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背景调查等环节,选拔出符合公司文化和职位要求的人才。
02 03
培养计划与实施
针对不同层级和岗位的员工,跨国公司设计相应的培养计划,包括新员 工入职培训、领导力发展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课程等,以提高员工的综 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人才梯队建设
跨国公司注重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制定继任计划、关键岗位人才储备等 方式,确保公司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福利与关怀措施
除了物质激励外,跨国公司还注重员工的福利与关怀措施 ,如健康保险、员工旅游、节日福利等,以提高员工的满 意度和忠诚度。
06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 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体系构建要点
确立财务管理战略目标
明确公司长期和短期的财务目标,确保与公 司整体战略相协调。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流程
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资金 、成本、收入等各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本地化运营策略部署
产品本地化
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 惯,调整产品的设计、功能、 包装等,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
偏好。
营销本地化
制定符合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 ,包括广告、促销、渠道选择 等,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 占有率。
人才本地化
招聘和培养当地人才,建立本 地化的管理团队和营销团队, 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和文化 。
混合并购
跨国公司通过并购不同行 业的企业,实现多元化经 营,分散经营风险。
战略联盟模式
研发联盟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新产品、新技 术的研发。
生产联盟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产品的生产和 制造。
营销联盟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产品的销售和 市场推广。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快乐蜂的国际扩张
营运管理
1.市场进入
2.监督和持 续的支持 3.国际化与 国内的实践 4.口味当地化
•聘用一位项目经理,负责店的开张 和后续管理 •特许经销商必须谨慎地选择和确定 第一家店的位置
•支持。经销店的经理需汇报每天情况 •监督。严格控制质量 •调整海外业务模式 • • 重设标志
•菜单根据当地的偏好进行调整
香港
• 扩大基础 • 扩建第四家店 • 提高知名度,招收 当地员工 • 聘请本地人当经理 • 增加菜单样式
一季度开始,每 一个季度在加利福 尼亚开设一家店 • 新计划:以菲律宾 人为目标定位,然 后继续扩展
选择关键的店 铺地点 选择最好的潜 在特许经营商
1、背景—海外扩张的动因 背景—
快乐蜂公司在菲律宾的成功也在其他亚洲国家 产生了机会。国外的商务人士,其中一些是陈 氏家族的朋友,听说了快乐蜂公司的连锁店成 功地击败了麦当劳,因此他们也开始尝试着劝 说陈觉中授权给他们,在他们的国家中进行特 许经营。 当陈觉中家族中的大部分成员或其他董事们置 身于繁荣的菲律宾的业务中的时候,陈觉中却 急切地想知道快乐蜂公司应该如何进行海外扩 张。
战略推动力战略挑战
(1)菲律宾移民的市场是很有限的。如比较富有 的侨民更倾向于在宾馆中就餐。 (2)必须达到一定的销售额后,大多数特许商才 能负担起建立品牌认知度所必需的广告费用和促 销费用。快速扩张的另一个挑战是资源的限制— 销费用。快速扩张的另一个挑战是资源的限制— 尤其是需要有足够的国际业务部的人员来支持多 个同时开张的国际连锁店。
海外失败教训 阶段 全球化意识
“基奇纳”时代 基奇纳” 跨国意识 “庭松”时代 庭松”
国际化的一个新纪元:1997年 国际化的一个新纪元:1997年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11000字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以华为为例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研究内容与方法 (2)2相关理论概述 (3)2.1民营企业的界定 (3)2.2跨国经营的概念 (3)2.3跨国经营的意义 (3)2.3.1增强本土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3)2.3.2获得全球品牌和技术等战略性资产 (3)2.3.3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 (4)3华为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 (5)3.1华为简介 (5)3.2华为跨国经营的现状 (5)3.2.1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 (5)3.2.2海外市场范围及收入贡献 (6)3.2.3产品与解决策略 (7)3.2.4全球地位与市场份额 (8)3.2.5跨国经营的模式 (9)3.3华为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10)3.3.1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10)3.3.2与政府的关系不够融洽 (11)3.3.3海外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不够充分 (11)3.3.4企业定位不够明确 (11)3.3.5技术研发投入还有待增加 (12)3.3.6跨国经营类管理人才匮乏 (12)4华为跨国经营的对策 (13)4.1加强对管理体制的改革 (13)4.2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采取本土化经营战略 (13)4.3掌握海外市场的进入规律,明确战略投资对象 (14)4.4明确企业国际化定位 (14)4.5加快技术研发投入 (14)4.6加强跨国经营人才的培育 (14)5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跨国化经营已成为一种既定的大趋势。
国外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慢慢走向国际化。
与单纯的国内运营相比,跨国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等诸多因素。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拓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篇12014年11月12日,锦江国际和美国喜达屋集团联合公布:双方就喜达屋资本出售卢浮集团和子公司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签署相关协议。
经此一役,锦江国际旗下酒店将超过2800家,34万间客房分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并由此跻身全球酒店排名前8位。
卢浮酒店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欧洲和法国第二大连锁酒店集团,其100%股权由喜达屋资本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持有,截至2014年6月,卢浮酒店集团布局全球46个国家,拥有、管理和特许经营1115家酒店,91154间客房。
6大酒店品牌覆盖1—5星级,在欧洲的核心市场具高知名度,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锦江国际与其谈判完成后,向旗下经营酒店的上市公司锦江股份发函征询是否作为收购方参与该项目。
锦江股份决定收购并在上市公司履行完成法定程序后即与喜达屋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
2015年1月14日,停牌两个多月的锦江股份发布公告,拟以百亿人民币巨资收购卢浮集团100%股权,以期拓展国际化战略。
这是国内酒店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也是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四季度放开上市公司现金并购政策以来,交易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例。
1月30日,锦江股份股东大会以高达99%的赞成率高票通过此项并购案。
锦江股份的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当日表示,基于对有限服务型酒店行业的看好以及对锦江股份和收购标的管理团队的高度肯定,弘毅投资认可本次收购,并将在未来发展中积极履行股东职责。
“品牌管理协同和客源优势带来看点,通过跨国收购分享出境游市场蛋糕。
预计此次收购有望增厚锦江股份2015年净利润1350万—3800万欧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可以增厚公司净利润0.96亿—2.71亿元人民币。
影响跨国经营文化风险因素的案例研究
影响跨国经营文化风险因素的案例研究引言跨国经营是指企业在一个或多个国家从事商业活动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越国界进行经营活动。
然而,跨国经营面临着许多文化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影响跨国经营文化风险因素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案例研究一:麦当劳在中国的经营策略麦当劳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快餐连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分店。
然而,在中国市场,麦当劳曾经面临着许多文化风险因素的挑战。
例如,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快餐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消费者更加青睐当地的传统美食。
此外,中国的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本土企业的竞争力较强。
麦当劳在中国市场采取了一系列的经营策略来应对文化风险因素。
首先,麦当劳推出了一些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如辣鸡翅和大米饭。
其次,麦当劳积极与当地供应商合作,使用当地食材,并注重产品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麦当劳还在中国市场实施了本土化战略,例如推出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促销活动和营销策略。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
麦当劳的成功表明,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文化风险因素,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特点,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
案例研究二:星巴克在中东的文化适应星巴克是一家美国咖啡连锁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企业之一。
在进军中东市场时,星巴克面临着各种文化风险因素的挑战。
以阿拉伯国家为例,中东地区有着严格的宗教和文化要求,这对于一家美国企业来说可能是一大挑战。
为了适应中东市场的文化特点,星巴克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星巴克在中东开设的分店中,提供符合伊斯兰教规的食品。
其次,星巴克在中东的分店中禁止售卖酒精饮品,以符合当地的宗教要求。
此外,星巴克在中东还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种非传统的咖啡饮品,以吸引更多的中东消费者。
通过这些文化适应的举措,星巴克在中东市场取得了成功。
这一案例表明,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文化要求,以确保企业在当地市场的顺利运营。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以宝洁公司为例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以宝洁公司为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目录引言 (2)一、宝洁公司简介 (3)1.1 宝洁公司概况 (3)1.2 宝洁公司主营业务/品牌 (3)1.3 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 (4)二、宝洁公司的跨国经营 (5)2.1 P&G国际化发展过程回顾 (5)2.2 宝洁跨国经营的原因 (6)2.3 宝洁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6)三、宝洁公司的全球战略 (7)3.1 P&G组织结构分析 (7)3.2 P&G经营战略分析 (8)3.3 P&G内部知识与创新管理 (9)3.4 P&G管理挑战 (10)四、宝洁公司跨国经营的建议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1)4.1 宝洁跨国经营的建议 (11)4.2 宝洁跨国经营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1)参考文献 (12)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以宝洁公司为例引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滚滚而来,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更加提高。
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在这种进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原动力和加速器作用。
因此,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管理,自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为这次论文研究的对象。
“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这是宝洁(P&G)公司在世界各地推广其品牌的承诺。
始创于 1837 年的宝洁公司, 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
本文以宝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宝洁跨国经营过程中组织结构、经营战略、竞争优势、内部知识与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变化,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借鉴。
24%10%15%32%19%按业务部门美容美发健康护理纤维护理以及家居护理婴儿护理以及家庭护理38%62%按市场成熟度发达市场发展中市场39%19%14%10%18%按地理位置北美西欧中东欧、中东、非洲拉美亚洲一、 宝洁公司简介1.1 宝洁公司概况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 ),简称P&G ,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案例分析题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案例分析题引言跨国公司是指在一个以上国家建立了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涉及到了跨越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起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案例来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案例分析:AB国际集团在中国的经营管理AB国际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其业务范围涵盖了消费品、科技产品和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
AB国际集团在中国设有多家分公司,并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
下面将通过对该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管理进行分析。
1.文化管理AB国际集团深知文化差异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在中国市场,他们积极采取了适应中国文化的策略。
首先,他们在员工培训方面注重中国文化的学习,使员工了解并尊重中国的价值观和商业习俗。
其次,他们在产品开发和创新中融入了中国特色,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文化管理的成功使得AB国际集团在中国市场拥有了良好的声誉和稳定的市场份额。
2.合规管理在中国的经营管理中,合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AB国际集团充分了解并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合规制度,通过培训和沟通确保员工的遵守。
此外,AB国际集团还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取得了当地政府和消费者的认可。
3.人力资源管理AB国际集团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员工的发展和培养。
他们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并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
此外,他们还重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保障。
这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举措使得AB国际集团在中国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4.市场营销策略AB国际集团在中国市场采取了差异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他们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了产品和服务,使其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此外,他们还注重建立品牌形象,通过广告宣传和赞助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
跨国公司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案例分析跨国公司是指在其国内外都设有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机构的企业,它们通常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面对着跨文化、跨国法律、跨国政治等多重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跨国公司的案例,探讨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管理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某跨国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总部位于美国,是一家以科技为核心的跨国企业,主要经营领域包括电子产品、通讯设备、软件开发等。
在全球范围内,该公司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员工数量超过10万人。
在国际市场上,该公司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首先,该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全球化的采购和生产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推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当地文化和习惯进行定制,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然而,跨国公司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文化存在差异,公司需要面对复杂的国际法律环境和政治风险,需要灵活应对,避免出现法律纠纷和政治风险。
其次,全球化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变化快速,公司需要不断调整战略,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另外,人才管理也是跨国公司面临的难题,如何有效管理全球范围内的员工,激发其工作激情和创造力,是公司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然而,跨国公司也面临着诸多机遇。
首先,全球化市场需求巨大,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其次,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国际并购、合作等方式快速扩大规模,实现全球化布局。
另外,科技进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跨国公司国际经营案例分析
产品拥有便利性(随处可得),独特风味(神秘 配方)及价格公道等特色.
产品生命周期为循环再循环型态,历久弥坚.
劣势(Weakness) 组织庞大,控制不易。 消费者刻板印象-不健康饮料,因可乐内含有咖
啡因等成份,且易造成肥胖等健康问题。
星巴克早期的门店选址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而伴随着门店数量逼近2000家,甚至达到 3400家的规划,意味着要进军更广阔的三四 线市场。近日,星巴克投资意大利高端面包及 比萨品牌Princi,在中国部分三四线城市启动 了“焕新食”项目,推出了38款新餐品,显现 了其对三四线城市的野心。
持续攀高的成本和持续放缓的消费增速,依然 是星巴克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今年6月16日起, 星巴克大陆地区门店部分饮品价格上调1—2元, 对此官方解释资金将作用于租金、物流、门店 设施和人力等各个方面。
1941 工作的活力 可口可乐属于— 1942 只有可口可乐,才是可口可乐 永远只买最好的 1943 美国生活方式的世界性标志—-可口可乐 1945 充满友谊的生活 幸福的象征 1946 世界友谊俱乐部—只需5美分
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2)华人明星代言
在中国,1999年,可口可乐先是起用张惠妹,这 个女歌手泼辣、野性、“妹”力四射,赢得了一大 批青少年的喜爱,然后由新生代偶像谢霆锋出任可 口可乐数码精英总动员。2001年又推出当红偶像张 柏芝,作为可口可乐夏季市场推广活动的形象代言 人。
紧接着就是跳水明星、三届奥运冠军得主、中国 跳水皇后伏明霞与可口可乐签约,成为新世纪“雪 碧”品牌在中国的第一位广告代言人。电视广告中 伏明霞从千米高空的飞机上腾空跃起,落在晶莹剔 透的冰雪中,暗示了雪碧的清新直爽。据称,起用 华人新生代偶像做宣传之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 售增长了24%。
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
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目录1. 企业跨国经营概述 (2)1.1 跨国经营的概念与发展 (3)1.2 跨国经营的优势与挑战 (3)2. 案例背景 (5)2.1 公司简介 (6)2.2 行业与市场分析 (7)3. 经营策略分析 (8)3.1 市场进入策略 (9)3.1.1 直接投资与合作伙伴选择 (10)3.1.2 品牌建设和市场定位 (12)3.2 国际营销策略 (13)3.2.1 销售渠道与分销网络 (15)3.2.2 产品国际化策略 (17)4. 跨国经营管理挑战 (18)4.1 文化差异与管理融合 (19)4.2 国际人才管理与跨文化团队建设 (21)4.3 合规性与风险管理 (22)5. 案例实施过程 (24)5.1 项目启动与规划 (25)5.2 资源配置与组织实施 (26)5.3 关键里程碑与决策点 (27)6. 案例成果与分析 (29)6.1 财务表现分析 (30)6.2 市场地位与份额提升 (32)6.3 品牌影响力与客户满意度 (33)7. 案例总结 (35)7.1 成功关键因素 (35)7.2 经验教训与启示 (37)1. 企业跨国经营概述企业跨国经营是指企业跨越国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销售和研发等功能的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经营已经成为国际企业拓展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这种经营方式涉及复杂的国际法律、文化、经济环境,对企业战略规划、风险管理、跨文化沟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跨国经营的核心是全球化战略,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资源配置,如原材料获取、劳动力成本、税收优惠、市场潜力的综合评估,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跨国经营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和服务网络,增加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在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构建有效的跨国管理结构和文化融合机制。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雷诺----尼桑战略联盟
案例分析:雷诺——尼桑战略联盟一、案例描述(一)雷诺与尼桑1、雷诺雷诺汽车公司创立于1898年,二战后由法国政府接管,之后公司利用国家资本,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并发挥了雷诺公司的技术潜力,开发出多品种汽车新产品。
80年代初雷诺公司迅速发展,年产量高达200万辆以上。
然而高速发展导致债台高筑,亏损严重。
从1985年起,雷诺公司进行了一系列企业改革,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并适时推出了多款汽车产品。
企业改革及适销对路的产品,使雷诺公司再次起死回生。
20世纪90年代与其他主要经济区域的厂商结成联盟赢得世界汽车市场约10%的份额;扩大产品了范围。
1990年2月-1993年12月,雷诺兼并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行动失败。
背景:以共享两公司的协同优势为基础,双方具有较为相近的民族文化。
失败原因:沃尔沃股东:“我们的合作伙伴并不欣赏法国政府强有力的参与。
就我们自身而言,存在着外交经验的缺乏以及可控的巨额保险。
”失败后,雷诺考虑引进潜在的伙伴公司:富士、三菱、铃木、尼桑。
2、尼桑尼桑于1933年创立。
二战初期尼桑损失了大量的销售力量,战后发展迅速。
20世纪50年代起,“蓝鸟”和“阳光”热销。
1961年,公司建立了第一家海外企业。
20世纪80年代,国内销量下滑,尼桑开始迅速海外扩张。
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尼桑的利润迅速下滑。
1996年,尼桑第14任总裁花轮上任。
与许多日本大型企业的通病一样,尼桑内充斥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内部成本的控制力不佳,虽然公司经历着规模上的高速扩张,盈利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从1991年起,日产公司的经营状况更是每况愈下。
到1998年底,背负债务高达21000亿日元,市场份额由6.6%下降到不足5%。
整个日产公司濒临破产。
(二)联盟的形成与结果1、联盟的形成●1985年~1995年,雷诺保持与日本:本田、三菱,韩国:三星、大宇公司交往。
●1998年4月,雷诺的一个代表团对日本的汽车公司进行全面的考察。
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的环境。
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真正的全球市场开始出现。
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他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
他们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战略调整之一,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
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首先把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
随后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
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
全球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战略调整之二,打造全球产业链。
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
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及90年代东欧和俄国经济体制转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这些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组装基地。
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
随着制造业务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开始把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
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
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
因此,跨国公司建立全球产业链对于其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外包吸纳整合全球人力资源。
由于全球市场迅速形成和急剧扩大,跨国公司为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必然要从外部获得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把产业链各个环节转移到这些环节最适宜的国家和地区。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ABB矩阵式组织结构分析
ABB公司-创立并管理全球矩正组织一、案例描述:(一)公司简介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位列全球500强企业。
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
ABB由两个历史100多年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在1988年合并而成。
现在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1.7万名员工。
(二)战略环境●ABB公司最大的业务是生产用于发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并提供相关服务。
●ABB公司在铁路运输业是世界领先的。
●ABB公司的第三系列产品主要是面对非常特殊的一类顾客。
●(三)战略定位1988年1月,巴尼维克发表他对ABB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分析,他宣布了新公司的战略方向(致力于电力行业,采取快速变革以求更加面向客户和提高反应效率),介绍了新组织设计的详细内容,提出了公司的财务和发展目标、对电力行业的战略和通过一系列兼并和联盟实现公司的全球战略。
1988年10月,ABB公司收购了AEG的蒸汽涡轮公司和在1989年2月收购了西屋电气公司的电力分配和传递公司,获得了美国生产导弹和核能设备的Conbustion Engineering公司,快速拓展了ABB公司在北美和东欧的市场。
(四)建立新的组织设计1.1988年7月,在管理人员的会议中,巴尼维克描述了新的矩阵组织的主要特征,他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2.创建管理队伍3.规定议事日程4.交流全新哲学理论和价值5.重组业务6.新的组织结构和流程7.新的战略过程8.新的系统和控制(五)面临的挑战1、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责任心不够强2、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3、矩阵当中地区和业务主管之间不同利益冲突4、权力下放与集中管理之间的矛盾5、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技术共享的障碍案例分析(一)ABB公司采用矩阵式组织的原因.ABB公司采用的是典型的矩阵式结构,矩阵结构是一个对称的组织,它在产品类型和地区部分两个方面具有相同的授权路线。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以宝洁公司为例
目录引言 2一、宝洁公司简介 31.1 宝洁公司概况 31.2 宝洁公司主营业务/品牌 31.3 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 4二、宝洁公司的跨国经营 52.1 P&G国际化发展过程回顾 52.2 宝洁跨国经营的原因 62.3 宝洁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6三、宝洁公司的全球战略 73.1 P&G组织结构分析 73.2 P&G经营战略分析 93.3 P&G内部知识与创新管理 103.4 P&G管理挑战 11四、宝洁公司跨国经营的建议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24.1 宝洁跨国经营的建议 124.2 宝洁跨国经营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2参考文献 13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以宝洁公司为例引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滚滚而来,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更加提高。
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在这种进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原动力和加速器作用。
因此,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管理,自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为这次论文研究的对象。
“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这是宝洁(P&G)公司在世界各地推广其品牌的承诺。
始创于 1837 年的宝洁公司, 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
本文以宝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宝洁跨国经营过程中组织结构、经营战略、竞争优势、内部知识与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变化,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借鉴。
一、宝洁公司简介1.1 宝洁公司概况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简称P&G,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
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7000名雇员。
2008年,宝洁公司是世界上市值第6大公司,世界上利润第14大公司,同时也是财富500强中第十大最受赞誉的公司。
在《财富》杂志2011年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80位,并被评为“世界最受尊敬公司”第五位。
跨国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跨国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跨国企业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市场之外拥有业务活动,并在其所在国家以外的其他地方设立或购买本公司的子公司、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的企业。
这些企业面临着特殊的管理挑战,需要灵活应对不同国家、文化和法律环境下的变化。
案例概述本案例将重点关注一家跨国企业,名为XXX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经营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我们将深入分析该公司在管理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对其策略和实践进行探讨。
公司简介XXX公司成立于X年,总部位于X地,是一家领先的跨国公司,在行业内享有良好声誉。
其主要业务包括(列举主要业务领域)。
跨国扩张策略该公司成功地进行了跨国扩张,并成功进入了多个重要市场。
以下是它采用的几种跨国扩张策略:1.直接投资:通过直接投资并建立本地实体来进入新市场。
2.合资合作: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市场。
3.跨国并购:通过收购当地企业或合并来快速进入新市场。
跨国企业管理挑战在跨国经营中,XXX公司面临许多管理挑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跨文化管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语言、价值观、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合作和沟通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2.法律合规风险: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法规要求,公司需要确保遵守当地法律并减少潜在的法律风险。
3.人才招聘与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吸引和培养具备跨文化背景和能力的人才是关键之一。
4.统一标准与本土定制需求:如何平衡总部统一标准与本土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性并适应当地市场。
XXX公司管理实践分析XXX公司在解决上述挑战和推动企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实践。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跨文化培训与交流:公司注重为员工提供跨文化培训,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并且定期组织各国员工之间的交流活动。
2.本地化战略:公司在每个市场都制定了本土化战略,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调整和定制,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保持品牌一致性。
海尔的跨国经营成长案例分析
海尔的跨国之路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根底上开展起来的。
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开展成为开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一、海尔集团1、海尔的产品及品牌海尔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96 大门类15100 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
产品主要分类为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电家居家居集成智能家居软件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数字家庭及生物制药医疗设备。
海尔旗下有三个品牌,分别是--海尔,海尔集团家电主品牌,品牌定位为“绿色理念〞;统帅,是海尔集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出的针对倡导个性、时尚、简约生活方式的年轻消费群体;卡萨帝是海尔集团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品牌定位为“创艺家电、风格生活〞。
2、海尔的文化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开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开展。
员工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开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3、海尔的人才管理模式海尔集团提出了著名的“斜坡球理论〞:斜坡上的球体好比一个员工个体,球周围代表员工开展的舞台,斜坡代表着企业开展规模和商场竞争程度。
在这个理论根底上了,海尔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把全体员工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种,分别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干得好可以成为优秀工人,干得不好,可随时转为合格工人或试用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的环境。
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真正的全球市场开始出现。
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他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
他们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战略调整之一,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
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首先把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
随后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
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
全球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战略调整之二,打造全球产业链。
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
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及90年代东欧和俄国经济体制转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这些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组装基地。
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
随着制造业务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开始把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
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
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
因此,跨国公司建立全球产业链对于其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外包吸纳整合全球人力资源。
由于全球市场迅速形成和急剧扩大,跨国公司为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必然要从外部获得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把产业链各个环节转移到这些环节最适宜的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外包应运而生。
跨国公司根据全球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往往把经营重点转向服务环节,退出某些制造环节,把零部件生产,甚至最终产品生产按照自己的标准发包给经过认证的海外企业。
开始是制造外包,后来则是服务外包。
现在,连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产品设计等过去完全由企业自己完成的服务业务也都开始外包给其他企业进行。
战略调整之四,通过并购快速成长。
从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意味着全球范围内企业的分化与重组。
跨国公司为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放弃或退出某些业务领域,与此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来强化那些需要加强的业务领域。
并购也是企业的一种增长模式。
过去,企业比较注重“有机增长”,即主要依靠自身生产能力扩大而取得发展。
现在,仅仅依靠有机增长已难以适应迅速变化和扩大的市场。
通过并购其他企业获得增长的的方式被广泛应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全球企业间的并购兼并规模越来越大。
近年来,并购也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成长的重要方式。
外资并购有利于我国产业重组,有利于盘活原有资产,也有利于投资者迅速进入当地市场,因此得到国内政府部门、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的共同关注。
从母公司文化中心向多元文化和全球责任转型为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跨国公司还调整了企业经营理念文化。
过去,跨国公司往往以母国文化为中心整合各国雇员带来的不同文化。
现在全球公司则通过全球各地分支机构吸纳当地人才,从而吸纳人类多种文化成果,形成能够吸纳多元文化的企业文化。
这种转变被学者称为从“我族文化中心战略”转向“多中心战略”。
在形成多元文化过程中,跨国公司的责任理念得到提升。
全球公司承担的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强化包括股东、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公司责任体系。
在现代工商文明新时期,他们不仅为公司股东负责,而且为企业所处的社会和环境负责。
全球公司被要求承担全球责任。
跨国公司强化公司责任在全球范围形成潮流是在本世纪初开始的。
2000年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推进全球契约。
全球契约提倡企业承担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四个方面10项原则。
开始仅有几十家全球知名企业加盟,短短的六年多时间目前已经有约4000家全球著名企业加盟。
全球契约被全球企业广泛接受标志着全球公司责任理念的形成。
承担全球责任意味着全球公司理念和文化的更新,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的完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格兰仕集团公司发展概况格兰仕前身为桂州羽绒制品厂,成立于1978年,1992年生产出属于自己的第一台“格兰仕”微波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格兰仕已形成以微波炉、空调为主导产业,豪华电饭堡、电磁炉等小家电为辅助产业的“全球名牌家电专业化制造中心”,目前已是微波炉制造世界第一、光波炉制造世界第一;空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正朝着成为格兰仕第三个“世界第一”的方向高速扩张,2002年实现产值90亿元人民币。
至1999年底,格兰仕品牌无形资产价值高达101.74亿元。
从市场占有率看,微波炉国内市场1995年25.1%,1996年34.5%,1997年47.6%,1998年61.4%,2001达到70%;国际市场占有率1998年15%(其中阿根廷30%),出口量占中国全行业85%以上。
2000年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其中非洲突破70%),2001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5%,其中欧洲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法国超过45%),2002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其中欧洲突破45%o 2001年出口创汇突破2亿美元,2002年约3亿美元。
2002年微波炉70%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空调的内外销比例达到3:2。
格兰仕国际化的发展过程格兰仕从一个普通的乡镇企业,发展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微波炉生产企业,是其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结果。
从1996年开始,格兰仕微波炉取得国际标准认可,并获得欧美各国的“出国护照“1998年,格兰仕欧洲分公司成立,并全面实行全球战略。
格兰仕的发展说明.对外国技术的引进、利用、消化、吸收,充分利用生产制造的比较优势,加上营销战略的成功运用,对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占领国内外市场起到关键作用。
格兰仕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三步曲:①高起点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②充分发挥生产制造的比较优势;③贴牌生产与刨品牌并重,争夺国内和国际市场。
(1)拿来主义与技术创新并置格兰仕在将生产转向电器行业以前,就有了与外商合资建厂,利用国外设备,成功地占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经验。
可以说,格兰仕的内向国际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与外商合资建厂开始。
近10年的经验积累,为90年代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1991年,公司总经理梁庆德等人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国内市场上的微波炉几乎被洋货垄断,而市场又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公司决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纺织业转向家电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这种转变是飞跃性的,但充满了风险。
格兰仕转向家电业生产,从一开始就面对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也决定了格兰仕从战略转移一开始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微波伊市场挑战与机会并存。
一方面,微波炉在中国处于引入阶段,有庞大的市场潜力。
当时微波炉在发达国家已相当普及,每百户拥有率在美国为80台左右,日本、韩国在50一60台左右,欧洲在40—50台左右。
而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率只有3—4台。
1992年,国内的市场容量还不到l00万台。
另一方面,许多国际知名的电气公司已经脑准了中国市场,纷纷以独资、控股、合资的方式进人中国。
其中,有美国惠而浦收购钡华65%的股份、中国台湾的富士宝及广州创力、美国的安宝路、法国的威柏、上海松下、上海夏普、上菱、韩国的三星等都在国内建立了微波炉的合资企业,每家的生产能力都达100万台,国内也有不少企业生产微波炉。
另外,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微波炉还有从国外直接进口的国际知名品牌微波炉。
正是看到了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凭借多年的外贸、合资与技术合作的经验,格兰仕决定上马微波炉。
从立项、设备引进到投产,仅仅用了半年时间。
为确保产品迅速赶超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格兰仕不借血本拿出14年的所有积累,从美国、日本、意大利和德国引进全套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乎的生产设备,然后,择优采用了日本东芝集团的技术及部件.使格兰仕微波炉一投产就在技术上接近国际高水准。
格兰仕高层管理人员看清了在中国市场面临国际竞争环境,提出“以名牌加规模经济的”竞争战略。
他们认为国外名牌的优势在于质量,我们要与其竞争,就要在质量上赶上他们,在价格、服务上超过他们,创造自己的优势c“强化管理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是格兰仕创名牌的关镶环节。
经考察论证,格兰仕采用国际上最先进、最优秀的元器件和原材料组织生产;严格实行操作员工培训上岗制度,原料、计量、质量检测均实行计算机监控;严格按照iso9000国际标准规范和组织生产,每一个生产环节均严格把关,对每一个员工不断强化本环节质量观念。
为在生产技术上与国际同行企业同步发展,格不满足于模仿,而是以他人的技术、经验为基础进行创新和突破。
及时追踪和掌控国际上微波炉技术的最新动态,先后从美国、日本、欧洲购买了技术专利和关键零部件与设备,使产品质量和产品开发始终处于世界前列.烧烤技术是目前微波炉技术开发中最难的一关,格兰仕采取买回国外厂家的产品,进行分析,同时外派技术人员到国外培训,很快研制生产出烧烤型微波炉。
目前,格兰仕已经走过了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阶段,进人了技术自主开发时期。
格兰仕微波炉投产后不久,就有机械型、电脑型和不锈钢型等系列40多个品种的微波炉相继投放市场。
该公司在最近的4年中开发了6大系列18个品种,同时拥有外观设计、升降功能等多项专利。
1998年12月,格兰仕在美国硅谷成立了科研中心,集中研制智能化家用电器和新材料。
旨在利用海外的科研实力和灵便的信息,占领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制高点。
至2001年,格兰仕技术开发总投入超十亿元,掌控了微波炉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制造能力。
到2002年12月,该公司获得专有专利技术达到600多项,其中约300项已经申报国家专利。
2002年,格兰仕首创高新技术专利产品数码光波微波炉占出口总量的50%以上。
2003年.格兰仕微波炉年产能达1500万台的“光波炉世界工厂”全面启动,意味着格兰仕今后的市场重心将进一步向国外倾斜。
(2)充分发探生产制造的比较优势格兰仕经营者认识到,在企业竞争资源相对有限的前提下,必须是专做,在一个领域里做世界最大的、最好的、最便宜的。
格兰仕从1993年转行生产家电起,紧紧抓住发展家电的三大比较优势——巨大的市场需求,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以及顺德特有的家电产业配套优势,集中精力只做微波炉。
对引进的技术和市场等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