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常州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常州金坛访仙路东侧MS040211C01地块、MS040212C02地块、MS040203D01

常州金坛访仙路东侧MS040211C01地块、MS040212C02地块、MS040203D01

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生活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 成。城市干路(包括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形成“道路成网,快速成系, 内外成环,多向放射”的网络结构。规划道路网密度为6~7km/km2,其中干 路网密度为3km/km2,干路间距0.4~0.6公里,支路网密度为3~4km/km2。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级配比为1:2:3:7。
地块编号:201723-02
1
周边配套
地块3公里范围内,大小型商业配套、医疗配套教育配套都比较紧缺,地块地处新浮山水库,周边区域带开发,商 业配套有待加强。
彭城庙站台 志气桥 致和站台 茅山银发大学 致和便利店有茅山银发大学、金坛区东进小 学,学校较少。 医疗配套:地块3公里范围内无医 院,离项目最近茅山地区人民医院 花山分院、金坛市茅山地区人民医 院、薛埠中心卫生院也将近5.4公 里。大型医疗配套稀缺。 商业配套:地块3公里范围内,无 大小型商场,茅山老铺便利店、致 和商店等,东进南百货商店距离项 目较远,区域内无商业氛围。
茅山老铺便利店 东方盐城湖景区站台
金坛东进小学
交通配套:地块3公里范围内东方 盐湖城景区、致和、志气桥、新 山、彭城庙等公交站点,出行较为 方便
基础经济指标
地块定义为商住和纯住宅用地,土地挂牌面积36.61万方,挂牌起始价2.91亿元,挂牌计容面43.93万方。起始楼 面价约为662.42元/㎡。
编号 2017-23-01 2017-23-02 土地位置 土地面积 (m2) 57316 109830 89976 42012 66936 土地用途 住宅 商住 商住 住宅 住宅 规划指标要求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地率(%) 绿化率≤30 绿化率≤30 绿化率≤30 绿化率≤30 绿化率≤30 出让 年限 (年) 70 70 70 70 70 保证金 (万元) 4482.1 8751.3 7169.3 3340 5321.4 起始价 (万元) 4482.1 8751.3 7169.3 3340 5321.4 增价规则 及幅度 50 (万元) 50 (万元) 50 (万元) 50 (万元) 50 (万元)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常州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以期更好地了解常州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总体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宏观布局和指导性文件。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可以有效地统筹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1. 城市功能定位的明确。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明确了城市的功能定位,将常州定位为江苏省的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节点。

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等目标,为常州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 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规划提出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利用和建设布局,实现城市功能的集约化和多样化。

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加强城市绿地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的要求,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环境质量。

3.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规划提出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包括交通、水利、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燃气、热力、污水处理等方面。

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功能效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规划提出了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目标,通过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要求,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常州城市形态结构发展

常州城市形态结构发展
如今,常州已然成为“中国的奥兰多”, 这座拥有“环球恐龙城”、“环球动漫嬉戏 谷”、“春秋淹城乐园”、“中华孝道园”、 “东方盐湖城”、“托马斯主题乐园”以及 “月星环球港”七大主题公园的乐园之都,正 用他蓬勃的生机和持之以恒的创新,去迎接新 的挑战。
常州主题乐园
13
· 3.3 各类新城规划
2012年底,常州城镇化率达66.2%,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7位。
水运航道,形成以长江、京杭大运河 等国家水运主航道为骨架,常州港为主枢 纽的“三纵两横一港”的水运主航道网络, 实现内河航道网络化。
常州市路网格局图
8
· 2.2 轨道交通
地铁时代的到来,将实现城市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引导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 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批准
常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图 9
· 2.3 快速公交
2011年,常州成为全国大陆城市中第一个实现公交车100%空调化的城市,票价均一元,刷卡6毛。
2008年元旦,常州快速公交(BRT)1号线 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全国第三条、江苏第一条 快速公交项目。在2010年4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 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上,常州BRT一号线 成为迄今为止首个获得“詹天佑奖”的公共交 通项目。
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8 年)》,常州市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第4个 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也是2011年全 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大检查以来第一个获批建 设的城市。
常州市规划203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6条 线路组成,总长约208公里,设车站85座,其中 换乘车站8座,核心区线网密度1.12 公里/平方 公里,中心城区线网密度0.19公里/平方公里。 经过一年半的地质勘查和管线迁移,2014年年 初,地铁工程建设正式开工,目标至2019年底, 城区首先将建成轨交1、2号线。

城市规划知识竞赛100题

城市规划知识竞赛100题

城市规划知识竞赛100题城市规划100题知识竞赛及答案1、围绕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总任务、总要求,在新一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常州城市发展目标为(C)(1)、现代制造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经济强市(2)、历史文脉彰显、现代科教先进的文化名市(3)、连东接西、承南启北的区域性枢纽城市(4)、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A.(1)、(2)B.(1)、(2)、(3)C.(1)、(2)、(3)(4)2、新一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常州市的城市性质是(B)(1)、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2)、现代制造业基地(3)、文化旅游名城(4)、港口城市A.(1)、(2)B.(1)、(2)、(3)C.(1)、(2)、(3)、(4)3、新一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常州主城区空间发展方向为(C)拓展东西,提升中心拓展南北,提高中心拓展南北,提升中心4、新一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A)A.2004~2020年 B.2004~2010年 C.2005~2020年5、新一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为(B)A.700平方公里 B.1864平方公里 C.4375平方公里6、按照常州市区的人口规模,常州市属于(A)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7、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实行(B)。

A.中央统一分级B.分级体制C.等级体制8、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A)批准。

A.国务院 B.江苏省人民政府 C. 常州市人民政府9、详细规划由(B)审批。

A.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C.省人民政府10、城市性质是由城市的(C)决定的。

A.城市主导产业B.城市的职能C.城市的主导职能11、我国城市按性质分有(B)类型。

A.工业城市、农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县城B.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C.工业城市、农业城市、中心城市、县城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城市用地按(A)进行划分和归类。

常州发展规划2015-2030

常州发展规划2015-2030

常州发展规划2015-2030《规划》指出,常州将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不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依托轨道交通、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创新驱动和城市转型。

同时,发挥传统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上,优化提升“水城交融、江南宜居”的特色功能;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让幸福指数更高;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实现新突破。

一、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层次。

强化产业集聚功能,构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金属制品、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集群。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协同发展,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设计走在全国前列。

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

发挥现有产业基础能力,积极培育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金融、商业贸易、旅游、教育娱乐、健康管理等产业高端公共服务平台。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消费升级;提升服务型制造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运营管理。

二、优化城市功能,优化提升“水城交融、江南宜居”的特色功能加强城乡融合,以特色引领城市化进程,在现代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中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以水为媒,以生态优先打造水城一体空间格局。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建设海绵城市,优化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与综合环境。

以历史文化为魂,构建文化名城、山水名都和生态名园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格局,推动区域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品牌化提升和融合化发展。

打造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服务业转移。

深入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体系。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 (4)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城镇体系 (8)第二节空间管制与协调 (11)第三节交通网络布局 (14)第四节产业发展规划 (15)第五节风景旅游规划 (16)第六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18)第七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9)第四章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 (23)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23)第二节市区用地布局结构 (23)第三节市区四区划定 (25)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 (26)第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29)第一节居住用地 (29)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30)第三节工业用地 (34)第四节仓储用地 (36)第五节城市设计引导 (37)第六节地下空间布局规划 (41)第七节旧区更新 (41)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43)第一节对外交通 (44)第二节市域交通 (49)第三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 (50)第四节公共交通 (54)第五节城市停车设施 (57)第六节城市交通发展对策 (58)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59)第一节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59)第二节城市水系规划 (64)第三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6)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71)第一节保护目标与体系 (71)第二节历史城区 (71)第三节古镇古村落 (73)第四节历史文化街区 (73)第五节文物古迹 (75)第六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76)第九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77)第一节城市供水 (78)第二节污水处理 (80)第三节雨水排放 (84)第四节燃气 (85)第五节供电 (86)第六节供热 (88)第七节邮政 (90)第八节电信 (91)第九节广播电视 (92)第十节信息化建设 (94)第十一节环境卫生设施 (95)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98)第一节防洪除涝 (98)第二节消防 (101)第三节人防 (102)第四节抗震防灾 (104)第五节地质灾害防治 (106)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07)第一节目标与重点 (107)第二节城市规模与建设用地布局 (109)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10)第四节交通发展 (112)第五节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旅游 (115)第六节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 (116)第七节城市基础设施 (118)第八节防灾工程建设 (120)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 (121)第十三章附则 (123)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背景《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常州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形势与任务 (6)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调控指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6)第五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23)第六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9)第七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34)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40)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与控制 (44)第十章区(市)土地利用调控 (49)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54)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9)第十三章附则 (63)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常州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常州市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常州市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二条常州市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各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1.法律依据(1)《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2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2.相关文件(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004 ] 28号)(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4)《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 196号)(5)《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 2008 ] 3 号)(6)《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 138号)(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发[ 2009 ]43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 51号)(9)《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10)《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0-2009)(11)《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2010)3.相关规划(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2)《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6)《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7)其他相关规划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坚持从常州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统筹安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综合产出效益,稳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常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常州市《城市规划法》实施细则

常州市《城市规划法》实施细则

常州市《城市规划法》实施细则一、总则常州市《城市规划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常州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规范和引导常州市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保障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规划范围《实施细则》适用于常州市的城市规划工作,包括各类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等环节。

三、规划编制要求1.确定规划编制的主体责任。

各区县、开发区、市直管单位和市级部门要明确规划编制的主体责任,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

2.进行前期调研和数据收集。

在规划编制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严格遵守规划编制程序。

规划编制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包括规划范围确定、规划目标制定、方案设计、方案评审和公示等环节。

4.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意见。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以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四、规划审批要求1.建立规划审批机制。

常州市规划审批机构要明确规划审批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规划审批的程序和工作流程。

2.加强规划审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规划审批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提高规划审批的效率和质量。

规划审批要注重效率,合理安排审批时间,并加强对规划编制过程和结果的审核,确保规划的质量和可行性。

五、规划实施要求1.加强规划与土地利用的衔接。

规划实施必须与土地利用紧密衔接,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和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2.推动规划实施的落地。

规划实施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规划的具体落地,包括加强项目推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3.持续监测和评估规划实施效果。

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六、规划监督要求1.加强规划监督的组织和管理。

规划监督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加强对规划监督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2.强化规划监督的手段和方法。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简介常州高铁新城是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个新型城市规划项目,该项目的核心是以高铁交通为主导,打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新城。

本文将对常州高铁新城的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 规划背景随着高铁交通的快速发展,常州市决定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打造一个以高铁为中心的新兴城市。

通过规划和建设,常州高铁新城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现代化城市。

2. 总体规划常州高铁新城的总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新城将修建新的高铁客运站,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

同时,还将建设一系列的地铁线路,以满足新城居民的出行需求。

此外,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也将得到重点建设和改造,以确保城市的高效运转。

2.2 产业布局常州高铁新城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大量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新城还将建设多个现代化工业园区,以支持制造业的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新城将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新城将建设多个宜居的居住区,提供各种类型的住房,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居住区将配备现代化的社区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2.4 公共空间设计为了提升城市的居住环境和品质,新城将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建设。

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将成为城市的绿色休闲空间,提供丰富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此外,新城还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生态。

3. 实施计划为了保证常州高铁新城规划的顺利实施,制定了以下的实施计划:3.1 项目前期调研和论证在正式启动规划实施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

该工作将包括市场调研、交通状况调查、环境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3.2 规划编制和修订根据前期调研和论证的结果,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规划编制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交通布局、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3.3 建设和投资规划方案通过审批后,可按照实施计划逐步进行建设和投资。

常州城市规划简介

常州城市规划简介

5、市域基础设施统筹
污水处理 常州市区:重点建设江边污水处 理厂(60万吨/日) ,保留城北污水处 理厂,扩建戚墅堰、牛塘、武南、湟 里、横山桥、横林、漕桥等城镇污水 处理厂;
牛塘污水处理厂
江边污水处理厂
城北污水处理厂
戚墅堰污水处理厂
金坛市:污水处理划分为7大系
统共7座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一、第 二、儒林、薛埠、直溪、指前污水处 理厂,新建朱林污水处理厂; 溧阳市:污水处理划分为4大系 统共5座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二污水 处理厂,新建花园、社渚、南渡污水
芜太运河
3、市域风景旅游规划
六处重点景区为:
天宁风景名胜旅游区
环球恐龙城现代休闲旅游区 淹城遗址公园和西太湖风景旅游度假区 常州环太湖湾旅游度假区
小黄山旅游度假区
市区游憩商务区
环球恐龙城现代 休闲旅游区 芳茂山 风景区
茅山旅游度假区
金坛城南旅游区 洮湖(长荡湖)旅 游区 溧阳历史文化 旅游区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
(实线为已建,虚线为未建。)
长深高速
常溧高速
沪宜高速
常泰高速
扬溧高速
“三纵两横一港”的水运主航道网络 “三纵”:锡溧漕河 德胜河接常宜运河 丹金溧漕河 “两横”:京杭大运河 芜太运河
京杭大运河
“一港”:长江常州港,国家一类
对外开放口岸。
丹金溧漕河
锡溧漕河 德胜河接常宜运河
航空港 按4E级标准规划建设。
(3)行政区划对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的影响
年份 市区范围 区划调整 发展方向及空间结构 市区范围 空间结构
市区设武进 市以及天宁、 钟楼、戚墅 ①武进撤县建市; 堰、郊区4个 1995 市辖区,市 ②将原武进县的龙虎塘镇、新桥镇、 年 区面积由190 百丈乡、圩塘镇划入常州市郊区管辖 平方公里扩 展为280平方 公里。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的范围规划范围为常州市行政辖区,包括武进、金坛、溧阳三辖市和郊区、戚区、新区、天宁、钟楼五城区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4372平方公里。

第2条本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本行政辖区内涉及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含农业用地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等),在用地控制指标、空间布局、规模等与本规划应互相一致。

各项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规模和指标。

第3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和指导思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坚持从实现《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期目标》出发,进一步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对土地实行用途管制制度,做好与城市建设、“两区”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划的衔接。

把保护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作为重点,在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业用地,努力促使土地利用方式由需求决定供给向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转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第4条修编规划的原则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第5条规划期限以1996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年。

其中,1997~2000年为近期,2001~2010年为远期。

第6条本规划采用的基础资料(1)常州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2)常州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第7条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市1996年土地总面积为43.72万公顷(655.80万亩)。

常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常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常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常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1.引言1.1.背景在当前数字化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高效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

1.2.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常州市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以引领常州市在数字化时代的城市发展方向,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2.规划目标2.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信息网络覆盖率,加强城市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2.政务服务提升通过推进政务信息化改革,建设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2.3.公共安全保障建立智慧城市综合安防系统,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监控和预警能力,提升城市治安管理水平,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2.4.环境资源优化利用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能源、水资源、交通等环境资源的优化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2.5.居民生活智慧化提供便利的智慧生活服务,如智能停车、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3.发展规划3.1.基础设施建设规划3.1.1.加强城市的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带宽,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存储。

3.1.2.建设智能化的公共设施,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场等,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效率。

3.1.3.推进智慧能源建设,建立智能供电系统和智能能源管理平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1.4.建设智能化的医疗设施,推进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服务,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3.2.政务信息化改革规划3.2.1.建设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3.2.2.推动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提高政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2.3.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第1篇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铁新城作为城市拓展的新空间,已成为各地区关注的焦点。

常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高铁新城的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规划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常州高铁新城的区位优势,打造一个具有产业集聚、生态宜居、交通便捷、文化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现代化新城。

二、规划目标1.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打造生态宜居的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3. 优化交通网络,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4. 弘扬地方文化,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1. 规划范围:常州高铁新城规划范围北至新龙路,南至沪宁高速,西至新闸路,东至青洋路,总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

2. 规划期限:2021年至2035年。

四、规划内容1. 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定位: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产业布局:构建“一心两轴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心:高铁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办公等高端服务业。

两轴:分别为沿新龙路和沪宁高速的产业发展轴,串联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发展带。

三区:分别为高端装备制造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态居住区。

2. 空间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规划:结合生态宜居理念,规划居住用地占比约为40%,重点布局在新城南部和东部地区。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占比约为20%,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3)绿地系统规划:构建“一心、两带、多园”的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一心:高铁新城生态绿心,重点打造生态公园。

两带:分别为沿新龙路和沪宁高速的生态绿带,形成绿色廊道。

多园:规划多个社区公园,满足居民日常休闲需求。

3. 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完善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交通网络。

(2)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覆盖率,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最新常州东部新城规划方案 (2)

最新常州东部新城规划方案 (2)

最新常州东部新城规划方案1. 背景介绍江苏省常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长江三角洲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经过多年城市化建设,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城市品质,常州市政府近日公布了东部新城规划方案。

2. 规划目标东部新城位于常州市东北部,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其总体规划目标是:构建一个功能完整、产城融合、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2.1. 空间布局东部新城将继续坚持“宜业宜居、宜商宜旅”的城市发展理念,通过提高产业集聚力和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空间布局质量。

规划中,新城区将被划分为五个功能区:产业发展区、文化体育区、居住区、商业服务区和生态保护区,这将有助于提升新城的功能和效能。

2.2. 产业发展规划中,东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千灯湖地区被规划成产业发展区,而东北部的工业聚集区将逐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

新城区还将进一步推进“城市智慧化”,打造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项目。

2.3. 水网建设规划中强调了水网建设的重要性,将在新城区内打造一条主干水网,形成河系相连、水质清新的生态湿地。

外围水网则将通过疏浚、治理等措施,将原有河道进行修建并美化,形成生态绿化带。

2.4. 环境保护新城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被纳入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推进绿色发展,净化城市环境,提升生态质量。

规划中将重点推进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废水治理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监管效能。

3. 未来展望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东部新城规划方案的推出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新城区的建设将有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常州市建设更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都市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常州东部新城将成为一个先进、宜居、环保、适合居住和发展的城市范本。

4. 结论通过本文对于最新常州东部新城规划方案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新城区的规划和发展将为城市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变革。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纲要编制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纲要编制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纲要编制征集意见摘要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公室二00三年五月十二日编者按:为了广泛吸收市民对《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纲要》意见,曾于2003年3月10日分别在《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刊载意见征集。

二个多月来,广大市民踊跃参加《意见征集》,收到回函二百余封,参加意见征集活动的有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农民、中学生、退休职工,残疾人等等,他们投入了很多精力,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由于篇幅原因,我们将征集意见中选择题产意见归纳和摘要如下:1.大多人认为,我们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表达非常确切。

也有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滨江临湖不够确切。

2.许多人认为城市未来功能表述非常确切,部分人认为表述不够确切,并提出自己的表述:把常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制造业发达的国际名都”(张育捷,青山路小营盘65号)。

3.发展成5万人的重点中心镇,一些同志提出了卜弋、夏溪、焦溪等等。

4.应打通的“丁”字形道路,提出了迎宾路、横兴路、工舍路、光华路、北环路、北太平桥路、陈渡南路、晋陵路直通312国道、延陵西路向西延伸等等。

5.应拓宽的道路有:浦南路、常戚路、晋陵中路、永宁地道、常焦地道、会馆滨路、青龙路、紫云路、丽华南路、吊桥路、新常北路等等。

6.应搬迁工厂有:上海华源东方印染分公司、黑牡丹集团和平路厂址、帆布厂、红星布厂、常州化工厂、青山路光明塑料厂、延陵路金属工艺美术厂、常柴厂、齿轮厂、星球公司、国光电子公司、常州有机化工厂、铸钢厂、滚针轴承厂、常州农药厂、武进农药厂、大成棉纺公司、巾被总厂等等,应从现址搬迁。

为了充分表述应征者的意见,我们将有代表性的意见摘要如下:任人慧(国家开发银行杭州分行)1.建设轨道交通,一要有建设资金,二要有客流量。

我相信常州有资金实力,但客流量情况不容乐观。

常州流动人口相对较少,目前地面交通并不十分拥护。

据报道:世界和城市的地铁除香港外,一般均出现亏损。

常州市新北区2024年城乡建设项目规划及方案

常州市新北区2024年城乡建设项目规划及方案

常州市新北区2024年城乡建设项目规划及方案一、项目背景新北区作为常州市的重要板块,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

然而,城乡建设的步伐并不平衡,一些乡村地区仍需加大投入。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我们制定了这份2024年城乡建设项目规划及方案。

二、项目目标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2.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项目规划1.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建设:完善农村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农村居民出行便利。

(2)供水供电:确保农村供水供电稳定,提高覆盖率,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求。

(3)通讯网络:加快农村通讯网络建设,提升网络速度,助力农村信息化发展。

2.产业发展(1)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2)乡村旅游业:发挥乡村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3)文化产业: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3.生态环境保护(1)植树造林: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2)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质达标,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3)垃圾分类处理:推广垃圾分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

4.公共服务水平(1)教育: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医疗: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居民健康。

(3)文化娱乐:丰富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四、项目实施1.组织领导:成立城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项目协调。

2.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确保项目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项目成效1.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77
第一节城市供水78
第二节污水处理80
第三节雨水排放84
第四节燃气85
第五节供电86
第六节供热88
第七节邮政90
第八节电信91
第九节广播电视92
第十节信息化建设94
第十一节环境卫生设施95
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98
第一节防洪除涝98
第二节消防101
第三节人防102
第四节抗震防灾104
第4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
远期为2016~2020年。
第5条规划层次和规划区
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市域、市区、中心城区。
市域:指常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含金坛市、溧阳市和市区五区),面积4385平方公里。
市区:指常州市区范围(含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区),面积1872平方公里,为规划区范围。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背景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适应城乡统筹的发展需要,适应常州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发展要求,常州市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常州城乡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
3.市区一、二、三产构成:2015年为1:49:50;2020年为1:47:52。
第10条生活水平目标
1.人均收入:全市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5%,2020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达4.0万元/人;2020年达8.0万元/人。
8.相关规划的协调:《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送审稿)等规划。
第3条指导思想
1.坚持规划的超前性。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从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研究常州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
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从常州的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出发,科学确定常州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3.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重视区域协调,谋求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视与各辖市资源的整合,谋求共同繁荣;重视远近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和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的协调整合。
中心城区:市区内的城市建设集中连绵区,面积约700平方公里。
第6条本规划区范围内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7条本规划由常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发展目标
第8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围绕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总任务、总要求,常州城市发展总目标为:
先进制造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经济强市;
历史文脉彰显、现代科教先进的文化名市;
连东接西、承南启北的区域性枢纽城市;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
第9条经济发展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全市5500亿元,市区4100亿元;2020年全市9000亿元,市区6800亿元。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全市10万元/人,市区11万元/人;2020年全市15万元/人,市区17万元/人。
4.融贯生态城市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建设生态市的目标,确立各类区域的生态管治要求,落实节能减排措施,谋求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宜人的人居环境。
5.融贯特色城市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从常州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努力塑造富有常州特色的城市形象。
6.融贯经营城市理念。贯彻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原则,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布局用地,优化建设时序,谋求集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26
第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29
第一节居住用地29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30
第三节工业用地34
第四节仓储用地36
第五节城市设计引导37
第六节地下空间布局规划41
第七节旧区更新41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43
第一节对外交通44
第二节市域交通49
第三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50
第四节公共交通54
第五节城市停车设施57
第六节城市交通发展对策58
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59
第一节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59
第二节城市水系规划64
第三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6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71
第一节保护目标与体系71
第二节历史城区71
第三节古镇古村落73
第四节历史文化街区73
第五节文物古迹75
第六节非物质文化遗产76
第2条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46号令);
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
5.《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
6.相关区域性专业规划;
7.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发展目标4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8
第一节城镇体系8
第二节空间管制与协调11
第三节交通网络布局14
第四节产业发展规划15
第五节风景旅游规划16
第六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18
第七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19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23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23
第二节市区用地布局结构23
第三节市区四区划定25
2.恩格尔系数:市区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015年≤32%;2020年≤25%。
3.信息化普及程度:市区居民2015年每百户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达400部,2020年保持在400部以上;2015年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达85台,2020年达户均一台。
4.居住水平:中心城区2015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3平方米,成套率达95%;202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5平方米,成套率达98%。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本年度住宅开发建设总量的10%;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屋的住宅项目,配建比例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5%。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应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第五节地质灾害防治106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107
第一节目标与重点107
第二节城市规模与建设用地布局109
第三节公共服Βιβλιοθήκη 设施建设110第四节交通发展112
第五节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旅游115
第六节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116
第七节城市基础设施118
第八节防灾工程建设120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121
第十三章附则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