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现场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确保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合法经营、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据,而现场检查是对医疗器械经营单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现场检查。
一、依法履职原则现场检查人员应依法履职,对医疗器械经营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现行的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
检查过程中,应注重依法采集证据,确保检查结果的合法有效性。
二、客观公正原则现场检查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对待医疗器械经营单位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徇私。
检查人员应持中立的态度,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进行现场检查,不给予人身攻击、侮辱或其他不公正的行为。
三、全面细致原则现场检查应全面细致,对医疗器械经营单位的各项规范要求进行检查,确保对规范要求的全面掌握。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资质、设施设备、经营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培训、不合格品处理等。
检查人员应充分调查、审查证据,全面搜集检查材料,确保检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充分性。
四、及时公开原则现场检查应及时公开,对检查结果应及时向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宣布,并告知可能的后果和整改要求。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期限,并告知医疗器械经营单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保障其合法经营和质量安全。
五、指导配合原则现场检查人员应及时向医疗器械经营单位提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和指导,帮助经营单位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规范要求。
同时,应引导经营单位主动配合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解答现场检查人员的问题,并提供相关材料和证据。
六、合理用人原则现场检查应按照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检查人员,并确保检查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执法职责。
检查人员应持证上岗,依法履职,确保检查结果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注意平衡检查人员的任务负荷,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责任追究原则现场检查人员应依法履职,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应及时登记并做好相关记录,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一 职责与制度
▪ 2.9.1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记录制度。 ▪ 了解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重点查看企业质量管理记录和质量管理档案,其内容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适用内容: ▪ (一)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审核记录; ▪ (二)购进记录; ▪ (三)进货查验(包括采购、验收)记录; ▪ (四)在库养护、检查记录; ▪ (五)出库、运输、销售记录; ▪ (六)售后服务记录; ▪ (七)质量查询、投诉、抽查情况记录; ▪ (八)退货记录; ▪ (九)不合格品处置相关记录; ▪ (十)仓库(温、湿度等)等贮藏条件监控记录; ▪ (十一)运输冷链/保温监测记录; ▪ (十二)计量器具使用、检定记录; ▪ (十三)质量事故调查处理报告记录; ▪ (十四)不良事件监测报告记录; ▪ (十五)医疗器械召回记录; ▪ (十六)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和考核记录等。 ▪ 重点查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企业的经营质量管理记录及质量管理档案,确认其内容至少包括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 检查指导原则》
内容提要
一、职责与制度 二、人员与培训 三、设施与设备 四、采购、收货与验收 五、入库、储存与检查 六、销售、出库与运输 七、售后服务
一 职责与制度
2.5.1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主要责任 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 重点查看企业相关制度文件或职责权限文件,确认文件内容是否 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主要负责 人;查看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履行职责的相关记录(如法定代 表人或者负责人授权文件、任命文件签发,资源配置批准,重大 事项决定等),确认其是否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工作。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约定由相关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查看技术支持评估的相关记录及委托协议,确认受托方是否具备相应能力。
8.56.2企业应当按照采购合同与供货者约定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保证医疗器械售后的安全使用。
重点查看企业采购、售后服务相关制度及其人员岗位职责,查看采购合同和售后服务相关记录,确认企业是否履行了按照采购合同与供货者约定的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以保证医疗器械售后的安全使用。
8.56.3企业应当与供货者约定,由供货者负责产品安装、维修、技术培训服务或者由约定的相关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按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不设从事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的部门或人员, 应当有相应的管理人员;企业自行为客户提供安装、维修、技术培训的,应当配备具有专业资格或经过厂家培训的人员。
查看企业供货协议或合同,确认企业是否与供货者约定,由供货者负责产品安装、维修、技术培训服务或者由约定的相关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查看员工名册及岗位职责权限相关文件,确认企业是否按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设立从事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的部门或人员, 企业是否明确了相应的管理人员;企业若自行为客户提供安装、维修、技术培训的,查看企业员工名册,查看上述岗位人员劳动用工合同、简历、学历或者职称、职业资质证明文件和培训记录等,确认上述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资格或经过厂家培训并能胜任相关工作。
8.57企业应当加强对退货的管理,保证退货环节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防止混入假劣医疗器械。
重点查看企业退货管理相关制度,确认企业是否能保证退货环节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防止混入假劣医疗器械;抽查退货相关记录,确认企业是否按规定对退货进行管理,记录信息是否准确、完整。
8.58企业应当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售后服务管理操作规程,内容包括投诉渠道及方式、档案记录、调查与评估、处理措施、反馈和事后跟踪等。
查看企业售后服务操作规程是否包括上述要求;抽查企业售后服务相关记录,确认企业是否按规定开展售后服务,记录信息是否准确、完整。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中章的顺序号;X2为同一章内条的顺序号;X3为同一条内细化的顺序号。
附件1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表附件2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报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通知食药监械监〔2015〕239号2015年10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强化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监督管理,规范和指导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工作,根据《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现予印发。
《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的现场核查,第二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备案后的现场核查,以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各类监督检查。
现场检查时,应当按照《指导原则》中包含的检查项目和所对应的重点检查内容,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情况进行检查。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可根据其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经营品种等特点,确定合理缺项项目,并书面说明理由,由检查组予以确认。
在对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的现场核查中,经营企业适用项目全部符合要求的为“通过检查”。
有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或者一般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10%的为“未通过检查”。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审查情况,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书面决定。
关键项目全部符合要求,一般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10%的为“限期整改”,企业应当在现场检查结束后30天内完成整改并向原审查部门一次性提交整改报告。
经复查后,整改项目全部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出准予许可的书面决定;在30天内未能提交整改报告或复查仍存在不符合要求项目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1. 指导原则的背景和意义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是保障医疗器械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经营行为,提升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水平,现场检查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管手段。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现场检查的指导原则,以帮助监管部门和企业更好地进行现场检查和整改。
2. 现场检查的目的和任务现场检查的目的是验证企业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发现和纠正不合规行为,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现场检查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 验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场所是否符合要求,如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库房管理等; - 检查企业的质量体系和文件,如质量手册、质量记录等; - 验证企业的产品质量管控和追溯体系; - 检查企业的销售和分销过程,如验收、储存、运输、售后服务等; - 核查企业的备案和证照情况,如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
3. 现场检查的基本流程和要点现场检查应按照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
基本的检查流程包括: - 制定检查计划和方案,明确检查目标和任务; - 进行现场勘察和记录,包括对场所、设备、人员、文档等的观察和采集; - 进行文件审核和实物核查,对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和医疗器械进行查验; - 进行交流与沟通,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 - 发现问题和整改要求,将问题记录并提出整改要求; - 形成检查报告,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现场检查的要点包括但不限于: - 确保检查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悉相关法规和标准; - 保证检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得有私人恩怨和利益关系; - 遵循程序和规范,严格按照检查方案执行; - 注意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 -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检查方法和手段,确保检查的全面和有效。
4. 现场检查常见问题和整改建议在进行现场检查中,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文档记载不完整等。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解读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解读一、检查目标:该指导原则的检查目标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且对具体的检查对象、检查内容以及检查形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二、检查的一般要求:该指导原则明确了检查的一般要求,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对象、检查人员、检查方式以及检查报告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为检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三、检查的内容:该指导原则规定了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设施、器械购进、贮存、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内容的检查,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检查的方式:该指导原则指出了检查的方式,主要包括现场检查、检查记录、检查人员的专业背景等方面。
这些方式的采用可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为后续的监督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五、检查的程序:该指导原则明确了检查的程序,包括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的各项工作和要求。
这些程序的规定可以使检查的过程更加有序、高效,确保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六、检查的评估与判定:该指导原则规定了对检查结果的评估与判定的原则与方法。
通过评估与判定,可以及时发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七、检查的整改与跟踪:该指导原则明确了检查结果的整改与跟踪要求,包括对质量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非整改情况的处理、整改后的复查等方面。
通过整改与跟踪,可以确保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总之,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解读,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规范质量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通过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确保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符合规范要求,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方案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方案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一、引言医疗器械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经营者能够按照规范进行质量管理,现场检查指导原则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方案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二、目的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方案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目的在于帮助检查人员能够有效地检查医疗器械经营者的质量管理措施是否合规,以及是否能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三、检查原则1. 资料审核在进行现场检查之前,检查人员应首先对经营者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
这些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购进销记录、库存管理和调剂记录等。
通过资料审核,可以初步判断经营者的质量管理是否具备基本前提条件。
2. 现场检查2.1 设备检查对经营者的设备进行检查是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的重要一环。
检查人员应仔细检查设备的完好度,包括设备的外观、功能是否正常、定期维护保养记录等。
同时,还需核查设备的购进渠道和检验合格证明。
2.2 温湿度控制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保障。
检查人员应观察经营场所的温湿度控制情况,并核对温湿度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2.3 物品摆放和存储医疗器械的存储和摆放方式直接影响其质量和安全。
检查人员应检查经营者对医疗器械的存储方式是否符合规定,例如是否分类存放、是否标明有效期等。
2.4 产品追溯能力产品追溯能力对于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检查人员应查看经营者的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情况,包括追溯记录、追溯系统使用情况等。
2.5 验收和出库记录医疗器械的验收和出库记录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检查人员应仔细核对经营者的验收和出库记录,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6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使用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检查人员需要了解经营者的售后服务流程和效果,并核对售后服务工作记录。
四、检查结果处理1. 合规经营者对于达到规范要求的医疗器械经营者,应予以奖励和宣传支持,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的质量管理水平。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是指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规范的检查和指导工作,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合规经营。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是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项管理规范,该规范主要对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的现场检查工作进行了规定和指导。
以下是对该指导原则的详细介绍:一、原则和目标1.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应以风险为导向、立足法律法规、注重责任落实、促进质量安全,同时注重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
2.检查目标:该指导原则的检查目标是评估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水平。
二、检查内容和方法1.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情况、仓库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设备仪器检查、不合格品控制等方面内容。
2.检查方法:检查主要采用现场检查、查阅文书、询问访谈、采集样品等方法,全面了解医疗器械企业的运营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沟通。
三、检查程序和要求1.检查程序:包括事前调查、现场检查、问题整改,以及检查报告的编写等环节。
2.检查要求:要求检查人员严格按照检查程序进行工作,客观、公正地对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并逐一指导企业改善和加强质量管理。
四、检查结果和处理1.检查结果:检查结果应以事实为依据,结合检查指标,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处理措施:对于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应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并跟踪督促整改情况。
五、现场指导和支持1.现场指导:检查人员应通过现场指导,向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解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指导企业制定并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2.支持措施:对于质量管理困难较大的企业,监管部门应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企业改善质量管理水平,并提高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六、监督检查和评估1.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六)销售与售后服务得规定(包括销售人员授权书、购货者档案、销售记录等);
(七)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得规定(包括销毁记录等);
(八)医疗器械退、换货得规定;
(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规定(包括停止经营与通知记录等);
※2、6
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应当独立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管理责任。
重点查瞧企业质量负责人任命文件与职责权限文件,确认文件就是否明确规定质量负责人具有质量管理裁决权并承担相应得质量管理责任;重点查瞧质量负责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履行职责得相关记录(如退货管理、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等),确认其就是否有效独立履行职责。
※2、9、3
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得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
重点查瞧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得职责与权限文件,确认其内容就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要求;重点抽查涉及企业经营全过程得质量管理制度(如售后服务、资质审核等)与执行记录,确认企业就是否实施上述质量管理制度。
※2、8、2
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与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得企业还应当制定购货者资格审核、医疗器械追踪溯源、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得规定。
(十二)其她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得职责。
重点查瞧企业质量管理制度、规定、指导作业书等文件,确认其内容就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要求;通过现场谈话等方式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对职责得熟悉程度,并有重点地抽查质量管理人员行使各种规定得质量管理职责(如对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得审核等)得相关记录。确认企业有效履行上述职责.
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4.07.30•【文号】国药监械管〔2024〕20号•【施行日期】2024.07.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通知国药监械管〔2024〕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督管理局: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为规范和指导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工作,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现予印发。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规范》,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现场核查,或者经营备案后的现场检查,以及其他各类监督检查。
检查过程中,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可以根据其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经营品种等特点,确定合理缺项项目,并书面说明理由,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组予以确认。
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现场核查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现场核查中,企业适用项目全部符合要求或者能够当场整改完成的,检查结果为“通过检查”;关键项目(标识为“※”项)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10%且一般项目(无标识项)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20%的,检查结果为“限期整改”;关键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10%或者一般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20%的,检查结果为“未通过检查”。
检查结果为“限期整改”的,企业应当在现场检查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向原检查部门一次性提交整改报告。
经复查后,整改项目全部符合要求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准予许可的书面决定。
企业在30个工作日内未能提交整改报告或者经复查仍存在不符合要求项目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现场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现场指导原则1.强调法律法规的落实:医疗器械经营者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的要求,确保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有效。
2.建立并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经营者应建立适合自身经营规模和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体系有效执行。
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责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文件等内容。
3.严格控制供应商选择和评估:医疗器械经营者应制定供应商选择和评估的标准和程序,确保供应商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能力,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医疗器械经营者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医疗器械产品知识和质量管理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知识、质量管理要求、操作规程等。
5.确保质量检测设备和条件的合格:医疗器械经营者应建立和维护一套合格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检测条件,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技术要求。
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记录。
6.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医疗器械经营者应制定和执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从进货、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7.建立和完善客户投诉和不良事件处理机制:医疗器械经营者应建立健全客户投诉和不良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处置投诉和不良事件,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关的改进措施。
8.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监督检查:医疗器械经营者应建立内部质量审核和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追踪验证整改效果。
9.加强合规性管理:医疗器械经营者应确保在经营活动中合规管理,包括合法取得经营许可证、及时申报变更和注销等。
并加强对国家机构的协调和配合,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10.不断改进和提高:医疗器械经营者应建立和完善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器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2
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和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的企业还应当制定购货者资格审核、医疗器械追踪溯源、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五)库房贮存、出入库、运输管理的规定(包括温湿度记录、入库记录、定期检查记录、出库记录等);
(六)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规定(包括销售人员授权书、购货者档案、销售记录等);
(七)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的规定(包括销毁记录等);
(八)医疗器械退、换货的规定;
(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规定(包括停止经营和通知记录等);
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自查制度,于每年年底前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年度自查报告。
重点查看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和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的企业制定的购货者资格审核制度、医疗器械追踪溯源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规定和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自查和年度报告制度;抽查企业实施记录,确认企业是否实施相关规定与制度。
※2.9.3
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
※2.7
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
(二)负责收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
(三)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规范;
(四)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
(六)售后服务记录;
(七)质量查询、投诉、抽查情况记录;
(八)退货记录;
(九)不合格品处置相关记录;
(十)仓库(温、湿度等)等贮藏条件监控记录;
(十一)运输冷链/保温监测记录;
(十二)计量器具使用、检定记录;
(报告记录;
(十五)医疗器械召回记录;
(十六)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和考核记录等。
2.9.1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记录制度。
了解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重点查看企业质量管理记录和质量管理档案,其内容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适用内容:
(一)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审核记录;
(二)购进记录;
(三)进货查验(包括采购、验收)记录;
(四)在库养护、检查记录;
(五)出库、运输、销售记录;
2.5.2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企业按照本规范要求经营医疗器械。
重点查看企业质量组织机构图及所有部门职能、人员职责管理文件;与员工名册对照,确认企业部门、岗位、人员配置是否与实际一致; 检查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工作条件(如办公室、办公桌、电话、计算机、网络环境、传真机、档案柜等)配置是否满足有效履行质量管理职责需要。
(五)负责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
(六)负责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
(七)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
(八)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与报告;
(九)负责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
(十)组织对受托运输的承运方运输条件和质量保障能力的审核;
(十一)组织或者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培训;
重点查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企业的经营质量管理记录及质量管理档案,确认其内容至少包括质量管理记录表单和管理档案的建立、填写、保存、修改、批准等方面,记录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有效。
※2.9.2
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重点查看企业查验记录制度相关文件并根据企业经营品种分布情况抽查企业进货查验记录,确认企业是否按规定进行购进和验收。
(十二)其他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
重点查看企业质量管理制度、规定、指导作业书等文件,确认其内容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要求;通过现场谈话等方式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对职责的熟悉程度,并有重点地抽查质量管理人员行使各种规定的质量管理职责(如对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等)的相关记录。确认企业有效履行上述职责。
※2.6
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应当独立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重点查看企业质量负责人任命文件和职责权限文件,确认文件是否明确规定质量负责人具有质量管理裁决权并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重点查看质量负责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履行职责的相关记录(如退货管理、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等),确认其是否有效独立履行职责。
(十)医疗器械召回规定(包括医疗器械召回记录等);
(十一)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的规定(包括设施设备相关记录和档案等);
(十二)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规定(包括员工健康档案等);
(十三)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的规定(包括培训记录等);
(十四)医疗器械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的规定(包括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相应的记录及档案等);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章节
条款
内容
职
责
与
制
度
2.5.1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
重点查看企业相关制度文件或职责权限文件,确认文件内容是否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主要负责人;查看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履行职责的相关记录(如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授权文件、任命文件签发,资源配置批准,重大事项决定等),确认其是否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工作。
※2.8.1
企业应当依据本规范建立覆盖医疗器械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保存相关记录或者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
(二)质量管理的规定;
(三)采购、收货、验收的规定(包括采购记录、验收记录、随货同行单等);
(四)供货者资格审核的规定(包括供货者及产品合法性审核的相关证明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