被纳入到政治运动中,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途径,表达出自己的声音和看法,旨在获得社会和政治上的平等权利。
例如,一些社会活动家和女权主义者开始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指出政治和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并呼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此外,很多社交团体和俱乐部也对女性的参与开放了大门,让她们在同一个平台上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女权主义者的组织和活动在大革命的过程中,一些女权主义者开始组织起来,为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保护较真正开展了行动。
例如,由奥利姆·德古夫尔和玛丽·盖斯塔特创立的“女子俱乐部”,一度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女权组织之一。
该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刊物,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反对性别歧视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三、女性参政权的争取尽管法国大革命时期妇女参政权的内容是很难被实现的,但是女性参政权对于在法国女性解放历程中具有示范作用,女性在经济、文化、法律、社会方面逐渐获得平等地位。
总体而言,法国大革命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在当时的欧洲社会尤其是法国社会播下了种子。
虽然在法国大革命结束之后,女性权利的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为后来参政权、财产权和社会地位的改善打下了基础。
女权主义运动:推动性别平等与社会变革
女权主义运动:推动性别平等与社会变革引言女权主义运动旨在争取女性的权利和平等,为性别平等和社会变革做出贡献。
这个运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它为解决性别不平等和种种歧视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并试图改变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
本文将探讨女权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核心价值观、影响和挑战等方面,旨在呈现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视角。
历史背景女权主义运动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启蒙时代和法国大革命。
马丁娜·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和奥林比亚·乔奇等早期女权主义者呼吁女性获得教育和政治权利。
然而,真正的女权主义运动始于20世纪。
一战过后,女性开始参与劳动力市场,并争取选举权。
1920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向所有女性赋予选举权。
这一胜利标志着现代女权主义运动的开始。
核心价值观1. 性别平等女权主义运动追求性别平等,主张女性和男性应该在法律、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
这包括反对性别歧视和暴力,争取同工同酬和平等职业机会。
女权主义者认为,男女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
2. 人身权利女权主义者强调女性的人身权利,包括自主权、自由权和尊严。
他们认为,女性应该有权决定自己的身体、生育和婚姻等方面的事务。
女权主义者主张取消令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传统和文化束缚,让女性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3. 多元主义女权主义运动强调多元主义和包容性,认同不同性别、种族、性取向和身份的人应该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女权主义者呼吁打破性别二元论的限制,承认和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
影响女权主义运动对全球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法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1. 法律保障女权主义运动的努力促使各国通过法律来保障女性的权益。
例如,许多国家通过法律禁止性别歧视,并确保女性在婚姻、离婚、性侵犯和家庭暴力等方面得到充分保护。
一些国家还通过法律措施促进性别平等,如鼓励女性参与政治和领导岗位。
法国大革命女权运动崛起
法国大革命女权运动崛起在 18 世纪末的法国,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不仅震撼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也为女权运动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法国大革命期间,社会的各个层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而女性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觉醒,开始为争取自身的权利而发声和行动。
法国大革命之前,女性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受到诸多限制和不平等的对待。
在政治方面,她们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法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
在经济领域,女性的就业机会有限,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薪、低技能的工作,财产权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在教育方面,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知识的匮乏使得她们在社会中更加处于弱势。
然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这种状况带来了改变的希望。
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激发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她们开始认识到,既然男人可以追求自由和平等,那么女人也应该拥有同样的权利。
在法国大革命初期,一些女性积极参与到革命的活动中。
她们走上街头,参与示威游行,表达对革命的支持和对旧制度的不满。
一些勇敢的女性甚至拿起武器,与男性一起并肩作战,为推翻封建统治而努力。
她们的参与不仅展示了女性的勇气和决心,也让社会开始关注女性的力量。
其中,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女性成为了女权运动的先驱。
例如,奥兰普·德古热发表了《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强烈谴责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主张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政治权利。
她的言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虽然最终她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她的精神激励了更多的女性投身于女权运动。
随着革命的推进,女性在争取权利的道路上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传统的社会观念和男性的偏见使得女性的诉求往往被忽视或压制。
一些人认为,女性的职责在于家庭和生育,不应该参与到政治和公共事务中。
这种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女权运动的发展。
但即便如此,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女权运动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教育方面,女性获得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些专门为女性设立的学校开始出现,这为女性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提供了条件。
历史上的女性主义运动及其影响
历史上的女性主义运动及其影响自古以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一直都相对较低,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歧视。
自然而然地,女性开始发起自己的解放运动,以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这就是女性主义运动。
历史上的女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这些运动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影响深远,而且对于后世的女性解放运动和现代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女性主义的起源女性主义思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孟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认为男女应该平等。
而在西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女人是一种残缺的男人”,这种观念导致在西方女性地位长期被压迫。
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波始于19世纪晚期,主要关注的是女性投票权的争取,同时也探索了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问题。
美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卡特琳娜·布什曾说过:“我们所追求的是让每个女人自由地掌握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在多次运动和较劲之后,第一波女权运动在美国成果显著,1919年美国颁布了《妇女获得选举权法案》,女性在美国本土已经实现了投票权。
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波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波女权运动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女性权利的争取范围不再局限于投票权,她们开始追求更多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比如说,女性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是否婚姻、是否生育等。
同时,女性也开始关注媒体对于女性形象的歧视。
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三波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三波,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波女权运动更加关注种族、身份认同、性别表现等多个方面。
比如说,她们开始支持同性恋和跨性别群体的权利。
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并不是一次求得即可,还需要女性不断地继承下去和维持。
女性主义的影响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激发了全社会对于女性的关注和重视。
女性主义可以激发女性的自尊和自信,让她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女权运动-feminism
First Wave Feminism: 1870s–1920s
•Aim : By 1900, Feminism in this period, mainly fights for equality with men in education rights, political rights, the right to inherit property and business rights .
Result: Women’s gender(性别) awareness has been greatly
enhanced and women‘s social status also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 1966 Frieden and other feminists established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全国妇女组织).
Social Impact
----Literature
“It ignited the contemporary women's movement in 1963 and as a result permanently transformed the social fabric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 New York Times
The Definition of Feminism And
Feminist Movement
•Feminism •Feminism refers to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movements seeking greater, equal, or among a minority, superior rights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ety for women. •The Feminist Movement •Women’s Movement, refers to a series of campaigns for reforms on issues such as reproductive right, maternity leave, equal pay, women’s suffrage and sexual violence.
妇女权益的全球进程:不同国家的斗争与胜利
妇女权益运动的多样化
• 妇女解放运动:20世纪中期,妇女解放运动兴起,要求摆脱性别歧
视和压迫,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
• 女权主义运动:20世纪中期,女权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要求实现
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益
21世纪妇女权益运动的持续发展
妇女权益运动的深化
• 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21世纪,性别平等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
康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 妇女权益运动的抗争:20世纪中期,发展中国家妇女通过妇女权益运动,要求在
健康与生育权方面实现性别平等
21世纪发展中国家妇女在健康与生育权方面的挑战
• 健康资源的公平分配:21世纪,发展中国家加强健康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妇女
在健康与生育权方面的保障
• 女性健康水平的提升:21世纪,发展中国家女性健康水平得到提升,但仍存在差
机遇和资源
• 新技术的发展为妇女权益运动带来新的可能性:新技术的发展将为妇女权益运动提供新的可能
性,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为妇女权益运动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手段
妇女权益运动的未来发展前景
• 全球性别平等目标的实现:妇女权益运动将继续发展,为实现全,提高妇女权益保护水平
配不均的问题
• 妇女权益运动的抗争:20世纪中期,发展中国家妇女通过妇女权益运动,要求在
教育领域实现性别平等
21世纪发展中国家妇女在教育领域的平等机会
•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21世纪,发展中国家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妇女
在教育领域的平等机会
• 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21世纪,发展中国家女性教育水平得到提升,但仍存在差
0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选举权运动
• 英国的妇女参政权运动:1880年代至1920年代,英国妇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专题总结提升二近代西方代议
(二)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构建
(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专题纵横拓展
纵向贯通
一、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政体的差异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任期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英国君主 美国总统
立宪制 制共和制
国王
总统
世袭
民选
终身制 任期制
无
有
首相
总统
法国议会 制共和制
专题纵横拓展
【考题例证3】 [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 仁说:“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若只从政 致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 而政治乃能活动。”在此,孙中山认为( ) A.推行民主制度必须首先发展经济 B.民主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C.中华民国的未来发展将困难重重 D.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时的孙中山认为推行民主制度必须首先 故选A。材料中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对民主政治的作用,B项错误;孙 有预测民国的未来困难重重,C项错误;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民族 强,D项错误。
专题纵横拓展
四、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程 从19世纪40年代至今,社会主义经历了四次历史性的飞跃:由空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 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 实上任命其后继人”可知,这是对政府行政监督的充分体现,故选C 有对政府立法创议权的任何表述,A项错误;最高司法权无法实现行 任命,B项错误;议案的否决并不能实现“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 继人”,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外女权运动【热点剖析】一、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1.背景(1)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
妇女没有财产继承权,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创造极少的财富,她们几乎丧失了经济地位。
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贞操节烈观念的禁锢下,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
(2)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2.中国女性意识的萌芽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主张男女平等,开创了解放女性之先河。
他在《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主张女子不缠足,曾颁发妇女禁裹足布告。
3.中国女权运动的兴起(1)维新变法期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维新变法的出现,主张女权者纷纷显现,如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先后发文倡导并组建了不裹足会,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了女权运动的按钮。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请禁妇女裹足折》并获准施行。
(2)辛亥革命期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顺应女权运动和广大民众的要求,颁布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
(3)20世纪初:1901年之后,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竞相出现;20世纪之初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堂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
(4)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随着民主革命的进程不断发展。
女子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留学及其走向社会、从事职业的权利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以往前所未闻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财产继承权、婚姻自主权、再婚自由权乃至禁止男子重婚等,不仅获得社会承认,更被明确载入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次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
(5)中共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妇女解放做了以下工作:①建立妇女团体和妇女组织,促进妇女解放的实现。
在党中央,中国共产党早在建立初期就成立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党外,大革命时期,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
②创办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
党在建立初期,就积极鼓励先进知识女性赴法、俄勤工俭学,使她们回国后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
③创办刊物,宣传妇女解放思想。
在创办女校培养妇运人才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通过创办女性刊物来扩大宣传,专门探讨妇女解放和妇女问题。
④把国民革命与妇女运动相结合。
1924年3月8日,何香凝等人在广州组织了中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有近千人参加集会和游行。
此后,在统一战线领导下,妇女运动与北伐战争的洪流融在一起,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西方的女权运动1.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女性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2)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权和天赋人权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2.西方女权运动的启蒙西方女权运动的启蒙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女性意识首先兴起,继而是英国、美国,然后席卷欧美。
3.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进程西方的女权运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揭露性别歧视现象以唤起女性的独立意识;第二阶段:关注平等要求,强调性别差异和性别的独特性;第三阶段:着手建构自己的理论、追溯女性主义的源头、考察女性主义的特征和本质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并从性别差异入手旨在超越其原来的视界和观点。
【真题再现】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
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解析】1953年至1956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任务,且材料只是提及建设社会主义,无法体现以工业化为中心,故A项错误;由材料“1956年”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由材料“奶奶的尺”、“阿姨的尺”可知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漫画中只是提及“奶奶”和“阿姨”的作用,无法体现城乡差别,故D项错误。
2.(2017江苏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D【解析】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不是《万国公报》,故A项错误;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与史实不符,因为封建专制的言禁传统扼杀了言论自由,故B 项错误;知识界的宣传呼吁没有使得清政府革除陋习,只能说推动了陋习的革除,革除陋习是在民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禁缠足、兴女学、介绍外国妇女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表明知识界逐渐重视妇女问题,故D项正确。
3.(2019·江苏高考·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答案】C【解析】“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表明女子缠足在当时仍然是普遍现象,故C项正确;“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表明脚带畅销,不是无人问津,故A项错误;《卖宁波脚带》是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B项错误;民国之后废止缠足才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与题干清末不符,故D项错误。
4.(2016·江苏单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解析】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说明剪发齐眉影响到了全国各地,包括乡村和城市,材料仅仅提到成都妇女多剪发齐眉,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近代中国一直在提倡,并没有深入人心,政府认为对妇女剪发齐眉有伤风化,不能体现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妇女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项正确;政府的处罚措施没有法律依据,体现不了民国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
5.(2015·四川文综·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解析】题干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但其个人思想并不能代表整个新潮社团的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表现出了当时的有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的现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家对社会婚俗的态度,故C项错误;题干只能体现部分人依然通过八字、命书决定婚姻,但不能代表当时所有人都接受,故D项错误。
6.(2014·福建文综·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B【解析】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即旗袍吸收西式服饰元素,也保留传统服饰特点,西式服饰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生活方式并没有完全西化,旗袍是典型例子,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有关,从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间可以判断中华民国建立推动人们审美观念变化,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故B项正确;“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中国还没有城市化,故C项错误;“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不是社会原因,故D项错误。
7.(2010·江苏单科·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晚清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A 和C错误;D项指婚姻仪式和题干婚约制定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故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项。
8.(2009海南单科15).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虽然欧洲民主运动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但保守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当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时遭到舆论的遭难。
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国内劳动力紧缺,大量的妇女承担起主要的生产任务,为了方便生产,妇女服装开始简便化,裤装和短裙流行。
9.(2007山东,34,10分)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人,聘定为室。
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
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
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女的哪些内容?(4分)(2)这种新妇女观受到了哪种思想影响?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
(6分)【答案】(1)破处缠足陋习;提倡女子学文化;摒弃旧式结婚礼俗;婚姻自主。
(2)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1)仔细阅读材料对“新妇女观”的相关句子,而后筛选提炼,再用通俗语言逐一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