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选择

合集下载

原核蛋白表达流程

原核蛋白表达流程

原核蛋白表达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生产方法,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等原核细菌表达目标蛋白。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原核蛋白表达流程:1. 选择表达系统和载体:选择适合的原核表达系统和载体。

常用的原核表达系统包括大肠杆菌系统(如E.coli),常用的载体包括pET、pGEX等。

2. 构建重组质粒:将目标基因克隆到选定的表达载体上,通常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方法,确保目标基因正确插入载体。

3. 转化宿主菌: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宿主菌中,一般选择适当的大肠杆菌菌株,如BL21(DE3)等。

4. 培养菌液: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宿主菌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菌液的培养。

培养条件可根据所选的菌株和载体进行优化,包括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成分等。

5. 诱导表达:在适当的生长阶段,向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诱导剂,常用的诱导剂包括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

6. 细胞破碎:经过一定时间的表达后,收集培养菌液并将细菌进行破碎,释放目标蛋白。

破碎方法可以选择超声波破碎、高压破碎等。

同时添加适量的蛋白酶抑制剂,避免蛋白质的降解。

7. 蛋白纯化:通过一系列的蛋白纯化步骤,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纯化目标蛋白。

此步骤可以根据目标蛋白的特性和需求进行优化。

8. 鉴定和确认:对纯化得到的蛋白进行鉴定和确认,如SDS-PAGE凝胶电泳、Western blot等。

确保表达的目标蛋白符合预期。

9. 储存和应用:将纯化好的目标蛋白进行适当的保存和储存,确保其稳定性和活性。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后续的功能研究、结构分析、制备抗体等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原核蛋白表达流程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不同的表达系统和载体可能需要适应性调整。

此外,对特定蛋白的表达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和蛋白纯化步骤。

基因工程-载体

基因工程-载体
cmlr
常用的质粒载体 pUC系列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J. Messing和J. Vieria于1978年,在pBR322的基础上改造 而成。属正选择载体。如pUC7、pUC8、pUC9、pUC10、pUC11、pUC18、pUC19。 1、元件来源 复制起点ori---pBR322的 ori Ampr 基因---pBR322的Ampr基因 大肠杆菌β-半乳糖基因(lacZ’基因) 多克隆位点(MCS)区段---位于lacZ’基因 中的靠近5`-端。 2、长度 约2.7kb
Apr转化子 Tcr转化子
影印到Tc平板上 影印到Ap平板上
Apr TcS为重组子 ApS Tcr为重组子
Apr Tcr为原载体
即为非重组子
Ampr
1)限 制 酶 切 2)DNA重 组
无 DNA插 入
Ampr Tcr
转化
Ampr Tcr
Tc
有 DNA插 入 外 源 DNA
Ampr Tcs Ampr Tcs
2、非接合型质粒(不能自我转移):虽然带有自我复制所必需的遗传信息, 但失去了控制细菌配对和质粒接合转移的基因,因此不能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
个细胞。如R质粒(抗生素抗性质粒)和Col质粒(大肠杆菌素colicin )。符合 基因工程的安全要求。
大肠杆菌素是大肠杆菌分泌的一类细菌素(bacteriocin),对于其他不能分泌特异性大肠 杆菌素免疫蛋白(Immunity protein)的细菌具有杀灭作用,现在一般认为有调节菌群数 量的作用。 大部分大肠杆菌素由质粒编码,其中最著名的没过于pColE1 。
第一节 质粒载体
质粒(plasmid):是独立于染色体以外的能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 广泛存在于细菌、霉菌、蓝藻、酵母等细胞中。

4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基因的克隆

4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基因的克隆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基因的克隆长片段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往往比较困难,作为抗原使用的重组蛋白可以考虑选择抗原性好的区段原核表达,前文已作阐述。

对整个蛋白结构研究,必须全长表达该蛋白,此时最好考虑真核表达系统,特别是含有跨膜区的蛋白。

选定要克隆的区段,需先富集纯化之后才方便插入载体,常用的富集方法是PCR或者质粒繁殖复制。

为了防止在PCR扩增过程中引入碱基错误或者碱基缺失,PCR扩增基因时候必须使用高保真Taq酶。

为了满足科研工作者不同实验需求,福因德生物将高保真Taq酶优化为即用型Mix,使用时直接加引物和模板就可以扩增。

除此之外,福因德生物还开发出LA Taq、S-Taq Mix以及SYBR荧光定量PCR Mix(需要更高品质的可选用SYBR PCR SuperMix)。

原核重组表达常用克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酶切连接这个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的克隆技术,主要优点是技术稳定;缺点是周期长、步骤多,任何一个环节产生的误差都会影响克隆构建的成败。

如用酶切连接的策略进行载体批量构建,不同载体和不同外源基因尽可能选用相同的上下游酶切位点,比如,批量克隆基因到某个载体上,可一次性大量双酶切将载体线性化后保存备用,每次构建载体只需酶切外源基因片段,载体可直接取用,不必每次都酶切,省时省力(此处需特别留意的是基因内部不能有与上述所用冲突的酶切位点)。

2)TA克隆TA克隆必须使用商业的线性化载体,线性载体3´末端有一个T碱基,与PCR扩增产物3´末端A正好匹配。

这种克隆策略最大的优点是载体使用方便,扩增产物可以直接克隆到载体上,不需要酶切位点等冗余序列;缺点是:必须依赖商业化载体,载体选择受限;扩增外源片段所使用的Taq酶也必须是可以在3´末端加A,这种Taq酶的保真度不高;外源片段插入之后还必须鉴定方向。

目前,这种构建表达载体的策略已经逐渐被淘汰。

3)TOPO克隆TOPO克隆载体利用DNA拓扑异构酶I识别序列中的CCCTT松弛双螺旋并重新连接,同时兼具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功能。

重组蛋白的表达系统(详细版)

重组蛋白的表达系统(详细版)

终止子:转录终止子按照是否依赖和不依赖ρ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类,这两类终止子均在终止点前含有一段7-20bp的回文序列。终止子可以保护mRNA在核外不被降解,显著延长mRNA的寿命,由此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量。但是对于T7系统来说,由于T7 RNA聚合酶效率极高,宿主中随时都有充足的mRNA以供翻译,因此大部分在T7系统中表达的重组蛋白并不在意质粒上是否有终止子,只有一些自身带有翻译起始信号的外源基因需要终止子。启动子受细胞类型的限制,在不同的细胞系中有很大不同,因此需根据宿主细胞(尤其是真核宿主)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启动子以便于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表4:常用原核表达载体质粒
1.3 优化表达条件
重组蛋白的表达流程很少有一次成形的,为了提高蛋白表达量、改善蛋白质量,表达条件和白不表达时:
2
如果重组蛋白不表达(包含体和可溶蛋白都没有),首先检查cDNA和质粒是否正确,蛋白对宿主菌是否有很大毒性,然后尝试更换菌株、质粒载体和融合标签。原核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不能表达的情况很少见,通常是真核蛋白不能表达。不能表达的重组蛋白,即使在更换了宿主、载体后可以表达,表达量也不会很高,如果需要大规模生产,最好尝试酵母和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融合标签:融合标签是与目的蛋白共表达的一段多肽,方便重组蛋白的纯化、固定和检测,表3给出了常用的重组标签。如果不需要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尽量不要引入融合标签,以免影响蛋白性质;如果重组蛋白本身能够结合某种亲和柱,如某些金属结合蛋白可以结合Ni-NTA,某些糖结合蛋白能够特异识别糖类,也不必引入标签。融合标签的引入能够大大简化重组蛋白的纯化流程,并提高蛋白溶解度。商业化表达质粒,如pET、pGEX等提供了各种纯化标签和融合蛋白供选,应根据蛋白具体情况进行选择。His-tag是最常用的纯化标签,它具有很多优点:标签较短(10-20个氨基酸残基),不带电(pH8.0),免疫原性差,通常不影响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Ni2+亲和力高,能够通过一步纯化达到60%-90%的纯度。如果蛋白质溶解度不高,导致折叠困难、表达量低,可以选择较大的融合标签(GST、MBP、Trx等)帮助重组蛋白表达和折叠,提高重组蛋白溶解度,从而提高表达量。较大的融合标签有时也会导致翻译困难甚至提前中止,纯化后发现大部分都是标签蛋白也是常见现象。翻译的提前中止会大大影响重组蛋白产率和后续纯化,所以在短标签能够达到目的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大的融合标签。标签位置的选择也很重要:N端标签(短的或长的)自身带有启动子和适应宿主偏好的密码子,可以帮助目的蛋白表达,提高表达量,但是提前中止翻译的蛋白片段也会被一并纯化出来,降低重组蛋白纯度,对蛋白酶敏感的、自身容易降解的以及一级序列中有集中的疏水残基区的蛋白尤其要避免使用N端标签;C端标签则可以保证只有完整蛋白得到纯化。另外,如果蛋白的近N端或近C端有重要功能区,如酶活中心、配体结合位点、二硫键、多聚体稳定界面、相互作用界面等,则要避免纯化标签位于该末端,以免影响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如果融合标签对蛋白性质有较大影响,但又是纯化所必须的,就可以考虑在纯化过程中去除标签。主要有三种方法:化学裂解,如溴化氰(CNBr)、羟胺(NH2OH)等,能够简单有效地去除标签,但反应条件苛刻(羟胺需要在pH9.0下反应),特异性较差,而且会引入不必要的修饰,除包含体蛋白的处理外已经很少使用了;酶解,如PPase等,其底物一般是一段比较长的肽链,特异性强,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缺点是酶切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也增加了蛋白纯化的步骤,使纯化变得繁琐;IMPACT质粒,该质粒在纯化标签和目的蛋白之间插入了一个蛋白质内含子(intein),intein具有可诱导的自切割活性,使用IMPACT质粒表达的重组蛋白,只需要改变缓冲液的pH和温度,即可切掉融合标签。

载体介绍

载体介绍
分类: 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YAC) 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BAC) P1人工染色体载体(PAC)
20
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YAC)
YAC的特点: 1.只能在酵母细胞中扩增 2.克隆容量大,一般为200kb-500kb 3.构建原理,按染色体结构构建
21
染色体复制和遗传的三个基本组件:
1.自主复制序列(ARS) (autonomous replicating sequence) DNA复制起始点(ori)
2.着丝粒(centromere,cen)
3.端粒(telomeres,tel)
TEL ORI
CEN
TEL
YAC的组成结构
23
YAC的缺点:
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Amp+, Kan+
多克隆位点MCS:克隆携带外源基因片段 P/E:启动子/增强子 Terms:终止信号 加poly(A)信号:可以起到稳定mRNA作用
35
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第一步:首先看Ori的位置,了解质粒的类型(原核 /真核/穿梭质粒)
第二步:再看筛选标记,如抗性,决定使用什么筛 选标记。
4.高容量的克隆能力:
45kb (最少不能低于30kb)。
15
噬菌粒载体(phagemid vector)
由质粒载体和单链噬菌体载体结合而成的新型载 体系列,称为噬菌粒(phagemid或phasmid)
16
几种常用的噬菌粒载体的一般特征
17
pUC118 (MCS)
pUC119 (MCS)
puC118和 pUC119噬 菌粒载体 的分子结 构
(稍后以大肠杆菌质粒载体详细介绍)

遗传学实验20种技术

遗传学实验20种技术

一、DNA提取1、实验原理通常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破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对DNA的抽提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抽提缓冲液中需加入抗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以降低这些酶类的活性。

在液氮中研磨,材料易于破碎,并减少研磨过程中各种酶类的作用。

十二烷基肌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简称为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使核蛋白解聚,从而使DNA得以游离出来。

再加入苯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能使蛋白质变性,并使抽提液分相,因核酸(DNA、RNA)水溶性很强,经离心后即可从抽提液中除去细胞碎片和大部分蛋白质。

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DNA沉淀,沉淀DNA溶于TE溶液中,即得植物总DNA溶液。

二、RNA提取1、实验原理Trizol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蛋白质和其它成分,使蛋白质与核酸分离,失活RNA酶,同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

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2、操作步骤1、取植物嫩叶,液氮研磨,每1.5ml tube分装0.1克样品;2.每管加入0.5ml Trizol液,迅速混匀,注意样品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

3、室温下静置5~10分钟以利于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解离4、加入O.5mI的氯仿,盖紧离心管,用手剧烈摇荡离心管15秒,室温静置5分钟5、10000r/min离心10分钟6、取上清液(水相)转入一新的离心管,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室温放置10分钟,10000r/min离心10分钟。

7、弃去上清液,加入至少1ml的70乙醇,涡旋混匀,4℃下7500r/min离心5分钟。

8、小心弃去上清液,然后室温或真空干燥5—10分钟,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

然后将RNA溶于TE或DEPC处理过的水中,必要时可55℃—60℃水溶10分钟。

基因表达载体和重组质粒的区别

基因表达载体和重组质粒的区别

载体,质粒,基因表达载体3者有何不同?载体是一种运输工具,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也是一种载体,其识别很单一,也因此有了选择透过性。

质粒是一种小型环状DNA,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一般的基因工程中,质粒被用来当做目的基因的运载体,也是一种运输工具。

基因表达载体是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后的产物。

基因表达载体和重组质粒的区别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来源的DNA重新组合的过程。

如果以质粒作为运载体,首先要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质粒出现一个缺口,露出黏性末端。

然后用同一种限制酶切断目的基因,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部分限制性内切酶可切割出平末端,拥有相同效果)。

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的片段插入质粒的切口处,首先碱基互补配对结合,两个黏性末端吻合在一起,碱基之间形成氢键,再加入适量DNA连接酶,催化两条DNA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将相邻的脱氧核糖核酸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重组DNA分子。

这个重组的DNA分子也叫重组质粒。

就是这样。

简单的说,重组质粒是基因表达载体的一种。

生物学上marker是什么意思从文字上说,标记(Marker),染色体上一个可以被识别的区域(比如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点,基因的位置等)。

标记的遗传能够被检测出来。

标记可以是染色体上有表达功能的部分(比如基因),也可以是没有编码蛋白质功能但遗传特性能够被检测出来的部分从实验上说,marker有两种,一种是基因marker,一种是蛋白质marker。

两种marker分别是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DS-PAGE(蛋白质电泳)所用的标准参照物,用以指示目的基因或者蛋白的大小。

一般常称呼的marker都是指基因marker,即DNA markerDNA Marker作为一种分子标记(Marker),构建分子图谱。

分子标记克隆在质粒上,可以繁殖及保存。

DNA Marker 是分子量不同的DNA片段,主要用途就是DNA 分子凝胶电泳时,加样用做对比来检测琼脂糖凝胶是否有问题。

重组质粒的原核表达

重组质粒的原核表达

实验九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诱导表达第一节原核表达概述基因工程的研究一方面是获得基因的表达产物,另一方面是研究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最终都涉及目的基因的表达问题。

表达载体(express vector)是指本身携带有宿主细胞基因表达所需的调控序列,能使克隆的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转录与翻译的载体。

也就是说,克隆载体只是携带外源基因,使其在宿主细胞内扩增;表达载体不仅使外源基因扩增,还使其表达。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外源基因在宿主(受体)细胞内是否表达以及表达水平受到许多因素(调控元件)的制约:1.正确的阅读框架为了获得正确编码的外源蛋白,外源基因编码区在插入表达质粒中原核基因编码区时,阅读框架应保持一致。

阅读框架是由每三个核苷酸为一组连接起来的编码序列,外源基因只有在它与载体DNA的起始密码相吻合时,才算处于正确的阅读框架之中,从而表达融合蛋白,使外源蛋白与宿主蛋白相融合。

2.目的基因有效转录的启动子启动子(promoter) 是DNA链上一段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能起始mRNA合成的序列,它是基因表达不可缺少的重要调控序列。

原核启动子是由两段彼此分开且又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分别称为一35区和一10区。

一35区的序列为TTGACA,一10区序列为TATAAT。

此两序列之间的最佳间距为17 bp。

可与RNA聚合酶结合,并指导该酶在正确的转录部位开始合成mRNA。

由于细菌RNA聚合酶不能识别真核基因的启动子,因此原核表达载体必须用原核启动子带动真核基因在原核生物中转录。

原核表达载体启动子的转录常常是可以控制的,即一般情况下不转录,而受诱导剂诱导时就能转录,带动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

目前常用的启动子:如大肠杆菌的lac启动子是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受la cⅠ编码的阻遏蛋白调节控制;trp 等启动子是色氨酸操纵子启动子,受trp R编码的阻遏蛋白调节控制;tac启动子,由lac启动子的一l0区和trp 启动子的一35区融合而成,汇合了lac和trp两者优点,是一个很强的启动子,受lacⅠ编码的阻遏蛋白调节;lacUV 5启动子是经紫外线诱变改造后的lac启动子,该启动子失去CAP和cAMP的正调控,只要有乳糖或IPTG 存在时就能够启动转录;噬菌体的λP L、R启动子是λ噬菌体左、右向启动子,是一个温度敏感的阻遏蛋白受温度调控的很强的启动子;T7噬菌体启动子,比大肠杆菌启动子强得多,并且十分专一,只被T7 RNA聚合酶所识别;SV40启动子、多角蛋白启动子以及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启动子。

重组DNA-分子克隆技术

重组DNA-分子克隆技术
202X
重组DNA技术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主要内容
CONTENTS
基本知识
实验流程
实验操作
01
相关问题
02
03
04
克隆与克隆化
01
克隆:指同一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02
克隆化:获取同一拷贝的过程称为克隆化。
03
分子克隆:为某一研究目的,从众多不同的分子群体中分离的某一感兴趣分子,继而经无性繁殖(扩增)产生的很多相同分子的集合。
粘端连接
CCGG CCGG
GGCC GGCC
CGG C
C GGC
CGG C
C GGC
08
上幸存并形成菌落。
09
标志补救:若克隆的基因能够在宿主菌
01
表达,且表达产物与宿主菌的营养缺陷
02
互补,那么就可以利用营养突变菌株进
03
行筛选,这就是标志补救筛选。
04
01
挑取单菌落,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03
对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05
根据酶切产物的大小,鉴定阳性克隆。
02
收集菌体,提取纯化质粒;
在有模板DNA、引物及dNTP存在时,向
DNA合成体系中引入热稳定的Taq DNA聚
合酶。反应体系经变性、退火及扩增循环
自动。反复进行感兴趣DNA片段的酶促合
成,使目的基因按指数增长。
变性、退火、延伸三步曲
变性:双链DNA解链成为单链DNA
退火:部分引物与模板的单链DNA的特定互
补部位相配对和结合
04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酶切和电泳
挑取平板上生长的单菌落直接进行PCR;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

构建重组质粒pBBR1-MCS-EGFP
二、EGFP 简介
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是由日本学者下 村修于1962年从多管水母中发现并分离得到,能够自身催化形成发色结构 并在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的一种发光蛋白。
● 荧光稳定、检测方便、无种属特异性 ● 不需要外源底物或辅助因子 ● 既具有敏感的标记检测率,又没有放射性的危害
3、目的基因EGFP的PCR扩增与产物回收
以含EGFP基因的质粒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F1、R1扩增 EGFP基因。
25μ L PCR扩增反应体系 ddH2O 9.5μ L 2 0μ mol/L上下游引物 0.5μ L 质粒 pEGFP-N1 2μ L 2×Taq PCR MasterMix 12.5μ L
BamH I、Kpn I 双酶切
EGFP pBBR1-MCS 4707bp
pBBR1-MCSBamH I、Kpn I 双酶切
EGFP
四、实验材料
质粒和菌株: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原核表达质粒 pBBR1-MCS,宿主菌E.coil S17-1。
主要试剂:限制性内切酶BamH I、Kpn I;T4 DNA连接 酶;DNA Marker(2000,10000);DNA胶回收试剂盒;质粒 小提试剂盒;PCR用试剂;链霉素(E.coil S17-1抗性); 卡那霉素(pEGFP-N1抗性);氯霉素(pBBR1-MCS抗性); LB培养基等。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cence Protein,EGFP) 是一种优化的突变型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更强、结构稳定、高效表达、无种系依赖性 更适用于细胞基因表达和蛋白定位检测及细胞示踪标记。

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GFP的构建与表达

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GFP的构建与表达

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GFP的构建与表达季爱加;宁喜斌【摘要】An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 ECFP) gene fragment in plasmid PEGFP-N3 as a template was used to amplify and obtained the EGFP gene fragment by PCR, and then designed a primer to introduce EcoR I and Hind Ⅲ Bites lo its both ends. After treated with double restriction enzyme, the introduced enzymatic site ECFP gene fragment, and pET28a plasmid, a recombinant expression plasmid pET28a-EGFP was obtained uung Tt ligase. The pET28a-EGFP was transformed into competence cells of E. Coli BL21 with heal shock method. The inducer of isopro-pyl β-D-l-thiogalactopyranoside (IPTG) was added to induce EGFP expression, as the optical density under 600 nm OD600 =0.4 of the B. Coli LB (Luria-Bertani) culture mediu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lasmtd enzymatic sites characterization and sequencing was correct. Under the natural light, the transformant colonies assumed green in LB solid medium (contains 1 mmol/L IPTG and SO μg/mL kanamycin ( Kan) ). When excited with blue-ray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these recombinants emitting green fluorescence could clearly be observed. Th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T28a-EGFP that expressed effectively in E. Coli BL21 will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s for marking food borne pathogens as fluorescent markers in the future.%以质粒PEGFP-N3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片段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EGFP基因片段,并设计引物在其2端引入酶切位点EcoRⅠ和HindⅢ,对引入酶切位点的EGFP片段和pET28a质拉进行双酶切处理后,利用T4连接醇连接得到了重组质粒pET28a-EGFP.利用热击法把得到的重组质粒pET28a-EGFP特化至E.coliBL21( Escherichia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中,当大肠埃希菌LB(Luria-Bertani)培养液在600 nm下的光密度值OD600 =0.4时,通过添加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作为诱导剂诱导EGFP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正确.在自然光下,转化子在LB固体培养基(含1 mmol/L的IPTG和50 μg/mL的卡那霉素(Kan))中菌落呈绿色.在荧光显微境下受蓝光激发,可以清楚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转化子.成功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GFP在E.coli BL21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为以后作为荧光标记物标记食源性病原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特.【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1(031)004【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构建;大肠埃希菌;表达【作者】季爱加;宁喜斌【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2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由日本学者下村修[1]于1962年从多管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发光蛋白。

原核表达系统三大要素的选择及优化

原核表达系统三大要素的选择及优化

原核表达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最完善的重组蛋白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晰、表达周期快、表达量高、成本低等优势,缺点是无法进行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得到具有生物活性蛋白的几率较小。

原核表达系统适用于表达原核来源的蛋白或不需要翻译后修饰的真核来源蛋白。

在原核蛋白表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表达菌株、质粒载体、表达条件三大因素,以获得最满意的表达效果。

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这三大因素的选择和优化。

1. 表达菌株菌株的选择往往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大多数人会选择使用自己实验室有的或用过的表达菌株。

当蛋白表达效果不佳时,大多会在质粒载体或表达条件上找原因,而不会考虑菌株的选择是否合适。

但作为表达宿主,菌株一定会对外源基因表达蛋白产生影响。

图1 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常用的菌株包括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和链霉菌。

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以下为大家列出了一些常用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

2. 质粒载体质粒表达载体上的重要元件包括启动子,多克隆位点,终止子,复制子,信号肽,融合标签,筛选标记等。

根据载体上这些元件的特性,有多种质粒可供选择。

图2 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ET-22b(+)图谱启动子:根据启动子的强弱考虑,强启动子可以提高蛋白表达量;弱启动子可以降低本底表达、增加可溶表达、表达小量伴侣蛋白等。

根据启动子的作用方式考虑,组成型启动子使宿主不停的表达重组蛋白;诱导型启动子使宿主在特定诱导条件下表达重组蛋白。

终止子:终止子的作用在于保护mRNA在核外不被降解,延长mRNA的寿命,以提高重组蛋白表达量。

对于T7系统来说,由于T7 RNA聚合酶效率非常高,保证一直有充足的mRNA 提供翻译,所以终止子对其影响不大,只有一些自身带有起始密码子的外源基因需要终止子。

~复制子:复制子决定质粒载体拷贝数,拷贝数越高,重组蛋白表达量就越高。

表达载体通常会选用高拷贝的复制子,但过高的拷贝数会影响质粒稳定性和宿主生长。

原核表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原核表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原核表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时间:2010-03-03 14:05:01 来源:作者:点击:1046次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

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

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

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一、试剂准备1、LB培养基。

2、100mM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2.38g IPTG溶于100ml ddH2O中,0.22μm滤膜抽滤,-20℃保存。

二、操作步骤(一)获得目的基因1、通过PCR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 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

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

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

克隆载体
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region, IG 区)基因II与基因IV之间存在一段507bp的基因间隔区,内含有复制起始位点,是实施改造、构建人工载体的重点区域。

② IG区内只有一个Bsu I 切点。

(2)加入酶切位点,在IG区内加入单一内切酶位点。

M13mp1 在IG区内插入一个大肠杆菌的LacZ’(-肽序列)。

使克隆的DNA片段以特定单链的形式输出受体细胞外,M13重组分子筛选简便,被M13噬菌体感染的受体细胞生长缓慢,形成混浊斑,易于辨认挑选。

而且重组分子越大,混浊斑的混浊度亦越大但M13-DNA载体的最大缺陷是装载量小,只有 kb
考斯质粒是一类人工构建的含有λ-DNA 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的特殊类型载体。

能像
-DNA那样进行体外包装,并高效转染受体细胞;能像质粒那样在受体细胞中自主复制具有较高容量的克隆能力:45kb;具有与同源性序列的质粒进行重组的能力粘粒(cosmid)是带有 cos 序列的质粒。

cos序列是噬菌体 DNA 中将DNA 包装到噬菌体颗粒中所需的 DNA 序列。

黏粒的组成包括质粒复制起点(colE1),抗性标记(amp r),cos 位点,因而能象质粒一样转化和增殖。

克隆的最大 DNA 片段可达 45kb 。

有的粘粒载体含有两个cos 位点,在某种程度上可提高使用效率。

质粒载体总结
λ噬菌体载体
表达载体。

质粒表达方向

质粒表达方向

质粒表达方向质粒表达是一种常用的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将目标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出目标蛋白。

这项技术在基础研究、医学、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以质粒表达方向为主题,介绍质粒表达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质粒表达的原理质粒是一种环状的DNA分子,通常存在于细菌细胞中。

质粒表达是通过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质粒的某个特定位点上,使其与质粒的调控元件相连,从而实现目标基因的表达。

质粒表达的原理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构建质粒:选择合适的质粒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连接酶连接等技术将目标基因与质粒连接。

2.转化宿主细胞:将构建好的质粒转化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进入细胞质。

3.选择转化子:通过添加适当的抗生素或其他筛选条件,筛选出已成功转化的细胞。

4.培养和表达:选取转化子,进行培养和表达,使目标基因得以表达。

二、质粒表达的方法质粒表达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两种。

1.原核表达: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具有简单的表达系统,是质粒表达的常用宿主。

原核表达的步骤主要包括质粒构建、转化宿主细胞、培养和表达等。

原核表达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高效快速,适用于大规模表达和蛋白纯化。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蛋白质折叠、修饰和活性等方面与真核细胞存在差异。

2.真核表达: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细胞)具有复杂的表达系统,可以更好地保留目标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真核表达的步骤包括质粒构建、转染宿主细胞、筛选稳定细胞株、培养和表达等。

真核表达的优点是能够实现蛋白正确的修饰、折叠和定位,适用于研究蛋白的功能和机制。

三、质粒表达的应用质粒表达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基础研究:质粒表达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调控和相互作用等。

通过表达外源基因,可以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蛋白互作和信号传导等过程。

2.药物研发:质粒表达可以用于生产重组蛋白,如抗体、酶和激素等。

这些重组蛋白可以用于药物的生产和治疗。

pGEX-4T-2-TK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

pGEX-4T-2-TK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

pGEX-4T-2-TK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钟俐强;杨斯皓;贾钰铭;吴敬波【摘要】目的构建含胸苷激酶基因(TK自杀基因)的pGEX-4T-2-TK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情况,为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TK基因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将其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内,再将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杆菌,挑取单菌落,提取质粒,经PCR 和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将转化正确的大肠杆菌培养过夜,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观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K基因片段成功连接至载体pGEX-4T-2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可得到稳定表达的目的蛋白.结论 pGEX-4T-2-TK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为后续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0(039)009【总页数】3页(P1036-1038)【关键词】自杀基因;质粒构建;聚合酶链式反应【作者】钟俐强;杨斯皓;贾钰铭;吴敬波【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6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4;R446.61目前放疗与化疗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肿瘤中乏氧细胞的存在是导致放、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基因治疗的出现给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1]。

TK 基因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自杀基因,全称为人类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可与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一起组成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2]。

为此,本实验将TK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内,并观察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蛋白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厌氧菌(如双歧杆菌)后能否解决肿瘤乏氧区放、化疗抗拒,以为提高治疗效果打下基础。

原核表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原核表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原核表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原核表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发布时间: 2019-06-03 新闻来源: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

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

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

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 ;(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一、试剂准备1、LB 培养基。

2、100mM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2.38g IPTG溶于100ml ddH2O 中,0.22μm滤膜抽滤,-20℃保存。

二、操作步骤(一)获得目的基因1、通过PCR 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 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 方法:用TRIzol 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 ,以mRNA 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 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 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 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 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 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

实验一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构建设计与质粒提取与全面分析

实验一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构建设计与质粒提取与全面分析

pPROEX HT蛋白表达载体
原核表达系统中的各因素
复制子 :通常情况下质粒拷贝数和表达量是非线性的正相关 筛选标记和报告基因 :氨苄青霉素 ,卡那霉素 启动子 :启动子的强弱是对表达量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 组成型表达 :组成型启动子 诱导调控型表达 :IPTG 融合表达 :GST, His-Taq 分泌表达 :信号肽,可以引导目的蛋白穿越细胞膜 可溶性表达 : 转录终止子 :控制转录的RNA长度提高稳定性,避免质粒上异常
克 隆: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克隆化:获取同一拷贝的过程。 DNA克隆(分子克隆、基因克隆、重组DNA ):
应用酶学方法,在体外将外源性遗传性物质(DNA)与 载体结合成重组DNA分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 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 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的过程。
提前IPTG诱导 SDS-PAGE胶 Brand ford 蛋白定量分析 蛋白纯化及活性测定
六、总RNA的提取及测定
组织总RNA的提取,变性胶鉴定 讲解RT-PCR
七、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 基因组和cDNA PCR,基因结构分析
八、基因的蛋白水平表达检测(Western blot)
移液操作tips
吸酶或母液时,永远用新的干净的枪头。如果不幸污染了酶,请报告 老师。即使是稀释一梯度溶液,如要求很严格的体积,也必须使用新 的头。
检测是否漏气的方法:将吸取液体后的移液器垂直静置 15 秒,观察 是否有液滴缓慢 的流出。若有流出,说明有漏气现象。
严禁吸液后将移液器平放! 对于粘稠液体可首先吸放几次,然后极缓慢地松开按钮,使溶液慢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选择质粒载体是重组蛋白表达的关键工具,其结构如下图。

重组蛋白表达,我们首先要将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上,插入的位置为多克隆位点。

质粒载体上有很多的功能元件,这些元件对于蛋白的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我们经过系统的分析和预测,但是仍有很多蛋白不能顺利表达、表达量很低或者表达状态不好。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尝试构建不同的表达载体以期得到最好的效果,这些载体的主要区别是启动子和融合标签的差异。

蛋白表达优化主要工作也就是尝试构建不同融合表达标签,使用不同的宿主表达菌,测试不同的表达条件,筛选出最优表达体系。

常用的融合标签有GST、MBP、Trx、6His、SUMO等,这些标签主要功能是促表达、促可溶、信号标记或助纯化。

福因德生物可以提供以下系列载体以供科研表达研究。

1)促表达/促溶标签
2)信标标签
3)纯化标签
我们选择表达载体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蛋白怎么表达成功,更要考虑蛋白怎么纯化出来,纯化的问题主要是考虑纯化标签和酶切位点的选择,下表我们列举了常见的纯化标签和酶切位点。

4)酶切位点
以上为原核表达常用的标签和酶切位点,其性质也都作了简要的介绍,各专业网站或专业书籍已对此做详尽解释,科研工作者可根据具体实验设计方案,组合设计以上标签和酶切位点的使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选用和设计蛋白酶切位点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序列内部有没有蛋白酶位点,同时要考虑酶切的效率和蛋白酶试剂成本。

一般商业化载体,在标签蛋白与载体多克隆位点之间都设计有酶切位点。

标签可设计在N-端也可在C-端,设计在N-端的优势是,可通过标签高效翻译起始位点带动插入蛋白的表达,可溶性标签的高效表达更可促进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同时,大部分的蛋白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在C-端,所以标签设计在N-端可将标签切割完全。

在设计标签序列与酶切位点的时候还要考虑N-端稳定性原则,也就是所谓宿主细胞的N-端规则(N-end rule),这个要避免;同时,还应该检查是否引入了可与别的蛋白相互作用的序列或者蛋白酶切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