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巨人,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批判眼光,成为了一位备受推崇的思想家和作家。
他的作品对于现代中国的文学、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思想深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
批判。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也对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他不回避现实,勇敢地揭示社会的丑陋,并发出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引发了对改革与革命的思考。
其次,鲁迅先生注重真实和深入的表达,他以生动而精准的语言,刻画出了那
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他丰富的触角和人性洞察能力,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真实感和感染力。
他通过对生活中的细节和人物的刻画,让读者对社会的现象产生共鸣与思考。
他的作品以其犀利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最后,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尽管他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代
背景下,但他对人性的探索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是永恒的。
他的作品反映出人类普遍的苦痛和纠结,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和挣扎。
他的思想和理念激励着无数的读者去思考社会、生活和人性的问题。
总的来说,鲁迅先生是一位不可忽视的文化巨人,他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熠熠
生辉。
他以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批判精神,赋予了中国现代文学以独特的光芒。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剖析,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名人学者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
名人学者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尖锐的批判精神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透彻的剖析,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发展。
以下是一些名人学者对鲁迅的个人评价。
1. 钱钟书:鲁迅是以触不可及的人对着已经过去了,所以大师。
他的创造力和挑战力,是任何一位大师都远远不及的。
2. 陈寅恪:鲁迅的学问深而广,凡有所为者,必先须有一定的类似鲁迅的胸襟和世界观,这类似的意识始于对鲁迅的鉴赏。
3. 徐志摩:鲁迅是反叛的代表,他在反对世俗中生根、发芽,最后变成一片广大的恶浪,象一系列悲剧集合起来。
4. 丁玲:人民需要这位英勇者。
5. 沈从文:我曾认为他是个神,一个启示,一个方法,一个榜样,一个圣洁无暇的偶像。
在鲁迅以后的伟人身上,尤其是在毛主席的身上,还能看到他的风采,他的追求。
6. 茅盾:鲁迅的《朝花夕拾》是最伟大的散文集,必与《红楼梦》以及《红岩》、《解放前夜》等同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作品。
7. 金岳霖: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奇才,他的文学成就在中国作家中库存量最多的。
8. 胡适:鲁迅为自由与正义的拥护者。
9. 张大千:鲁迅的行人即是行路者,越走越宽,最后走进人的心坎上。
10. 傅雷:鲁迅的形象对我这一代人有太重要的影响,远远不是另一个作家所能相比的。
11. 郭沫若:鲁迅的目标是革命,其性格是属于革命性格。
12. 曹禺:在我认识自己,找寻我的道路的时候,鲁迅先生给我启示了一条可随之迈往前进的康庄大道。
13. 茅盾:我们也不负对鲁迅的敬爱与追思。
这些名人学者的评价都充分显示出鲁迅在文学、思想和社会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他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批判精神,为后来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借鉴,同时也为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觉醒作出了巨大贡献。
鲁迅的著作和思想对于现代中国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先生鲁迅》第四集对鲁迅的评价
第一部分:概述随着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鲁迅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对我国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生鲁迅》第四集作为一部专门评价鲁迅先生的著作,在深入研究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成就的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先生鲁迅》第四集对鲁迅的评价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第二部分:评价鲁迅文学成就1. 评价鲁迅的文学创作在《先生鲁迅》第四集中,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
他的小说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以及散文作品如《故事新编》、《华盖集》等,被认为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哀。
他的作品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引人入胜,给予读者强烈的触动和启发。
2. 探讨鲁迅的文学风格与意义《先生鲁迅》第四集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文学风格方面,鲁迅先生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辨为特色,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文学意义方面,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人文价值。
第三部分:评价鲁迅思想贡献1. 探寻鲁迅的社会思想《先生鲁迅》第四集在评价鲁迅先生的思想贡献时,着重探寻了他的社会思想。
鲁迅先生对我国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和救国方案,为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 分析鲁迅的人文思想除了社会思想,鲁迅先生的人文思想也是《先生鲁迅》第四集关注的重点之一。
他关注人性的悲凉和命运的无常,倡导人文关怀和尊重,呼吁对人性的尊重和照顾,为我国现代文化思想注入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第四部分:评价鲁迅的影响和地位1. 探究鲁迅的文学影响《先生鲁迅》第四集深入探讨了鲁迅先生的文学影响,指出他的作品不仅在我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文学创作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并对世界文学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10篇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1鲁迅先生这一生非常伟大,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也被人民成为“民族魂”。
在我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青年时的鲁迅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一样,都不甘于被帝国主义侵略,他抱着“要救国,只有维新”的理念到日本学医。
从那时起,他就不断在宣传革命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谴责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清政府出卖主权的行径。
后来他毅然地放下了人体的解剖刀,拿起了解剖人类灵魂的笔。
决定弃医从文后,他回到了祖国。
他曾到杭州、绍兴、南京从事教学工作。
他一边努力进行着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打击顽固不化的校长,一边在各大杂志上发表文章,支持革命。
他受临时政府教育部部长蔡元培的邀请任教育部部员,后来随教育部迁到北京。
在北京他写成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名作。
在自己的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惨遭杀害后,他用文章痛斥着惨无人道的行径。
不久,他又到了厦门和广州继续教学和发表文章。
最后他来到了上海,度过了他一生最光辉的最后十年。
在上海,他没有从事教学工作,专事写作,参加文化活动。
他不顾个人安危,在被国民党通缉的情况下,他继续发表文章,与旧社会和旧势力斗争。
在繁重的工作下,他的病越来越严重。
直至逝世前的一天还在执笔。
我们都热爱祖国,我们要学习鲁迅坚持正义勇于牺牲的精神。
像鲁迅这样爱国、关心下一代,勇于拼搏,为国家作出牺牲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2我第一次接触到鲁迅先生,是在小学时期,那时候鲁迅先生在我眼中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爱教育别人的严肃作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先生在我眼中的形象出现了巨大的改变。
对鲁迅的客观评价
对鲁迅的客观评价对鲁迅的客观评价(转贴的评论)打倒鲁迅何其快哉!——为中国信仰危机我读过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如《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他揭露的社会阴暗面,是存在的。
他的《友邦惊诧论》,可以看出他有一定爱国的心态。
这些功劳不能否认。
特别是,他在写到‘而中国的唯一的出路,是全国一致对日的民族革命战争。
’(《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也可以看出他具备爱国之心。
从一个角度上来讲,鲁迅确实具有积极进步的一面。
但就鲁迅先生是否可以称为‘民族魂’,他对中国文化的沉重攻击,是否与今天的信仰危机和民族虚无主义有关?我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疑问,因此写下这篇文章,和大家探讨。
让我们先看看,当时的作家对鲁迅的抨击,是否有些道理:陈西滢:“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
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捏造些事实。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轻易得罪不得的。
”“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
”高长虹:“我是主张批评的……鲁迅却是主张骂,不相信道理。
”冯乃超:“鲁迅这位老生……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
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
”阿英:“鲁迅所看到的人生只是如此,所以展开《野草》一书便觉冷气逼人,阴森森如入古道,不是苦闷的人生,就是灰暗的命运;不是残忍的杀戮,就是社会的敌意;不是希望的死亡,就是人生的毁灭;不是精神的杀戮,就是梦的崇拜;不是咒诅人类应该同归于尽,就是说明人类的恶鬼与野兽化……一切一切,都是引着青年走向死灭的道上,为跟着他走的青年掘了无数无数的坟墓。
”“鲁迅以革命自负,而竟仇视革命作家,纯用冷讥热嘲的口语来逞着豪兴,没有理论的根据。
”“鲁迅……一种含血喷人的精神,也真令人有‘行之百世而不悖’的感想。
”成仿吾:“这位胡子先生倒是我们中国的堂·吉诃德————堂鲁迅!”“我们中国的堂·吉诃德,不仅害了【不文明词语】与夸大妄想诸症,而且同时还在‘醉眼陶然’;不仅见了风车要疑为神鬼,而且同时自己跌坐在虚构的神殿之上,在装作鬼神而沉入了恍惚的境地。
对鲁迅的评价有哪些
对鲁迅的评价有哪些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鲁迅的评价有哪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鲁迅的评价有哪些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着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生平简介: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
后弃医从文学(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给鲁迅写一则简短的评价
给鲁迅写一则简短的评价
给鲁迅写一则简短的评价如下:
1、鲁迅,一个多振奋人心的名字啊!他划破无边际的黑夜,将迷惘的时代迸裂,在沧桑岁月中竟能干出如此伟大事业!
2、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3、“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
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
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
4、一生的铿锵有力,全身的铮铮傲骨!黑瘦的身躯里是不屈不挠。
他为我们民族灵魂而呐喊,他的存在让我们国人骄傲。
5、鲁迅是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评价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对鲁迅的评价,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
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
周海婴: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
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
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
在我眼里,母亲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包含着两种:一种是学生对老师的崇敬,还有一种是夫妻之间的爱护、帮助。
我母亲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父亲做了很多事情,抄稿、寄信、包装等等。
母亲喊父亲什么,我不记得了,记忆中也没有她老远喊父亲的印象,只是有事就走到父亲面前,询问他喝不喝水,或者告之该量体温了、该吃药了,是一种自然的平视的状态。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这一生非常伟大,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也被人民成为“民族魂”。
在我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青年时的鲁迅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一样,都不甘于被帝国主义侵略,他抱着“要救国,只有维新”的理念到日本学医。
从那时起,他就不断在宣传革命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谴责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清政府出卖主权的行径。
后来他毅然地放下了人体的解剖刀,拿起了解剖人类灵魂的笔。
决定弃医从文后,他回到了祖国。
他曾到杭州、绍兴、南京从事教学工作。
他一边努力进行着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打击顽固不化的校长,一边在各大杂志上发表文章,支持革命。
他受临时政府教育部部长蔡元培的邀请任教育部部员,后来随教育部迁到北京。
在北京他写成了《狂人》、《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名作。
在自己的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惨遭杀害后,他用文章痛斥着惨无人道的行径。
不久,他又到了厦门和广州继续教学和发表文章。
最后他来到了上海,度过了他一生最光辉的最后十年。
在上海,他没有从事教学工作,专事写作,参加文化活动。
他不顾个人安危,在被国民党通缉的情况下,他继续发表文章,与旧社会和旧势力斗争。
在繁重的工作下,他的病越来越严重。
直至逝世前的一天还在执笔。
我们都热爱祖国,我们要学习鲁迅坚持正义勇于牺牲的精神。
像鲁迅这样爱国、关心下一代,勇于拼搏,为国家作出牺牲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先生鲁迅》第一集对鲁迅的评价
《先生鲁迅》第一集对鲁迅的评价
《先生鲁迅》第一集通过对鲁迅的描述和演绎,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卓越品质和丰富内涵。
他的思想锐利而深刻,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令人敬佩。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毫不掩饰的文字,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引发了深刻的共鸣。
鲁迅的作品不仅批判了旧社会的陋习和愚昧,更探寻了人性的困境和出路。
他的思想跳脱传统框架,大胆创新,为中国文化和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血液。
同时,鲁迅的文学才华也令人赞叹。
他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一系列永载史册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反讽和讽刺,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总的来说,鲁迅是一个独特且伟大的作家,他以敢于真实面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锐利目光,凝聚了一代人的心血和思考,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鲁迅先生爱于憎的理解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生前和逝世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和看法也存在着爱于憎的不同理解。
对于鲁迅的爱,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位有思想、有良心、有责任感的文学家,他以鲜明的人道主义和反对封建社会的态度,写出了一系列深刻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弊病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文体,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贫穷、苦难、压迫、残忍等,他深入描绘了人性的黑暗和社会的丑陋,使得读者深受触动,引起社会的共鸣和反思。
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被人们所赞誉和称颂,他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和“思想启蒙大师”,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然而,对于鲁迅的憎,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一方面,鲁迅的作品往往揭示和批判社会现实的丑陋和矛盾,对于现实问题持有强烈的批评态度,这种态度被一些人认为过于悲观和厌世;另一方面,鲁迅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体制并不完全一致,他曾经表达过对国家、政权的不满和批评,这使得他在某些政治力量中被视为“异端”和“反动分子”,受到了打压和排斥。
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思想触及了社会的痛点和民众的心声,他以尖锐的批判精神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陋,对于封建社会、帝制主义和新文化运动等问题持有犀利的批评态度。
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唤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进步。
鲁迅先生的爱于憎也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
他对于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落后、愚昧和封建观念持有批判的立场,认为这些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他主张要摒弃陈旧的传统观念,追求真理和科学,倡导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
然而,这种观点在某些政治和学术圈子中引发了争议和反对,因为他们认为鲁迅的批评过于激烈,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甚至被视为对中国传统价值的背弃。
不可否认的是,鲁迅先生的爱于憎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群体中可能存在差异。
名人对鲁迅先生评价名言
名人对鲁迅先生评价名言
1.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巨人,他的笔触带着强烈的暴力感和批判精神,并以其独特的鲜明观点和犀利的文字表达力震撼了整个中国社会。
" - 钱钟书
2. "鲁迅是一位具有深思熟虑的作家和评论家,他的笔触露出了一种罕见的直接和坦率的勇气。
他的批判精神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为中国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 - 贾平凹
3. "鲁迅的作品表达了他深深的关切和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
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的描述和人物塑造都非常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 余华
4.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更传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折射。
" - 朱自清
5. "鲁迅以他的作品捍卫了人民的尊严,他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和他针对封建社会的犀利批判,给了人们希望和勇气。
" - 郭沫若。
名人学者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
名人学者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之巨大是并且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鲁迅对他人或是别人对他的个人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别人对鲁迅个人评价1鲁迅先生之死,应该说,这是世界的损失,不是单独中国的损失,所以对于这位文化战士,艺术巨人,怀着永久哀悼的,也不仅是中国人。
当鲁迅先生死时,我正在东京,记得那是1936年10月19日的早晨,我翻开《读卖新闻》,一个鲁迅先生的像,一个《亲日文学家鲁迅之死》的标题,映入我的眼中,使我突然起一个震悸。
哦!鲁迅先生死了!这战士,他舍我们而去了,他永恒的休息了。
同我邻室的一位朝鲜文学家金时昌君,是我们帝大的同学,他在编辑一个进步的叫做《堤防》的文学杂志。
在洗脸时,遇见我,他以哀戚的声音,向我说:“鲁迅様死了!”“是的,鲁迅様死了!”我回答着。
我们的眼都红红的。
我继续说:“鲁迅様不仅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也是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的。
”“是的,我们朝鲜人,有正义感的朝鲜人,对于这位巨人是不能忘记的。
”说着,我们相对流下泪来。
我到帝大去,在参考室内,遇到几个研究中国文学的同学,有的人在翻阅鲁迅先生的遗著《中国小说史略》的增田涉的译本。
他们看见一个中国人的我,仿佛想慰唁似地说:“鲁迅様死了,留着这些宝贵的遗作的鲁迅様死了;这是可悲的事情呀!”我到考古学教室去,史学教室去,遇到的熟人都是这样表示着叹惋的意思。
而文哲学系中的护手江泰君、大中臣君、齐藤君,几个平时特别欢喜研究鲁迅先生的著作者,更加流露着悲戚,这些悲戚是发自内心的。
这之后,我很留心去搜集关于哀悼鲁迅先生的*。
在《改造》、《中央公论》、《日本时论》等较大的杂志中,都登载着哀悼的*;《中国文学月报》并且出过一个特辑。
有些画报中,印有先生的遗照和手迹的,我也买得来。
如新居格、增田涉等,都出其平时藏先生的遗墨刊布出来。
在国人中,有郭沫若先生的一篇哀悼文字,登在《帝大新闻》上。
这一些统计来不下二十几篇文字吧!搜集来的杂志画报和剪贴的报纸,现都已经散失了。
他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名言
他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名言
1、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缔造者:
鲁迅先生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文学缔造者,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发
挥了重要作用。
他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性,在小说创作、散文集、文论著作中均有着杰出成就,将自己宏伟的想象力转变为文学作品,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他的作品包括《故事新编》、《呐喊》和
《彷徨》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世名著,对中国现代文学发
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鲁迅先生具有前瞻性:
鲁迅先生除了在文学创作上有新的突破外,也在思想上积极推进,他
通过小说、散文集等形式,认识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重要性,并
且结合新文学技艺,将时代敏感性与多元文化结合起来,让新文学具
有了更强的对抗力度,具有前瞻性,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在中国
文学史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笔。
3、鲁迅先生弘扬思想民主主义:
鲁迅先生一生协会离不开社会精神文化革命,他聚焦中国当代社会革
命实践,从而表达了对国家腐败、贫富贱贵等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评
价和提出对策。
他对民主政治的弘扬无人能及,他认为民主制度是一
个社会的根基,只有实行民主主义,这个国家才能建立安定的社会制度,他的思想仍然存在于当今社会,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时代的限制。
4、鲁迅先生热爱祖国历史和文化:
鲁迅先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充满热爱,他不仅深入挖掘历史,编写史学作品,更让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到中国历史文化,他认为要弘扬祖国文化,个人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泭现代文明的优秀精神,在历史文化理论中找到自己的定量,以增加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他对我国传统文化所贡献的精神财富对当今社会仍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后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后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引言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和思想家。
他的思想深刻、文字犀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多个角度来评价鲁迅先生的贡献和影响,展示后人对他的高度评价。
一、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痛苦。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笔法,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弊端,让世人认识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他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二、鲁迅先生的社会意义鲁迅先生的笔触如同一支尖锐的剑,直抵人们内心的软肋。
他通过作品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腐朽和压迫,引发了对封建传统的反思和冲击。
他让人们认识到个人解放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激发了人们的抗争精神。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当时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三、鲁迅先生的思想影响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有重大成就,他的思想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提倡民主、科学和人道主义,对于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思想触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引发了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探索。
鲁迅先生的思想影响力至今仍在延续。
四、鲁迅先生的敢言精神鲁迅先生以其敢于直言的精神而著称。
在封建社会里,他敢于揭露社会问题和弊端,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惧于权威的压迫。
他的作品犀利而深刻,直指社会痛点,挑战了传统观念。
鲁迅先生的敢言精神鼓舞了无数后来者,激发了社会变革的动力。
五、鲁迅先生的国际地位鲁迅先生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国际文坛上享有很高声誉。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在国外广泛传播。
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肯定和赞赏。
鲁迅先生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彰显了他的影响力和独特价值。
结语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影响深远。
他勇敢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改变的冲动。
他的作品和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回忆鲁迅先生待人与写作人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栩栩如生。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怀,对于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鲁迅先生待人和他作为一个写作人的评价。
一、鲁迅先生的待人1. 作为一位文学家,鲁迅先生以他的深刻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闻名于世。
在他的作品中,对那些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和对弱者的关爱可以清晰地看到。
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立,不受任何势力的控制。
2. 作为一个人,鲁迅先生的性格坚强而不屈不挠。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既不畏惧困难,也不向压力低头。
这种品质使他在逆境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了一位坚强的人格力量的象征。
3.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鲁迅先生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礼貌和谦逊。
他对待朋友和同事,始终保持着真诚和友善的态度,不论对方的地位如何,都能够平等对待,尊重对方的人格。
二、关于鲁迅的评价1. 众多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对鲁迅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
他们认为鲁迅作为一位文学家,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他的作品不仅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的创新也给我国文学带来了新的风貌。
鲁迅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 大多数人认为鲁迅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怀。
在他的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和对人性的关怀,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度,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3. 除了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外,人们对待鲁迅个人的评价也是非常积极的。
他的正直和坚定、勇敢而坚韧的品格,使他成为了一位无愧敬仰的人格楷模。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思想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为我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结:鲁迅先生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怀,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栩栩如生。
鲁迅评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鲁迅评语篇一: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郭沫若说,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
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
郁达夫在鲁迅病逝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这是鲁迅同代人的卓越识见和深长叹憾。
郁达夫评价鲁迅,“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
”周海婴: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
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
名人们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名人们对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名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首先是清华大学教授、文化名人严复先生。
他曾经说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深思熟虑。
”他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批判精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社会意义。
另外,著名作家和文化评论家沈从文先生也对鲁迅先生给予了高度赞扬。
他曾经说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展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他的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
”沈从文先生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播和社会变革的呼唤。
还有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学家贾平凹先生,他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可谓是十分积极。
他曾经说过:“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犀利的笔触,将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悲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贾平凹先生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艺术创作,更是对中国社会、人性的一种深入剖析和反思。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到当代作家莫言先生。
他曾经对鲁迅先生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赞扬和敬佩。
莫言先生说:“鲁迅先生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真实而残酷的社会画卷。
”莫言先生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不仅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更是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众多名人对鲁迅先生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他们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对人性的思考,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悲剧,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的明珠。
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回复
对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先生(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号迅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
他以其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详细论述其在文学、思想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性。
一、文学成就1.1 独创性的文体和写作风格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独创性的贡献。
他打破了传统文言文的束缚,以白话文形式进行创作,使作品更贴近平民百姓,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富有力量感,用词犀利直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他的写作风格深受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注重真实性和写实性,揭示社会现实的丑陋和黑暗。
1.2 对现代文学的开创和影响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关注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和民众生活的困境,将现实主义的思想和写作手法引入中国文学,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其深刻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批判性特点,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1.3 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在思想上有着深刻的批判和启示,同时也追求艺术的表现力和美感。
他善于运用夸张、讽刺、幽默等手法,使作品更具张力与魅力。
他的作品既是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揭露,也是对人类精神追求和人道主义的呼唤,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二、思想影响2.1 对中国现代思想解放的推动鲁迅先生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现代思想解放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他在文化、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批判性思考,激发了人们对封建传统和旧秩序的质疑,对民主、科学和人权的追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思想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2.2 对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塑造鲁迅先生对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呼唤民族精神的觉醒和振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郭沫若说,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
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
郁达夫在鲁迅病逝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这是鲁迅同代人的卓越识见和深长叹憾。
郁达夫评价鲁迅,“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
”
周海婴: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
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
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
在我眼里,母亲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包含着两种:一种是学生对老师的崇敬,还有一种是夫妻之间的爱护、帮助。
我母亲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父亲做了很多事情,抄稿、寄信、包装等等。
母亲喊父亲什么,我不记得了,记忆中也没有她老远喊父亲的印象,只是有事就走到父亲面前,询问他喝不喝水,或者告之该量体温了、该吃药了,是一种自然的平视的状态。
母亲是父亲的一片绿叶,为父亲做了很多工作,母亲当年也是一位有才华的女性。
母亲告诉我,她后来也跟父亲提到过,想出去工作;父亲听到后,把笔放下叹了口气:“那你出去我又要过我原来的生活了……”于是母亲放弃了原来的想法。
我想鲁迅最
后十年能创造出那么多的传世作品,当中也有母亲的牺牲。
虽然希望出去教书的母亲心情也很矛盾,但她觉得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父亲创作的高峰,一切付出是值得的。
臧克家《有的人》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出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和革命者的勇敢。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老毛: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著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蔡元培说,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鲁迅病逝后)
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中对鲁迅的文学及思想进行评价: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
但是其中有多少篇能成为具有永久价值的讽刺文学,也还是有问题的。
……在小说方面,……据我看,他的短篇小说最好的是“阿Q正传”,其余的在结构上都不像是短篇小说,好像是一些断片的零星速写,有几篇在文字上和情操上是优美的。
……在文学的研究方面,鲁迅的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那本“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的小说方面,他是下过一点研究的功夫的,……五四以来,新文艺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并不多,像鲁迅这样的也还不多见。
……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
鲁迅不足以语此。
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
这个态度并不算错。
瞿秋白说,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叛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
冯雪峰也曾说过,鲁迅的文学思想,并非中国传统文学所培植的,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又无不浸润着中国民族的长久传统,他用民主革命的理性光辉,去照亮中国的传统文化。
林贤治说,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与我们可以因它而深刻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意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没有把黄金时代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的追随者的精神的火花。
钱理群说,在四五十年代占据支配地位的毛泽东对鲁迅的经典评价中,可以看出一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趋向,即注重鲁迅结论的正确,不注重鲁迅在得出正确结论之前探索的曲折与痛苦;注重鲁迅行动的坚决、勇敢,不注重鲁迅在坚决、勇敢行为之前的犹豫与彷徨;注重鲁迅对民族的忠诚与热忱,不注重鲁迅对民族的失望,对民族弱点的憎恨,以及由此引起的矛盾与斗争。
法捷耶夫在《论鲁迅》中说:“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
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
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
美国女作家史特莱沫在她的回忆录《鲁迅具有“天才”的稀有品格》中,写道:“在他的一生的最后的几个月里,他的夫人和朋友曾劝他出国,但他总是不肯离开中国。
他说,他不能在中国这种危急的历史关头离开。
他知道他自己病已很深,可是他不能离开他所爱的这片国土。
他说中国需要每一个人。
我们回答他说,除非他出去休息一年,否则他是不能帮助中国了。
但是他希望能够好起来,而他这人是很执拗的。
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执笔的战斗者,他是天才,但这天才太执拗了。
也许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他情愿死在自己的国土上。
”
何满子说,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得多。
何满子说,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归根究底是由于其能创造文化的文明。
一切震慑人群的事功都只是暂时的,战争杀伐,王朝兴废,乃至制度更迭,受惠或受害只限于一时,数十年或数百年,只是无限时序中的一瞬,而文化和文明的伟大创造则是历久不衰乃至是永恒的。
谁记得神圣罗马皇帝?但人们永远讴歌但丁的《神曲》;谁记得詹姆斯一世或伊利莎白女王?但莎士比亚却永远是英国人的骄傲;谁记得魏玛大公和维也纳神圣同盟的各国帝王们?但歌德却光辉奕世。
一些英雄攫取了权力,主宰了世界,即使他们干的尽是好事,蒙益的也只是同代人或延泽若干年,何况这类角色的负作用往往甚于其所产生的正面功勋;有些所谓业迹还都是同伙人或党羽以及盲从者们鼓吹出来的虚美之辞,还须经过后世的考验。
惟有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即罗曼·罗兰所说的“以心而伟大的英雄”才是推进文明延泽永世的。
尤其因为,那些以事功享名的人物不是一个人的能耐,都必须众人的参与,而且他们在建成事功后必十百倍地取得报偿;只有“以心而伟大的英雄”才是独立的创造,他们只有奉献,没有夺取,终生如鲁迅所说的吃草挤奶。
因此,历时越久,未来的人更能认知其伟大。
因此,历史终将证明,鲁迅即使不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一伟人,也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第一伟人。