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细则
农村土地确权具体细则

农村土地确权具体细则1.确定土地权属:确定土地权属是农村土地确权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明确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界限,将国家所有的土地划归国有土地,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划归集体所有土地。
对于已经承包经营的土地,要进行土地入股或股份合作制度,将土地确权于股份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
2.确定合理承包块:在土地确权的过程中,要根据农户的实际经营能力和家庭规模,确定合理的承包块。
承包块的大小应该符合耕地保护政策和农户的实际需求,既保证农民的权益,又兼顾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土地利益分配:确定土地权属和承包经营权后,要明确土地的各项权益,包括耕种权、转让权、抵押权等。
同时,要建立土地利益分配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土地收益能够合理分配给农民。
4.土地凭证发布:土地确权完成后,应该及时向农户发放土地凭证,详细记录土地的权属信息和承包经营权信息,确保农户能够依法使用、流转和经营土地。
土地凭证的发放还可以促进农村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5.风险评估和保障措施:在土地确权的过程中,要进行风险评估,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涉及土地流转、抵押和转让等复杂交易的情况,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保护土地权益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6.监督管理和法律保障:土地确权工作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土地确权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要强化法律保障,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土地确权提供法律支持。
以上是农村土地确权的一些具体细则。
通过土地确权,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明确的土地权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同时,土地确权也可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方案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依法保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9〕116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2010年12月底前完成全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2011年3月底前完成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
(一)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成果,对全县215个村的集体土地依法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
国土资源所要严格认真核对辖区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址和面积等情况,填写相关表册,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报批。
(二)对辖区内未登记发证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使用权的位置、权属界线、用途、地面附着物、等状况进行调查,经权属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发证。
对已发证的农村宅基地登记资料进行整理、土地证书查验和现场核实,对原登记内容未发生变化且资料齐全的,原登记发证结果继续有效;原登记内容部分发生变化且资料齐全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资料不齐全的,完善资料后换发土地证书。
原登记内容全部发生变化或登记客体遗失的,将原登记结果公告注销。
(三)做好农村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工作。
对土地权属存在争议的,要依法及时调处,调处不了的暂不进行登记,待争议解决后再确权登记。
(四)调查登记成果资料整理归档。
二、工作原则此次农村集体土地登记范围包括全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农村集体土地登记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严把登记关口。
(一)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
除依法继承外,对农村村民一户多宅的,只登记发证一宅,其余的只调查统计,不发证。
(二)严格执行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的规定。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举措。
深入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全覆盖,确保每一块农村集体土地都有明确的所有权。
2.任务:-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宣传,增强农民的相关意识,提高参与度;-编制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和流转权的明确标准,确保制度的科学合理;-完善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法律法规框架,提出具体实施细则;-组织人员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调查、测量、存档等工作;-加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的监管和督查,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三、工作程序1.宣传阶段:-制定宣传计划,利用各种媒体传播土地确权发证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开展培训会议,提高农民对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农村土地问题的讲座,帮助农民了解相关知识。
2.确定权利界定标准阶段:-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和流转权的明确标准;-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征求民主评议,形成最终的制度标准。
3.法律法规框架完善阶段:-研究并完善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法律法规,确保其符合农村实际情况;-提出细化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4.调查测量存档阶段:-配备专业测量人员和设备,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调查测量;-登记土地权属,做好资料存档和备案工作;-对涉及纠纷的农村集体土地进行调解、裁决等处理。
5.监管督查阶段:-设立监督机构,加强对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监管和督查;-定期组织核查,对进展缓慢或存在问题的地区进行督促和帮助,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四、工作保障1.资金保障:政府财政拨款,确保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资金充足。
2.人员保障:培训专业人员,提高其业务水平,确保工作质量。
农村土地确权的实施细则有哪些

农村土地确权的实施细则有哪些农村土地确权是指在农村地区,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和农户自愿承包经营的耕地等,进行确权登记和颁证,明确土地权益归属的过程。
实施农村土地确权是我国农村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农村土地确权的实施细则:一、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二、确权范围:1.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农村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等。
2.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
三、确权主体: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确权登记和颁发证书。
2.农户:主动申请确权登记,提供相应的资料。
3.相关部门:对确权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和核实,以保证确权登记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四、确权程序:1.受理申请:农户向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确权登记。
2.审核材料:相关部门审核农户提供的申请资料,并核实其土地权属情况。
3.测绘土地:对确权范围内的土地进行测量和界定,并确定土地的具体位置和面积。
4.公告公示:将测绘结果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登记颁证: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颁发土地确权证书,确权登记完成。
五、确权保障:1.土地权属:确权后,农户对土地享有明确的权属,可以依法自由流转、承包、经营和担保。
2.产权保护:确权后,土地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土地经营方式。
3.禁止侵占:确权后,不得侵占、占用农户的土地,保障农户的土地权益。
六、确权效益:1.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土地确权,可以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和产出。
2.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确权后,农户可以依法流转土地,推动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3.增加农民收入:确权后,农户可以自由经营土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经济地位。
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

权属调查方法为以实地使用状况为准,由集体土地使用者实地指认权属界线;地籍测量方法为实测法(解析法),地籍图成图方法为全野外数字测量法。
1.3原则
1.3.1依法依规原则
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保证土地登记结果依法合规。
1.3.2便民高效原则
坚持“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原则,做到“便民、利民、护民”,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
县级人民政府发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
1.5.3土地权属调查
根据工作安排和发送的指界通知书,组织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者,按照实际使用状况实地指认权属界线,对指认结果签字盖章(按指印),调查人员填写地籍调查表,整理、完成权属调查资料。
1.5.4地籍测量
施测权属调查确定的界址点坐标,量算宗地面积,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测量、地籍图测绘以及面积量算等。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5步骤
1.5.1准备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方案三篇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方案三篇篇一:******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文件(国土资发[20XX]60号)和《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XX]78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切实做好我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20XX]1号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就国土资源管理的讲话精神,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的具体行动;是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措施;是严格耕地保护,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客观需求;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规范集体土地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好20XX年后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作的必备条件。
要求大家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二、工作范围及目标1、工作范围。
我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是指对我乡行政辖区内村农民集体所有和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以及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对辖区内的全部集体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包括集体家用地和集体未利用地。
2、工作目标。
根据国土资发[20XX]178号文件精神,利用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原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等成果资料,通过实地调查核实,依法确认集体所有土地的位置、界线、范围、数量,在20XX年全面完成全乡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三、工作实施步骤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分工如下:1、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乡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负责对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时间(10月21号早上9:00,地点:*******)全乡干部职工必须全部参会。
德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

德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省、市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部署,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时间安排根据我区农村村庄个数、涉及农户数量、集体土地面积和主要工作内容等实际情况,要求4、5月份完成农村集体所有权调查;同时开展农村集体使用权调查,要在10月底前完成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调查。
测量、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由市局组织安排,证书发放工作陆续展开。
二、组织实施(一)成立领导机构。
区政府成立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指导、协调等工作。
(二)组成工作小组,进行技术培训。
由各镇(街)政府牵头,抽调镇(街)要抽调专人具体负责,参与到调查、测量、发证工作的各个环节;各村要根据辖区内将集体土地、宅基地数量的多少,确定工作人数,组成权属调查小组,每村一般抽调2-4人参加调查。
开展调查前由国土部门要对参加登记发证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登记人员熟悉有关土地确权登记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掌握调查方法和调查要领,明确任务,增强责任,保证工作调查成果质量。
(三)工作经费。
按照工作量对上述抽调的工作人员发放补助费,该项费用由各镇(街)负责筹集并负责支付。
集体土地所有权、村民宅基地每宗地缴纳6元土地证书工本费;测量、数据库建设等费用由上级国土部门安排,不再单独收费。
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依规定缴纳土地登记费和6元工本费;三、方法步骤(一)动员部署。
2012年3月30日前,区政府召开镇(街)政府(办事处)、村委会三级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抽调专门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二)申请受理。
按照我区发证工作安排,从即日起到今年10月31日,受理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登记申请,逾期将不再按照本次土地总登记的规定办理。
申请由各镇(街)国土资源所受理。
(三)权属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定代表人、使用权人和相邻土地的所有权法定代表人及使用权人,应按通知时间同时到场、共同指界。
农村土地确权具体细则范文(四篇)

农村土地确权具体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全过程。
第三条基本原则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确定权属,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益;(二)公开透明,确保确权过程公正公平;(三)科学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四)分类管理,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第二章政策支持第四条资金支持为保障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顺利进行,政府将提供资金支持。
具体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由各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五条人力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配备专业人员,确保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土地调查测量等工作。
第六条信息支持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需要大量的土地信息,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土地信息系统,并提供便捷的查询渠道,方便农民查询土地信息。
第三章确权程序第七条信息采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首先需要对土地信息进行采集。
各级政府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村土地进行测量、登记,建立完整的土地信息数据库。
第八条权属确认土地信息采集完成后,各级政府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土地权属进行确认。
对于存在争议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查,依法解决纠纷。
第九条权证发放土地权属确认后,各级政府应及时发放土地权证给农民,确保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得到合法保护。
第四章承包经营权保护第十条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土地确权工作对于农民的承包经营权进行明确,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各级政府应依法确定农民的承包经营权,确保其合法性。
第十一条承包经营权的延续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不影响农民合法享有的承包经营权,各级政府应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保护。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违法行为的处理对于故意虚假登记、侵占农民土地等违法行为,各级政府应及时查处,追究责任,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争议处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对于争议问题应加强调解,通过协商等方式解决争议。
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

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试行)2013年8月前言为满足全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需要,统一调查方法,规范登记程序,保证成果质量,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定等,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各地和各生产单位,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实施细则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实施细则相抵触,并报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
本实施细则的附录是本细则的规范性附录。
本实施细则由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实施细则起草单位: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籍处、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
本实施细则设计人:盛国民、王西同、张晓豫。
本实施细则审定人:王成文、田群杰、高岚、张玉敏、贾行雨、张营海、李欣、王唯。
本实施细则主要起草人:邓炯、马惠、路晓明、邵亚杰、李东敏、任春太、杨书毅、曲跃伟、尹广立、邓彩、邵卫东、马海涛、付治河、孟瑶、王芳、王杨、李莉、李文彬、胡蝶、琚玲莉、王洪润、张冰冰、肖予钦、李振伟、薛振萍、杨涛。
本实施细则由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目录12.准备工作………………………………………………………………………………………43.土地权属调查…………………………………………………………………………………54.地籍测量………………………………………………………………………………………85.集体土地使用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14)6.地籍调查结果公示与确认 (15)7.土地登记发证 (15)8.成果整理 (16)9.检查验收 (17)10.提交成果 (18)附录A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 (20)附录B地籍调查表 (21)附录C指界通知书 (34)35附录E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36)附录F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 (37)附录G地籍调查资料协助查询单 (38)附录H界址点标志类型 (39)附录I已有地籍调查成果的核实结论 (41)附录J宗地图 (42)附录K地籍图图式 (44)附录L面积计算方法 (47)附录M土地登记申请书 (48)附录N土地登记委托书 (50)附录O土地登记审核结果公告 (51)附录P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复查申请表 (52)附录Q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复查结果表 (53)附录R土地登记审批表 (54)附录S土地登记簿 (59)附录T土地归户卡 (63)附录U土地证书签收簿 (64)附录V宗地基本情况表等汇总表 (65)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1 总则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豫发〔2010〕1号)以及《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2011〕77号)的有关要求,保证全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土地确权工作实施方案县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

土地确权工作实施方案县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办公桌上,那些关于土地确权的文件显得尤为重要。
思绪回到十年前,那时我刚接触方案写作,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
如今,我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就让我以“土地确权工作实施方案县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为题,为大家展现一下我的思考过程。
一、工作目标我们要明确工作目标。
县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旨在依法确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土地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我们要充分尊重历史形成的土地权属关系,同时,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2.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在确权过程中,要确保公平公正,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同时,工作过程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3.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
土地确权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三、工作任务1.摸底调查。
组织力量对全县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摸底调查,摸清土地权属、面积、用途等情况,为确权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权属确认。
依据摸底调查结果,依法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权属确认,明确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
3.登记发证。
对已确认的土地权属,依法进行登记发证,确保农民土地权益得到法律保障。
四、工作步骤1.准备阶段。
成立土地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开展业务培训。
2.实施阶段。
按照工作任务,分阶段开展摸底调查、权属确认、登记发证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土地确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落实工作责任。
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3.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土地确权政策,提高农民群众的政策知晓度。
4.严肃工作纪律。
对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5.落实资金保障。
云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

-1-
目 录 1 范围 .......................................................................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6 3 术语 ....................................................................... 7 4 总则 ...................................................................... 9 4.1 目的与任务 ........................................................... 9 4.1.1 目的 ........................................................... 9 4.1.2 任务 ........................................................... 9 4.2 调查比例尺 ........................................................... 9 4.3 数学基础 ............................................................ 10 4.3.1 平面坐标系统 .................................................. 10 4.3.2 高程系统 ...................................................... 10 4.3.3 投影方式 ...................................................... 10 4.5 基本登记单位 ........................................................ 10 4.6 计量单位 ............................................................ 10 4.7 界线与控制面积的确定 ................................................ 11 4.8 调查程序 ............................................................ 11 4.9 组织实施和管理 ...................................................... 11 4.10 各级领导小组的职责 ................................................. 12 4.10.1 省级的职责 ................................................... 12 4.10.2 州(市)级的职责 ............................................. 12 4.10.3 县(市、区)级的职责 ......................................... 12 5 土地分类 .................................................................. 13 6 调查的准备工作 ............................................................ 18 6.1 资料收集 ............................................................ 18 6.1.1 政策法规文件 .................................................. 19 6.1.2 基础资料 ...................................................... 19 6.1.3 权源资料 ...................................................... 19 6.2 编写方案 ............................................................ 19 6.3 工作准备 ............................................................ 20 6.3.1 表册 .......................................................... 20 6.3.2 界标准备 ...................................................... 20 6.4 人员培训与试点 ...................................................... 21 7 权属调查 .................................................................. 21 7.1 调查内容 ............................................................ 21 7.1.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 21 7.1.2 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 ............................................ 21 7.2 调查单元划分及宗地编号 .............................................. 22 7.2.1 调查单元划分 .................................................. 22 7.2.2 地籍编号规则 .................................................. 22 7.3 调查工作底图 ........................................................ 24 7.4 实地调查的工作程序 .................................................. 24 7.5 土地权属状况调查 .................................................... 25 7.5.1 权属来源调查 .................................................. 25
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

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的主体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和住房产权人,包括个人、家庭和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条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实行农村宅基地的集中登记制度,由村(居)委会或乡镇政府负责登记工作;2. 登记应当全面、公开、透明,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质询权;3. 登记工作应当依法依规,严格审查,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登记规定。
第四条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应当收集以下材料:1. 宅基地使用权人的身份证明、户口簿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营业执照等;2. 宅基地的具体位置、面积、形状等相关信息;3. 宅基地的产权来源证明,如土地使用权证等;4. 其他有关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第五条农村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依规确保住房产权人的所有权和使用权;2. 居民住房一户一宅的原则,不得重复登记;3. 可通过个人自愿、政策引导或公开招标等方式发证。
第六条农村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应当收集以下材料:1. 住房产权人的身份证明、户口簿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营业执照等;2. 住房的具体位置、面积、结构等相关信息;3. 住房的产权来源证明,如房产证等;4. 其他有关农村住房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第七条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程序如下:1. 农民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登记;2. 村(居)委会或乡镇政府核实资料;3. 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补充不完整的材料;4. 履行公示程序,接受社会监督;5. 根据审核结果给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6. 通过发证书等形式将登记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八条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的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九条对于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发证登记中的不实行或作虚假登记的行为,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流程及具体操作办法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流程及具体操作办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指国家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将农村集体土地的权益明确归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并颁发相关证书,以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的保护和管理。
下面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流程及具体操作办法:一、筹备阶段1.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等。
2.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
二、组织调查阶段1.制定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数据收集方式等。
2.开展农村集体土地调查,包括现场调查、数据采集、相关文档整理等。
3.完成调查数据的录入和整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资料审核阶段1.成立审核小组,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和核对。
2.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资料进行剔除,并向提供材料的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反馈情况。
3.对符合登记条件的资料进行归档和备案。
四、权益确认阶段1.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提出权益认定申请,包括填写申请书、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等。
2.核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核实和调查,以确定权益归属关系。
五、登记发证阶段1.提供登记申请的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按照要求填写登记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现场受理登记申请并核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将符合登记条件的申请进行登记,并颁发相关证书。
六、结果公示阶段1.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结束后,组织召开公示会,公示结果并听取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意见和建议。
2.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申请进行解释说明,并告知申请人申诉的途径。
七、资料归档和备案阶段1.将登记发证相关资料归档并备案。
2.将登记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使用。
八、追溯补登阶段1.对未参与登记发证工作的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进行追溯补登。
2.核实补登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进行登记发证工作。
九、监督检查阶段1.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登记发证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农村土地确权具体细则(三篇)

农村土地确权具体细则农村土地确权是指对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进行明确、确权、登记的过程。
农村土地确权的实施对于保障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农村土地确权的一些具体细则,详细说明了土地确权的程序、要求和政策等方面。
一、农村土地确权的程序和要求1. 信息收集:政府部门需要收集农村土地相关的基础信息,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用途、面积、位置等。
可以通过农户调查、土地调查和现场勘查等方式获取信息。
2. 权益确认:政府部门需要确认土地权益人,并与农户进行确认。
有关证明材料可以包括土地合同、土地流转协议、土地继承或转让协议等。
确认土地权益人可以通过公告、公示等方式进行。
3. 审核验证: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村土地的权属和权益进行审核和验证。
这包括对土地权属证书、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相关证书进行核实,确保其合法有效。
4. 登记备案: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村土地的确权信息进行登记备案。
登记备案的内容包括土地权属人、土地使用权人、土地面积、土地用途等。
5. 公示公告: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村土地的确权信息进行公示和公告。
公示公告的目的是确保农村土地确权的透明和公正,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6. 权属调整:如果在土地确权过程中发现土地权益存在争议或矛盾,政府部门需要进行调解和协调,确保土地权属的明确和合法。
7. 证书颁发:政府部门需要向土地权益人颁发土地确权证书,确认其对土地的合法权益。
土地确权证书是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可以用于办理相关手续和权属转让。
二、农村土地确权的政策和措施1. 完善土地确权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权益的保护和流转规定。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和土地使用权登记制度,确保土地权益的明晰和合法。
2. 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和机构。
确保土地确权工作的科学、高效和公正,提高农民对土地确权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3. 加大对农村土地确权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确权政策和程序的了解和认知。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调查及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调查及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细则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4.07.21
•【字号】津国土房地权〔2014〕148号
•【施行日期】2014.07.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调查及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津国土房地权〔2014〕148号
有农业的区、县国土分局,有农业的区、县房管局,滨海新区规划国土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统一调查、测绘标准及工作程序,现将《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调查及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细则》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调查及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细则
2014年7月2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文件精神,为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细则。
1 总则1.1 目的和任务1.1.1 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1.1.2 建立全省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成果,在完成土地登记工作的同时,同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2 依据1.2.1 法律法规l、《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主席令[2007]第6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2004]第2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主席令第7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5、《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40 号)6、《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7、《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8、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9、《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省人大常委会2002年11月22日)10、《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17 号)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土籍字[1995]第26号)12、《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1.2.2 技术规范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3、《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土籍字[1998]第36号)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5、《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57号)7、《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8.、《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9、《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10、《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11、《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12、《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13、《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1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17、《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 2008—2005)1.3 工作范围和比例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图比例尺宜采用1:5000、1:1万;村庄地籍调查成图比例尺宜采用1:500、1:1000或1:2000(同一个设区市内基础图件要采用相同的比例尺)。
1.4 调查单元调查的单元是宗地。
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也称为一宗地。
凡是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存在的,土地应确认给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发证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对无独立法人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调查至其所属的行政村。
1.5 数学基础1.5.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1.5.2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5.3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6 精度要求1.6.1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1.6.2 界址点精度各级界址点精度指标如表 1-1表1-1 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1.6.3地籍原图的精度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依勘丈数据转绘的上述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
1.7 地籍调查方法地籍调查采用解析法,调查及确权登记程序程序如下图。
2 土地分类2.1 分类依据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土地分类以土地的主要用途为依据。
2.2 分类体系土地分类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采用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3 准备工作3.1 制定调查计划凡开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市、县(市、区),应由市、县(市、区)国土管理部门制定周密计划。
计划应将调查的任务、范围、方法、经费、时间、步骤、技术要求、人员组织等全面统筹安排。
3.2 资料收集与分析3.2.1 开展确权登记调查前应收集以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类。
1、以二次调查成果为基础,广泛收集一切可以作为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依据的文件资料: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等。
2、行政区代码,地籍调查的技术性规程、规范、细则和图式等;3、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包括省市连续运行参考站成果、辖区内D、E级GPS点成果表、控制网图、点之记、技术总结等;4、第二次土地调查航摄及影像图件、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5、已有的土地调查成果、土地权属来源材料、已登记发证的地籍档案资料;6、土地出让、划拨、处置等用地文件资料;7、房屋普查及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资料;8、标准地名资料;9、城建规划资料、图件等。
3.2.2 对已有的测量控制点成果应分析其精度,确定能否满足村庄地籍测量的需要。
对原有的地形图和航摄成果资料应检查其精度及现势性。
3.3 选定承担单位为保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承担队伍的技术水平,保障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当面向社会通过招标投标方式,优先选择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有较好业绩的作业队伍。
3.3.1机构备案应提交的材料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2、单位住所证明;3、土地勘测、测绘资质等资质复印件;4、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任命或聘用文件、合同、毕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其中土地管理、测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8人(中级3);5、土地登记代理人证书(不得少于2人);6、符合规定的仪器设备的证明材料(其中全站仪不少于2台,A1幅面以上绘图仪不少于1台);7、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的证明文件;8、可以反映本单位业绩和技术水平的相关成果证明材料,包括项目协议书、验收文件、获奖证书等;9、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3.3.2机构备案筛选的实施程序申报单位填写并提交《《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机构备案申报表》》及相应的附件材料报县国土资源局初审;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汇总全市的申报材料,经核实后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本次机构申报筛选审查及对外发布。
3.4 编写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应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实地踏勘情况编写。
技术设计书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用地特点;2、技术依据;3、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4、坐标系统的选择;5、地籍图规格、比例尺和分幅;6、地籍调查要求和技术标准,包括调查的范围,确权规定,采用的工作用图,街坊、宗地的划分和编号要求,地籍调查工作内容,调查方法和要求,界标设置要求等;7、地籍测量方法和技术标准,包括对已有控制点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控制测量布设方案、技术规格、精度指标、计算方法及控制点的埋设要求;地籍要素测量方法、精度要求;地籍图成图方法、精度要求;面积量算方法和精度、面积统计汇总等;8、城镇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9、数据库建设;10、成果资料的检验要求;11、成果资料的上交。
3.5 表册及器材准备3.5.1 表册印制,主要有:1、地籍调查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2、指界委托书;3、地籍调查表;4、共有土地分摊面积统计表;5、宗地面积汇总表;6、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7、检查记录表;8、边界协议书;9、各种土地登记用表(见《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登记表格》(试行)的通知》)。
3.5.2 仪器工具1、测绘仪器;计算机等;2、绘图工具和材料。
3.5.3 生活、交通工具及劳动保护用品等。
3.6 人员培训工作开展前必须对参加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有关地籍管理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明确调查任务,掌握调查方法和操作要领,增强责任心,以保证调查成果的质量。
3.7 宣传、动员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开展调查工作时,应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全面动员,面向社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4 权属调查4.1 权属调查内容4.1.1 本次权属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涉及的位置、界址、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4.2 调查底图及要求调查底图应采用已有地籍图、大比例尺地形图或第二次土地调查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图。
在调查时,按街坊或社区现状绘制宗地关系位置图,也可以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图件,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在调查底图上标绘调查范围界线、行政界线,统一划分地籍区。
4.3 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与宗地编码地籍区是在县级行政辖区内,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的土地管理区域,划分时应与城镇行政管理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界线一致,即利用管辖界线作为地籍调查的地籍区界线。
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以行政村、街坊为基础将地籍区再划分为若干个地籍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