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测评的关键技术分析

大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测评的关键技术分析
大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测评的关键技术分析

大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测评的关键技术分析

李文兢1谢翠萍2

(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2.广东医学院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大型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日益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本文详细介绍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相关的政策标准、测评的流程及测评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笔者在公安部全国信息安全测评试点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详细分析其中各项测评内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为对大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测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关键词:网络安全;安全测评;等级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2)02-014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逐步深入,我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能否安全正常的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但是大型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作,为大型组织设计一套完整和有效的安全体系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一些行业性机构或大型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众多、结构复杂、覆盖地域广阔、涉及的行政部门和人员众多;系统面临着各种性质的安全威胁,间谍、黑客、病毒蠕虫、木后门、非法的合作伙伴、本地维护的第三方、内部员工等;安全保障要求的内容极为广泛,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一直到安全管理、安全组织建设等等,凡是涉及到影响正常运行的和业务连续性的都可以认为是信息安全问题。

1国内的政策及发展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型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是摆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人员面前的重大关键问题。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抵御信息网络的脆弱性和安全威胁,制定了一系列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的政策和标准,其中一个很重要思想就是按照安全保护强度划分不同的安全等级,以指导不同领域的信息安全工作。经过我国信息安全领域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多年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等级保护的策略来解决我国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依据国家规定的等级划分标准,设定其保护等级,自主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安全管理,提高安全保护的科学性、整体性、实用性。

2003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27号文)中,已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作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66号文)。从2006年1月由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各行业、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调研工作,并先后出台了GB/T22240-2008《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GB/T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指导性文件。[1]

2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简介

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分为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两大类。技术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提供的技术安全机制有关,主要通过在信息系统中部署软硬件并正确地配置其安全功能来实现;管理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中各种角色参与的活动有关,主要通过控制各种角色的活动,从政策、制度、规范、流程以及记录等方面做出规定来实现[2]。

从目前我国目前的信息安全建设情况及整个安全体系建设过程来看,网络安全都是信息安全体系中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大多数在公安机关备案的较为重要的信息系统均为3级。下面就以3级系统的安全性测评为例说明大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测评其中所涉及的测评技术的分析。

3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测评的主要内容

对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进行测试评估,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单元测评,单元测评以安全控制为基本工作单位组织描述,包括测评指标、测评实施和结果判定三部分,主要测评国家标准GB/T22239-2008所要求的基本安全控制在信息系统中的实施配置情况;二是整体测评,主要测评分析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单元测评包含的内容涉及到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的各个安全控制措施。整体测评在单元测评的基础上,对信息系统开展整体测评,可以进一步分析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整体测评主要包括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和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安全测评以及系统结构的安全测评等。

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性主要包括结构安全、安全审计、边界完整性检查、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访问控制、设备防护等方面。下面将按照以上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详细展开说明其测评所涉及到的关键性技术内容。

3.1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是网络安全测评检查的重点,网络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结构安全的测评内容包括:

(1)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具体检查方法为:访谈网络管理员,询问主要网络设备的性能及业务高峰流量。访谈网络管理员,询问采用何种手段对网络设备进行监控。

(2)在业务终端和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测评过程主要是检查边界设备和主要网络设备,查看是否进行了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以CISCO IOS为例,输入命令:show running-config

检查配置文件中应当存在类似如下配置项:

iproute192.168.1.0255.255.255.0192.168.1.193(静态)

router ospf100(动态)

ipospfmessage-digest-key1md57XXXXXX(认证码)

(3)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

2012年第2期(总第118期)

2012

(Sum.No118)信息通信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

140

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检查方法为:访谈网络管理员,是否依据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应用系统的级别划分了不同的VLAN或子网。

以CISCO IOS为例,输入命令:show vlan

检查配置文件中应当存在类似如下配置项:

vlan2name info

inte0/2

vlan-membership static2

(4)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以CISCO IOS为例,检查配置文件中是否存在类似如下配置项:

policy-map bar

class voice

priority percent10

class data

bandwidth percent30

class video

bandwidth percent20

3.2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测评检查中的核心部分,涉及到大部分网络设备、安全设备。

访问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1)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以CISCO IOS为例,输入命令:show ipaccess-list

检查配置文件中应当存在类似如下配置项:

no access-list111

ipaccess-list extended111

deny ipx.x.x.00.0.0.255any log

interface eth0/0

ipaccess-group111in

(2)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该测评项一般在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上检查。首先查看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是否具有该功能,然后登录设备查看是否启用了相应的功能。

(3)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该测评项一般在防火墙上检查。登录防火墙,查看是否设置了会话连接超时,设置的超时时间是多少,判断是否合理。

(4)地址欺骗在网络安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这里的地址可以是MAC地址,也可以是IP地址。在关键设备上,采用IP/MAC地址绑定方式防止地址欺骗。

以CISCO IOS为例,输入show ip arp

检查配置文件中应当存在类似如下配置项:

arp10.10.10.10000.e268.9980arpa

3.3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要对相关事件进行日志记录,还要求对形成的记录能够分析、形成报表。主要的检查内容有以下方面:(1)检查测评对象,查看是否启用了日志记录,日志记录是本地保存,还是转发到日志服务器。记录日志服务器的地址。

(2)通过登录测评对象或日志服务器,查看日志记录是否包含了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等信息。

(3)通过访谈网络设备管理员采用了何种手段避免了审计日志的未授权修改、删除和破坏。如可以设置与门的日志服务器来接收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发送出的报警信息。

3.4边界完整性检查

(1)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非法接入”行为进行检查。技术手段包括网络接入控制、关闭未使用的端口、IP/ MAC地址绑定。通过访谈网络管理员,询问采用何种技术手段或管理措施对“非法接入”进行检查,对于技术手段,在网络管理员配合下验证其有效性。

(2)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非法外联”行为进行检查。技术手段可以采取部署桌面管理系统或其他技术措施控制。通过访问网络管理员,询问采用了何种技术手段或管理措施对“非法外联”行为进行检查,对于技术手段,在网络管理员配合下验证其有效性。

3.5入侵防范

对入侵事件不仅能够检测,并能发出报警,对于入侵防御系统要求定期更新特征库,发现入侵后能够报警并阻断。具体的检查内容包括:

(1)通过检查网络拓扑结构,查看在网络边界处是否部署了包含入侵防范功能的设备。登录相应设备,查看是否启用了检测功能。

(2)通过查看在网络边界处是否部署了包含入侵防范功能的设备。如果部署了相应设备,则检查设备的日志记录是否完备,是否提供了报警功能。

3.6网络设备防护

网络设备的防护主要是对用户登录前后的行为进行控制,对网络设备的权限进行管理。具体测评内容包括:对于网络设备,可以采用CON、AUX、VTY等方式登录。对于安全设备,可以采用WEB、GUI、命令行等方式登录。通过检查测评对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登录,是否对登录用户的身份进行鉴别,是否修改了默认的用户名及密码。

4结语

本文通过对结构安全、安全审计、边界完整性检查、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访问控制、设备防护等方面所涉及的关键测评技术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本文的测评方法经过笔者在公安部全国信息安全测评试点工作中的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及正确性,为对大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测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沈昌祥,左晓栋.信息安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向宏,傅丽,詹榜华.信息安全测评与风险评估[M].电子工

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文兢(1977-),男,广东高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谢翠萍(1980-),女,湖南郴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软件、信息安全。

信息通信李文兢等:大型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测评的关键技术分析

141

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内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二〇一五年三月

目录 1.信息安全概述 (77) 什么是信息安全? (77) 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 (77) 1.1 安全理念 (88) 1.1.1系统生命周期与安全生命周期 (88) 1.1.2 ..........................3S安全体系-以客户价值为中心88 1.1.3关注资产的安全风险 (99) 1.1.4安全统一管理 (1010) 1.1.5安全 = 管理 + 技术 (1010) 1.2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 (1010) 1.2.1 从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看安全问题 (1111) 1.2.2 从计算机系统的特点看安全问题 (1111) 2.物理安全 (1212) 2.1 设备的安全 (1212) 3.访问控制 (1515) 3.1访问控制的业务需求 (1616) 3.2用户访问的管理 (1616) 3.3用户责任 (1818) 3.4网络访问控制 (2020) 3.5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 (2323) 3.6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 (2727) 3.7系统访问和使用的监控 (2727)

3.8移动操作及远程办公 (3030) 4.网络与通信安全 (3131) 4.1网络中面临的威胁 (3232) 5.系统安全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系统安全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总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4总体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内网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有步骤、分阶段实现安全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4.3完整的安全生命周期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5网络区域划分与安全隐患..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0网络安全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保护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威胁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防火墙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防火墙系统的设计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 防火墙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 防火墙的控制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1.4 防火墙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1.5 第四代防火墙的抗攻击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1.6 防火墙产品的选型与推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空间态势感知

基于大数据的安全感知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到来,网络数据爆发性增长,传统的安全分析手段已经无法分析 处理如此大量的数据。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应用和推广,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有了新 的发展方向大数据技术特有的海量存储、并行计算、高效查询等特点,为大规模网络安全态 势感知的关键技术创造了突破的机遇。本文将对大规模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态势感知、大数据 技术在安全感知方面的促进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并行计算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Based on Big Data Li Yingzhuang1 Wang Yao2 Zhou Zhengcheng2 Zou Xueqin2 (China Mobile Group Hainan Co., Ltd.,Hainan,570125)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et plus" the arrival of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network data security analysi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deal with such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nalysis. Along with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mature, situational awareness of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torage, unique big data technology of parallel computing, efficient query, creating a breakthrough opportunity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large-scale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and the promotion of large data technology in large scale network environment. Keywords: Big Data,Network Security,Situation Awareness, Parallel computing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快速渗透到工业 各领域各环节,客观上导致工业行业原有相对封闭的使用环境被逐渐打破,传统 网络与信息安全威胁加速向各类网络、系统、设备渗透,病毒、木马日益猖獗。 提出新的挑战,而且我国目前信息系统安全产业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 善,导致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2015年1月,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加 快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建设的通知》(公信安[2015]21号)文件。《关 于加快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建设的通知》要求建立省市两级网络与信息 安全信息通报机制,积极推动专门机构建设,建立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通报手段和 信息通报预警及应急处置体系。明确要求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通报 平台。实现对重要和网上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网上计算机病毒木马传播监

涉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涉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建立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信息安全规划体系、信息安全组织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编写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包括路由器、防火墙、VPN)等。要求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达到第三级(见GB/T 22239-2008)。 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标准要求,覆盖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建设满足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管理安全体系,确保智慧园区项目系统的安全保密。 安全管理需求:自主访问控制、轻质访问控制、标记、身份鉴别、审计、数据完整性。 安全体系设计要求:根据安全体系规划,整个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内容包括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终端安全和管理安全等方面。 (2)信息安全保护系统: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三级要求的连接云计算平台的信息安全保护系统。 1.2设计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全方位的,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有必要建立或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完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保证智慧城市的正常运行。

1.2.1安全体系建设依据 根据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等标准,“平台”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达到第三级(见GB/T 22239-2008),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的信息安全产品,包括:防专业VPN设备、WEB防火墙、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终端杀毒软件网络版、网络防病毒服务器端等。 1.2.2安全体系编制原则 为实现本项目的总体目标,结合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基础项目现有网络与应用系统和未来发展需求,总体应贯彻以下项目原则。 保密原则: 确保各委办局的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漏给非授权用户或实体。 项目组成员在为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基础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任何用户信息均属保密信息,不得泄露给第三方单位或个人,不得利用这些信息损害用户利益。 完整性原则: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非授权用户篡改,同时还要防止授权用户对系统及信息进行不恰当的篡改,保持信息内、外部表示的一致性。 可用性原则:确保授权用户或实体对信息及资源的正常使用不会被异常拒绝,允许其可靠而及时地访问信息及资源 规范性原则:信息安全的实施必须由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人员依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要有相应的记录,提供完整的服务报告。 质量保障原则:在整个信息安全实施过程之中,将特别重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的实施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流程进行,并由项目协调小组从中监督、控制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1.2.3体系建设内容 (1)安全管理体系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先修课计算机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 学分 4 学时建议68学时 授课对象网络专业三年级学生后续课攻防对抗、网络安全检 测与评估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组网、管网、用网”三个方向分别设置课程,《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则是其中承上启下,为这三个专业方向提供支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课程通过三大应用情境的12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娄安全技术:加密、身份认证、资源权限管理、操作系统加固、病毒防范、链路加密、漏洞修补、安全检测等,能实施包括防水墙、入侵检测等安全产品配置,更能根据不同应用网络环境规划安全方案及应急响应策略。从内容上看,它涵盖了个人主机、办公网络和企业网络在安全防范中最常用的技术,也是网络安全工程师NCSE一、二级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计算机组网技术》等专业课程,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攻防对抗》、《网络安全检测与评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三、课程设计(参照信息产业部NCSE一、二级证书的考试大纲)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能够解决不同的网络应用环境中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具备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安全应用型人才。能正确配置网络安全产品、实施应用安全技术、熟练掌握各类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规划不同应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方案及应急响应策略。 (2)知识目标 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概念与相关知识,了解网络安全相关标准,对于各类网络环境所使用的各类防护技术原理有正确的认识。 (3)态度目标 遵守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利用所掌握的技术进行入侵攻击方面的活动;正确认识攻击事件,有应急处理维护和恢复信息系统的意识。 (4)终极目标 培养掌握较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同时具备较高的安全素养,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合格从业人员。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一、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局域网由市公司信息中心统一管理。 2.计算机用户加入局域网,必须由系统管理员安排接入网络,分配计算机名、IP地址、帐号和使用权限,并记录归档。 3.入网用户必须对所分配的帐号和密码负责,严格按要求做好密码或口令的保密和更换工作,不得泄密。登录时必须使用自己的帐号。口令长度不得小于6位,必须是字母数字混合。 4.任何人不得未经批准擅自接入或更改计算机名、地址、帐号和使用权限。业务系统岗位变动时,应及时重新设置该岗帐号和工作口令。 5.凡需联接互联网的用户,必需填写《计算机入网申请表》,经单位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同意后,由信息中心安排和监控、检查,已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应妥善保管其计算机所分配帐号和密码,并对其安全负责。不得利用互联网做任何与其工作无关的事情,若因此造成病毒感染,其本人应付全部责任。 6.入网计算机必须有防病毒和安全保密措施,确因工作需要与外单位通过各种存储媒体及网络通讯等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必须进行病毒检查。因违反规定造成电子数据失密或病毒感染,由违反人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应追究其所在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7.所有办公电脑都应安装全省统一指定的趋势防病毒系统,并定期升级病毒码及杀毒引擎,按时查杀病毒。未经信息中心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删除或换用其他杀毒软件(防火墙),发现病毒应及时向信息中心汇报,由系统管理员统一清除病毒。 8.入网用户不得从事下列危害公司网络安全的活动: (1)未经允许,对公司网络及其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2)未经允许,对公司网络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3)使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关键数据、重要技术文档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拷贝提供给外单位或个人,如因非法拷贝而引起的问题,由拷贝人承担全部责任。 9.入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如有违反,信

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V1.0

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在大数据基础架构的基础上,涉及 大数据 智能建模平台建设、业务能力与关键应用的建设、网络安全数据采集和后期的 运营支持服务。 1.1 网络空间 态势感知系统 系统建设 平台按系统功能可分为两大部分:日常威胁感知和战时指挥调度应急处置。 日常感知部分包括大数据安全分析模块、安全态势感知呈现模块、等保管理模块 和通报 预警模块等。该部分面向业务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安全态势感知和通报预警功 能,及时感知发生的安全事件,并根据安全事件的危害程度启用不同的处置机制。 战时处置部分提供从平时网络态势监测到战时突发应急、指挥调度的快速转换能 力,统 筹指挥安全专家、技术支持单位、被监管单位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协同高 效的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同时为哈密各单位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进行流程管理, 定期组织攻防演练。 1.1.1 安全监测子系统 安全监测子系统实时监测哈密全市网络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国际敌对势力、黑客 组织等不法分子的攻击活动、攻击手段和攻击目的,全面监测哈密全市重保单位信息 系统和网络,实现对安全漏洞、威胁隐患、高级威胁攻击的发现和识别,并为通报处 置和侦查调查等业务子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安全监测子系统有六类安全威胁监测的能力: 一类是网站云监测,发现网站可用性的监测、网站漏洞、网站挂马、网站篡改 (黑链 / 暗链)、钓鱼网站、和访问异常等安全事件 第二类是众测漏洞平台的漏洞发现能力,目前 360 补天漏洞众测平台注册有 多白帽子,他们提交的漏洞会定期同步到态势感知平台,加强平台漏洞发现的能力。 第三类是对流量的检测,把重保单位的流量、城域网流量、电子政务外网流量、 IDC 机房流量等流量采集上来后进行检测,发现 webshell 等攻击利用事件。 第四类把流量日志存在大数据的平台里,与云端 IOC 威胁情报进行比对,发现 等高级威胁告警。 第五类是把安全专家的分析和挖掘能力在平台落地,写成脚本,与流量日志比 对,把流量的历史、各种因素都关联起来,发现深度的威胁。 第六类是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和安全运营专家,把已经发现告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分析和关联,发现更深层次的安全威胁 1、网站安全数据监测:采用云监测、互联网漏洞众测平台及云多点探测等技术, 实现对重点网站安全性与可用性的监测,及时发现网站漏洞、网站挂马、网站篡改 (黑链 / 暗链)、钓鱼网站、众测漏洞和访问异常等安全事件。 4万 APT

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2T17:19:11.0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作者:胡晓玥姜天琪 [导读] 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大家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尽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作用 (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大家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尽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风险因素,这就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有些计算机风险因素是通信网络自身造成的,还有的风险来源于恶意的外界攻击,本文主要分析的是通信网络安全的关键性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1通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1.1内部原因 通信网络安全风险的内部原因指的是由计算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计算机硬件的问题,还有网络结构的问题等。计算机性能和质量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设施决定的,尽管现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但是网路系统庞大而且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所以时间长了计算机内部的组件就会遭到破坏,网络的安全性还受到网络结构设计的直接影响,因为网络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若是网路内部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那么整个网络危险将会不断的加大。在对网络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公开服务器和外网、内部网络进行隔离,从而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因为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若是有不足就会对网络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威胁。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具有问题的通信数据在进入到主机之前就将其拒绝,需要提前对外网服务请求进行筛选。 1.2外部原因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自然环境归于恶劣或者是线路失火、断电以及黑客网络病毒等都可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自然因素就是雷击,所以为了避免网络工程受到危害,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防雷的建设。黑客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危机是难以防范的,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而且对网络安全的防护机构也缺乏专业性,所以,黑客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侵入网络,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篡改、窃取,如果信息数据被泄露会使得信息系统的功能收到限制,不仅如此,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犯罪。计算机病毒传播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病毒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如果对计算机病毒的控制不当,可能会使得病毒侵入网络系统,导致系统瘫痪,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也会丢失,阻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2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2.1信息加密技术 所谓的信息安全其实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的,其中一方面指的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则是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为了保证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需要对由于有害信息传播引发的后果进行负责,所以,应该合理的控制网络信息,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在信息传播时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筛选个过滤,严禁有害信息的传播。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内容的安全性,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保密性以及完整性,这也可以避免不法分子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从而保护用户信息。为了保护通信网络安全,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信息加密技术,运用此技术能够降低信息被盗的风险,避免信息在传输过程当中发生意外事故。在商务交易中应用信息加密技术是非常广泛的,主要是分为两种技术方法,分别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其中对称加密是信息双方的加密和解密数据都是一样的,这种加密方式适用于含有较多数据量的信息,非对称加密信息指的是信息双方共同使用一对密钥。 2.2内部安全协议技术 在网络运行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控制协议的存在,互联网络之间的连接离不开控制协议,若是没有控制协议的支持互联网的连接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通信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控制协议发挥着重大作用,既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且还能够实现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功能。网络内部安全协议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恶意攻击者想要破译网络安全协议,从而获取信息数据,所以要想实现内部安全协议技术,需要对信息数据进行鉴别。利用网络内部安全协议技术能够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2.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电子化手段对信息传输双方的身份进行确认,并进一步检查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信息数据进行确认。现在,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两种方式是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中得以认证的两种技术方法。对文章信息的认证,审核等工作,主要是通过数字签名来实现的,当对信息进行审核发现没有问题之后还应该负责文件生效的工作。为了实现数字签名技术,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应该将散列函数和公开密钥算法进行有机结合,负责发送信息的一方参考散列函数把需要进行传输的信息转化成散列值,然后对其进行加密,通过私钥加密的散列值会自动转换成数字签名的形式,然后将信息进行传输。负责接收信息的一方在收到信息提醒之后,需要对数字签名进行破解,主要是通过发送者的公开密钥进行破解,之后再对解密达到的散列值和接收者自己推断的散列值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传输的信息是正确的话,那么,两个值数就应该是一样的。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可以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鉴别,所以可以避免一些经过篡改伪造信息的传播。数字证书与数字签名有不同的地方,用户若想得到相关的数字证书,需要有专业机构的认证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得到数字证书,所以由此看来,数字证书与身份识别符类似,利用数字证书能够识别信息数据的真实性。 2.4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受网络入侵的影响,而且影响程度是非常大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以及敏感程度较高的信息都会随着网络的入侵受到破坏。网络信息技术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与进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于网络安全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需要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水平,此项技术也是预防安全风险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完全威胁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对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入侵程序进行拦截和定期进行安全监测,为了识别网络的安全状态,需要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水平,所以需要分析计算机内部管理以及信息协议,从而对网络安全进行实

网络安全态势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网络安全态势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网络安全态势是现代安全监控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对网络的安全威胁态势进行监控分析,进而实现动态的把握网络威胁在特定环境下的变化。首先分析了网络安全态势及安全态势评估的概念与优势,之后探讨了网络安全态势值与态势评估、威胁评估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安全态势;网络威胁;评估 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同时,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多。网络安全态势评估能够让安全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了解到网络的安全威胁及其发展态势,以便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在网络安全态势综合处理系统中,网络安全态势是信息安全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网络安全态势是一个安全监控方面较新的技术,当前国内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研究网络安全态势系统的关键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的网络安全管理效率,减少当前网络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网络安全态势技术的优势 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课题,国际上针对信息获取、使用与控制的斗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网络安全态势是对网络运行状况的宏观反应,能够实时反应出网络当前以及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并根据网络运行状况预测下一阶段可能的网络状态。其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处于该网络中的网络管理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网络监管设备,在获取了海量的数据后,系统通过归并、总结将原本冗余、复杂的信息融合处理,将网络的运行状况更为直观地展现在网络管理员面前,不仅省去了管理人员的大量繁琐的工作量,得到的信息往往准确程度更高、特征把握更加直观、鲜明,同时经归纳简化后的历史数据信息所占用空间也得以减少,在之后的数据调取和分析工作中更为快速和便捷。对当前及历史数据信息与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之间存在的特定联系进行分析和总结,能够对当前及之后一段周期内的网络状况进行预测,以便帮助管理人员及早作出决策。 2.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 网络安全态势技术一方面是对网络是否收到威胁作出判断,另一方面是对网络将要受到的威胁与攻击程度进行计算,并对网络可能引发的事件进行评估,也就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是将网络原始事件进行预处理后,把具有一定相关性,反映某些网络安全事件的特征的信息,提取出来,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先验知识,对某些安全事件是否真是发生,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可信的评估概率值。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结果是一组针对具体某些事件是否发生概率的估计。在这一技术分段中,将会涉及到海量的数据信息,同时评估的方法也具备相当的负责度,尤其是必要对大量的网络信息与预警信息进行准确地提取与

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V1.0

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在大数据基础架构的基础上,涉及大数据智能建模平台建设、业务能力与关键应用的建设、网络安全数据采集和后期的运营支持服务。 1.1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系统系统建设 平台按系统功能可分为两大部分:日常威胁感知和战时指挥调度应急处置。 日常感知部分包括大数据安全分析模块、安全态势感知呈现模块、等保管理模块和通报预警模块等。该部分面向业务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安全态势感知和通报预警功能,及时感知发生的安全事件,并根据安全事件的危害程度启用不同的处置机制。 战时处置部分提供从平时网络态势监测到战时突发应急、指挥调度的快速转换能力,统筹指挥安全专家、技术支持单位、被监管单位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协同高效的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同时为哈密各单位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进行流程管理,定期组织攻防演练。 1.1.1安全监测子系统 安全监测子系统实时监测哈密全市网络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国际敌对势力、黑客组织等不法分子的攻击活动、攻击手段和攻击目的,全面监测哈密全市重保单位信息系统和网络,实现对安全漏洞、威胁隐患、高级威胁攻击的发现和识别,并为通报处置和侦查调查等业务子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安全监测子系统有六类安全威胁监测的能力: 一类是云监测,发现可用性的监测、漏洞、挂马、篡改(黑链/暗链)、钓鱼、和访问异常等安全事件 第二类是众测漏洞平台的漏洞发现能力,目前360补天漏洞众测平台注册有4万多白帽子,他们提交的漏洞会定期同步到态势感知平台,加强平台漏洞发现的能力。 第三类是对流量的检测,把重保单位的流量、城域网流量、电子政务外网流量、IDC 机房流量等流量采集上来后进行检测,发现webshell等攻击利用事件。 第四类把流量日志存在大数据的平台里,与云端IOC威胁情报进行比对,发现APT 等高级威胁告警。 第五类是把安全专家的分析和挖掘能力在平台落地,写成脚本,与流量日志比对,把流量的历史、各种因素都关联起来,发现深度的威胁。 第六类是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和安全运营专家,把已经发现告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和关联,发现更深层次的安全威胁。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附件3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目录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1)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1) 1.1成立安全保障机构 (1) 2、可靠性保证 (2) 2.1操作系统的安全 (3) 2.2系统架构的安全 (3) 2.3设备安全 (4) 2.4网络安全 (4) 2.5物理安全 (5) 2.6网络设备安全加固 (5) 2.7网络安全边界保护 (6) 2.8拒绝服务攻击防范 (6) 2.9信源安全/组播路由安全 (7)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1.1成立安全保障机构 山东联通以及莱芜联通均成立以总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委员会,以及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的网络运行维护部、电视宽带支撑中心、网络维护中心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小组,负责全省网络信息安全的总体管理工作。 山东联通以及莱芜联通两个层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安全保障 工作制度和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通过管理考核机制,严格执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标准,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针对三网融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特殊要求,已将IPTV等宽带增值业务的安

全保障工作纳入到统一的制度、考核及应急预案当中。内容涵盖事前防范、事中阻断、事后追溯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域名信息登记管理制度IP地址溯源和上网日志留存等。并将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对三网融合下防黑客攻击、防信息篡改、防节目插播、防网络瘫痪技术方案进行建立和完善。 2、可靠性保证 IPTV是电信级业务,对承载网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可靠性分为设备级别的可靠性和网络级别的可靠性。 (1)设备级可靠性 核心设备需要99.999%的高可靠性,对关键网络节点,需要采用双机冗余备份。此外还需要支持不间断电源系统(含电池、油机系统)以保证核心设备24小时无间断运行。 (2)网络级可靠性 关键节点采用冗余备份和双链路备份以提供高可靠性。网络可靠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接入层:接入层交换机主要利用STP/RSTP协议在OSI二层实现网络收敛自愈。 ?汇聚层:在OSI第三层上使用双机VRRP备份保护机制,使用BFD、Ethernet OAM、MPlS OAM来对链路故障进行探测,然 后通过使用快速路由协议收敛来完成链路快速切换。

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计算机信息网络在现代生活工作中的作用。介绍计算机网络常见攻击和入侵的特点、方法。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在协议、系统及数据库等的设计上存在缺陷。网络互连一般采用TCP/IP协议,它是一个工业标准的协议簇,但该协议簇在制订之初,对安全问题并没有考虑太多,协议中存在很多的安全漏洞。对于操作系统,由于目前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在本身结构设计和代码设计时偏重于考虑系统的使用方便性,导致了系统在远程访问、权限控制和口令管理等许多方面存在安全漏洞。同样,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也存在权限管理、数据的安全性及远程访问等许多方面问题,在DBMS或应用程序中能够预先安置从事情报收集、受控激发破坏程序。当网络的用户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与部门时,在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就需要保护。以下是本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的一些认识。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例如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二、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攻击具有下述特点:①损失巨大。由于攻击和入侵的对象是网络上的计算机,所以一旦他们取得成功,就会使网络中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②威胁社会和国家安全。一些计算机网络攻击者出于各种目的经常把政府要害部门和军事部门的计算机作为攻击目标,从而对社会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③手段多样,手法隐蔽。网络攻击者既可以通过监视网上数据来获取别人的保密信息;也可以通过截取别人的帐号和口令堂而皇之地进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绕过人们精心设计好的防火墙等等。这些过程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任何一台联网的计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与情报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与情报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网络已经基本的普及,许多新兴的网络平台得到了大量访问量。上网的年龄跨度也在逐渐增大,逐渐向幼龄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与此同时,上网环境日趋复杂,黑客频繁的攻击网络、网民信息被大量的曝光、不良的风气也随着网络的盛行而传播。传统的网络处理能力有限并且源数据来源没有现在广泛,导致了网络上的情报容易被获取,网络安全态势逐渐走向低迷,难以面对时代带来的种种挑战。本文大数据的网络安全与情报分析,来看待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安全;情报分析;机遇;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通信能力飞速提高,云计算、社交网络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大数据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与积累,这种种现象告知人们一个信息: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但目前网上言论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对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导致上网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经常出现网络攻击的现象,给自由的网络环境沾染上不良风气。不仅是网络上发表评论进行攻击,还会出现个人信息的盗取,比如说个人的电话、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等私密信息,甚至有时会侵害到金融、航空、交通等领域,给人民的生活私密性以及国家信息安全带了诸多不便与危害。 1 大数据网络安全 1.1 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一词,顾名思义,首先数据库庞大,其次就是来源广泛,容易获取,变化多样,用传统的数据分析系统难以进行有效、实时的处理。在当前社会的普遍认知里,获得并且经过有效处理的数据越多,所获得的信息价值越大。在业内人士的看来,大数据就是全新的资源、全新的理念以及全新技术的有力结合。有效的处理大数据,就是采用采集、预处理、保存、分析等方法将大数据里面含有的有利的信息挖掘出来,转变为对人类有帮助的资源,体现出这一技术的存在价值。而在一定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来源不同的数据,则是大数据最大价值体现[1]。 1.2 大数据的安全 随着上网环境的日益复杂,网络安全越来越难掌控。虽然现在对于大数据的安全分析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但是分析和保存大数据所花费的时间成本相对较高,并且随着时代迁移,大数据的生成速度越来越快,生成的数据也就越来越多,根据现有的分析方法与分析能力,无法有效处理大数据。再加上现如今黑客攻击手段也在逐步提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攻击性越来越强,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无法应对现有的网络攻击。为应对现今局面,国内外的专家也相应地做出了对策,研究出了安全的解决方法:第一,要对采集的大量的数据进行一个安全的检测;第二,要对采集的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分析;第三,要对数据产生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 (2016-2020 年)。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 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在大连

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 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 2.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 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 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

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机构建设标准

某某石油治理局企业标准 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机构建设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某某石油治理局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机构建设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某某油田(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机构建设。 2规范解释权 本规定适用于某某油田治理局信息安全治理中心和下属各 单位中心机房。 3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机构建设规范概述 治理是网络安全的关键,实际上许多网络安全问题是因治理不当造成的,建立一个系统安全治理组织必不可少。 安全治理组织的职责是, 宏观决策治理局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 宏观决策治理局信息安全重大基础设施, 公布 治理局信息安全政策, 批准治理局信息安全规划, 协调各 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治理局面临的重大信息安全紧急事件作

出决断等;研究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进展趋势; 为治理局信息安全规划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规划的制定提供技术性支持; 参与审批重大信息化工程的信息安全技术路线和措施; 参与制定信息安全的标准和规范; 参与制定信息安全产品的评测标准和规范等等。 4某某油田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组织机构规划图:

5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机构组织员组织原则 1)治理局以及下级单位应建立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机构。 2)单位最高领导必须主管或者兼管信息系统安全工作。 3)按从上到下的垂直治理原则,上一级机关的信息系统治理 机构指导下一级机关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机构的工作。 4)下一级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治理机构同意并执行上一级 机关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机构的安全策略。 5)各级信息系统的安全治理机构,不隶属于同级信息系统治 理和业务机构。 6)各级信息系统的安全治理机构由系统治理、系统分析、软 件硬件、安全保卫、系统稽核、人事、通信等有关方面的 人员组成。 7)信息系统人员治理机构应常设一办事机构,负责信息安全 日常事务工作。 6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机构的职能 1)治理局信息安全指导委员会: ?成员应为各主管部领导人,其负责人应为治理局要紧领导人。 ?该委员会下设技术专家委员会, 由治理局信息领域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防范措施(新版)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防范措 施(新版) Safe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efficiency.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防范措施(新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发展迅猛,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由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与自由性,从而对计算机数据安全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侵犯,比如说,人们在网上购物、转账等。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因此如果利用不好则会让潜在的病毒,侵入计算机,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发生,比如说,木马程序攻击、电子邮件欺骗、安全漏洞和系统后门等,那么针对现今计算机网路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本文将提出几点防护措施。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攻击;安全风险;防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040-02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现代化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把人

们带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庞大与普及,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但是这种公开的平台,会让网络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攻击与破坏,比如说,由于线路问题的攻击、计算机对电磁铁的攻击、计算机对系统软件存在的漏洞进行攻击等等。而当今将信息保护,信息存储、处理与传输以及信息系统完整性作为网络技术保护的重点,确保给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措施。 1网络安全的解析 在计算机网络早期应用期间,由于网络协议缺乏了安全问题的意识,使用者在使用与管理中的忽视,让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严重的风险,不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网络安全就是对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保护,防止因为偶然、人为因素或者外界原因,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破坏,从而使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从目前情况来看,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病毒软件:这是一种可执行的代码,通过破坏计算机系统,伪装成为合法的附件,通过电子邮箱或者

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措施 和应急处理预案 为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为医院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特制定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一、停电事故突发时的应急处理预案 1、管理员要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检查停电的原因是电力停电还是UPS电源故障所致。 2、如果是电力停电,首先联系医院后勤部门,问清停电的原因、何时来电。然后检查UPS电池容量,看能否持续供电到院内开始发电。 3、如果是电源开关故障,及时与医院后勤部门联系修理或更换,并向部门领导报告故障处理情况。 4、如果是UPS电源故障,第一时间与维修公司的技术人员联系维修。 二、软硬件故障突发时的应急处理预案 1、如果信息系统网络内出现大规模机器不能正常运行或电力过载造成线路、机器毁损,应第一时间通知信息科,信息科接到故障通知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并向主管院长汇报。 2、个别机器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硬件故障,应告知科室

负责人通知信息科现场查看,组织维修。经确认报废,不能再利用的,汇报给主管院长,由器械科统一采购。事后查找故障原因,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因计算机软件故障引起的机器运行不正常或反应迟缓,由使用人及时汇报给科室负责人,通知信息科查看,确因人为原因,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因各种原因发生的数据意外丢失,应及时通知信息科处理。 三、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1、局域网内如发现病毒和淫秽图片或视频,应及时采取删除等处理措施,然后了解其传播情况,查找病毒文件或淫秽文件来源,确定传播责任人,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予以处罚。 2、黑客攻击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通报情况。信息安全负责人在接到通知后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清除木马、系统漏洞、后门,检查及更改系统所有密码,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对现场进行分析,及时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破坏的系统,并向主管院长汇报。 3、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应急处置措施:重要的应用软件平时必须存有备份,重要的数据必须同时进行本机备份和异地备份,并将备份介质保存于安全处。一旦遭到破坏性攻击,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检查信息系统的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再恢复软件系统和数据。若事态严重,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