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选自《羚羊木雕》)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羚羊木雕》)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选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三)、挑担式。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
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例(2)、“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气,瞪了老头一眼说,“你干一天活,挣几个钱,充什么大肚子汉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十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选自《花市》)
这句人物对话比较长,先承接他人的话,说明性部分承前启后,使后面的引文朗利明白。如果将说明性文字放在后面,那就显得拖拉不明快。再特定环境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第三种类型人物对话描写,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例(3)、“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搂在怀里说,“妈妈干啥去了?”
(选自《夜走灵官峡》)
这个例句中,后边的话不是顺着前面的话的意思说的,在意义上有转折,所以在引话中插入说明性部分。
(四)、省略式。即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使用这种格式时应注意,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说话的语言环境清楚话是谁说的。
例:年轻干部手里摇着黑色纸扇,上下看了老头一眼,似笑非笑地说:
“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
“令箭荷花!”
“原产哪里?”
“原产……原产姑娘家里!”
年轻干部哈哈大笑。(选自《花市》)
以上所说地人物语言地四种表现形式,人物对话的位置为什么要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表现说话人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对话的另一类转述,即间接转述讲话的内容。它是由作者或文章的叙述人转述讲话的大意。它不用冒号和引号,提到说话人的地方,用第三人称。
例: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书讲语法。(选自《最后一课》)
人物对话描写有几种形式
【举例】我推着撒了气的自行车来到一个个体修车摊前。
“小朋友,你要修车吗?”那位正在修车的叔叔停下手里的活主动打招呼说。
我说:“车带没气了,我还要赶快去上学。”
“你不用着急,我马上给你查一下。”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小毛病,只不过气门芯坏了。”
“要多少钱呀?”
他似乎明白我怕挨坑,伸手指指贴在一旁的服务公约说。“有价格,只收两角钱。”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谢谢叔叔。”
【解答】
1.人物的对话描写从格式上来讲,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和无提示语。
2.提示语在什么位置要决定于表达思想的需要。比如“小朋友,你要修车吗?”把提示语放在后面,可以表现出修车叔叔主动打招呼的热情态度。“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把这句提示语放在中间,是因为提示语前后都有要说的话,表明他边说边做事的主动态度。总之,提示语在什么位置,不只是格式问题,主要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说之妙”
——人物对话描写形式的多样化训练
在初中的起始阶段,要承续小学打下的记叙文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丰富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以提高记叙文的质量和水平,这在初一阶段是记叙文写作的关键。而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描写是一个重要部分,人物语言描写则关系着人物形象成败,以下几种语言描写形式的训练,能够加强人物性格塑造,丰富语言表现的形式。
一、变换说话人的位置
在人物语言描写中,恰当地变换说话人的位置,能够避免单调乏味的陈述,使语言形式更加丰富、活泼。
1.提示语在前:我说:“我还有事呢,你先走吧!”
2.提示语在后:“还是老大孝顺。”姥姥说,我听了心里感到真不是滋味。
3.提示语在中间:“原来就为这点事呀,”老师听了忍不住说,“我还有以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呢!”
4.没有提示语:
“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
“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二、在“说”之前增加人物的动作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