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历史资料

合集下载

长征的历史资料大全

长征的历史资料大全

长征的历史资料大全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长征的历史资料”,供大家参阅。

长征历史资料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__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

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长征跨越的地区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 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 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 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 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 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 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6年10 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 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 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1.翻越五岭 2.急跨乌蒙 3.巧渡金沙江 4.飞夺泸定桥 5.踏岷山雪
强渡大渡桥
红军过雪山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四川西北)
红军过草地
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 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 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 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 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正如毛泽东同志 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 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 他们是国内

红军长征的历史与影响

红军长征的历史与影响

红军长征的历史与影响1934年10月,中国红军开始了一场经历了近两年、长达数万里的远征,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军长征”。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红军面对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却又催生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长征的历史与影响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深刻的意义,也在全球政治的发展上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的江西省瑞金市西路军会议。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打出一条路来”的战略思想,认为必须进行军事上的战术上的改变,从而开创出可持久作战的新战略形式。

随后不久,100,000名中国红军在经过漫长的跋涉和磨砺,在路上经受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终于于1935年10月到达了甘肃省以及四川省境内的西北地区。

随后红军又于1935年11月进入革命根据地陕西绥德县,进一步增强了红军的胜利信心及长远的发展打算。

二、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甚至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为中国共产党重新树立起了声威红军长征使中国共产党重新展现了其理念及能力。

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毛泽东领导了中国共产党所属的军队,克服了无数路途上的难关并在艰难的逃亡中成功地达到了目标地点。

这使整个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事业开辟了道路红军长征的“长距离胜利战略”为中国革命事业打开了进攻的大门。

这种顽强与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促使了中国人民民族解放事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

3.在国际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红军长征的成功打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声势,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毛泽东的理念与军事策略对于全球范围内的革命运动均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红军长征的影响红军长征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进程,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1.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誓言信仰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和红军的战士们民族大义感和忠诚精神备受练习,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信念;2.调整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长征促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统一战线与人民大众,同时开展土地运动与游击战争等大规模行动;3.激发了人民斗争的信心中国共产党在长征的过程中面临了无数的考验,这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抗争到底。

长征资料

长征资料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 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 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 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 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 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 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 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 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 雪山。
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民党军第 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 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 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 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 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 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 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 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 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 绕圈子,时东时西,忽 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 分兵力。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 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 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 江。
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上的
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 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 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 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 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 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 怀抱里了。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血战湘江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 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由于临时中央的领导者 ,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 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各种仪器均随军携 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 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 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 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1934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万里长征序幕。

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爬雪山,过草地,付出了巨大牺牲。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初并没有使用“长征”这个名称。

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2红6军团会合,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围剿”,恢复中央苏区。

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转移”或“战略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称之为“西征”、“突围”。

这些名称,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红军经过彝民区。

此时,距离中央红军离开江西中央苏区已经有七个多月的时间了。

扩展资料:长征期间的重大事件介绍:1、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湘江战役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有关长征历史资料

有关长征历史资料

有关长征历史资料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进行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有关长征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长征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长征历史资料之词语来历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的1935年5月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首次提出了“长征”一词。

此前,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目标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提法是“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遵义会议后提出“西征”。

这张布告首次用了“红军万里长征”一语,“万里”是从瑞金算起的行程,“长征”则表现了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后的振奋和自豪。

“长征”一词很快就用开了。

1935年9月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首次提出“二万余里的长征”。

到陕北后,毛泽东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

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红军总司令朱德”布告的起草者是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主编《红星报》的陆定一。

他在布告中采用流行的六言骈句,短短156个字,通俗简明,易记易传,鞭笞了四川军阀欺压夷人的罪行,表述了工农红军的民族平等政策和严明纪律。

可以说“长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定用词是陆定一的创造,并经朱德总司令首肯传播开来的。

这张布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红军和平借道通过彝民区,抢渡大渡河创造了条件。

由于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彝族的压迫和挑拨,彝、汉两族隔阂和误解很深。

因此红军一进入汉彝杂居的越西、冕宁一带,就张贴出了这张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长征历史简介

长征历史简介

长征历史简介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军队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著名战役,又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的历史始于1934年10月,当时中央红军处于危急之中。

根据敌军军势以及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等领导人决定彻底转移红军,远离敌军控制区,寻找合适的革命根据地。

长征的开始并不顺利,红军需要穿越一系列崇山峻岭和大河,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前进。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例如马土山、川陕边区、黑水河等地方都是红军所遇到的危险。

特别是在雪山之行中,因为道路的几乎无法通过,红军士兵们经常要爬山涉水,在寒冷的高山和平原之间穿梭,遭受了严重的伤亡和生理上的折磨。

长征的正式结束是在1935年10月,当红军到达了云南省的瑞金时,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整个行程进行了总结。

虽然长征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红军坚定不移地完成了任务,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和磨难,终于到达了安全的地方。

长征的结果,对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长征使得中共领导下的红军摆脱了敌人的控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使得革命事业顺利前进。

此外,长征还表明了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的实力和勇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的声望和实力。

总的来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革命时期,还对中国社会及其发展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长征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好体现,使人们更加明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红军长征重点历史知识

红军长征重点历史知识

红军长征重点历史知识整数纪念年事件容易在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进行考察,而长征精神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重点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红军长征重点历史知识一1.红军长征的原因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2.红军长征的经过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

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3.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

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重点历史知识二.长征精神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①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②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关于长征背景和故事的资料

关于长征背景和故事的资料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十大历史故事

长征十大历史故事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

长征资料_??????

长征资料_??????

长征资料
长征是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
年间,从江西瑞金起跑,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最终到达陕西延安的一次伟大战役。

以下
是一些关于长征的资料:
1. 长征的背景:长征是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抵
抗国民党的“围剿”政策的一项重大战略行动。

2. 长征的起因:中共中央认为当时的武装反抗力量已经无
法一次性消灭敌人,决定采取游击战争,打破敌人的封锁,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

3. 长征的路线:长征的主要路线是从江西瑞金出发,途径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最终到达陕
西延安。

4. 长征的艰苦条件:长征的路径经过险峻的山脉、密林、
河流等地形,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追击,军队
经历了艰苦的长途跋涉。

5. 坚定的意志和艰苦奋斗: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
艰苦的战斗和生活条件,并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和无私奉献
的精神。

6. 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使得中国工农红军转移了根据地,保存了战斗力,确立
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一些关于长征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十篇】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十篇】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十篇】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不过,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绝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逃离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远征。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长征的一些相关资料。

一、长征的起因和背景长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时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优势,红军被迫离开了瑞金,开始了长征。

长征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斗争遭受了严重挫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二、长征的路线和过程长征的路线经历了多次变更,最终红军选择了从瑞金出发,经过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这条路线全长约12000公里,跨越了中国的南北和东西方向,是一次极其艰苦的远征。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挑战,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追击,还要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酷条件。

三、长征的意义和影响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其次,长征锻炼了红军的战斗力和顽强意志,使其具备了更强大的战斗力。

最后,长征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使中国共产党的声誉得到了提升。

四、长征的启示和教训长征给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首先,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在艰苦斗争中才能锻造出真正的革命战士。

其次,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路线和观点,才能赢得胜利。

最后,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五、长征的纪念和影响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受到了广泛的纪念和影响。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纪念活动、出版相关书籍等,来追忆和纪念这段历史。

长征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六、长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长征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

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长征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实际上则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各阶段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红军长征是指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之历史背景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

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

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

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

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之长征过程江西瑞金出发——冲破三道封锁线——渡江战役,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城——1935.1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师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到达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各种仪器均随军携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

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10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资料

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逃跑),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转移时经过: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长汀、全州、桂东、信丰······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