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实验室制取氧气说课稿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及方法。
(2)氧气的收集、检验及纯度鉴定。
(3)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2.教学难点
(1)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特别是制氧设备的使用。
(2)氧气的收集、检验及纯度鉴定方法的掌握。
(3)实验过程中安全意识的培养。
1.师生互动:在实验前,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生生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实验结束后,组织小组汇报、评价,分享实验成果。
3.课后互动:鼓励学生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继续讨论实验相关问题,延伸课堂学习。
1.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实验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对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掌握不足。
3.在实验过程中,对氧气的收集、检验及纯度鉴定方法容易混淆,操作不规范。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调整课堂节奏,保证实验和讨论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3.知识竞赛:开展氧气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氧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4.生活实践: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与氧气相关的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知识掌握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2.小组互评:组织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建议。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相信所有老师都知道说课稿对于课堂教学的巨大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2、讲练结合四、教学用具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棉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节课《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不仅涉及到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还与生活中的许多应用紧密相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理解氧气的气体性质及用途。
学会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经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原理。
难点:排水集气法的操作要点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步骤;通过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归纳法进行学习。
通过观察法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通过实验法亲手操作实验,验证所学知识;通过归纳法总结实验经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生活场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授新课(20分钟)讲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同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的气体性质及用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性质。
3. 实验操作演示(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步骤的完成以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并记录下关键步骤和现象。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和提高实验效率”进行讨论。
实验室制取氧气说课稿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实验室制备氧气.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
教材分析(一)教学地位和作用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程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气体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好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及验证氧气的性质.(3)、知道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4)、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2。
难点:制取氧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氧气和验满和氧气性质的实验。
二学情分析〈一> 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制取氧气》说课稿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
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之后,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也是中考实验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上也常常出现,有的考查实验装置,有的考查实验步骤,有的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步骤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操作步骤的掌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
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探究法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流程这一环节: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制取原理讲解→活动装置图拼装展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思考问题→归纳总结等环节1:导入新课。
展示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图片,并提出问题:实验中的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环节2:制取原理讲解。
让学生们观察药品后回答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从而讲解高锰酸钾的制取原理,板书上写明文字表达式,初步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环节3:装置图拼装并展示。
《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
《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制取氧气》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
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
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2024制取氧气说课稿_范文
2024制取氧气说课稿_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制取氧气》,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制取氧气》是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属于高中化学课本的一章节。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和气体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制取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2024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掌握相关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2024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掌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难点是:深入理解氧气的制取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科学实验课的特点是注重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问题导入法、示范演示法、引导探究法;学法是: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验室所需的仪器、试剂和实验操作材料,以确保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同时,我准备了课件和多媒体素材,以直观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课堂伊始,我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呼吸的是什么?氧气对生命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补充,引导他们接触到氧气的重要性和制取氧气的目的。
设计意图:以问题导入的形式引发学生对氧气的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环节二、示范演示,展示实验操作过程。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一等奖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一等奖《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药品:高锰酸钾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教学过程:【预习案】: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常采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KMnO4是一种色的体,H 2O2是一种色的体,MnO2是一种色的体。
【教学案】: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 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呈现:KMnO4的外观问:KMnO4是什么状态?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是什么?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问:O2应该怎样收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一、说设计理念化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能。
为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理念:1、注重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
2、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学习化学的亲身体验,进而内化为化学思维方式及化学观念,尽力做到使学生感悟到、体验到、经历到和收获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说教材本课题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本课题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第二单元的第5、6、7、及另一类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我讲的是第一部分。
三、说学情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乐于完成教师下达的任务,充当出色的演员,所以我以一名导演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本课题的内容。
四、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2、认识分解反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化学反应类型。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制取新物质,初步感受化学研究的价值。
五、说重、难点重点:制取氧气的药品和原理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六、说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实验探究的器材及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方案七、说教学方法我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应用”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制取氧气》说课课件(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学生 主体
我校化学备课组实验探究课“三学四步四点”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激发趣点
课前预学
实验探究
掌握重点
三学
课堂展学
四步
精讲点拨 破解难点
课后延学
有效训练
落实考点
课前预学 观看微课视频
设计意图:课前观看催化剂微课视频,为课堂上的 充分探究做好准备。
课堂展学 创设情境
主要成分:过氧化氢。需要密封、避光保存。
反应物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生成物 水+氧气
氯 酸 钾
高锰酸钾
加热
加热
氯化钾+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一种
变
多种
课堂展学 有效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离液态空气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 结果是( ) A、不产生氧气 B、生产氧气的速度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少 D、没有影响 设计意图:几道简单的练习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也可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网上查知原来:过氧化氢常温下能产生氧气,具有 强氧化性,因此可以用来给伤口消毒。
课堂展学 实验探究(一)
明确问题
实验室中能否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制定方案并 实验
产生疑问
火星木条为什么没有复燃?
常温下,H2O2分解缓 慢,放出少量氧气
课堂展学 实验探究(一)
明确问题
实验室中能否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说课稿
二、装置注意事项:
1、铁夹夹持试管中上部
2、导管稍露胶塞
3、长颈漏斗末端伸到液面 以下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分液漏斗末端不用伸到 液面以下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仪器装配原则:
1、指出各仪器 的名称及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 置
四、说教法
2.说学法: 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新知识,为了实验 能顺利的进行,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 课堂上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 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在 实验中真正体会了进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更 好的掌握知识的本质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第六步:离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 出,再熄灭酒精灯 ?
防止水倒吸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第七步:熄
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1)操作步骤
1 、查(装置气密性) 2 、装(装药品在试管中,塞紧单孔塞) 3 、定(固定试管在铁架台上) 4 、点(酒精灯加热药品) 5 、收(收集气体) 6 、离(导管出水槽) 7 、熄(灭酒精灯)
三、说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 自主实验,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装置、步骤、操作要领和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 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 象的观察与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 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
《制取氧气》 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制取氧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气体的制取,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性质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今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其他气体的制取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对于气体的制取,学生还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来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掌握氧气制取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对制取氧气方法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氧气制取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2)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XXX《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的第1课时。
二、实验器材自制耐高温硬质具支玻璃管,鱼尾夹,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烧杯,分液漏斗,锥形瓶,三通管,导管,胶皮管,弹簧夹,橡皮塞,气球,耳挖,铁丝,硫粉,木炭,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10%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改进发生装置:实现既可控制反应速率又可随用随取。
(2)改进性质实验装置:让多个性质实验在同一根玻璃管中进行,化繁为简。
(3)夹取仪器的改进:把鱼尾夹固定在粗铁丝上,再将铁丝固定在橡皮塞上,既可以作夹取仪器使用,又可以作塞子使用,在本实验中相比传统的镊子、坩埚钳使用要更方便;由于硫燃烧污染较大,因此可以换成小耳挖来代替燃烧匙,这样能更好的控制取用硫粉的量,减少污染。
(4)改进尝试教学内容:跟教材比,增加了验证氧气溶解性和密度的尝试,并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打树花”,从而提高课堂趣味性、探究性和获取科学知识的有用性。
4、尝试原理/尝试设计思路教材设计的尝试方案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困难:第一,氧气的性子尝试较多,需要的器材比较复杂;第二,老师们要进行多个班级的教学,气体制备量较大;第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尝试后的试管、桌面难清洗。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个优化:化繁为简,将多个性质演示实验整合为在一根硬质具支玻璃管中完成,改为一体化装置,具支处连接一根导管即可用来验证产物二氧化碳和吸收二氧化硫,具支玻璃管下端铺了一层石棉绒可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掉落烫坏进氧气的玻璃导管和橡皮塞。
又考虑到铁丝的剧烈燃烧对氧气的量要求较高,若玻璃管直径太小,氧气量不够,现象不明显;若玻璃管直径太大,则收集的时间过长且浪费过氧化氢溶液,经过多次尝试,发现玻璃管的直径为3cm时既可满足氧气量的需求,又能满足缩短实验时间的需求,现象非常明显。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制取氧气-说课一等奖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取原理。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工具】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小木条、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
氧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吸;还用于气焊、气割,还用于火箭的发射等等。
上节课,我们已经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二、推进新课制取氧气有两种方法: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一)、氧气的工业制法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回答)属于物理变化,因为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课件展示)实验2-5内容师: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什么气体生:氧气。
师:对!生成了什么生: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实验2-5的另一项内容。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分析)①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②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③加热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④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结论)实验室可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或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 使用干燥剂的探究》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实验室制取氧气使用干燥剂的探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二、实验器材1、药品: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98%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生石灰,氯化钴试纸,硅胶。
2、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镊子,双颈烧瓶,三颈烧瓶,锥形瓶,分液漏斗,铁架台,橡皮塞,导管,Y型管,多孔球泡,干燥管,相对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
三、实验创新点1、实验引入由分析过氧化氢制氧气有什么特点引入,学生实验发现过氧化氢制氧气水蒸气含量大,提出问题:如何降低氧气中水蒸气含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引发思考。
2、探究哪种干燥剂效果好学生设计实验:将相同浓度过氧化氢生成的氧气通过不同的干燥剂,以木条复燃效果推断干燥效果。
而木条都复燃说明传统实验很难判断,借助相对湿度传感器可以测定干燥后气体的湿度,以湿度变化,分析哪种干燥效果好及其原因。
3、探究如何得到更干燥的气体学生提出可以从增加干燥次数、延长干燥时间、增大气体与干燥剂的接触面积这三个角度提升干燥效果。
分别实验并测定湿度,找到实验室干燥氧气效果最佳方法。
同时也得出,通常的干燥方法无法得到绝对干燥的氧气。
4、探究常见食品干燥剂的效果通过实验得知实验室干燥氧气用生石灰的效果最不理想,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食品中常见的干燥剂反而用生石灰呢?借助湿度传感器测定常见固体干燥剂长时间干燥后的气体湿度,归纳出常见固体干燥剂的干燥效果。
四、实验原理干燥气体是实验室制取气体中的重要一步,在历年中考中都有出现。
九年级下册教材中,只是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干燥剂,通过物质的性质介绍了它们的用途。
但是干燥剂干燥效果如何,干燥剂如何选用,学生并没有直观的认识。
通过创设具体的实验情境,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干燥剂的选择依据,以及总结提升干燥效果的方法。
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
最后拓展到生活中干燥剂如何选择,提升了他们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五、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常见干燥剂干燥氧气的效果,初步得出干燥剂的选择依据和提升干燥效果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取氧气》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的内容,主要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高锰酸钾加热,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加热。
本节课将主要对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实验中仪器装置的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收集方法。
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中考中也是常见考点之一,所以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新课改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所以对化学的好奇心还是很重,学习热情很高。
这也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步学习化学,所以在实验的注意事项上还需要教师重点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会组装实验装置并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能与他人合作进行科学探究,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认识到探究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实验装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气体收集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就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堂课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所以接下来我将主要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我将以四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
(一)设疑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设疑导入的方法,具体来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氧气的性质,氧气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那么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如何获得纯净的氧气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设置疑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顺利地引入我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就进入到我的新课教学环节,在本环节中我将主要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并按照以下三个环节依次展开:
1.制取原理讲解
我会先让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并进行讲解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氧气,同时板书文字表达式。
让学生先通过教材上的插图来观察,并且提问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都有哪些?我会适时点拨并总结出试验中需要的装置有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带塞子)、导管、棉花、水槽,集气瓶。
并且我会演示实验装置的连接,并让学生指出哪一部分是实验发生装置,哪一部分是收集装置。
进而引导学生联系药品的状态和选用实验发生装置的关系,由于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
件是加热,所以可以选择直接加热固体药品的装置。
收集装置部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选择排水集气法。
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规律。
2.演示实验过程
实验制取的过程,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制取实验,防止意外发生,所以我选择进行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观看。
学生看完我演示完该制取实验之后,让学生来复述整个实验过程。
学生通过回想来描述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为后边的讨论打下基础。
演示实验完成之后,学生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具体问题为:
①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原理是什么?
③药品要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
④试管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⑤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若向上会出现什么后果?
⑥加热前为什么要预热?
⑦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什么时候收集氧气?为什么?
⑧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的标志是什么?
⑨收集完氧气后,是先停止加热?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
出后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⑩用向上排空气法如何收集?
⑪怎样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⑫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何放置?
⑬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优缺点是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我会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漏气收集不到气体)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防止药品中残存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遇冷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气管,使导气管堵塞。
)
4、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
5、加热前应预热。
(均匀受热,防止试管炸裂)
6、药品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
(增加物质的受热面积,药品充分反应)
7、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先拿走酒精灯,温度降低,产生压强,水槽里的水倒吸入试管中,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8、开始加热时不能立即收集,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进行收集。
(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9、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便于加热,松紧要适度)
(设计意图)整个新课环节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让学生观察
与动手亲自操作并且积极思考,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制取过程的印象。
(三)巩固延伸
巩固延伸环节,有错误的制取氧气的装置,让学生进行发现,并且指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巩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小结作业
接下来是小结作业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最后我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本节的实验报告。
设计了课外探究实验。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把课堂还原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总结的方式,一方面顺利地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发言的勇气。
课后作业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再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实验简图,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实验为主,将探究理念渗透到教学中。
初次做实验,学生兴趣很浓,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的记
录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等能力都很低,为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生成过程,我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侧重训练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感知化学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初步体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实验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探究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