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的资料大观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
百科名片
李清照画像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
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词》和《易安居士文集》,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的《声声慢》就创建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
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是宋朝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也是中国少有的才女,号易安居士。
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从小出生贵族书香门第,前半生生活优越,她的父亲是当时的文豪李格,家里藏书万卷。
李清照很得父母疼爱,看书特别多,在书香世家受到的文化熏陶很浓厚,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她的文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之后嫁给了赵明诚,赵明诚喜欢书画金石,她也养成了这个爱好,夫妻二人共同收藏整理书画金石。
金兵入关的时候,占据中原,她和丈夫只能离开家乡,南下求生,生活开始变得艰难。
她所写的诗词也能看得出她生活环境的变化,前期是小资生活的写照,多是伤春悲秋。
后期就有悲叹命运多舛,生活艰难。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清丽,喜欢用白描的手法,推崇典雅的写词手法,提倡诗词应该和诗文歌词分别开来,独成一家体系。
她主要留存在世的都是词牌,诗文不多,但是她也会写,部分诗文以历史题材为主。
李清照和普通的闺阁女子不同,她虽然也喜欢写闺中诗词,但是她同样关心国家大事,有一颗爱国之心,敢于针砭时弊。
李清照到了江宁的时候以宋高宗为主的投降派一味言和苟且,这些让很多人不满。
李清照就曾经针对这种情况屡屡写诗讽刺。
她因为无端卷入了党派纷争导致身世颠沛流离,所以她对和平生活非常向往。
一、热爱生活和自然。
在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中,有许多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在这个时期,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所以她在这时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生活的憧憬。
二、对爱情的憧憬。
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对爱情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她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渴望。
在和丈夫离别的那段时期,她的作品大多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其中不乏对丈夫浓浓的爱意。
三、爱国情怀。
李清照不仅以写闺怨情感诗词见长,在她经历了两宋交替之后,更多地开始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四、乡愁。
思乡也是李清照的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流落到南方,她的家乡已经被金人占领,尤其是当她在丈夫去世后,她开始怀念从前在家乡的幸福生活,所以纵使在风景如画的南方,也难以抑制她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
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事变,北宋灭亡,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
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据说李清照曾经改嫁,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为骗文物而与她结婚,结果得不到,这次婚姻完全是个骗局。
李清照告他虚报举数,借此离婚。
她也因此坐了两年牢,但获得众人帮助,九天后出来了。
最后一个人在孤独中去世。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时,济南城西确有溪亭”。
她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多悲叹身世,伤感怀旧,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掺戚戚。
”李清照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她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
简介李清照的一生
简介李清照的一生简介李清照的一生引导语:李清照是一代才女,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李清照却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文是小编收集她的人生简介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
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
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
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
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
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
靖康之难后。
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
建炎三年,赵明诚卒。
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
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
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
卒年约七十馀。
善属文,于诗尤工。
《宋史。
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
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创为“易安体”,为宋词一家。
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走进李清照
兵情 荒意 马婉 乱绝 中, 的回 离肠 恨荡 别气 绪
武 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 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渡以后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 北宋和南宋。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所谓“词中有画 , 画 中有词” ,一首词就是 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 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再 读读这首词,你能读出 哪些画面?
读着读着,我仿佛 看到了……
如梦令
宋·李清照
你排成人字在云头,却空有月 光洒满西楼。
花儿凋谢了,水儿在流,同样 的相思,惹起两处的闲愁。
这种情意呀,无法消抹,才平 整了眉头,却悄然上了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寂夫 寞妻 愁离 苦别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 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 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 “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 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简介古诗
李清照简介古诗李清照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李清照简介与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主要作品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评价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清照简介
1生平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2004年,徐北文教授经过考证,撰文称:李清照籍贯应该是齊州历下人,即今济南市历城区人,但是其一生并未在济南定居过)。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
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外曾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岐国公。
善文学(《宋史·李格非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
赵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07年移居青州。
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
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
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生活困顿。
建炎三年,赵明诚独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
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
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一说绍兴二年(1132年)曾孤寡再嫁官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张汝舟,但不久随即离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
约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
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
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
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详细简介
李清照详细简介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详细简介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风格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着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词代表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点绛唇·寂寞深闺点绛唇·蹴罢秋千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临江仙·梅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瑞鹧鸪·双银杏长寿乐·南昌生日行香子·天与秋光行香子·草际鸣蛩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满庭芳·小阁藏春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添字丑奴儿·芭蕉殢人娇·後亭梅花开有感庆清朝·禁幄低张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家世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李清照一生经历
李清照一生经历李清照一生经历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一生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李清照
才 女
目录
壹
贰
叁
李
李
李
清
清
清
照
照
照
简
前
后
介
期
期
作
作
品
品
选
选
第
李
清
部
照
分 第一部分
简
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 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 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 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 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 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 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 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 能说的够?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才女之名
李清照才女之名李清照(1084年-1151年)是中国宋代的一位著名才女。
她以文学才华和美丽动人的形象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本文将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她作品中的主要主题和风格。
一、生平事迹李清照出生在宋朝的济南,家族是著名的书香世家。
从小,她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对诗词的热爱。
在丈夫赵明诚的携带下,她游历了许多地方,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丰富了她的写作素材。
然而,她的一生并不幸福。
丈夫去世后,她过着孤寂的生活,但她的创作热情却从未衰减。
二、文学成就李清照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她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曲以及散文等多种文体。
其中,她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词作。
她的词作注重除情之外,还强调了对理性的追求,注重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三、主题和风格李清照的作品主题丰富多样,既有表达爱情之情感的作品,也有抒发社会之愤怒的作品。
在她的作品中,所反映的情感和思想境界常常超越了时代。
她的词作语言优美,音韵协调,展现了她在词的创作方面的才华。
她的写作风格凄凉、豪放,独具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影响与传承虽然李清照在她的一生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她的作品却幸存并广为流传。
她的作品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并被广泛用于教育和研究。
她塑造了中国古代女性才华的典范,成为了无数女性写作之路上的楷模。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才女之名当之无愧。
她不仅在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闻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铭记她的贡献,欣赏她的作品,并将她作为我们努力追求卓越的榜样。
李清照简介及生平资料详细介绍
李清照简介及生平资料详细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诗人李清照的简介资料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为你搜集诗人李清照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人,宋代时期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而其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颇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就是长在这样一户爱好文学艺术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聪慧,又才华过人,故其少时便能写问作诗,且破得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赞赏,其《如梦令》一词更是轰动京师。
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为妻,二人文学艺术有着浓烈的兴趣,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高雅和谐,充满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二人成婚的第二年,李家被卷入了朝廷内部党争,李格非被罢官,不得不回到原籍明水,而李清照也受到牵连,被迫与赵明诚分开。
后二人虽团聚,但因朝廷动荡,金兵入侵,二人的生活变得颠沛流离。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但张汝舟觊觎她的珍贵收藏,然她的财务早年已大部分流失,令张汝舟非常失望,遂对她谩骂,甚至拳脚相加。
后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的罪行,将其告发,自己却因此被判三年徒刑,好在得到綦崇礼等人的营救,九日后获救。
公元1156年,李清照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李清照什么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婉约派是中国宋词流派中的一种,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婉约”一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已经将它用于文章写作之中。
到宋代时,婉约词派逐渐兴起,李清照、欧阳修、柳永等人都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婉约,顾名思义即委婉含蓄之意,多用于描写和刻画儿女之情。
词藻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世人追捧。
除此之外,婉约派词作多用来表现在离愁别绪之中,用大量的意象来烘托出悲凉的氛围,最终层层递进表现出词人的悲凉或寂寥的感情。
后来学者总结婉约派词作的形式为四点,分别是婉约清丽,词藻含蓄,情景相融,声调和谐。
以李清照前期作品为例,在她待字闺中之时作品以歌颂生活,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主基调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词藻明快,曲调清丽,再现对生活的满足之感。
李清照
李清照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时,济南城西确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李清照知识
一、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生于书香门第,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夏日绝句》、《渔家傲》等。
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二、李清照生平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出自韩琦门下。
母亲知书能文,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明诚21岁,在太学当学生,聪明好学,喜好收藏考订金石刻词。
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化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的丈夫,是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四十五岁以前,李清照基本上过着这种学者式的比较平静的书斋生活。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北宋宣告灭亡,巨大的民族灾难降临,急剧改变了李清照的生活,她被迫从闺房书斋中走出来,踏上逃亡流徙的道路。
靖康之变发生之时,赵明诚已奔丧赴建康。
李清照只身带着十五车金石书画离开老家山东南下。
路过镇江时,不幸遇盗,所携珍贵文物,多数被掠。
1129年赵明诚只身赴建康时,突患急病,不治身亡。
李清照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悲痛欲绝,大病一场。
她无儿无女,孤身一人,远离家乡,过着无依无靠、困苦凄凉的生活。
前期词风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前期词主要歌咏自然、歌咏生活、表现理想的。
如《如梦令》中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代表作《如梦令》背景:生活无忧无虑,刚与丈夫完婚,家庭背景好,经济来源无忧。
后期词风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抒写家国之恨和兴亡之感。
代表作《武陵春》背景:国家灭亡,丈夫病死,颠沛流离,文物丢失三、历史地位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李清照
荷花凋谢
一剪梅
李清照
船的通称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 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 诗词中常以 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 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 月圆代团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 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 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 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 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写下的千古绝唱。 写下的千古绝唱。
如同是丢失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 如同是丢失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 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 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 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天气, 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天气, 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 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 好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凉。 好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凉。正在 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 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 那身影,那叫声, 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 满地上落花堆积, 识。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 殒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 殒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 户独坐,孤苦伶仃, 户独坐,孤苦伶仃,怎样才能挨到入 在这黄昏时节,又下起细雨, 夜?在这黄昏时节,又下起细雨,梧 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 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 心碎。此情此景, 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 括得了? 括得了?
上片用秋风、飞雁衬托自己的孤凄, 上片用秋风、飞雁衬托自己的孤凄, 下片以秋雨、黄花渲染自己的愁苦, 下片以秋雨、黄花渲染自己的愁苦, 情真语切, 情真语切,集中反映了词人晚年寡居时的悼亡之 悲、怀乡之思和孤独凄清的生活感受。 怀乡之思和孤独凄清的生活感受。 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直抒胸臆-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触景生情-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触景生情-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正伤心 融情入景-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到黄昏,点点滴滴 融情入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李清照的资料大观李清照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五/六年?(1151—5/6?)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
一、家人·弟子父:李格非,字文叔,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
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党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生卒年无考,《宋史·李格非传》仅载:“卒,年六十一。
”有一子一女。
母:王氏,一说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知书善文,有的学者推测是后者,在生下李清照后不久亡故,而前者是李格非续娶之妻,李迒生母,李清照继母。
弟:李迒(hang),任勅(chi)局删定官。
夫:赵明诚,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八月十八日,年四十九岁。
赵挺之幼子,字德父(夫、甫),性急,为金石考据家,官至江宁(今南京)知府兼江南东路经制使。
公:赵挺之,字正夫,谥号清宪,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移居青州,有三子一女。
婆:郭氏,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濮州知府、提点夔州刑狱郭概的女儿。
叔外公:王珪,李清照幼年时封岐国公,不久因病逝世。
表姐:王氏,宋奸臣秦桧之妻,但李清照一直耻其夫妇为人,无往来。
女弟子:韩玉真(玉父),小时曾向李清照学诗,身世也很坎坷,曾全力资助夫婿林自建赴京赶考,考中后却被抛弃,韩四方奔波万里寻夫,留有感怀诗《题漠口铺并序》一首传世。
据陆游文中所记,她晚年欲将所学传孙氏女,孙氏以文非女子所应学予以拒绝。
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
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
崇宁元年(1102)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元祐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蔡京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
赵家弟兄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赵氏的旧居。
因仰慕陶渊明,取其文《归去来兮辞》之题名书房为“归来堂“,取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自号易安居士。
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
先后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开始编写《金石录》。
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三月,赵明诚母死于南京,明诚南下奔丧。
随之,北宋亡。
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江宁府(今南京)。
十二月,青州兵变,归来堂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
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车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至南京夫妻重聚。
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江宁府改名,今南京)受命,不幸病倒。
当清照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八月十八日卒,年四十九岁。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
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派人先将大部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兵乱,尽散失,身边仅余数箱。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钟氏之家,被邻家钟复皓盗去五箱,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张后来投了金。
这件事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颁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
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
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
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1134年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
她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开禧元年(1205)刻书。
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三、作品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
从风格上看,主要是诗慨言志,词婉道情。
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长诗,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
十余岁时作《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 ,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词的成就最大,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
风格婉约,但偶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的豪放之作。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诗、文虽留存不多,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
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
部分诗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广为传诵。
也有如《偶成》、《春残》这样的思人怀乡的清深之作。
晚年有五首写给皇帝、后妃的节日帖子诗,皆美化阿谀之语,俗甚。
其文存数篇,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
《金石录后序》一文追忆一生,情深意切,更是研究李清照的珍贵资料。
晚年有《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
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赵明诚所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现存作品不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等。
有文6篇,残句2则,诗18首,残句15则,词88首,残句13则,佚词1传世,包括存疑词14首,残句1则,误题词29首,残句2则。
李清照工书,能文、画,兼通音律。
四、研究从宋代开始,人们已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1984年举办了“全国李清照研究学术讨论会”,后又成立了“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在各地成立了李清照研究会或李清照学会。
李清照研究会即位于山东济南李清照纪念堂内。
研究专家旧有毛晋、王鹏运、况周颐、胡云翼、李文裿、张寿林、傅东华、魏尧西等,今有唐圭璋、王仲闻(学初)、王延梯、黄墨谷、黄盛璋、平善慧、刘乃昌、陈祖美、刘瑜、徐北文、孙崇恩、徐培均、王璠、周桂峰、刘瑞莲、于中航、佘雪曼等等。
据我现在掌握的资料,中国大陆及港台,现在至少已经有近二百部关于李清照的研究论文集、专著、小说、词评等出版。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被世界各主要国家翻译,各国出版的百科全书,在文学成就的部分中,都对李清照有评介。
出了专著的至少就有英、德、日、俄四种文字,尤以美国人肯尼思·雷克斯罗思(王红公)著书,台湾人钟铃翻译,纽约新闻书局1979年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获得世界的公认。
五、争论焦点1、改嫁辩最早提出易安曾改嫁张汝舟之事见于她生前所出的宋人著作,始自明、清有人为其“辩诬”,迄今难有定论,但自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辩》后,今人多倾向于改嫁说。
据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孤独无依之中,绍兴二年夏(1132),曾再嫁张汝舟,秋八月离。
张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
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直至拳脚相加。
张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
后发现张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
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
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广西柳州。
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三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
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九日之后获释。
此段婚姻前后不满百日。
对于此事,明、清始有人著文反驳“辩诬”,至今对此还颇有争议。
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不管她是否真的改嫁都不影响李清照的人品,追求自己幸福的人是勇敢的,我们应该尊敬,只是所选非人罢了。
近年又有一新说,言其是被逼婚,既非自愿,谈何改嫁?此说挺有意思,改嫁就改嫁嘛,难道不是心甘情愿,就不是婚姻了吗:)2、金石情缘论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李、赵的婚姻是金石良缘,夫妻情深,但自20世纪的60年代,王汝弼先生的《论李清照》开始提出疑议,认为两人感情上有矛盾,特别是李对赵不满, 由于六十、七十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王先生提出的这一新鲜的话题便久被搁置。
直到1989年,朱淡文在《论李清照〈漱玉词〉中的爱与忧郁》一文才重申王先生的看法,认为“赵明诚有不止一个侍妾”,而“余性不耐”、“侯素性急”(《金石录后序》)诸语,显示了两人的性格差异。
同在1989年,陈祖美先生发表《对李清照内心隐秘的破译———兼释其青州时期的两首词》,在王汝弼先生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赵的“纳妾”问题及其对李内心世界的影响,并由此对《凤凰台上忆吹箫》与《声声慢》二词进行了新的诠释,此后,陈在一系列相关论著中,重申了她对赵明诚纳妾问题的坚定看法,并对李清照内心隐秘进行了开掘,对其许多词作做了新的阐释。
提出赵有“天台之遇”,出现过第三者插于其间,李也因此发出“婕妤之叹”,两人关系曾出现裂痕。
陈的观点日渐引起关注,特别是其《李清照评传》出版后,反响更热烈,或支持,或反对。
其中1998年到2001年,讨论的论文更多,形成了一个争鸣的小高潮。
有的反对者基本认同赵明诚纳妾之说,但不同意纳妾给赵、李感情造成伤害,有的则坚决否定赵明诚纳妾之说。
就宋人纳妾的普遍习俗和赵明诚无嗣的特殊情况而言,赵明诚纳妾与不纳妾都有可能,但现在既无直接史料“证真”,也无确凿的史料“证伪”,既不能肯定赵纳了妾,也不能咬定赵没有纳妾。
这个问题只能存疑,最终的结论还有待坚确史料的发现。
六、其他小知识1、清照雅称美誉知多少?字:古代女子基本无字,即使有也少有姓名字号传世。
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居青州时,因仰慕陶渊明,取其《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号,故人又称李易安,自题易安室。
藕神: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之神。
正宗第一: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明人徐士俊)婉约宗主: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清人王士禛)博家之祖:李清照精于棋类、打马等各类智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