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汉英语言文化对比及汉译英的原则

合集下载

英汉翻译 中英文化对比与翻译PPT课件

英汉翻译  中英文化对比与翻译PPT课件
2. What is culture?
“ The totality of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a society.”( 某 一 社 会 信 仰 和 行 为 的 总 和 ) ――Nida(奈达, 1993: 105)
( Most anthropologists define culture as the set of learned behaviors, beliefs, attitudes, values, and ideal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or population. (某一社会或群体习得并特有的 行为、信仰、态度、价值观和理想。)—Carol Ember and Melvin Ember, (1999:173)
只要人们能呼吸,眼睛能看东西,
此诗就会不朽,使你永久生存下去。
解释:英国的夏天:英国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
一般来说,夏天(7、8、9月份)是旅游英国最好的日子。
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七月份的平温
气温只有17度,早晚常要加件线衣才行。
()
“ sudden as April shower” “骤如四月阵 雨,突如其来” (p39)
William Shakespeare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e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

汉英语言对比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因此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是翻译理论和技巧基础。

翻译之所以可行,是因为两种语言间的一致性和相同性, 而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所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对比、分析和归纳两者间的共性和差异,是翻译的重要任务。

作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是由语音、语法、词汇构成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翻译不只是两种文字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音、语法、词汇,而且还要了解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源上差别很大。

世界上大约有6000多种语言,其中包括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岛语系(或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 是使用人数非常多的一门语言,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我们能够注意不同语言的表现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最终达到更好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当然,语言间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以下将简要介绍英汉两种语言间的共同点。

一、英汉语言之共同点1.词的相似处作为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

英汉两种语言从词类划分来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即词在语句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词类的划分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根据语法功能,英语和汉语的词汇都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其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等;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英汉两种语言实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似,虚词的语法功能也有很多共同点。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件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件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语言结构对比 • 文化背景对比 • 语言应用对比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异同 ,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语 言应用能力。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文化对比、实际 应用与案例分析等。
广告语言
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广告语言运用上的差异,如 英语广告语言的直接性和汉语广告语言的含蓄性 。
电视节目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电视节目主持和采访方面的 不同风格,如英语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和汉语电视 节目的权威性。
05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 具有重要意义。
语法对比
总结词
语法对比主要研究英汉语言中句子结构和语法的差异 。
详细描述
英汉语法对比涉及句子结构、时态、语态、语气等方 面的比较。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相对固定 ,而汉语中的句子结构则更加灵活。此外,英语中时 态和语态的表达方式较为复杂,而汉语则通过添加时 间词和助词来表达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在语气方面, 英语中常用虚拟语气和强调句型来表达主观意愿和强 调意义,而汉语则通过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相似的意 义。
拓展研究的广度,将更多的语言和文 化纳入对比范围,以更深入地了解世 界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心理 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以更全面地 揭示英汉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结合实际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 言教学、翻译、跨文化交流等领域, 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资料课件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资料课件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对比
总结词
英汉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审美观念 和传统。
详细描述
英汉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英语文学作品往往注重客观描述,强调形式和结 构的美感,常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而汉语文学作品则更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常
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美的不同追求和表达方式。
价值观念对比
英国价值观
强调个人自由、独立、竞争和自我实现。
中国价值观
强调家庭、集体、和谐与中庸之道。
对比分析
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两国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上的不同。
04
语言应用对比
日常交际用语对比
总结词
日常交际用语在英汉两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中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详细描述
在日常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在问候、称呼、道谢、道歉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例如,英语中常用“How are you?”作为问候语,而汉语则用“你好”。此外,英语中常用“Excuse me”来表示歉意或打扰,而汉语则 用“对不起”或“打扰一下”。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社交习惯和价值观。
商务英语中的语言对比
要点一
总结词
商务英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专业性和规范性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方面尤为明显。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商务英语中,英汉两种语言的用词、句式和表达方式都 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常用“We hereby agree that…”来表示协议或合同中的条款,而汉语则用“双方 同意如下条款”等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此外,在商务谈 判中,英汉两种语言在礼貌语、委婉语和强硬语的使用上 也存在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中不同的商业文化和谈判技 巧。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原则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原则
在西方英语国家, 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称
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 ,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 围, 甚深广而微妙, 在字典中无从找出, 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
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 ,对于文字 的这种意义就茫然 ,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
dog为:M s best friend。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 an'
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 日 “ 炎炎似火烧”“ 赤 、骄阳似火” 是 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 北温带, 海
洋性气候, 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
《 西风颂》 正是对春的讴歌。
2 习俗差异
息, 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
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一、 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 谈翻译》 一文中说 : “ 外国文学最难了解
种动物的态度上。 狗在汉语中 是一种卑微的动物。 are Dogs generallyassociatedwith unpleasantness.汉语中 与狗有关的习
语大都含有贬意 : “ 狐朋狗党”“ 、狗急跳墙”“ 、狼心狗肺” 、
英 汉 习语 的 文化 差 异及 翻 译 原 则
任翠菊
(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徐州 221011)
摘 要: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 因素拄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需要 注意它们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以及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
原则和方法。 关键 词 : 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原则
个岛国, 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而汉民族在亚洲 大陆生活繁衍,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 大
第一步 :知识储备
写作方法万千, 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总结出了下述有效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中英两国习语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当地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由于各自的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中英两国的习语在表达方式和内涵上存在着许多差异。

翻译中英习语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恰当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能够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中英习语。

一、文化差异1. 礼貌与表达方式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于对待礼貌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这也体现在他们的习语中。

在英国,人们对于礼貌和面子很重视,因此在表达上往往会更加委婉和间接。

而中国人在习语表达上则更愿意使用直接而直白的方式。

举个例子,英国人可能会用“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来委婉地请求盐,而中国人则可能会直接说“给我盐”。

2.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中英两国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差异也会在习语中得到体现。

在英国,由于其多雨的气候和充沛的水资源,习语中常常以水相关的比喻来表达丰富和多样性。

而在中国,由于其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习语中则更常以土地和土壤为比喻,表达稳健和厚重。

3. 宗教与哲学思想中英两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文化差异。

在英国,基督教传统影响深远,因此习语中常常会涉及到圣经故事和宗教寓言。

而在中国,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对习语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习语中常常会体现出崇尚和谦逊的价值观。

二、翻译方法1. 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英习语时,我们需要根据文化差异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让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有时候,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不变;而有时候,也需要进行意译,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来进行调整。

2. 补充说明和解释由于中英习语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对习语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和解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Unit 1 汉英翻译概说以及汉英翻译的原则

Unit 1     汉英翻译概说以及汉英翻译的原则

Unit 1 汉英翻译概说以及汉英翻译的原则课时:2H教学目的要求:在学习英汉翻译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汉译英的概况,了解中国文化对汉译英的影响以及汉英翻译中三条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处理,如何在汉英翻译中注意基本的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使译文准确、地道。

教学内容:I. 汉英翻译与中西文化:(摘自《汉英误译经典例析1000》p75)文化误译1) 他红光满面。

His face is very red.2)这故事发生在唐朝宝历二年。

The story is set in Baoli second year in Tang Dynasty.3)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Zhou Yu beats Huang Gai---- the punishment is given by one and accepted by another.4) 老刘是个多面手。

Lao liu is a jack of all trades.5) 他是个醋劲十足的女人。

She is a woman full of vinegar.6)汤姆像猪一样笨。

Tom is as silly as a pig.7) 他瘦得像猴子。

He is as thin as a monkey.8) 虎门出豹子。

Out of tiger’s gate comes a leopard.9) 他这人总是指鹿为马。

He is a man who always calls a deer a horse.10) 我决心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

I resolved to fulfill the task given me by theorganization.II. 汉英翻译的原则1.汉语译成地道英语的难度,出现各种各样的缺失:“中国式”英语(解决办法,阅读大量原作,观察、揣摩、总结并模仿英语的特点、规律和表达方法)。

2.遵循三条原则:1) 译文必须符合英语的语法:三种轴心结构:a. 主-系-表结构(S+V+P)例:a) 人类在地球上已存在多久了?How long has man been on earth?b) 牛奶变酸了。

浅议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浅议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浅议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英汉文化差异对于翻译工作的影响。

翻译策略对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从英汉文化差异、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探讨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汉英文化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文化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强调礼仪和传统。

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较快,重视人际关系和面子。

语言和文学英语是一门格言简洁的语言,注重表面的形式,而汉语则善于表达含义,注重在不同语境下演绎完整的含义。

其他文化因素英国人有某种程度上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也比较崇尚自由和民主。

而中国则更看重集体和家庭,注重人际关系和面子。

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是一项准确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准确性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准确地传达原始信息。

译者需要严谨地处理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力求达到最精确的翻译。

信达雅翻译需要追求信息的准确性与情感的恰当表达。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需要表达出原始信息的情感内涵并符合当地文化传统。

给读者留余地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尽可能给读者留下足够的空间去理解原始信息。

翻译策略翻译策略是译者的行为方式和决策模式,决定了翻译品质。

翻译策略主要分为直译、意译和文化适应三种。

直译直译是对源语言没有加以修改,直接译成目标语言。

如果两个语言没有太多的文化差异,直译通常是较为恰当的翻译策略。

意译意译是在翻译时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对原始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转换。

如果目标语言和源语言有较大的文化差异,意译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针对原始信息中的文化元素进行特殊处理。

针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表现,正确地处理文化因素是确保翻译品质的关键。

除了上述三种策略外,译者在采用翻译策略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原始信息、读者的文化背景及制定的实际用途等多个因素。

结论在全球化、跨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翻译过程中应以语言准确性为首要原则,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和文化适应。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致谢:本文承蒙导师郑延国教授审阅并提出修改建议,谨表谢意。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辜正坤.中西诗歌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2.2句子形态差异
汉语句子,如行云流水,节奏感强,又似竹节纵生,层次分明,多属于竹节式紧缩型;英语句子,恰如大树一棵,枝干分明,又似葡萄蔓生,枝条交错,多属于树状扩展型,即以主句与各种各样的修辞成分组合成长句,表达比较复杂的语意。正如严复所说:“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随举随释,如中文之旁支,后乃遥接前文,足意成句。故西文句法,少则二三字,多者数十百倍。”(陈福康,2000:107)汉语句子多取线性结构,即各分句平行并列,不分主次;英语句子多取分层结构,即各分句环环相扣,主次分明。英语句子讲究形式美,结构繁复,以长句居多;汉语则注重内在语意连贯,以意统形,以短句为主。
3.0翻译策略和技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翻译之前我们必须熟悉两种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深层文化信息,注意语言文化因素差异,翻译时除了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处理句子层面的翻译方法(或曰技巧),如顺译、逆译、分句、合句、增词、减词、引申、转换、替代、重构等以外,还要灵活运用语言层面上的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和文化层面上的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更重要的是,只有把这四种翻译策略和诸具体的翻译方法技巧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才可能做到尽可能忠实原文又顺应译语及读者。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强大的兼收并蓄,吐故纳新能力。随着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受到同样的影响,适当增加“异化”翻译,不仅能将异域文化新鲜元素注入本国文化之中,也能促进本国文化对外的传播,实现跨文化交流之目的,加速“文化全球化”进程。译者通过“异化”翻译,使一大批带有异国文化风情的词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在大众文化中得以广泛传播和运用。英语中有“Confucius,tofu,,tea”等一大批汉语借词,而汉语里也有“T-恤,因特网,酷”等一大批英语外来语。总而言之,较好的“异化”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有利于本族语吸收外来语中的新元素,促进语言交流,增强语言的生命力。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第一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摘要]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

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

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 ,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

因此,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就可以使译文简洁。

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的意思,“v.+ adv” ,“v.+ like” “v.+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

英语一个动词,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

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就简洁多了。

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词类差异“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词的运用上” [ 3 ]。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

沈家煊认为,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

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英汉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英汉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 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随举随释,如中文之 旁支,后乃遥接前文,足意成句。”(严复) 英语句子“多随举随释”,枝杈蔓生, 呈树状结构,分叉处有介词,关系代词连 接。而汉语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逐层 展开,节节延伸,犹如竹子。
13
▪ 英语的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之间结构关 系和逻辑联系必须交代得十分清楚。英语的 关系词(包括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 连接词等)十分丰富,英语正是靠这些关系 词的过渡和连接,从形态上来维系句内和句 间的各种关系的。因此英语句子结构呈树状, 往往有一主干(复合句中的主句或简单句中 的某主要成分),主干上枝蔓横生:句子成 分随时可加以修饰,而修饰语中的某成分又 可被别的成分修饰。由此往往形成长句。
6
参考译文
1.他的话,我可不信。 2.会上讲了什么,我一点没记住。 3.王先生我认识。 4.唱歌,他是最棒的。
7
2.1.2 形合与意合
▪ 英语国家沿袭了古代希腊人非常严格和规范的语 词系统。古代希腊人认为,语词系统与思维系统是 相一致的,要表达一个清晰合理的思想就离不开清
晰合理的词形和句法。而在一个毫无条理的陈述 结构中,思想肯定也是杂乱无章的,而杂乱无章的
5
课内练习
现在请大家通过翻译以下的简单句子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1.I would not believe what he said.
2.I did not remember a single point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3.I know Mr. Wang.
4.He is the best singer.
14
▪ 汉语句子结构呈竹节状,逐节(短语 或小句)展开。汉语的句子可以在同 一施事或主题语之下按逻辑顺序铺陈, 虽然小句间有逗号隔开,但语句的联 系仍是紧密的。这样,汉译时经常由 英语的树状转化为汉语的竹节状。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方法技巧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方法技巧

3. 英汉句法对比
We had been dismayed at home while reading of the natural calamities that followed one another for three years after we left China in 1959.
我们于1959年离开中国。此后,中国连续 三年遭受到自然灾害。当我们在国内读到 这方面的消息时,心情颇为低沉。
Red Butler Scarletto’ Hara 哈拉 Ashley Wilkes Melanie Hamilton 雷特· 巴特勒 斯卡利特· 奥
阿什礼· 威尔克斯 梅拉尼· 汉密尔顿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异化:条条大路通罗马。 归化:殊途同归。
“My dear Mr. Bennet,” replied his wife, “…”. 异化:“亲爱的贝内特先生,” 太太答到 ……
第二讲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及翻译方法和技巧
英汉语言的对比
1. 综合语和分析语
英语属于综合语,而综合语的特征是运 用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来表达 语法关系的。 汉语属于分析语,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 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 系。
1. 综合语和分析语
He moved astonishingly fast. He moved with astonishing rapidity. His movements were astonishingly rapid. His movements astonished us by their rapidity. His rapid movements astonished us. The rapidity with which he moved astonished us. 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s was astonishing. He astonished us by moving rapidly. He astonished us by his rapid movements. He astonished us by 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s.

英汉语言对比及互译对策

英汉语言对比及互译对策
• 听到他这样说话,我差点笑出来。
–could have done 表示过去有可能发生的 动作没有发生,用“差点”正好符合英 文要表达的意思
[例3]I could have laughed to hear him talk like that.
[译文]听到他这样讲话,我差点笑出来了。
2.语势差异:把英语的静态语势译为 汉语的动态语势
老年人的辉煌已经留在他们身后,或许这 就是问题之所在。
[例2]汉语词组有名次词组和动词词组。以名 词为中心的词组,一般是名词及其定语, 在剧中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叫名词词 组。以动词为中心的词组,一般是动词及 其状语,在剧中作用相当于一个动词的, 叫动词词组。此外,在用法注释中有时提 到词或词组,其中词组则和前面说到的词 往往起同一作用。
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 时往往变换表达方式。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 "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 该换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类的表达。相 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 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 了。
② Reading exercises one’s eyes; Speaking, one’ s tongue; while writing, one’s mind.
阅读训练人的眼睛,说话训练人的口齿,写 作训练人的思维。
④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英汉语言对比
一. 英、汉语言的共相 1.词类划分 1)都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2)实词中的名、数、动、形、副、代词 的语法功能基本相似 3)虚词中的介词、连词、语气词的语法 功能也有不少相同点

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内容摘要:摘要:因为民情风俗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给语言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

语言的通约性给不同语言交流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可以实现沟通。

关键词:差异;策略;归化;异化;翻译一、引言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无论从语言的符号观还是社会观来看,其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语言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语言的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等方面。

作为语言内涵的文化,给予语言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并制约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2)决定语言的指称内容与形式;(3)作用于人类的语言思维与表达形式。

由此可见,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1993:109)文化对语际交流的影响可见一斑。

汉英民族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社会制度、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不仅给各自的载体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为这两种语言之间互译带来了重重困难。

本文拟从汉英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着手,企图以归化和异化策略来寻求其间的语义文化对等翻译。

二、汉英文化差异因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产品,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

,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给其在语义层面上的转换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其差异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的不同。

汉文化是一元文化,强调“社团价值论”;英文化是多元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至上论”。

除了价值观念差异之外,汉英文化差异还与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气候条件和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重心与后重心
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重心一般都 落在结果,结论 假设或事实上; 结论,假设或事实上 落在结果 结论 假设或事实上 但是重心的位置不同:英语句子一般 但是重心的位置不同 英语句子一般 是前重心;汉语句子一般是后重心 汉语句子一般是后重心. 是前重心 汉语句子一般是后重心
三分与二分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 常式不同,英语句子结构常式为“三分” 常式不同,英语句子结构常式为“三分”,即 SVO,(教材 ,(教材 ,(教材p37-41)汉语句子结构常式为“ )汉语句子结构常式为“ 两分” 和说明comment) 两分”,即TC(话题 (话题topic和说明 和说明 ) 。 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 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 见教材P41)。 (见教材 ) 英语句子的三分结构是语法的 的三分结构是语法的, 英语句子的三分结构是语法的,语法的句子结构 注重形式的严谨性,所谓严谨性, 注重形式的严谨性,所谓严谨性,暴扣主谓一致 关系,动宾支配关系, 关系,动宾支配关系,性,数,时态等等的配合 汉语句子的二分结构是语义的 的二分结构是语义的, 。汉语句子的二分结构是语义的,语义的句子结 构注重内容的意会性。所谓意会性, 构注重内容的意会性。所谓意会性,就是一句话 的意思是需要由意境去意会的, 的意思是需要由意境去意会的,话题虽是主要的 但不一定是必有的,结构上可以省略等等。 ,但不一定是必有的,结构上可以省略等等。
句子扩展模式
汉语: 汉语:逆线性延伸 (open首开放性 (open-beginning) 尾封闭性(close (close尾封闭性(close-ending) 句首开放性(左分支) 句首开放性(左分支)
对. 不对. 不对. 他不对. 他不对. 我认为他不对. 我认为他不对. 我告诉过你我认为他不对. 我告诉过你我认为他不对. 我明明告诉过你我认为他不对. 我明明告诉过你我认为他不对. 我开会时明明告诉过你我认为他不对. 我开会时明明告诉过你我认为他不对. 我昨天开会时明明告诉过你我认为他不对. 我昨天开会时明明告诉过你我认为他不对.
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 英语:形合 长句多, 英语:形合Hypotaxis ,长句多,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 形态的严谨性,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依靠代词、 形态的严谨性,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依靠代词、介 连词建立骨架并将句子串起。 词、连词建立骨架并将句子串起。 汉语:意合Parataxis (形散),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 形散), ),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 汉语:意合 常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串起,连词介词都少于英语。 性,常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串起,连词介词都少于英语。
六、英语多被动句(Passive),汉语多主动 英语多被动句(Passive), (Passive) 句(Active) 英语用词呈静态(Stative) (Stative), 七、英语用词呈静态(Stative),汉语用词 呈动态(Dynamic) 呈动态(Dynamic) 英语用词多抽象(Abstract) (Abstract), 八、英语用词多抽象(Abstract),汉语用词 多具体(Conctete) 多具体(Conctete) 英语表达多间接(Indirect) (Indirect), 九、英语表达多间接(Indirect),汉语表达 多直接(Direct) 多直接(Direct) 英语多替换(Substitutive) (Substitutive), 十、英语多替换(Substitutive),汉语多重 复(Reiterative)
本学期教学计划流程
以汉英语言对比为基础, 以汉英语言对比为基础, 从词,到句,到篇章, 从词,到句,到篇章,到 文体。 文体。
汉英语言为何不同 文化差异决定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化差异决定思维方式的差异( 教材P15-23) 教材 ) -- 思维方式差异表现在语言 的差异上 是文化的转换。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
“狮子头”与“孔雀尾” 狮子头” 孔雀尾”
汉语: 汉语 "板块型 或 "竹节型 板块型" 竹节型" 板块型 竹节型 汉语句子往往是句子较短,结构紧凑 结构紧凑,好 汉语句子往往是句子较短 结构紧凑 好 万倾碧波层层推进" 似"万倾碧波层层推进 万倾碧波层层推进 "左分支 结构 左分支" 左分支 (left-branching) "后重心 重要信息放在后面 后重心":重要信息放在后面 后重心 重要信息放在后面. 狮子头"(头大尾小 "狮子头 头大尾小 狮子头 头大尾小)
英语: 英语 "多枝共干型 或"葡萄串型 多枝共干型" 葡萄串型" 多枝共干型 葡萄串型 英语句子如"老树参天 枝杈横生", 老树参天, 英语句子如 老树参天 枝杈横生 句 子长, 插入成分多, 形成复杂嵌套结构. 子长 插入成分多 形成复杂嵌套结构 "右分支 结构 右分支" 右分支 (right-branching ) "前重心 主要信息放在主句中 放在句 前重心":主要信息放在主句中 前重心 主要信息放在主句中,放在句 前重后轻. 首.前重后轻 前重后轻 "孔雀尾 头小大 孔雀尾":头小尾大 孔雀尾
汉英语言对比
Chinese: Sinotonallanguage( Chinese: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tonallanguage( 声调语言) 教材P24 P24声调语言); (教材P24-29) 表意文字,构词,词法,句法篇章,修辞都不同于英语; 表意文字,构词,词法,句法篇章,修辞都不同于英语; 积字成句, 接到你的信, Liu Xie “积字成句,积句成章”(如“接到你的信,很高兴 积字成句 积句成章” ”) 以神驭形, parataxis意合),是一种意 意合), 以神驭形,得“神”忘“形”(parataxis意合),是一种意 境语言,重暗示,含蓄,可以说汉语是一种“ 联想语言” 境语言,重暗示,含蓄,可以说汉语是一种“ 联想语言” 意境语言” 艺术语言” 文采语言” 、“ 意境语言” 、“ 艺术语言”和“ 文采语言”,朦胧 中传达信息,疏放中透出美感,具有整体效应。 中传达信息,疏放中透出美感,具有整体效应。 English: IndoEnglish: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intonation language(语调语言) language(语调语言) 以形摄神, (Hypotaxis形合 形合) 语言形式重逻辑、分析、 以形摄神, (Hypotaxis形合),语言形式重逻辑、分析、写 重视讲究表达的逻辑性,一致性(consistency) 实,重视讲究表达的逻辑性,一致性(consistency)
“葡萄”与“竹竿” 葡萄” 竹竿”
有的语言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 有的语言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 悟出了一个精彩 比喻:英句似“葡萄型” 结构, 葡萄主干很短, 比喻:英句似“葡萄型” 结构, 葡萄主干很短, 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子则较短, 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子则较短, 一 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 逐步展开, 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 逐步展开, 信息 内容像竹竿子一样一节一节, 内容像竹竿子一样一节一节, 很少有叠床架屋的 结构, 因而汉句若 汉句若“ 竹竿型”结构。 结构, 因而汉句若“ 竹竿型”结构。他们认为英 汉互译就犹如在“葡萄” 竹竿” 汉互译就犹如在“葡萄”与“竹竿”之间作转换 。 这个比喻非常出色。所谓“葡萄” 这个比喻非常出色。所谓“葡萄”与“竹竿”之 竹竿” 间的转换, 通俗言之, 在汉译英中, 间的转换, 通俗言之, 在汉译英中, 即将汉语短 句化成英语长句。 之关键, 句化成英语长句。“化”之关键, 是吃透汉语原 句中类似竹子的各短句间的逻辑, 句中类似竹子的各短句间的逻辑, 而后使用结构 性的connectives将它们连接起来, connectives将它们连接起来 性的connectives将它们连接起来, 而成为葡萄状 结构
Culture:“中国的文化是向模糊、朦胧及总体的方向走, 而西方是向准确而具体的方向走。中文的表达方式不够准 确这一点, 假如在写法律是一个缺点的话, 写诗却是一个优 点。”(杨振宁) Grammar:“中国语法是软的, 富有弹性。西洋语法是 : 硬的, 没有弹性。”(王力,中国语言学家,诗人) Mode of thinking: “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 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 则重分析, 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 描写惟恐不周。”( 傅雷) 汉译英, 即从一种“ 重暗示、重含蓄” 的语言到一种“ 挖掘惟恐不尽, 描写惟恐不周”语言的过渡。这种过渡必然 包含措辞由简入繁的必然变化。
第一讲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 及汉译英的原则
教学目标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配 一定数量的课外练习, 一定数量的课外练习,开设时间为三年级上学期 本课程旨在通过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翻译理论与 。本课程旨在通过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翻译理论与 技巧,并结合大量的课堂与课外笔头练习、 技巧,并结合大量的课堂与课外笔头练习、课堂 讨论及讲评等方式, 讨论及讲评等方式,来提高学生汉译英的基本技 能,并力求达到全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八级要求 即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 ,即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中文报刊上的 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 250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汉字 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 个汉字。 300个汉字。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毕业 后能胜任一般的英汉互译工作。 后能胜任一般的英汉互译工作。 在上学期学习英汉翻译的基础上, 在上学期学习英汉翻译的基础上,初步了解 汉译英的概况,了解中国文化对汉译英的影响以 汉译英的概况, 及如何使译文准确、通顺、流利等。 及如何使译文准确、通顺、流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