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理

合集下载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2011010班姓名:李松青学号:201101014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功能是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使GIS超越一般空间数据库、信息系统和地图制图系统,不仅能进行海量空间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关系和趋势,挖掘出对科学决策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从而解决复杂的地学应用问题,进行地学综合研究。

以下是对本册内容的总结:第一章地理空间数据源分析与GIS本章简要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领域,探讨了GIS 环境下空间分析的基本框架。

1.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1.1数量地理学讲述了数量地理学的发展、与传统地理学的比较及其地理分析模拟方法(地理系统分析,随机数学方法,地理系统数学模拟)。

1.2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介绍了GIS的概念与功能1.3 地理计算介绍了地理计算的概念与地理计算的模型和方法2.地理空间数据挖掘2.1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概述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概念、发展及其体系结构2.2 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介绍了数据立方体的基本思想与数据立方体概念所涉及的维度类型(非空间维度,空间-非空间维度,空间-空间维度),度量值(数值度量,空间度量)和成员属性2.3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介绍了OLAP概念以及与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的关系。

2.4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典型方法地理空间数据挖掘主要方法有:地理空间统计方法,地理空间聚类方法,地理空间关联分析,地理空间分类与预测分析,异常值分析3.GIS环境下的空间分析3.1 空间分析概念介绍了空间分析的概念与本质特征,空间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目标3.2 空间分析的萌芽与发展介绍了空间分析的发展过程3.3 GIS与空间分析介绍了GIS与空间分析的关系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未能大量引入专业空间分析模块的原因。

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空间分析——第六章_空间数据的量算及统计分析方法0

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空间分析——第六章_空间数据的量算及统计分析方法0

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空间分析——第六章_空间数据的量算及统计分析方法0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 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GIS的空间分析是指对地理数据进行计量和统计分析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GIS中空间数据的量算及统计分析方法。

一、空间数据的量算方法1.面积量算:面积量算是对地理空间对象的面积进行计算的方法。

常见的面积量算方法有几何方法、计算公式等。

在GIS中,可以通过点、线、面等要素的矢量数据来计算其面积。

2.距离量算:距离量算是对地理空间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的方法。

常见的距离量算方法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最短路径距离等。

在GIS中,可以通过点、线、面等要素的矢量数据来计算其之间的距离。

3.方位角量算:方位角量算是对地理空间对象之间的方向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常见的方位角量算方法有方位角计算公式等。

在GIS中,可以通过点、线要素的矢量数据来计算其之间的方位角。

二、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1.面状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面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研究地理空间对象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和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面状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面积统计分析、面积比例统计分析、分区统计分析等。

2.点状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点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研究地理空间对象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情况和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点状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点密度统计分析、距离统计分析、聚类统计分析等。

3.线状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线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研究地理空间对象在空间路径上的分布情况和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线状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长度统计分析、方向统计分析、曲率统计分析等。

三、GIS空间分析的应用场景1.环境保护:通过对空间数据的量算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环境状况和监测环境污染等问题。

2.城市规划:通过对地理空间对象的量算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城市土地利用情况、交通网络等,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6章 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6章 空间分析

i
其中,Wi为第i个离散目标物权重,Xi,Yi为第i个离散目标物的坐
标。
质心量测经常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和市场区位选择,还可以跟踪某些
地理分布的变化,如人口变迁,土地类型变化等。
距离量算
“距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概念,它描述了两个事物或 实体之间的远近程度。最常用的距离概念是欧氏距离,无论是矢量结构, 还是栅格结构都很容易实现。
是针对矢量数据结构,或者是针对栅格数据结构的空间数据。
线的长度计算
线状地物对象最基本的形态参数之一是长度。
在矢量数据结构下,线表示为点对坐标(X,Y)或(X,Y,Z)的序
列,在不考虑比例尺情况下,线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n1
L
X i1 X i
2
Yi1 Yi
2
Zi1 Zi
2
1 2
ArcGis地理处理工具
1)局部工具集 局部工具可以将输出栅格中 各个像元位置上的值作为所有输入 项在同一位置上的值的函数进行计 算。 通过局部工具,您可以合并 输入栅格,计算输入栅格上的统计 数据,还可以根据多个输入栅格上 各个像元的值,为输出栅格上的每 个像元设定一个评估标准。
像元统计
合并 等于频数 大于频数 最高位置 小于频数 最低位置 频数取值
、右多边形是哪些。 ⑤ 线线查询,如与某条河流相连的支流有哪些,某条道路跨过哪些
河流。 ⑥ 线点查询,如某条道路上有哪些桥梁,某条输电线上有哪些变电
站。 ⑦ 点面查询,如某个点落在哪个多边形内。
⑧ 点线查询,如某个结点由哪些线相交而成。
2) 空间量算
空间信息的自动化量算是地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重要功 能,也是进行空间分析的定量化基础。其中的主要量算有: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技术,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而空间分析则是GI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的获取是空间分析的基础。

通过卫星遥感、GPS定位、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取到大量的空间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图、遥感影像、地形图、矢量数据等。

在数据获取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融合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存储和管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传统的GIS系统采用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如Oracle Spatial、PostGIS等。

而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云GIS和分布式GIS成为了新的趋势,可以实现对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三、空间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规律。

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插值、空间关联、空间聚类、空间回归等。

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结合统计分析、模型建立等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空间分析的应用领域空间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确定最佳用地布局、交通规划等。

在环境保护中,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评估生态环境的状况、预测自然灾害等。

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农田利用方式、农作物种植布局等。

在交通运输中,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优化路网规划、交通流量预测等。

在商业领域,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商铺位置、市场分布等。

五、空间分析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尽管空间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2

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2
4 2 1 3 5
(1) 点的缓冲区
(2) 线的建立 一是基于点要素的缓冲区,是以点实体 为圆心,以测定的距离为半径绘圆,这个圆 形区域即为缓冲区。 二是基于线要素的缓冲区,通常是以线为 中心轴线,距中心轴线一定距离的平行条带 多边形; 三是基于面要素多边形边界的缓冲区,向 外或向内扩展一定距离以生成新的多边形。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
二、GIS模型化的一般方法 分析模型按建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1)概念 模型:又称为逻辑模型,主要指通过观察、总结、 提炼而得到的文字描述或逻辑表达式,常由此构 成专家系统的知识库。 2)数学模型:又称为理论模型,是应用数学分析方 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反映地理过程本质的物理 规律,如区位模型就是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很有 价值的理论模型。 3)统计模型,包括经验模型,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 和大量观察实验得到的定量模型。
圆形窗口
环形窗口
扇形窗口
第三节 矢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与栅格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相比,矢量数据一 般不存在模式化的分析处理方法,而表现 为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一、包含分析 确定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即矢 量点、线、面之间是否存在在空间位置上 的联系。
第三节 矢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 1、概念:缓冲区就是根据点、线、面地理实体,建 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扩展距离图。缓冲区实 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多边形区域,它的形态和位置与 原来因素有关。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
GIS分析建模可采用如下步骤: (1)系统描述与数据分析; (2)理论推导 ; (3)简化表达; (4)参数确定; (5)分析模型建立。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
四、空间分析的步骤 1. 建立分析的目的和标准 2. 准备空间操作的数据 3. 进行空间分析操作 4. 结合分析的目的和任务,对获得的新空间 数据进行分析 5. 结果评价和解释 6. 产生最终的结果图和报表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08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08空间分析

地理学中的第一条法则,任何事物都与其它事情相关,但是距离近的事物比距离远的关系更大。

Waldo Tobler第八章空间分析导读:空间分析源于60年代地理和区域科学的计量革命,在开始阶段,主要是应用定量(主要是统计)分析手段用于分析点、线、面的空间分布模式。

后来更多的是强调地理空间本身的特征、空间决策过程和复杂空间系统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

实际上自有地图以来,人们就始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类型的空间分析。

如在地图上量测地理要素之间的距离、方位、面积,乃至利用地图进行战术研究和战略决策等,都是人们利用地图进行空间分析的实例,而后者实质上已属较高层次上的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了多学科的最新技术,如关系数据库管理,高效图形算法,插值,区划和网络分析,为空间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得过去复杂困难的高级空间分析任务变得简单易行。

目前绝大多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都有空间分析功能。

空间分析早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特有的对地理信息(特别是隐含信息)的提取、表现和传输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征。

空间分析是对分析空间数据有关技术的统称。

根据作用的数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1)基于空间图形数据的分析运算;(2)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数据运算;(3)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联合运算。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其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人们所涉及到地理空间的实际问题,提取和传输地理空间信息,特别是隐含信息,以辅助决策。

本章介绍GIS中实现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包括空间查询与量算,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路径分析、空间插值、统计分类分析等,并描述了相关的算法,以及其中的计算公式。

1.空间查询与量算查询和定位空间对象,并对空间对象进行量算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它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高层次分析的基础。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为进行高层次分析,往往需要查询定位空间对象,并用一些简单的量测值对地理分布或现象进行描述,如长度,面积,距离,形状等。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空间可视化的系统。

GIS空间分析是GIS系统中最核心和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基于地理空间数据,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GIS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一、GIS空间分析的原理GIS空间分析的原理包括空间对象和空间关系。

1. 空间对象在GIS中,地理空间数据可以表示为不同的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等。

每个空间对象都有其特定的几何形状和属性信息。

2. 空间关系空间关系指的是空间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空间关系有邻接关系、包含关系、重叠关系等。

空间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空间插值和空间模型等。

1. 空间查询空间查询是根据特定的空间条件,在地理空间数据集中提取与条件匹配的数据信息。

常见的空间查询操作有点查询、线查询和面查询等。

2. 空间统计空间统计是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规律。

常见的空间统计方法有点密度分析、热力图和聚类分析等。

3. 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通过已知的有限样本点,推算未知位置处的属性值。

常见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和样条插值法等。

4. 空间模型空间模型是对地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建模和模拟,从而预测和分析未来的空间变化。

常见的空间模型有流域模型、土地利用模型和城市增长模型等。

三、GIS空间分析的应用GIS空间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管理和风险评估等。

1. 城市规划GIS空间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分析和评估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最优用地布局和交通规划。

2. 环境保护GIS空间分析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分析污染源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五章 空间分析与建模5.2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五章 空间分析与建模5.2
(1)每个区域单元的LISA,是描述该区域单元周围 显著的相似值区域单元之间空间集聚程度的指标;
(2)所有区域单元LISA的总和与全局的空间联系指 标成比例。
星蓝海学习网
LISA包括局部Moran指数(local Moran index) 和局部Geary指数(local Geary index),下面重 点介绍和讨论局部Moran指数。
i
j
星蓝海学习网
✓对统计量的检验与局部Moran指数相似,其检验值为
Z
Gi ) VAR(Gi )
✓显著的正值表示在该区域单元周围,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趋 于空间集聚,而显著的负值表示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趋于空 间集聚,与Moran指数只能发现相似值(正关联)或非相似性 观测值(负关联)的空间集聚模式相比,具有能够探测出区域 单元属于高值集聚还是低值集聚的空间分布模式。
为什么要用空间统计分析?
✓空间统计分析,其核心就是认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 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通过空间位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 关系。
✓空间统计分析的任务,就是运用有关统计方法,建立空间统计模 型,从凌乱的数据中挖掘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变异规律。
星蓝海学习网
为什么要用空间统计分析?
空间数据分析与传统统计分析主要有两大差异:
Tobler, W. R. (1970). "A computer movie simulating urban growth in the Detroit region". Economic Geography, 46(2): 234-240.
Waldo Tobler(born in 1930) receiving a plaque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geography. On the event of his November 2000 birthday.

gis与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与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与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技术和工具,用于收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空间分析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地理空间特征和关联关系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GIS与空间分析的原理和常用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与挑战。

一、GIS的基本原理GIS的基本原理是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进行关联,通过空间参考和属性链接来实现地理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地理空间信息可以是点、线、面等地理实体,属性数据则包括这些地理实体所具有的属性信息,如名称、面积、人口等。

GIS根据地理实体的属性数据和空间坐标,将其存储为地理特征,通过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等方法来实现对地理实体的查询和分析。

二、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1. 空间查询空间查询是GIS中最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之一,它可以根据空间位置和属性属性对地理实体进行查找和分析。

常见的空间查询方法有点查询、线查询和面查询等。

通过空间查询,可以找出特定地区的地理实体,并进行相关的空间分析。

2. 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一种通过已知的空间点数据来估计未知位置上的值的方法。

常见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法(IDW)、克里金插值法等。

空间插值可以用来推测地理空间的连续性属性,如温度、降雨量等。

3. 空间连接空间连接是指通过地理空间位置的关联,将不同数据集中的相关要素连接起来,以实现地理实体之间的关联分析。

常见的空间连接方法有点点连接、点线连接和面面连接等。

空间连接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地理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如道路和学校的连接关系等。

4. 空间缓冲区分析空间缓冲区分析是通过在地理实体周围创建缓冲区,来研究缓冲区内的空间特征和关联关系。

常见的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有单一缓冲区分析、多重缓冲区分析等。

空间缓冲区分析可以用于研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问题。

第六章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六章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一节GIS空间分析模型一、地学模型概述地理信息系统以数字世界表示自然世界,具有完备的空间特性,可以存储和处理不同地理发展时期的大量地理数据、并具有极强的空间系统综合分析能力,是地理分析的有力工具。

因此,地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完成管理大量复杂的地理数据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要完成地理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的任务,必须发展广泛的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分析模型,这是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实用的关键。

所谓模型,就是将系统的各个要素,通过适当的筛选,用一定的表现规则所描写出来的简明映像。

模型通常表达了某个系统的发展过程或发展结果。

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地理系统各地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客观规律信息的语言的或数学的或其他表达形式,通常反映了地学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或结果。

地学模型也称为专题分析模型。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说,专题分析模型是根据关于目标的知识将系统数据重新组织,得出与目标有关的更为有序的新的数据集合的有关规则和公式。

这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生产和科研的重要手段。

模型化是将主观性的思考,以模型的形式反映出来,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同的体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地学分析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1、逻辑模型:由地理名词和逻辑运算符组成的逻辑表达式表示;2、物理模型:由物理模拟过程表达;3、数学模型:由常数、参数、变量和函数关系等组成的数学表达式表示;4、图像模型:由某种图像或图像运算的集合表达,如各种专题地图。

专题分析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任何地理信息系统都是为一定的应用目的而建立的,必须根据具体需要采用适用的分析模型指导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主要包括:①数据项的选择,数据的范围、精度、量测方法等,如果毫无选择地录入数据,只会使系统增加负担,降低效率,无法突出主要因素,甚至因为数据采集周期过长而失去意义;数据结构应以最好地表示地理现象和易于模型实现为标准;②硬件环境的选择,根据模型的输入、输出和运算方法选择经济实用的硬件支持;③软件功能的选择,根据模型的管理和运行设计适用的软件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技术与效果评估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技术与效果评估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技术与效果评估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于一体的技术系统。

而空间分析技术则是GIS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允许我们从地理上的角度来理解和解决问题,提供了量化、定量、可视化的手段来研究地理现象。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常用技术和效果评估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技术及其效果评估方法。

一、理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技术基于空间数据模型和地理空间分析理论展开。

空间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抽象和描述的方式,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包括面(polygon)模型、线(polyline)模型、点(point)模型等。

地理空间分析理论则主要包括地理位置、空间关系、空间知识等内容,通过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二、常用技术1. 空间查询技术空间查询是GIS中最基本和常用的空间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邻接查询、包含查询、重叠查询等。

邻接查询用于查找与指定对象相邻的对象,包含查询用于查找包含指定对象的对象,重叠查询用于查找与指定对象重叠的对象。

这些查询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和识别符合特定空间条件的地理现象。

2. 空间插值技术空间插值技术常用于补充缺失的空间数据,通过根据已有数据的空间特征进行插值,以推断未采样点的属性值。

常见的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权重插值(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克里金插值(Kriging)等。

利用空间插值技术,我们可以根据有限的采样点数据,区域内的相关性推断整个区域的属性分布情况。

3. 缓冲区分析技术缓冲区分析是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分析技术,它通过指定距离或者邻域条件,将地理对象周围的区域定义为缓冲区。

缓冲区分析常用于评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以及灾害管理等相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缓冲区分析来确定河流的保护带范围,根据不同的需求指定不同的缓冲距离,从而有效保护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地理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功能的软件系统。

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空间分析。

本文将探讨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的关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挑战。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地理数据、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人员组成的综合系统。

它可以收集和管理各种地理数据,包括地图、卫星影像、遥感数据、地理统计数据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输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和分析、数据展示和输出等。

数据输入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包括地理数据的获取和数据格式的转换。

数据管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包括数据的存储、索引、更新和共享等。

数据查询和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它可以通过空间查询、属性查询、地理分析等方法,从海量地理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数据展示和输出可以通过地图制作、图表生成、报告输出等方式呈现地理信息。

二、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帮助人们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趋势和变化趋势。

空间分析主要包括网格分析、缓冲区分析、插值分析、栅格分析、网络分析等。

网格分析是一种基于网格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它将地理现象分割为一个个格网单元,并通过对单元内的属性进行计算和统计,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

缓冲区分析是指在地理空间数据上,以某个点、线或面为中心,创建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缓冲区,并分析缓冲区内的地理现象。

插值分析是通过已有的离散点数据,预测和填补缺失的空间数据,以获得连续和平滑的空间表面。

栅格分析是指将连续的地理现象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并对栅格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

网络分析是指在地理网络上进行路径分析、设施选址等操作,以解决交通、物流等问题。

三、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的价值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管理等。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缓冲区分析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缓冲区分析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缓冲区分析GIS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一种重要功能,它通过利用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与地理位置相关的问题。

其中,缓冲区分析是GIS空间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某一地理要素周围的区域。

缓冲区分析的原理是以给定的地理要素为中心,按照一定的距离或者其他条件,创建一个围绕该要素的区域。

这个区域被称为缓冲区,它可以是一个圆形、多边形或其他形状。

缓冲区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与特定地理要素相关的区域,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

在进行缓冲区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缓冲区的类型:缓冲区可以是固定距离缓冲区,即以固定距离为半径绘制缓冲区;也可以是可变距离缓冲区,即以不同距离为半径绘制缓冲区,根据不同地理要素的属性进行调整。

2. 缓冲区的距离:缓冲区的大小取决于所选定的距离。

距离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特定要素的属性进行变化。

例如,如果我们要分析一条河流的保护区域,可以根据河流的宽度和水质等因素确定缓冲区的距离。

3. 缓冲区的属性:缓冲区可以继承原始地理要素的属性,也可以根据特定需求添加新的属性。

例如,我们可以在缓冲区中添加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属性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4. 缓冲区的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以与其他地理要素进行叠加分析,以识别出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将缓冲区与道路网络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缓冲区内的道路密度。

缓冲区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环境规划: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环境保护区的范围,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2. 城市规划:缓冲区分析可以帮助确定不同用途区域的界限,例如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划分。

3. 灾害管理: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灾害风险区域,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4. 市场分析:缓冲区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商业服务区域的范围,以便合理规划商业设施的布局。

地理信息系统第7讲GIS基本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第7讲GIS基本空间分析
3
地图操作: 融合
消除具有相同属性的多边形边界(数据分类)
1
1
3
4
3
2
1
1
3 4 2
1
4
地图操作: 裁剪
落入裁减区域范围内的输入地图要素
5
地图操作: 合并
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地图拼接成新图
合并
6
叠置分析
叠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提取空间隐含信息 的方法之一。
叠置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 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 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 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8
叠置分析-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点与多边形叠置
点与多边形叠置, 是指一个点图层与一个多边形图 层相叠, 叠置分析的结果往往是将其中一个图层的 属性信息注入到另一个图层中, 然后更新得到的数 据图层;基于新数据图层, 通过属性直接获得点与 多边形叠加所需要的信息。
输出地图包含输入地图相同的点要素, 但点的属性 已为1其落入2 的多+ 边A形的属B性 = 1A 2B
叠置分析-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线与多边形叠置
线与多边形的叠置同点与多边形叠置类似, 线与多 边形的叠加, 指一个线图层与一个多边形图层相叠, 叠置结果通常是将多边形层的属性注入另一个图 层中, 然后更新得到的数据图层;基于新数据图层, 通过属性直接获得线与多边形叠加所需要的信息。
1
+A
B
= 1A 1B
资源分配网络模型由中心点(分配中心)及其状态属性 和网络组成。
分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分配中心向四周输出,另 一种是由四周向中心集中。
网络的应用
最佳选址 : 选址功能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在某一指 定区域内选择设施的最佳位置,它本质上是资源分配分 析的延伸,例如连锁超市、邮筒、消防站、飞机场、仓 库等的最佳位置的确定。

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

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

视觉信息叠加 矢量图层叠加

点与多边形叠加 线与多边形叠加 多边形叠加

栅格图层叠加
空间叠加地学原理


地理学原理 在进行地学综合分析时,有时需 要提取同一地区不同专题的属性。 例如,某地在进行农作物估产时, 需要提取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气 温、降水、日照时间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常常是分布于不同的 专题地图中),然后再应用估产 模型进行分析。 实现方法 传统的透明材料叠加方法 GIS中实现方法

生成缓冲区的 主要目的是为 了进一步进行 空间叠加分析 或图形运算。
网络分析

地学原理 数据结构 基本功能
网络分析地学原理


网络分析是运筹学模型中的一个基本模型,它的根本 目的是研究、筹划一项网络工程如何安排,并使其运 行效果最好,如一定资源的最佳分配,从一地到另一 地的运输费用最低等。其基本思想则在于人类活动总 是趋于按一定目标选择达到最佳效果的空间位置。这 类问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胜枚举。 对地理网络(如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 网线、电力线、电话线、供排水管线等)进行地理分析 和模型化,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网络分析功能的主要目 的。
缓冲区分析应用举例

在进行缓冲区分析时,通常将研究问题抽象为 以下三类因素进行分析

确定主体,表示分析的主要目标 确定客体,表示受到主体影响的地理实体 确定作用条件,表示主体对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 (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等)

线缓冲分析 多重缓冲分析
线缓冲分析
多重缓冲分析
分析讨论
DTM模型的应用

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

空间矢量分析 坡度提取 坡向提取 其他因子的提取

地理学专业优质课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

地理学专业优质课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

地理学专业优质课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地理学专业优质课: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系统。

作为地理学专业的优质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不仅为地理学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学原理,用来获取、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

它将地理实体和属性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地图可视化展示,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地理空间分析工具。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1. 地貌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地理学家收集和分析地形、地貌、地壳变动等数据,以揭示地球表面的形成演化过程。

2. 自然资源管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人员可以综合利用遥感和地理数据分析技术,对森林、水资源、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和管理。

3. 环境保护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布局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进行环境评估、生态分析和城市规划。

4. 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在应急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对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进行模拟和预测,提供决策支持。

5. 地理位置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地理信息查询和导航服务,方便出行和位置定位。

三、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的核心技术1. 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包括遥感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等,这些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清理和整合,以便后续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2. 空间分析与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空间分析,比如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插值、网络分析等,通过建立模型,揭示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3. 地图制图与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地图制图和可视化技术,使复杂的地理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四、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将会呈现出更多的新特点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