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基础 城市道路纵断面竖曲线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道路与道路交叉
五、平曲线与竖曲线适当与不适当的组合见图5.3.2。
第5.3.3条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下列几种组合:
一、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急转的平曲线或反向曲线。
二、在一个长平曲线内设两上和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在一个长竖曲线内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曲线。
三、在长直线段内,插入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
第六章 道路与道路交叉
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6.1.1条 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
第6.1.2条 道路与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应根据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非机动车车行道的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为500m。
第5.2.7条 桥梁引道设竖曲线时,竖曲线切点距桥端应保持适当距离,大、中桥为10~15m,工程困难地段可减为5m。
隧道洞口外应保持一段与隧道内相同的纵坡,其长度见表5.1.16。
第三节 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
第5.3.1条 道路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三、经综合分析认为设置爬坡车道比降低纵坡经济合理时。
第5.1.13条 设置分隔带及缘石断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快速路上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的中间分隔带不应设断口。
快速路上两侧分隔带的断口间距应大于或等于400m。主干路上两侧分隔带断口间距宜大于或等于300m。
断口最小长度宜采用6m。
二、应严格控制快速路、主干路的路侧带缘石断口。两侧建筑物出入口宜设在支路或街坊内部路上。缘石断口位置应离开交叉口,间距应大于60m。
城市市政道路竖向规划(全面).docx
城市市政道路竖向规划目录□第一:什么是竖向设计□第二、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竖向设计的基本内容操作□第四.竖向设计的基本操作□第五.竖向设计的基本技术指标城市道路竖向规划□第一:什么是竖向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ode for Vertical Planning on Urban Field□CJJ 83-99□ 2.0.1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vertical planning on urban field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 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第二、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 3 一般规定□ 3.0.1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与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同时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3.0.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建筑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3.0.3城山•用地坚向规划应满足下列要求:1各项工程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2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3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 3.0.4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建(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 3.0.5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合理选择规划地而形式与规划方法,应进行方案比较/尤化方案.□ 3.0.6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对起控制作用的坐标及高程不得任意改动.第三、竖向设计的基本内容操作(主要是道路竖向)□ 1 •总体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内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就全市用地进行竖向规划,编制竖向规划示意图•鹵纸比仞j尺寸和总体规划图相同.□竖向规划示意图主要表示以下内容:□(1)由主要街道组成的干道网'城市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用地的布局,以及建筑分区;□(2)根据地形定出各汇水线和分水线/分别定出它们的标高『用箭头表示用地的排水方向;□(3)主要干道交叉点的控制点,干道的纵向控制坡度;□(4)拟定其他主要控制点(如桥梁、干道与铁路平面交叉的道口、跨线桥、隧道等)的控制位置和控制标高.□如镇的总规竖向规划!!省规院和其它不一致!!□此外,在编制竖向规划示意图的同时,编写说明书,以说明分析城市用地的自然地形情况和竖向规划的示意图,以及坚向示意图中未能充分表明、必须用文字说明的内容.□ 2.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设计的主要内容□确定各项建设用地的平整标高;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室外场地、道路、排水沟等的设计标高丿并使相互间协调;确定地面排水的方式和相应的排水构筑物;确定土(石)方平衡方案•(与镇的总规竖向规划深度基本一it觅丰城小港和洛市镇)第四、竖向设计的基本操作(主要是道路竖向)□1、了解熟悉各种资料□2、对现场深入了解□3、绘岀各种等高线□4、确定排水方向□5、要求土方工程量小、设计等高线尽量接近地面/并按技术要求绘制□6、有必要绘简单的横剖面和纵剖面图9—3街道与房屋之间的离程关系第五、竖向设计的基本技术指标 80 吕—^1 ■00O-H 散水坡I 録地2-6- 0 6.0□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城乡规划部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的通知□建标[2000] 179 号《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 83-993.0.7同一城市的用地坚向规划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水准高程系统换算应符合表3.0.7的规定.水准高程系统换算表3.0.7 (略)□打开原规范!!!7.0.2道路规划纵坡和横坡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应符合表7.0.2-1 的规定;海拔3000-4000的高原城市道路的最大纵玻不得大于6%;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表7.0.2-1□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最小坡长(m)□快速路0.2 4 290□主干路 5 170□次干路 6 110□支(街坊)路8 60□ 2非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宜小于2.5%■大于或等于2.5%时,应按表7.0.2-2的规定限制坡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其纵坡应按非机动车车行道的纵坡取值;非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与限制坡长(m)最大值表7.0.2-2□车种□坡度%□3・5□3□ 2. 5车长自行车板车、三轮车150200300100150□ 3道路的横坡应为1%-2%□ &0・2城市用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2地块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岀0・2m以上;3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ode for Vertical Planning on Urban Field □ CJJ 83-99□主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9年10月1日□ 4.0.4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应符合表 4.0.4的规定.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表4.0.4□8坚向与排水□8.0.1城市用地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年均降雨量等因素合理选择地面排水方式,并与用地防洪、排涝规划相协调.□8.0.2城市用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 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2用地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3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城市建设部分□Urban Construction□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的通知□建标[2000]202号□采用了许多相关规范,此处只列一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道路 类别快速路主干路 支路道路 级别 ni次干路 n iin40,3020o50,4 030,2 0 30,2 040,3 0 速度(kin /h)计算 行车□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大值.□第2 . 1 . 2条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占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口、in 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皿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5. 2. 2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限制值应符合表5. 2. 2的规定.5. 2. 3坡长限制规定如下: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5. 2. 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5. 2. 3・1的规定值时, 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二的规定.计算行车速度80 (km/h) 6540纵坡度(%) ■5.6 〔7 6 ? 7 J 7 8纵坡限制坡长0500 400(m)400 350 300 350 300 250 300 250 200下表也可供参考:规范规定:二、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5. 2. 3・2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计算行车速度(km/h) 80 60 50 40 30 20坡段最小长度(m) 290 170 140 110 85 60新农村建设中的竖向规划:5. 10. 5建筑物标髙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丿翅物室外标高一般应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诵:低工程造价。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
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
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如图所示,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1 和i2,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ω= i1-i2 ,其中i1、i2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
当i1- i2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
当i1 - i2 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基本方程式我国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
其基本方程为:若取抛物线参数为竖曲线的半径,则有:(二)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竖曲线计算图示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通过推导可得:2、竖曲线曲线长:L = Rω3、竖曲线切线长:T= TA =TB ≈ L/2 =4、竖曲线的外距:E =⑤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R—为竖曲线的半径,m。
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一)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1.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1)缓和冲击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
(2)经行时间不宜过短当竖曲线两端直线坡段的坡度差很小时,即使竖曲线半径较大,竖曲线长度也有可能较短,此时汽车在竖曲线段倏忽而过,冲击增大,乘客不适;从视觉上考虑也会感到线形突然转折。
因此,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能太短,通常控制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间不得小于3秒钟。
(3)满足视距的要求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上,如果竖曲线半径太小,会阻挡司机的视线。
为了行车安全,对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加以限制。
城市道路交通第六章城市道路的平面与纵断面
坡长
坡长是指一段坡路的长度,合理的坡长设置 可以减少车辆能耗和排放。
排水设计
纵断面设计应考虑排水问题,合理设置排水 沟和排水管道,确保雨天行车安全。
纵断面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城市主干道纵断面设计,通过合理 的坡度和坡长设置,实现了安全、顺 畅的交通环境。
案例二
某山区公路纵断面设计,充分考虑了 地形和地质条件,采用了适当的坡度 和排水设计,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和 山体滑坡的风险。
城市道路的平面与纵断面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的流畅度和安全性具 有重要影响。
纵断面设计中应合理设置坡度、坡长和竖曲线半 径等参数,以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对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议
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应注 重智能化和绿色化,推广智能 交通系统和绿色出行方式,提 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环保性。
雨水收集与利用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灌溉、 道路清洗等用途,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
节能环保材料
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进行城市道路建设,降低能耗 和环境污染。
05
结论
总结
平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 、安全性和环境等因素,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
率和安全性。
城市道路的平面与纵断面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 ,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提升城市形象。
协调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符合规范标准
遵循国家和地方的道路设计规范,确保设计 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考虑地形地貌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的特点,合理规划道路的 平面和纵断面,充分利用地形优势。
优化交叉口设计
合理设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式,提高交叉口 的通行能力。
注重人性化设计
城市规划辅导: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道路纵断⾯设计的要求 1.设计要求 (1)线型平顺。
设计坡度平缓,坡段较长,起伏不宜频繁,在转坡处以较⼤半径的竖曲线衔接。
(2)路基稳定、⼟⽅基本平衡。
(3)尽可能与相交的道路、⼴场和沿路建筑物的出⼊⼝有平顺的衔接。
(4)道路及两侧街坊的排⽔良好。
道路路缘⽯顶⾯应低于街坊地⾯标⾼及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地坪标⾼。
(5)考虑沿线各种控制点的标⾼和坡度的要求。
包括如相交道路的中⼼线标⾼,重要地—⼚建筑物的标⾼,与铁路交叉点的标⾼,河岸坡度和河流⽔位、桥涵⽴交的标⾼等。
2.设计 (1)纵坡考虑因素通⾏的各种车辆的动⼒性能、道路等级、⾃然条件。
在混⾏的道路上,应以⾮机动车的爬坡能⼒确定道路的纵坡。
⾃⾏车道路的纵坡以2.5%为宜。
等级⾼的道路设计车速⾼,需要尽量采⽤平缓的纵坡。
纵坡建议值:快速交通⼲道设计车速为40⼀60km/h,纵坡为3%⼀4%;主要及⼀般交通⼲道设计车速为40~60km/h,纵坡为3%~4%;区⼲道设计车速为30—40km/h,纵坡为4%⼀6%;⽀路设计车速为20~25km/h,纵坡为7%⼀8%。
对于平原城市,机动车道路的纵坡宜控制在5%以下。
(2)最⼩纵坡 最⼩纵坡度与⾬量⼤⼩、路⾯种类有关。
路⾯越粗糙,最⼩纵坡越⼤,反之则可⼩些。
如⽔泥混凝⼟路⾯、⿊⾊路⾯、碎⽯路⾯等道路最⼩纵坡度应⼤于或等于0.3%,在有困难时可⼤于或等于0.3%。
特殊困难路段,纵坡度⼩于0.2%时,应采取设锯齿形街沟或其他排⽔措施。
(3)坡道长度限制 道路坡道的长度与道路的等级要求和车辆的爬坡能⼒有关,不宜太长,但也不宜太⼀般最⼩长度也应不⼩于相邻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竖曲线 为使路线平顺,⾏车平稳,必须在路线竖向转坡点处设置平滑的竖曲线将相邻直线坡段衔接起来。
因纵断⾯上转折坡点处是凹形或凸形不同⽽分为凹形曲线与凸形曲线。
纵坡转折处是否设置凸曲线,取决于转坡⾓⼤⼩尺⼨与要求视距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般规定:当主要及⼀般交通⼲道两相邻纵坡代数差ω>0.5%,区⼲道的(ω>1.0%,其他道路的ω>1.5%时,需设置凸形竖曲线。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与纵断⾯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与纵断⾯设计热★★★浏览: 809 更新时间:2010-5-26 10:04:21平⾯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道路平⾯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布设。
⼆、道路平⾯线形应与地形、地质、⽔⽂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三、道路平⾯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加宽等。
四、道路平⾯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沿线建筑物出⼊⼝、停车场出⼊⼝、分隔带断⼝、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五、平⾯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近期使⽤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程。
第5.1.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计算⾏车速度⼤于或等于60km/h时,直线长度宜满⾜下列要求:1.同向曲线间的最⼩直线长度(m)宜⼤于或等于计算⾏车速度(km/h)数值的六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直线长度(m)宜⼤于或等于计算⾏车速度(km/h)数值的⼆倍。
当计算⾏车速度⼩于60km/h,地形条件困难时,直线段长度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设置缓和曲线最⼩长度的要求。
⼆、计算⾏车速度⼤于或等于40km/h时,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
受地形限制并符合下述条件之⼀时,可采⽤复曲线。
1.⼩圆半径⼤于或等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圆曲线半径;2.⼩圆半径⼩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圆曲线半径,但⼤圆与⼩圆的内移值之差⼩于或等于0.1m;3.⼤圆半径与⼩圆半径之⽐值⼩于或等于1.5。
三、计算⾏车速度⼤于或等于40km/h时,长直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于或等于不设超⾼的最⼩半径。
在难以实施地段,应采取防护措施。
四、计算⾏车速度⼩于40km/h,且两圆半径都⼤于不设超⾼最⼩半径,可不设缓和曲线⽽构成复曲线。
第5.1.3条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最⼩半径值。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设超⾼推荐半径值。
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设超⾼最⼩半径值。
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第二节纵断面设计第5.2.1条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二、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三、山城道路及亲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五、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1、路线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
当受规划控制标高限制不能提高时,应采取稳定路基措施。
2、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3、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
位于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
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受此限。
位于河岸外侧道路的标高应按一般道路考虑,符合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并应根据情况解决地面水及河堤渗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4、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
5、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六、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度宜采用4.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宜采用4%,任意连续3000m长度范围内的平均纵坡度不宜大于4.5%。
第5.2.2条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5.2.2。
第5.2.3条坡长限制规定如下: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5.2.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5.2.3-1的规定限制坡长。
设计纵坡度超过5%,坡长超过表5.2.3-1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和段。
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第二款规定。
二、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5.2.3-2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第5.2.4条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与道路纵坡度的合成坡度应小于或等于表5.2.4规定值。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7
公路最大合成坡度
公路等 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 度(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合成坡度 (%) 10.0 10.0 10.5 10.5 10.0 10.5 9.0 10.0 9.5 10.0 9.5 10.0
12
3)暗弯、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 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
合理的组合。 • 对暗与凹、明与凸的组合,当坡差较大时,会给
人以错觉:舍弃平坦坡道及近路不走,而故意爬 坡、绕弯的感觉。此种组合在山区难以避免,只 要坡差不大,矛盾也不很突出。
13
4)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 设计车速≥40km/h的公路,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 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 对于等级较高的道路应尽量做到这种组合,并使 平、竖曲线半径都大一些才显得协调,特别是凹 形竖曲线处车速较高,二者半径更应该大一些。
10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11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 所谓均衡,是指平、竖曲线几何要素要大体平衡
、匀称、协调,不要把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 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 根据德国计算统计,若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 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便 可达到均衡的目的。
27
• 道路的纵坡设计是在全面掌握设计资料的基础上 经过多次方案比较,精心设计才能完成。除以上 提到的设计要求外,纵坡设计还要注意:
• ①与平面线形的合理组合,以得到较佳的空间组 合线形;
• ②回头曲线路段纵坡的特殊要求; • ③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即不宜设变坡点; • ④注意交叉口、大中桥、隧道等地段路线纵坡的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一、道路平面位宜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二、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三、道路平面设il•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宜缓和曲线.超纵加宽等。
I川、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宜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乍场出入口.分隔帯断口.公共交通停畀站位宜等。
五、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第5・1. 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一.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干6 0 km/h时,直线长度宜满足下列要求:1 •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干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八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二倍。
Til•算行牟速度小于6 0 km/h.地形条件困难时,直线段长度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设宜缓和曲线战小长度的要求。
二汁算行午速度大于或等于4 0 km/h时,半径不同的同向恻曲线连接处应设宜缓和曲线。
受地形限制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采用复曲线。
1・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恻曲线半径:2・小圆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但大圆与小闘的内移值之差小于或等于0・lm:3・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值小于或等干1・5。
三、讣算行午速度大于或等于4 0 km/h lit,长直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大干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在难以实施地段.应采取防护措施。
四、讣算行乍速度小于4 0 km/h,且两圆半径都大于不设超商锻小半径,可不设缓和曲线而构成复曲线。
第5・1・3条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岛最小半径值。
十受地形条件限制时, 可采用设超岛推荐半径值。
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商最小半径值。
圆曲线半径表第5・1・4条平曲线由圆曲线及两端缓和曲线组成。
公路纵断面设计
公路纵断面设计一、概述1.纵断面设计定义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剖切的一个立面。
它表达了道路沿线起伏变化的状况。
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的性质和等级,汽车类型和行驶性能,沿线地形、地物的状况,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的条件以及排水的要求,具体确定纵坡的大小和各点的标高。
为了适应行车的要求,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干路及相邻坡度代数差大于1%的其他道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因而,道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所组成。
在纵断面图上,通过路中线的原地面上各桩点的高程,称为地面标高,相邻地面标高的起伏折线的连线,称为地面线。
设计公路的路基边缘相邻标高的连线,称为设计线,设计线上表示路基边缘各点的标高,称为设计标高。
在同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施工高度。
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上时,路基构成填方路堤;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下时,路基构成挖方路堑。
施工高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路堤的高度和路堑的深度。
2.纵断面设计原则2.1设计原则(1)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
(2)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
(3)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
(4)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
(5)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
(6)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7)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
(8)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2.2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除参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外,尚须注意下列各点:(1)为使道路两侧街坊地面水的顺利排除,一般应使路缘石顶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
(2)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并保证人防工程与各类管线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
db37∕t 5167-202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db37∕t 5167-202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本标准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以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实用和美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不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总则: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以及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2.道路等级与规模:规定了城市道路的等级和规模,包括车道数、路幅宽度、车流量等指标,以及道路设计年限和设计车速等参数。
3.道路平面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曲线半径、超高、加宽等参数的计算和设置,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4.道路纵断面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纵坡、竖曲线、坡长等参数的计算和设置,以及与横向排水设施的协调设计。
5.道路横断面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部分的宽度和布置方式,以及交通设施和绿化设施的设计。
6.交叉口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交叉口的形式、交通组织、信号控制等参数的计算和设置,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7.无障碍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盲道、缘石坡道、过街设施等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和设计,以及满足残疾人的通行需求。
8.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绿化、噪声、空气污染等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以及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景观设计。
本标准对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实用和美观,促进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改善。
同时,对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
本章主要内容: 一、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1) 二、纵坡及坡长设计(1) 三、爬坡车道(1) 四、合成坡度(1) 五、竖曲线(1) 六、纵断面设计方法及表达(1) 七、视觉分析及平纵组合(1)
设计任务:1.纵断面设计,2.拉坡设计, 设计成果:1.纵断面设计图 ,2.竖曲线表
第一节 概 述
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00和k5+100.00处 的设计高程。
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
ω=i2- i1= - 0.04-0.05= - 0.09<0,为凸形。 曲线长 L = Rω=2000×0.09=180m
切线长 外距
T L 180 90 22
E T 2 902 2.03 2R 2 2000
夜间行车安全,前灯照明应有足够的距离;二是
保证跨线桥下行车有足够的视距。
《标准》规定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3s行程要 求。
(三)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凹形竖曲线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 的3秒行程 。
一、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
1、满足设计标准 2、尽量避免使用极限值 3、纵断面和地形协调 4、填挖平衡 5、满足最小填土高度和排水要求 6、桥头和交叉口处应该平缓 7、考虑通道和农田的要求
二、纵坡及坡长设计
1、最大纵坡
3%、4%的最大纵坡适合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高速公路受地 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 1% 。8% 9%的最大纵坡适合于设计速度为30km/h 的三级公路以 及设计速度为20km/h 的四级公路上低速行驶。5%6% 7%的最大 纵坡适合于80km/h 60km/h 40km/h 的设计速度。
设3、计。坡长限制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17
THAT’S IT.
18
4. 土壤地质剖面图、简明路线平面设计图
5. 交叉口范围,平曲线位置
5
6
2 标注控制点高程
1.控制点是指路线起终点、路线交叉口、桥梁顶面或 梁底、沿线重要建筑物地坪以及依据横断面确定的 填挖合理点等,这些点往往在道路设计之前就因其他它
因素而限定了其标高。
2.建筑物前的地坪标高比中心线的设计标高高0.3—0.5m
围地形景观的协调,综合考虑平纵横三各方面试定坡度
线,再对照横断面检查核对,确定纵坡值,定出曲线半
径,计算设计标高,完成纵断面图。
4
1 绘出原有地面线(或待改建道路纵坡线)
1. 坐标计算纸绘制各里程桩标高,各点标高连 线即为原地面线
2. 按照道路中线水准测量资料
3. 比例尺:水平1:500—1:1000; 垂直1: 20—1:100
l——计算桩号与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m
i——横向坡度
14
求出各里程桩挖填高度,并标注在纵断面上
填方高度=设计标高-原地面高(m) 挖方高度=原地面高-设计标高(m) 填方写在设计上面;挖方写在设计下
15
7 绘制纵断面设计图
1比例尺:水平1:500—1:1000; 垂直1: 20—1:100 2两部分书写 图5—18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 与方法
1
12046118
回顾:城市道路纵断面
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成为纵断面
——《城市道路设计》P129
2
3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纵坡设计前,路线位置拟定后,应先根据中桩的桩
号和地面标高汇出纵断面图的地面线及平面工程经济及与与周
2.经济、技术合理
道路设计必知的基础知识
道路设计必知的基础知识道路设计必知的基础知识一.城市道路设计的准备知识(一)熟悉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2.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3.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规划期内的发展要求;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5.应考虑与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街道景观的协调;6.采用各项技术标准应该经济合理,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二)掌握净空与限界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
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
1.行人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1.0m。
3.机动车小汽车的净空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0m,大货车(载货)为4.0m;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0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载货)为3.0m。
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非机动车桥洞在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限界:电力机车为6.5m,蒸汽和内燃机车为5.5m。
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
(三)掌握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1.行车视距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1)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2)会车视距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会车视距。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地面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 折线。平面确定后,地面线自然就唯一的确定下来。反映 了路线中线处的地形起伏情况。 设计线:满足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由设计人员确定 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形,反映了路线的起伏变化 情况。由直坡段和竖曲线构成。
坡度=两变坡点高差/平 距 直坡段 坡长:两变坡点水平距 离
2、道路阻力 (1)滚动阻力 汽车的轮胎具有弹性,所以当车轮滚动时,轮胎会连续反复 地发生变形。车轮轮胎的变形属弹塑性体的变形,导致能 量损失。 (2)坡度阻力 汽车在坡道倾角为α的道路上行驶时,车重G在平行于路面 方向的分力为Gsinα,上坡时它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阻 碍汽车行驶;而下坡时与前进方向相同,助推汽车行驶。
①
②
③
④
3、《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 坡应符合以下规定: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m~500m时,平均纵坡以接 近5.5%为宜。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以接近5% 为宜。 在任一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城市道路的平均纵坡按上述规定减少1.0%。对于海拔 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均纵坡应较规定值减少0.5% ~1.0%。
4、最小坡长 (1)理由:过短,则变坡点个数增加,行车时颠簸频繁,
影响行车平顺性;过短,则不能满足设置最短竖曲线这一
几何条件的要求。从路容美观、相邻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 面视距等也要求坡长应有一定最短长度。
(2)《标准》和《城规》规定,各级道路最短坡长应按表 3-14和表3-15选用。在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的匝道以及 过水路面地段,最短坡长可不受此限。
上坡为正
下坡为负
平坡为0
第五讲 纵断面设计
路线前进水平距离520 路线前进水平距离520 克服高差13米 米,克服高差13米, 则纵坡为
2.5%
?%
一、最大纵坡
一条道路的容许最大设计纵坡,要考虑行车技术要求、工程经 一条道路的容许最大设计纵坡,要考虑行车技术要求、 济、道路功能、交通性质、自然环境以及临街建筑规划布置要 道路功能、交通性质、 求,综合拟定。 综合拟定。 主要考虑因素: 主要考虑因素: 1、各种机动车的动力要求。大型车5%,安全性8%。 各种机动车的动力要求。大型车5%,安全性8%。 5% 8% 2、非机动车行驶的要求。自行车2.5%,三轮2%。 非机动车行驶的要求。自行车2.5%,三轮2%。 2.5% 2% 6%)、高原缺氧( 3、自然条件的影响。雨、雪(不超过6%)、高原缺氧(折减 自然条件的影响。 不超过6%)、高原缺氧 1%)。 1%)。 4、沿街建筑物的布置与地下管线敷设的要求。地坪标高。 沿街建筑物的布置与地下管线敷设的要求。地坪标高。
L = R ⋅ω
因为 L = Rω ,那么在竖曲半径确定 以前怎么知道 L 和 S 的大小关系?
T2 E= 2R
这时候应该用转角 ω 来判断:
8d 若ω > 则有 L>S; S会
若ω >
2d 则有 L>S。 S停
四、竖曲线半径的确定
2、凹形竖曲线
从乘客舒适性考虑, 从乘客舒适性考虑,对惯性离 心力进行限制, 心力进行限制,一般认为离心 加速度不宜超过0.5-0.7m/s2, 加速度不宜超过0.50.5 则:
二、最小纵坡
(强制性) 强制性)
满足路面排水、防止雨水管道淤塞。 满足路面排水、防止雨水管道淤塞。 一般希望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 一般希望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 0.5%, 等于0.3%。通特殊困难 纵坡度小于0.3 0.3%。通特殊困难, 0.3% 等于0.3%。通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锯齿形边 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实际中,应依据降雨量、路面类型和排水管径而定,范围在 实际中,应依据降雨量、路面类型和排水管径而定, 0.3-0.5%。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