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尽的IEEE802标准

合集下载

详尽的IEEE802标准

详尽的IEEE802标准

详尽的IEEE802标准IEEE802协议集介绍(802.1~802.21)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 网间网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1980年2月成立IEEE802委员会(IEEE -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lectronics Engineers INC,即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IEEE802标准。

按IEEE802标准,局域网体系结构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和逻辑链路子层LLC(Logical Link Control)组成。

IEEE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802标准。

IEEE802.1 —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IEEE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IEEE802.3—CSMA/CD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标准:IEEE802.3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定义了四种不同介质10Mbps以太网规范:10BASE2、10BASE5、10BASET、10BASEFIEEE802.3u — 100Mbps快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802.3中IEEE802.3z —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IEEE802.3ab —传输距离为100米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IEEE802.4—Token Passing BUS(令牌总线)IEEE802.5—Token Ring(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6—城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7—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建议实施IEEE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IEEE802.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10 —安全与加密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c 和IEEE802.11q标准。

IEEE 802(完整版).11、802(完整版).15、802(完整版).16、802(完整版).20标准简介(完整版).ppt

IEEE 802(完整版).11、802(完整版).15、802(完整版).16、802(完整版).20标准简介(完整版).ppt

.,
5
802.11标准
802.11标准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 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 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 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 2Mbps。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 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 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新标 准。
.,
10
802.11f/802.11r标准
802.11f追加了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协 定,确保用户端在不同接入点间的漫游,让用户端能平 顺、无形地切换存取区域。 802.11f标准确定了在同一 网络内接入点的登陆,以及用户从一个接入点切换到另 一个接入点时的信息交换。(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 销)
IEEE 802.11最早是由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 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在1997年6月正式发布, 此文档为无线网络的标准规格。
1999年,IEEE协会进一步提出IEEE802.11的扩 展规格:IEEE 802.11a和IEEE802.11b。扩展 规格的出现,让无线网络的速度倍增,也增加 了无线网络的实用性。
802.11r标准,着眼于减少漫游时认证所需的时间,这 将有助于支持语音等实时应用。使用无线电话技术的移 动用户必须能够从一个接入点迅速断开连接,并重新连 接到另一个接入点。802.11r改善了移动的客户端设备 在接入点之间运动时的切换过程。
.,
11
IEEE 802.11h/j标准
802.11h是802.11a的扩展,目的是兼容其他5G 赫兹频段的标准,如欧盟使用的HyperLAN2。 美国和欧洲在5GHz频段上的规划、应用上存在 差异,这一标准的制订目的,是为了减少对同 处于5GHz频段的雷达的干扰。

IEEE802系列标准

IEEE802系列标准
IEEE802系列标准
IEEE802系列标准
802.1--高层及其交互工作。提供高层标准的框架,包 括端到端协议、网络互连、网络管理、路由选择、桥接和 性能测量。 802.1X(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Port 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 ,协议起源于802.11协议,后者是标 准的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x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 无线局域网用户的接入认证问题。 IEEE 802.1d (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IEEE 802.1w, RSTP算法 IEEE 802.1s, MSTP算法 IEEE 802.1P,讲述的是交换机与优先级相关的流量 处理的协议。 IEEE 802.1q,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s:VLan)虚 拟桥接局域网协议,定义了VLAN以及封装技术,包括 GARP协议及其源码、GVRP源码。 协议及其源码C (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 路控制),802.2--连接链路控制LLC,提供OSI数据链路 层的高子层功能,提供LAN 、MAC子层与高层协议间的一 致接口。 IEEE 802.3 是一篇非常重要的业界规范文档。其中 最主要的就是规定了以太网的电气指标,从物理层的电路 结构到链路层的MAC操作都有介绍。802.3--以太网规范, , 定义CSMA/CD标准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 层规范。 802.3u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802.3z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IEEE802.3ab — 传输距离为100米的5类无屏蔽双绞 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802.3ad,链路聚合 IEEE802.3X,全双工流控
IEEE802系列标准
4、802.11z 是一种专门为了加强无线局域网安全的标准。 802.12--按需优先(100VG-ANYLAN )。定义使用按需 优先访问方法的100Mpbs 的以太网标准。 802.13 IEEE什么都没有定义 802.14 (有线电视 (CATV)) 802.15 (无线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无线 个人局域网 802.16:宽带无线接入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802.17 (弹性分组环 (Resilient Packet Ring)) 802.18:无线管制 Radio Regulatory TAG 802.19:共存 Coexistence TA 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BWA) 802.21:媒质无关切换 Media Independent Handoff

IEEE802协议

IEEE802协议

IEEE802协议IEEE 802协议是一个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的一系列无线网络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个人区域网(PAN)等不同范围的无线通信网络。

IEEE 802协议家族包括了很多子协议,每个子协议都针对不同的无线通信应用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IEEE 802.11和IEEE 802.15两个子协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IEEE 802.11协议。

IEEE 802.11协议是无线局域网(WLAN)的一种标准,它定义了一组用于无线局域网通信的协议。

这些协议包括了无线接入点、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之间的通信规范。

IEEE 802.11协议采用了载波多路访问/碰撞避免(CSMA/CA)的机制,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多种调制方式,如频率调制、编码和解调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IEEE 802.11协议可以实现高速、稳定的无线局域网通信,为用户提供了便利的无线上网体验。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IEEE 802.15协议。

IEEE 802.15协议是一种用于个人区域网(PAN)的无线通信标准。

它定义了一组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协议,适用于各种个人设备之间的通信。

IEEE 802.15协议包括了蓝牙、ZigBee和无线HART等多种通信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例如,蓝牙技术适用于个人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如手机与耳机之间的连接;ZigBee技术适用于低功耗、低速率的传感器网络;无线HART技术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无线通信。

总的来说,IEEE 802协议家族提供了一系列用于无线通信的标准,涵盖了不同范围和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无线网络通信需求。

这些标准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IEEE 802协议家族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无线通信需求。

IEEE 802协议的发展将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技术支持,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无线通信体验。

IEEE 802系列标准

IEEE 802系列标准

IEEE 802系列标准2008-05-25 10:18对于不同传输介质的不同局域网,IEEE局域网标准委员会定制了不同的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IEEE 802各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4-2所示。

IEEE 802链路子层是兼容的):① IEEE 标准,定义了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联,以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

② IEEE 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的功能与服务。

③ IEEE 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在物理层定义了4种不同介质的10Mb/s的以太网规范,包括10Base- 5(粗同轴电缆)、10Base-2(细同轴电缆)、10Base-F(多模光纤)和10Base-T(无屏蔽双绞线UTP)。

另外,到目前为止IEEE 工作组还开发了一系列标准,如下所示。

• IEEE 标准,百兆快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IEEE 中。

• IEEE 标准,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 IEEE 标准,传输距离为100m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 IEEE 标准,万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④ IEEE 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⑤ IEEE 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⑥ IEEE 标准,定义了城域网(MAN)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⑦ IEEE 标准,定义了宽带网络技术。

⑧ IEEE 标准,定义了光纤传输技术。

⑨ IEEE 标准,定义了综合语音与数据局域网(IVD LAN)技术。

⑩ IEEE 标准,定义了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性规范(SILS)。

IEEE 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 IEEE ,工作在5GHz频段,传输速率为54M/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 IEEE ,工作在频段,传输速率为11Mb/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工作在频段,传输速率为54Mb/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标准,定义了100VG-AnyLAN快速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EEE标准详解

IEEE标准详解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802又称为LMSC(LAN /MAN Standards Committee,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致力于研究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中定义的服务和协议,对应OSI网络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IEEE 802也指IEE E标准中关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一系列标准。

更确切的说,IEEE 802标准仅限定在传输可变大小数据包的网络。

事实上,IEEE 802将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分别是逻辑链路控制(L ogical Link Control, 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如下所示: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物理层IEEE 802系列标准是IEEE 802 LAN/MAN 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局域网、城域网技术标准。

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有以太网、令牌环、无线局域网等。

这一系列标准中的每一个子标准都由委员会中的一个专门工作组负责。

LMSC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下设工作组(Working Group)、研究组(Study Group)、技术顾问组(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曾经设立的多个SG已经合并到WG中,目前活跃的WG和TAG如下:802.1 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性能测量等;——802.1d (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802.1p (General Registration Protocol)——802.1q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s:VLan)——802.1x (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Port 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802.3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CSMA/CD 及物理层技术规范;——802.3u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802.3z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802.3ae 10Gbit/S——802.3ae (10GE)——802.3af(基于以太网供电POE:Power On Ethernet)802.4 令牌环总线Token-Passing Bus (单一/多信道速率1, 5, 10 MBit/s)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802.5 令牌环Token-Passing Ring (基带速率1, 4, 16 MBit/s) 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802.6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AC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DQDB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802.7 宽带技术咨询组,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宽带网络技术的建议;802.8 光纤技术咨询组,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光纤网络技术的建议;802.9 综合话音/数据的局域网(IVD LAN)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802.9a (IsoENET (proposed))802.10 局域网安全技术标准;802.11 无线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CSMA/CA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802.11b11Mbps802.11b + 是一个非正式的标准,称为增强型802.11b 。

IEEE 802系列标准

IEEE 802系列标准

IEEE 802系列标准2008-05-25 10:18对于不同传输介质的不同局域网,IEEE局域网标准委员会定制了不同的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IEEE 802各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4-2所示。

IEEE 802标准主要包括几项(这些标准在物理层和MAC子层有区别,但在逻辑链路子层是兼容的):① IEEE 802.1标准,定义了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联,以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

② IEEE 802.2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的功能与服务。

③ 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在物理层定义了4种不同介质的10Mb/s的以太网规范,包括10Base- 5(粗同轴电缆)、10Base-2(细同轴电缆)、10Base-F(多模光纤)和10Base-T(无屏蔽双绞线UTP)。

另外,到目前为止IEEE 802.3工作组还开发了一系列标准,如下所示。

• IEEE 802.3u标准,百兆快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IEEE 802.3中。

• IEEE 802.3z标准,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 IEEE 802.3ab标准,传输距离为100m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 IEEE 802.3ae标准,万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④ IEE E 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⑤ IEEE 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⑥ IEEE 802.6标准,定义了城域网(MAN)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⑦ IEEE 802.7标准,定义了宽带网络技术。

⑧ IEEE 802.8标准,定义了光纤传输技术。

⑨ IEEE 802.9标准,定义了综合语音与数据局域网(IVD LAN)技术。

⑩ IEEE 802.10标准,定义了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性规范(SILS)。

IEEE 802.11、802.15、802.16、802.20标准简介

IEEE 802.11、802.15、802.16、802.20标准简介
与802.11b不兼容,是其最大的缺点。也许会因此而被 802.11g淘汰。
IEEE 802.11b标准
1999年9月被正式批准,又称Wi-Fi标准,目前最流行的 WLAN协议。该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工作频段在 2.4GHz~2.483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 Mbps。该标 准是对IEEE 802.11的一个补充,采用点对点模式和基本 模式两种运作模式,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 间自动切换,而且在2 Mbps、1 Mbps速率时与802.11兼 容。
IEEE 802.16系列标准简介
802.16标准简介
IEEE 802.16:宽带无线 MAN 标准 -WiMAX ( Broadband Wireless MAN Standard - WiMAX)
IEEE 802.16 是为用户站点和核心网络(如:公共电话 网和 Internet)间提供通信路径而定义的无线服务。无 线 MAN 技术也称之为 WiMAX。这种无线宽带访问标 准解决了城域网中“最后一英里”问题
802.11b使用直接序列(Direct Sequence)DSSS作为协 议。802.11b和工作在5GHz频率上的802.11a标准不兼容。 由于价格低廉,802.11b产品已经被广泛地投入市场,并 在许多实际工作场所运行。
IEEE 802.11g标准
2001年11月批准,该标准可以视作对流行的 802.11b标准的提速(速度从802.11b的11 Mb/s提高到54Mb/s,仍然工作在2.4G频段)。 802.11g接入点支持802.11b和802.11g客户设 备。同样,采用802.11g网卡的笔记本电脑也能 访问现有的802.11b接入点和新的802.11g接入 点。

详尽的IEEE802标准

详尽的IEEE802标准

IEEE802协议集介绍(802.1 〜802.21 )1980 年 2 月成立 IEEE802 委员会( IEEE -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 即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

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 IEEE802 标准。

按 IEEE802 标准,局域网体系结构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和逻辑链路子 层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 ) 组成。

IEEE 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802 标准。

IEEE802.1 — 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IEEE802.2 — 逻辑链路控制 LLCIEEE802.3 — CSMA/C 胡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标准:IEEE802.3 — CSMA/CD 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定义了四种不同介质10Mbps 以太网 规范 : 10BASE2、10BASE5、 10BASET 、10BASEFIEEE802.3U — 100Mbps 快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802.3中 IEEE802.3z — 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IEEE802.3ab — 传输距离为 100米的 5类无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IEEE802.4—Token Passing BUS (令牌总线)IEEE802.5—Token Ring (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6 —城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7 —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建议实施IEEE802.8 —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IEEE802.9 —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10 —安全与加密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802.11a 、IEEE802.11b 、 IEEE802.11c 和 IEEE802.11q 标准。

IEEE 802标准介绍

IEEE 802标准介绍

IEEE 802标准介绍IEEE 802标准IEEE 802 StandardsIEEE 802 Standards IEEE 802标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委员会或802工程定义了局域网(LAN)标准。

标准中的大部分是在80年代由委员会制订的,当时个人计算机联网刚刚兴起。

注意:下面的许多标准也是ISO8802标准。

例如IEEE802.3是ISO8802.3。

802.1网间互连定义定义了IEEE802标准和ISO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之间的关系。

例如,这个委员会为所有的802标准定义了48位的LAN站地址,这样每一个适配器就有唯一地址。

IEEE记录了网络接口卡的供应商们,并把地址开始的三个字节赋予每一个供应商。

然后每一个供应商负责为他的每个产品建立一个唯一的地址。

802.2逻辑链路控制定义了IEEE逻辑链路控制(LLC)协议,这些协议确保数据在一条通信链路上可靠地传输。

OSI协议栈中的数据链路层被分成了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LLC子层。

在桥接器中,这两层作为一个模块化交换机制服务,如图I-5所示。

一幅到达以太网并指定发送到令牌环网的帧被剥去该帧的以太网头部并用令牌环网头部重新封装这幅帧。

LLC协议是由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派生而来的,并且两者在操作上类似。

注意,LLC提供了服务访问点(SAP)地址,而MAC子层提供了一个设备的物理网络地址。

SAP指定了运行于一台计算机或网络设备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进程地址。

LLC提供了以下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在这个服务中,一个会话是和一个目的站建立的,并且当数据传输结束时,就关闭这个会话。

每个节点都自动地参与数据传输,但是这样的会话要求一个建立时间以及会话双方由于监控带来的额外开销。

□应答式面向连接服务这种服务类似于上面的服务,在这种服务中,分组传输是需要应答的。

□非应答式无连接服务在这种服务中不用建立会话,分组只是发往目的地。

请解释ieee802标准系列

请解释ieee802标准系列

IEEE 802标准系列是一个由IEEE制定的一系列涉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的标准。

该系列标准主要包括了对于局域网、城域网、无线网等各种类型的网络通信的规定和指导。

1. 背景介绍IEEE 802标准系列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通信设备和协议层出不穷,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了不同厂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和传输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2. IEEE 802标准系列的作用IEEE 802标准系列的诞生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各种类型的网络通信设备和协议制定了一套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解决了不同厂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

3. IEEE 802标准系列的分类IEEE 802标准系列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子系列标准:IEEE 802.1、IEEE 802.3、IEEE 802.11、IEEE 802.15、IEEE 802.16等。

- IEEE 802.1:这个子系列标准主要涉及局域网的网络管理和控制,包括了对网络拓扑结构的管理和控制,对网络数据流的管理和控制等。

- IEEE 802.3:这个子系列标准主要涉及有线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了对有线局域网传输介质的规定和控制,对有线局域网数据传输的规定和控制等。

- IEEE 802.11:这个子系列标准主要涉及无线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包括了对无线局域网传输介质的规定和控制,对无线局域网数据传输的规定和控制等。

- IEEE 802.15:这个子系列标准主要涉及个人局域网的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包括了对个人局域网传输介质的规定和控制,对个人局域网数据传输的规定和控制等。

- IEEE 802.16:这个子系列标准主要涉及城域网和广域网的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包括了对城域网和广域网传输介质的规定和控制,对城域网和广域网数据传输的规定和控制等。

简要说明IEEE标准802

简要说明IEEE标准802

简要说明IEEE标准802.3,802.4和802.5的优缺点.答:IEEE 802.3,802.4和802.5分别包括了MAC子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其中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即CMSA/CD,TokenBus和TokenRing.CSMA/CD协议的总线LAN中,各节点通过竞争的方法强占对媒体的访问权利,出现冲突后,必须延迟重发,节点从准备发送数据到成功发送数据的时间是不能确定的,它不适合传输对时延要求较高的实时性数据.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网络维护方便,增删节点容易,网络在轻负载(节点数较少)的情况下效率较高.Token Ring不会出现冲突,是一种确定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每个节点发送数据的延迟时间可以确定.在轻负载时,由于存在等待令牌的时间,效率较低;而在重负载时,对各节点公平,且效率高.令牌总线与令牌环相似,适用于重负载的网络中,数据发送的延迟时间确定以及,适合实时性的数据传输等,但网络管理较为复杂.简述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的工作原理.答:由于整个系统不是采用集中式控制,且总线上每个节点发送信息要自行控制,所以各节点在发送信息之前,首先要侦听总线上是否有信息在传送,若有,则其他各节点不发送信息,以免破坏传送;若侦听到总线上没有信息传送,则可以发送信息到总线上.当一个节点占用总线发送信息时,要一边发送一边检测总线,看是否有冲突产生.发送节点检测到冲突产生后,就立即停止发送信息,并发送强化冲突信号,然后采用某种算法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侦听线路,准备重新发送该信息.对CSMA/CD协议的工作过程通常可以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10Mbit/s的Ethernet的标准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答:对于10Mbit/s以太网,IEEE802.3有4种规范,即粗缆以太网(10Base-5),细缆以太网(10Base-2),双绞线以太网(10Base-T)和光纤以太网(10Base-F).粗缆以太网使用阻抗为50,RG值为8的同轴电缆,并使用外部收发器连接计算机上的网卡和分接器.细缆以太网10Base-2使用阻抗为50,RG值为58同轴电缆.细缆以太网的网卡已经与收发器集成在一起,无须使用外部收发器.为了解决传统共享介质以太网的缺点,有哪3种改善局域网性能的方案答:提高Ethernet数据传输速率,从10Mbit/s到100Mbit/s,乃至到1Gbit/s和10Gbit/s,这就是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万兆位以太网(10 Gigabit Ethernet).将一个大型局域网络划分成多个用网桥或路由器互连的子网.通过网桥和路由器隔离子网之间的通信量以及减少每个子网内部的节点数,使网络性能得到改善.每个子网的介质访问控制仍采用CSMA/CD方法.使用交换机替代集线器,将"共享式局域网"升级为"交换式局域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各有哪些标准答:快速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it/s,保留着传统的10Mbit/s速率Ethernet 的所有特征,即相同的数据格式,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和相同的组网方法,而只是把FastEthernet每个比特发送时间由100ns降低到10ns.千兆位以太网同样保留着传统的100Base-T的所有特征,即相同的数据格式,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 和相同的组网方法,而只是把Ethernet每个比特的发送时间由100ns降低到1ns. 快速以太网有4种标准:100Base-TX,100Base-T4,100Base-T2与100Base-FX.千兆位以太网有4种标准: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CX,1000Base-T 与共享式以太网相比,为什么说交换式以太网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答:10Mbit/s双绞线以太网采用以共享集线器为中心的星型连接方式,实际是总线型的拓扑结构.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争用总线信道.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对用户进行通信,而交换机提供了多个通道,它允许多个用户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如图4-20所示,因此,它比传统的共享式集线器提供了更多的带宽.什么是虚拟局域网它有什么特点答:虚拟局域网(VLAN)建立在交换技术基础上的.将网络上的节点按工作性质与需要划分成若干个"逻辑工作组",一个逻辑工作组就组成一个虚拟网络.VLAN以软件方式来实现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节点组成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同一逻辑工作组的成员不一定要连接在同一个物理网段上,可以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交换机上,也可以连接在不同的局域网交换机上.当一个节点从一个逻辑工作组转移到另一个逻辑工作组时,只需要通过软件设定,而不需要改变它在网络中的物理位置.划分VLAN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基于交换机端口的虚拟局域网:根据局域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定义虚拟局域网成员.基于交换机端口的虚拟局域网无法自动解决节点的移动,增加和变更问题.如果一个节点从一个端口移动到另一个端口,则网络管理者必须对虚拟局域网成员进行重新配置.基于MAC地址的虚拟局域网:用节点的MAC地址来划分虚拟局域网.用MAC地址定义的虚拟局域网允许节点移动到网络的其他物理网段.由于它的MAC地址不变,所以该节点将自动保持原来的虚拟局域网成员的地位.缺点是需要对大量的毫无规律的MAC地址进行操作,而且所有的节点在最初都必须被配置到(手工方式)至少一个VLAN中,不便于维护.基于网络层地址的虚拟局域网:使用节点的网络层地址来配置虚拟局域网.有利于组成基于服务或应用的虚拟局域网.用户可以随意移动节点而无须重新配置网络地址.基于IP组播的虚拟局域网:用一种称为代理的设备对虚拟局域网中的成员进行管理.当IP广播包要送达多个目的节点时,就动态地建立虚拟局域网代理,这个代理和多个IP节点组成IP广播组虚拟局域网.基于策略的虚拟局域网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任一种划分VLAN的方法,并可以把不同方法组合成一种新的策略来划分VLAN.无线局域网具有哪些特点无线局域网包括哪些设备答: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主要有两种,即无线电波与红外线;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可分为两类:无中心拓扑和有中心拓扑;网络接口可以选择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或数据链路层;支持移动计算网络;无线局域网包括无线网络网卡,无线网络网桥.。

IEEE802协议各个标准的介绍(1)

IEEE802协议各个标准的介绍(1)

IEEE 802协议各个标准的介绍(1)IEEE 802协议的各类标准的针对类型不同,有的是在之前的演进版本,有的则是特定用户所需要的一个网络协议,下面就这个方面来总结一下。

无线网络的使用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那么对于IEEE 802协议下的各类标准,你是否清晰呢?现在就让小编在此在为大家总结一下吧。

首先还是来了解一下这个协议的基本含义。

无线局域网最通用的标准是IEEE定义的无线网络通信工业标准——IEEE802.11系列。

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IEEE?IEEE是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简写,于1963年1月1日由AIEE(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和IRE(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合并而成,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会,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拥有来自175个国家的36万会员。

目前IEEE在工业界所定义的标准有着极大的影响。

IEEE定位在“科学和教育,并直接面向电子电气工程、通讯、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原理研究的组织,以及相关工程分支的艺术和科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EEE承担者多个科学期刊和会议组织者的角色,它也是一个广泛的工业标准开发者。

IEEE制定了全世界电子和电气还有计算机科学领域30%的文献,另外它还制定了超过900个现行工业标准。

每年它还发起或者合作举办超过300次国际技术会议。

IEEE由37个协会组成,还组织了相关的专门技术领域,每年本地组织有规律的召开超过300次会议。

IEEE 出版广泛的同级评审期刊,是主要的国际标准机构(900现行标准,700研发中标准)。

IEEE 802协议定义的常见标准IEEE 802.1──高级接口High Level Interface(Internetworking)IEEE 802.1d──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IEEE 802.1p──General Registration ProtocolIEEE 802.1q──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s;VLAN)IEEE 802.1x──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Port 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IEEE 802.3──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半双工以太网)IEEE 802.3u──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IEEE 802.3z──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IEEE 802.3ae──万兆以太网(10 Gigabit Ethernet)IEEE 802.4──令牌环总线(Token-Passing Bus)IEEE 802.5──令牌环(Token-Passing Ring)IEEE 802.6──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AN)IEEE 802.7──宽带局域网(Brandband LAN)IEEE 802.8──光纤局域网IEEE 802.9──集成数据和语音网络(Integrated Voice and Data Networks,VoIP IEEE 802.9a──IsoENET(proposed)IEEE 802.10──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IEEE 802.11──无线以太网IEEE 802.12──100VG-AnyLAN(Voice Grade - Sprache geeignet)IEEE 802.14──有线电视(CATV)IEEE 802.15──无线个人局域网路(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IEEE 802.17──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802.11是IEEE 802协议在1997年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

网络IEEE802标准

网络IEEE802标准

什么是IEEE 802 标准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由业内人士组成的技术协会,这些人普遍对推进整个通信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

LAN/MAN标准委员会(LMSC)开发了主要用于OSI 参考模型中最低两层的LAN(局域网)和MAN(城域网)标准。

LMSC也称为IEEE 802项目,因此它开发的标准也称为IEEE 802标准(如下所述)。

标准中的大部分是在80年代由委员会制订的,当时个人计算机联网刚刚兴起。

通常,IEEE802标准定义物理网络接口,如网卡、网桥、路由器、连接器、电缆及所有与物理网络连接相关的信令和接入方法。

这个委员会为所有的802标准定义了48位的LAN站地址,这样每一个适配器就有唯一地址。

IEEE记录了网络接口卡的供应商们,并把地址开始的三个字节赋予每一个供应商,然后每一个供应商负责为他的每个产品建立一个唯一的地址。

802.1较高层LAN协议工作组该工作组定义IEEE 802标准与其他参考模型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从事桥接/交换的LAN优化并与IETF和ATM论坛进行合作。

它还致力于VLAN(虚拟LAN)标准的开发。

请参阅“网桥和桥接”和“VLAN(虚拟LAN)”。

802.2逻辑链路控制工作组(无活动)该工作组定义IEEE LLC(逻辑链路控制)协议,该协议提供到较低层MAC(媒体接入控制)网络的连接(如IEEE 802标准所述),确保数据在一条通信链路上可靠地传输。

OSI协议栈中的数据链路层被分成了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LLC子层。

LLC协议是由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派生而来的,并且两者在操作上类似。

LLC提供了服务访问点(SAP)地址,而MAC子层提供了一个设备的物理网络地址。

802.3以太网工作组该工作组定义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如何工作在各种媒体,如同轴电缆、双绞线电缆和光纤媒体上。

最初的传输速率是10Mbps,但最新的应用已经在数据级(data-grade)双绞线电缆上达到100Mbps的传输率。

IEEE802系列标准(精)

IEEE802系列标准(精)
IEEE802系列标准
工业通讯设备专业提供商
IEEE802 协议是一种物理协议,因为有以下多种子协议, 把这些协议汇集在一起就叫802协议集。 IEEE是电气 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简称,IEEE组织主要负责有 关电子和电气产品的各种标准的制定。IEEE于1980年2月 成立了IEEE 802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指定有关局域网的各 种标准。IEEE 802委员会不断增加,这些分委员会的职能 如下:
IEEE802系列标准
IEEE802系列标准
4、802.11z 是一种专门为了加强无线局域网安全的标准。 802.12--按需优先(100VG-ANYLAN )。定义使用按需 优先访问方法的100Mpbs 的以太网标准。 802.13 IEEE什么都没有定义 802.14 (有线电视 (CATV)) 802.15 (无线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无线 个人局域网 802.16:宽带无线接入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802.17 (弹性分组环 (Resilient Packet Ring)) 802.18:无线管制 Radio Regulatory TAG 802.19:共存 Coexistence TA 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BWA) 802.21:媒质无关切换 Media Independent Handoff
IEEE802系列标准
IEEE 802.2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 路控制),802.2--连接链路控制LLC,提供OSI数据链路 层的高子层功能,提供LAN 、MAC子层与高层协议间的界规范文档。其中 最主要的就是规定了以太网的电气指标,从物理层的电路 结构到链路层的MAC操作都有介绍。802.3--以太网规范, 定义CSMA/CD标准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 层规范。 802.3u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802.3z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IEEE802.3ab — 传输距离为100米的5类无屏蔽双绞 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802.3ad,链路聚合 IEEE802.3X,全双工流控

简答

简答

最常见的IEEE 802标准是哪几个?答:IEEE 802.1A:概述及网络体系结构。

IEEE 802.1B:寻址、网络管理和网际互连。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IEEE 802.3:CSMA/CD。

IEEE 802.4:令牌总线。

IEEE 802.5:令牌环。

IEEE 802.6:分布队列双总线(城域网标准)。

IEEE 802.7:宽带技术。

IEEE 802.8:光纤技术。

IEEE 802.9:综合业务数据局域网。

IEEE 802.10:交互局域网的安全。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2:优先级高速局域网100VG-AnyLAN。

IEEE 802.14:电缆电视(Cable-TV)。

第一章1、简述什么是计算机网络?(3分)有哪些常见的拓扑结构。

(2分)计算机网络是由各自具有自主功能而又通过各种通信手段相互联接起来以便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或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组成的复合系统。

(3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的几何排列形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树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型网络。

(答对1个给1分,最多2分)2、为什么计算机网络要采用分层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极为复杂的系统,采用分层体系结构进行设计,将计算机网络按照其实现的功能分解为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层,从最底层到最高层,系统功能逐层加强与完善,最终完成系统要完成的功能(1分)。

分层体系结构的好处在于各层实现相对独立的功能,每一层不必知道下一层功能实现的细节(1分)。

只要知道下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服务是什么以及本层应向上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能独立地进行本层的设计开发(1分)。

另外,由于各层相对简单独立,所以更加容易设计、实现、维护、修改和扩充,也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2分)。

3、简述OSI各个层次的功能。

(7分)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比特流(1分)数据链路层:将原始的物理连接改造成无差错的、可靠的数据传输链路(1分)网络层:路由选择(1分)传输层:为高层用户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有效的数据传输服务(1分)会话层:完成会话的组织、建立、同步和维护及断开等管理(1分)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1分)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手段(1分)4. 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异同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二者都采取分层体系结构,而且各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EE802协议集介绍(802.1~802.21)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 网间网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1980年2月成立IEEE802委员会(IEEE -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lectronics Engineers INC,即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IEEE802标准。

按IEEE802标准,局域网体系结构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和逻辑链路子层LLC(Logical Link Control)组成。

IEEE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802标准。

IEEE802.1 —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IEEE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IEEE802.3—CSMA/CD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标准:IEEE802.3 —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定义了四种不同介质10Mbps以太网规范:10BASE2、10BASE5、10BASET、10BASEFIEEE802.3u — 100Mbps快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802.3中IEEE802.3z —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IEEE802.3ab —传输距离为100米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IEEE802.4—Token Passing BUS(令牌总线)IEEE802.5—Token Ring(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6—城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7—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建议实施IEEE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IEEE802.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10 —安全与加密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c 和IEEE802.11q标准。

IEEE802.12 —100VG-AnyLAN快速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简单说一下802系列如下:802.1 :高层局域网协议Higher Layer LAN Protocols802.2 :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802.3 :以太网Ethernet (CSMA/CD)802.4 :令牌总线Token Bus802.5 :令牌环Token Ring802.6 :城域网802.7 :宽带技术802.8 :光纤技术802.9 :语音与数据综合局域网802.11: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802.12 :100VG AnyLAN802.15: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蓝牙)802.16:宽带无线接入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iMAX)802.17: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802.18:无线管制Radio Regulatory TAG802.19:共存Coexistence TAG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BW A)802.21:媒质无关切换Media Independent HandoffIEEE802 协议是一种物理协议,因为有以下多种子协议,把这些协议汇集在一起就叫802协议集。

IEEE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简称,IEEE组织主要负责有关电子和电气产品的各种标准的制定。

IEEE于1980年2月成立了IEEE 802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指定有关局域网的各种标准。

IEEE 802委员会不断增加,这些分委员会的职能如下:一、802.1X协议802.1X协议是由(美)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提出,刚刚完成标准化的一个符合IEEE802协议集的局域网接入控制协议,全称为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

能够在利用IEEE 802局域网优势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对连接到局域网的用户进行认证和授权的手段,达到了接受合法用户接入,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

802.1x认证,又称EAPOE认证,主要用于宽带IP城域网。

802.1--高层及其交互工作。

提供高层标准的框架,包括端到端协议、网络互连、网络管理、路由选择、桥接和性能测量。

802.(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Port 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 ,协议起源于802.11协议,后者是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x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无线局域网用户的接入认证问题。

802.1x协议仅仅提供了一种用户接入认证的手段,并简单地通过控制接入端口的开/关状态来实现,这种简化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的接入认证、点对点物理或逻辑端口的接入认证,而在可运营、可管理的宽带IP城域网中作为一种认证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IEEE 802.1d (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IEEE 802.1w, RSTP算法IEEE 802.1s, MSTP算法IEEE 802.1P,讲述的是交换机与优先级相关的流量处理的协议。

IEEE 802.1q,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s:VLan)虚拟桥接局域网协议,定义了VLAN以及封装技术,包括GARP协议及其源码、GVRP源码。

二、IEEE 802.2IEEE 802.2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802.2--连接链路控制LLC,提供OSI数据链路层的高子层功能,提供LAN 、MAC子层与高层协议间的一致接口。

三、IEEE 802.3IEEE 802.3 是一篇非常重要的业界规范文档。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规定了以太网的电气指标,从物理层的电路结构到链路层的MAC操作都有介绍。

802.3--以太网规范,定义CSMA/CD标准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802.3u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802.3z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四、802.4--令牌总线网802.4 (令牌环总线Token-Passing Bus (单一/多信道速率1, 5, 10 MBit/s)802.4--令牌总线网。

定义令牌传递总线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五、802.5--令牌环线网802.5--令牌环线网,802.5 (令牌环Token-Passing Ring 基带速率1, 4, 16 MBit/s) 定义令牌传递环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六、802.6--城域网MAN802.6--城域网MAN,定义城域网(MAN)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层规范(DQDB 分布队列双总线)。

七、802.7 (宽带局域网)Brandband Lan802.7--宽带技术咨询组,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宽带网络技术的建议和咨询,802.7 (宽带局域网)Brandband Lan八、802.8 (光纤局域网)802.8--光纤技术咨询组,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使用有关光纤网络技术的建议和咨询。

九、802.9 (集成数据和语音网络Integrated V oice and Data Networks)VoIP802.9--综合话音/数据局域网(IVD LAN )。

定义综合话音/数据终端访问综合话音/数据局域网(包括IVD LAN、MAN、WAN )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802.9a (IsoENET (proposed))十、802.10--可互操作局域网安全标准(SILS )802.10 (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 (Empfehlungen über Sicherheitsaspekte im LAN)802.10--可互操作局域网安全标准(SILS )。

定义局域网互连安全机制。

十一、802.11--无线局域网802.11--无线局域网。

定义自由空间媒体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无线局域网采用802.11系列标准,主要有4个子标准:1、802.11b 标准的传输速度为11MB/S2、802.11a 标准的连接速度可达54MB/S,与802.11a互不兼容。

3、802.11g 兼容802.11b与802.11a两种标准,这样原有的802.11b和802.11a两种标准的设备都可以在同一网络中使用。

4、802.11z 是一种专门为了加强无线局域网安全的标准。

十二、802.12--按需优先(100VG-ANYLAN )802.12--按需优先(100VG-ANYLAN )。

定义使用按需优先访问方法的100Mpbs 的以太网标准。

十三、802.13十四、802.14 (有线电视(CA TV)),定义了电缆调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标准。

十五、802.15 (无线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无线个人局域网无线个人网络(WPAN)和无线分布式感知/控制网络(WDSC)中的网络设备可能会由不同的公司进行开发生产,所以一个统一的协议或标准显得尤其重要。

2002年,IEEE 802.15 工作组成立, 专门从事WPAN标准化工作。

它的任务是开发一套适用于短程无线通信的标准,通常我们称之为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s)。

目前,IEEE 802.15 WPAN共拥有4个工作组:1、蓝牙WPAN工作组蓝牙是无线个人局域网的先驱。

在初始阶段,IEEE并没有制定蓝牙相关的标准,所以经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后,蓝牙很快就有了产品兼容性的问题。

现在,IEEE决定制定行业标准来开发能够相互兼容的蓝牙芯片、网络和产品。

2、共存组为所有工作在2.4GHz频带上的无线应用建立一个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