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激痛点总结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腿内侧痛——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30)

大腿内侧痛——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30)

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30)------大腿内侧痛【疼痛区域】图中黑色部分为疼痛区域。

【主要激痛点】 耻骨肌耻骨肌((Pectineus ),股内侧肌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 ),股薄肌股薄肌((Gracilis ),大收肌大收肌((Adductor magnus ),缝匠肌(Sartorius )下面用图示表示各部分肌肉及激痛点的位置及按摩方法。

这些位置的激痛点与大腿内侧痛的相关性越靠后越小。

一、耻骨肌耻骨肌((Pectineus )耻骨肌激痛点造成的疼痛可能是锐痛,也可能是深部的疼痛,通常好像是来自于髋关节的疼痛。

极度地伸展大腿会引起疼痛,但腿部活动范围却一点也不受限制。

注意还有其它的肌肉疼痛也可以投身到腹股沟部位,包括腰肌、股薄肌和其它三个内收肌。

在性交中有些女性强有力地把大腿并在一起或者分开,这样做会使耻骨肌和大腿内侧肌肉产生激痛点。

久坐,特别是翘着二郎腿把两条腿夹得很紧,对耻骨肌很不好,把两只腿分得太开也可以使耻骨肌受到伤害。

髋关节的转换手术可以使耻骨肌产生激痛点,并且为患者留下神秘莫测的疼痛。

1、肌肉位置:2、激痛点位置:3、自我按摩方法:可以在腹肌沟的折痕深部定位耻骨肌,在脂肪比较多的大腿上,这块肌肉会比较深,不容易触到,但是值得一试。

站着的时候用两只手的手指一起用力按摩耻骨肌,坐着的时候,你可以用另一侧的拇指深压就可以按摩。

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经过腹股沟区的这个部位,所以不要用硬的按摩器械按摩这里。

二、股内侧肌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股内侧肌的激痛点引起大腿内侧和膝关节疼痛。

这种疼痛和乏力经常被误认为是关节 炎、韧带损伤和肌腱炎的表现。

冰敷、休息、止痛药是针对膝关节疼痛的常见疗法,其中任何一项对激痛点都没有任何作用。

以练习和拉伸等物理治疗膝部疼痛时,如果做得多的话,会使股内侧肌激痛点的症状恶化,而其导致的膝关节乏力和疼痛也会更加严重。

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4)

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4)

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4)(今天把昨天那贴的下半部分的图补发一下)五、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1、肌肉位置:2、激痛点位置:3、自我按摩方法:躺在床上或地板上用深度按摩杖按摩后背是对身体重量的很好利用,这样可以使力量穿透得足够深。

可以仿照第四条腰髂肋肌使用深度按摩杖的方法。

六、半膜肌和半腱肌(Semitendinosus and semimembranosus)1、肌肉位置:半肌的一半附着于坐骨,另一端附着于胫骨上端的内侧。

2、激痛点位置:3、自我按摩方法:七、梨状肌(Piriformis)1、肌肉位置:在髋部的中部,也就是在骶骨和股骨的大转子之间分布着六块短旋肌,其中最大的、最重要的就是梨状肌。

梨状肌的一侧附着于骶骨的边缘,另一侧附着于股骨的大转子的上部。

2、激痛点位置:3、自我按摩方法: 可以用网球和深度按摩杖,如下两图。

有人也曾试过躺在床上用按摩杖,效果更好一些。

八、臀小肌(Gluteus minimus)1、肌肉位置:臀小肌一端附着于髋骨翼的下半部分,另一端附着于股骨大转子的上部。

2、激痛点位置:3、自我按摩方法: 熟练掌握网球的深度按摩杖的使用方法后,效果都不错。

(楼主注:抱歉,因为帖图量限制,图还是帖不完。

暂到此为止)九、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1、肌肉位置:见下图2、激痛点位置:3、自我按摩方法: 可以用手和深度按摩杖进行按摩。

如下图。

十、比目鱼肌(Soleus)1、肌肉位置:见下图2、激痛点位置:对臀部产生影响的比目鱼肌激痛点在如下图的3号激痛点上。

3、自我按摩方法: 可以手握深度按摩杖两端,用#6按摩球进行按摩。

全身激痛点总结

全身激痛点总结

THANK YOU
2015.1.1
肩后痛主要激痛点 三角肌 肩胛提肌 斜角肌 冈上肌 大圆肌 小圆肌 肩胛下肌 上后锯肌 背阔肌 肱三头肌 斜方肌 胸骼肋肌
肩部痛主要激痛点 斜角肌 肩胛提肌 冈上肌 斜方肌激痛点2、3、4、5 多裂肌 菱形肌 颈夹肌 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背阔肌 胸骼肋肌 上后锯肌 冈下肌 前锯肌
四、背部
2. 那些以解剖部位命名的疼痛症候群(紧张性头痛、偏头痛、 颈椎病、肩周炎、肩胛骨胸骨症候群、胸廓出口综合症、网球 肘、腰肌劳损、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等),绝 大多数也是由肌筋膜激痛点引起。 3. 还有很多源自于肌筋膜激痛点的疼痛被误诊为内脏疾病 (例如:胸肌的激痛点引发的疼痛很像心脏疾患,其症状很容 易误诊为神经性的、心理性的、或是行为性的)肌筋膜激痛点 引起的疼痛,不仅发病普遍,而且诊断误区很多,以至于花费 大量金钱和精力都无法缓解,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
一、头部
取决于头部疼痛的位置。太阳 穴疼痛来自上部斜方肌颈角处 激痛点和斜角肌激痛点;额部 疼痛来自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 激痛点;头顶部的疼痛来自头 夹肌和颈夹肌激痛点;枕后部 疼痛来自枕肌、颈后肌、斜方 肌中部激痛点等。凡是能引起 头痛的骨骼肌激痛点,都能引 起头昏和头晕。胸锁乳突肌、 头夹肌、颈夹肌、头后大直肌、 斜角肌等处的激痛点可以引起 眩晕。
打个比方,肌肉就像是人体血管和神经生长 的土壤,而触发点就像在缺乏灌溉和照料的 土地里结成的硬块。按压触发点会激发出高 度敏感的疼痛;疼痛还会以特定形式向肌肉 远端或近端转移引起远处的疼痛。触发点会 使肌纤维持续紧张,从而引起关节退化、血 管和神经受压、运动受限以及慢性疲劳等问 题。如果一块肌肉的疼痛触发点长期得不到 治疗还会造成机体局部的力学失衡,而且同 一力学功能的其他骨骼肌和拮抗肌也会受到 间接的过用性损伤,最终产生触发点,造成 整个关节的功能障碍。

全身激痛点总结PPT课件

全身激痛点总结PPT课件

部抽搐现象。激痛点不同于穴位或其它深奥的概念,它们在显微镜下是可见的。它所
引起的疼痛也不同于肌肉外其它类的疼痛。它是一种关联痛。例如肘部痛可能是由肩
部、上臂或者肱三头肌上的激痛点所引发的,股四头肌上的激痛点却会引起膝部疼痛
等等。总之,激痛点发生在可预期的部位,并引起可预期的关联痛区域。这就可以让
寻找相对应的各个含相关激痛点的肌肉进行治疗。临床上,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可分为
拇指痛主要激痛点 旋后肌 斜角肌 肱肌 冈下肌 桡侧腕长伸肌 肱桡肌 拇指对掌肌 拇收肌 锁骨下肌 第一背侧骨间肌 拇长屈肌
32
33
手指内侧痛主要激痛点
屈指浅肌和屈指深肌 骨间肌 背阔肌 前锯肌 小指展肌 锁骨下肌
34
手指外侧痛主要激痛点
手指伸肌 骨间肌 斜角肌 小指展肌 胸大肌 胸小肌 背阔肌 锁骨下肌
1213141516肩后痛主要激痛点三角肌肩胛提肌斜角肌冈上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上后锯肌背阔肌肱三头肌斜方肌胸骼肋肌1718肩部痛主要激痛点斜角肌肩胛提肌冈上肌斜方肌激痛点2345多裂肌菱形肌颈夹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背阔肌胸骼肋肌上后锯肌冈下肌前锯肌19四背部20背部痛主要激痛点斜角肌肩胛提肌冈上肌斜方肌激痛点2345多裂肌菱形肌颈夹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背阔肌胸骼肋肌上后锯肌冈下肌前锯肌2122五胸部23胸前痛主要激痛点胸大肌胸小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胸骨肌肋间肌项髂肋肌锁骨下肌腹外斜肌膈肌24六上肢部肘痛主要激痛点旋后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肱三头肌冈上肌第四第五指伸肌肘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上后锯肌肱肌肱二头肌2526272829腕和手外侧痛主要激痛点桡侧腕短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拇短伸肌食指伸肌尺侧腕伸肌肩胛下肌喙肱肌小斜角肌背阔肌上后锯肌第一背侧指间肌3031拇指痛主要激痛点旋后肌斜角肌肱肌冈下肌桡侧腕长伸肌肱桡肌拇指对掌肌拇收肌锁骨下肌第一背侧骨间肌拇长屈肌3233手指内侧痛主要激痛点屈指浅肌和屈指深肌骨间肌背阔肌前锯肌小指展肌锁骨下肌34手指外侧痛主要激痛点手指伸肌骨间肌斜角肌小指展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锁骨下肌35七腰部胸髂肋肌多裂肌下后锯肌腹直肌肋间肌背阔肌髂腰肌腰髂肋肌背最长肌臀中肌3637八下肢部臀部痛主要激痛点臀中肌腰方肌臀大肌腰髂肋肌背最长肌半膜肌和半腱肌梨状肌臀小肌腹直肌比目鱼肌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201511thankyou65

回顾头颈和面部部疼痛触发点【可直接使用】.ppt

回顾头颈和面部部疼痛触发点【可直接使用】.ppt
头 颈 和 面 部 疼 痛
精选
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 头夹肌与颈夹肌 头半棘肌
目录
精选
颈部肌肉
精选
斜方肌
上斜方肌
起止:上束纤维始于上项线内三分之 一,在正中线上始于项韧带,纤维向 前外汇聚,附着于锁骨外三分之一后 缘。 功能:上斜方肌单侧作用时,使头颈 向同侧伸展和侧屈。在面部转向对侧 时辅助头的极限转动。将锁骨向后拉 。使上臂屈曲和外展。 功能单元:胸锁乳突肌的协同肌,肩 胛骨转动时时肩胛提肌的拮抗肌。上 臂外展过程中,上斜方肌与冈上肌、 三角肌协同转动肩胛骨。
TrP6:肩峰内侧
TrP7:沿肩峰与棘突画一水平 线,中点位置浅层区。
精选
斜角肌
1、前斜角肌:上附着于C3-6横突前结节,下附着与 第一肋内侧缘。
2、中斜角肌:上附着于C2-7横突后结节,下附着于 第一肋内侧。
3、后斜角肌:上附着于C6-7横突后结节,向下附着 于第二肋。后斜角肌位于中斜角肌后方。
4、小斜角肌(变异型):位于前斜角肌后方。
精选 16
斜角肌解剖
精选 17
功能:稳定脊柱,对抗侧向运动,辅助呼吸。 下固定:单侧作用使颈椎侧屈,双侧作用辅助颈椎屈
曲。 上固定:辅助呼吸。
功能单位: 协同肌:胸锁乳突肌、膈肌、同侧的斜角肌互为协同
肌 拮抗肌:双侧斜角肌在侧屈功能中互为拮抗肌,在稳
定功 能中互为协同肌。 神经支配:相应的颈神经。
精选
锁骨部TrP,面部向肌肉所在的方向略微低 垂,以钳捏式触诊法捏起锁骨和乳突之间 突出的肌肉注射。
精选
激痛点活化与持续
1、机械性刺激(头转向一侧看书或电视、头顶上方作业、步态 偏斜等)
2、宿醉性头痛:宿醉后清晨发作的宿醉性头痛可表现为胸锁乳 突肌活化激痛点的引传痛模式。

头痛激痛点ppt课件

头痛激痛点ppt课件
临床特点(1)
一个骨骼肌激痛点疼痛可以引起远处牵涉疼痛 (与神经根痛无关)。
每一块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点,每一个 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可编辑ppt
1
临床特点(2)
可编辑ppt
•一个原发性的疼痛 点可触发另一个邻 近疼痛点(继发性 激痛点)。
•第二个疼痛点又可 触发更远处的疼痛 点,而造成疼痛的 远距离牵涉痛。
可编辑ppt
12
胸锁乳突肌
起点: • 胸骨柄的腹侧头端、锁骨内
1/3上缘。
止点: • 乳突的外沿、上项线外侧1/2。 • 神经支配: 副神经、C2/C3。
可编辑ppt
13
胸锁乳突肌
功能:使头向对侧转动,向上倾斜。双侧肌肉作用使头颈 屈曲,充当吸气辅助肌,控制头颈向后运动。
激痛点的活化与持续: 常源于一次机械系超负荷,并因身体结构缺陷造成的持续
•邻近激痛点间相互 有联系。
2
临床特点(3)
潜在的激痛点处于休眠状态,仅有压痛和引起受 累的肌肉无力和关节运动受限。
活动的激痛点伴有牵涉痛;直接刺激引起触发点 的疼痛和牵涉痛,各个触发点引起的临床症侯群 都有各自的特征。
可造成失眠和精神焦虑。
可编辑ppt
3
临床特点(4)
有时病人可以指 出源发疼痛点,并 告知其牵涉痛的位 置。
可编辑ppt
5
激痛点的功能单位扩散
例如,如果上部斜方肌因为肌筋膜激痛点受到损伤,那么 提肩胛肌就会超负荷以控制肩胛骨的运动,颈后肌,像头 半脊肌、等,也会被增加负荷以使颈部后伸或颈部伸直, 造成在X片中颈脊柱生理曲线变直的影像。随后,如果原 始肌筋膜激痛点疼痛得不到控制,一个功能单位内麻烦和 功能失调将进一步向另一个相交的功能单位扩散。此时, 由于肩胛骨被提肩胛肌向上牵拉,会引起其它肩袖肌和菱 形肌负荷加重,会造成肩胛骨向背侧弓出。

激痛点(图片文字中文精校版)

激痛点(图片文字中文精校版)
保持10-15秒。
在另一侧重复。
每天至少3次,每次重复3遍。
菱形肌位置及激痛点
作为激痛点的常见位置,菱形肌总是被忽视。菱形肌虽然非常薄弱,但它负责肩胛骨的大多数活动。因为每天要大量使用肩胛骨,菱形肌通常超负荷工作、极度疲劳,导致慢性激痛点。
菱形肌牵涉痛分布不广泛,但几乎每一个人都遭受过菱形肌激痛点疼痛。疼痛从肩胛骨内缘逐渐延伸到棘突。既然两侧的菱形肌通常都会受影响,背部中央紧张感或者肩胛间区疼痛的主要来源就是菱形肌。肌肉在活动和休息时都会感觉疼痛。移动肩膀时的噼啪和嘎吱声也来自菱形肌。
变短的肌肉也可能压迫附近的动静脉。动脉血流量减少会导致低体温(比如手和手指冰凉),同样,静脉血流减少也会导致手和手指肿胀。
最后,激痛点使肌肉本身活动困难。激痛点引起的肌肉拉伸或缩短会导致剧烈疼痛。
压力计最适合治疗的肌肉
肌肉页码
斜方肌4
肩胛提肌5
颈后肌6
斜角肌7
胸锁乳突肌8
(SCM)9
菱形肌10
后锯肌11
拉伸颈后肌
手放在头后。
下颌轻轻地靠近胸部,直到感觉到拉伸。
保持10-15秒。
每天至少3次,每次重复3遍。
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位置及激痛点
斜角肌在颈部一侧实际上有三条肌肉。营养肩膀的血管从这些肌肉间穿过。这些肌肉上的激痛点非常麻烦,会导致多种症状。
胸廓出口综合征就是这些血管被压迫所致。常见症状包括胳膊和手的疼痛、麻木、刺痛、肿胀和无力。这些症状通常被错误地归因于腕管综合征,因为二者症状相似。另外,这里的激痛点除了会导致上背痛,还会导致类似心绞痛的胸痛。
前锯肌12
“控制你自己的肌肉骨骼疼痛,没有捷径可走。肌筋膜激痛点疗法指出了常见疼痛的来源,不正是一种暂时缓解疼痛的方式吗?”

一学就会!康复师必备的《全身激痛点手册》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图文全解

一学就会!康复师必备的《全身激痛点手册》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图文全解

一学就会!康复师必备的《全身激痛点手册》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图文全解1激痛点针刺疗法是?激痛点针刺疗法以激痛点为刺激点,主要治疗肌筋膜炎疼痛综合症。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93%的门诊疼痛病人的原因与激痛点有关,75%的门诊疼痛病人的唯一病因是激痛点。

因此,激痛点针刺疗法几乎可用于所有疼痛为主的疾病的治疗。

2全身有多少个激痛点?根据《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中文即《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激痛点手册》,它描述了147块肌肉中的255个激痛点。

不过,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当中。

不同的学者,在临床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激痛点,就象传统针灸中的新穴、奇穴一样。

激痛点与传统穴位在解剖位置、针刺感传、功能主治等方面均有很大的相似性。

3激痛点针刺疗法疗效如何?一般来说,激痛点针刺疗法只须针刺1-3次即可完全或大部分消除症状,解除痛苦。

但如果病情太长,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治疗。

显然,较之传统针灸,激痛点针刺法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见效快,疗效好。

4激痛点针刺疗法有副作用吗?我们不应用任何中西药物,只是单纯用一次性用的针灸针,刺入激痛点,因此,只要具备必要的解剖与生理知识,一般不会发生意外,肯定不会有中西药物带来的任何毒副作用。

5如何学习激痛点针刺疗法?激痛点理论是建立在现代软组织损伤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学习激痛点针刺疗法,就必须了解激痛点产生原因,大体位置,疼痛及非疼痛性症状的临床表现,疼痛的具体感传路线,检查方法、鉴别及其具体治疗方法等。

当然,要系统学习激痛点针刺法,还需要基本的医学解剖生理知识。

你准备好了吗?一、头部二、颈部三、肩部四、背部五、胸部六、上肢部七、腰部八、下肢部【视频】激痛点的介绍本期编辑:Candy。

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28块肌肉激痛点以及疼痛模式

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28块肌肉激痛点以及疼痛模式

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28块肌肉激痛点以及疼痛模式激痛点是一个高度易激惹点,为紧绷的骨骼肌筋膜内可触摸到的结节。

直接的压力或肌肉收缩可诱发出Jump体征,局部疼痛,局部抽动以及牵涉痛。

该牵涉痛通常以某种疼痛模式出现在激痛点的远处1,2,3,4。

Jump体征:激痛点对外部压力的特征性反应。

患者通常会感到一阵剧烈疼痛并带有痛苦表情,但似乎和检查者触诊按压的力道不成正相关。

患者通常不自主的移动身体,耸肩,扭头或者身体其它未触诊部位的动作反应。

这种Jump体征说明激痛点具有程度较重的压痛。

该体征的出现被认为是激痛点的明确诊断。

局部抽动反应:激痛点受到挤压时,因为紧张肌纤维的收缩而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短暂的或者可触摸到的肌肉和皮肤收缩。

牵涉痛:也叫反射痛,是疼痛刺激部位以外的某一局域性疼痛。

疼痛可被诱发,不随皮节,肌节和神经根变化而变化。

通常无明确的关节肿胀或者神经学缺陷。

肌筋膜激痛点引起的疼痛通常比较明显,分散以及持续,疼痛发作区域(疼痛体表图)和性别、种族无关,通常能被再次诱发5。

放射痛和牵涉痛略有不同,例如,和心梗相关的疼痛可以是牵涉痛,也可以是来自于胸廓的放射痛。

此处的牵涉痛是指疼痛远离受累器官或邻近受累器官,比如心梗时,患者的牵涉痛仅指表现出的下颌痛或左臂痛,而非胸部疼痛1,6。

解剖和病因激痛点存在于肌筋膜,主要位于肌腹的中央,运动终板进入之处(原发型或中央型激痛点)5。

通常能触摸到大小约2-10mm的紧张的肌肉结节,可以存在于全身任何骨骼肌的不同部位。

任何人的身体内都存在激痛点,甚至是婴儿和儿童,但是激痛点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引发疼痛综合征。

当疼痛发生时,激痛点通常都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躯体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和日常功能受限有关7。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指软组织来源的区域性疼痛并和来自于激痛点的肌肉压痛相关,压痛点的直径通常为数毫米,存在于肌肉和肌筋膜的不同部位。

28块肌肉的常见激痛点以及疼痛模式1.颞肌(T emporalis)1)颞区(头痛)2)眉毛上方3)上排牙齿2.枕下肌(suboccipitalis)1)颞区(头痛)3.咬肌(masseter)1)上排后侧牙齿2)下排后侧牙齿3)眉毛区4)下颌5)耳疼,耳鸣,眩晕4.上部斜方肌(upper trapezius)1)眼眶外侧2)颞区3)颈部4)下颌经典的问号“?”5.头夹肌(splenius capitis)1)头顶6.颈夹肌(splenius cervicis)1)眉毛外侧区2)颞区3)颈后侧丛集性头痛具有和颈夹肌牵涉痛相似的疼痛模式。

激痛点(图文中文精校版)

激痛点(图文中文精校版)

激痛点肌肉占人体总体重的60%以上,我们的身体大部分由它组成。

它们负责人体的所有运动。

因为有如此重大的责任,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肌肉是如何遭受疲乏、撕裂、使用过度和反复损伤。

当我们想移动或使用肌肉时,肌肉会典型的随意收缩。

然而,有时整个肌肉会不随意收缩,我们称之为痉挛。

肌肉的一小部分不随意收缩,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我们称为激痛点状态。

肌肉松弛剂对激痛点无效,原因之一就是药物要足够强效才可以阻止所有的肌肉不随意收缩,一个很重要的不随意肌------心脏,可能会不同意。

研究表明,激痛点是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见的原因。

疼痛科医生发现,目前将近75%的疼痛是由激痛点引起的。

激痛点引起肌肉持续紧张,进而使肌肉无力,并且增加肌肉骨骼连接处的应力。

这通常导致关节附近疼痛,激痛点区别于其他肌肉疼痛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激痛点总是牵涉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

这就是很多疗法无效的原因。

大多数疗法认为疼痛区域也就是疼痛的来源,而真正的病因可能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

激痛点和它们的牵涉疼和很多疾病有联系,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它们中的一些。

你可以学习如何在家通过治疗激痛点来控制肌肉骨骼痛,让你远离昂贵的医疗费。

你可以使用压力计来治疗下列常见病:·周期性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颈颌痛·上背痛·肩胛间区烧灼感·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胳膊和手疼痛、麻木、刺痛·关节炎·滑囊炎·肌腱炎·鼻窦疼痛、充血·纤维性肌痛·肌肉关节僵硬激痛点疗法激痛点疗法可以减轻疼痛,增加活动,使肌肉伸长并再次变得强壮。

要治疗激痛点,必须施加较大力量。

力度不够不能有效治疗激痛点,实际上,由于肌肉会自我保护,很可能加重痉挛并导致持久疼痛。

相反,施加在激痛点上的中重度力量,起初会引起疼痛加重,但随着肌肉的放松,疼痛会消失。

全身性疼痛护理PPT课件

全身性疼痛护理PPT课件
高自我管理能力
04
社会支持:鼓励 患者与家人、朋 友交流,获得情 感支持,减轻心
理负担
05
艺术治疗:通过 绘画、音乐等艺 术形式,帮助患 者表达情感,缓
解疼痛
全身性疼痛护理要点
护理原则
1.
评估疼痛程度:通过询问、观察等方式评 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2.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 性的护理计划
02
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 曲马多等,用于缓解中度至 重度疼痛
04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度 洛西汀等,用于缓解神经性 疼痛
06
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 普鲁卡因等,用于缓解局部 疼痛
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敷袋、 热毛巾等热源,缓解
肌肉紧张和疼痛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 声波设备,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冷敷:通过冰袋、冷 毛巾等冷源,减轻炎
症和肿胀
电刺激:利用电刺激 设备,刺激肌肉收缩,
缓解疼痛
光疗:利用激光、红 外线等设备,缓解疼
痛和炎症
心理治疗
01
认知行为疗法:帮 助患者改变对疼痛 的认知,减轻心理
压力
02
放松疗法:通过深 呼吸、冥想等方法, 缓解紧张情绪,减
轻疼痛感
03
心理教育:向患者 传授疼痛知识,提
神经性疼痛:由神 3 经系统损伤或疾病 引起,如坐骨神经 痛、带状疱疹等
心理性疼痛:由心 4 理因素引起,如焦 虑、抑郁等
混合性疼痛:由多 5 种原因引起,如头 痛、腰痛等
疼痛原因
01
疾病因素: 如关节炎、 癌症、神经 病变等
02
心理因素: 如焦虑、抑 郁、紧张等
03
环境因素: 如气候变化、 噪音、光线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打个比方,肌肉就像是人体血管和神经生长 的土壤,而触发点就像在缺乏灌溉和照料的 土地里结成的硬块。按压触发点会激发出高 度敏感的疼痛;疼痛还会以特定形式向肌肉 远端或近端转移引起远处的疼痛。触发点会 使肌纤维持续紧张,从而引起关节退化、血 管和神经受压、运动受限以及慢性疲劳等问 题。如果一块肌肉的疼痛触发点长期得不到 治疗还会造成机体局部的力学失衡,而且同 一力学功能的其他骨骼肌和拮抗肌也会受到 间接的过用性损伤,最终产生触发点,造成 整个关节的功能障碍。
5
2.激痛点产生的生理过程
神经的电信号传导至神经末梢,致使神经末梢向肌肉端放出乙酰胆碱。肌肉内部的电 信号通过细胞膜向内的折叠进行传导,并最终导致肌质网释放钙离子。钙离子致使肌 纤维当中的收缩蛋白循环运动,消耗ATP并使肌肉收缩。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 即在收缩蛋白运作过程中ATP的使用时机。当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处于粘连的状态时, 需要获取一个ATP分子才能使粘连解除并继续下一个收缩循环。也就是说,假如ATP 的数量不足,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就会卡在粘连的状态无法脱离。这也就会导致肌纤 维的一部分处于收缩的状态无法放松。更重要的是,细胞需要ATP来将钙离子重新送 回肌质网中。当ATP的数量不足时,钙离子会被遗落在肌质网外无法收回,导致肌肉 收缩的信号无法停止。这其中一些其他的机制还会导致乙酰胆碱的过度释放,造成恶 性循环。
8
4. 肌肉筋膜的紧张挛缩容易挤压穿行其中或邻近的神经,导致麻木、刺痛、烧灼 等异常感觉;也常会压迫邻近的动脉而阻断血流,引起远端部位的温度偏低、肿胀等 5. 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会引起局部交感症状如:皮肤滚动疼痛、对触摸和温 度高敏感、血流改变、异常出汗、反应性充血和烧灼感、皮肤划痕症等。 6. 激痛点的肌肉痉挛可造成肌肉机能的障碍,包括主动收缩和被动牵拉的活动受 限,并可造成肌肉两端附着点的高张力,进而增粗增厚钙化骨化,出现所谓的退行性 变(所以附着性激痛点大多由中央性激痛点其紧绷肌带所无法缓解的张力所致)。 7. 关节周围肌肉正常生物力学的平衡失调,牵拉骨骼,造成骨关节的错位、移位; 挤压软骨,导致所谓的椎间盘突出,以及椎体失稳、脊柱、关节畸形等影像学上的病 理改变。 8. 躯干及胸腹盆腔肌筋膜损伤挛缩,腔体变形,压缩了脏器的有效循环空间,加 重了腔内血液、淋巴等组织的循环负担,造成内脏功能异常而产生疾病。现代医学还 证实内脏病变可以通过神经——体液通道(经络通道)反应到体表特定部位引起主观 疼痛并产生激痛点(内脏牵涉痛)。
2
பைடு நூலகம்
2. 那些以解剖部位命名的疼痛症候群(紧张性头痛、偏头痛、 颈椎病、肩周炎、肩胛骨胸骨症候群、胸廓出口综合症、网球 肘、腰肌劳损、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等),绝 大多数也是由肌筋膜激痛点引起。 3. 还有很多源自于肌筋膜激痛点的疼痛被误诊为内脏疾病 (例如:胸肌的激痛点引发的疼痛很像心脏疾患,其症状很容 易误诊为神经性的、心理性的、或是行为性的)肌筋膜激痛点 引起的疼痛,不仅发病普遍,而且诊断误区很多,以至于花费 大量金钱和精力都无法缓解,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
7
激痛点的病理变化
肌筋膜激痛点引发疼痛的原因——由位于骨骼肌肌腹的运动终板(神经肌肉结合部) 机能障碍所致。 肌筋膜损伤后造成肌节短缩,会产生如下病理变化: 1. 肌肉的过度负荷(急慢性损伤),产生持续或过度的神经冲动,使肌运动终板 功能异常,神经末梢释放高浓度的乙酰胆碱,产生持续性肌节缩短和肌纤维收缩,从 而出现了运动终板处的收缩小节。 2. 慢性持续肌节缩短大大地增加了局部能量的消耗和局部血循环的减少——缺血 和低氧又可刺激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使传入神经致敏从而引起触发点 疼痛,并反过来刺激异常的乙酰胆碱释放,形成一个正反馈的恶性循环(对短缩肌节 的拉长可以打破这个环)。 3. 长期肌节短缩,还会产生受累骨骼肌筋膜的挛缩。当伤害性感受器被致敏时, 疼痛信号传入脊髓,产生中枢疼痛信号,再扩散到邻近的脊髓节段产生引传痛,长期 的中枢疼痛致敏可以增高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元受体池的扩大,造成顽固性引 传痛。
6
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ATP的数量不足呢?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肌肉大力量收缩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端急速释放乙酰胆碱,肌肉瞬时的ATP供给不足,导致运动终板 附近的肌小结被“卡住”,而大范围的肌小结收缩则会挤压附近的组织,阻碍供氧, 从而使所有的肌小结变成“死结”。另一种导致ATP不足的情况则是不断反复运动与 持续的等距收缩。这种情况在经常坐在电脑前很久不动的上班族人群中是非常常见的。 当肌肉长时间的收缩,肌肉组织不断地消耗ATP,任何的ATP短缺的“意外情况”都 会导致肌小结紧缩。这时如果不尽快停止肌肉收缩并且进行按摩拉伸的话,附近的肌 小结就会越来越多,最后阻碍供氧形成不可逆的激痛点。在这里我们不难注意到,激 痛点的产生绝大部分是在运动终板处,也就是神经与肌肉接壤传递信号的附近。这是 因为运动终板是神经信号传导到肌肉当中的接触点,收缩信号在未经过扩散之前最为 强烈。因此,激痛点普遍存在于肌腹中,在靠近肌腱的部分会减少。
3
1.激痛点的概念
激痛点(Trigger Point)是指来自肌 筋膜痛的敏感压痛点,可诱发整块肌 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隔部位的激 惹感应痛。它的形成起初是神经肌肉 功能失调,继之生理组织营养不良, 局部代谢增加而血流相对减少,结果 在肌肉中产生不能控制的代谢区,代 谢产物中的神经激活物质如组织胺、 5-羟色胺等物质使血管严重收缩,这 些局部反应通过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 射作用使肌肉束紧张,并出现感觉痛 区。
全身激痛点总结
康复治疗中心:李念文 1
激痛点的临床意义
肌肉组织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单一器官,约占体重的50%,也是磨损最多的组 织,400块肌肉的任何一块都有可能因为损伤而出现肌筋膜激痛点,从而产 生引传痛和机能障碍,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肌肉的问题而更关注骨头、关节、 滑囊和神经。肌筋膜激痛点现象的普遍性不容忽视,几乎每个人一生中所出 现的与运动机能障碍有关的疼痛都是它惹的祸。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由肌 筋膜激痛点所致疼痛的发病率在疼痛医疗中心高达93%,在综合性疼痛中心 高达85%: 1. 大部分有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炎、 肌痛症、肌疲劳综合征等等),尤其是引起运动机能障碍的疼痛,都是肌筋 膜激痛点所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