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货币供给
西方经济学第10章 货币供给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10章 货币供给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b312cab65ce050876321361.png)
16
(三)货币创造机制 为了说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必须首先 作如下假设:①银行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资金全部 贷放出去,超额准备金为零;②客户的资金全部通过银 行结算,没有提现的行为;③设法定准备率为20%。
17
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20
21
三、货币的供求均衡
(一)货币均衡及其特征 货币均衡,是指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与客观经济对货 币的需求量的基本相适应,即货币需求=货币供应。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借助 于货币的运动,社会需求都表现为拥有货币支付能力的 需求,即需求都必须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把整个商品 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对应。 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就其表象而言,就是由各种性质 不同的货币收支运动构成的不断流动的长河,货币的运 动反映了整个商品世界的运动。
3
二、货币的职能
经济学家通常将货币的功能描述为五个方面:价值 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和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支付手段 4.价值贮藏 5.世界货币
4
第二节 金融体系 一、金融体系的构成
金融体系包括市场、中介、服务公司和其他用于实 现家庭、企业及政府的金融决策的机构。 金融市场有些拥有特定的地理位臵,例如上海证券 交易所;有些没有特定的地点,例如证券的柜台交易市 场,或称场外市场,它只是连接证券商或其他客户的计 算机和远程通信系统。
8
三、金融中介机构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又称为存款货币银行或存款银行,在西方 国家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以其机构数量多、业 务渗透面广和资产总额大而处于举足重轻的地位,特别 是在实行全能型银行体制的国家,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包 括存贷款业务和证券业务在内的各种金融业务,因而地 位更加重要。 2.节俭储蓄机构 节俭储蓄机构或储蓄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区别在于, 前者以家庭和个人为服务对象,而后者的服务对象主要 是工商企业。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 货币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e1fc90c172ded630a1cb6ba.png)
(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 行对已发行的现金和它持有的存款准备金都掌握着相当 及时的信息,因此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是能够直接控制 的。
2、公开市场操作是灵活和精巧的,其规 模可以恰倒好处地把握。
3、公开市场操作是易于逆转的。当公开 市场操作中出现错误时,中央银行便可以 立即逆向使用这一工具。
4、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立即执行,不会有 行政性延误。
返回
(二)贴现政策
所谓贴现政策,主要指的是变动贴现率, 通过它可以影响贴现贷款数量和基础货币, 从而对货币供应发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目标层次、操作手段及其 传导
货币政策的目标按层次分为三类:最终目 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手段和传导方式
最终目标
西方国家流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主要有 四个: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 国际收支平衡。但实践中不可能将这四个 目标同时作为最终目标,这是因为它们之 间存在相互冲突。如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 之间、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是相互矛 盾的
返回三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操作工具双重目标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单一目标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4公开市场操作债券央行票据返回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操作目标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是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直接调控手段所选择的中介目标是现金发行量和信贷总规模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2)“可贷性假说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 机制。表述为:
M↑→贷款↑→I↑→Y↑
(3)“q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述 为: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137f52960590c69fc3762b.png)
第十章货币供给(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1.内生变量----- B2.基础货币----- C3.外生变量----- D4.派生存款----- A5.现金漏损率----- G6.原始存款----- E7.货币乘数---- H8.存款货币---- I9.货币供给-----F10.存款派生倍数----E含义a.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b.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
c.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d.在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e.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f.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g.现金漏损额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
h.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i.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j.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二)填空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流动性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名义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货币供应量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借款成本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放款能力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利率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居民企业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基础货币_____和___货币乘数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定期存款______、__储蓄存款_______和_____外币存款_____。
金融学课件10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金融学课件10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ca9c33a228ea81c758f5788a.png)
机会成本变量
Md:名义货币需求。
P:价格指数
rm :货币收益率。
rb:债券收益率。
re:股票收益率。
1 dP P dt
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W: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的比率。
y:“恒久收入”,代表财富
u: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如偏好、与货币有关的制度变化等。
一、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货币视为 一种资 产,可构成财富
是否愿意持有货币是 取决于什么呢??
货币具有储藏 手段的职能
可替代资产的 预期收益率
现金余额说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主要观点:货币不仅具有交易媒介职能,还具有价值储藏职能; 认为人们的财富水平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影响货币需求。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上涨)
持有债券
货币需求 减少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上升 (债券价格下跌)
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 增多
货币需求函数
•M1:交易、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递增函 数 •M2: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 •L1和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一、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 财富总额及构成的变化 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总财富。 所谓恒久性收入,是指预期在未来年份中获得的平均收入,一般指预期在 较长时期中(3年以上)可以维持的稳定收入流量。因此,恒久性收入相 对稳定。 恒久性收入(Yp)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财富构成:财富可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与技术, 其大小与接受教育的程度紧密相关; 非人力财富是指物质性财富,如房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等各种财产。 用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即来自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 非人力财富占比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第10章货币供给《货币银行学》
![第10章货币供给《货币银行学》](https://img.taocdn.com/s3/m/6a2d1a7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1.png)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一)现金漏损率(c)
对于银行制度不发达的国家来说,人们总会将部分 收入以现金形式保留在手中。这样就出现了现金漏 损,即是指银行在扩张信用及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 中,难免有部分现金会流出银行体系,保留在人们 的手中而不再流回。由于现金外流,银行可用于放 款部分的资金减少,因而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 货币的能力。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专栏10—1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讨论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二)卡甘(P. Cagan)模型
卡甘的方程式明确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 货币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 比。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三)乔顿模型 1.M1货币乘数模型 模型采用狭义的货币定义M1,即 M1 =D+C。其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
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近代银行作为信用媒介机构和信用创造机构的统一, 其本质特征在于信用创造方面,即银行可以在相当 范围内通过增加自身的负债去增加货币供给量,由 此影响社会各种资源的配置、再生产诸环节的协调、 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发挥以及币值本身的稳定.
与此同时,这一信用创造功能还使银行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有了根本改变,它一方面大大强化了现代 商品经济中的信用经济性质,另一方面促使整个经 济的运转与金融活动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3)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小宗商品即消费品 的交易。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所谓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 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包括商业银 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所谓派生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 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运用转账方式发放贷 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而引申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 款的存款。
货币银行学第10章
![货币银行学第10章](https://img.taocdn.com/s3/m/02116453804d2b160b4ec043.png)
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一定低点之后,由
于利息率太低,人们不再愿意持有没有什么 收益的生息资产,而宁愿以持有货币的形式 来持有其全部财富,即货币需求变为无限大。 如果利率稍微下降,不论中央银行增加多少 货币供应量,都将被货币需求所吸收。货币 需求曲线L就会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人们 把这一直线部分称作“流动性陷阱”。(见 P238图10-2)
从方程形式上没有很大区别,并都得出了货 币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升的结论, 但两种货币需求理论在关于交易数量影响货 币数量的分析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别。
三、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的区别
第一,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强调人们保有 货币的动机和数量。 第二,交易方程式从全社会角度,讨论满足社会商品交易 的货币量状况,并分析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剑桥方程式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角度研究货币 需求,把货币作为一种财富或资产的角度进行研究, 具有动态研究的特性。 第三,交易方程式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及 经济制度等因素,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状况,忽 视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中的主观意志因素。 剑桥方程式重视资产的选择,即持有货币的成本 与满足程度之间的比较,强调人的意志及预期等心理 因素的微观作用。
2.惠伦立方根定律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惠伦进行了发展,他论证了预 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函数关系,得出惠伦模型即 立方根定律。 预防性货币需求来自于人们对未来事物不确定性的 考虑。
2.惠伦立方根定律
最佳的货币持有量的影响因素: (1)非流动性成本。指因低估某一支付期内的现金需要,持有
第三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这个理论,他从资产选 择的角度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作了分析,他认为 人们持有货币存在流动性偏好,因此产生对货币的 需求,这就是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公众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和收 入的欲望和心理。
货币金融学复习大纲(含答案)
![货币金融学复习大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3092c8fad6195f302ba69e.png)
2021年上半年学位综合评定考试《货币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考点:1.概念:狭义货币、广义货币、货币职能、货币制度、格雷欣法则2.理解: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货币形式的演变与发展第二章金融机构体系概览考点:1.概念:商业银行、金融公司、保险公司、政策性金融机构、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2.理解:直接融资的间接融资特点及其区别第三章利息与利率考点:1.概念:利率、基准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2.理解: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第四章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考点:1.概念:资本市场、货币市场、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国库券、回购协议、债券2.理解:同业拆借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特点、场内交易的特点第五章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考点:1.概念:股票价格指数、利率互换、利率期货、期权、欧式期权、远期利率协议2.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种类、概念和特征第六章商业银行及经营管理考点:1.概念: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2.理解:商业银行的储备资产、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第七章中央银行考点:1.概念: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2.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基本职能第八章银行监管考点1.概念:银行挤兑、核心资本、市场风险2.掌握: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目的和原则第九章货币政策考点1.概念: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政策2.理解:货币政策到主要内容、贴现政策的运作机制及优缺点第十章货币供求考点:1.概念: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派生存款、超额准备金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考点:1.概念: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第十二章开发金融体系概览考点:1.概念:外汇、汇率的标价法、2.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五、考试复习题<<货币金融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本大题10题,共计10分)1.货币和收入的区别在于()A.货币是指流量而收入是指存量B.货币是指存量而收入是指流量C.两者无区别,都是流量概念D.两者无区别,都是存量概念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流通手段和支付收到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根据通用的货币层次划分标准,准货币一般是指()A.M1和M2的差额B.M2和M3的差额C.M1和M3的差额D.以上均不是4. 现代金融经济学认为,金融机构存在最主要因素是()A.柠檬问题B.二手车问题C.搭便车问题D.信息不对称5.在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A.中央银行B.专业银行C.商业银行D.投资银行6.降低利率会是企业利润相对()。
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96c104ccbff121dd368355.png)
第十章货币供给理论本章重点问题1、基础货币2、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3、货币供给内生论和外生论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概述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理论;它是货币政策理论中同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
它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货币的涵盖范围、货币的供给方式、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以及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供给的控制等。
一、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沿革相对于历史悠久的货币需求理论来说,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有些滞后,但早在金属货币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货币供给。
由于贵重金属开采量的限制,货币供给不足是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例如中国唐代中期曾经出现的“钱荒”和明清之际的“银荒”,都是货币供给不足的例证。
而真正突破金属货币供给限制的,是现代信用体系的货币创造机制。
因此一般认为,货币供给理论的思想渊源是18世纪的信用创造学说。
信用创造说的基本观点是: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
正是这一存款的派生机制,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英国经济学界在19世纪初和19世纪40年代,爆发了著名的“金块争论”和“通货争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完善创造了条件。
货币供给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标志是C.A. 菲利普斯所著的《银行信用》一书出版。
该书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为以后的货币供给理论提供了理论雏形。
而从20世纪30年代后到60年代初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经历了一段消沉期。
这一时期正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一直是作为一个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而出现的,其大小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典型的货币供给外生论者,因而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经济学家都普遍忽视了对货币供给的研究。
1952年,J.E.米德发表了《货币数量与银行体系》一文,米德在文中首次采用货币供给方程对货币供应量与银行体系做出系统性分析,标志着现代货币供给理论的初步形成。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0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0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ace813f0dd88d0d233d46a62.png)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10章货币政策与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银行准备金(bank reserves)答:银行准备金是指为安全起见,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提留的存款称之为银行准备金。
2.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答:联邦基金利率是银行之间相互借贷,交易在联储准备金账户余缺资金时所支付的利率。
它是一种以美元计价的短期(隔夜)无风险利率。
3.联储储备资产负债表(Federal Reserve balance sheet)答:联邦储备资产负债表是指美联储在特定时间内编制的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存量价值表。
该表左方记录美联储的资产,右方记录美联储的负债和净值。
资产负债表是按照复式记账原则记录的。
4.公开市场业务:买和卖(open-market:purchases and sales)答: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1)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2)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4)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经济学基础(第10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经济学基础(第10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31d89c19866fb84ae45c8dbe.png)
六、IS曲线的移动
• 影响IS曲线移动的原因为自发总支出的变动。 •
•
增加自发总支出会引起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减少自发总支出会引起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具体地说,分以下四种情况: 1.投资需求曲线平移,IS曲线会同方向且成倍 移动;Δy=kiΔi 2.储蓄函数变动,IS曲线同向移动且移动量成 倍数;Δy=ksΔs 3.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IS曲线向右平移;
二、储蓄函数
• 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储蓄函数的表达公式是: • s = f(y)
三、IS曲线的推导
• (一)通过函数式推导 • 按照消费与投资分析法的均衡条件,我
们可以得到: • Y=C(Y)+I(r)= a +βY+e-dr • 按照储蓄与投资分析法的均衡条件,我 们也可以得到: • S(Y) =I(r)- a+(1-β)Y= e-dr
第1节 投资函数
• (一) 投资 • 1.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
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扩厂房、 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 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
投资是一个多元函数,决定投资的因素有
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
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预期通货膨胀率和
折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
一是交易动机一是交易动机二是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二是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三是投机动机三是投机动机一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一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二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二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三货币的需求函数三货币的需求函数四货币需求曲线四货币需求曲线五货币供求均衡和均衡利率的决定五货币供求均衡和均衡利率的决定由于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国家或中央银行来由于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国家或中央银行来调节的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多少与利率调节的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多少与利率无关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无关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货币金融学说》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货币金融学说》边学边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a79e80a26925c52dc5bf13.png)
A.人们预期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 B.货币流量不变 C.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D.合理预期的存在 E.存在着闲置或同质的生产资源 2.瑞典学派认为,政府为增加公共开支筹资的最佳渠道是()。 A.发行货币 B.发行国债 C.增加税收 D.通货膨胀 3.瑞典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始终是该学派理论分析的核心。 A.税率 B.利率 C.货币供应量
第六章哈耶克的货币金融学说 1.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 是( )。
A.凯恩斯 B.萨缪尔森 C.哈耶克 D.弗里德曼 2.哈耶克不同意弗莱堡学派主张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3.关于中立货币的条件,下列正确的是( )。 A.哈耶克与维克塞尔在这方面是一致的
A.预期的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 B.流动性效用的大小 C.债券利率 D.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E.永恒收入 5.货币学派认为,影响货币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A.流动性偏好 B.只有利率 C.只有收入 D.收入和利率 6.下面关于货币学派货币供应理论的论述,错误的是()。 A.商业银行和公众的行为选择对货币供应量有一定的影响 B.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应量通常是通过改变高能货币的数量来实现 C.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很弱 D.货币供应量是个外生变量7.根据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与货币供应量成反比的变量是()。 A.存款准备金率 B.货币乘数 C.高能货币 D.准备金——存款比率 E.通货比率(通货与存款之比) 8.弗里德曼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中,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主要有()。 A.高能货币 B.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之比 C.信贷总量 D.短期国债 E.商业银行存款与公众持有的通货之比 9.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在货币传导机制上的主要分歧有()。 A.货币学派认为传导的最终效果是物价的普遍上涨,凯恩斯认为最终能实现
第十章 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
![第十章 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5ade5324e2bd960590c6773e.png)
3.按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分类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源于总需求的扩大。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源于生产成本的增加。 3)结构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源于经济结构的变动。 4)混合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源于需求、成本和经济结构的共同作用。
商业银行经济管理
(四)通货膨胀的危害 1.对生产的影响 使厂商收益不足以购买生产要素以保持生产规 模,从而破坏了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利于整个生 产部门的长期发展。 2.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通货膨胀时期,市场价格机制将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了市场上价格体系的崩溃,市场价格失真,资 料得不到优化配置;同时,通货膨胀时期由于人们 对物价的预期,会出现对物资的疯狂抢购,进一步 加剧了供求矛盾,引起社会动荡。
商业银行经济管理
知识要点:
• • • • • • 货币均衡 社会总供求平衡 产出效应 国际收支均衡 国际储备 通货膨胀
商业银行经济管理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商业银行经济管理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经济学中均衡一般是指市场供求的一种对比关 系。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状 态,研究货币均衡是为了从供求总体上研究货币运 行状态变动的规律。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 的货币供应量与客观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基本相 适应。 (一)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的基本平衡 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适应的一种 状态,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相等。
商业银行经济管理
2.紧缩的货币政策 经济运行中货币的供求虽然大体一致,但货币管 理当局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导致流通 中的货币紧缺,使得本来均衡的货币出现供应小于 需求的失衡状态。 3.信用关系扭曲 在经济危机阶段,由于经济运行中信用链条的断 裂,正常的信用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经济主体对货 币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央行的货币供给量却相对滞 后,从而导致了货币供求的失衡。
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10第十章 货币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37508ddb6f1aff00bed51e47.png)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他制约着国家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所以有人把他等同于金融政策。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或同一时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环境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因而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他基本上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战略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建立与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有密切的连带关系,是应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这四大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稳定物价的前提或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在金本位制时代,币值意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币值变动即单位货币的黄金量变动,而黄金价格的变动是引起币值变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以黄金价格的涨跌幅度来测度币值变动的程度。
自30年代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相继放弃金本位制,纷纷宣布纸币与黄金脱钩,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这样便无法继续以黄金价格的变动来作为币值稳定的标准。
由于物价的变动是纸币币值变动的指示器,是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主要标志,所以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改以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
物价指数上涨,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跌,表示货币升值。
所谓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经常被用来测度一般物价水平波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三个: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一般物价水平呈上升的趋势。
金融学各章练习题详尽版:第十章货币政策
![金融学各章练习题详尽版:第十章货币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ef37aed5b90d6c85ed3ac60e.png)
第十章货币政策-、填空1•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
(稳左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2.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是—,另一种是_。
(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菲利普斯曲线)4.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启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_。
(保持币值的稳泄,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 ,三是_______ 。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6. _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7. —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_ (公开市场业务)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o (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9. 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_______ 和__________ 之间的变呈:。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0•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___ 和 _____ o(窗口指导,道义劝告)11. 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学派的观点。
(新)货币银行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新)货币银行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cf7b91ee06eff9aef807aa.png)
第十章货币供给(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1.内生变量----- B2.基础货币----- C3.外生变量----- D4.派生存款----- A5.现金漏损率----- G6.原始存款----- E7.货币乘数---- H8.存款货币---- I9.货币供给-----F10.存款派生倍数----E含义a.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b.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
c.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d.在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e.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f.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g.现金漏损额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
h.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i.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j.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二)填空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流动性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名义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货币供应量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借款成本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放款能力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利率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居民企业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基础货币_____和___货币乘数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定期存款______、__储蓄存款_______和_____外币存款_____。
第十章货币供给
![第十章货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a718283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b.png)
货币供给一、名词解释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狭义货币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二、填空题1、在我国,M1是指( )与( )之和,常被称之为( )。
2、各国在确定货币供给口径时,都以( )的大小作为标准。
3、( )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 )是指剔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4、通货存款比率主要取决于( )的持币行为。
5、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货币供给。
6、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和()。
7、现金在()银行账户上是负债项目,在()银行账户上是资产项目。
8、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和()。
9、基础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它们是由()提供的。
10、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行为。
三、判断题1、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债券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直接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减。
2、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3、在货币供给层次划分上,我国把狭义货币的范围限定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
4、我国货币供给的主体是各类商业银行。
5、外生变量通常政府难于控制。
6、只要恰当地解决了现金流通问题,整个货币流通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7、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管理当局完全可以对货币乘数进行直接的调控。
8、在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增长通常都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9、成本收益动机是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
10、不涉及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
11、基础货币量等于原始存款量。
12、派生存款是虚假存款。
四、单项选择题1、近年来,在影响我国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国外净资产B.央行对政府的债权C.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D.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2、按目前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层次划分口径,M2减M1是()。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0f28b3da38376baf1faeea.png)
第十章货币供给(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1.内生变量----- B2.基础货币----- C3.外生变量----- D4.派生存款----- A5.现金漏损率----- G6.原始存款----- E7.货币乘数---- H8.存款货币---- I9.货币供给-----F10.存款派生倍数----E含义a.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b.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
c.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d.在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e.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f.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g.现金漏损额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
h.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i.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j.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二)填空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流动性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名义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货币供应量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借款成本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放款能力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利率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居民企业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基础货币_____和___货币乘数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定期存款______、__储蓄存款_______和_____外币存款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回本章
一、货币出自银行 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三、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
至下节
一、货币出自银行
1.个人手持货币的来源
个人手持的货币最终只可能来源于银行和金融机构。
2.社会各单位手持货币的来源
社会各单位的货币最终就只有一个来源——银行, 从而,全部流通中的货币也就只有一个出口——银行。
3.银行结算中的资金:它是银行对在收付双方
清算时因时间差所造成的货币资金的暂时
第十章 货币供给
《金融学》相关教科书,往往将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 通量相等同。听起来理由十足,即向流通中供给多少 货币实质上就是向流通中注入多少货币量。但这样的 认识是片面的。
货币供给不仅有全新的富有现实意义的理论,还有明 确的目标和一整套运行的程序。这说明货币供给的涵 义不局限“供给”两字的表象,重要的是“供给”的 量,即要符合客观经济要求的货币需要量(也称货币 必要量),这是个不能忽视和模糊的重大问题,这也 是货币供需理论的实质所在!
2.信用创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 以此推动社会的发展。 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劳(John Law),.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
萌芽期(20世纪20年代):菲利普斯(C. A. Phillips) 1921年出版的《银行信用》一书中最先使用原始存 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 成长期(20世纪60年代):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 币供给理论 米德在《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一文中阐述了在各 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
丁百根在研究美国1919—1932年的经济循环时, 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供给方程式 。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二人合著的《1867—1960 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对货币供给决定因素进 行了分析。
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1875—1960年货币存量 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长期的 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货币、通货 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
正如一位著名金融学家曾说过:“不懂得现代货币供 给形成机制要想议论现代社会经济问题,实在是太困 难了。”
本章着重就货币供给的理论与四大机制作介绍。
本章共六节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第六节 货币供给与相关经济范畴的联系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中国在1984年后才开始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因为:
① 此前我国没有货币供给理论产生并付诸实践的条 件
② 此前我国也没有研究货币供给理论的客观要求
近20多年来,货币供给理论及其供求平衡理论 已成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金融理论界以及 经济理论界的学者们就这门新学科作了大量有益的 探索,获得了一批新成果。
对个人和社会各单位货币收入来源的分析说明,
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都出自银行,财政、企业单位、机
关团体以及个人等只是货币的运用者,不得发行货币,
货币只能由银行发行又不断回归银行,所以,银行是
整个货币流通的中心环节。
图示10-1 货币供给量的来源
3.两点修正
对流通中的货币或者说货币供给总量都出自银 行这一命题还须作以下两方面的修正:
须支付利息和市场流通最低需要的部分无须返
还。
1.各种存款:不管其流动程度和使用方向如何, 都是银行对存款者的负债。
2.银行自有资金:它包括国家财政历年拨给的 信贷基金(1984年我国银行统管企业流动 资金以来,财政已停止拨付这项基金)和 银行历年留用的利润积累两大部分。这是 银行对国家(股东)的负债。
(2)货币供给的形成和传导轨迹,中央银行与 商业银行之间资产负债的账户关系,以及派生存 款的形成。
(3)货币供给的三个要素,即基础货币、货币 乘数和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4)不同经济模式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 的可能程度及其操作。
3.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所谓内生变量是指货币供给量是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 量,它具有客观性。
(1)这一结论仅适用于近代银行。这是由于: ① 银行体系中产生了中央银行 ② 国家把中央银行收归国有 ③ 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 ④ 纸币信用货币化和信用货币纸币化等情况的出现,才使 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 (2)流通中的货币主要但并不唯一出自银行。在有些国家, 铸币或硬币的发行权归属于财政部或政府其他部门。
(2) 是一定时点上银行的负债总额。具体来说,存款量是 商业银行的负债,现金发行量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3)研究货币供给的目的,是为了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对 货币的需求相适应。
(4)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
量,对它的调控就变得十分困难。
2.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1)货币供给的定义
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银行的负债和货币 从广义上讲,在信用经济条件下,现实流通中的 各种形态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因为它们无不体 现为银行的负债,即体现着信用关系。
银行负债的表现形式
1. 现金:在我国谓之“现钞”,实质上它是(中
央)银行的一种负债,债权人是现金持有者
(个人和单位)。这种负债有两个特点——无
所谓外生变量是指货币供给量是由政策所决定的量, 它具有主观性。
中央银行的角度来理解。所谓内生变量是指货币供给 量是由中央银行所决定的量;所谓外生变量是指货币供给 量是由中央银行之外因素所决定的量。
货币供给量既是内生变量,也是外生变量。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
主要是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回本章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至下节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
1.货币供给的涵义
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 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 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几点说明:
(1)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 ,决定其大小的是银行信贷 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