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电网的设计
电网规划设计
主电网规划设计摘要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
电网规划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输电线路及其回路数,以达到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输电能力,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输电系统的费用最小。
一个优秀的电网规划必须以坚实的前提工作为基础,包括收集整理系统的电力符合质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电源点和输电线路方面的原始质料等。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网规划的内容、应具备的条件,电压等级选择及选择的原则;电网规划中的方案形成、方案校验及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面及输电能力。
关键词:电网规划内容条件方案引言城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城市电网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大的供电企业而言,城网规划工作在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前,供电企业既是政府的电力管理部门,又是电力供应商。
供电企业城网规划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来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各级政府在政策、投资与管理上予以必要的支持,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
而目前,城网规划时还要考虑企业资产的保值。
量入为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点。
作为一个供电企业要从自己的产品——电,尤其是电价入手做好自己的财务分析工作。
在同样供电能力、不同电价条件下,必有不同的供电产值与效益。
不仅要围绕电价进行自己的财务分析,而且还要对电价的变化进行预测,进而精打细算自己的收入与支出,为电网建设定下目标,为设备的选型定下标准,为城网的规划工作定下基调。
在一个供电企业正常经营的条件下,由目前的电价水平引起的企业收益状况将是影响城网规划工作总体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电价的变化趋势也会对城网规划思路产生影响。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任何市场都是可细分的。
供电企业须对用户在目前的电价下,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方面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以此电价水平确定一个供电标准,了解用户高于或低于这个标准的各类需求,为今后供电市场的细分提供参考。
110kV区域电网的继电保护设计
11、对于由不对称负荷或外部不对称短路而引起的负序过电流,一般在50MW及以上的发电机上装设负序过电流保护。
本题目中的G1、G2、G3发电机额定容量分别为50MW、50MW、70MW,均小于100MW,因此要装设的保护有:纵联差动保护(与发电机变压器共用)、匝间短路保护、定子接地保护G3可多装设一组负序过电流保护。
由此可得:本次设计的变压器主保护为:瓦斯保护、纵联差动保护;后备保护为: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零序电流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
1.5线路保护配置
在110-22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线路的保护以以下原则配置:
(1)对于相间短路,单侧电源单回线路,可装设三相多段式电流电压保护作为相间短路保护。如不满足灵敏度要求,应装设多段式距离保护。双电源单回线路,可装设多段式距离保护,如不能满足灵敏度和速动性的要求时,则应加装高频保护作为主保护,把多段式距离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4、对于采用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接线的发电机,容量在对100MW以下的,应装设保护区小于90%的定子接地保护;容量在100MW以上的,应装设保护区为100%的定子接地保护;
5、1MW以上的水轮发电机,应装设一点接地保护装置;
6、与母线直接连接的发电机,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允许值时,应装设有选择性的接地保护装置;
正序阻抗
零序阻抗
线路阻抗标幺值的计算:
正序阻抗
零序阻抗
式中: ——每公里线路正序阻抗值Ω/ km
——每公里线路零序阻抗值Ω/km
——线路长度km
——基准电压115kV
——基准容量100MVA
某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
某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1. 引言电力网规划设计是指对某个地区的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满足该地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电力需求。
本文将从电力网规划的背景、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描述,以期为某地区的电力网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指导。
2. 规划背景某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电力负荷逐年增长,已有的电力网结构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的用电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电力网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3. 规划目标本次电力网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通过合理布局电力网,增加电力系统的冗余度,降低电力故障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提高电力供应的灵活性:设计具备灵活性的电力网拓扑结构,以适应电力负荷的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优化电力系统的经济性:通过合理配置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备,降低电力网建设和运维的成本;•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清洁能源、高效节能技术,降低碳排放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4. 设计原则在进行电力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先考虑现有电力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减少对土地和资源的占用;•高效能源调度:通过合理设计电力网拓扑结构和布局,优化能源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安全与可靠性:考虑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环保与节能:倡导使用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设计步骤电力网规划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5.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地理、气象、人口以及电力用电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该地区的电力需求和供应状况。
5.2. 输配电负荷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电力负荷,并进行负荷预测的合理分配。
5.3. 电力网规划方案制定基于数据分析和负荷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电力网规划方案,包括电力网布局、设备配置和技术参数等。
电气化工程设计中的电网规划与设计
电气化工程设计中的电网规划与设计电气化工程设计是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其中电网规划与设计是其中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气化工程设计中电网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电网规划是电气化工程设计中的核心环节。
它主要涉及诸如主干线路、变电站、配电网等各种电力设施的规划与布局。
电网规划的目标是确保稳定可靠的供电,同时满足不同地区和用户的用电需求。
在进行电网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供电范围、负载需求、用电特点以及可扩展性等因素。
首先,电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供电范围。
供电范围是指电力系统所涵盖的地理区域范围,包括城市、乡村、农田等不同用电区域。
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和负载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供电区域,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电网规划还要考虑负载需求。
负载需求是指供电系统所需承载的用电负荷。
电气化工程设计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用户的用电需求,合理安排供电设备的容量和分布。
同时,还需要对负载特点进行分析,例如峰值负荷、平均负荷等,以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和供电的可靠性。
另外,电网规划还需要考虑用电特点。
不同用电特点的地区和用户对电力供应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工业用电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而居民用电则更加关注电价和用电安全。
因此,在电网规划中,需要合理考虑不同用电特点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供电策略和措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此外,电网设计也是电气化工程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电网设计主要涉及到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网络等电力设施的设计与布置。
电网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首先,电网设计需要合理选择输电线路。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时需考虑到线路的容量、电压等参数,以及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线路的走向,避免与建筑物、树木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体相接触。
其次,变电站的设计也是电网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南方电网标准设计
南方电网标准设计
南方电网标准设计是指根据南方地区的气候、地质、环境等特点,结合电力设备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制定的电网建设和运行的规范和要求。
南方地区的气候湿热,地质条件复杂,因此电网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特点,以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首先,南方电网标准设计需要考虑到气候因素。
南方地区夏季多雨,气温高,台风频繁,这些因素对电网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电网的设备和线路需要具有防水、防潮、抗风等特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此外,南方地区雷电活动频繁,对电网设备的耐雷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地质条件是南方电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南方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这对电网的线路走向、设备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挑战。
在电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合理选择线路走向,采取有效的基础建设措施,确保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另外,环境因素也是南方电网标准设计的重要内容。
南方地区的植被茂盛,动植物活动频繁,这对电网的日常运行和设备的维护
提出了要求。
在电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电网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总的来说,南方电网标准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地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只有充分考虑到南方地区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标准,才能更好地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设计方法
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设计方法在现代社会,电力如同血液一般在经济和生活的脉络中流淌,支撑着各个领域的运转。
而电网,作为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关键载体,其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电网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首先,要对电力需求进行准确预测。
这就如同为一场未知规模的盛宴准备食材,预测少了会导致电力供应不足,影响生产生活;预测多了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预测需要考虑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
比如,一个新兴的工业园区即将建设,那未来对电力的需求必然大幅增长;又或者一个地区的传统制造业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其用电特性也会发生变化。
在进行电网规划时,还需要充分考虑电源的布局。
电源是电力的源头,包括各类发电厂,如火电厂、水电厂、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等。
合理安排电源的位置和容量,能够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同时,不同类型的电源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稳定性、可调度性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电网的结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电网结构有放射状、环状和网状等。
放射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可靠性相对较差;环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而网状结构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但建设成本也较高。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区的重要性、负荷密度以及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网结构。
例如,对于城市中心的重要区域,通常会采用可靠性更高的网状结构;而对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可能会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放射状结构。
线路和变电站的规划与设计同样不容忽视。
线路的选择要考虑路径的长短、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尽量选择短而直的路径,以减少线路损耗和建设成本。
但同时也要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变电站的位置和容量要根据负荷分布进行合理配置,确保电力能够高效地进行降压和分配。
电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电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电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1.2 项目背景电网工程是指为了满足城市、乡镇或者区域电力需求,通过输电线路、变电站以及配电设备等基础设施,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户,以供电力使用的工程。
本方案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电网工程进行初步设计,确定工程的基本需求和技术要求,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
1.3 项目范围本方案主要包括电网工程的规划布局、输电线路设计、变电站选址和设计、配电设备配置等内容。
二、项目内容2.1 规划布局根据城市或者区域的用电需求和发电厂的位置,确定输电线路的走向、变电站的选址和配电设备的布置方案。
2.2 输电线路设计根据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线路长度和地形地貌情况,确定输电线路的导线材质、导线型号和绝缘等级。
2.3 变电站选址和设计选择变电站的位置,并确定变电站的规模、配电设备的配置和接地装置的设置等。
2.4 配电设备配置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确定配电设备的容量、数量和布置方案。
三、技术要求3.1 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3.2 变电站变电站的设计应考虑到设备布局合理、运行维护方便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等要求。
3.3 配电设备配电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故障检测和保护功能,确保供电可靠和安全。
四、初步设计方案4.1 规划布局方案针对城市用电需求,确定输电线路的走向,并选择合适的变电站选址,合理布置配电设备。
4.2 输电线路设计方案根据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需求和地形地貌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线材质和绝缘等级。
4.3 变电站选址和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变电站位置,并设计合理的变电站布局和配电设备配置。
4.4 配电设备配置方案根据用户用电需求和变电站输电能力,确定配电设备的容量和布局方案。
五、施工安排5.1 项目进度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后,开始进行详细设计,并安排施工计划。
5.2 施工内容包括输电线路的架设、变电站的建设和配电设备的安装等工作。
工业园电网规划设计报告
工业园电网规划设计报告1. 引言工业园作为一个集聚了多个工业企业的区域,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本报告旨在针对某工业园进行电网规划设计,确保电力供应能够满足其生产需求,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 场地概况该工业园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已有企业30家,预计最终将容纳50家企业。
园区规划成两个独立的电网区域,分别为A 区和B区。
3. 电力需求分析根据对园区内企业的电力需求调研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电力需求分析。
3.1 现有电力需求目前,A区内的30家企业日均用电需求为2000千瓦时(kWh),B 区内的20家企业日均用电需求为1500kWh。
根据调研情况,这些用电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作日的白天、晚上没有连续用电需求的情况下。
同时根据企业的用电特点,对A区和B区的用电需求进行了分时段调整。
3.2 未来用电需求预测根据园区扩建计划,预计未来五年内将有20家企业入驻工业园。
根据现有企业的用电情况和未来企业的规模预测,我们估计未来五年内A区和B区的无用电需求将分别增长50%和30%。
4. 电网规划设计基于电力需求的分析和预测,我们制定了一套电网规划设计方案,旨在为工业园提供稳定、可靠且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4.1 主干线规划为了保证A区和B区的供电质量,我们将设计两个独立的主干线,分别连接到A区和B区。
主干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保障供电的安全。
4.2 配电网络设计在A区和B区内,将建立一个统一的配电网络,以满足每个企业的电力需求。
配电网络将采用环形布局,以减少电力传输的距离和损耗,并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4.3 变电站规划为了提供高质量和稳定的电力供应,我们将在每个区域内建立一个变电站。
变电站将根据电网的负荷需求进行设计,确保其足够满足A区和B 区的用电需求,并保留一定的储备容量,以应对未来的扩展需求。
4.4 用电监控系统为了有效管理电力供应和监控电网运行情况,我们将安装智能用电监控系统。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大专毕业设计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大专毕业设计一、区域电网的设计内容1、根据负荷资料,待设计变电所的地理位置。
据已有电厂的供电情况。
作出功率平衡。
2、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电网供电电压、电网接线方式及导线截面。
3、进行电网功率分布及电压计算,评定调压要求,选定调压方案。
4、评定电网接线方案。
二、在区域电网设计的基础上,设计110 kV;kV A降压变电所的电气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1、对B 变电所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所供用户的分析。
2、选择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型式。
3、分析确定高低压主接线方式及配电装置型式。
4、分析确定所用电接线方式。
5、进行继电保护及互感器的配置。
6、进行选择设备所必须的短路电流计算。
7、选择变电所高低压侧回路的断路器、隔离开关。
8、选择10kV 硬母线。
9、进行防雷及保护接地的规划。
三、设计文件及图纸要求:1、设计说明书一份;2、计算书;3、图纸(2号)。
(1)区域电网接线图;(2)变电所一次接线图;原始资料一、区域电网设计的有关原始资料1、发电厂、变电所及新选定变电所地理位置(见附图一):D图;- 1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 - 2、原有发电厂、变电所主接线图及设备规范(见附图二); 3、新变电所有关资料;4、典型日负荷曲线典型日负荷曲线(A )% 100 90 80 70典型日负荷曲线(B )5、其他说明:(1)功率初步平衡 厂用电率7%,线损率6%; (2)各回路最大负荷同时系数取1.0;(3)本电力网多余功率送回系统。
功率缺额时由系统供给; (3)除另有说明外,高压侧均按屋外布置考虑配电装置;(4)待设计各变电所低电出线回路数,当电压为6kV 时,每回路按1000kW 、电压10kV 时,按1500—2000kW 考虑; (5)已有发电厂、变电所均留有间隔,以备发展; (6)区域气温最高为40摄氏度,年平均为25摄氏度。
二、变电所的有关原始资料1、待设计变电所 B 与系统连接方式。
基于SCADA的地区级电网VQC程序设计
基于SCADA的地区级电网VQC程序设计
任冬;边少辉;王占辉;孙海新
【期刊名称】《河北电力技术》
【年(卷),期】2004(23)4
【摘要】电网的电压控制和无功优化是提高电压合格率,降低网损,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基于SCADA的地区级电网VQC程序是在现有设备基础上,通过编制软件实现的一种无功优化和电压控制方法.以一个地区级电网VQC程序设计为例,对区域电网VQC的控制原则进行了详细探讨,并对其实用化提出了一些处理方法.【总页数】4页(P21-23,46)
【作者】任冬;边少辉;王占辉;孙海新
【作者单位】沧州供电公司,河北,沧州,061001;沧州供电公司,河北,沧州,061001;沧州供电公司,河北,沧州,061001;沧州供电公司,河北,沧州,06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61
【相关文献】
1.基于工作站的VQC自动装置在珠海电网的应用和分析 [J], 蔡品钦
2.基于智能电网的SCADA应用技术分析 [J], 陈刚
3.基于AMI和SCADA数据的配电网线损异常分析 [J], 曹敏;王恩;杨立超;李博;李海铎
4.基于SCADA系统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辅助监视方法研究 [J], 鲍玉川; 石一辉;
肖峥; 王涛; 曹晓庆; 张巧霞
5.基于SCADA/PAS的电网一体化信息系统设计 [J], 洪慧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安地区电网自动电压控制(AVC)系统的典型设计方案
网网架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人工调压模式已不能满足 电 网运行 的需求。有必要建立一套地区电网A C V 系统 ,实 现 自动调压调无功,将调度员和变电运行人员从繁重的 操作工作 中解脱 出来 ,并提高电压合格率 ,降低网损, 提高经济效益。随着近些年 自动化专业的飞速发展,六
安地 区 电 网 已经 具备 建立 地 区A C V 系统 的条 件 。
一
、
系统构成
( ) 件 构 成 一 硬
( 控制 逻 辑 四) A C 地 区 电 网实 行 分 层 分 区控 制 。A C 行 时根 V对 V运 据 S A A 信信 息 ,进 行 网络 自动 拓 扑 , 自动 分 区 。 CD遥 2 0 V 电站 主变 高压 侧 开关 作 为 省调 A C 地 调 2k 变 V与
制 在 比 电压下 限值 略 高 的水平 ,可 以防止 其他 母线 电压
的数据,并进行在线分析和计算 。
() 三 主要 进 程 A C 统 由三 个 主 要 进 程 组 成 : 自动 电 压 调 整 程 V系 序 ( V A N A C M I )、 遥 控 程 序 ( O C L )和 报 警 程 序 D T S
A C 统 安 装 在 E S 统 两 台P S 务 器 里 ,不 再 V系 M系 A服 单 独 设 置A C V 专用 服 务 器 。P S 务器 采 用 I M S s e A服 B ytm
AC V 的协 调关 口。省 调A C 统 向地调A C V系 V 系统 下发主 变 高压侧 开关的利 率限值和 实时无功指 令。力率限值
器 的投 切 ,遥 控 环 节 是 电 压无 功 自动控 制 系 统 的 关键
由于远距离电压 降导致 电压越下限。当区域 内电压普遍 偏高或者偏低时就可以通过调节电压中枢点电压来调节 区域整体电压水平 ,可以减少调节次数,降低一次设备
区域电网设计计算1
第三篇区域电网设计计算书一、初步功率平衡:1.1.在最大负荷情况下的发电负荷1.1.1.原有电网的发电负荷:P L1= k1∑Pymax/(1- K2)=(4×1.5+2×10)/(1-0.07)=27.96(MW)1.1.2.新建电网的发电负荷:P L2= k1∑Pxmax/(1―K2―K3)=(12+11+13+15)/(1-0.07-0.06)=58.62(MW)1.1.3.总的发电负荷:P L = PL1+PL2=27.96+58.62=86.58(MW)1.1.4.发电机发出的功率:PG=25×2+50=100(MW)1.1.5.联络线上的潮流:PS = PG- PL=100-86.58=13.42(MW)1.2.在最小负荷情况下的发电负荷1.2.1.原有电网的发电负荷:P L1= k1∑Pymin/(1- K2)=(4×1.5×0.8+2×10×0.5)/(1-0.07)=15.91(MW)1.2.2.新建电网的发电负荷:P L2= k1∑Pxmin/(1―K2―K3)=(12×0.5+11×0.5+13×0.7+15×0.7)/(1-0.07-0.06)=35.75(MW)1.2.3.总的发电负荷:P L = PL1+PL2=15.91+35.75=51.66(MW)1.2.4.发电机发出的功率:PG=25+50=75(MW)1.2.5.联络线上的潮流:PS = PG-PL=75-51.66=23.34(MW)二、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论证:S Amax =12+j6.15 SAmin=6+j3.07S Bmax =11+j7.11 SBmin=5.5+j3.55S Cmax =13+j8.06 SCmin=9.1+j5.64S Dmax =15+j8.10 SDmin=10.5+j5.67对A负荷曲线:TAmax=(0.7×6+0.8×10+0.9×2+1×6)×365=7300h 对B负荷曲线:TBmax=(0.5×16+0.6×2+0.8×4+1×2)×365=5256h 2.1.对方案⑴进行技术比较2.1.1.选择导线截面2.1.1.1.对环网EABE按均一网计算:T maxEABE =(PAmax×TBmax+PBmax×TBmax)/(PAmax+PBmax)=(12×5256+11×5256)/(12+11)=5256h 查经济电流密度曲线可知:J=1.08A/mm2ŠEAmax =[SAmax(LAB+LEB)+SBmaxLEB]/(LEA+LAB+LEB)(见P141)=[(12+j6.15)(25+30)+(11+j7.11)×30]/(30+25+30)=11.65+j6.49ŠABmax =ŠEAmax-SAmax=11.65+j6.49-12-j6.15=-0.35+j0.34ŠEBmax =SBmax-ŠABmax=11+j7.11-(-0.35+j0.34)=11.35+j6.77各段导线上最大负荷时流过的工作电流:I EAmax =ŠEAmax/1.732/110=69.99AI ABmax =ŠABmax/1.732/110=2.56AI EBmax =ŠEBmax/1.732/110=69.36AS EAj =IEAmax/1.08=64.81mm2S ABj =IABmax/1.08=2.37mm2S EBj =IEBmax/1.08=64.22mm2初选导线型号:考虑电网发展EA、EB线选LGJ-95/20考虑电网发展及计算方便AB线选LGJ-70/10 因环网EABE所选导线型号不同,故需进行复选计算:查表得: ZEA=(0.332+j0.429)×30=9.96+j12.87ZEB=(0.332+j0.429)×30=9.96+j12.87ZAB=(0.45+j0.441)×25=11.45+j11.03ŠEA.max =[SAmax(ZAB+ZEB)+SBmaxZEB]/(ZEA+ZAB+ZEB)=[(12+j6.15)(11.45+j11.03+9.96+j12.87)+(11+j7.11)(9.96+j12.87)]/(9.96+j12.87+11.45+j11.03+ 9.96+j12.87)=11.65+j6.46ŠAB.max =ŠEA.max-SAmax=11.65+j6.46-12-j6.15=-0.35+j0.31ŠEB.max =SBmax-ŠAB.max=11+j7.11-(-0.35+j0.31)=11.35+j6.8IEA.max =ŠEA.max/1.732/110=69.92AIEB.max =ŠEB.max/1.732/110=69.44AIAB.max =ŠAB.max/1.732/110=2.45ASEA.j =IEA.max/1.08=64.72mm2SAB.j =IAB.max/1.08=64.30mm2S EB.j =IEB.max/1.08=1.36mm2复算结果与初选计算结果相近,且可以看出AB联络线正常运行时电流很小,所选导线截面都大于复算数值,故仍选择所选导线型号。
电网线路工程建设方案范本
电网线路工程建设方案范本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某市电网线路工程建设项目1.2 项目背景及意义:某市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城市之一,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及工业企业对电力的需求,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电网线路工程建设。
1.3 项目规模:本项目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电网线路,其中主要包括10kV、35kV、110kV及220kV电网线路工程。
1.4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变电站、改建配电线路、扩建输电线路、智能化电网建设等。
1.5 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包括某市各个区域及城乡结合部。
二、工程建设方案2.1 布局设计:根据某市电网的实际情况及未来的用电需求,设计合理的电网线路布局。
采用合理的供电网格化,提高配电可靠性,降低线损。
2.2 技术选型:根据电网用电负荷及运行要求,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材料,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3 智能化建设:在线路工程建设中,考虑引入智能化技术,包括智能电网监控及调度系统,智能故障检测系统等,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4 环保措施:在电网线路工程建设中,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并在设备更新中,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设备。
2.5 安全措施: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对电网施工安全的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并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影响周边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
2.6 项目进度及实施计划:根据电网线路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2.7 质量保障:在电网线路工程建设中,加强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提高电网设备的可靠度,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项目实施措施3.1 招标及合同签订: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编制合理的招标文件,进行公开招标,并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
3.2 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等,确保工程建设的良好开展。
3.3 资金保障:确保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区域电网规划与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区域电网规划与设计目录1. 引言 (2)1 原始资料: (2)1.1 设计任务 (2)1.2.1 技术参数 (3)1.2.2 数据及有关要求 (3)2. 电网接线初步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2.1.1系统最大负荷: (4)2.1.2系统最小负荷: (4)2.1.3 拟定依据: (5)2.4初步潮流分布计算结果比较各种接线方案 (7)2.5 电压等级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电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方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发电厂A接线方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变电所接线方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确定发电厂变压器容量及损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确定变电所变压器容量及损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配网部分)
(2)单条线路合理分段,相邻线路“手拉手”,保 证主干线上每段线路双向受电,并提高互供能力。
(3)单条线路合理分段,逐步实现相邻线路“手拉 手”。
5.5.4 中压电缆配电网络接线原则
中压电缆线路的接线方式一般为单环网接线、双
环网接线、双辐射接线,具体应根据用户负荷性质、 容量、路径等情况确定。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发展电缆网络电缆通道的建设宜与地区规划建设同步实2城市繁华地区架空线路的入地改造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入地电缆工程应与市政道路等建设同步实施应本着谁主张谁出资的原则入地后的供电规模和供电功能不低于原设计水平并考虑远期的发展
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配网部分)
浙江省电力公司设计工作管理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
成双环网。
(3)双辐射接线方式是指自一个变电站、或一个开 关站的中压不同母线引出双回线路,形成双辐射供电 方式。
5.5.5 中压开关站接线
5.5.5.1 双辐射进线开关站
每座开关站由上一级变电站或其它开关站送来2回电缆进 线,每回进线负荷率不超过50%,中压侧接线一般设置两段 单母线,但网架接线需要,或作为中压主干幅射线的联络, 也可设置母分开关。出线宜小于12回。
7.5.2 低压配电线路
7.5.2.1 低压配电网应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低压线路应有明 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宜跨街区供电。
7.5.2.2 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树枝放 射式结构。必要时相邻低压电源之间可装设联络开关,以提高
运行灵活性。 7.5.2.3 低压架空导线主干线路宜选用150mm2~185mm2,分 支线路宜选用70mm2~95mm2。低压电缆主干线路宜选用 150mm2~185mm2,分支线路宜选用95mm2~120mm2。
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
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电网规划设计是指根据城市或地区的用电需求,制定合理的电网布局和设计方案,以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在电网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就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一:电网容量不足电网容量不足是指在面对高用电需求时,电网无法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导致出现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城市发展较快或用电负荷快速增长时较为常见。
解决对策:1. 优化电网布局:对城市或地区的用电负荷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预测,根据需求合理布局变电站和配电站,确保电力能够覆盖每个用电区域。
2. 提升输电能力:对输电线路进行合理升级和改造,以增加输电能力和稳定性,确保电力能够快速传输到需要的地方。
3. 新建电网设施:根据实际需要,新建变电站、配电站和输电线路等设施,以提升电网的总体容量和稳定性。
电网安全隐患是指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电网发生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解决对策:1. 完善设备检修计划:对电网的各类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加强安全监测:对电网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3. 提升设备质量:选用优质的设备和材料,确保电网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三: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随着社会对环保和节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电网规划设计也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解决对策:1. 使用清洁能源:在电网规划设计过程中,优先考虑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提升设备效率: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
3. 完善环保设施:在电网规划设计中考虑建设环保设施,如绿化带、污水处理设施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四:应急响应和故障处理电网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和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应急响应和故障处理。
某区域电网智能无功优化系统设计
占主变 总容 量 的 1 . % ;5k 1 1 3 V变 电站 无 功 补 偿 容 量 为 1 . 5 a, 8 1 1MV r 占主变 总 容 量 的 1 . 3 , 于 45% 低 1 % 的要求 , 5 且变 电站 目前 1 V并 联电容器没有 采 0k 用 电压 无 功控 制 ( Q 自动 补 偿 装 置¨ , V C) 电容 器 投 退 不 平滑 , 导致 电压 波动.0 V r i0k a 以上公用 变 8 % 0
收稿 日期 :0 2+ 2— 0 21 0 3
1 V线路作 为 线 路 补 偿 节 点 ,5k / 1 V 变 电 0k 3 V 10 k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 科 技 攻 关 计 划 项 目( 0 1 2 12 9 . 河 12 0 2 0 1 )
作者 简 介 : 纪 辉 ( 9 2 ) 男 , 南 沈 丘 人 , 士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电力 系 统规 划 与 安全 运行 方 面 的研 究 李 18 一 , 河 硕 主
运行工作站 维护工作站
主要 由系统 主 站 、 站 、 电站 补偿 节 点 设 备 、 子 变 线 路补 偿 节点设 备 和配变 补偿 节点设 备构 成 . 中 , 其
主
图 2 物 理体 系 架构
第3 3卷第 3 期
李 纪 辉 , : 某 区域 电 网智 能 无 功 优 化 系统 设 计 等
电压 质量 直接 关 系 电力 客 户 的 正 常用 电 , 保 是 障 供 电服 务 的基 本 条件 . 随着 居 民消 费水 平 的提高 , 用 电量 快速 增 长 , 压 用 户 在 用 电高 峰 时段 电压 偏 低 低 ( 称 “ 电压 ” 的现象 在个 别 地 区非 常 突 出 , 简 低 ) 已 不 能满 足用 户 正常用 电需 要 . 据 调查 , 区域 电 网 3 V, 1 V 变 电 站 , 该 5 k 10 k 昼 夜 负荷 变化 2— 5倍 , 时 会更 大. 多 数地 区农 村 有 而 电网沿 用老 式 的 固定 补 偿 方式 , 补偿 装 置 不 能 跟 随
关于地区发展趋势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法
关于地区发展趋势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法摘要:制订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法时考虑到了区域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实施方面的挑战,介绍了具有区域发展趋势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的基本路径,路径和规划方法;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区分配电网差异化的具体规划战略。
整个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配电网的规划,并对提高配电网的运作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地区发展趋势;配电网;差异化规划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建设蓬勃发展。
电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配电网规划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准则,许多地区的配电网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这不仅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作质量,而且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
在这方面,利益攸关方必须根据区域发展趋势规划配电网差异化,以便使配电网的建设能够适应区域发展趋势,并最终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一、地区发展趋势下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法研究电网企业作为能源优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中最退化的节点,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将差异化规划技术应用于电网规划不仅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质量,而且还可以节省能源和减少排放,从而提高经济和社会价值。
在目前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中,减少降损的潜力因同一线路使用的节能方法而有很大差异。
因此,作为差异化的规划的一部分,为了实现最大的能源节约,有必要对不同线路的节能潜力进行比较研究,并最终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应对电网的运行。
为了实现配电网节能功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配电网差异化规划过程中通过改造导线和无功补偿实现协同优化节能,进一步提高线路损耗减少能力。
分层节能规划思想已成为配电网差异化规划的有效方法。
在分层节能中,按照改造区电网规划设计供电区或变电站,需要划分子区配电网,并根据子区配电网的节能指标分析节能潜力。
二、差异化规划的路径在区域发展趋势的节能差异化规划过程中,省级电力公司发布的年度节能目标是根据区域发展实施的,配电网规划路径是根据节能计划确定的在这一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了解具体的节能规划途径和方法,以及电力公司在节能规划方面遇到的困难。
多能互补的区域电网系统设计及仿真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regional power grid with multi energy complementary
作者: 牛哲荟[1];庞凯歌[2];刘晓芳[2];王旭荣[1];李奉翠[1];崔秋娜[1];程文帅[1];陈烨韵[1]作者机构: [1]河南城建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36;[2]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36
出版物刊名: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页码: 82-86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建模
摘要:利用负荷密度法设计区域电网系统,并设计风力发电场、光伏电站等发电系统,同时为提高供电质量详细设计了储能系统,最后通过搭建仿真模型计算区域电网系统稳定运行时及大负荷投入时的电压、电流及频率等状态.结果表明:储能系统的接入可有效改善区域电网的电能质量并提高其稳定性.本研究对高海拔地区清洁能源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区域电网技术路线,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区域电网的设计(说明书)一、电网功率的初步平衡 1.1有功功率平衡的目的通过对电网的有功功率的初步平衡计算,就可以大概地确定区域电网在最大与最小两种负荷时,发电厂的运行方式。
另外我们可以根据有功功率的盈余或缺损额,可以了解发电厂与系统之间联络线上的潮流情况。
1.2电网负荷的分析及计算 1.2.1基本公式供给原有电网的负荷:P L1=K 1 P L1.i 2i=1 供给新建电网的负荷:P L2=K 1 P L2.i / 1−K 3 4i=1 发电厂可供的有功功率:P G = P NG.i 1−K 2 K 1 P L1.i 2i=1 —原有电网负荷之和 K 1 P L2.i 4i=1 —新建电网负荷之和 P NG.i 1−K 2 —发电厂可供的有功功率K 1 —同时率(本设计计算时取1)K 2 —厂用电率(本设计计算时取7%) K 3 —线损率(本设计计算时取6%) 即 P G 与 P L1−P L2 作功率平衡当功率不足时,发电厂满发,可从系统取得有功功率当功率过剩时,发电厂可以降低出力,少量功率差额与系统进行交换 1.2.2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平衡P L1=1× 12×1.5+2×10 =38 MWP L2=1× 28+18+22+30 /(1−6%)=104.26(MW) P G =(25×2+50)/(1−7%)=93(MW) P S =P G − P L1+P L2 =−49.26(MW)结论:从系统倒送49.26(MW)的有功功率 1.2.3最小负荷时的功率平衡P L1=1× 12×1.5×80%+2×10×50% =24.4 MWP L2= 28×50%+18×70%+22×50%+30×50% /(1−6%)=55.96 MW P G =(25×2×80%+50×90%)/(1−7%)=79.05(MW) P S =P G − P L1+P L2 =−1.31(MW)二、确定电网供电电压 2.1选择原则1.电力网电压等级应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电压等级; 2.电力网电压等级应选择根据网络现状及今后10-15年的负荷发展所需负荷的输送容量、输送距离而确定;3.在原有电网的基础上规划发展时,新电压的选择应结合原有电网,当原有额定电压满足第二条,尽量使用与原有额定电压等级相同电压,以减少对原有电网的改造以节约费用。
2.2结论本设计电压基于原110kV电网基础之上,且输送距离及输送容量均满足110kV等级的要求,故本次设计电力网的电压等级确定为110kV。
三、电网接线方案的确定3.1拟定电网的接线方案3.1.1原则根据《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的相关规定,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应按下列原则:第3.2.1条变电所的主接线,应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网中的地位、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
并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
第3.2.2条当能满足运行要求时,变电所高压侧宜采用断路器较少或不用断路器的接线。
第3.2.3条 35~110kV线路为两回及以下时,宜采用桥形、线路变压器组或线路分支接线。
超过两回时,宜采用扩大桥形、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的接线。
35~63kV线路为8回及以上时,亦可采用双母线接线。
110kV线路为6回及以上时,宜采用双母线接线。
第3.2.4条在采用单母线、分段单母线或双母线的35~110kV主接线中,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
当有旁路母线时,首先宜采用分段断路器或母联断路器兼作旁路断路器的接线。
当110kV线路为6回及以上,35~63kV线路为8回及以上时,可装设专用的旁路断路器。
主变压器35~110kV回路中的断路器,有条件时亦可接入旁路母线。
采用SF6断路器的主接线不宜设旁路设施。
第3.2.5条当变电所装有两台主变压器时,6~10kV侧宜采用分段单母线。
线路为12回及以上时,亦可采用双母线。
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
当6~35kV 配电装置采用手车式高压开关柜时,不宜设置旁路设施。
3.1.2结论从供电可靠性出发,应采用有备用电源的接线方式,且各变电所均采用两台主变。
根据设计任务书待建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图,拟订11种可行性方案(见图)。
3.2方案的初步选择本次设计采用筛选法,根据下列各项指标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保留两个较好的方案,以进一步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技术经济比较原则:(1)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2)便于过渡并能适应远景的发展;(3)技术条件好,运行灵活可靠,管理方便;(4)投资及年运行费用低,并且有分期的可靠性;(5)线路的长度直接影响到线路投资及年运行费用故短者优先;(6)建设工期短;3.3拟定的初选方案3.4对11种方案进行初步筛选(1)根据110kV电网要求开环运行,考虑到环网的优点集中在闭环运行以及开环后备自投的应用存在严重缺陷。
因此不满足可靠性要求,故将方案1,5和6舍去。
(2)根据电厂已有的接线情况,出现通道有限无法大量增加电厂110kV出线。
故将方案4和10舍去。
(3)对于3个及以上变电所的链式网,若靠近电厂的一条线路检修,另一条线路可靠性低且导线截面加大,投资大。
故将方案7,8,9和11舍去结论:剩下可用方案有2和3BA四、对初选接线方案进行技术比较根据原始数据和初选方案的接线方式,选择并校验各条线路导线的型号及主要参数,再进行技术比较。
计算出各方案在正常情况下的最大电压损耗应不大于10%,最严重故障时的最大电压损耗应不大于15%。
4.1确定各变电所主变型号4.1.1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根据《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规定:第3.1.1条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应根据地区供电条件,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第3.1.2条在有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主变压器,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装设两台以上主变压器。
如变电所可由中、低侧电力网取得足够容量的备用电源时,可装设一台主电压器。
由于本次设计中四个变电所均有一、二级负荷,所以采每个变电所采用两台主变压器。
4.1.2主变压器的容量的选择根据《发电厂电气部分》第四章(第四节)介绍,“按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容量一般按变电所建成后5-10年规划负荷考虑,并应按照其中一台停用时其余变压器能满足变电所最大负荷的60%-70%(35-110kV变电所为60%,220-500kV变电所为70%)和全部重要负荷(当Ⅰ、Ⅱ类负荷超过上述比例时)选择。
”S N.T≥60%~70%S max/(n−1),S N.T≥S imp;式中,n--变电所主电压器台数本设计电压等级110kV,即为S N.T≥60%S max,S N.T≥S imp4.1.3变压器的型式根据《发电厂电气部分》第四章(第四节)1.相数的确定在330kV及以下的发电厂和变电所中,一般都选用三相式变压器。
因为一台三相式较同容量的三台单项式投资小、损耗小,同时配电装置结构较简单,运行维护较方便。
本设计变电所所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故选用两台三相式变压器。
2.绕组数的确定只有一种升高电压向用户供电或系统连接的发电厂,以及只有两种电压的变电所,采用双绕组变压器。
本设计各变电所均为110/10kV,故采用双绕组变压器。
3.绕组接线组别的确定我国电力变压器的三相绕组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为:110kV即以上电压侧为“YN”,即有中性点引出并直接接地;35kV以下电压侧(不含0.4kV及以下)一般为“D”。
4.结构形式的选择升压型。
升压型的绕组排列为:铁心——中压绕组——低压绕组——高压绕组,高、低压绕组间相距较远、阻抗较大、传输功率损耗大。
降压型。
降压型的绕组排列为:铁心——低压绕组——中压绕组——高压绕组,高、低压绕组间相距较远、阻抗较大、传输功率损耗大。
本设计以高压测向中压侧供电为主、向低压侧供电为辅,故选用降压型。
5.调压方式的确定变压器的电压调整是用分接头开关切换变压器的分接头,从而改变其变比来实现。
本设计拟用顺调压、逆调压、恒调压,三种方式进行调压。
6.冷却方式的选择(均由生产厂家提供)110kV变压器容量在31500kVA及一下的均为自然风循环;50000kVA及以上的均为强迫油环风循环。
110kV主变压器一般采用风冷,而变电所水源有限,一般不采用水冷。
4.2确定各变电所的计算负荷4.2.1根据给出的负荷资料已知P max及cosφ,利用S max=P+jQ=P+jP tan cos−1φ并求出最大、最小负荷时各变电所的S max、S min。
同时,忽略功率损耗,认为功率均布,计算出各个方案的各线路上的功率情况。
4.2.2求取各变电所的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T maxT max=L i×t i×365以下为各变电所负荷情况列表:4.3确定各段线路的导线4.3.1方案24.3.1.1导线型号的选择根据T max在《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电力系统分册》第47页(第六节送电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的介绍,按照经济电流密度以及线路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的最大持续输送功率,可求的导线的经济截面,若双回线路,则计算公式S j=I maxJ=P2+Q223U N∙J式中,I max——正常运行时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P max——正常运行时的最大持续有功功率;U N——线路额定电压;J——经济电流密度,单位: A/(mm2)对于链式网络,各段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 max等于所供负荷点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 max的加权平均数,即:T max=P max∙j∙T max∙j nj=1max∙jnj=1式中,P max∙j——各负荷点的最大有功功率;——各负荷点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4.3.1.2对导线型号的校验1.机械强度校验S≥35mm2满足要求2.电晕校验S≥70mm2满足要求由于所选导线截面积均不小于70mm2所以均满足机械强度及电晕校验条件3.发热校验当流过各导线的最大工作电流I max≤KI al,则发热校验满足要求。
查表得:环境温度为32℃时,各导线允许最高温度为70℃长期允许载流量:LGJ-185/30 I al=539A已知θ=25℃(基准环境温度及年平均温度)θ0=32℃(年最热月平均气温)−θ/θ−θ4.3.1.3电压损耗校验(1)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压损耗即:所有双回线均同时运行∆U%≤10%(2)故障运行方式下电压损耗即:所有双回线均按单回线运行∆U%≤15%∆U%=U1−U2×100%=∆U×100%=P max R+Q max X2×100%4.3.2方案34.3.2.1导线型号的选择五、对剩余两方案再进行经济比较5.1工程总投资(1)包括线路的总投资O L(注:双回线路同杆架设考虑线路长度L=1.8)变电站总投资O 总=O L+O变(2)工程总投资应折算到建设期末O=O总1+i3(i为年利率6.6%)本设计方案是当年投资故O=O总(3)O变为变电所投资与发电厂新增间隔投资之和(注:由于本次所选两个方案均是四回出线,故发电厂新增间隔投资不参加比较)5.1.1本次变电所设计所用到的方案(1)B-3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10kV变电站分册》中推荐的典型方案B-3,总概算(工程静态投资)=4085万元,这其中包括了电气部分和土建部分的概算其中:2台110/10kV三相变压器,110kV侧两回进线,SF6组合电器,10kV电缆出线金属铠装中置式小车柜,10kV有24回出线等另外典型方案B-3的子模块:1.增减1回110kV出线及主变电压器单位的概算为662.688万元2.增减1回10kV出线及电缆出线的概算19万元(2)C-2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10kV变电站分册》中推荐的典型方案C-2,总概算(工程静态投资)=6389万元,这其中包括了电气部分和土建部分的概算其中:2台110/10kV三相变压器,110kV侧两回进线,SF6组合电器,10kV电缆出线金属铠装中置式小车柜,10kV有28回出线等另外典型方案C-2的子模块:1.增减1回110kV出线及主变电压器单位的概算为146万元2.增减1回10kV出线及电缆出线的概算18万元5.1.2本案情况结论:方案2工程总投资较方案3多1684.432万元5.2 年运行费用(1)电能损耗费用U1(2)设备折旧、维修、管理费用U2U=U1+U2 5.2.1电能损耗费用及设备折旧、维修、管理费用U2U1=∆A×单价∆A—全年电能损耗单价(0.35元/kW.h)∆A=∆P maxi×τini=1=P max2+Q max2U N2ni=1×R i×τi×103U2=线路投资×7%+变电所投资×12%(2)方案35.3 年费用按当年投资当年用,计算一年利息,年利息6.6%服务期15年计算O=O总1+i35.4 结论综上所述综合比较方案2和3,技术比较都符合要求,但是方案3更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