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

合集下载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与解决方法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与解决方法2023年,高中教育正处于向研究性学习转型的过程中,这十分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然而,这一转型也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困难1. 调研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调研能力。

然而,很多学生在实践中却发现自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应该采集哪些信息、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另一方面,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 缺乏培训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然而,很多学生在初期缺乏相关的培训,往往需要自己摸索和学习新的技能,这会耗费他们许多时间和精力。

3. 应对规范化考试的挑战高考是每个学生都不可避免的挑战。

然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偏离考试范围,这样会影响他们应试的成绩。

二、解决方法1. 培养调研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调研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调研能力。

这些活动可以是探究式学习、实地考察等,通过实践,让学生逐渐掌握调研方法和技能。

此外,教师可以给出明确的调研目标和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提高他们的效率和成果。

2. 提供培训面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初期缺乏相关技能的问题,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如系统的培训课程、实践课程、在职培训等等。

在这些培训中,学生将会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也将会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与规范化考试的结合为了保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也能够顺利的应对考试,学校可以在课程设计上与考试的要求进行结合。

例如,在教学中优先关注高考命题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帮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准备高考。

总而言之,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成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调研能力,也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只要我们能够克服困难,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学科的重要方法和技能,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
程 。 研 究 性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 程 为 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摘 要 : 究性 学 习对教 师提 研 出 了新 的挑 战。教 师 必须 改变传 统 的教 育 观 念 , 学 科 教 学 中渗 在 透研 究性 学 习的 思想 ; 转换 传 要 统 的教 师 角 色 . 对 自 己准 确 定 位; 要不 断提 高 自身 素质 。 关 键 词 : 究 性 学 习 : 师 研 教 角色 ; 师素质 教
程 的时 间进 行 , 可 以利 用 学 生 的业 余 时 也 间 进 行 ; 既可 以采 取 集 体 教 学 的形 式 . 也
可 以 采 取 小 组 教 学 、 别 指 导 、 带 徒 的 个 师 形 式 ; 可 以 由 本 校 教 师 或 教 师 小 组 进 行 既
方 式 , 现 以创 新 精 神与 实 践 能 力 为 培 养 实 重 点 的 素 质 教 育 提 供 了 相 应 的课 程 载 体 和操 作 平 台 , 时对 传 统 的教 学 方 式 与 教 同
育 观 念 也 产 生 了 强 大 的 冲 击 。 由 于 教 师
指 导 , 可 以 邀 请 社 会 上 其 他 机 构 学 有 所 也 长 的 人 员 进 行 指 导 。这 与 传统 的学 科 教 学
在 固定 的 时 间 、 固定 的 地 点 、 固 定 的 教 由 师 讲 固定 的 内容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 因此 . 开 展 研 究 性 学 习 ,教 师 应 根 据 活 动 的 内 容 、
研 究性 学 习 与教 师 角 色变 化
在 研 究 性 学 习 中 . 师 的 角 色 与 以往 不 同 , 求 发 生 较 大 教 要
的变化。
从 知 识 的 权 威 变 为 学 习 的 平 等 参 与 者 在 传 统 教 学 中 . 教 师 “ 道 在 先 ” “ 业 有 专 攻 ” 成 为 知 识 的 权 威 。 以 教 师 为 中 闻 、术 . 心 、 课 堂 为 中心 、 书 本 为 中心 的 旧观 念 束 缚 了 学 生 个 性 的 以 以 发 展 。 在 研 究 性 学 习 中 , 生 自主 选 题 、 学 自主 研 究 , 在一 个学 习 环境 中进 行 实 践活 动 , 师失 去 了 垄 断 地位 。同 时 , 习 内容 的 教 学 开 放 性 使 学 生 的视 野 大 为 拓 展 , 纳 知 识 的 途 径 由单 一 性 变 为 吸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其对师生的新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其对师生的新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其对师生的新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正在走进我们每一所高中的日常教学中。

各个中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方案。

在此笔者再来谈谈对它的理解。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探究。

笔者认为,在研究性学习的系统结构中,教学内容影响学生是次要的,更注重的是学生在这门学科中主动地探究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旧知识的交汇实现自己更加长久的发展。

当自己所选课题顺利完成的时刻,学生真正把知识融入自己的经历中,创新精神得到一步步的培养。

为此,研究性学习具有教学环境开放化、组织形式综合化、培养目标多样化等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挑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这个角色被赋予了太多形式上的改变。

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研究性学习是迄今为止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1.教师以往的权威性和课堂的垄断性被打破。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教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教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其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研究性学习的不可预料性及学生在学习中渴求的知识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

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们失去了书本和课标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

2.教师的合作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合作一直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但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首先得学会合作。

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各种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甚至开题与结题的报告写作等各方面知识,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所有的指导工作。

当前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探究、实践、创造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想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

然而,当前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存在种种问题,本文将从教师培训、学校管理、课程设计等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教师培训方面的问题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推动者,其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程度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目前教师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授课,而忽略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导致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中,无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解决对策: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通过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增强其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提高其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多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前学校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方面过于重视,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管理层应该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制定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解决对策:学校应该从教育理念的角度重新审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性学习任务和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中感受乐趣与自信,不断锻炼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此外,在考核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只看重成绩。

三、课程设计方面的问题课程设计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但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过于简单、单一,过于依赖教科书。

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

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

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一、引言教师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教学工作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教师研究性学习是教师通过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活动,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过程。

三、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教师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并通过研究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研究性学习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研究的能力,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目标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持续性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内容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内容应包括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的选择。

教师可以选择参加教育研究会议、研讨会、书籍阅读和在线学习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六、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实施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实施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

七、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评估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评估是为了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并评估教师的学习成果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影响。

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学习报告等方式进行。

八、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挑战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缺乏时间和资源、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氛围等。

学校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以克服这些挑战。

九、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成功案例通过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案例,可以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实施教师研究性学习计划的经验和启示。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规范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规范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规范一、引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中小学教育中,规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目的、方法、步骤和评价等方面,探讨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规范化问题。

二、目的与意义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此外,规范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素质。

三、规范方法为了规范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明确学习目标:在指定的教学任务中,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2.自主选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实验探究和总结归纳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5.多样化展示: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如口头报告、展板制作、实物展示等,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步骤规范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规范也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确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2.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多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包括图书馆、互联网和实地考察等,提高信息查找和处理的能力。

3.制定计划:学生根据研究课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安排和时间节点。

4.实施研究: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等活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数据分析与总结:学生根据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形成研究结论和展示成果。

五、教师的角色在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可忽视。

教师应起到指导、激发和评价的作用,具体包括:1.指导学习过程: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引导选题、设计学习任务等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规划。

教师研究性学习方案

教师研究性学习方案

教师研究性学习方案近年来,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逐渐在各级教育系统中兴起。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针对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实施策略及其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内涵1. 定义:教师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实践中,通过研究问题、探究知识、反思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学习过程。

2. 目标: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特点:教师研究性学习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教师的自主探究和学习,通过实践研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品质。

二、教师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制定过程教师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制定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调研: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习需求及兴趣,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 目标设定: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师需要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3. 活动设计:确定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包括培训课程、讲座、实践环节等。

4. 实施监督: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领导对教师研究性学习方案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5. 评估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研究性学习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进一步完善方案。

三、教师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实施策略1. 提供资源支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教材、数据资料、实验设备等,激发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2. 构建学习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教学团队等机制,为教师提供广泛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的互动和合作。

3. 激发兴趣: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研讨会、分享交流会等活动,激发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研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研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李静研究性学习(在国外称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这种课程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全面实施,一些问题逐渐产生了。

这些问题有一些是观念上的,有一些是实践中的,明确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一、传统的教师权威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教师必须主动转变角色,再也不能死抱着“知识的拥有者”的观念了,必须从观念上更新自己,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首先是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

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动日趋频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有时只是个参谋。

教师由过去课堂上的“我说你听”、“我讲你记”变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课题,一起讨论,一起商量,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产生,使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抗拒感,所以这种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其次,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有待于再充电。

过去很多老师只关心自己所教的学科,只关心高考、中考等相关内容,知识面狭窄。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段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稳定,教材统一,任教几年后,一般都能较好地上好课。

但是在研究性学习指导过程中,许多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

因此,通过不同的方式促进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成为迫切的任务。

第三,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亟待由从个体走向合作。

以往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而这个专业就是教师的“势力范围”,这使大部分教师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业务上的交往和交流。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究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实践,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研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自身发起问题、提出假设、找寻证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作为教师,我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自主提问,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

我发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加自信、积极,能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其次,研究性学习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学科之间往往是分隔开的,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性理解。

研究性学习则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探究,比如在历史课上引入地理知识、在物理课上引入数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整合,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成效。

再次,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合作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项目,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协调各方利益,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分享和借鉴他人的优点,也可以在合作中相互补充和提高,实现共同进步。

最后,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养成灵活、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是现代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本文将讨论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一、为什么选择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方法主要注重对知识的灌输,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方法1. 设计合适的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中,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

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问题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方案。

2. 提供合适的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源是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关键。

这些资源可以是图书、网络资料、实验设备等等,并且应该能够满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需求。

3. 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时,教师应该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可以提供思路和指导,帮助学生定位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 组织合作与共享: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

三、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成果在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难以评估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因此,评价方法应该更注重对学生的过程和表现的评价,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评价。

可以通过学生的报告、展示和讨论来评价他们的学习过程。

四、应对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时的挑战尽管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有诸多优点,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昌都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为例

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昌都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为例
生 活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 昌都 地 区第 一 高级 中学 , 据 根
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研究性学习 , 要求教师要
有 课 程 开 发 与 设计 能力 , 有 较 高 的教 学 设 计 水 平 , 具 具 有 丰 富 的研 究 经 历 和较 强 的研究 能 力 。然 而 , 习惯
认 为 , 目前 而 言 , 区 的高考 试 题 当 中 , 没有 出现 就 我 还 研 究 性 学 习的 相 关 内容 , 纲 中也没 有 相 关 要 求 , 考 即 使 高 考 要 对 其 加 以 考 查 , 将 是 以学 科 知 识 为 依 托 也 的 , 此 , 分 教师 对研 究 性学 习仍持 观望 态 度 , 固 故 部 并 守 以往 的课 程 与教学 经验 。 二是 , 师研 究 性 学 习 的教学 能 力有 限 。部 分教 教 师认 为 , 他 们 自己都 不 知 如 何 有 效 地开 展 研 究 , 连 学 生 又 能研 究 出些 什 么 , 且 边 远 民族 高 中 的学 生 , 况 基
础薄弱 , 连学科知识都学不好 , 何来研究基础。
三 是 , 校 有 限 的条 件 , 以满 足 研 究 性 学 习 实 学 难
施 的需要。虽然近些年来学校条件有所改善 , 但诸如 图书馆 、 实验室 、 网络教室等等基础的教育设施 , 近些
年来 随着学 校 扩招 规模 不 断 增大 , 在常 规 的教 学 当 中 已然显 示 出 了不 足 , 自然 更难 以满 足研究 性 学 习实 施
统 , 新 和 升 级必 将 需 要 一 定 的 时 间 和过 程 。这 样 , 更
是, 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 习的认识滞后 。他们
出现对 自身研究能力持怀疑态度 , 对研究性学习望而 却步的教师, 就不难理解了。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引言教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科学、系统的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调查、研究、探究和问题解决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等重要能力。

第二部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明确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时的具体目标。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问题分析和创新思维等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详细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过程。

研究性学习包括问题提出、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问题解决和结果表达等多个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和实施解决方案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四部分:研究性学习支持的资源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列举一些可以支持研究性学习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图书馆、科技设备、实验室、野外考察和互联网等资源来提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需的支持。

第五部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探讨一些可以用于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项目评估、展示评估、反思评估和合作评估等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成果。

第六部分: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明确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师既是学生的导师和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七部分: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发展的意义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探讨研究性学习对教师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师研究性教学探索

教师研究性教学探索

教师研究性教学探索教师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自己进行问题研究和解决,融入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参与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近年来,教师研究性教学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教师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实施步骤、教学设计角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研究性教学的意义教师研究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而通过研究性教学,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实践和探究来获得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教师研究性教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设计问题、制定实验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等,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施教师研究性教学的步骤要实施教师研究性教学,教师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定义研究问题:教师需要从教学实践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确保研究问题与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习目标相关。

2. 设计研究计划: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活动的目标、实施步骤、评估方式等。

3. 提供资源支持: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源,包括教学资料、实验设备等,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支持。

4. 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活动,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5. 学生展示和分享:学生完成研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教学设计角度在进行教师研究性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教学设计:1. 设计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这些问题可以没有确定的答案,让学生通过实践和研究来寻找答案。

2.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实际的活动中。

例如,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3. 引导科学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活动,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研究性学习对小学教师的挑战和要求

研究性学习对小学教师的挑战和要求

研究性学习对小学教师的挑战和要求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旨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具备研究素质的教师。

如果说,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产生了经验型教师,那么,要适应研究性学习,就需要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不是指专门搞研究,而是指具备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的教师。

1小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1.1研究性小学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特点就是研究性,即:把研究作为学习的方式,把学习作为研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不应该简单地去理解和掌握前人发现的现成知识,应给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所以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发现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能力同步提高。

1.2开放性让孩子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勇于探素,不断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从孩子的视角进行思考,尽可能让学生主动探究,开动脑筋;传统的教学不鼓励独立思考、家长的话绝对对,书本的话绝对对,老师的话绝对对,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就很小了。

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多样化,研究的结论可以不一致。

1.3实践性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沟通,并培养观察现象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参加调查、观察、实验、制作、讨论等实际活动,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

1.4指导性小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教师的精心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如选题的确定、活动的组织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1.5合作性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研究性学习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则注重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教学的定义、特点、意义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探索方向。

一、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教学的定义和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索和实践,主动获取知识、进行创新,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它是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在探究中的参与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是指将学习和实际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体验。

它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于它们开放、灵活、问题导向、注重实践、强调探究和合作。

这种教学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交流和合作,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度,能够更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

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协作,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非常有益。

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尽管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学有着诸多的优势和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基础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法

基础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法

基础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法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

传统的教育方法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而研究性学习法则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和探索中,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法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研究性学习法是指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发展学生的学科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基础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法呢?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灌输式”转向“引导式”。

他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和引路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研究结果。

其次,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和网络资源应该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这些地方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

再次,课程设置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学校应该在课程中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将研究结果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最后,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传统的笔试和选择题考试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因此应该引入一些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等,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法有许多优势和益处。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他们会主动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研究性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研究中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他们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

教师自主学习研究

教师自主学习研究

教师自主学习研究一、介绍教师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性教师自主学习研究是指教师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这一行为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自主学习研究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师进行自主学习研究的途径教师自主学习研究的途径多种多样,例如,参加学术交流会议、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参观其他学校的课堂、开展小组研讨等。

这些途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自身的研究能力。

三、自主学习研究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意义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自己成为教育领域的专家。

同时,自主学习研究还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热情。

四、自主学习研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的作用教师自主学习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教师能够深入探索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进。

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能够不断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自主学习研究的挑战然而,教师自主学习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很难找到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其次,教师需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方法,对于一些初入职场的教师来说,学习研究的门槛较高。

最后,缺乏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学术交流机会,也限制了教师自主学习研究的发展。

六、如何开展教师自主学习研究要开展教师自主学习研究,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同事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建立学习小组、参加学术研讨会等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研究的好方式。

七、教师自主学习研究的支持和保障学校和教育部门应重视教师自主学习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学校可以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术交流机会。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面临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面临的挑战

研 究 性 学 习 要 求 学 生 改 变 学 习 方 式 , 时 对 同 教 师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师 须 改 变 教 学 观 念 和 教 教 学 方 式 , 单 纯 的 知 识 传 授 者 变 为 学 生 学 习 知 从 识 的 促 进 者 、 织 者 和 指 导 者 , 参 与 指 导 的 过 组 在 程 中 吸 纳 新 知 识 。 新 自身 的 知 识 结 构 , 高 合 更 提
作 能 力 , 立 新 型 的 师 生 及 师 师 关 系 。新 的 课 程 、 建 新 的学 习 方 式 , 教 师 提 出 新 的 挑 战 。 向
1设 计 与 预 测 . 研 究 性 学 习 中 , 生 学 习 的 载 体 不 是 固 定 的 学 教 材 , 是 来 源 于 学 生 的 学 习 生 活 、 会 生 活 的 而 社 实 际 问 题 , 是 由 学 生 与 教 或
我们带领学生观察几处古 但如 何实

l 临

“ 墨
宫闲 少, 小 地 水港 桥多。创 绘的 和 , , 书
的 萎 篇 嚣
占 芝 苏 的 道 零 调 ” 州 河 水 的 查等
研 究课 题 。

研 悄 究
生开展 研多
桥流水是否依旧迷人—— 学习的 方
I - 一 j . :
灵活的 和 设计 处理。
在 开 题 阶 段 , 师 要 善 教
学 生 提 供 必 要 的 信 息 、 索 , 学 生 通 过 自己 的 线 使
q= F I 教

于 铺垫产生研究课题的情 判断, 验成功与 体 失败的 欢乐与 痛苦, 经 积累 验

师 共 同 创 设 的 情 境 而 产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
教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职业,但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随着
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在我国,最初的教师由军官担任,这就是
为何将承担教育职责专门人员称之为师的原因,教师的任务是把贵
族子弟培养成国家的军事骨干和统治者。

春秋战国以后,教师转由
文士担任,他们通过招收学生,一方面将上层文化下移于民,推动
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又对民间的精神财富加以总结提炼,形成各
门学术,其教学内容开始转向文事教育,直至后来的《四书》《五经》。

进入近代以后,学校教学内容由单纯读经变为系统学习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内容,教师不仅需要接受专门的师范教育,
而且开始分学科分专业,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

解放后,我们
已经进行了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是没有一次改革像今天研究
性学习这样全方位地触动教师。

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
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研究性学习是迄今为止教师面临
的最大挑战。

一、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

他独立地完成教
学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

但在研
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
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

因此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
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

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
学生课题小组进行指导。

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

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
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
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

这是老师面
临的又一个挑战。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
深刻的。

这种深刻性决不亚于当年中国教育由古代走进近代,它是
一种范式的根本转换和极其痛苦的自我更新。

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
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

以研究性学习为开端,
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既
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是教师提升自己素质的一个良好契机。

尽管如此,要让教师真正走进研究性学习却并不那么容易,有时
甚至相当困难。

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验一开始,我们就发现相当
一部分教师完全持旁观者的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反对。

这其中
除了人的惰性、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方式很难改变等原因外,还有绝大多数教师的现实想法:如每周拿出3课时开设研究性学习,万一高考成绩受影响怎么办?研究性学习反映不出个人的工作业绩,
何必那么积极?研究性学习属于满工作量以外的额外负担,为什么
一定要承担?中小学教师不懂科研,怎么指导学生?不知道研究性
学习怎样进行,在每个环节上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等。

上述
想法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现阶段教师的心理。

有的属于观念问题,有
的是对能否胜任新课程的担心,有的涉及配套管理政策,其中有的
问题不是学校层面能解决的,如高考、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一规
定等。

但老师在观念、知识、能力方面的问题,则只有靠学校采取
各种措施来解决。

二、教师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
一来源。

即使是素质较差的老师,借助所拥有的知识,他在学生面
前依然是权威,居高临下,一切由他说了算。

但在研究性学习中,
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老师
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教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不关心、不
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
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
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
的知识来源。

一个学生小组在研究电冰箱制冷的问题时,学生根据物理学中的
能量守恒定理,思考电冰箱在制冷过程中一定也会发出的同样能力
的热,那么这些热是否可以加以利用呢?于是他们去请教物理老师,
老师一听不知如何回答,因为这是一个课本上从来没有讲到、他本
人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
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对书本
对大纲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因此我
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
安的感觉。

这种心情正像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一位参加研究性学习
课程实验的老师所描述的那样:过去我进教师,对于教什么、学生
提什么问题不说有100的把握,起码也有90的把握。

但现在对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心里没底,连10的把握都没有。

教师的这种感觉,首先将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

以往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往往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

但在
这门课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方能达到令人满
意的指导效果。

因为这时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的话不一定具有说
服力,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商有关问题。

同样是上述这位
教师的体会很有代表性。

确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
一条起跑线上,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

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首先获得发
言的主动权。

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他们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
等的关系,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我们倡导了
几十年的新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至此才有了基础和可能。

其次,这种变化让老师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

很多老师谈到,过去自己也比较注意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和
高考、中考等有关的内容,除此以外极少关心。

而且,由于基础教
育段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任教五年以后,教师对教材、
大纲已经比较熟悉,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
就不会很大。

但进入研究性学习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
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

我想,研究性学习开设过程中,教师
因此获得多少新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激发起教师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的愿望,因为这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长期以来,在学校中只有教师选择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学校安
排的各科老师,从没有学生选择教师。

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无论在
哪种课程启动模式的实验中,我们都非常注意给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允许学生自由地在全年级甚至在全校选择自己的课题指导老师。

因为这种选择权,是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能够发挥的前提条件。

这就
使学校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这对教师来说,也是前
所未有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