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南海问题是一个紧急而且重要的战略问题
1、南海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重要的问题一定是影响深远的问题、影响全局、影响根本的问题,南海问题正是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因为:首先,虽然中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比较广大,大陆海岸线和岛屿海岸线漫长,但人均拥有海洋面积少,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少,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小,实际控制的有争议的岛礁数量少,缺乏自海入洋的前出通道,导致中国出现“有海无洋”的尴尬局面,海洋政治版图局限在近海,航运不时受到马六甲海峡“卡脖”制约。其次,在岛屿归属之争、海域划界之争、海洋资源开发之争中,在中国远洋军力不太强大、国家海权意识不强、对海上利益重视不够的情况下,中国事实上处于不利位置。美日染指南海,越菲马印群起争利,南出面临马六困局和印度东进威胁。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是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中国是海洋大国,但也是海洋小国。因此,中国要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实现中国的崛起,必须自陆下海、自海出洋,必然要经历“陆地中国”向“海洋中国”转变。而南海问题严重制约着上述目标的实现,如果南海问题得到解决,台海问题、东海问题竟迎刃而解,因此,南海问题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要问题。
2、南海问题是一个紧急性的战略问题
所谓紧急的战略问题就是需要立即处理的、影响长远、全局和根本的问题,南海问题正是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因为:首先,在国际法学界,有种流行的说法,如果一个无争议岛屿被某国占据50年以上,那么,该岛屿将自动成为该国领土。尽管这一时效原则还未有定论。但国际社会还是无意识地以此为依据来判断某一岛屿的归属。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历史原因,南海群岛多数岛屿被其他国家占领,如果到2020年还没有收回,中国收回这些岛屿的难度将明显增大。其次,从现实来看,在中国地图上,位于U型“九段线”国界线内。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台湾占1个),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九段线”已名存实亡。由于中国大陆占领的8个岛屿的面积都比较小,在军力有限的情况下,增加驻军不太现实,而海监巡航只有短期效应,起不到实质性的威慑作用。在此情况下,中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但收效甚微,中国虽然搁置了主权,但中国却没有真正实施开发,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不但没有明确赞同“搁置争议”,而
且在不断加快开发的步伐。他们不仅实施了开发,更重要的是一些国家已经在岛屿上不断加强军备、不断增加驻军、修建了机场和永久性设施。随着2020年的不断逼近,南海问题日益成为一个时间敏感的紧急问题。
二、南海问题是一个“双重两难”的战略难题
1、国家面临内外双重战略压力
目前,南海的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南沙群岛争端解决没有实质性进展。而且,国家面临着双重压力:外部的挑战大于外部的机遇、内部的劣势大于内部的优势,这给中央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首先,从内部看,劣势大于优势。客观地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建立并完善了国家和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海洋执法、管理监测和科学研究队伍,并制定了有关法规,开展了各项海洋综合管理工作。这些优势为中国开创海洋世纪,迎来海上中国奠定良好基础。然而,由于农耕游牧文明在中国文明中占据了先导地位,国人的思维一直被束缚于陆地,陆地意识强于海洋意识,陆权观念甚于海权观念。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党的三代领导人十分重视海洋,但由于海权观念严重不足,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无法遮掩中国国家海洋政治战略的滞后,国人的海洋意识和海权观念仍然十分淡薄,海洋意识普遍缺乏。导致我国在捍卫国家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手段十分有限,在协调与周边海洋国家的关系方面缺乏战略储备,在建设维护地区海上和平与安全方面,缺乏建立强大海上力量的战略远见,潜在的战争隐患直接拷问着中国军事特别是海空军的应对能力。
其次,从外部看,挑战大于机遇。我国南海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上升趋势,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在不断增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海洋政治方面依然存在,围绕海岛、领海、航路、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南海的许多重要传统渔场和海洋资源遭到侵蚀,对南海航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南海海洋国土遭到侵犯,南海周边国家在不断加强现代化的海空力量,导致我国南海海洋军事安全存在潜在威胁。特别是美国,其南海政策呈现出“三种姿态”和“三个阶段”。“三种姿态”是从防御姿态——威慑姿态——动武姿态转变,“三个阶段”依次为:第一阶段是阻止南中国海成为任何一国尤其是中国的“内海”,第二阶段是使用威慑战略,来防止各国使用武力威胁他国,督促各国克制自身避免采取损害稳定的行为;第三个阶段是在必要时显示美国的军事力量。[1]
根据战略
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在劣势大于优势、挑战大于机遇的情况下,理性的选择就是战略退守。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迅速崛起的情况下,如果中央继续采取“韬光养晦”的战略退守对策,必然要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这是一个艰巨的国家战略难题!
2、中央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两难战略选择
南海问题表面上看是岛礁之争和海域之争,实质上是主权之争和资源之争。如果中央坚持和平路线,南海周边国家并不领情,必将导致局势将进一步恶化;如果采取战争方式收复南海主权,必将破坏来之不易的良好的外交环境。
一方面,在目前情况下,中国最大的政治价值是稳定和发展,即在稳定的条件下获得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在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中获得稳定。抓住现阶段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国的迅速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国家外交必然要服从这一大局,从而,尽可能的争取一个和平的外交环境,是我国既定的国家战略,也是理性的国家选择。为此,在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战略判断条件下,他提出了“近海防御”的海防战略思想,“精干顶用”的海军建设思想,“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争端解决方针。2005年4月,胡锦涛强调要使南海成为“友谊之海”、“合作之海”,这既是对中国解决南海争端政策的重大宣示,也是在新形势下推进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处理海洋争端的战略方针,都是在战略环境下的正确选择。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释放的善意因中国迅速崛起的势头而被南海周边国家看作是“缓兵之计”。事实上,这些国家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措施:相机发难、借力干预、继续争议、先行开发。尽管我国先后在1974年、1988年、1995年与越南、菲律宾发生过小规模军事冲突,但这些国家却一再冲撞中国的底线。特别是近年来,南海周边国家已经从“一国单独行动”向“多国集体协作”、从“实际控制”向“永久占有”转变。1994年,东盟公开宣布:今后对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不接受任何单边或者双边谈判结果,使我国解决南沙问题变得十分复杂,也导致“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战略方针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牵涉的国家较多,而且有大国的介入。通过战争方式解决南海问题,必然引起国际社会对我国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怀疑,况且战争将会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即使通过战争收复了失地,也会因为南海距离中国陆地太远,适合人居住的岛屿太少,加之海洋军力不济,有效保护
和管辖这些岛屿也存在诸多困难。目前,除中国的“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方案外,其他南海周边国家都极力主张瓜分南海主权,例如,越南提出了“U形方案”,印尼提出了“环形方案”,还有人提出了“北海模式”等,因为其本质都是对中国主权的瓜分,中国是不可能答应的。
在南中国海,越南占领的岛礁已形成230海里的岛链,菲律宾在所占岛礁上进驻了1000名的海军陆战队士兵,马来西亚拥有一条600米长的简易飞机跑道。
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各方不采取单方面行动后,菲律宾近日再次通过法案,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入“领海基线”。
一位军事专家说,“和平不是靠千万次发誓与协议来实现的”。
海潮如鼓,南中国海诸岛阴云密布。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了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属岛屿的领海基线的法案。
类似的故事曾年复一年地上演。1995年6月15日,菲律宾海军派突击队炸毁了距菲军占据的中业岛6海里处、中方在相关岛屿上设立的水泥制主权标志。1999年,菲律宾特意将淘汰的军舰“BRPBenquet”搁浅在黄岩岛上,中国强烈抗议,菲律宾才将船拖离了黄岩岛。2002年,先后有超过50名海南渔民在黄岩岛海域捕鱼时,遭到菲律宾军方以擅闯菲律宾领海的理由拘留……
不仅仅是菲律宾,事实上,实际军事占领或者口头宣称拥有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还包括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哪些岛礁被侵占了,哪些海域中国依然坚守?军事准备、外交博弈,中国如何才能协调出击?共同开发,强硬对抗,解决南海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四国五方”军事占领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标有9条断续的国界线,从事海洋工作的人都把它称为“九段线”。
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绝大部分都在“九段线”之内。
目前,南沙群岛除我国控制的7个岛礁和台湾驻守的太平岛(南沙诸岛中的最大的岛)外,共有42个岛礁被其它国家所侵占。已经形成“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这种分割和控制有蔓延的趋势。
争夺南沙,越南表现得更积极,有规划。
越南侵占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后,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在该地区迅速招标,近几年来,越南同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合同,企图强化对南沙的实际占有。
仅2006年上半年,越南油气总公司油气开采产量就达1237万吨,其中原油为860万吨、天然气37.65亿立方米,原油出口量约为820万吨,出口额达41.4亿美元。2004年,作为“与中国争夺南沙的又一个重要步骤”,越南军方修复南
沙群岛上的一个旧的军用机场,该机场可以降停中型客机,并声称修机场作旅游之用,越南游客“攻”入南沙。
事实上,越南是唯一提出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的国家,也是南沙争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扩张野心最大,对我国构成的威胁也最大。在南沙西部,越南驻扎了一个营600人的军队,并在南威岛设立指挥部。越南在南沙占领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从南子岛到安婆沙洲长约230海里的岛链区。
除此之外,菲律宾在所占岛礁上进驻了1000名左右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并拥有一条长1300米的简易飞机跑道;马来西亚在所占岛礁上驻军100人,并拥有一条600米长的简易飞机跑道。
在远离祖国大陆1500公里之外的南沙海域,南沙岛屿狭小,难以大量驻军,后勤保障困难,不利于长期固守。多年来,由于中国海军远程投放能力不足,只能守卫7个面积狭小的礁盘。
为了守卫这些岛礁,中国海军建立了“南沙巡防区”,以定期轮换方式驻守。台湾海岸巡防署在太平岛设立了南沙指挥部,总兵力约110人。
南沙问题如同“核反应堆”
明清以来,中国渔民长年在南沙群岛居住并从事捕捞、种植等生产活动,得到中国政府的准许和支持,直到20世纪中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任何质疑。
1969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通过海洋地质勘探,发现南沙群岛一带埋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南沙的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又称第二个海湾。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宣称对我国南沙拥有领土主权。
南沙之争,其本质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成为一个引起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关注的潜在热点地区,如同一座核反应堆。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海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海上交通线之一,这条航线对美、日、俄来说,都深具战略意义。加之一些国家有防范、牵制和遏制中国的战略考虑,这使南海问题更趋复杂化。
美国也将把南海海域航道安全同美国利益直接挂钩。2000年,美军与南海周边各国的联合军事演习多达16次。一支由5艘战舰、1艘潜艇以及若干补给舰组成的印度海军特混舰队,也曾浩浩荡荡地开赴南海,进行所谓的“远航训练”。
据报道,即将举行的美菲“肩并肩”演习,参演的美军有2500人,46架各型战机,而菲律宾陆海空三军派出5000多人参加。
巨大的石油利益、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借助南沙、台湾、钓鱼岛等形成的第一岛链,从而控制中国的战略企图,是各国积极干预南沙的真实缘由。
从国防上来看,中国从守土防御向近海防御的转变中,利用中国海域中的岛屿组成的“岛链防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而,我们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海防实力,才能发挥主动权。
菲律宾此次立法确定领海基线的做法,也警醒中国应该加快这方面的工作。
积极军备
东南亚诸国在军事准备方面,也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装备“革命”。
据悉,菲律宾正式启用了全新的“海上边境控制系统”,由美国和澳大利亚“捐赠”,美、澳还负责培训海军相关人员。虽然菲公开声称,其主要用于监视海盗、走私犯、宗教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的渗透行动。然而,其实质用于应对“菲律宾面临的海上潜在威胁,尤其是南海诸岛的外来威胁”。
菲美联合演习中暗藏“保卫南海诸岛”科目,并组建“海军快速反应舰队”,以应对“任何类型的国家安全威胁”。
越南急于从俄罗斯引进先进舰艇打造现代海军。除向俄罗斯购买最大航速超过40节,装备有3M-95“天王星”反舰导弹发射系统及8枚反舰导弹、四联装“针”式防空导弹发射系统及24枚防空导弹的“闪电”快艇外,俄罗斯还为越南建造两艘“猎豹”型护卫舰,总额达3.5亿美元,目前这两艘军舰已经开始建造。“猎豹”护卫舰主要用于反潜、打击水面舰船和空中目标。
据报道,越南海军正在建造“30~40艘军舰,同时准备投入38亿美元,在越南东北部建造大型军港,并更换一批远程对海警戒雷达,以加强对南中国海海域的监控力度。
此外,俄罗斯还向越南提供“宝石”(SS-N-26)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生产技术细节。“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是俄罗斯最先进的反舰导弹。
近些年来,中国虽然外购和建造了一些新型主战装备,但仍然存在着数量少、新装备比例低等不足,因而在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方面还有较大距离。
中国不以武力威胁他国,但为维护海洋权益,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中国需要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提升军事训练,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中国军方的一些战略研究者也表示,中国军队同样必须在合适的时机充分展示自己的海上军事实力,维护中国的海洋主权。“得不到实力支持的政治理想,好像没有什么存在价值。”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拜克曼的话也许值得我们思考。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说的就是南海诸岛。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
1970年和1971年,菲律宾派兵占领3个南沙岛屿,到1975年增至6个,现在已达8个。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马来西亚则于1983年和1986年占领了弹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至
今总共占有5个岛礁。文莱、印度尼西亚虽然没有出兵占领,但宣布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传统海疆为其“主权”所有。
为捍卫主权,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20世纪后30年,发生过军事摩擦。
中国自1990年起,对南沙争议正式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
不过,1994年东盟公开宣布“今后对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不接受任何单边或者双边谈判结果,使我国解决南沙问题变得十分复杂。
2002年11月,中国政府与东盟在金边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了要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的前提,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互相谅解,这为中国南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框架。该《宣言》明确要求各方不采取单方面行动。
不过,南沙领土状况还在不断恶化,周边各国所控岛礁的开发步伐仍不断加快,正使中国处于尴尬的境地。
诚如一位军事专家所说,“和平不是靠千万次发誓与协议来实现的”。
现实的无奈: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
然而,随着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被发现,各国开始打这一地区的主意。据《青年参考》报道,日本政府一直很关注南海问题。日本政府希望东盟国家连手,采取一致行动对抗中国。印度为了实现其地区霸权的战略目标,也提出了“东进政策”,试图扩大对南海问题的发言权。此外,澳大利亚以及某些欧盟大国,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这些大国插手南海事务,削弱中国、混水摸鱼的意图十分明显。2009年2月1日起日本派遣可搭载直升机的PLH型巡视船常驻钓鱼岛海域,加强对钓鱼岛的“警备体制”。2月26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首次以首相身份公然宣称“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3月5号,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以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称马来西亚对这些岛礁拥有“主权”。3月8日,美海军监测船“无瑕”号在中国南海频繁进行非法间谍活动。2009年6月,美国海军史无前例地派出4艘宙斯盾舰在南中国海与东南亚6国海军进行联合军演。
3、系统性问题:多方利益格局与多元力量结构
南海是国际上重要的海上航道,它是中国取得地缘战略优势的地方,是美国全球战略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日本保护的“海上生命线”,是越南的天然屏障,是印度近年来进入太平洋的觊觎之地。对菲律宾而言,南沙群岛是“正对其腰部的一把匕首”。因此,南海问题中呈现出多方利益格局。在南海“九段线”内,由中
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六国以及台湾一方,目前已经形成“六国七方”对峙和角逐的局面、“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其中,中、越、菲、马包括台湾在岛礁上部署了军事力量,印度尼西亚则霸占部分海域。这种多元力量结构包括:
第一,基于共同利益的东盟一致性整体力量。在南海问题上,东盟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甚至东盟各国主动协调立场,一致要求以整体的立场来和中国商谈南海问题。这对于中国十分不利。特别是在“中国威胁论”的大背景下,东盟明显的加大了对中国的戒备和防范。东盟加强了区域内的军事、政治、经济合作,同时也改变了过去“排美”的倾向。1994年,东盟公开宣布“今后东盟成员对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强调“美军在亚洲的存在是必要的”,充分表明了东盟在南海问题上行动趋向一致,并使南沙问题国际化。
第二,基于围堵遏制中国的美日同盟力量。由于南海地区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以及南海地处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美日石油运输线的必经之地。冷战后,美国出于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和牵制的需要,以及继续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和称霸的需要,积极插手南海问题,挑拨东盟和中国关系以达到使东盟继续依赖美国的目的。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存在寻找借口。同时,日本也为了在亚洲占领导地位,把发展同东盟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力图以东盟为突破口,把投资和外交重心向亚太地区作战略转移。所以,美日都利用东盟来牵制和制约中国,而南海问题就成为美日插手的最好突破口和切入点。而东盟也正好实行“以大制大”的大国平衡政策。必然在安全和南海问题上打“美国牌”和“日本牌”,所以形成东盟和美日在南海问题上的默契和配合。
第三,基于拓展外交空间的台湾分裂力量。由于大陆和台湾没有统一,这样就给南沙问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台湾问题的影响。由于台湾距离南沙群岛比较近,很多岛屿是台湾代表中国占领的。但是,台湾为了争取和扩展“生存空间”,把东盟当作实现其生存空间的重点。除了在经济上加强与东盟的联系和合作“以经促政”以外,还在南沙问题上大做文章,采取两面手段,以讨好南亚国家。企图与东南亚国家联手,达到利用东盟控制中国的目的。所以,台湾想利用东盟对中国崛起和强大的恐惧,企图与东盟国家建立安全合作关系,希望把台湾纳入东南亚多边安全合作框架。东盟则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在南沙问题的主权要求和抵制中国逐渐强大的一张牌,并利用大陆与台湾的矛
盾在南沙问题上从中渔利。
综上所述,南海问题呈现出系统属性。多方利益、多元力量、“六国七方”组成了南海问题的主体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在的利益结构和力量结构的变化,左右着南海政治系统的内在秩序或失控关系,其外在的功能是:南海政治系统必然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关于南海问题为何急剧升温,美国专家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在5月13日前,必须提交大陆架划界方案,这是直接的诱因;二是随着中国海军实力的不断壮大,其“威慑”作用也愈益凸显;三是美国在中国近海侦察活动频率的增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争端,涉及第一和第二两个因素;中国和美国的磨擦则关联第二和第三个因素,这两种纷争的性质也不相同。应该说,美国专家的分析基本在理,但也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既没有对东南亚国家构成“威慑”,更不可能对美国构成“威慑”,这不是导致南海问题升温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近年来中国海军力量有了一定发展,这首先是满足自身正常的国防需要,况且中国海军远没有摘掉“黄水海军”的帽子,打造“蓝水海军”还是一个遥远目标。即便如此,中国如果想用武力解决南海争端,并不用等到航母下水之日,凭现在的实力就可以收复被占岛礁,南海诸国也没有一个是中国的对手。中国不需要对东南亚国家搞什么“威慑”,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没有变。至于说到美国,中美海军力量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美国人自己也是这样判断,因而谈不上中国对美国的“威慑”,反倒是美国蓄意以此为借口,加强对中国近海的监视和侦察,你三天两头到中国家门口惹事,怨不得中国做出反应。
关于在南海争端中,东盟国家是否会借助美国的力量,对中国搞战略制衡,抑或美国是否有意给东南亚国家撑腰打气,借此来牵制甚至“遏制”中国?美国专家的看法是:“阴谋论”在中国和美国国内都有很大市场,但这一理论并不站得住脚。美国并没有“特意通过鼓动这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争议问题上与中国分庭抗礼,以加强这些国家对美国的依赖性或以此来牵制中国。”美国专家还以菲律宾为例,强调“即使菲律宾意图依靠美国,美国也不见得愿意为菲律宾卷入到与中国的争端中来。”固然,《马尼拉条约》中规定,菲律宾遭到武装攻击时,美国将采取行动。“但美国已经表示:《马尼拉条约》签订时,菲律宾并没有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且条约中规定
的是对菲律宾‘本土’的武装攻击――这实际上是在表明美国并不会在南海领土争端上出兵保卫菲律宾。”
美国专家的这些话,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或反映着美国的实际政策,笔者不得而知。但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无论美国的政策如何,美国专家对于菲律宾的告诫是明白无误的,对《马尼拉条约》条约的解释也是合乎情理的,菲律宾的“有恃无恐”看来失去了依据,现在改弦易辙还来得及。二是对于“阴谋论”在美国可以成立,在中国则过于牵强甚至是违背事实。中国何曾对美国出动出手?中国何曾到东太平洋炫耀武力?中国何曾向美国发出过恐嚇之声?都没有。是美国经常做出对不起中国的事情,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讲话,还不能公开指出美国的错误,还不能表明对美国忧虑和警惕?中国的所作所为无可指责,这谈不上什么“阴谋论”,而是自我保护的必然之举。现在倒是美国需要深刻反思,为何“中国威胁论”谬种流传,其始作俑者与美国脱不了干系。美国最高军事指挥官前不久关于中国“海上威胁”的讲话,至今犹在中国人耳边回响,这难道不是美国对于中国“阴谋论”的最好诠释吗?
关于如何解决南海问题,美国专家有一个基本评估,也提出了具体办法。他们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的领土争端,不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得到解决,很可能是一场“拉锯战”。同时,中美两国在海上的“相遇”,也会变得越来越频繁。但考虑到两国之间更大的共同利益,很难想象这一问题会使中美关系“翻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美国专家的建议是:第一,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第二,中美之间,或者和越南、日本一道,签署一个有关海上事件的协议,作为指导各国海上接触的行为规范;第三,以相关国际法为基础,制定出一套更全面的指导一国在他国专属经济区的行为规范。
应该说,美国专家的用意是好的,也考虑到南海几近失控的现实状况,对中美在海上专属经济区问题上的分歧,亦有相应的关照,如果从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角度看,这些建议都有积极意义,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若具体分析,上述建议的落实又会遇到很多困难,能否提上议事日程,的确没有太大把握。
先说第一条。2002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既是中国积极倡导的,也是中国带头履行的,但这已经成为中国的自我约束和单方面行为。现在的确需要以务实性的态度,使宣言对各方都具有约束力,能上升为共同认可的法律条款更好。这件事情谁来做?当
然要由东盟牵头,通过多边协商的方式,逐步推动宣言的务实化。东盟对此是何态度,笔者不敢妄言,但我估计难度很大,也没有发展到东盟自认为不可或缓的地步。其原因在于,有关当事方在主权问题上各执一词,东盟不会充当“裁判”角色;海上经济利益诱惑太大,既得利益方不会轻易让步。这里的关键是中国的态度。如果听之任之,南海当然相安无事,最多是在联合国打“口水仗”。但如果中国强硬起来,在政治、外交包括军事方面采取相互配合的举措,使东盟意识到不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也许会实际的考虑中国的要求。事态如何发展,国家自有定夺,此种大政方针问题,来自民间的声音听或不听也在两可之间。
再说第二条。中美之间最多加上日本,签署一个防止海上突发事件的协议,还是有可能办到的。因为这三个大国现在都不愿意在海上搞得剑拔弩张,都有稳定海上局势的共同愿望,这是有可能达成协议的基础。只要美国有诚意,并且积极推动三国协商,我想日本不会反对,中国也会赞成。至于这个协议能搞成什么样子,现在很难说清,但如果能确定三方共识的原则,商定一旦发生小的事件如何处置并防止升级的办法,那这个行为规范还是有意义的。至于越南,压根不要想。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真正务实化之前,越南不会参与任何对他加以限制的双边或多边协议,他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你又奈他几何?更何况,越南现在是在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他不会看重与中国的关系,反而视中国为最大对手。所以说,对越南不要抱任何幻想,还是立足于在东盟的框架内解决和他的纷争为好。
第三条可以说,也可以不说。这主要涉及到中美之间的事情,双方都有可依据的国际法,中国主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则主张《圣雷莫国际海上武装冲突法手册》,如果依法而言,各有各的道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不友好的”或“具有威胁性质的”军事活动。美国要搞全球战略,对中国始终不放心,他坚持要派所谓的“监测船”到你的近海进行侦察,中国也很难阻止。监测船虽说不是军舰,但既然负有侦察任务,既便是技术性的,也应该视为不友好和具有威胁性。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无疑应该据理力争,两国如果能就此问题达成彼此都可接受的协议,那也是一件好事。倘若暂时达不成协议,也要商定一个海上事件的双边处理办法,防止事态升级。因为只要美国人照常来,中国即便不出动军舰,老百姓的渔船也会出招,此次黄海事件就是明证,以后谁能保证不会再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