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民主化

合集下载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导学案一、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含义:即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生活西方化。

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

近代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从狭义上理解,近代化指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振兴。

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启示1、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2、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

实践证明,闭关自守导致落后。

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国,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了社会变革。

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近代化要跟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要有中国特色,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第一部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历程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各阶级、阶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和实践1、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放眼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

“师夷长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表明地主阶级抵抗派此时思想仍处在器物层次(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引进西方制度)。

2、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等口号,掀起洋务运动的序幕。

政治民主化专题复习

政治民主化专题复习

政治民主化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4.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封国制、蕃汉分治制、行省制、土司制、改土归流5.地方组织制度:编户制、保甲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度6.选官制度:禅让制、世袭制、军功爵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自荐求官制7.军事制度:常备军制、军功爵禄制、太尉负责制、府兵制、募兵制和节度使制、猛安谋克制、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军制、八旗制度、绿营兵制8.监察制度:御史大大、刺史制度、通判、厂卫制度四、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步1.洪仁牙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2.早期维新派倡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维新派发起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4.革命派组建革命团体、政党,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5.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思想进行猛烈抨击。

6.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政治实践。

(1)中共--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宪法大纲》。

(3)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5)抗战胜利后,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先后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北平谈判,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后通过军事斗争推翻了蒋介石独裁政权。

(6)1949年,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各民主党派互相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

(7)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共同纲领》。

7.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文明建设。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纪检监察机构,加强对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实行村民自治和直接选举制度等。

政治制度演变及政治民主化

政治制度演变及政治民主化
思想空前解放、民主科学弘扬、
推动五四运动、传播社会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两者都是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来行使国家权力,是公民与国家间的政治纽带。
(2)区别:具体表现为下表
项目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
材料二梁启超著《立宪法议》,指出:立宪政体“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但“行之在十年以后,则定之当在十年以前”“故采定政体,决行立宪,实维新开宗明义第一事,而不容稍缓者也。”
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学习民主共和,从19世纪后期开始,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与西方接轨。
7、中西政治近代化的经济、文化思想背景
西方(15世纪中后期—1918年)
中国(1840—1919年)
联系点
经济工业化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英国的殖民扩张(16世纪开始)
从方式来看,欧美国家的革命与改良同时并行;而中国是通过20世纪前半期持续的革命斗争完成的。
从依靠力量来看,欧美的政治现代化主要依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中国,农民阶级成为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国民革命运动和共产党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而又不同的政治角色。
从进程中的障碍来看,欧美国家主要是封建势力;而中国则是封建势力与外国殖民主义势力同时并存。此外,在中国近代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的目标始终与独立、统一和富强的目标相伴随,民主政治的斗争往往与民族救亡运动相联系。

中国近代史专题4

中国近代史专题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 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⑶历史意义; ①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 ③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 自由的权利。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⑥社会生活发生重大改变。
⑴重庆谈判
①背景:
A、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
B、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民主 C、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D、共产党:争取和平、准备自卫战争 “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内战独裁
E、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
②过程:1945、8-10月
1945、10、10《政府与中共代表谈判纪要》 即“双十协定” A、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B、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未解决问题: E、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等问题,中共虽然作出 让步,但是仍未能达成协议,留待政协商议。
6)
①目的:巩固根据地、加强统一战线
②内容: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
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③作用:充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调动了各抗日阶 级、阶层的抗日积极性。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⑵普遍选举 (豆选)
⑶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
后附臣民义务9条:
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 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 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⑴主张: 同盟会纲领: “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 ——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 —— 民生主义 ⑵实践成果: 推翻帝制

第九章政治民主与民主化

第九章政治民主与民主化
是寡头统治铁律对于分析官僚政治、组织行为、政 党以及代议民主制的主导框架都保持了冷峻的观察 和缜密的思索。
(二)现代民主的理想与现实
——罗伯特·达尔
• 1.理想的民主 • (1)有效的参与 • (2)投票的平等 • (3)充分的知情 • (4)议程的控制 • (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 • 在这五项标准中,前三项标准所需的民主过程永
一种政体都应该促进人的自由与个性的发展
• (2)专制政体的权力不受约束,易于奴役和压制
人民的自由和个性,且要求人民被动地服从
• (3)直接民主难以适用于大型国家,因为政府的
活动是需要智慧和高度技能的
• (4)理想的政府形式是代议制政府:人民掌握最
终的控制权,但是人民并不直接行使权力,而是 通过定期选出的代表来行使最后的控制权
社会的人们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普通公民毫无政 治兴趣,根本谈不上去形成共同意志
• (3)民主其实只是一种精英群体竞争领导权的制度
安排,人民不过是只能表示同意的被统治
• 柏拉图、马基雅弗利、莫斯卡、帕累托、米歇尔斯、
韦伯等人
4.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
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
• (1)“寡头统治铁律”认为:“正是组织使当选
• (2)轮流执政使得公民不会因财产、容貌和能力
的差异而妨碍参政
• (3)城邦的直接民主体现了秩序(权威)与自由
的内在统一,且最能实现自由
• (4)城邦的直接民主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治,从
而区别于野蛮人的暴力统治
2.批评古典民主:柏拉图
• (1)政治是一种领袖的智慧和艺术,但民主的平
等原则却使智慧边际化,蜕化为纯粹的数量统治
• 代表的三项基本职责:“代议+代监+代办”

专题一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历程

专题一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历程

专题一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历程[主题立意]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的现代化进程首先发端于西欧,然后再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从20世纪开始,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也都先后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因此,政治民主化是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又基本上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民众对民主与法制的追求与建设则是发端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是和近代先进人士的救国强国的探索结合在一起的。

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建设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条件。

下面就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程作一个专题梳理。

第一、世界古代史的民主法制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1、建立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

公元前6世纪,改革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从而把雅典导向了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

的改革,使雅典所有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

到了伯里克利时期,民主制度发展到了巅峰。

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奴隶主的民主。

2、基本特征:法治、、3、主要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

②、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思考:雅典年满20岁的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现在议会怎样组成?)③国家最高常设行政机关是,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

④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

④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

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

4、积极意义:伟大创举——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制、比例代表制等),是伟大创举。

雅典民主政治虽然有许多历史的局限,但它率先确立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

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知识梳理
• 近代中国(1840—1949)各阶级、 阶层对民主政治进行探索的基本史 实
第一个历史阶段: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 1895年的甲午战争。
• 材料一 《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 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 房。……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 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 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4.抗战结束后,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 团结”的口号,先后推动并参加了重庆谈判、政 协会议,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 5.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国统区掀起了反对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第二 条战线,最后通过军事斗争推翻了蒋介石的独 裁统治。 • 6.1949年9月在中共倡导组织下,在北平 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 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把民主政治 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第二个历史阶段:从1895年的甲午战争到 1919年的五四运动。
。……

材料一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 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 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 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 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 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材料三 “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 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 共和 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 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 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 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 • 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 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 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一反映民主共和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辛亥 革命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意识等。

世界政治民主化发展

世界政治民主化发展

世界政治民主化发展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大趋势。

世界政治的民主化,就产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现象,国际重大事务不再由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

世界政治的民主化,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民主政体。

在当今世界上,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正在逐步减少,政党或统治集团实行独裁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

所以,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贫穷落后国家,都在逐步向民主的方向迈进,只是步伐的快慢不同。

执政党实行民主执政,为国民谋利,顺乎民意,这是世界的潮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顺之者益昌,逆之者迟早必亡。

民主执政既是当代政党执政的一条普遍规律,也是当今时代任何一个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民主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不搞民主,天长日久则慢慢人亡政息;不会搞民主,不能有效驾驭民主,民主的闸门一旦开启,则似决堤之洪水,必会快速地导致亡党亡国。

我们不能把民主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更不能把民主自由等同于资本主义。

其实,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讲民主自由,社会主义应该让人民享有更加高度的民主自由。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容,就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

没有了民主,没有人民当家作主,这样的社会绝不是社会主义,甚至连资本主义都不如,其实质是封建社会主义,是封建主义披上了社会主义的美丽外衣。

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指出了一条避免人亡政息的历史新路,就是走一条民主新路,真正使人民当家作主。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设。

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改革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政治体制上进行积极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一个国家要想在经济上发达起来,必须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而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中发展壮大。

中国政治民主化

中国政治民主化
民主:①1982年新《宪法》,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 家领导体制; ②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等16字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 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选择: 1、在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一 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但这种演变又是势在必行的。下 列学说中,没有对君主专制思想进行批判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法家的学说 B.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学说 c.维新派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学说 D.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
• 为什么人们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关系有“异曲同工” 或 “殊途同归”说法?
补充:地主阶级主导的政治民主化
• 1901年“新政”、1905年“预备立宪” • 评价: 1、幌子 2、在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历史主流的背景下,清政府 开始进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客观上促进 了资本主义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材料三中“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的主体内容是 什么?(2分)奥巴马的谈话对台湾问题的积极影响是什么?(1分) 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或一个中国的政策。(任一点得2分) ②对阻止台独势力图谋,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有积极意义。 (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中外贯通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最先在哪一国 家兴起?其核心思潮是什么(3分) 文艺复兴。意大利。人文主义 (2)17—18世纪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他们 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张?在这一运动影 响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10分) 启蒙运动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3)美国是怎样实践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4分) 发表《独立宣言》;制定颁布《1787年宪法》,成立联 邦政府。

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剖析

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剖析
主见:变法图存,君主立宪; 实践:戊戌变法
结果:失败。 说明资产阶级改进道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行不通。
影响: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人们觉醒。戊戌变法 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起步〔首次实践〕。
一、近代中国对民主政治的探究
材料五:“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需倾覆满 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 制,实行共和 。”
农民阶级:《资政新篇》提出设想
有 实 践
问题3: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活动是什么?
一、近代中国对民主政治的探究
材料四: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
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 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康有为
问题4:追求民主政治,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见是 什么?有何实践?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 有……等项权利。约法依据立法、行政、司法 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分析其 表达了哪些民主思想,公布目的是什么?有什 么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 内容:
---王龙 《向左,世界向右》
变法者为了国家情愿去死,老百姓却把他们当奸臣, 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资产阶级脱离宽阔人民群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重点探究:为什么说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在中国走 不通?
〔1〕 经济缘由:民族资本主义进展不充分。
〔2〕政治缘由:
资产阶级力气薄弱,没有真正把 握国家政权。
资产阶级脱离宽阔群众,封建思想
〔4〕“一国两制”设想提出,香港、澳门回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的来说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无到有,不断加快步伐,具体讲: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阶段性的成果:
(1)经济上: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阶段性的成果:
(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经济上(工业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
(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阶段特征:
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

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1)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①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②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③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2)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④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3)文化领域现代化:①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和教育部的设立;②文学:文学革命等;③史学:史学革命。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概况: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

但官僚资本
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2)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3)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4)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

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2、阶段特征: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

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1、表现
(1)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2)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3)经济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
(1)走苏联的路:
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毛泽东就探索建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由于没有坚持八大的正确方针,连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偏离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摆脱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得现代化遭遇重重挫折
(2)走自己的路:
中共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四大、十五大等的主要理论
实践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大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对外开放(1978年—1999年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3)经验教训:
①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

②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能照搬他国的模式。

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中国的主要矛盾。

④要勇于创新。

3、特征: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