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组 , B rao等 人 对 1 1位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行 随 而 ab r 5 机 分 两 组 分 别 采 用 IN —O 联 合 L M 、 L M 抗 病 F t A 单 A 毒 治 疗 ,2周 时 发 现 HB A 5 e g血 清 转 换 、 B —D A H V N
P G IN— 治疗 慢 乙肝 患者 4 E F 8周 , 药 随访 2 停 4周
其 HB A e g的 转 化 率 为 3 % , 清 H V — N 2 血 B D A转 阴率 为 1 % 。该 药 在 我 国 2 0 9 0 7年 2月 被 批 准 用 于 慢
染性疾 病 中最 常 见 的一 种 , 世 界共 约 3 5亿 人 感 染 全 .
H e g血清 转换 , . % 的患 者 H s g消 失 。L T该 BA 14 BA D
药 抗 病 毒 治 疗 1年 H V —D A 阴 转 率 可 达 6 % 以 B N 0
上 ,BA H e g发生血 清学 转换 率 可 达 2 % , 药 率 发生 3 耐 在 2 ~ % …’ 。对 初 始应 答效 果 不 佳 者 ( 疗 2 % 5 治 4 周 是 HB V—D A>1 拷 贝/ 升 ) 继 续 治 疗 9 N 0 毫 , 2周 时 耐药 率可 达 3 % ~6 % 0 0 。T F抗病 毒治 疗在 国 D 外报道 该药抗病 毒疗效较 A V抗病 毒疗 效 明显要 高 , D
以前的统计数 据 比较 H s g携 带率 大大 降低 , BA 目前 抗病 毒治疗是 C B治疗 的主要手 段 , H 截至 目前 全球 批
准可用 于抗病 毒治疗 的西 药有普通 干扰素 (ne eo it fr r n, IN— L , 乙 二醇 干扰 素 ( elN) F o) 聚 Pg F 以及核 苷 ( ) 酸 类 似 药物 拉 米 夫 定 (a i dn A 、 1 v i L M) 阿德 福 韦 ( d f m u e aeo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新进展
C, 9 2年 ) 聚 乙二醇 干扰 素 ( eyae t frn I 19 、 P g l d ne eo t I r
a a , e F C, 0 5年 ) 拉米 夫定 ( a v dn , l P gI —I 2 0 f N 、 L miu ig
为肝细 胞性 癌肿 。我 国8 %一 0 0 9 %肝 硬化和 肝 细胞癌
肿病人 与H V感染 相关 ,每年 死于 乙肝相 关性 肝病 B
及肝癌 约5 ~ 0 0 8 万人 。
我 国慢 性 乙 肝 病 人 每 年 人 均 消 耗 医 疗 费 为 1 4 元 , 26 8 如包 括 间接 经济 损失 每年达2 7 元 , 0 7 而 4
用 于肝硬 化和肝 细胞 性癌肿 病人 人均 费用 则更 多 , 估计 我 国每 年 因慢性 乙肝 、肝硬 化和肝 细胞 性癌 肿 病人 直接和 问接 经济损 失约 达到91 1 5 亿人 民币 。 1 慢性 乙肝治疗 目标
术述
评 术
慢 性 乙型肝 炎治疗 最新 进 展
巫善 明
摘要 :本 文 旨在就 临床 医生关心 的慢性 乙型肝 炎的最新 治疗 进展包 括慢性 乙型肝炎治疗 目标、推荐疗
程 、理想的抗病毒 药物标准等方面进行扼要的阐述 。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治疗
中图 分 类 号 :R 1 . 2 4 3 5 26 ;R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性HB V感染 者 约3 5 ,感 染 人群 主要 集 中在 亚 洲 .亿 地区, 而我 国HB V感染 者 约 占全球 的13 ,其 中慢 /强 性 乙肝 病人 约有 3 0 万 。 0 3 %慢性 乙型肝炎 病 0 1 %~ 0 0 人5 内会 发展 为肝硬 化 ,而 1 5 a %一 %肝硬化 者 可发展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一、乙肝治疗药物的现况
1、干扰素类:干扰素是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时产生的一种物质,能够增强 人体的抗病毒能力。在乙肝治疗中,干扰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病毒药物,通过 抑制病毒的复制,帮助恢复肝功能。然而,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且常伴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2、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是一类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药物,如拉米夫 定、阿德福韦酯等。这类药物起效快,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耐药性。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是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目前,糖尿病的分型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轻人和儿童中,发病机制为胰岛素绝对不 足,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成年人中,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多由胰岛素抵抗和 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需要综合治疗。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联合治疗和新老药物的组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 孕妇和肝病终末期患者的治疗也需要特别,因为这些人群在药物治疗上面临更 高的风险和挑战。
此外,从预防角度出发,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知和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 教育和宣传,我们可以增强人们对乙肝的预防意识,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的覆盖 率,从而减少乙肝的传播和影响。
3、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身体的抗病毒能 力。目前,一些新型的免疫调节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二、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1、GLS4:甲磺酸莫非赛定(GLS4)是一款由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 制的HBV衣壳抑制剂。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信息显示,该 公司已启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IIIa期临床试验, 以评估GLS4胶囊/利托那韦片联合核苷类药物与核苷类药物单药相比,在慢乙 肝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GLS4的临床试验成功,将为乙肝治疗提供 一种全新的策略。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t r e a t me n t o f c h r o n i c HB V i n f e c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T DF i n n a Y v e a n d t r e a t e d p a t i e n t s a n d a n a l y z e s i t s e f f e c t o n c i r r h o — s i s .F u r t h e r mo r e ,t h e s a f e t y o f T DF t h e r a p y i s a s s e s s e d .I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T DF h a s l o w r e s i s t a n c e r a t e a n d h i g h s fe a t y ,wh i c h p r o v i d e s a
t h e r a p y .A mo n g t h e n u m e r o u s N A s , t e n o f o v i r d i s o p r o x i l f u m a r a t e( T D F )s t a n d s o u t f o r i t s h i g h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i f c a c y ,l o w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
ir f s t— l i n e dr ug or f CHB t r e a t me nt .
a n d wi d e 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m a ga i n s t s e v e r a l t y p e s o f c h r o ni c CHB t h a t c a n n o t b e c u r e d wi t h NAs .Th us,TDF ha s be e n wi de l y us e d f o r c l i ni c a l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近况及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近况及新进展
感 染高 出 10多倍 ,它是 除 吸烟 以外 导 致人 类 癌症 0 的第 二 种严 重 的疾 病 。在 亚 太地 区 , 性 HB 慢 V感染 率超 过 1%, 中 2%~ 0 0 其 5 4 %患者会 因合 并或 不合 并 肝 细 胞 肝 癌 的 肝 硬 化 而 死 亡 。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已将 HB V感 染 列 为 全 球 十大 死 亡 原 因 之 一 。 目前 治 疗
M 5 2V与 52I即 r 0 、 5 5 , t 2 4I, M / 。应 用 聚 合 酶链 反 应 肽 核酸法 ( C — N 还 可发 现很 多早 期不 被发 现 P R P A)
的 Y D 、 M D等。最近的研究发现,突变基 因在 L DY E 继 续 治 疗 的 过 程 中还 可 能 出现 回复 突 变 现 象 。在
维普资讯
第1 2卷 第 2期
口岸 卫 生 控制
综 述
慢 性 乙型肝 炎 治 疗 近 况 及 新 进展
李 艳 天津 市和 平 区卫 生防病 站( 天津 ,0 0 0 30 7 )
中图分 类号 R 1 . 文献 标识 码 5 26 B
乙型肝炎病毒( B ) H V 感染仍是威胁着人类健康 的全 球 性 问 题 。 目前 ,全世 界 H V感 染 者 接 近 2 B O 亿 , 中有超 过 3亿 的慢性 感染 者 。 B 其 H V感染 比 HI V
受 性 与安慰 剂 相似 。新 加坡对 不 同基 因型 HB A e g阴
维普资讯
口岸 卫 生 控 制
第 l 2卷 第 2期
性 的慢性 乙型肝 炎 患者 对恩 曲他宾 治 疗 的反 应进 行 了研究 , 果显 示 : e g阴性 的慢 性 乙型肝 炎患 者 结 HB A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若干新进展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若干新进展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若干新进展于乐成 何长伦 陈成伟作者单位 南京南京军区肝病研究所(于乐成、何长伦);35 上海上海南京军区临床肝病研究中心(陈成伟)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 B )的根本治疗手段,是近年来CH B 相关临床验证的主要内容[126],也是各类CH B 防治指南关注的焦点[7212]。

由于不同地区人群的免疫学特点、H BV 基因型及H BV 感染的自然史等存在相当差异,因此在面对全球性资料时应注意提取其中的区域性资料,以便结合地区特点灵活参考。

由于不同研究在病例选择、评价指标、临床检测方法、应答定义、疗效统计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在解读研究结果和结论时必须密切结合有关资料的研究背景和设计方法。

一、PegIF N α22a 对CH B 的疗效(一)P egIF N α22a 治疗H BeAg (+)CH B鉴于长效PegIFN α22a 的药代动力学优于普通IF N α,新近16个国家共67个医疗单位的一项多中心、随机、部分双盲临床试验对PegIFN α22a 治疗H BeAg (+)CH B 的疗效进行了评估[1]。

本项验证以亚洲患者、H BV 基因型以亚洲流行的B 及C 型为主。

病例入选标准:H BsAg(+)≥6个月,H BeAg(+),H BV DN A >5×105拷贝Πml ,A LT 1~10倍正常上限(U LN );治疗前12个月内肝活检证实存在CH B 。

排除标准:失代偿性肝病;入组前6个月内曾接受抗病毒治疗;合并感染HI V 、H D V 、HC V ;入组前12个月内曾酗酒或滥用药物;中性粒细胞计数<1500Πmm 3,血小板计数<90000Πmm 3;肌酐>1.5U LN ;存在严重医学或精神疾病。

联合应答定义为:H BeAg Π抗2H Be 血清学转换,H BV D NA <105拷贝Πml ,A LT 复常。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治疗进展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治疗进展

持 续 缓 解 , 完 成 治 疗 后 产 生 血 清 转 换 。在 1 3例 完 成 干 扰 素 治 疗 的 0
患 者 中 , 出 现 H e g 血 清 学 转 换 患 BA
者 无 并 发 症 的 5年 存 活 率 接 近 9 %, 5
究 采 用 中 期 终 点 法 如 以 病 毒 持 续 清 除
要 治 疗 。 治 疗 一 般 适 用 于 病 毒 活 跃 复 制 的 感 染 者 , 如 H e 阳 性 , 乙 B Ag 肝病毒 D NA 水 平 显 著 升 高 , 以 及 血 清 丙 氨 酸 转 氨 酶 升 高 和 组 织 学 证 实 为
慢性 肝 炎 的活 动 性 肝 脏疾 病 。 对 于 慢 性 乙 肝 的 治 疗 ,干 扰 素 和 拉 米 夫 定 是 研 究 得 最 为 彻 底 的 两 种 药 物 ,两 种 药 物 均 有 局 限 性 ,选 择 用 药 时 需 要 考 虑 患 者 可 能 发 生 的 治 疗 反 应 和 与 治 疗 相 关 的 不 利 因 素 。 型 抗 病 新 毒 药 物 如 阿 的 福 韦 (d fvr a eo i )和 恩 替 卡 韦 (ne a i 对 治 疗 耐 拉 米 夫 定 的 e tcvr )
醇 ( E 或 长效 )G 扰 素 联 合 用 药 ,使 慢 性 丙肝 的治 疗 取 得 突破 性 进 展 , 丙肝 基 因型 1型 对 长 效a 扰 PG t 干 干
素 治 疗 的 病 毒 学 持 续 应 答 率 接 近 5 %, 而 非 1 丙肝 病毒 应 答 率 8 %。 0 型 0
关 键 词 : 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T 乙型 肝 炎 e抗 原 ( e ) 乙 型 肝 炎 免 疫 球 蛋 白 ( I) 乙 型 AL ) HB Ag HB g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包括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有了不少进展,现综术文献资料如下。

1 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慢乙肝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满、便溏、胁痛等,常见体征为肝区叩痛、肝脾肿大。

中医药在改善这类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

罗氏[1]以柴胡疏肝散配合六君子汤治疗时症状改善率达91%以上,体征改善率70.0%以上。

张氏[2]疏肝健脾活血汤、苗氏[3]复方当归愈肝散、胡氏[4]加味丹栀逍遥散、钟氏[5]当飞利肝宁胶囊、郝氏[6]加味甘露消毒丹、齐氏[7]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等均显示能有效治疗慢乙肝,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均在85%以上,对体征的改善率为70~90%,说明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相比西药而言,有改善症状体征的明显优势。

2 对化验指标的治疗效果中药有健脾养肝、清热化湿、化瘀解毒的功效,在治疗慢乙肝时常用汤剂、散剂、口服液、或静脉注射治疗。

唐氏[8]自拟白叶柴虎汤、封氏病毒消、罗氏[1]柴胡疏肝散、胡氏加味丹栀逍遥散、胡氏[9]自拟方归芍复肝煎、郭氏[10]肝泰丸、焦氏[11]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金氏[12]芪苓柴虎汤、覃氏[13]复方黄根液治疗慢乙肝时,TBIL、ALT、AST、A/G均有明显效果,有效率在80~96%之间,甚至有报道100%的患者ALT及AST恢复正常。

3 抗病毒的效果乙肝病毒清除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由于难以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乙肝慢性化,引起肝硬化等。

有不少学者的中药治疗慢性乙肝时,经过3个月左右治疗,能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

唐氏白叶柴虎汤使HbeAg和HBV-DNA转阴率达57.0%和43.1%。

封氏病毒消HBsAg转阴率13.3%(8/60),抗-HBs转阳率15%(9/60),HBeAg转阴率23.3%(14/60),抗-HBe转阳率13.3%(8/60)。

乙型肝炎最新治疗研究(全文版)(2024

乙型肝炎最新治疗研究(全文版)(2024

乙型肝炎最新治疗研究(全文版)(2024乙型肝炎(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

HBV感染可以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严重疾病,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对HBV 病毒和肝脏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乙型肝炎治疗策略也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最新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一、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IFN)。

1. NAsNAs通过抑制HBV聚合酶的活性来抑制HBV病毒的复制,目前已经有多种NAs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如拉米夫定(LAM)、替诺福韦(TDF)、恩替卡韦(ETV)等。

近年来,新型NAs如贝斯卡韦(BES)和索巴韦(SOB)也被开发出来,并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2. IFNIFN通过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和调节免疫反应来治疗乙型肝炎。

目前常用的IFN有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患者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近年来,长效干扰素(PEG-IFN)也被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新方向,其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清除HBV病毒。

目前常用的免疫治疗包括:1. 疫苗治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手段。

对于已经感染HBV的患者,疫苗接种可以促进抗病毒免疫反应,降低HBV病毒载量。

2.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治疗乙型肝炎。

目前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IL-2、IL-12、IFN-γ等。

三、综合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采用综合治疗策略。

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肝细胞保护治疗和肝脏移植治疗等。

肝脏移植治疗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等。

肝移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但需要考虑移植后的HBV再感染和免疫抑制等问题。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验, 初步结果发现其对 H VD A的抑制作用与阿德 B N 福韦或 L M治疗 1 A 年后相似 , 且没有严重不 良反应。 1 克拉夫定 feu i ) 克拉夫定的作用机制不 . 4 c vd e l n 同于 L M和阿德福韦。 A 因其 3 位上有羟基, 不是一
维普资讯
传染病信息 20 年第 1 卷第 3 06 9 期
・13 ・ 1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许海苗 王慧芬①
解放 军 军 医进修 学院 北京 105 083 ①解放 军第. 0- 医院 北京 103 F : - - - 009 中 图分类 号 : 5 2 2 R 1.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7 8 3(060 — 13 0 10 — 1420)30 — 3 1
药突变的患者, 适宜及早改药治疗 。 1 恩曲他滨( tcai ,T ) 恩曲他滨是一种 . 2 e ribn F C m it e 含氟的胞嘧啶核苷类似物。 体内外研究证明 , 恩曲他 滨 对 H V和 H V 的抑 制 作 用 是 L M 的 4~1 B I A 0
治疗 , 苷类 药物可 以直接抑制 H V复制 , 核 B 它包括
组为 4 %。已பைடு நூலகம் 道有 4 9 %的患 者在 治疗 1 以上 出现 年 了 L T的耐药删。 a—A 目前正 在进行 Ⅱ期 临床试 d V lIC
肝组织学改善 。但只有 出现血清 H e g B A 转换 , 才能 有持久疗效 。其血清转换率与治疗前 A T L 基础值相 关 ,血 清 A T比正常值高 5倍 以上者 ,转换率更 L 高,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 , 血清转换 率可能提高 , 但耐 药突变也逐渐增多 , 治疗 1年后亚洲 患者的 Y D M D 变异率 为 1% ~ 2 2年后为 4%, 4 3 %, 2 5年后 可达 7 %。出现多重 突变毒株 后可使 病毒 复制 能力增 0 强 ,导致病情变化 ,4 1%患者 出现 H VD A及血清 B N A T水 平上 升 , L 少数 甚 至发生 肝 衰竭 。 于 已出现 耐 对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其中大部分患者处于乙肝病毒慢性携带状态,每年大约有几十万人死于乙肝及其各种的并发症。

乙肝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疾病,后期甚至会引发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到目前为止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传统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复发率较高,而中医中药则在乙肝治疗上显示出了特有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中医方面的认识、中医治疗的疗效以及前景和展望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以便为日后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50-02众所周知,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重灾区,其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在临床上最为多见,一般情况下,hbv侵犯肝脏并进行复制繁殖,但不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只有当人体对侵入的hbv发生免疫时才会出现肝脏病变,这是一个机体与病毒长期斗争的过程,可逐渐演化为肝硬化或肝癌,最终导致死亡[1,2]。

西医西药疗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中医药治疗乙肝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方法,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5]。

因此,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乙肝病毒是通过非肠道途经传播的,其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的年龄有关。

一般来说,对于婴儿和年龄小于1岁的儿童,其感染乙肝病毒后发生慢性化的危险性是90%;对于年龄在1-5岁的儿童,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而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则降低为2%。

近年来,相关数据统计显示[6],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4亿人之多,每年死于hbv感染及其相关并发疾病的患者不计其数,而我国又是乙肝的高流行区,其患病人数达三千万人之多,患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各 种主观因素对于试验结 果的影响较大 。由于以上种种原 因 , 中医药治疗 慢性 乙型肝炎 的疗效 至今未 得到循证 医学研 究 的
在气分 , 可波及于血分。 近来 , 许多医家认 为感邪早期 , B H V已经

综 述 ・
21 年 2 00 月第 4 卷第 5 8 期
中 医结 疗 西 合治 慢性乙 型肝炎的 展 新进
黄 向春
( 圳 市 宝 安 区西 乡人 民医 院 , 深 广东 深 圳 5 8 0 ) 1 12
【 摘要】慢性 乙型肝炎是世界范 围内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 问题之一 , 全球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 3 . 5亿之众 。目前 , 慢 性 乙型肝炎 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 , 中西 医结合疗法在理论上和实践 中均有一定 的优势 , 本研究主要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 问题 综述 , 并指 出目前研究的新进展 。 [ 关键词】中西医 ; 慢性 乙型肝炎 ; 进展 [ Y e 1 类号】 2 916 【 0 ̄S R 5 . 文献标识码】A [ 2 文章编号】17 — 7 1 2 1 )5 3 — 2 6 3 9 0 (0 00 — 4 0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有 3 . 5亿人 。 国是乙型肝炎 我
的高流行 区,根据 19 9 2~19 9 4年全 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V HB 标记流行率高达 5 .% , H s g 76 而 B A 的人群流行率为 97 %。 .5 按照 该资料计算 , 我国约有 7亿人感染过 乙型肝炎病 毒 , H s g 而 B A 携 带者高达 1 . 2亿人。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我国现患 乙型肝炎病 人为 2 0 80万人 , 现患率为 2 7 / 701 , 0万 年发病率为 2 01 万 。尽 3 /0 管疫苗接种已经有效地 降低 了 9 0年代 以后 的新生儿发病率 , 但 我 国人 口众多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的绝对数量巨大,因此 HB V 感染相关 性疾病仍将是我 国未来 5 0年最 为严重 的公共 卫生 问

乙型肝炎规范治疗的进展与实践

乙型肝炎规范治疗的进展与实践

丑岱塞出医芏2Q!Q生!且箍22鲞堡!翅乙型肝炎规范治疗的进展与实践王德扬【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1—0800(2010)01.0005.03自2005年底我国发布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主要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开始了以抗病毒为主的治疗策略,大批慢性乙肝患者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已改变了病程和命运。

之后,国际上又先后出台了乙肝防治或诊治的哑太、欧洲和美国指南,特别是2008亚太指南、2009欧洲指南和2009美国指南,反映了近几年乙肝防治研究的新进展和临床诊治的新经验,是指导乙肝规范诊治和优化治疗的重要准则和依据。

学习领会国内外与时俱进的指南精神,结合患者实际和医生经验,开展个体化治疗,将有助于提高乙肝治疗疗效。

l治疗目标我国指南提出的治疗目标,即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这与2009年新版欧洲指南所提的“阻I}:疾病向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肝痛、死亡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标一致。

但欧洲指南更强调治疗目的,而小是简单控制病毒,也不是简单地缓解临床症状;而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围绕上述总目标,欧美新版指南还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具体目标或治疗终点,第一个层次是理想的目标或治疗终点,即对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治疗后达到HBsAg转阴甚至出现抗HBs;过去认为几乎是达不到的,现在至少一部分人可以达到,特别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类药物(至少经过1年)的治疗可以有3%~5%达到。

第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宁波315020作者简介:王德扬,主任医师,教授。

宁波市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宁波市肝瘸技术指导中心名誉考任,《科学保侄势杂志丰编。

2023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2023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乙肝病毒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疗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病毒学特征HBV属于部分双链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途径传播。

其特点是高度感染性、变异数、潜伏期长、易产生慢性感染和发展为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二、病毒复制及毒力机制的研究进展1、病毒复制机制病毒复制是HBV病毒感染的关键步骤,对其复制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发病机制。

目前已确定HBV复制过程中的环节和关键酶,如HBV DNA聚合酶、转运酶等,这些都为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靶点。

2、毒力机制HBV毒力机制的研究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目前已经发现HBV病毒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HBx蛋白,它是HBV中的一个非结构蛋白,参与了HBV 的复制和发病过程。

三、治疗策略1、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一直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安泰、恩替卡韦等。

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慢性乙肝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免疫调节治疗乙肝治疗中的免疫调节剂主要指利用干扰素、肝炎丙种球蛋白以及植物碱等药物来调节患者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

3、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体细胞或组织进行干预,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乙肝方面,基因治疗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新型治疗方法。

四、未来展望在治疗HBV方面,未来有可能出现更多的新策略,例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治疗技术等。

病毒复制过程中的靶点不断被研究和发现,将会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精准度。

同时,人们也需要增强自我预防和控制的意识,积极参与进行乙肝防范工作,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

总之,随着对HBV病毒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并提高提高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最新进展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最新进展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最新进展最新进展: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综述摘要:乙肝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病毒性传染病,已知有超过2.5亿人正在受到疾病的侵袭。

虽然乙肝疫苗预防效果显著,但由于病毒具有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的特点,疫苗的普及程度还需要继续提高。

此外,三价和四价乙肝疫苗并不总是能够在慢性感染者中消除病毒。

因此,发展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这篇综述文章将概括当前已经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说明正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的新药。

关键字: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临床试验1. 引言乙肝是一种使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

它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疾病,而且常常附着在感染者的肝脏中。

HBV可以通过血液、体液和性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由于病毒是在细胞内复制,其治疗十分困难。

然而,通过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患者可以进入缓解期或完全摆脱病毒。

这篇文章将对当前已经上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综述,并且考虑正在进行的新药临床试验。

2. 目前上市的抗病毒药物2.1 恩替卡韦恩替卡韦是目前治疗乙肝的”黄金标准”,它既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还可以减轻症状。

尽管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和胃部不适。

2.2 阿德福韦阿德福韦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并且在临床工作中没有复制性的发生。

该药可以直接降解病毒复制,同时对患者进行保护。

其副作用相对较低,包括轻微的肝功能异常。

2.3 他达拉韦它达拉韦是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乙肝。

它与其他抗病毒药物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信号通路来抑制病毒复制。

在不良反应方面,它可能会导致一些心血管副作用。

2.4 依法韦伦依法韦伦是一种治疗乙肝的新药,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在细胞内的复制来缓解症状。

在临床试验期间,它的耐受性相对较好并且是高度有效的。

它的主要副作用是血液生成下降,但这可以通过减小药物剂量以及调整治疗计划来减轻。

3. 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3.1 LeflunomideLeflunomide是一种已上市的治疗风湿病的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现状与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现状与新进展

第 1 0大致 死疾 病 , 目前 有 超 过 3 5亿 的 人 口感 染 , . 我 国约 有 1 3亿 , 界 每 年 大 约 有 10万 人 死 于 乙肝 相 . 世 2
关 的慢 性肝 病 , 乙肝 病 毒 感染 是 危 害 公众 健 康 的重 故
大问题 。 乙型肝炎 病 毒 ( ea t i s H V) 染 可 hpti B v u , B 感 is r 以致慢性 肝炎 , 可 向肝硬 化 、 并 肝癌 、 衰竭 发展 , 中 肝 其
2 1 口 干 扰 素 ( F a) 聚 乙 二 醇 干 扰 素 口( E . . IN 与 PG
IN ) F a
2 1 1 a 干扰 素 : N a是 已证 明有 效 的 抗 H V复 制 .. . I . F B 的 一类药 物 , 主要 是 通 过诱 生抗 病 毒 蛋 白( V ) 其 A P 及 调节 机体 免疫功 能 等途 径发 挥抗 病作 用 。对 于 e抗原
肝硬 化 和原发 性 肝 癌 的 发 生 与 H V 的 持 续 复 制 密 切 B
相关 。病 毒持 续复 制 和机 体免 疫 清除 障碍 是 乙肝发 病
的两个基 本要 素 , 因此 , 病毒 治疗 是慢 性 乙型 肝炎 治 抗 疗 的关键 。本 文就 慢性 乙肝抗 病毒 治疗 的研 究 近况 作
慢性 乙型 肝 炎 (hoi hpti B C B 是 世 界 上 c r c ea t , H ) n is
素 起始 治 疗 , % 一l %患 者 H s g消失 , 5年 时 上 5 0 BA 到 升 到 1 % ~2 % , 亚洲 研究 未见 相 同结 果 H 。 1 5 但 J 2 12 聚 乙 二 醇 干 扰 素 口( ey t ne e n P G . . pgle i r r , E . a d t fo IN ) 包括 相 对 分 子 量 4 0×1 P G IN 2 ) 1 2 Fa : . 0 (感 染 性 疾 病 中 心 , 物 治 疗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感 染 性 疾 病 分 子 生 物 学 研 究 室 , 川 成 都 6 04 ) 四J 大 I 生 四 10 1

2022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进展

2022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进展

2022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进展(全文)目前全球仍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 如不进行治疗, 会有20%甚至更多的慢性感染者发展为终末期慢性肝病, 如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最重要的治疗, 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HBV的复制, 减轻肝细胞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 以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以及HCC的发生[2]。

然而当下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清除感染肝细胞中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这也是当前的抗病毒药物不能治愈CHB的主要原因[3-4]。

随着现代医药水平的进步以及对HBV 复制周期的深入了解, 不同靶点的新型药物正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 这些药物对于治疗CHB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治疗CHB的新药大致分为两类[3]。

第一类主要针对HBV的生命周期:包括阻止HBV进入细胞、直接靶向cccDNA、靶向HBV基因表达、抑制核衣壳组装和HBsAg释放等。

第二类主要针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由于针对不同靶点的新药种类众多, 在此仅讨论临床试验数据较详尽的代表性药物。

1 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团队[5]于2012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钠离子- 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是HBV进入人体肝细胞的特异性受体°NTCP 是一个多重跨膜的蛋白分子, HBV通过L-HBsAg的前S1区与肝细胞表面的NTCP结合, 介导HBV进入细胞[6]。

这一发现不仅大大促进了HBV 感染相关的研究, 同时为HBV新药研发提供了新靶标。

基于Myrcludex B的使用, 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医院Stephan Urban团队[7]提出了HBsAg阻断策略Myrcludex B是L-HBsAg的前S1结构域内47个氨基酸衍生的肉豆蔻酰化脂肽, 通过竞争性与NTCP受体结合, 进而抑制HBV进入肝细胞[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继东教授: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贾继东教授个人简介:贾继东教授简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3-2004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北京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会员、欧洲肝病学会(EASL)会员美国肝病学会 (AASLD)会员。

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

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跨世纪使优秀人才工程”及“十百千”优秀人才工程入选者。

同时被聘为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国际编委、《中华肝脏病杂志》副主编、《实用肝脏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审组成员、《临床胃肠及肝脏病杂》、《新医学》、《临床肝胆病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

答疑结果:第一讲:关于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1、大家对于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很感兴趣,请您谈一谈都有哪些新进展?其治疗手段和临床效果如何?贾继东教授: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突破性进展,国际公认的还是以干扰素类、核苷(酸)类似物为主。

只是核苷(酸)类似物种类越来越多,疗效更强,交叉耐药性也基本上克服。

目前可以做到有效抑制病毒、控制病情、延缓病毒复制,但是多不能清除病毒。

彻底治愈,在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

2、请问目前对乙肝的免疫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以及目前的疗效如何?贾继东教授:乙肝的免疫学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天然免疫在感染早期起作用,获得性免疫在后期的感染控制中起作用。

其机理研究得还不是很透彻,而且临床上无法常规检测针对HBV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指标,特别是细胞免疫。

所以针对它的免疫方面的治疗也多处于探索阶段,如各种治疗性疫苗,期待打破免疫耐受、促进病毒的清除等等。

但是免疫疗法目前还尚未真正应用于临床。

3、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是针对表面抗原的转阴,还是针对阻断以及减少病毒所引起的肝炎?贾继东教授:主要还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炎性坏死,从而减少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表面抗原的转阴是个别现象,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件,尚不能作为一个普遍的目标。

表面抗原转阴在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直接目标。

第二讲:关于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1、近年有研究证实,同一个乙肝患者感染的病毒不是一种,而是一群,即一个种群(并提出了“准种”概念)。

这样从理论上讲,单独用1-2种抗病毒药物疗效是有限的,病毒还会很快变异。

这就需要一个综合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案,直到康复。

这就要求抗乙肝核苷类药物的疗程要把握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等使用后,许多病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小部分病人可以停药。

请问您对这方面有什么新的认识?另外您能方便介绍一下核酶在这方面的应用吗?国外是否有新药品上市?贾继东教授:看来一种或几种药物并不能完全解决HBV的问题,期望有更多作用更强、耐药性更低的核苷(酸)类似物上市,并能克服交叉耐药性。

核酶还没有进行临床应用,只是实验研究阶段。

科学发展总是有阶段性和时代局限性,短期内无法突破。

我们应该致力于合理、规范地运用现有的药物和疗法,而不应该整天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奇迹发生。

2、抗病毒治疗药物大多进口,作为肝炎大国的我们一直购买或仿制别国药物治病,而且在基层医院,面对较多的乙肝病人,感觉拉米夫定服用时间长,花费高,很多病人经济条件不允许,而且乙肝病毒可能有变异,请问在治疗乙肝方面国产药物有没有研制的进展?是否开发出费用效益比高的药物或治疗方案。

贾继东教授:据我所知,国内的研究也很多。

但真正经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有效、并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原创性抗乙肝病毒药物还没有。

虽然很不幸,但这是现实?3、国内某公司因为经济利益大肆宣传某种治疗性疫苗,作为一个良好的职业操守的医务人员,贾教授对此有什么看法吗?贾继东教授:治疗性疫苗值得关注,值得期待。

但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们应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依法行医。

从理论上证明有效的东西,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并不一定有效。

对于未经严格临床研究证实有效、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或疗法,我们不能盲目跟风。

第三讲:关于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1、目前对于经胎盘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的阻断有何进展,其效果如何?贾继东教授:母婴传播中,围产期传播比较多,也就是出生过程中和出生以后传播比较多,很少一部分是真正的现宫内传播。

现在的预防方法很有效,即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剂量比正常新生儿大一倍,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90%-95%都可以阻断。

至于有些地方报道胎内、宫内传播率很高,是因为定义不统一。

有人在婴儿出生以后以新生儿脐带血作为检测HBsAg阳性或以出生后新生儿血中HBsAg阳性就认定为宫内感染。

正确的方法是,出生后立即抽血,若表面抗原阳性,而且半岁或一岁以后仍为阳性,才能诊断为宫内传播。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表面抗原在新生儿体内可以消失,不一定表示都被感染了。

国内报道宫内感染率特别高,可能与概念不准确、检测的方法不统一有关。

2、关于母婴传播的阻断,旧方案是妊娠后期(7、8、9)孕妇进行HBIG注射,然而现在有人对HBsAg阳性的孕妇,反对于妊娠后3个月进行HBIG注射。

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HBIG注射,新生儿HBIG注射应如何进行?贾继东教授:国内外权威学术团体或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CDC和中华医学会的相关专科分会)从未推荐过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来预防母婴HBV 传播,而所谓方案也只是一些地方的一些医院的做法而已。

目前国内外的文献中关于这种方法预防母婴HBV传播的理论和临床效果证据不足,因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只推荐出生后立即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同时另一部位注射HBIG 200单位;一个月及6个月时再注射两次乙肝疫苗。

这种推荐方案的效果可到达90%~95%。

3、注射免疫球蛋白后乙肝表面抗原仍然阳性的婴儿,该如何进一步治疗才能清除其病毒。

贾继东教授:应该在一岁左右检测HBsAg仍阳性才能确定为预防失败,这时已无有效疗效可以清除病毒。

应该说明的是,任何方案和疗法均不能100%阻断母婴HBV传播。

4、孕妇妊娠早期或末期发生急性乙型肝炎应该采取何种治疗措施?贾继东教授:妊娠早期的治疗比较困难,孕妇应用任何药都存在风险,都有可能对胚胎发育都会产生影响,此时没有很好的办法;妊娠晚期,胎儿发育已比较成熟,如果乙肝比较严重,除一般治疗之外,在权衡利弊和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可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国外的经验,拉米夫定、替米夫定对孕妇的安全性相对比较高,尽管也不推荐常规应用于孕妇。

第四讲:关于乙型肝炎的临床指南1、中国新近有慢性肝炎指南出台,将抗病毒治疗提高到很高的地位。

想问一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抗病毒治疗指征如何把握?治疗的费用效益比如何?贾继东教授:只要病人的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不管其转氨酶水平,均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当然其前提是病人的预期生存要超过半年以上,因为从开始服用核苷(酸)类似物到真正肝脏功能改善需要3~6个月的时间。

应该说明的是,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移植的需求,但在不做肝移植的情况下,并不能改变终末期肝硬化的远期预后。

2、中国的指南和其他国家如欧美、日本的指南有何不同之处?贾继东教授:指南的总原则都是一样的,各国国情不同,侧重点不同。

例如,针对中国的国情,中国指南强调预防,写得很详细,美国的2007指南更新在这一点借鉴了中国的指南。

3、在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里,大三阳,转氨酶大于2倍,HBVDNA大于10的5次方,要求抗病毒治疗。

但亚太和美国治疗意见是,当 ALT>200U时,一般先观察几个月。

我考虑为,当ALT很高时,肝细胞大量坏死,细胞里面的病毒可能一下子会释放至血液中,这时所测的DNA并不是正常肝细胞内病毒复制分泌出来的。

在不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几天后也会自然转阴,不知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贾继东教授:这种看法不准确。

美国指南建议,当ALT>200 U/L时,一般先观察几个月,是因为转氨酶越高,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的机会越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所以先观察几个月。

而中国自发性 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低,所以这样做的意义不大。

这与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关,欧美国家A型多一些,中国的多为C型和B型。

第五讲:关于乙肝病毒变异和耐药性1、目前已经发现的比较重要的变异有以下几种:一是可以造成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变异,二是可以导致“小三阳”慢性乙肝的变异,三是可以对抗病毒治疗产生耐药的变异,后者主要发生在药物与病毒结合的位置,当病毒基因发生变异时,这些结合位点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药物与病毒的结合能力下降,因而导致病毒耐药。

总的来说,这些变异都是不利的变异。

我想问一下,有没有有利的变异?比如病毒变异之后,对人体的致病性减低?是否有这方面的研究?贾继东教授:有利的变异现在还没有发现,只能说有些病毒变异以后,病毒复制能力减弱。

病毒变异后,有的致病性提高了,有的致病性降低了。

2、目前关于耐药的概念,有三种:1)基因型耐药(Genotypic resistance)指乙肝病毒基因(通常位于P基因)出现某种特定的突变,这些突变点已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与耐药密切相关。

2)病毒耐药(Virological resistance)出现某种特定的关键耐药突变,同时有病毒定量反跳大于一个log10, 或治疗中HBV DNA从无下降到4 log10拷贝/毫升以下。

3)表型耐药(Phenotypic resistance)和临床耐药(Clinical resistance)表型耐药有二种不同的含义,药理学或病毒学定义指在体外药敏检测系统中,病毒毒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下降,通过用IC50来表示,可通过细胞培养系统、动物模型等方法来检测。

表型耐药的另一种含义,即指临床耐药,出现某种特定的关键耐药突变,同时有病毒耐药和ALT反跳。

“病毒变异了,未必耐药;但如果耐药了,一定发生变异”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如果没有耐药和变异,任何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假以时日,终会有耗竭体内病毒的一天,不知道这个观点对不对?我们目前有没有办法提前预测变异和耐药的问题?或者有没有这样的研究?贾继东教授:这个观点基本正确。

不是所有病毒变异都会引起耐药,若病毒变异与耐药有关,最初并不显示,时间长了,才会显示出耐药。

但耐药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都是变异所致。

严格来说是如果发生耐药,很可能是发生了变异。

“如果没有耐药和变异,任何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假以时日,终会有耗竭体内病毒的一天,不知道这个观点对不对?”这个观点只是一种假设,耐药还是会发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