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歌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往往以精练的语言,创造 出鲜明、独特、内涵深远的意境,去 反映生活,感染读者,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田园情趣,闲适恬淡之情,淳朴 诚挚的情谊溢于言表,呼之欲出,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 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 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把握艺术形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抓住画面,二是抓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wk.baidu.com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 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 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 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要把意境传达给读者,起到强烈的感染作用,语言 的组织锤炼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读者只有通过语 言这个媒介才能进入意境。语言高度概括,就能以 最经济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连 用“穿”、“拍”、“卷”三个形象化的动词概括 出黄山赤壁的磅礴气势,创造出一种昂扬开阔的意 境,可谓字字千钧。尤其是一个“拍”字力透纸背, 既写出了势,又写出了声,既写出了涛之汹涌,又 写出了岸之陡峭,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那惊心动 魄的境界。 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着 一“冷”字,一言节令之冷,二言景象之冷,三言 心胸之冷,仅此一字,境界全出,把一种国破家亡 的“黍离”之悲抒发得漓尽致。



这两句诗共写了七件事物: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 城、酒旗、春风。这七件事物有的是从听觉上感受,有的 是是从触觉上感受的,有的从视觉上感受的。多角度的描 写景物,形成一种立体感,构成诗歌的艺术境界。 七件事物颜色、情状各异,都和题目“江南春”相适应, 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后两句写掩映于蒙蒙春 雨中的寺院、楼台,似乎仍是在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色。这 些寺院楼台,穿插于水村山郭和红花绿叶之中。这里的 “烟雨”笼罩的不仅是寺院楼台,也笼罩着水村上郭,红 花、绿叶、酒旗,使江南春色呈现出烟雨迷茫的神秘美。 通篇写景,但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诗人借“四 百八十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这么多的寺院,它们需要 多少民脂民膏才能建造起来啊!抒发了兴亡之感。这首诗 词采清丽,画面鲜明,在旖旎、凄迷的机关暖色中富有委 婉的讽喻,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流露出对时事的 忧伤。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山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构筑的是高山孤 城、羌笛吹怨的境界,整个境界全落在一个“怨”字之上。 后两句语带双关,表面上是说:“这里靠近玉门关,春风是 吹不到的,所以一片荒凉,这是受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羌笛 啊,你又何必吹奏《折杨柳》曲来埋怨呢?”而实际上是说: 朝廷的恩泽是不会布施于边地卒的,你埋怨又有什么用呢? 明说不怨,实为深怨,明说怨春风,实为怨朝廷,隐晦委婉, 曲径通幽,也的确含蓄得够味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前两句描写的是一幅江南春色画。千里江南, 处处是莺歌燕语,处处是绿叶红花,处处是水村山郭,在 熙和的春风中,还有随风招展的酒旗,这是置身于江南所 能耳闻目睹的一片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色。这也正是 整个江南春色的缩影。
走进
诗歌意境
把握作品内涵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抒情主要有直
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又可 分为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借联想抒情、 类比抒情等。可见,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 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 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现主题。
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 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 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 界。



意境是经过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是尺幅万里之境,所以 能使读者感到景外有景,景外有味,言有尽而意无穷。这 就是艺术概括所产生的含蓄美。 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借红药年年无知 自开的形象,反衬作者心中的悲凉:昔日繁华的扬州,如 今一派荒凉,而红药无知,依旧笑迎春风,可是又有谁来 欣赏呢?以无知衬有情,岂不是悲上加悲吗?通过这一形 象,读者不仅可以想象红药麻木无知,不解人意的可怜, 还可以想象作者面对红药悯时伤乱的悽怆以及空城的萧条 冷落,同时还可以领会到,作者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侵略 者的控诉,对南宋统治的批评,对收复河山的期待。因此, 我们说这一境界中,既有悱恻之情,也有冷峻之气,只能 思而得之,不可一览无余。
《雨霖铃· 寒蝉凄切》重点描绘了两幅画。 一幅是上阕所写与情人话别时的情景,寒蝉、长亭、 烟波、幕霭,构成了一种悱恻凄哀的气氛,烘托出 “帐饮无绪”,奈何“兰舟催发”以及“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咽”的那种离别时的无限惆怅而又 难舍难分的心情。这是实写。 另一幅是诗人想象别后伤离的情景。特别是“杨柳 岸晓风残月”一句,那景那情,更是凄楚哀婉,这 是虚写。这首诗由实而虚,以虚衬实,层层深入, 尽情铺陈,情景交融,把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感人至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